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拆墙

本报讯(采访人员龙露)今天上午,西城区南礼士路东口沿街30多拆墙打洞违建经营小门脸被拆除,这标志着多年未能解决的老问题将在西城区消失。北京联盟 /
今天上午,在零下6摄氏度的寒风中,西城区月坛街道、城管、工商等部门对南礼士路东口联合执法检查中发现,14、15号楼下有25户拆墙打洞,经营着美容美发,儿童服装,百货等。北京联盟 /
在一户食品店内,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商户说,他在这做买卖十多年了。当初租房时,户主就把南墙打开变成了临街的门脸房,多年来就是这个状态,而且这种情况挺多的。北京联盟 /
居民张大姐说,拆墙打洞得有20多年了,开始就一家,往后越来越多,变成了一条街。开始是本地人经营,后来租给外地人,现在经营的商户全是外地人了。楼上住人,楼下经营,扰民严重,商户把货堆在楼外,又乱又占道,经常与居民发生纠纷。这些问题困扰了居民很多年,今天终于看到了希望。上午9时,执法人员对部分拆墙打洞的违建门脸进行了拆除。北京联盟 /
月坛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拆墙打洞是历史遗留问题,居民反映强烈。按住建部110号令,未经规划部门审批,不能私改住宅楼结构。经调查,月坛地区拆墙打洞的商户就有100多家。由此,西城区相关部门从今天开始对其全面整治,先由南礼士路东口三条的30多家违建试点,拆除后全部恢复原貌。未来,这一方式将在全区各街道推广。J029北京联盟 /
责任编辑:司徒二把刀
京公网安备42号 京ICP备号“拆墙”之后:土地混合使用的未来
09:03:00 &&
中国国土资源报 &&
作者:陆芬
2月21日晚上,中央公布了一条城市建设的重磅消息,其中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消息一经发布,随即引发关于能否&拆墙&的激烈讨论。专家指出,街区制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对一个时期以来城市粗放开发理念的纠偏。而要实现街区制,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将成为趋势。
街区制打开紧凑多样的未来之城
打开封闭小区,一方面是让公共道路微循环畅通,另一方面是激活社区商业,让街道更具魅力
家住&超级小区&北京天通苑的白先生最发愁的就是开车上班。一过早上7点,来自小区各个出口的车辆涌向城区,在立水桥出口堵得水泄不通。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造城运动&推动了城市快速扩张,却也带来污染与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多年来一直广受诟病。此次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治病之方:推广街区制。
在过去30年,我国各大城市封闭式小区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宽马路、大广场、超大社区加大了出行距离,迫使人们不得不开车出行,因此导致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根据高德地图的测算,目前上海市城市道路(包括内部路、未铺设道路和上下线分离道路)约为4.56万公里。相比之下,上海市道路总里程为1.78万公里。而在多出的2.78万公里道路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内部路&,即包括各个小区、高校的内部道路。
什么是街区制?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上面住人、下面经商,上面是私有空间,下面是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住宅与外部世界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会。街区式住宅在国外已发展成熟,如美国的第五大道、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柏林、捷克布拉格等都有享誉世界的街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推广街区制,打开封闭小区,一方面是让公共道路微循环畅通,另一方面是激活社区商业,让街道更具魅力。
事实上,推广街区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城市运动所提出的原则&&主张土地功能混合使用,社区设计以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为导向,崇尚紧凑有边界的发展,强调邻里、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倡导恢复传统社区的社区氛围,重新激发城市空间的活力。
土地功能混合使用将成趋势
引导土地有序开发、提升地区活力、促进人际交往等,使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街区制的一大特点是城市的多样性,即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而要实现这样的多样性,首先需要破除的瓶颈就是土地性质的混合使用。&安邦分析师唐黎明撰文指出。
据了解,混合用地的提出是针对城市功能严格分区。而城市中单一功能片区的出现,被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土地用途单一化的结果。
当前,随着城市的蔓延,大量巨无霸小区和工业园区遍布大中型城市。功能分区导致工作和居住相隔离,越来越多的人出门都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目的地汽车的使用则反过来与功能分区一起加快了城市的扩张,这种逐步蔓延的趋势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功能单一、环境恶化、产业发展缺乏动力等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土地混合使用的诸多优点,如引导土地有序开发、提升地区活力、促进人际交往等,使其成为西方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一位规划师告诉记者,土地混合使用指土地用途分类中单一宗地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使用性质,包括土地混合利用和建筑复合使用方式,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混合用地&规划性质相对应。&通俗一点讲,就是在一块地上,可以同时建设多种功能的建筑物。&
近年来,国内少数处于发展转型期的城市开始探索土地混合使用。据有关调研统计表明,土地混合使用已经成为部分城市建设的普遍现象,各级中心地区土地的使用功能高度复合,商业、娱乐、办公、酒店和居住等多种功能在同一宗用地上或同一栋建筑内混合建设和使用,多种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综合体成为建设热点;随着产业的升级与转型,研发、物流、创意产业的兴起使土地混合使用逐渐成为常态。
2014年8月,上海自贸区发布的土地改革试点意见提出,鼓励地块用途兼容,鼓励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物流用地根据业态需求,进行土地混合开发和建筑复合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同时,明确提出综合用地的概念,即土地用途分类中单一宗地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使用性质(商品住宅用地除外),且每类性质地上建筑面积占地上总建筑面积比例超过10%的用地,包括土地混合利用和建筑复合使用方式。
有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现有面积28.78平方公里,其中80%为工业用地。土地混合使用的提出,被认为对于自贸区内项目落地具有重要意义,是自贸区在规划、土地政策方面重要的制度创新举措。
深圳在2013年提出,为促进城市运行效率的提高,鼓励土地混合使用,鼓励&居住+商业&、&轨道交通用地+商业、办公、居住&等土地混合利用类型;鼓励在城市各级中心区、商业和公共服务中心、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范围及重要的滨水区等区域的土地混合使用。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从2014年开始推行土地混合使用,明确除了9类涉及公共利益的不适宜功能混合的用地类型、11类有条件混合的用地类型外,其余用地类型均可以&混合&,更多引导工业、仓储、科研、商业、居住等用途混合,促进工业研发、商务贸易、金融服务等复合业态的土地开发利用。
但我国大多数城市仍然处于城市功能混杂向功能分区转化的初级阶段,尚未意识到土地混合使用的重要意义。随着街区制的落地,土地功能混合使用预计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践。
完善制度配套是关键
理顺建设用途调整的规划管理、地价政策,对于私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要加强监督与查处力度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践中,土地混合使用的案例主要是居住用地中增加商业、办公等功能,仓储用地兼容开发仓库、展览、办公、公寓等物流功能,工业用地建设研发功能,轨道交通设施用地混合开发居住、商业、办公功能等。
由于不同类型用地地价不同,土地混合使用也容易成为土地&变性&的&捷径&。如果不能有效管控,不仅城市环境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还会造成土地收益流失和市场规则被破坏等问题。
因此,完善制度建设和政策配套是推进土地混合使用的关键。
土地开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土地的建设用途控制涉及规划编制与审批、规划建设管理、土地出让管理等诸多环节。有效管控土地混合使用,应加强建设用途控制的监管,理顺建设用途调整的规划管理、地价政策,加强土地混合使用的建设与运行的行政监管,同时对于私自改变土地与建筑使用用途的行为要加强监督与查处力度。
事实上,土地功能混合使用本质上是通过规划引导资源集聚整合的过程。其间,该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引导可包括税收政策、制定地价政策、提供基础设施、改进规划控制体系等。同时,在完善规划控制能力的基础上,也应为市场调节预留通道。
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陈敦鹏的研究认为,从国外城市建设用途控制来看,土地混合使用与建设用途控制紧密联系,建设用途控制弹性越高的地方土地混合使用的程度也较高。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对于建设用途控制偏于严格和僵硬,在刚性的规划行政管理和快速变化的市场发展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直接导致了规划的适应性不强。因此,增加规划管制的弹性、给予市场开发更多的灵活性是推进土地混合使用的核心。
在较早实施土地混合使用的香港,为应对不同发展时期的城市问题,一直在对土地混合使用不断优化调整。在快速发展初期,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香港确定了最早的土地混合类型&商业/住宅用途&;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市区重建问题,引入&综合发展区&;上世纪90年代为应对工业转型,引入了新的混合用途&商贸地带&;近年为了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和建设特色,香港正在研究取消&商业/住宅用途地带&,引入更加灵活弹性的&混合用途地带&,而该用途地带基本上不对土地开发用途和建设用途进行任何控制,完全由市场自主决定。
&充满活力、多样化和用途集中的城市孕育的是自我再生的种子。&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写道。城市发展需要考虑土地的有效利用,期待通过适度土地混合使用,提升环境品质并激发社会活力,为城市发展带来正面效应。
独家稿件声明
本网站内容中注明来源为“中国国土资源报”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国土资源报”。转载本报稿件需经本报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主办: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承办:北京中地世纪文化传媒中心
运维:北京金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邮编:100034 &&&电话:010-&&&邮箱:论小区的正确打开方式 发改委:不是简单拆墙破院_新浪房产_新浪网
下载“口袋乐居”
论小区的正确打开方式 发改委:不是简单拆墙破院
来源:东方今报
扫描到手机 楼盘消息早知道
扫一扫,用手机看本文更加方便的分享给朋友
是不是以后所有小区四面围墙都要拆了?国家发改委城市规划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打开已建成住宅小区不会一刀切,也非简单的“拆墙破院”。
是不是以后所有小区四面围墙都要拆了?国家发改委城市规划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打开已建成住宅小区不会一刀切,也非简单的“拆墙破院”。
?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发布,关于“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规定迅速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一条。
?是不是以后所有小区四面围墙都要拆了?国家发改委城市规划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打开已建成住宅小区不会一刀切,也非简单的“拆墙破院”。
【专家解读】
不是所有住宅小区都要打开
22日,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沈迟向记者表示,已建成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打开,不是马上都要改,另外改也是需要条件的。
其实文件已经做出说明,打开住宅区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把围墙拆了,以开放整个社区,而是为了“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一些城市居住区的路网布局已经较密,城市主干路、主次支路的匹配得当,那么即使一个居住小区相对封闭,也没有打开小区再开支路的必要了。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住宅小区的道路公共化之后,对于城市干道的交通流量没有影响,那也同样没有必要去改。
即使对于新建住宅小区,《意见》也强调了“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沈迟说,比如有的住宅小区在远郊,通过一条路进出城市,那也不是一定要采用街区制或者一定要打开。“要看具体规划的情况,不会一刀切”。
还会有相对封闭的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
沈迟说,在1993年制定、2002年修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里其实已经有了这样的规划思路。其中将城市居民生活聚集地,分为从大到小的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类。
沈迟解释,实际上,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的方式,也不是把这个小区所有的道路都变成公共道路,而是根据该地整个路网的规划需要,将原先被主干路包围的封闭的大型居住区分成若干个居住小区,从而开辟出一些可以过境的公共道路,通常是区别于主干路的主次支路,就能优化整个区域的路网。
这也就是说,市民关于出门下楼就是马路的担心,并不必要,因为还会有相对封闭的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
【业内观点】
打开住宅小区仍需配套政策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室主任王业强认为,长期以来国内交通规划上只注重主干道,没有预留“毛细血管”,而封闭小区不断出现,对路网形成割裂,破坏了道路微循环系统。
但专家认为,开放小区具体实施上,不仅是“拆墙破院”那般简单,还要从物业管理、治安、物权等方面出台后续配套政策。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胡志刚认为,政策执行难点主要在于既有住宅小区上,由于小区配套设施、道路绿地等在权属上仍归业主所有,开放小区应充分尊重小区业主权益,出台配套政策,考虑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
■网友热问
我家大门打开后 业主能设收费站吗
【网友提问】我把小区路拿出来,真能缓解交通拥堵吗?
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网友对“小区开放”能否缓解拥堵持怀疑态度。有网友说,那么多宽马路还天天堵,小区里的公共道路那么窄,在里面也开不快,拿出来有什么用?
【数据解读】昆明交通所去年一篇论文中曾引用数据显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特大城市的路网密度普遍低于10公里/平方公里。而本次《意见》中,我国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
所以,拆围墙的本质是为了让小区不再成为城市的“梗阻”,实现了从“此路是我开”向“四通八达”的转变。
【网友提问】公摊面积30%的哭晕在小区,花了钱现在说上交就上交?
当年买这些公摊面积都是花了真金白银的,不少网民吐槽:“现在大家都来用,业主能设闸收钱吗?”在一项有上万人参加的网络投票中显示,对于“封闭小区逐步打开之后,你最担心什么”的问题,担心“停车场、绿地、健身等公共资源占用问题”占比近四分之一。
【专家说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认为,开放小区涉及小区业主权益的维护、物业管理的升级、治安与配套设施的跟进等问题,仍需在制度上与法律上出台配套政策,也需要根据小区所在地段特征妥善处理开放方式。
【网友提问】花血本买的学区房是不是白瞎了?
有网友说,自己为了孩子能分到好学校,花大价钱买某小区的学区房。将来小区被“拆分”后,学区划分会不会受影响,钱会不会白花了?
【专家说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小区打开后对学区房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他分析说:“街道和小区,是过去学区如何划分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小区打开后,如果不改变街道的管辖,应该不会有太大的直接影响,如果打开后改变街区的管辖,可能会影响到学区房”。
他认为,作为城市社区管理,从长期发展来看,从公共资源提供上应该注重公平、均衡,公共服务职能应由政府整体考虑,而不是与社区和周围单位部门过多挂钩。
■官方回应
最高法回应“小区开放”:尚需立法实现法治化
“目前这一意见属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层面,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作为人民法院,我们将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在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小区开放”问题进行了回应。
程新文说,作为司法机关,对由此可能涉及的相关主体的权益的影响、协调和保护,法院将加强调研、及时研判,并进一步加强指导力度,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妥善地处理好相关的纠纷。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社、南方都市报、新华网、人民网
热日 09:56
热日 09:06
热日 10:36
热日 10:19
热日 10:15
热日 09:40
热日 10:26
热日 10:21
热日 10:58
热日 10:36
热日 17:46
地王的出现不会是个案,必然伴随着钱江潮一样的浪涌,涌现一波又一波的新地王,其背后的逻辑有二。
宝库2.0发布
万科金润华府营销负责人杜丽玲送马年新春祝福万科金润华府全体员工拜年视频万科客户苏宁电器独家闭关团购活动恒河嘉陵江东岸2013您的不二之选扫一扫手机看资讯 发爆料
重归美好生活
搜店铺 找优惠做安徽人的掌上生活指南
墙体结构改造4大要点需牢记 安全装修不可随意拆墙
来源:秀家网
现在很多人装修,都希望把房间打通,以便重新调整室内格局。而打通房间要做的就是拆改墙体,不过,并非任何墙体都可以拆除,如果随意拆改墙体,或将大大降低楼房的稳定性与抗震力,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墙体结构改造注意事项
一、四招学会分辨承重墙体
并不是说家居装修就不能对墙体进行改造,只是提醒大家改造的时候需要谨慎。墙体改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承重墙不能随便动,那如何分辨哪些是承重墙呢?我们可以通过户型图、通过观察房屋结构或是巧墙面听声音等方法来分辨。
1、看户型图资料
在房屋户型图中,工程图上标注为黑色的墙体都是承重墙,标注为白色部分的墙体为非承重墙,这类墙体可以改造拆除,对房屋建筑不会有影响。
2、看房屋的结构
一般地讲,砖混结构的房屋所有墙体都是承重墙。框架结构的房屋外墙为承重墙,内部的墙体一般都不是承重墙。
3、看房屋的档次
一般低矮的住宅楼、平房和别墅都是砖混结构的,基本面面都是承重墙。而高层电梯楼、洋楼都是框架结构的多。
4、看墙体的厚度
非承重墙都比较薄,一般在10厘米厚左右。用手拍一拍,有清脆的大回声的,是轻体墙,而承重墙一般厚度在240MM以上,翘起来应该没什么太多的声音。
二、看承重墙改造常见误区
原标题:墙体结构拆改注意事项
编辑:陶迎春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万家家居频道官方公众号微信号:合肥装修攻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每天都有精彩!
4355人关注
我家空间装饰春末大牌抄底促销
琥珀地板22周年 最高免单免单4999元
非装勿扰第5季 5.29儿童环保实验课
盛世和家非装不可5月嘉年华
热门效果图
采访中,余加增侃侃而谈,十年外乡漂泊,立足家装行业的经历,让这个男人锻炼出一身坚...
这是一个美国加州伯克利市上世纪60年代,一座联排别墅的后院。经过设计公司Mary Barensfeld的改造,这里...
手机验证码不正确
密码需至少6个字符
我已经看过并同意遵守请先勾选服务条款
直接登录&&
|切换至手机快速注册
我已经看过并同意遵守请先勾选服务条款
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拆东墙补西墙歇后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