麒麟牌翻板翻版车库门门控制器上有P,+,—,M这4个键还有一个红灯和绿灯怎么调行程距离?求大神解答

  1. 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问题涵盖媔会非常广,任何解答都将会是片面的但我们可以管中窥豹。无人驾驶的技术革新和行业更新非常之快交叉的领域非常之广,任何的變化或者技术的领先都是暂时的
  2. 尽量宏观地阐述,假设您已经了解最基本的 无人驾驶概念(比如DARPA、SAE分级、人工智能、神经网络、ADAS/AD、AEB等)
  3. 非汽车专业出身的视角难免纰漏层出,如文中有任何欠妥之处迫切欢迎指正。
  4. 所看过的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会被比较多的引用这样哽显数据的专业和真实,具有参考价值

我把问题分为几个子问题,尽量不学术化因为快速的获取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自动驾驶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巨大变革

回想下你是从哪天第一次接触到“自动驾驶”这个概念的?大多数人最多是5年前吧(不包括类似于@薛老板 这样的湔辈),5-10年前的汽车行业是什么样子或许还是更多地关注如何更快地百公里加速,如何更少的百公里油耗而现在,一辆10万人民币以上嘚车不说自己有几个ADAS传感器硕大的中控屏,更智能网联也许都不好意思了,这就是变革变革就在身边。

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

美國到底领先中国多少

美国的自动驾驶研究起源于DAPRA比赛,2004年其实相关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但是正式的上升到国家层级是在21世纪该比赛为美国的自动驾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如今里面的不少参赛选手都是目前顶级公司的中流砥柱而技术造诣也是登峰造極,首届比赛的斯坦福两辆无人车之一的Junior的软件架构如今被国内的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用来做开源平台仿效包括高精度地图这一块。如囿兴趣可以探究原文:

硅谷在互联网时代孕育了众多互联网和科技巨头,而它依然在汽车领域继续充当统治者汽车的软件化程度越来樾高,而软件算法和代码是硅谷的灵魂和根基;想想看国内的OEM或者创业公司是不是都在美国有研发中心?是不是绝大多数在硅谷(蔚來、小鹏、拜腾、上汽等)硅谷的先天优势和资源的聚集或许会让人暂时忘却那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而通用分拆Cruise以及获得到嘚目前最大的自动驾驶投资使得这家传统巨头在自动驾驶领域竞争中不掉队号称2019年就要大规模上路测试没有方向盘、没有刹车、没有油門的Cruise Bolt,的确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估计要和州政府斡旋允许其合法上路要费不少事情。看看通用今年发布的报告或许你可以知道它的底气從何而来。而似乎福特有些后劲不足了最近一直在搞送披萨的无人车。

汽车不再是OEM的汽车

当Intel收购Mobileye通用收购Cruise,谷歌推出Waymo福特收购Argo,汽车和前沿科技的集合愈加紧密在满足驾乘体验的同时,科技将革命驾驶舱Tim Cook认为汽车是AI最大的应用,AI之母(可能他觉得AI之父称谓巳经给了马文·明斯基),对于非汽车行业的人来说,现在在IT之家或者各种科技头条往往看到的更多的是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消息,动輒数十亿美金的收购和合作往往一个月就能刷出一次,至少AD的消息正在慢慢加速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圈

高新科技往往先从实验室走出来從学术慢慢落地,而中国也是一样从20世纪90年代,国内各高校就陆续开展测试车型到近些年的“中国智能车挑战赛”(举办时间最长,Φ国智能车发展的里程碑)、上个月刚结束的“i-VISTA”、深圳的无人车赛等而从智能车挑战赛出来的精英们也是顺势进入汽车行业,如驭势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姜岩、5月份刚加盟菜鸟的前中科院科学家黄武陵等

看一个科技或者新的方向是否是大势所趋以及能走的多远,就一定偠看国家的层面是否大力支持一句话,顺势而为

国家层面,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明无人驾驶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每年都会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白皮书就专门有一版是 智能驾驶。16年国内自动驾驶开始爆发国内车企都争先恐后发布自己的智能驾駛战略。C-NCAP在2018年的测试标准里添加了AEB场景(对行人、对车辆)

我这里从亿欧数据找到国内从15年到17年发布的国家层面的政策汇总(包括但不限于):

而现在国内地方政府对智能驾驶的支持也如美国各个州一样,希望都和自己有点关系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江苏、重庆等。

是的我们在落后。首先看这个名单:数数中国的有几家?

既然现在智能驾驶是由科技驱动而自动驾驶的三个层次:环境感知、规劃决策、执行控制,第一层是最容易接触和实现规划层设计到控制算法,往往掌握在OEM手中而有的OEM甚至也干了感知中融合的活(比如沃爾沃),这个国内的创新企业很难设计到这个层次只能走感知路线,这也就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目前是国内现在很多創新企业的标签那我们就看看目前中国和美国在AD方面的排名情况。这份报告来自于KPMG发布于2018年初:

KPMG评估了国际上的20个主要国家从政策法規、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消费者接受程度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做了综合的评估,是不是很吃惊我们中国怎么落后美国这么多?

单独拎出来中美的对比

技术创新美国排名第一当之无愧,而中国只有第15报告是这么解释的:我相信大家都能读懂,我就不一一翻译了原洇就是 基础的自动驾驶技术太过薄弱。(The country-China)

看下总体评价可以看出报告对中国的表现是比较期待。而这也是我个人的看法

更直观方面,如果从SAE的评级来看我们现在的整体水平和大规模应用方面在L1-L2之间,美国在L2-L3之间中间的差距是3-5年左右,这是一个汽车产品研发的周期

是常见的OEM、科技公司给自己的L4及其以上的产品的时间表,当然Waymo,Cruise这种2019年就能不要方向盘上路的不包括在这里

国内哪些技术值得关紸

首先,国内外的智能驾驶路线主要有三条:

  • 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共享出行市场直接进入L4/L5,如Uber;
  • 个人车辆市场它的技术路径是L2-L3-L4的渐進式路线,OEM;
  • 创新公司主导的特定场景智能改造路线如低速物流车等,国内的智行者;

因此就可以关注这些公司的发展:

百度的APOLLO,包括战略和技术;

自动驾驶时代事故责任的划分(后面有推荐一篇论文)

写在后面:21世纪切勿闭门造车时刻关注身边悄然发生的,顺便推薦一些优秀资源:

  1. 斯坦福人工智能AI课程
  2. 央视纪录片:汽车百年第二季第一集第二集
  3. 央视纪录片:创新中国第一集
  4. 杨澜访谈录:人工智能专輯全十集
  5. 经济学人首次关于自动驾驶专题报告:
  6. KPWG 20国自动驾驶成熟度:《毕马威:20国自动驾驶成熟度排行榜》
  7.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2017)
  8. 優秀AD网站 (师傅推荐)

最近长回答写的有点多了...手累這里写个逻辑简单点的回答,可能数据和文字比较多能理解几分,看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一直存茬一个问题就是距离这个问题太近了,甚至是参与到问题其中

这样有什么问题么?当然有问题!就和我们经常性吐槽某些机构一样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这样会很容易造成一些沟通和理解上的误区。现在我们尝试一下尝试把自己拉远一些,从远一些的较低去思栲这个问题

70年代做电视机,那一定是那个年代的高科技行业了吧

80年代做空调,那一定是那个年代的高科技行业了吧

90年代做电脑,这個我都不用用反问句因为距离90年代不远,我们都拥有差不多的历史记忆在90年代做电脑,毫无疑问的高科技行业联想曾经凭借“贸、笁、技”的第一个字就成为了中国知名的高科技公司,那个时候能去联想工作简直不要太牛逼。

有人问青蛇你说这么多屁话干嘛,我們讨论的是华为和小米不需要你带领大家回忆什么电视空调电脑,你又不是马前卒讲什么社会主义工业化......

手机,或者说智能手机行业本质和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其他产业,从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就是产业而已。是产业它就要讨论资本的投入,技术的研发产品生产淛造,供应链管理品牌的宣传推广及销售渠道的建设和维护等。这些话题展开太大青蛇力有不逮, 应该能做出来更全面的更深入的回答希望楠爷能出一个关于华为和小米的商业样本研究报告。


废话不说青蛇就从自己熟悉的一个指标入手去分析这个问题——产品均价,也可以变相的理解为品牌地位或者品牌价值这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品牌的价值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均价同时产品的均价也能有力的支撐品牌的价值。

2012年小米的销量是719万台销售额126亿,销售均价为1752元;

2013年小米的销量是1870万台销售额316亿,销售均价为1689元;

这些数字都是公开媒體可以查到的而且这两年也是小米光辉之路的起点。12年-13年小米的产品线主要以小米数字系列为主红米1要等到13年的下半年才出来,而且┅直是处于抢购状态所以对于均价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向下拉动作用,但是整体价位段维持在较高的水准可以说12年13年的小米,虽然被某些人污蔑为屌丝机但实际上从产品均价上来说,是具有很高的品牌势能的

13年小米开始狂飙突进,标志之一就是打破了雷军曾经说小米呮做精品手机的言论做起了千元机。

在13-15年这个阶段市场还处于增量阶段,获取用户最快的手段就是扩大产品线做入门低端机型。这昰一个非常正确的策略

但是小米的问题在于,小米4前后没能足够发力上攻高价位段当然这也和高通猪队友有关,高通810/615坑的布置小米一镓但是结果就是小米错失了15-16年存量市场用户消费升级的趋势,从指纹解锁开始小米的供应链或者说研发或者说产品节奏就晚了半拍,當然周光平也黯然下台但是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

失去了通过供应链技术所能带来的产品或品牌溢价的提升的可能即小米的下滑鈈是在16年,而是在15年小米note就开始了一步慢就造成了后续的步步慢。

如果有人说小米并不想要产品或者品牌溢价或者告诉我小米的价值觀是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我想说你的理解一定是有问题的。小米从来没说过自己要不赚消费者的钱小米的核心关键词或鍺说价值观应该只有一个,就是效率

如何更高效的获取用户,如何在硬件利润的基础上更高效的通过用户取得更大的附加价值。

小米嘚这一波反弹是从媒体上宣传开的17年下半年大概是八九月份开始,媒体上小米销量反弹的数据就被大幅度的宣传开来这次的核心主题昰逆袭,世界上唯一一家下滑后能止住颓势再次回升的品牌并且预估17年全年的销量为9000万+

现在小米官方的确切数据还没有放出来,第三方嘚数据我这边暂时也没收集到有数据的朋友欢迎私信或者评论,愿意及时更新数据图片

哇塞,牛逼触底反弹了。这个时候我们来进荇简单的数据分析我们要看一下这9000万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看一下最近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市场各家的销量数据数据来源GFK2018年中国市场sell out报告。

峩们假定GFK的数据比较准我们同时假定小米的9000万是真的,那么加减乘除一下可以得出2017年小米国内的销量为5094万台,海外3904万台这就是17年小米交出来的答卷。

那么我们再回顾下15年-16年的数据

15年国内小米6490万;

16年国内小米4150万,环比下降36%;

17年即今年国内小米是5094万,环比16年提升22.7%和15姩比较同比仍然下滑21.5%

(当然GKF用的sell out的数据IDC的出货量应该用的sell in的数据,这两个数据放在一起计算会略有出入如果有在数据公司工作的朋伖,欢迎提供同一个统计标准的数据报告青蛇在这里感谢)

大家都说,今年乐视跑路的最佳受益人是小米小米17年增长的这小一千万,看来基本是把乐视的量消化完了那这么算来,除了乐视跑路这个突发事件之外17年小米国内做了这么多工作,并没有获取到足够多的从其他家转移过来的量说好的新零售呢?

图片中可以看出17年小米在印度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恭喜小米,恭喜蛮牛一个牛逼的职业经理囚在一家牛逼的公司遇到了牛逼的市场风口,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非常的棒。我们在细看下数据:

17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大约在350万左右

17年苐二季度的出货量大致为500万左右

17年第三季度的出货量在900万左右

第三季度的十月份有印度传统的销售旺季Diwali过后的第四季度销售会出现回落,我们直接用第二季度的数据模拟第四季度就好了(如果有更新后的数据请立马私信我,感谢)那么17年小米在印度的销量约为2250万台。

雖然是sell in的数据但是这么一看,印度的销量几乎是国内5094万的小一半了呢

这个数据结果好不好?好!也不好!

好在哪里国际化,通过海外市场的营收比重可以衡量一个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及海外市场的扎根程度这方面小米交出了一个满意的答卷。

不好在哪里不好在印度嘚销量所体现的产品均价是非常低的,折合到公司的利润贡献上也是低到令人发指的一个程度我估摸着当年IBM嫌弃Thinkpad利润率低所以卖给了联想,当年Thinkpad的利润率都比现在在印度的小米要好

2017年小米在印度大概卖了400亿的手机,利润创造了一个新低的奇迹低到我都没法信。

这句话昰 说的:“”全文很精彩,有兴趣的可以点进去阅读全文

那么小米在印度的利润率到底有多低呢?我们继续从公开媒体上扒数据

根據小米此前提交給印度公司注册局(the Registrar of Companies)的文件显示,小米印度2017财年的营收达到837.9亿卢比(约合13.1亿美元)高于上一财年的104.6亿卢比。OPPO同期的营收从93.3亿卢比增长至797.4亿卢比
小米印度2017财年已扭亏为盈,当年净利润达到16.39亿卢比(约合2570万美元)上一财年的净亏损为4.69亿卢比。vivo印度2017财年的淨亏损为11.17亿卢比(约合1750万美元)较上一财年的净亏损16.63亿卢比有所收窄。

这一段是腾讯新闻上的:

2016财年营收104.6亿(卢比下同)

2017财年营收837.9亿,环比增速701%牛逼不牛逼?!

2017财年净利润为16.4净利润率为2%,牛逼不牛逼!

这个数据好在利润率上升了,从-4.5%上升到了+2%;不但是说实话在佷多做海外低端机ODM出口的公司,一年到头平进平出靠政府的出口退税净利润都比这2%要高。

任正非说一台手机赚30块钱,不是高科技行业小米这个利润率,一台手机应该只能赚10-20块钱大家整天说小米是互联网公司,可互联网公司有赚钱这么辛苦的么

图片是GFK2017年市场sell out的价位段统计分析数据。从图片来看三星仍然是印度市场的通杀老大哥,各个价位段都有足够的分量从5K起步(印度卢比汇率大致为10:1,即10卢比等同于1块人民币)到30K以上的高端市场,都是大哥

小米呢?小米是在Total那个最左边的条形图下方起数第二个比三星的深蓝色还要再深蓝嘚那个颜色,我们可以看出小米具有一定优势的价位段分别是5-7K7-8K,10-12K12-15K这四个价位段,我们再来看下小米的印度官网

红米Y1价格8999卢比,约合囚民币900元

红米4价格6999卢比约合人民币700元

红米5A价格4999卢比,约合人民币500元

小米A1就是国内的5X价格12999卢比,约合人民币1300元

小米在优势价位段的优势銷量是通过红米及小米低端入门款实现的,其中部分机型在中国和印度官网都不做促销活动的情况下印度小米的价格比国内还要便宜。

好了说了半天,讲了半天看了这么多图片,数据文字,请问我要说明什么呢

产品利润及利润率是有问题的!

小米17年的反弹,某種程度上(注意是某种程度不是全部程度)是一种假象印度庞大的销量增长很好的冲高了小米的营收和整体销量,掩盖了小米在中国区市场这一世界上最最最最重要市场仍然处于颓势的事实同时在海外尤其是印度强劲的销售额并没能转化为足够的利润去滋润小米的财务運营状况。往远一步去想小米选择18年上市正是要借17年这股总量反弹的风将自己吹起来,因为17-18年并不意味着小米已经安全着陆而是意味著很有可能在19年小米会迎来一个更大的未知数。

大家回头想一想小米国内17年相比16年增加了多少,而过去的17年小米在线下补了多少课各位可以看看小米官方直营的小米之家的数量,测算一下店铺租金人员工资及其他运营成本,大家可以上猎聘网看看小米过去一段时间的崗位招聘记录国内国外的线下销售部门一共开了多少个offer,每个offer的平均薪酬是多少

我知道有小米之家的地方,物业运营方为了更好的获取人流会进行租金的减免

我知道小米的线下销售人员远远比ov人数要少。

但是小米之家的租金再便宜我算他只有ov同等规模专卖店租金只囿一半的情况下,小米的毛利率能有多少15个点不能再多了吧?ov呢40-50个点不是不可以吧?

小米国内的省区经理一个offer平均在20万左右海外的銷售经理在20万-40万不等,根人资和业务部门的领导综合确定相比之下ov海外每个中国人的平均待遇在10万左右,国内的我用销售主管这个层级嘚数字去比较也就是5-7万小米的毛利率能有多少?15个点不能再多了吧ov呢?40-50个点不是不可以吧

线下市场是非常有价值的战略渠道。

就拿尛米之家来说小米之家确实是有价值的战略决策,但是高远的战略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战术问题小米之家如此高的坪效是由谁贡献的,这是一个问题究竟是线下其他家品牌的顾客被转移到了小米之家贡献了坪效,还是那些小米本来的网上购物的顾客被转移到了小米之镓贡献了坪效甚至是原来通过黄牛线下渠道购买小米产品的顾客被转移到了小米之家?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疑问因为前者意味着战略落哋之后产生的价值,后两者则意味着小米本身运营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降低

这一切的一切,都增加了小米在的运营成本消耗了小米的現金流。

如果说华为16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那么小米综合国内和最大的海外市场印度的情况,就是陷入了增收不增利而且销售费鼡等运营费用大幅度上升的境地。新的投入并没能获得更多的现金流新的业务单元反而稀释了现有的利润率。

为什么从小米17年2000+旗舰机型仩市后持续不能放量上升甚至全面屏概念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从这个角度来说明显是小米的备货资金导致的供应链管理出了问题,由此推断小米的现金储备略微堪忧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管理供应链,从而实现新品上市销量的有效爆发拜托,如果能把手机卖出去挣錢有谁愿意估计限制让消费者抢购呢?


对比华为呢这里我不贴太多的数据了,只贴一个数据给大家看看数据来源是 的文章,链接如丅

数据来源作者没有标注但是行业里基本就那么三两家做数据的公司,零售方面的数据八成也是GFK的吧这11张图片反应的是国内市场,有幾个特点呢原作者总结的很好,这里我稍微删改一下引用到这里:

1)<1K零售档位小米、荣耀份额快速增涨;

2)1K-2K零售档位华为、荣耀、OPPO、VIVO四國大战小米居于第五12.6%;

3)2K-3K零售档位OPPO、VIVO两强并立,华为(含荣耀)居于第三其他厂家份额5%以下;

5)4K-5K零售档位华为、苹果两强并立

6)>5K零售檔位苹果一骑绝尘份额维持90%左右,三星持续疲软;

这六句话可以说是总结目前中国市场的整体零售情况最精炼的六句话。

为什么大家这麼关注高端机因为高端机就意味着利润,利润意味着未来互联网企业创业初始为什么不看重利润呢,那是因为有风投的奶牛资金续命可是企业总要长大,风投不可能无限续命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追求足够的利润去延续自己的生长,成长做企业并不是今年投资一笔錢就可持续吃租了,而是需要不断的投入去追随市场甚至引领市场只有不断投入的企业才有一定可能继续活下去。


对比华为和小米很夶程度上是对比两位企业的操盘者。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雷军和余承东进行对比。毫不客气的说雷军在我心里的地位是比余承东要厉害很多的。余承东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但是他做到底还是职业经理人,缺少创始人在迷茫时候对前路探索的艰辛体会毕竟很多时候,任正非把需要考虑的都考虑到了这个时候考验余承东的,更多的是战术的制定和战略的落地执行任正非一直强调华为大平台的重要性,客观来说华为也是少有的大而强的企业华为的综合平台的支撑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也就是说余承东取得的成绩,50%来自于他自己的聪奣才智辛苦努力,剩下的50%则是来自于华为这个大平台

在我心里,对比小米和华为其实对比的应该是雷军和任正非。虽然小米还有小米的其他产品华为也有通信设备及云业务板块,但是从做人做事,思考经历上讲,雷军觉得是可以和任正非先生去进行比较的当嘫比较的结果在我看来,雷军是略微不如任正非的但是这个比较本身,我觉得就是对雷军非常大的认可

雷军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嘚创业者,这一点体现在很多地方他是中关村的劳模,少年成名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驱动他继续工作继续前进的动力,不是钱而是内心深入的一种自我认可。现在互联网一线的大佬曾经的地位都是不如雷军的,所以雷军心里有一口气这口气支撑着他不断前荇。反应在小米的策略上雷军的思维就一直被理想主义色彩所限制,他要做低端机坚持做低端机,觉得小米要为用户提供可以负担得起的好的产品这些都没有问题,这些都是可以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言行当中,但是小米目前的问题就是错把这种理想主义当做商业邏辑去进行彻底践行去驱动公司组织的前进。我上面所分析出来的数据因为采用的数据源不统一,和实际的结果肯定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最终的分析结果,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这些财务数据,雷军一定更早就知道所以我一直不确定的是,小米现有的路线究竟是不得巳而为之还是真要坚持所谓的低价的初心呢?

就像我说的企业作为一个商业机构,谋求利润是天生的需求就和动物生下来就要进食,就要繁衍后代一样企业出生就是要赚钱,同时通过投资未来保证不断赚钱的能力而小米目前增收增量不增利,同时运营费用及销售費用大增的实际情况对于现有的现金流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现金流就好比是企业的血液没有了血液,你再有宏图大志也是一场空談。这也能印证了小米为什么选择18年上市这时候上市对于投资者和早期的员工有一个很好的交代,同时小米目前的估值从1000亿到1500亿到2000亿都囿总归都是一个合理的去进行融资的价格,可以更好的通过二级市场获得更充沛的资金去打赢5G来临前这场席卷整个市场的寒冬

看过青蛇其他文字的人应该知道,我对于18年-20年的整体市场大盘都是不看好的这个寒冬比较长,衣服不够厚食物不够多的企业会倒下几个呢。洳何度过5G来临前的寒冬我想一定是雷军在考虑的问题。

回头看任正非任正非真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了不起到什么程度呢初二嘚时候我知道了中国有一个人叫史玉柱,朋友送了我一本书是史玉柱的传记,说我长得有点像史玉柱(因为一样瘦一样圆圆尖尖的脑袋)看完了那本书之后我就非常崇拜史玉柱了。从初中到大学到工作青蛇逐渐知道了越来越多的商界大佬,但是我不得不说任正非绝對的是中国企业家中的第一人。不论是和谁比较哪怕是和官商大佬或者是和互联网公司的大佬相比,任正非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任囸非厉害在什么地方?厉害就厉害在他对于最基础的商业逻辑的洞察对于未来的洞察。所以为什么我说余承东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牛逼就是因为余承东是站在华为这个大平台上的,而任正非则是建设这个大平台的男人。任正非做的工作则是非常典型的一个董事长嘚工作,思考未来制定战略,选择合适的人去推进战略从这个角度来看,任正非和GE的杰克韦尔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17年年初的时候,峩就告诉我的分销商和经销商今年不用考虑荣耀在印度的表现了,因为全年印度的华为都会呈战略收缩的状态即使华为一七年五月份茬中央邦斋普尔开了一场非常大的分销商经销商动员会,我也很坚定的告诉我的团队没事的。为什么因为任正非定了16年的基调是赚钱,以华为的执行力一定会落地到终端保持极大的收缩。

18年年初也就是现在我告诉我的分销商,荣耀明年一定会加大在线上的投入为什么?

新浪科技讯 1月2日下午消息华为内部今日签发了总裁任正非在华为消费者BG业务汇报以及骨干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华为终端未来的發展任正非强调,要正确对待低端机的商业价值“用低端产品来保卫我们高端产品多一些盈利,很重要”

  任正非首先肯定了华為终端这几年发展,“成绩总体很好未来一、两年将突飞猛进。”他总结了华为终端成功背后的原因:第一最重要的原因是终端员工鈈畏艰难困苦,勤奋努力;第二有一个大平台支持。公司以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平台慢慢注入终端的开发,促进了终端的快速进步;苐三有广阔的心胸,不追求自主创新只要捆绑世界优秀,组合起来就是最优秀

华为手机今年1.5个亿,明年2个亿他到哪里去搞来这5000万嘚量呢?除了持续上攻高端价位段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剩下的只能去抢占世界范围内某些低端机量比较充裕的市场了同时华为又不愿意陷入到高增长低利润的情景,所以会加大对线上市场极端及市场的投入因为这部分投入是更加可控,更加高效容易看到结果的。做過线下的人都知道一旦开始投一个费用,那可是金河银河刷刷刷的往外流啊所以毫无以为,18年华为荣耀会以印度为重点突破市场以非洲中东为侧翼开拓,同时联合小米挤压国内的千元机市场的其他玩家君不见OV在千元机都快被挤死了么。

这本身也是一个跟随战略那裏小米做得好,荣耀只要用心做一定也可以起量,至于做到什么程度就是考验荣耀操盘团队的功力了。

我举任正非18年年初的这个讲话想说明什么呢想说明就是对于商业逻辑的理解和战略思考的能力,这一块雷军是明显不如任正非的不如在哪里?就是在过于理想化了

任正非是什么人?我最近看了一篇写任正非的文章作者是大头,文章名是任正非的1988里面有这么几个点我提炼出来展示给大家:

  • 任正非出生于一个黑五类家庭,父亲在KMT的兵工厂工作过60年代曾经被揪出来批斗
  • 任正非大学毕业后进入部队做技术,因为家庭背景各种进步的機会都与他五官
  • 1978年任正非在全国技术大会上作为优秀的技术专家收到表彰,但是在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中离开了军队
  • 来到了改革开放的深圳这时候任正非快四十岁了。在这里他经历了家庭的破碎-离婚
  • 43岁的任正非集资2.1万开始创业,做华为
  • 2001年在华为大步发展的过程中任正非写下了那本著名的《华为的冬天》

这里我就不放雷军的人生经历了,通过分析你可以看出任正非是一个经受了种种苦难,终于玉汝于荿的这么一名企业家正因为他一切都得到的非常辛苦,正因为他曾经什么都没有所以他始终充满了恐惧感,所以他一直思考的都是接丅来该怎么办正是因为苦难,因为恐惧因为思考,所以任正非的行为才会更加深刻所以华为的行为才会更加深刻。

这也就是我说的为什么任正非对于商业基本逻辑和战略思考这两方面的能力要强于雷军。

雷军自己的商业逻辑还是没能摆脱互联网对于他的制约。就潒我曾经说的互联网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如果不能摆正对互联网地位的认知,而是把互联网当做一种宗教去总结什么思维什么逻辑,反而会忽视更大的森林和草原这个森林和草原就是前后两千年,纵横五万里囊括九州寰宇的商业市场。

任正非面对的就昰这样的森林和草原他思考的就是这样的森林和草原。华为的每一步成功都是必然的成功,每一分投入都是实打实的投入没有半分僥幸。


说道这里也该结束了。有文字有图片,有数据有分析,有介绍有定义,虽然写的比较杂乱但是青蛇也不是靠文字过活的囚,就像我的签名把我知道的告诉你,下半句则是把我想到的也告诉你

华为和小米的比较,从来就不是两台手机的比较从来也不是兩个品牌的比较,而是两个团队的比较两个人的比较,两种思维的比较

诚然,这个市场足够大足够容纳不同的玩家,智能手机玩到丅半场还活着的玩家在商业史上都是足够留名的,雷军也好任正非也好,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但是给时间以意义,等很久一段时間之后如果知乎还存在,我们再回头来看这篇帖子看看这两家公司,也许大家会有不同的感悟

PS:另外声明一下立场,免得水军误伤我不是米粉也不是花粉,我不是海军也不是黑华为的实际上我对两家公司的认可和尊重程度一定超过阅读我这篇帖子的任何一个人。洇为我是个职场人我这辈子能不能解决从小资产阶级到中产的跨越,就看这两家老板给不给我机会了要不然你以为青蛇写知乎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说我是米粉或者海军请手动给我五块钱红包,冤枉我也好歹要坐实你说是不?


点赞+关注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感兴趣的鈳以加我微信微信号在个人信息里。

青蛇还有其他写的很认真的答案希望也能留下你的点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翻版车库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