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报告反映食品生产企业原料质量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理单问题的处理

查看: 7979|回复: 17
伪造食品检验报告如何处罚
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伪造食品检验报告如何处罚?
对食品生产加工作坊伪造食品检验报告如何处罚?
请各位老师 指出& &请具体到法律 条款
产品质量法有相应的伪造检测报告的处罚。
第五十七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这一条处罚是针对检验机构和认证机构的,如果企业造假,还真没有合适处罚的依据。
有的,企业承包提供虚假检测报告的可以处理。
总局令79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中的第38、88条。
 第三十八条 食品出厂必须经过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销售。
 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可以按要求自行进行出厂检验。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出厂检验。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按审查细则的规定执行。
实施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当每年将样品送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一次比对检验。
第八十八条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九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的环境条件、卫生要求、厂房场所、设备设施或者检验条件,责令限期改正,处5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建议有关部门撤销相关行政许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撤销食品生产许可。
如果是伪造法定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无处安放的青春 发表于
有的,企业承包提供虚假检测报告的可以处理。
总局令79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中 ...
可以推理为向质监机构提供的材料当中包括虚假报告。
用国家局79号令处理
本帖最后由 盈盈一水间 于
10:40 编辑
食安法第三十七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处罚: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二)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2.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第(二)项所规定的“未建立并遵守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是指未建立出厂检验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内容不符合上述要求、记录内容不真实或者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
伪造机关公文最好!呵呵
Powered by食品生产企业QS认证质量手册范本(完整版)
核心提示:食品生产企业QS认证质量手册范本(完整版)目录序号名称页码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22任命书33组织机构图44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5-6&
食品生产企业QS认证质量手册范本(完整版)&
序号&&&&&&&&&名称&&&&&&&&&&&&&&&&&&&&&&&&&&&页码&
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2&
2&&&&&&&&&任命书&&&&&&&&&&&&&&&&&&&&&&&&&&&&&&3&
3&&&&&&&&&组织机构图&&&&&&&&&&&&&&&&&&&&&&&&&&4&
4&&&&&&&&&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5-6&
5&&&&&&&&原辅材料采购验证控制&&&&&&&&&&&&&&&&&7&
6&&&&&&&&&员工培训制度&&&&&&&&&&&&&&&&&&&&&&&8-9&
7&&&&&&&&文件管理制度&&&&&&&&&&&&&&&&&&&&&&&10-11&
8&&&&&&&&生产过程检验控制&&&&&&&&&&&&&&&&&&&&12&
9&&&&&&&&设备管理制度&&&&&&&&&&&&&&&&&&&&&&&13-16&
10&&&&&&&计量器具管理制度&&&&&&&&&&&&&&&&&&&&17&
1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18-19&
12&&&&&&&检测设备管理制度&&&&&&&&&&&&&&&&&&&20-21&
13&&&&&&&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22-23&
14&&&&&&&文件资料控制&&&&&&&&&&&&&&&&&&&&&&&&24&
15&&&&&&&生产卫生管理办法&&&&&&&&&&&&&&&&&&&&25&
16&&&&&&&卫生管理组织制度&&&&&&&&&&&&&&&&&&&26-32&
17&&&&&&&&仓库、储存管理制度&&&&&&&&&&&&&&&&&34-37&
18&&&&&&&&*号项目检验计划&&&&&&&&&&&&&&&&&&&&&38&
&&&&&&&&&&&&&&&&&&&&&&&&&&&&&&&&&&&&科技领先、诚信为本&
质量第一、客户第一、&
服务第一、顾客满意。&
产品生产合格率100%&
顾客投诉处理率100%&
顾客满意度逐年提高&
为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经研究决定,自即日起由XXX同志担任本公司质量责任人,具有以下职责和权限:&
1、协助经理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并实施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2、负责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各项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负责协调、监督各部门质量职能执行情况;&
3、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问题,对产品最终质量负全责;&
4、提出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改进的需求;&
5、代表本企业就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方面事宜与外部各方进行联系。&
&&&&&&&&&&&&&
&&&&&&&&&&&&&&&&&&&&&&&总经理签字:&
XXX(盖章)&
年&&&&月&&&日&
&&&&&&&&&&&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明确规定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本公司产品质量体系的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的明确。&
各级各类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各自的岗位制度。&
4、工作程序&
4.1总经理&
4.1.1负责在本公司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产品卫生质量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
4.1.2确定并颁布本公司卫生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建立卫生质量体系,并使之持续有效地运行。&
4.1.3负责配备建立及运行卫生质量体系所需的资源。&
4.14负责主持对卫生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
4.15抓好本公司和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4.2质量副总经理&
4.2.1协助总经理管理卫生质量各方面的工作,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4.2.2负责贯彻总经理下达的有关技术管理、卫生质量及检验方面的批示或指令。&
4.2.3协助总经理解决生产中出现重大工艺、技术问题和重大产品卫生质量问题。&
4.2.4协助总经理抓好生产管理,检查卫生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并定期向总经理汇报。&
4.3质量部长&
4.3.1负责组织本公司卫生质量体系的日常运作管理,负责组织本公司卫生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写、修改和日常使用管理。&
4.3.2负责组织质量部按规定程序对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卫生质量指标进行抽样检验。&
4.3.3负责安排按程序对生产用水进行日常监测,对生产设备工器具的清洁进行监督检查。&
4.3.4负责组织制定本公司产品的检验规程。&
4.3.5负责组织对公司的检验计量仪器的定期校准工作。&
4.3.6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质量管理活动。&
4.3.7负责组织本公司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收集信息、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4.3.8负责组织制订工艺规程和岗位技术卫生操作规程。&
4.3.9负责组织制订设备和工器具清洁制度及清洁消毒规程。&
4.3.10组织HACCP小组制订HACCP计划。&
4.3.11确定本公司使用的各类卫生质量标准。&
4.3.12负责组织解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环节出现的工艺问题及卫生质量关键问题。&
4.4检验人员&
4.4.1严格按各检验规程按时对各原辅料、包装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卫生质量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判定合格否。&
4.4.2严格按程序对生产用水进行日常监测、对生产设备、工器具的清洁状况进行检查。&
4.14.3检验人员进入车间时,应遵守车间各个卫生质量管理制度。&
4.4.4正确使用检验设备仪器,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4.5生产部长岗位责任制&
4.5.1负责按质按量地完成公司里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
4.5.2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项生产过程的卫生质量控制措施。&
4.5.3负责保持厂区环境、车间、生产设备及工器具的清洁工作。&
4.5.4负责车间生产加工人员的日常卫生监督。&
4.5.5负责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4.5.6认真搞好车间各项管理。&
4.6班、组长&
4.6.1负责组织全体职工按质按量完成车间下达各项生产任务。&
4.6.2完成车间下达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4.6.3负责职工的日常卫生的检查、监督。&
4.6.4负责监督检查职工遵守有关岗位卫生操作规程、清洁规程及各种卫生质量管理制度的情况,确保加工质量。&
4.6.5督促操作者正确使用各种设备、工具器,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4.7生产工人&
4.7.1努力完成车间或线段下达的品种、质量、数量计划。&
4.7.2严格按照有关工艺规程、岗位卫生操作规程、清洁规程进行操作和生产。&
4.7.3严格遵守各个卫生质量管理制度。&
4.7.4正确使用各种设备、工具器,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4.8企管部部长&
4.8.1负责组织对职工的卫生培训工作。&
4.8.2负责组织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和定期健康体检工作。&
4.8.4负责组织协调和人事安排工作&
4.9物流部长&
4.9.1负责根据采购计划安排原料、辅料及其它物资的采购,保证所购材料的质量。&
4.9.2负责组织对分供方的评审。&
4.9.3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入库验收、贮存、搬运、包装、防护与交付等方面的卫生质量管理。&
4.10设备部部长岗位责任制&
4.10.1负责本公司机械动力设备的统一管理。&
4.10.2负责组织全厂机械动力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4.10.3负责保证全厂用电、用水的供应。&
4.10.4负责组织制订设备维护计划,并组织进行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4.10.5组织各种调和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并提出处理意见。&
4.7.6负责公司的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
4.11销售部部长职责&
4.11.1负责公司产品销售工作&
4.11.2负责公司产品销售记录及产品质量追踪信息的收集和提供。&
4.11.2负责公司产品售后服务工作。&
原辅材料采购、验证控制&
1、&&&目的&
为确保采购的原辅材料能满足本公司产品质量的要求。&
适用于本公司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原辅材料采购的控制。&
3、&&&职责&
a)&&&&&&&物流部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采购计划》报批并实施采购&
同时索取&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检验报告)。&
b)&&&&&&&质量部负责提供采购产品的技术标准及要求同时验证。&
c)&&&&&&&仓库保管员负责进货的报检和存放管理。&
d)&&&&&&&总经理负责《采购计划》的审批。&
4、工作流程&
4.1所进货物入厂后,由保管员及时报检,填写《请验单》送达质量部。&
4.2质检员接到《请验单》后,应立即做好检验与试验准备工作,并签名确认。&
4.3.1正常情况下,采用正常检验方式。&
4.3.2若供应方不按合同要求控制质量、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不足时,则加严检验,但须经质量部长批准。&
4.3.3若供应严格按合同要求控制质量且质量合格证明文件齐全,则可放宽检验,但需经质量部长批准。&
4.3.4抽样、检验和判定按相关标准执行。&
4.3.5经过检验与判定后,合格的出具合格证明,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4《原辅材料检验报告单》&
4.4.1《原辅材料检验报告单》包括但不限以下内容:&
(1)、检验时间&
(2)、检验内容&
(3)、检验结果&
(4)、检验人&
(5)、审批人&
4.4.2《原辅材料检验报告单》一式二份,检验员填写,质量部长确认签名,一份送仓库,一份留底。&
4.5仓管人员接到《原辅材料检验报告单》后,对合格品可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6紧急放行:通常不允许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进货产品,确因生产急需而又不及检验时。若不符合要求又能及时追回,方可放行。&
4.6.1紧急放行必须由生产部申请,经质量部长审核,总经理批准。&
4.6.2质量部长指定生产车间检验员进行监督,以便进行检验处理。&
员工培训制度&
1、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1.1企管部负责编写与实施《年度员工培训计划》。&
1.2计划实施期为每年生产停机期。&
1.3企管部于每期培训后进行考试、考核或予以资格确认。&
1.4企管部定期对班组或个人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1、5合部每年对培训考核员工做出资格认定。&
1.6各部门提出本部门提出计划,并报请企管部配合实施。&
2.行政管理人员培训&
2、1参加人员&
与质量有关行政管理人员(主要为部门负责人)。&
2.2培训内容&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质量体系相关文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2.3考试(核)&
2.3.1考试同培训内容&
3、技术人员培训&
3、1参加人员&
技术、检(试)验人员以及市场调研、物流、生产部门负责人。&
3.2培训内容&
3.2.1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包括质量手册、质量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质量记录、SSOP、HACCP原理及应用。&
3.2.2统计技术应用,包括工序能力研究、统计抽样检验质量控制图。&
3.2.3再提高教育,包括办公自动化,专业新知识新技术。&
3.3考试(核)&
3.3.1考试同培训内容&
3.3.2考核本专业(岗位)或本部门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4、&&&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和操作工及维修工&
4.1参加人员&
生产车间、设备部的员工&
4.2培训内容&
4.2.1作业文件包括设备、仪器工器具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检(试)验标准、产品标准、生产工艺文件、生产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常识。&
4.2.2岗位技能包括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叉车驾驶。&
4.3考试(核)&
4.3.1考试同培训内容&
4.3.2考试(核)和岗位技能考核均合格予以资格确认。&
5、新员工上岗和转岗&
5.1参加人员&
新员工、原员工转岗&
5.2培训内容&
5.2.1新员工的培训内容包括相关岗位职责与作业要求、生产卫生与安全要求、质量意识。&
5.2.2转岗员工的培训内容为相关岗位职责与作业要求。&
5.3由用人部门负责上述员工培训。&
5.4考试(核)&
5.4.1新员工经试用期考核,期满进行岗位技能和操作考试。&
5.4.2转岗员工经培训考试。&
6、特定工程&
6.1参加人员&
特定工种(工作)员工[关键工序(位)、特殊工种(锅炉、电气、驾驶)、检(试验)、质量审核]。&
6.2培训内容&
新员工的培训内容包括相关岗位职责与作业要求、生产卫生与安全要求、质量意识。&
6.3考试(核)&
6.3.1考试同培训内容&
采取部门或外聘培训、内部和社会结合考核,并取得相应证明及进行资格确认。&
7、全员培训&
7.1参加人员&
7.2培训内容&
7.2.1质量意识和工作质量及岗位责任与影响。&
7.2.2其它&
个人或班组完成质量目标情况。&
8.培训安排&
8.1由部门提出人员、内容、时间要求。&
8.2企管部综合平衡编制计划。&
8.3部门配合具体实施。&
8.4以停机期重点安排,具体时间依培训内容确定。&
9.1根据培训考试和岗位技能考核成绩予以奖惩。&
9.2培训考试和考核均合格予以岗位资格确认,准予正式定岗或转岗。&
9.3考试或考核不合格限期补考,仍未合格予以试岗培训或调离岗位,直到予以辞退。&
9.4特定工种(工作)员工考试不合格不予补考,予以调离岗位或辞退。&
文件管理制度&
为保证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得到控制,使各使用场所均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定适用于本企业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的管理。&
3.1企管部是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性文件和技术、作业文件的发放和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有关的各种文件的编写和控制;&
3.3外来文件由企管部负责相关文件的收集、备案、发放及跟踪管理。&
4、工作程序&
4.1文件的分类&
4.1.1质量管理文件&
a、&&&&质量手册:指导企业质量行为的纲领文件;&
b、&&&质量管理程序,管理制度:阐述本企业对各质量管理过程的规定,明确控制的目的、范围、各部门职责和具体工作程序的文件;&
4.1.2技术性文件:原材料质量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各工序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卫生实施细则、检验方法标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检验计划、检验验收规则等技术作业文件;&
4.1.3外来文件:包括本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及国外标准,接受顾客提供的标准、资料、规范等。&
4.2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
4.2.1文件编写:各类文件由各分管部门组织人员进行编写、质量手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由总经理提出。&
4.2.2文件的审批&
4.2.2.1文件审批人员对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负责。&
4.2.2.2审批部门或人员有权将不符合要求的文件注明原因后退回起草部门重新修订。&
4.3文件的发放&
4.3.1根据文件的使用范围,由文件管理部门在&文件发放审批记录表&中确定发放范围和发放数量。&
4.3.2受控文件发放前的标识&
经批准的管理性、技术性、外来文件,由发放部门加盖&受控&章,并注明分发号,做好发放记录,便于追溯。&
4.4文件更改&
4.4.1更改文件:在原文件上直接划改,将原文件更改部分换页,将原文件换版。&
4.4.2在使用中发现有不适用的条文时,使用部门可提出更改申请。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注明提出部门、文件名称、编号、更改原因、文件原内容、建议更改内容等,报文件原编制部门,由其按规定进行审批。&
4.5文件的销毁、&
4.5.1受控文件作废或失效时,由文件管理部门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使用现场收回并作好记录。&
4.5.2已作废文件有参考价值需要存档,应加盖&作废&章。&
4.5.3作废文件集中销毁,报原文件批准人批准,并作好销毁记录。&
4.6文件的日常管理&
4.6.1文件的使用部门和人员,不得随意涂改或损坏文件,不允许丢失。&
4.6.2未经文件发放部门的许可,使用者不准私自复印文件,更不准外借。&
4.6.3文件的编制部门为该文件的归档部门,对存档文件应注意防火、防潮、防蛀和防盗,保持文件清晰,便于查阅。&
4.6.4对于各种时效性文件、临时性文件,如各类计划、工艺通知书等,按使用期给予以控制,过期自动失效。&
4.7外来文件的控制&
对于外来文件经识别、确认后由主管部门进行文件的发放和管理。&
生产过程检验控制&
规范并保持本公司过程检验程序,确保本公司质量体系,覆盖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符合规定要求,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覆盖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3.1质量部根据生产工艺确定各检验点。&
3.2质量部负责编制车间过程工艺作业指导书,车间检验员按照过程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并负责实施。&
3.3有关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岗位自检。&
4、工作流程&
4.1检验员及检验控制方法的设定。&
4.1.1质量部根据生产工艺负责确定各检验点及检验项目,应在相应的工艺标准中说明清楚。&
4.1.2质量部负责编制过程作业指导书,并经质量副总或总经理审批实施。&
4.1.3过程工艺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品种、检验项目、抽样方法、检验方法、检验依据、使用仪器设备、判定准则、检验频率、记录格式。&
4.2过程检验&
4.2.1车间检验员应做好生产前检验准备与交接班工作。&
4.2.2生产之前,生产岗位人员对原辅料(包括饮料用水)进行确认并记录,车间检验员进行监督。&
4.2.3生产过程中车间检验员负责抽检并记录。&
4.2.4对上下班余下的半成品和本班的半成品,车间检验员依据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复检,复检判定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并做相应记录。&
4.2.5经检验判定不合格的半成品,生产岗位人员按相应的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指导书控制。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并做好记录。&
4.2.6对于实际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检验员会同生产班长必须及时进行纠正,避免造成更多的损失,并做好记录。&
设备管理制度&
机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设备完好程度,将影响到加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原材料、动力能源的消耗,影响到生产的安全,从而影响到产品的成本。因此为了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程度和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制订本制度。&
1.0目的与范围&
对全公司设备的申购、安装、调试、验收、维护保养、维修、报废、技术资料的管理等作出规定。&
2.1固定资产:,凡能独立完成一项以上生产要求的机电设备,原购置价值(包括设备的价值、运费、安装费等)在2000元以上均列为固定资产。&
2.2设备使用费用:指设备折旧费用、运行消耗的零配件费用和维护保养、计划检修所发生的人工费用总和。&
2.3新增设备(含更新设备):为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生产能力而添置的设备。&
2.4设备的改进: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自动化程度,改变薄弱环节,改善操作条件,促使维修备品备件系列化,而改变设备技术状况的技术措施。&
2.5设备的改装: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扩大工艺使用范围,提高产品质量与加工精度而改变设备技术状况的技术措施。&
2.6日常保养(也叫例行保养):主要内容是在班前班后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已松动的螺丝,检查零部件的完整状况;班中认真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排除细小故障,改善运转条件等。&
2.7一级保养: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部分零部件进行拆卸、清洁;对设备某些配合间隙进行适当的调整;清除设备表面锈迹、油污,疏通油路,防止泄露;清扫电器装置,清洗附件和冷却装置,紧固安全防护装置等。&
2.8二级保养: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清洗各传动、润滑、冷却系统,进行清洗、换油;对电气系统进行检查、整修;检查、整修设备的精度和水平等。&
2.9小修:是对设备进行局部的修理,工作量较小。不全部拆卸设备,只修复或更换设备部分磨损较快的零件,调整设备运行机构,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满足工艺要求。&
2.10中修:是工作量较大的一种计划修理。不但要修复或更换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和较多的磨损件,同时,还要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了的各种配合间隙,换油、校正设备基准备,以保证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2.11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计划修理。包括将设备全部解体,进行检查修复或更换全部磨损的零部件,校正和调整整个设备,以全面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配备安全装置和必要的附件,并对设备外表重新喷漆。&
3.0管理职责&
3.1公司设备部长负责对公司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3.2公司所有主要及关键设备均应由设备部长组织人员进行分类、编号和建立台帐、档案。设备技术资料原件由企管部归档保管。设备使用单位原则上使用复印件。&
3.3设备使用单位负责建立本单位所有设备的台帐、档案,并报企管部备案。用好、管好维护好设备。协同财务部门做好设备维护、维修等使用费用的统计工作。&
3.4财务部门设立使用帐户,与使用部门做好设备拆旧、维护保养、维修等费用统计工作,以便以必要时对设备进行经济评价。&
4.0工作流程&
4.1设备的申购、安装、调试、验收、停用、移装、调拨和报废。&
4.1.1设备的购置&
A、遇有公司要进行年度更新改造计划项目时,由设备部长组织相关部门对需购置的设备进行选型定厂,填写相应的《设备购置申请书》,报企管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B、公司根据工艺要求,需要更新设备时,由公司设备部长负责填写《设备购置申请书》,企管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C、物流部根据批准的《设备购置申请书》进行采购。采购完成后,将《设备购置申请书》返还企管部归档保管。&
D、新设备到位后,设备部门应及时清点验收,如不便开箱验收时,应记好装箱清单,并通知设备部及物流部。&
4.1.2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A当合同规定由设备供应商派员安装时,由设备部派人协助,由供应商或其代表主持开箱。开箱时所有零配件由公司仓库部门派人核对,并登记技术资料以便追索归档。&
B、当合同规定由公司自行安装时,设备的安装由公司组织设备部人员安装。&
C、新设备安装完毕后,使用部门时试车。试车完毕,公司组织验收,并签定意见。&
D、设备验收合格后,由公司开出《设备投产移交单》一式三联。使用车间凭移交单使用新设备。财务部门凭移交单进行折旧提成。另一联与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归档保管、使用部门建立设备台帐。&
4.1.3设备的停用和启用&
A、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原因,设备将闲置一定时间时,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总经理签署意见,报董事长批准,并填写《设备停封单》,一联转使用部门,一联转财务部门,设备部长负责做好设备停用记录,归档企管部。&
B、使用部门凭单停用设备。停用期间应派人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总经理负责或派人监督检查维护保养工作情况。&
C、使用部门要求启用已停用封存的设备时,应先提出申请,总经理作出意见,董事长审批后,并出具《设备启用单》,一联转财务部门恢复设备折旧,一联转设备使用部门通知启用,一联归档企管部。&
4.1.4设备的移装和调拨&
A、设备使用部门需要对某些设备做内部移装,由总经理批准。&
B、设备在各公司间调剂时,由调入方提出申请,与调出方协商后,报企管部批准。&
C、企管部核对情况后,填写《设备调拨单,一联转到调出公司,一联存档。设备调出公司应把该台设备的台帐一起调拨到调入公司。&
4.1.5设备的报废&
A、生产设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报废。&
①已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和部件严重磨损,精度、效能降低无法满足最低工艺要求,且不能改进、改装的。&
②因不可抗力造成设备严重损坏,无法修复而无法继续使用的。&
③腐蚀、磨损过甚,无修复价值或继续使用易发生危险的。&
④技术落后,性能低劣,无改进价值的。&
B、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签署意见后,报企管部审批。同意报废后由设备部长填写《设备报废单》一式三联,一联转使用部门,一联转财务部门,一联归档企管部。各部门在固定资产帐或设备台帐上注销报废设备。&
C、设备经批准报废后,由所属公司处理。可利用的零部件回收,其他部件由仓库部门作废品处理。设备报废处理情况报企管部备案。&
4.2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修理&
4.2.1设备的使用&
4.2.1.1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生产工艺制订出设备操作规程,报总经理批准。&
4.2.1.2设备部长组织人员根据设备维护说明书和生产情况,制订相应的设备维护规程。&
4.2.1.3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除一份存档外,应发到设备使用部门的相应岗位上。&
4.2.1.4设备操作规程应包括且不限于下列内容:&
①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如最大转速、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②设备交接的规定。应对设备运行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等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交接。&
③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④安全注意事项,包括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4.2.1.5维护规程应包括且不限于下列内容:&
①设备日常、例行的维护保养的有关部位、要求或图表。&
②设备定时清扫的规定及部位。&
③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周期一般分为日、月、季、年等。&
④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⑤维修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2.1.6当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则应进行修订。&
4.2.1.7新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部门应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并经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设备。&
4.2.1.8使用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当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应及时上报反映。使用部门核实情况后对规程进行修改,并报公司审批、备案。&
4.2.1.9当设备发生缺陷而不能立即修复时,使用部门应制订可靠的临时规程,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设备缺陷修复后,临时规程作废。&
4.2.1.10总经理负责或派员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操作规程的操作有权制止。&
4.2.2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
4.2.2.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维护与修理并重&的方针,采取&两保三修&的形式,即例行保养、一级保养、小修、中修、大修等.对关键设备和一般设备的重点部位,采取预防性维修;对非关键设备和突发性故障,采取事后维修。&
4.2.2.2设备操作人员在每日交接班时,应按相应的维护规程做好日常例行保养,设备部长负责或派员进行监督和检查。&
4.2.2.3设备使用部门每月根据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制订保养计划,报总经理核准,并安排人员对关键设备、一般设备的重点部位进行一级保养.针对故障多发设备,由使用部门编制计划,并安排专业人员或使用部门人员进行保养,保养完毕应做记录。&
4.2.2.4设备、设施的大、中、小修,由总经理负责组织专业人员和设备使用部门根据生产情况、设备的技术状况和运行情况,制订修理计划,由专业人员进行修理或专业人员&
和使用部门相应操作人员共同进行修理。如本公司技术力量不足以进行此项修埋工作,由总经理负责对外联系维修力量。维修计划完成后做好记录。&
4.2.2.5对一般性设备故障或关键、重要设备的突发性故障,由使用部门报告公司派人维修或使用部门具备资格人员自行维修。&
4.2.2.6在维修中,对于生产较忙,不能长时间停机时,故障部件有相同型号的备品备件,可先换上,以尽快恢复生产。更换下来的零部件要尽快修复,做好标识并返还使用部门或仓库。&
如无法修复,则做好记录以便纳入备品备件购买计划。&
4.2.2.7当生产较紧,故障部件无法修好,且无备品备件时,由使用部门申请,经公司审核,可从停用的相同型号的设备上拆用该型号部件进行代换,执行人员做好记录和标识。使用部门尽快提出购买计划。新零部件到位后,本着谁拆谁装的原则,由原执行人装回原处。&
4.3设备运行动态管理及设备的改进、改装&
4.3.1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4.3.1.1设备使用和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的设备,按维护规程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和一级保养,当发现设备不能继续正常运转时,应及时向当班负责人反映。由其联系机电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对于不影响运转的一般隐患或缺陷,则在完成维护保养后做好记录,以备下次维护保养时有针对性的解决。&
4.3.1.2使用部门每月对不能即时解决的隐患或缺陷进行汇总,自留一份,一份报公司,以便制订检修计划时纳入其中,做进一步的修理。&
4.3.1.3使用部门每月对设备或生产线运行时间、完好情况进行汇总并报告公司。&
4.3.2设备的改进&
4.3.2.1在设备存在下列薄弱环节时,可考虑立项加以改进:&
A、设备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致停机,而反复修理无效的部位。&
B、生产线运行中经常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或部位。&
C、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修理无法解决的设备或部位。&
4.3.2.2设备的改进工作由使用部门根据运行状况资料,提出申请,由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审议,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
4.3.2.3设备改进工作由专业人员或使用部门维修人员执行。使用部门应指派该机台操作人员协助。改进工作完成后,使用部门对运行效果进行考察,做出评价意见,经总经理批准后存入设备档案。&
4.3.3设备的改装&
4.3.3.1当设备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或者为了提高产品加工精度时,由使用部门提出设备改装申请,填写《设备改装报告表》,工艺技术部门会签后送总经理审批。&
4.3.3.2设备改装申请应注明设备现行技术条件,经改装后预期达到的技术条件,需改装的部件,改装原理,计划需要的零部件。电气元件及成本预算等。&
4.3.3.3改装申请被批准后,使用部门拟定所需材料计划,经公司负责人审核,报企管部审批后安排购买。&
4.3.3.4改装条件成熟后,由总经理负责组织专业人员或使用部门维修人员进行改装,改装申请部门应指派该机操作人员协助。&
4.3.3.5设备改装完成后,由公司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及使用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办理交接及启用手续,设备方可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使用部门应及时把有关情况报告公司。试运行以六个班次为准。&
4.3.3.6试运行结束后,由公司组织对运行效果进行确认,鉴定意见,修改相应的技术图纸,存入设备档案。&
4.4设备事故的处理&
4.4.1设备事故的定义:机器设备因非正常磨损(或原因)损坏,致使停产,效能降低或丧失功能的,均为设备事故。&
4.4.2事故严重程度的分类&
A、重大设备事故:损失及修理费用5万元以上的。&
B、较大设备事故:损失及修理费用五至5万元之间的。&
C、一般设备事故:损坏及修理费用1万元以下的。&
4.4.3事故性质的区分&
A、因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维护保养不当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效能降低或丧失部分功能者,属责任事故。&
B、因设备、设施制造不良或检修、安装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停产和效能降低者,属质量事故。&
C、因不可抗力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效能降低或丧失功能者,属自然事故。&
4.4.4发生设备事故后,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并保持现场。报告内容应详细写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班组、设备名称、编号、受损部位、损坏程度、报告人。&
4.4.5一般设备事故由公司和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处理,分析原因,制订预防措施,并做好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4.4.6较大以上设备事故,由事故部门负责人及维修人员,必要时主管领导及其他使用部门负责人也参加,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制订预防和纠正措施,做出最终处理意见,报企管部审批,并填写《设备事故处理报告》存入设备档案。&
4.4.7事故处理的原则&
A、尽快恢复设备原有技术条件,恢复生产,把损失降到最低。&
B、要分析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埋,达到教育责任者和其他员工的目的。&
4.5设备备品、备件的购买、使用、保管&
4.5.1设备备品、备件的储备量按经验统计法,由所属公司根据备品、备件的消耗统计资料,估算出适当的储备量。储备量应能保证在订货周期内不致中断而影响生产。&
4.5.2设备备品、备件能够在厂内加工的,在厂内自制,其余再外购。在同等功能条件下,能在国内加工的,应优先在国内加工,以降低备品、备件的成本,降低维修费用。&
4.5.3使用部门根据仓库的通知或检修计划需要,制定配件购买计划,报告公司负责人审核,经企管部审批后进行购买。&
4.5.4外购备品、备件到位后,由仓库通知使用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品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出具相应文字说明,交由仓库部门处理;对于数量不够的应补齐,对于型号不对而无法使用的或材质不好的,应要求供应商更换。&
4.5.5所有备品备件均由使用单位统一分类管理,原则上各部门的备品备件不得互用,而应按计划用途使用。特殊情况需使用其他部门同型号可互换的备品备件时,应由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否则仓库不得发放。&
4.5.6用于各部门的备品备件,仓库每月结算时,与各部门及财务核对,做好成本统计,备品备件的费用归入使用部门的设备使用费用。&
4.6设备使用费用的管理&
4.6.1财务部门按不同使用部门设立设备使用费用帐户,对设备(或生产线)的折旧、零配件、润滑油脂、维修人工费用及改装、改进费用等进行分项统计,为进行设备的经济评价积累资料。&
4.6.2各使用部门及仓库每月对各使用部门消耗的零配件、润滑油脂、维修人工费等与财务核算人员核对,进行分项汇总,报送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每季或年对各使用部门的设备使用费进行列表。&
4.6.3维修人工费原则上指各生产设备(或生产线)及辅助设备进行一级保养、计划检修、故障排除所发生的费用。各部门进行一级保养及计划检修时,其费用应经所属公司审核批准。故障排除发生的费用则是各使用部门动用机电维修人员修理而发生的费用。&
4.7设备技术资料及档案的管理&
4.7.1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途径:第一是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方面的设备资料,第二是为便于维修而需添加的工具书及公共图书,第三是外部厂家寄送的有关资料。&
4.7.2设备档案的建立以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为主,进行单独建档。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出厂质量检验单、设备附件清单、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记录、设备移交使用部门的记录、设备维修计划、设备历次修理记录、设备改装改进、调拨迁移记录、设备事故记录、设备报废记录等。&
4.7.3新设备开箱安装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到场对随机资料进行登记,对安装需要使用的,由使用部门办理借用手续留用。设备安装完成后,全部移交到综合办。由工作人员按设备编号对其资料进行编号、建档、建立台帐等。&
4.7.4对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记录,由使用部门每月汇总后送综合办保管。&
4.7.5为便于维修工作而需购买的工具书及图书,由使用者提出申请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企管部审批后购买。工具书或图书购回后由综合办进行统一编号和加盖印章,以与私人图书区分,便于管理。&
4.7.6所有设备资料、工具书及公共图书,均应分类编目、建立书名目录、借阅卡。凡本公司员工,均可凭识别证办理借阅手续,借阅资料和图书。原则上工具书不办理外借,仅供查阅。孤本、正本从严控制,必要时应采用复印件。&
4.7.7设备资料借书期限为二个月,公共图书为半月。如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期归还,应携书前来办理续借手续,续借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4.7.8所有借阅图书、资料人员应认真保管,防止图书资料的缺失、破损、涂污。按期归还,特别是孤本资料或图书,以提高利用率。员工离职时,必须办理图书、资料的归还手续,否则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4.7.9在设备报废时,其资料和档案,除有参考价值的予以保留外,其余应销毁。销毁时由综合办列出销毁清单,公司领导审批后销毁并做好记录。销毁人员应签名确认销毁情况。&
4.7.10设备资料和档案管理员调动上作时,应办理交接手续。&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完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2、范围:公司所有计量器具。&
3、责任:设备部及计量器具使用部门。&
4.1计量器具的定义:凡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如仪器仪表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器具和计量标准器具.&
4.2三计量器具的领发和使用&
4.2.1公司计量器具必须有设备部统一编号、入册,并建立台帐、登记卡和档案,签发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4.2.2各部门领用计量器具室,必须经检定登记后方可使用。&
4.2.3严格执行计量器具检定周期,未经检定、检定后不合格、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不准使用,送检率要求达到100%。&
4.2.4设备部根据国家规定做好周期检定计划,并做到帐物相符。&
4.2.5各部门的计量器具应按使用说明书及标准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对于共用的计量器具,指定专人保管,并如实及时填写使用记录。&
4.2.6未经保管人同意或领导批准,其他人不准动用。&
4.2.7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内使用时,如怀疑失准,有的计量器具如分析天平因工作需要搬离工作地点,应及时送检或请检。&
4.3计量器具的封存、报废&
4.3.1公司内各部门之间计量器具实际需要不平衡时,设备部负责进行调整。&
4.3.2工闲置的计量器具需封存时,使用部门应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经设备部同意后,方可办理封存手续进行封存,并在封存的计量器具上挂上状态标示。&
4.3.3被封存的计量器具应存放于符合技术要求的环境中,并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检查。&
4.3.4使用部门需启封使用时,应先提出申请,经设备部同意后方可启封使用;新启封的计量器具由设备部负责送检,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4.3.5计量器具丧失原有精度无法修复、修复经济价值不大时或本身质量不良时,应给予报废。&
4.3.6报废的计量器具由设备部统一处理,不得继续使用。&
4.4计量器具的检修和保养&
4.4.1设备部负责公司计量器具的检修工作,使用人员不得擅自拆修。不具备检修条件的计量器具,由设备部人员统一送检。&
4.4.2二计量器具出现非正常损坏时,(如自行拆卸、碰撞造成的损坏等),使用部门要及时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设备部方可修理。&
4.4.3修理后的计量器具应符合国家检定规程确定的精度等级。&
4.4.4携带运输精密仪器仪表时,应妥善包装,防震、防碰撞。&
4.4.5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按标准操作规程使用计量器具,并做好计量器具的防震、防尘、防潮、防霉、防光、防腐蚀、防磁化的日常维护工作。&
4.4.6使用计量器具时,不得随意拆卸。&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确保本公司质量体系覆盖的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被隔离,防止不合格品误用或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覆盖的全过程产品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1质量部负责判定不合格品,并进行分级判定。&
3.2质量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3.3有关部门负责对所属范围内的不合格进行隔损,并按经评审的处置方案,进行处理并记录。&
4、工作流程&
4.1不合格品的判定&
4.1.1原辅料不合格品的判定&
质检员对原辅料不合格品判定按《进货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进行的有关的原辅料检验结果实施。&
4.1.2二半成品不合格品的判定&
车间检验员对半成品不合格判定按《过程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进行的有关的半成品的检验结果实施。&
4.1.3成品不合格品的判定&
最终检验员对成品不合格品的判定,按《最终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进行的有关成品检验结果实施。&
4.2不合格品的分级&
不合格品按不合格项的缺陷程序可分为三级。&
4.2.1一级不合格品&
指一般特性超差的不合格品,限于下述范围:&
(1)不影响产品性能的一般特性超差;&
(2)非成批性的一般特性超差。&
4.2.2二级不合格品&
指重要特性超差的不合格品,限于下述范围:&
(1)涉及产品性能的重要特性的超差;&
(2)成批性一般特性的超差。&
4.2.3三级不合格品&
指关键特性超差的不合格品,限于下还范围:&
(1)涉及产品性能的关键性超差;&
(2)成批性重要特性的超差。&
4.3不合格品经确认后,质量部负责进行标识,并做好记录,标识办法按《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进行。&
4.4不合格品的隔离&
不合格品一经检出和确认应立即隔离。不同型的不合格品应由相关部门划出区域进行隔离存放。&
4.5不合格品的评审&
4.5.1一级评审&
当班班长和现场检验员评审:&
A、一级不合格品&
B、明显报废品&
4.5.2二级评审&
由质量部部长和相关部门领导评审:&
A、M级不合格品&
B、有争议一级的不合格品&
4.5.3三级评审&
由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评审&
A、三级不合格品&
B、有争议的二级不合格品&
4.6不合格品的处置&
4.6.1对原辅料不合格品的处理&
(1)对一级不合格的未入库的原辅料,由质量部提出处置意见,总经理审批,应由财物部向分承包方指出,以免下次供货再次出现。&
(2)对二级、三级不合格且未入库的原辅料,应作退货或相放处理。&
(3)对一级不合格已入库的原辅材料,如未完全丧失使用性能,可作转售处理,移作他用。&
(4)对M级、三级不合格已入库的原辅材料,如完全丧失使用性能,应作报废处理。废品应按要求在指定区域堆放和处理,并做好记录。&
4.6.2半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置&
(l)返工&
对能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均应作返工处理,返工后经检验合格可流产下道工序。不合格品作次品或废品。&
(2)次品&
不能返工的一级、二级不合格半成品,由生产部门申请质量部部长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同意,方可流入下道工序,但生产出的成品只能作次品处理,隔离存放并标识。次品一般企业内部使用。&
(3)废品&
三级不合格半成品,如无返工价值作废品处理。废品应按要求在指定区域堆放和处理,并做发记录。&
4.6.3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置&
(1)次品&
一级、二级不合格成品为次品,限内部使用,严禁外销。&
(2)废品&
三级不合格成品视为废品,废品一律作销毁处理,并做好记录。&
4.7关于职责任的处理&
4.7.1在产品交接时,检验出现的问题由交付单位负责,在接收后发现的外观缺陷由接收单位负责,检验员负漏检责任。&
4.7.2工艺技术文件的差错、遗漏造成不合格品,文件编制者负直接责任,审核批准者负领导责任。&
4.7.3由于内部管理不善造成质量事故,由责任部门负责。&
4.7.4不经检验转下道工序或不交检验造成的不合格品,由操作人员及主管领导负责,生产中发生的问题,不报告不处理,由检验员和操作员共同负责。来源:/&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检测仪器设各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设施条件满足检验过程能力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检测设备的选配、验收、报废以及检测设备、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日常保养、卫生清理和检查维修等一系列要求。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检测设备、设施的控制。&
3.职责。&
由化验室负责检测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并按照周期检定计划申请计量检定。化验员负责按规定要求操作执行,并负责本检测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卫生清理。&
4.工作程序。&
4.1检测设备的选配、安装、调试及验收。&
4.1.1大型或重要设备的选购由化验室根据产品检测策划的安排,组织调查研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定出最佳配置、采购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l.2新购检测设备进公司由质检员组织进行开箱检查;组织有关操作人员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安装调试。&
4.1.3检测设备安装调试完毕,由总经理、质检员负责人及设备生产厂家共同进行验收,运行效果达到出厂技术要求,并填写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形成的文件及出厂技术资料入档保存。&
4.2检测设备使用的日常维护&
化验室实行严格的设备使用岗位责任制,实行定人定机管理,&
化验室必须贯彻执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4.2.3化验室应加强设备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调整。&
4.3设备、设施的检查&
4.3.1化验室检测设备、设施负责人每天不少于一次对检测设备状况巡回检查。&
4.3.2对连续出现质量问题的检测设各、设施,认真检查维修,分析原因,做好记录。&
4.3.3检测设备、设施发生事故,化验室应填写&设备、设施事故报告单&报企业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4.4检测设备、设施的维修&
4.4.1检测设备、设施的检修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推选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全员预防维修技术,提高检修水平,缩短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
4.4.2化验室根据设备出厂要求和运行状态;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4.4.3大修计划由化验室编制初步计划,报总经理据此并根据设备、设施运行及历年检修情况,编制全厂大修计划,由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大修完毕,由化验室有关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进行验收、校准,经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大修交接单。&
4.5检测设备的报废&
4.5.1检测设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报废:&
a、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老旧设备,设备效能已达不到最低使用要求,不能修复者。&
b、型号过于老旧,设备效能达不到最低使用要求,无法提高效能的。&
c、严重影响检验,继续使用会引起危险、事故,且不能修复的。&
d、因意外事故使设备受到严重损坏,无法使用,修复的。&
4.6检测设备、设施的卫生管理&
4.6.1化验室与设施要有必要的防鼠、防蝇措施。&
4.6.2化验员检测前后应进行卫生清理,防止设备、设施中滞留物料,发生霉变;&
4.6.3按卫生实施细则的要求定期打扫化验室环境卫生,并定检检查。&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对原辅材料、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判定和报告,以保证出厂检验的顺利实施,确保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
2.范围:&
&&规定了对原辅材料、成品的检验和试验控制要求,适用于进货检验、成品检验和出厂控制&
3.职责:&
3.1化验室负责原辅料、包装物的检验、严整、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2物流部和车间予以配合&
3.3化验人员的职责、任务&
&&&&(1).严格按检验计划和检验规程进行产品的抽检工作,按检验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外观、理化、卫生指标检验,做出检验结论;&
&&(2).完成本岗位担负的检验和临时性试验工作,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3).确保检验项目齐全、数据准确,检验记录填写字迹清楚、真实,检验结果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岗位;&
&&(4).按规定方法取样,确保取样有代表性,留样标记清楚、正确。&
4检验工作程序&
4.1货到后,由物流部仓库管理员通知化验室进行检验,并对其数量、规格、品种做好登记。化验室依据相应检验计划实施进货检验,由原材料检验员按标准和检验规程抽样,检验合格方可办理人库。&
4.&2添加剂和包装等产品,由质检员按检验计划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并对供方所提供的产品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单等)进行验证,符合要求后方可入库。&
4.3入库过程中,由仓库保管员负责核对并检查到货规格、数量、等级是否与发货单和本公司采购合同一致,有无运输损坏;验证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4.4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出具完整检验报告,明确判定合格与否,由检验人员签名,检验报告经质量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有效。&
4.5检验报告报送相关部门,合格的由仓库据此办理入库手续。对不合格品,仓库不予人库,不允许投入生产使用(让步产品除外)。对特殊情况下,先入库后检验的产品,仓库要做出待检标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人库手续。不合格产品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执行。&
4.6本公司不具备检验条件的进货产品,物流部负责索取质量证明及使用指导类文件,作为进货验证店据。&
4.7过程检验包括水质、配料、灌装等过程半成品的检验,由各车间或工段按检验计划要求取样并进行标识,存放于适宜的环境中,检验人员到指定地点取回进行检验。&
4.8&半成品的检验由质检员按检验计划和检验规程执行。&
4.9在所要求的检验未完成之前或检验未通过,生产车间不得将产品放行。特殊情况,经批准后可将产品例外放行,但仍要检验,若检验不合格,执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4.10设备容器清洗后的卫生指标检验,按《检验计划》的有关要求进行。&
4.11对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检员做好标识和记录,并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处置。&
4.12各种检验报告由质检员报送有关部门和人员,并负责检验记录的保存。&
4.13成品的检验和试验,必须在所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均己完成,、结果满足规定要求后才能进行。&
4.14分装车间在分装前和出现质量问题时,及时通知检验人员,由质检员成品质检员接检验计划和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4.15检验人员每天对各生产线的产品外观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做好巡检记录,随机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通报生产车间,杜绝因整批漏检而出现的质量问题。&
4.16&成品检验后,质检员及时将检验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和人员。质量合格的由质检员填写&质量合格通知单&,通知仓库发货。无&质量合格通知单&的产品,仓库不准发货。成品不合格的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执行。&
&&&&4.5&只有在检验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检验都全部完成,有关检验结果符合要求,数据、文件都得到审批认可后,产品寸能发出。&
5.产品检验项目及内容:&
出厂检验项目:(1)感官&&(2)蛋白质&&&&(3)净含量(4)二氧化硫残留&
(5)菌落总数&&&&&(6)大肠菌群&
技术标准要求&
&&&&&&&&&&&&&&企业标准&
二氧化硫残留&
(mpn/100g)&30&
文件资料控制&
&&&为保证公司所有质量管理文件资料的完整、合法、有效。&
&&&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外部及内部文件的管理,包括《质量管理制度》、《质&
量控制程序》、《工艺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及所有与产品有关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经技术监督局备案)。&
3.总经理负责(或指定某部门)对《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程序》、《卫生管理制度》的制订和修改,总经理监督执行。&
3.2设备部负责《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制度》的制订和修改并经总经理确认,生产部长监督执行。&
3.3质量部长负责《工艺作业指导书》及所有与产品有关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的收集、制订、修改、登记注册,总经理监督执行。&
3.4生产班长有义务对《工艺作业指导书》提出修改意见,由质量部长确认并修订,质量副总经理理监督执行。&
3.5行政主管负责所有有效证件的管理(办证及年审),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卫生许可证、条形码等。&
生产卫生管理办法&
1、厂区环境卫生管理&
1.1厂区内道路、庭院应随时保持清洁。硬地面应保持良好状态,无积水,不起尘埃。&
1.2厂区绿化良好,除硬地面外均应覆盖草坪,不得有裸露泥地.草木要经常浇灌,定期修剪。&
1.3厂房、厂门、围墙、路灯柱及其它设施应经常维护,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1.4污水井及管道每年春、秋两季各清理一次,随时保持通畅,不得有淤泥蓄积。&
1.5厂区内严禁不必要的器材、物品乱堆乱放。&
1.6生产中的废弃物应放在厂区内指定的废弃物存放所,其中下脚料、废标、废箱等垃圾应及时清理出厂。&
1.7应避免有害气体、废水、废弃物、噪音等产生,以免造成公害。&
1.8厂区内禁止吸烟,严禁乱扔烟头、杂物,严禁随地吐痰。&
1.&&&&&&9厂区内划分卫生责任区,责任者每班清扫整理。&
2、车间环境及设备卫生管理&
2.1生产车间地面、墙壁、地沟要经常清理、擦洗,保持清洁。&
2.2车间消毒池使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消毒液。&
2.3排风系统、排引风机、滤网及风道,每季度彻底清洗一次,保持清洁。&
2.4生产设备操作人员,按岗位责任分工,对自己所负责的设备、容器、管道,必须随时擦洗,保持设备清洁,做到无尘、无杂。&
2.5生产所用工、器具,必须随时擦洗、消毒,定点存放,避免外部污染。&
2.&&&&&&6工作器具和双手采用75%酒精或100PPM漂白粉溶液消毒。&
3、员工个人卫生管理&
3.1每个员工进公司工作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卫生防疫站体检合格证并每年接受一次体检。&
3.2员工每日上班要衣着整齐干净、精神饱满。男性不留长发,不蓄胡须;女性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3.3员工上班前按不同岗位穿戴好公司规定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要求穿戴整洁。&
3.4凡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员工工作时不得戴手表、戒及其它饰物,女工头发不外露,不涂抹化妆品,以防头发、头属及外来杂物落入食品、食品接触表面或内包装材料中。&
3.5进入生产车间必须经过消毒,不得吸烟、吃食物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3.6管理人员进入车间,须按规定穿戴工作服、鞋、帽,按规定路线进人。&
3.7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带领非本公司人员进人生产区域。&
3.&&&&&&8员工入厕后应严格洗手,经过消毒后回到车间岗位。&
4、卫生责任分工&
4.1厂区环境卫生按卫生责任区由部门组织完成,总经理召集各部门负责人检查,行政负责人抽查。&
4.2车间环境及设备卫生由生产部组织完成,质量部检查,总经理抽查。&
4.3员工个人卫生由个人完成,生产部长检查,总经理抽查。&
4.4生产车间内配电柜、线桥等由设备部负责完成,总经理检查。&
卫生管理组织制度&
一、卫生质量方针与目标&
&1、卫生质量方针&
&始终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原则,生产零缺陷、健康的产品,&
&真情报国,奉献于人类社会。&
&2、卫生质量目标&
&完善卫生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保持有效运行。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
&二、卫生管理结构及职责&
&卫生管理结构实行总经理负贡制,组织结构图如下所示:&
&l、卫生管理结构图:&
质量副总经理&
厂区卫生负责人&
2、各组织机构卫生职责&
&(1)总经理卫生职责&
&&负责制定本公司的卫生质量目标和方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卫生职能、责任,组织建立卫生质量体系,并对本公司的产品卫生状况负责。&
&(2)质量副总经理卫生职责&
&&全面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卫生管理,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卫生质量上作,并负责监督。&
&(3)质量部长卫生职责&
&&&分管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卫生质量工作,具体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卫生质量文件的起草、修改、解释。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并负责监督。&
&(4)生产部长卫生职责&
&&&协助总经理执行生产计划和劳动力调配,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并负责车间工生、&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更新、改造。&
&(5)质量部卫生职贡&
&&&&&部是本公司的质量主管部门,是公司卫生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职责:认真落实卫生质量的方针、目标,制定产品的工艺、标准,认真做好过程控制工艺卫生、厂区卫生的管理,对接触产品的设备、工器具的清洁状况进行抽查,并负责对员工进行培训。&
&(6)厂区卫生负责人卫生职责&
&&&&&负责监督厕所清洗、道路绿化、水沟卫生,并做好防蝇、防鼠等工作。&
&&(7)物流部长卫生职责&
做好仓管物资的出入库记录,保持仓库整洁、通风良好。&
三、SSOP计划&
(一)加工用水的安全&
1、1质量部每半年送加工用水到卫生防疫站作水质卫生全项目检测一次,符合国家&
饮用水标准(GB&)后方可投入生产。&
1、2二质量部每月对加工用水进行常规项目检测一次,检测项目包括:色、嗅、味、PH值、&
可见物、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1、3国家饮用水标准:GB&。&
1、4微生物的检验标准。&
&&&细菌总数、大肠菌数的检测按:GB/T03。&
1、5微生物检验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1、6工艺操作规程中各需要加氯工序,操作人员每天按要求进行检测。&
1、7用于清洗空罐的水也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
1、8用于配汤的水必须经处理符合纯净水标准。&
2、排水道&
2、1车间污水排放畅通,排水道内无垃圾,下脚料、原料等杂物,并且按规定清洗消毒,&
做好记录。&
2、2厂区污水排放畅通。&
3、蓄水池应密封、防尘和安全,保证所贮水源不受污染,蓄水池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清&
洗消毒。清洗消毒程序如下:清除杂物&&刷去青苔&&水冲洗&&用300ppth有效氯&
溶液喷洒&&用水冲洗干净,并做好余氯、pH值检测记录。&
4、1根据用水管线铺设实际情况,画出加工车间供水网络图和污水排放管道分布图。&
4、2加工用水管线、纯净水管线、蒸汽管线分别用绿、蓝、红色加以区别。车间使用的&
软水管用后盘挂于墙上。&
4、3每只水管出水口都编号,挂永久性标识牌。&
5、对在加工用水管线和纯净水管线及污水管线间的硬管道的有问题的交叉连接进行定&
期检查,每半月一次。&
6、纠正措施&
6、1如发现使用水源已不符合要求,必须马上终止使用水源并对使用此水源的产品进行&
评估。对此水源重新检测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平时如检验不合格需制定消毒方案,并&
连续监控,待指标正常后再正常检验。&
6、2必须使用安装防虹吸装置的水龙头,来防止虹吸管回流造成污染。&
7、1控中心出具的水质分析报告。&
7、2定期水质卫生检测记录。&
7、3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二)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控制&
1、车间地面、工器具、工作台及设备。&
11班前用清水冲刷地面,用82℃以上的热水或用含有效氯100-200ppm的消毒液冲洗&
工器具、工作台、设备,再用清水冲净&
l、2生产过程中,利用4&&8小时的休息间隙冲洗消毒一次,以保证车间地面及工器具、&
上作台、设备的清洁卫生。&
1、3班后先用清水冲洗地面、上器具、设备、上作台,然后用含有效氯100-200pl)m的消&
毒液消毒,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2、工人的手、手套、工作服、帽、靴。&
2、1工人在进入车间以前要遵守下列洗手消毒程序:清水洗手&&用皂液洗手&&用清&
&&&水洗手&&用含有效氯100ppo的消毒液浸泡30秒&&冲洗&&用干手器吹干。&
&&&&&如果需要戴手会,则需要按六步洗手消毒程序将手处理后再戴手会,之后将手套进&
行清洗,用含有效氯100ppm的消毒液浸泡后才可以工作。&
2、2质控人员要定期对工人的手做微生物检测,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微生物检验记录》&
2、3加工人员进入车间都按照规定的程序穿戴整齐,工作服(包括鞋、帽、发网)要保&
2、4加上人员进入车间前要经过含有20OPPIn有效氯的消毒池中进行充分的鞋底、鞋面&
3、纠正措施&
31对清洗效果达不到要求的要重新进行清洗消毒。&
3二质控员要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消毒液有效液浓度不够或清洗水&
的温度不够都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33如果对上人的手、手套等微生物检测结果超标,则需要重新清洗消毒,合格后方可&
进行生产。&
4、1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4、2微生物检验记录。&
4、3车间卫生消毒记录&
(三)防止交叉污染&
1、个人卫生&
1、1工厂制定有个人卫生管理制度,并公布上墙。&
1、2加工人员进入车间,不得戴手表和饰品,不得化妆,不得留长指甲,头发不得外露。&
1、3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
1、4车间内严禁吸烟、吃东西。&
1、5进厕所必须脱下上作服、鞋、帽,去厕所后手要清洗消毒。&
1、6离开车间时必须脱下工作服、鞋、帽。&
1、7车间里设专人检查个人卫生,并有记录。&
2、1加工人员进入车间都要按&六步洗手法&消毒。其步骤为:清水冲洗&&皂液冲洗&
&&&清水冲洗&&消毒(100ppi有效氯溶液浸泡30秒)&&清水冲洗&&干手。&
2、2加工过程中每4小时冲洗消毒一次&(100pp有效氯溶液消毒),被污染后立即进行&
清洗消毒。&
2、3上厕所后应将于清洗消毒后方可继续加工产品。&
2、4专职卫生监督员要定期检查洗手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消毒液是否充足,工人是&
否按规定进行洗手。&
3、车间废弃物投入指定地点,并及时处理。&
4、原料、辅料、包装物及空罐要单独存放,保持清洁卫生,不受污染。&
5、l车间地面平整、无灰尘、通风良好。&
5、2车间门口、进料口及废物出口均安装水幕或塑料帘。&
5、3车间门窗、管道、排风口、排水沟出n设有严格的防蝇、防虫设施,防止虫鼠进入。&
6、纠正措施&
6、1专职卫生监督员如果发现工人不按照规定的程序洗手消毒应责令其返回洗手消毒,&
并对其进行卫生教育。&
6、2如果产品与地面、窗口、下脚料等不清洁的物品接触而造成了污染,则必须对产品&
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证明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6、3定期对使用的工器具、设备做彻底的清洗消毒,如果加工前卫生检查结果不合格,&
则必须重新清洗消毒。&
6、4空罐在装罐的过程中如被发现被污染,则必须进行重新清洗。&
7、1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7、2车间卫生消毒记录。&
&&(四)手部清洁、消毒和厕所设施的保持&
&&1、洗手消毒设施的保持。&
&&1、1洗手消毒设施布置在车间入口、卫生间。&
&&1、2二使用非手动开关洗手,洗手应提供必要的皂液、一次性纸巾、垃圾容器。&
&&1、3每隔4小时检测一次消毒液的浓度,保持良好的消毒效果。&
&&2、卫生间的保持&
2、1采用水冲式,设专人管理,保持清洁卫生,排污畅通。&
2、2工人入厕要遵守一定的程序:脱下工作服和鞋&&换上拖鞋&&入厕&&洗手消毒&&换上上作服和鞋&&进入车间。&
&&2、3卫生设施齐全有效,方便清洁,污水排放畅通,门不能直接开向车间。&
&&3、纠正措施&
&&31当专职管理员发现厕所、洗手设施的卫生用品缺少或使用不当时,应马上修理损坏&
&的设备和补充用品。&
&&3、2消毒液浓度不够时,应该要求工人重新对手消毒,并且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估。&
&&3、3质控员定时对工人的于微微生物检测,以便验证消毒液浓度的有效性。&
&&4、记录&
&&4、1消毒液配制记录。&
&&4、2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五)防止掺杂物污染&
1、掺杂物是指润滑油、燃料、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金属碎块、玻璃以及其他化&
&学、物理或生物污染物。&
2、杀虫剂、清洁剂、消毒剂存放于专用仓库中,有专人管理,领用有记录《有毒有害&
&物品领用记录})。&
&3、在清洗消毒时,浓度要适当,应将食品、食品接触面、包装材料移开或盖住,避免&
直接的喷洒或间接的烟雾污染食品。浓度的配制要符合进n国的残留要求。&
4、生产设备按时维护保养,及时做好清洗消毒,以免机油污染食品。&
5、排风、排汽系统上常,及时开启,防止冷凝水形成污染食品。&
6、车间不能存有死水和被污染的水,以免脚和交通工具通过时产生迸溅。&
7、直接用于洗涤产品的水管不能拖在地上,防止污染。&
8、车间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非加工人员未经许可严禁入内,要在车间进口&
设立醒目警示标志。&
9、车间照明采用有防护罩的灯具。&
10、纠止措施&
10、1如果发现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不卫生表面有冷凝水现象,可以采取调整空气流&
通和车间温度,以减少凝集,或及时去除不卫生表面的凝结物。&
10、2发现区域有污水要及时清除地面的积水。&
10、3如果在加工过程中不恰当使用了有毒化学物质应对产生影响的产品进行评估,并加&
强对工人使用化学药品的培训。&
11、l有毒有害物品存放领用记录。&
11、2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六)有毒化合物的标记、储存及使用&
&&1、有毒化合物主要是指清洗剂、消毒剂、灭鼠剂、杀虫剂、机器润滑油、食品添加剂&
&&2、针对有毒化合物的控制,公司专门制定《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制度》。&
&&3、所有化学用品的原包装器具必须要标有生产厂家、使用说明和正确的批号。所有&
的药品应盛放于密闭的卫生容器中。&
&&4、用于清洁、消毒处理的化学物质以及杀虫剂、灭鼠剂应储藏在远离食品处理和加&
工区域,并单独存放在一个上锁的小屋,钥匙由专人保管。&
5、清洁用物质与杀虫剂、火鼠剂分开存放,以免混合或误用;食品级与非食品级别的&
化学药品分开贮水&
6、有毒化合物不能放在食品设备、工器具或包装材料上。对于取自原液的清洁剂、消&
毒剂之类的分装容器一定要卫生干净。曾用来装过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器具不能用来储存、&
运输或销售食品及食品辅料,也不能用来贮存那些可能与食品接触面接触的清洁剂之类的&
东西。用来盛装清洁剂、消毒剂的分装容器也不能用来装食品。&
7、对化合物的使用设有专人保管,严格按照注册商标上的使用说明使用。&
8、在上常生产情况下,每天对有毒化合物监测一次,确保前一次使用过的有毒物质在&
生产前均己被放回原处,以保证整天的加工过程避免有毒化合物的污染。&
&&9、有毒化合物的使用要符合要求,不能造成危害和污染。&
&&10、食品添加剂应单独存放,不能受到有害物质、不清洁物质的污染。&
&&11、纠正措施&
&&11、1资料不全或不适用的有毒物质应单独存放。&
&&11、2储存不恰当的化学物应移到合适位置。有开店的容器应重新密封。&
&&11、3错误使用化学物的工人应接受培训,对于受污染的食品要重新评估。&
&&12、相关记录&
&&12、1有害、有毒物品存放领用记录。&
&&12、2每日卫生检查记录。&
(七)加工人员健康状况的控制&
&&1、公司建有加工人员健康档案。&
&&2、加工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由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办理,必要时做临时体检,新进员上&
&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3、加工人员上岗前要参加岗前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能自学遵守各项安全制度。&
&&4、若患有下列疾病之一者,应调离食品加工岗位。&
&&4、1传染性肝炎。&
&&4、2活动性肺结核Z&
&&4、3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4、4手有外伤者;&
&&4、5肠道传染病或肠道传染病带菌者;&
&&4、6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
&&5、纠正措施&
&&5、l如果确定某工人有疾病症状,或带有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传染病,应立即让其离开加&
&&5、2如果发现上人有外伤,则应重新分配任务,遣返回家或在其伤口上包裹不透水的覆盖&
&&6、记录&
&&6、1健康档案表。&
(八)虫害的清除&
&&1、厂区的环境卫生的管理按照《厂区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
&&2、车间窗户设有窗纱,排风排汽系统设有铁丝网,排水沟出口设有铁丝网,以防飞虫。&
&飞鸟、老鼠侵入。&
&&3、厂区卫生间、车间卫生间设有防蝇虫设施。&
&&4、在仓库、厂区设有捕鼠器。&
&&5、纠正措施&
&&&&&如果在厂区内发现害虫,必须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相关记录&
&&6、1车间防蝇、防鼠记录。&
仓库、储存管理制度&
1&仓库清洁规程&
1、1库房周围清洁&
&1、l、l库房周围应做到无杂物,花圃园地无垃圾,排水沟无污水。&
&1、1、2每次装卸物资后,应立即清洁整理场地,随时保持库房周围清洁。&
l、2库房地面清洁&
&1、2、1库房地面每天清扫一次,做到无垃圾、无积水。&
&1、2、2保持库房地面清洁,以清扫为主,必要时可用清水冲洗,并用拖把拖干,冲洗时应防止污染物资外包装。&
&1、3库房门窗清洁&
&&&1、3、1库房门窗每周彻底清洁一次,清洁工作定在每周六下午进行。&
&&&1、3、2门窗清洁以抹布擦拭为主,遇有油污等不易擦净时,可用洗衣粉溶液擦洗,然后用清水洗净。&
&&&1、3、3门窗清洁应顾及门框、窗框窗台等处不得留有死角。&
&&&1、4库房货架、办公桌椅等物资清洁&
&&&1、4、1库房货架,办公桌椅等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整齐、摆放有序。&
&&&1、4、2库房配置的其他用具,如磅称、搬运小车等也应在使用后擦拭保养,保持其清洁、准确、灵便。&
&&&1、5物资部负责人对《仓库清洁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仓库湿度、温度监测规程&
2、1每间物资库房必须挂有温湿度计,仓库保管员每天分上、下午各查看一次,并做好记录。&
2、2仓库保管员对需要调温、控温或其他特殊要求的物资,按有关规定进行温、湿度处理。&
2、3因季节关系或气象变化,库房温湿度变化较大时,仓库保管员应及时作相应的温湿度处理。&
2、4物资部负责人对仓库温湿度监测进行监督检查。&
3&一般物资的采购和管理规程&
3、1一般物资主要包括生产用具、工具、维修配件、劳保用品及其他办公用品等。&
3、2一般物资采购&
3、2、1由使用部门根据需要编制采购计划,经物资部审核后报请总经理批准。&
3、2、2一般物资采购,执行&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采购规程&。&
3、3一般物资的发放及管理&
3、3、1一般物资发放遵循谁申请采购谁领取的原则,一般物资发放执行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发放规程。&
3、3、2工具、用具类发出后,使用部门应设立登记台帐,列入移交品,凡已领用过的工具、用具,如再次领取,应以旧换新,否则拒绝发放。&
3、3、3劳保用品按定额发放,办公用品根据实际需要由部f]领导办理领料手续。&
3、3、4显示企业形象类物资一般不发到个人,执行用后回收的管理方法。&
4&易燃易爆品管理规定&
4、1易燃易爆品应根据生产计划或公司的工作安排进行采购,并到符合国家安全部门规定的生产(供应)单位采购。&
4、2&易燃易爆品由经办人填写采购计划单,经部门、分管领导审核送总经理审定后报总公司批准。&
4、3易燃易爆品运输&
4、3、1石油液化气由本公司委托持有承运允许证的单位运输。&
4、4易燃易爆品验收入库执行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验收入库规定。&
4、5易燃易爆品储存&
4、5、1易燃易爆品储存执行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储存规定。&
4、5、2易燃易爆品设专仓分类储存,并根据不同性质做好防潮、避免阳光曝晒等工作,各库房均配置专用灭火设施,以保安全。&
4.5、3易燃易爆品储存区严禁烟火,严格用电管理,工作人员禁穿带铁掌的鞋进入,搬运操作轻拿轻放,禁止敲击或撞碰,库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6&易燃易爆品发放执行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发放规程。&
4.7&易燃易爆品管理由QC检查员实施监督检查。&
5&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验收和入库程序&
5、l&外购物资到货,仓库保管员先行核对单证,然后安排卸货,并报质量部派员到场抽样。&
5、2&按拟定位置指挥装卸工卸货堆垛,卸货操作要文明,避免损坏物资。&
5、3&卸货堆垛完毕,核实数量和进行外观检查后,开据外购物资预收单,并在其垛位挂上待检品标志。&
5、4&办理质量检验申报,质量部应在规定期限内做出检验报告。&
5、5&经检合格的物资办理验收入库,将待检品标志换成合格标志,并标示储存卡;检验不合格的物资将待检品标志换成不合格品标志,并联系退货等事宜。&
5、6&&QC检查员对外购物资验收入库进行检查和监督。&
6&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储存管理规定&
6、1&物资入库后,仓库保管员应按物资品种、规格分别堆垛储存,并在物资储存卡和物资进销存明细帐上分别记录,对性质相忌的物资应分开存放,对液态物资要密封好容器,对易挥发的物资应单独储存,防止污染或串味。&
6、2&仓库保管员对有温湿度或其他要求的物资,应按规定的条件储存。&
6、3&库房内的物资堆垛应离墙0.5米,行距0.4米,下垫物高8公分以上,防止物资受潮和便于光进先出作业。&
6、4&生产部退回余料,应保质保量,拆包的要重新包装,标明数量,并单独存放或堆放在垛码的顶层,下次发料时先行发放。&
6、5&物资应按规定的保质期限储存,没有标定保质期的以三年储存期为限,期满后应进行质量复检,合格的才能发料。&
6、6&库存物资如有规定进行定期复检的,应按规定日期申报复检。&
6、7&储存物资的库房应保持门窗完好,消防设施齐全。&
6、8&物资部负责人对物资储存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
7&&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发放和使用规程&
7、1&仓库保管员根据生产部指定的领料员所提供的领料清单办理发料手续并备料,由叉车送往指定位置。&
7、2&仓库所发放的物资、包装要完好,标志要齐全,发料要依据先进先出,先零后整的发料原则。&
7、3&不合格的物资禁止发料,易变质、易污染、异变或超过保质期限的物资,发料前须重新报请质量部检验,合格的方可发入使用。&
7、4&拆包分次零发的物资,保管员应在外包装注明,发料时应复核存量,如有差错,应查明原因进行更正。&
7、5&每次发料仓库保管中要在物资储存卡上记录物资的去向和结存情况,物资发完后的储存卡要收集保存。&
7、6&&QC检查员对物资发入使用进行检查与监督。&
8&产成品人库、储存、出库管理规定&
8、1&产成品入库&
8、l、l&&每批产品完工后,车间QC检查员应按抽样规定抽样,送质量部检验,同时将成品运到仓库指定位置,按品种、规格、批号分别堆放,并挂上待检品标志。&
8、1、2&成品应按规定进行严密包装(包装箱不得破损或污染),并标明品名、规格、批号。&
8、1、3&经检验合格的成品,根据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入库通知单办理入库,并将待检品标志换成合格品标志,不合格品应及时退回生产部门处理,次品另行堆放,并挂上次品标志。&
8、1、4&办理入库的成品应根据入库单登记物资进销在明细帐和物资储存卡,保持帐、卡、物相符。&
8、2&成品储存&
8、2、l&成品储存执行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储存规程。&
8、2、2&储存成品的库房禁止存放有毒物品和有异味易挥发的物品,。&
8.3&成品出库&
8、3、1&成品出库根据发货通知单组织发货。&
8、3、2&成品出库参照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出库规程办理。&
8、3、3&发货装车前先核实库存量,装车后盘存余量,从而核对发货量,装车过程必须有一名保管员实施监督,并做详细记录,长期保存。&
8.3.4发货后被打乱的垛码要及时整理,发完的仓位应清扫干净。&
*号项目检验计划&
我厂生产的饮料无*号检验项目的检验能力,定期委托有资源的检验机构进行委托检验。&
定为每年的4月中旬和10月中旬送必须的样品数量委托聊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饮料*号项目检验。如检验结果不合格,立即找出原因,重新送检,至合格为止。&
另接受在监督检查中包括*号项目检验为合格的结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检测不合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