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经典老歌500首对华态度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煮酒论史)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回答:(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带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二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8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农业经营模式,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并厉行除旧布新,力求富国强兵。但历代对此褒贬不一。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苏轼上书神宗:“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简析材料一中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影响。(4分)根据材料一,归纳董、苏二人否定商鞅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发点。(4分)
材料二& 张謇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曾创办通海等盐牧公司,为大生纱厂等提供原料。
图1 通海垦牧公司&&&&&& 图2 通泰盐垦公司债票&&&&&&&&&
图3 大生纱厂股票
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义兼本末,……义有先后而无轻重。”“考之泰西各国,近百年来,讲求农学,务臻便利。”“农以垦荒为先”,“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他说:“我国有小农而无大农,故终岁勤动,往往仅足自给。……当集公司而兴农业。”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并亲身实践,于1901年联络汤寿潜等人发起报股,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图1)。公司从1911年始有盈利,年的15年中获利尤为丰厚,纯利达84万余两,几为原始投资的3倍。自是以后的20多年间,在苏北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利用沿海滩涂建立起了数十个垦牧公司及其它相关企业(图2—3),掀起了一个围海造田的热朝。
—— 摘编自:苑书义《清史研究·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通海垦牧公司”经营模式的特点。(4分)为什么该公司在“年间,获利尤为丰厚”?(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农业经营模式的看法。(6分)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的系列举措
农业文件及其调整措施内容摘要
《农业调整法》:加强农业计划,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1949年农业法》:调控农产品价格,解决生产过剩,实施环境保育计划。
《食物安全法》:降低价格支持成本,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完善市场导向,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食物、环境保育与能源法》:安全保障补贴,永久灾害援助,推广科研。
《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村人民公社。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合作化新发展。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进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生态化、合作化、规模化、现代化。
(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系列举措的共同发展趋势。(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8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6分)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6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6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百年接力留学潮》材料二: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煮酒论史)——《百年接力留学潮》材料三: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百年接力留学潮》回答:(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带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曾说:“英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它的友谊是值得争取的,但其前提必须是我们建立了美洲体系”。美国独立后,美国尽力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与英国的矛盾。美国对外扩张的重点是美洲,推行“门罗主义”和“泛美主义”,但却没有触动北方的英国殖民地——加拿大。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美国不像日本等国那样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体系,而是主动与英国的合作,使它在中国扩展利益时很少遇到英国的阻挠。英美间贸易往来密切,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持有的美国政府证券超过了欧洲其他各国的总和。
材料二:下图是关于1962年美苏互相较劲的一幅漫画。 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1990年透露,在过去20年里,苏联为了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抗,花费7000亿卢布。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苏联出现了日用消费品供应短缺的形势,各商店门前都出现了排队购物的人群。据报道,1989年苏联家庭主妇用于排队购物的时间为每天1.5小时,而1990年则为3小时。
&&&&&& 材料三:中美建交以来,双方已搭建了几十种交流平台和交流机制。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迅猛发展,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胡锦涛主席主张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2005年胡锦涛会晤美国总统布什时强调:中美双方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在反恐、防扩散、联合国事务、亚太事务以及全球及地区经济增长等重要领域和问题上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协调和合作,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 (1)19世纪是英国称霸世界的世纪。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当时美国是如何实践杰斐逊主张的?这些实践对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有什么影响?
&&&&&& (2)20世纪中后期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反映的事件体现了美苏关系怎样的特点?1989年前后苏联出现排长队购物现象与漫画反映的政策间有什么联系?
&&&&&& (3)当前世界是“一超多强”局面,中美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材料三中,中国对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些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历史影响巨大,它发生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_百度知道
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历史影响巨大,它发生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
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历史影响巨大;&nbsp,它发生于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评价五十年代苏联对华 156 工程的意义?
有人认为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工业体系转移和技术转移,你怎么看。一五计划的成功和这个156工程有什么关系?最好是有数据来说明。
按时间排序
结论:政治错误导致的经济错误
中国从来不乏自发性的民营资本,只不过主要地都是被官府压制而已。大量的红小将叫嚣,没有156工程没有苏联援助,就没有工业基础云云,都是扯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是开放而法制的市场环境,有汇率稳定的货币。有这2个就足够了。
关键不是发展什么工业,关键是这些个是国营垄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的民营企业,才是经济的中流砥柱。清朝末年到现在,一直都在走的路就是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 之间来回折腾。一旦zf喘不过气来就稍微允许一些商办来续命;一旦挺过来了,就又要收权,要官办。1860年代左右洋务运动,持续了30年左右,甲午打不过,清末新政10年开放民资,经济马上迅速增长。1950年代刚建国不稳定,好好哄着民营资本。打完韩战喘过气来,马上收拾资本家。1970年代结束动乱,喘不过气来,老老实实开放市场。一旦民间有起色,又马上抓捕8大王。
只要不瞎折腾,给个10年左右,以中国人的商业素质,民资都能迅速崛起。只要一瞎折腾,必然是开历史的倒车引起经济大滑坡。如果不瞎折腾,50年代初就实行自由市场,现在的画面太美不敢看。不要总是欧美忘我之心不死。欧美有没有忘我之心不懂,苏俄遗害大陆70年我是懂的。
这些所谓的国营力量,断断续续地发展了30年,无非是清末官办企业的大规模化复制而已。建国初是给政权打了一针鸡血。但是它带来的一系列副产品——不自由的市场体制和大量作为国家经济负资产的国企,遗祸至今。
一句话,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是建立在当时建立的完备的工业体系基础之上的。所谓制造大国,和军工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人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看法,其实也很简单,我个人的看法从苏联看,理想主义角度 苏联为同一阵营的伙伴提供支持
现实主义角度 苏联为中国出兵朝鲜半岛支付部分费用从中国看,倒向苏联,并拿将士牺牲换来和平的同时,也换得尊重,换来苏联对中国的信心至于很多人拿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的项目援助和苏联的比我只能说 无可比性商业角度的援助和政治理想主义下的援助,一个是冷静的,一个是狂热的,,美国人也需可以提供装备,也许会提供人员培训,也许会共同改进,但直接像苏联人这样在中国直接复制基本工业体系和关键产品制造能力转移,历史上只有这次,也只有这唯一的一次。。。像现在,俄罗斯的核潜艇可以租给印度,可以租给中国么?可以转让技术么?都不会了
这个意义太重要了,没有苏联援助,就凭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底子,怎么可能会实现工业化??!充其量就是另一个印度,新中国科技人才严重缺乏,连一个步枪都造的困难,这样的国家凭自己发展,那速度就跟蜗牛差不多。没有苏联援助,基本上也不会有原子弹,赶在1970年核不扩散条约之前是根本不可能,没有核保护伞,怎么可能是联合国五常?!至于回来的改革开放,更加是没影的事,没有工业化,开放有个神意义?!当然了,我们也不是白白得到这些援助。我们关键时刻打了一场朝鲜战争,本质上是为了新中国安危,老毛说的,打出一拳去,免得百拳来。当然,客观上,这场战争也帮了苏联一个忙。斯大林本来对老毛不太信任,不同意苏联空军出兵,结果老毛乾刚独断,没有苏联空军,也要打。结果,中国志愿军一入朝,苏联空军立马后面跟上。此一战,老毛大获斯大林信任,这小弟,够义气,不怕死。之后,老毛更是深谋远虑,借着朝鲜战争的东风,把入朝军队武器全部苏式化(记得看过一个清单,可以装备100个师)。到中美第四次战役的时候,基本上志愿军已经全部苏式,火力上已经不落后于美军,基本上双方都只能停火了。朝鲜战争是否应该打,仍然见仁见智,不过就效果而言,他保证了新中国的安定环境,同时获得了苏联信任,唯一的遗憾就是台湾从此收复无望。不过至少,如今的台湾,让大家看到一个侧面,那就是,其实华人社会,也是可以玩玩民主的。
看了上面一些答案,我明白了,原来苏联对华援助是在“美国马歇尔计划逼迫下”,用不如美欧日的下三滥工业品,让中国吃了兴奋剂,强行推进中国重工业化,顺便方便自己掠夺中国财富的恶劣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工农业剪刀差,三年自然灾害,文革,90年代国企改革下岗潮和腾讯、小米等企业的山寨行为——一切都是美帝的一盘大棋!
谢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是迟早要建立起来的,既然如此,在冷战大幕已经拉开的全球背景下,早援助自然不如晚援助。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苏联方面还是要拿一定的好处的。比如说,在汇率结算的时候苏方特意压下人民币价格,提高卢布价格(中国当时也就出口茶叶和原料,吃了不少亏);再比如,苏方要求中国的工业原料只能向苏联出口,不得向其他第三国家出口,这就形成了商业垄断。又比如,苏联虽然不缺石油,但是为了从中国获益,设立中苏联合股份公司以开采新疆的石油和有色金属,还是拿了不少的东西。工业援助需要设备,这些设备也都是中国通过贷款买来的。现在很多人知道苏联对于中国的援建,但是却少有人知道美国对于中国的援建(四三方案),以及日本对于中国的援助(ODA援助)。也就是说,只要有可能,发达国家大多乐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工业援助,无论对于外交拉拢还是本国的产业转移,这都是一件互利的好事。比如非洲的尼日利亚一类的国家,在二战后大量亚非国家脱离西方殖民体系以后,西方国家也会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援助。理由么,很简单。没有工业援助,道路、船坞都没有,怎么能降低从该国进口石油、橡胶与稀有金属的价格?没有工业援助,怎么能提高民众的购买力,从而让本国的企业能够从出口拿到利润?没有工业援助,你凭什么拉拢该国的政治力量,签订绑定条约,提高在全球的话语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国家关系主要由现实主义主导,没有利益的事情基本上国家是不会干的,何况是老毛子这种把周边国家坑了个遍的家伙?当然,一五六工程自然是有巨大的意义的,不过太祖炮击金门,搞大跃进(苏联方面的专家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各种手段把赫鲁晓夫玩的团团转,甚至骗到国内用人家听不懂的语言叽里咕噜一阵乱损,后来中苏互助反正是名存实亡了。但是尽管半途而废,中国可曾因此损失惨重?倒也未必,反倒是工人太多,城市化实在太快,农业跟不上导致饥荒以及后来上山下乡等奇怪的运动。当然啦,中方一向是站在“大饥荒的责任部分在于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的立场上的,不过我觉得两者之间关系真不大。总而言之,我认为一五六工程是中苏领导人之间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合作,当然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好处。不过退一万步讲,即使没有苏联大规模的工业援助。中国从1950年到1974年(美国援助前)若是能够好好发展,凭借民国的底子,包括已经拥有的铁路、化工、纺织、轻军工等技术,也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不过会比较艰苦罢了。
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工程基本上都是“累赘”了!90年代下岗潮、企业改制基本上都是北方重工!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都是南方轻工业!跟北方重工业关系不大!当然没有北方打下的基础!没有中国当今的局面!只是因为前几年在163的时候一位东北的网友把他们说的跟佛祖一样”舍身喂鹰“!为了全中国被动的牺牲了自己!要全国人民懂得感恩!!让人很腻味!你也不想想当初为了那批工业基地!多少中原人背井离乡(我们这60-70年代很多人被动去东北那边落户)!多少人为了”还债“在那三年里丢掉性命!!只是因为国家政策!!国家战略!!我只是不想做被”牺牲“者!
不知道当年的苏联领导和专家是不是某种程度上也抱着“一带一路”的想法……其实援助这种事,扶不起来就是阿斗,可真扶起来了,变成个刘备,也挺可怕的。
以下摘自 《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50年代与苏联结盟,引进苏联技术是当时中国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苏联的技术援助推动了现代技术向中国的大规模转移,奠定了中国现代技术和工业化的基础,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技术和世纪中国 工业体系, 对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最重要的计划就是苏联援助建设一大批项目,其中 “ 156项工程”几乎涉及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的最重要的企业。摘自薄老实说, 在编制 “一五” 计划之初, 我们对工业建设应当先搞什么、后搞什么,怎么做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还不大明白。因此, 苏联援建的项目, 有的是我方提出的, 有的是苏方提出的, 经过多 年商 次商谈才确定下来。大致是分五次商定的:第一次,1950年商定50项 ;第二次,1953 年增加商定91 项;第三次, 1954年商定再增15项达156项。第四次,1955年商定再增加15 项; 第五次,口头商定再增加两项。五次商谈共商定项目 174项。经过反复核查调整后, 有的项目取消, 有的项目推迟建设, 有的项目合并, 有的项目一分为几项 ,有的不列入限额以上项目,最后确定为154项。因为公布156项在先,所以仍称156项工程。这156项工程中,实际施工150项, 其中在
“一五” 期间施工的有146项。1953年,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和苏联专家对 “一五” 时期建设哪些工业项目,注意哪些问题都提出了意见。1956年中苏又签订了若干援助或合作协定。“一五” 期间, 中苏双方共签订了 244 个工业援助项目协定和11非工业项目协定。在这255个项目中, 13个属重复计算, 10个经双方同意撤消,63个在 1957年底建成, 其余169 个留待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继续建设或对原协议做出修改。经与苏方协商,中方对这169 个项目在 “二五” 时期的执行方案做出了处理:维持原来协定的规模和进度的28 项, 缩小规模和推迟 建设进度的90 项,解除苏方承担的设计和设备供应义务的51项。不过,在转移某些军事技术时,苏联是有所保留和限制的,不愿意给最先进的。影响在 20世纪后半叶的几个时期里,苏联技术在中国的影响是不同的。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技术和苏联 的技术体系比较迅速地提升了中国的技术、科学和教育的水平,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60年代中期至70 年代末,苏联技术成为中国自力更生发展技术 、 工业 、 国防和科学的基础, 或者说是主要的模仿对象, 但此时苏式技术体制和工业体制的弱点逐渐显露。 80年代初期以来,引进的苏联技术一方面继续充当技术进步的基石,另一方面逐步被新引进的西方技术和日本技术所取代,苏式技术体制和相关工业体制成为改革的对象。一、 对技术进步的影响1.奠定现代技术与工业的基础
(1)一是转移了基础技术(2)二是转移了中国过去没有或基础很差又急需的技术(包括基础技术)(3)三是推动了现代技术在中国的体制化(4)四是加强了技术科学在中国的建设2.长期吃苏联技术的老本六七十年代,中国重点发展比较薄弱的技术,以满足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需要。中国企业没有下大力气去改进那些已经引进的成熟的苏联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甚或长期维持老产品的生产,这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汽车制造业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行业, 我们不妨再次以汽车技术为例说明 “吃老本” 的状况。二、对中国技术体制的影响
(1)对工业体制的影响工业企业在近现代技术发展中扮演了一个主要角色,甚至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 很多新技术、 新工艺是由企业研发成功的, 或者是科研机构、 大学与企业合作完成的。
(2)对技术发展模式的影响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对技术教育模式的影响50年代初按苏联模式所做的院系调整,使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和地区布局满足了当时国家制度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为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缓解了工科人才缺乏的局面。不过,院系调整也造成了一些弊端,比如工科的专业划分过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此大规模成系统地输出工业化体系,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不能用财富,甚至不能用生命来衡量。没有受过良好培训的产业工人和工业底子,改开无从谈起。无论苏联主观意愿如何,都从客观上促成了中国从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质的飞跃。这是一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可望不可得的。任何有一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从别人手里买到,和自己能做出来,意义完全不同。现在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严格来讲只有美俄中。没有之前的156底子。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我知道苏军在东北的一些恶行,也知道斯大林只是想把中国当缓冲区。但是也要看到苏联援建原子弹,归还旅顺港和东北铁路,专家手把手地传授技术,还有苏27,s300,伊尔76,辽宁号和基洛级。中国军事现代化完全建立在苏联的基础之上。没有苏俄的援助和军售,中国就面临着被美日台韩跨代碾压的危险。不光要看代价,也要看收益。现在享受到了成果,可以嬉笑怒骂。如果没享受到,中国说话就不能这么硬气。
建议去读下祖博克的《失败的帝国》,苏联搞地缘政治,本来斯大林想做社会主义帝国大哥结果中国后来崛起了(相比解放),就搞了个二元论,结果几次社会主义开大会闹僵了,就感情破裂了
如果网易里的美分党来这里,一定会说知乎里怎么都是黄俄。因为他们的标准答案是156没有任何意义,要么说民国留下的工业也很多,要么说功劳都是改开以后国外投资。凡是说156有意义的人都是黄俄。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把156贬得一钱不值,因为156有意义,就意味着抗美援朝有意义,就意味着毛在抗美援朝这件事情上的选择是正确的。其实,真要感谢的是共产主义上个世纪席卷了全球,要不是共产主义给赫鲁晓夫洗了脑,恐怕1万年也不会遇到这样的好事情。
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让中国开始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如果不是苏联当时还有点输出主义的“理想”,和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投名状,还有赫鲁晓夫这样的领导人,这样的机会将永远不会出现。对当时的经济和民生确实产生了很大的负担,有点像逆练九阴真经…但是,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相当于一个饿了几天的人,突然面前摆着156道大菜,想全吞下去那不得噎死
还是数据党吧1、1949中国建立之时,真正是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家,无工业基础,人民生活非常贫困,粮布等基本生活资料难以自给。1949年中国原煤产量 0.32亿吨,原油产量12万吨,粗钢产量16万吨,天然气0.07亿立方米,水泥66万吨,化肥0.6万吨,硫酸4万吨,发电量43亿千瓦小时,布18.9亿米,乙烯产量0,汽车产量0,粮食11318万吨,棉花44.4万吨,油料256.4万吨,糖料283.3万吨。 2、50年代初朝鲜战争,中国在朝战中出了死力,叫苏信任中国,给了中国一五六项,叫中国有了基础的军重工。战争结束后,立即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的58年,原煤产量增加8倍达到2.7亿吨,原油产量增加20倍达到226万吨,粗钢产量增加40倍达到800万吨,天然气产量增加15倍达到1.1亿立方米,水泥产量增加15倍达到930万吨,发电量增加6倍达到275亿千瓦小时。粮食产量增加80%,棉花产量增加3倍,糖产量增加4倍,油料增加80%。 六五年石油产量超千万吨。 1977年中国煤产量5.5亿吨,原油产量9364万吨,粗钢产量2374万吨,天然气121亿立方米,水泥5565万吨,汽车12.54万辆,化肥723.8万吨,乙烯30.27万吨,硫酸537.5万吨,发电量2234亿千瓦小时,布101.5亿米。所有主要工业产品较建国时至少都有2个数量级的增加。 人口数量从1949年的5.4亿人增加到1978年的9.6亿人。 1977年中国粮食产量28272.5万吨,棉花204.9万吨,油料401.7万吨,糖料2020.8万吨。农业产品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然后,列下一五六项的具体内容,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可以看看有没有和自己直接相关的:东北地区一、辽宁省沈阳(6个):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抚顺市(8个):抚顺铝厂、抚顺西露天矿、抚顺龙凤矿立井、抚顺老虎台矿、抚顺胜利矿、抚顺东露天矿、抚顺石油二厂、抚顺发电厂阜新市(4个):阜新平安(五龙)立井、阜新新邱1号立井、阜新海州露天煤矿、阜新电站大连(2个):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葫芦岛(2个):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杨家杖子钼矿其他: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二、吉林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染料厂、吉林炭素厂、吉林化肥厂、吉林铁合金厂钨铁生产部分、通化湾沟工井、丰满发电厂三、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轴承厂、哈飞集团、哈尔滨东安机械、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电碳厂、电表仪器厂其它:阿城继电器厂、佳木斯造纸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鹤岗东山1号立井、鹤岗兴安台洗煤厂、鸡西城子河洗煤厂、鸡西城子河9号立井、鹤岗兴安台2号立井、双鸭山洗煤厂、友谊农场、齐齐哈尔钢四、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厂、第二机械厂、包头第一热电厂、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地区五、北京北京电子管厂、北京战略火箭生产总厂、金属结构厂六、河南省洛阳:东方红洛阳拖拉机厂、黄河冶炼厂、洛阳轴承厂、矿山机械厂、铜加工厂、洛阳热电厂、洛阳耐火材料厂和高速柴油机厂其他: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焦作中马村立井、郑州火车站、平顶山2号立井、人造金刚石厂七、河北省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定胶片厂、保定化纤厂、604造纸厂、石家庄棉纺厂、邯郸棉纺厂、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峰峰马头(中央)洗煤厂、峰峰通顺2号立井八、湖南省株洲: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硬质合金厂、株洲洗煤厂其他:湖南岳阳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酃县电站九、湖北省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汉肉联、青山热电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武汉长江大桥、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十、山西省太原:太原第二热电厂、太原制药厂、山西新华化工厂大同:山西柴油机厂、大同鹅毛口立井、大同市焦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山西潞安洗煤厂十一、江西省大吉山、西华山和岿美山三大钨矿十二、安徽省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西南和西北部地区十三、云南省开远电厂、云南锡业公司、东川矿务局、会泽铅锌矿、个旧电站十四、四川省重庆发电厂、锦江电机厂、新兴仪器厂、西南无线电器材厂、成都发电厂、重庆肉类联合加工厂、红光电子管厂、国光电子管厂、成都电机厂、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四川九洲应用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成都773厂、狮子滩电站十五、陕西省西安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立井、西飞集团、陕西开关整流器厂、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电力电窗容器厂、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热电站、西安发动机附件厂、飞机附件厂、宝鸡航空仪表厂、兴平航空电器厂、铜川玉石凹立井十六、甘肃省玉门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兰州炼化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西固热电厂、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兰州合成橡胶厂、兰州氮肥厂、兰州热电站、中科院近物所十七、新疆自治区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热电站、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其中“一五”时期开工项目147项 煤炭(25项):鹤岗东山1号立井、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辽源中央立井、阜新平安立井、阜新新邱一号立井、阜新海州露天矿、兴安台洗煤厂、城子河洗煤厂、城子河9号立井、山西潞安洗煤厂、焦作中马村立井、兴安台二号立井、大同鹅毛口立井、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兴化湾沟立井、峰峰中央洗煤厂、抚顺西露天矿、抚顺龙凤矿、抚顺老虎台矿、抚顺胜利矿、双鸭山洗煤厂、铜川王石凹立井、峰峰通顺三号立井、平顶山2号立井、抚顺东露天矿。 石油(2项):兰州炼油厂、抚顺第二制油厂。 电力(25项):阜新热电站、抚顺电站、重庆电站、丰满水电站、大连热电站、太原第1热电站、西安热电站、郑州第2热电站、富拉尔基热电站、乌鲁木齐热电站、吉林热电站、太原第二热电站、石家庄热电站、雩县热电站、兰州热电站、青山热电站、个旧电站、包头四道沙河热电站、包头宁家壕热电站、佳木斯纸厂热电站、株洲热电站、成都热电站、洛阳热电站、三门峡水利枢纽、北京热电站。 钢铁(7项):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富拉尔基特钢厂、吉林铁合金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热河钒钛矿。 有色(11项):抚顺铝厂、哈尔滨铝加工厂、吉林电缆厂、株洲硬质合金厂、杨家杖子钼矿、云南锡业公司、江西大吉山钨矿、江西西华山钨矿、江西岿美山钨矿、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 化工(7项):吉林染料厂、吉林氮肥厂、吉林电石厂、太原化工厂、兰州合成橡胶厂、太原氮肥厂。 机械(24个):哈尔滨锅炉厂、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沈阳电缆厂、哈尔滨仪表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沈阳第二机床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洛阳拖拉机厂、兰州石油机械厂、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开关整流器厂、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电力电窗容器厂、洛阳矿山机械厂、哈尔滨电机厂汽轮发电机车间、富拉尔机重机厂、哈尔滨炭刷厂、哈尔滨滚珠轴承厂、湘潭船用电机厂、兰州炼油化工机械厂。 轻工(1项):佳木斯造纸厂。 医药(2项):华北制药厂、太原制药厂。 军工(43项):航空部12项、电子部10项、兵器部16项、船舶公司3项。
谢邀!体育比赛中禁用兴奋剂不光是为了比赛公平原则,更有用药容易导致成瘾并且产生损伤机体其他功能的副作用的危害。
我上学期期末了,3门主课还一点不会,多亏舍友手把手的教我两周,考试的时候还给我看了几题答案,我最后才考到了80分。所以我觉得这个帮助非常大。
看了一下没有一个满意的,自己查了下资料加上自己以前的阅读,与诸君共享浅见新中国一五计划完全是在以156工程为中心的,计划完成后当年的钢产量大概是五百万吨,七七事变时日本也就是五百来万吨,中国1950年钢产量61万吨,意义是多大,大家自己感知一下。赫鲁晓夫不懂经济,也不大考虑苏联的经济实力,对中国援助的许诺甚至超过了苏联所能的承受的范围。沈志华在《苏联专家在中国》中这样说到。有空再更新有空再更新
民国什么样的工业基础大家都明白,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上马这么多的工业项目,而且大多数还是重工业,就好像一个人饿了三天,然后一口气吞下十碗大米饭。的确,苏联当时是以白菜价转移工业和技术,可是,白菜价也是要钱的,为此,天朝花光了三大改造搜刮来的硬通货,而重工业是需要长时间持续巨额资金投入的,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怎么解决,大家都懂的,三年自然灾害。。。另外,当时的天朝有能力消化这些援助吗?机器买来了需要技术工人操作,工厂建起来了需要管理人员管理,而当时的天朝有这么多的人才吗?太祖早就说过宁可人等武器,不能武器等人,结果实际操作起来,机器等人,生产出来一堆不合格的工业品,浪费了大量的原材料,导致后来不少工厂因为原材料不足而处于半停工状态。再看看苏联当年的经验,红白内战结束后,地中海不是马上就搞工业建设,而是搞了一个新经济政策,类似于板凳的改开,先积累硬通货和恢复轻工和农业,培养人才,八年之后才开始五年计划,这还是建立在沙俄这个拥有四百万吨钢,能自己建造战列舰的次等列强的工业基础上。另外钢铁侠搞五年计划还赶上了一个好时机,大萧条,欧米的大量技术管理人员失业,都跑到苏联找饭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才缺口。可就是这样,还是有乌克兰大饥荒。所以说,156完全是苏联的阴谋,有心挖坑,然后等着天朝掉到坑里去求他,然后再出来装好人,趁机控制天朝经济。天朝刚开始没经验,很傻很天真,以为捞到了个大便宜,后来发现问题了就和苏联翻脸,一面硬扛,一面开始勾搭米地。下面有人说怕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呵呵,原来这世界上就苏联一家搞工业技术输出啊,也不想想苏联的工业是从哪里引进的,纳尼?你说资本家们不会上第二次当?可是事实是一直到七十年代石油危机时,苏联还能用白菜价从美国进口了几百台大型计算机和几万台精密机床,从欧洲各国扫获了成套的汽车生产线,这些生产线造就的汽车生产企业至今仍活跃在俄罗斯市场上。要说什么天朝威胁,明显当时苏联对欧米的威胁更大。列宁早就说过资本家连给自己上吊用的绳子都卖,还有什么不能卖的。得了教训后的天朝明白了量力而行这个道理,当时搞了一个四三方案,从德法日诸国捞了不少东西,尤其是化肥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
很多回答里说什么无需感激,确实没什么好感激的,但是在那样一个时期,那么关键的窗口,中国能得到156个项目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这几千年发展里排的到前三的运气。就这么想把,你想创业,但是没钱,这时候有人来找到你,告诉你要赚钱,就必须开一个超大的集团公司,多大呢,从飞机大炮,到牙刷拖鞋。你当时就惊了,你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没干过,绝大多数字都不认识,但是找到你的这个叫苏联的人说,你可以把认字的都到我公司学习先,我派人帮你把整个公司的架子搭起来。然后来了几千专家,从平整土地打地基盖厂房开始一点一点的教,还带来了大批资料让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等你公司厂房设备都到位了还有专家在各个岗位一对一的教,硬是把你家从一只有手工业的农村教成工厂上百家的超大集团公司。任何一个人你想一下这不是走了天大的狗屎运。有人说这是有偿的,确实,苏联拉走了东北的工厂设备,我们的英雄儿女在朝鲜牺牲了那么多,至今还有无数安葬在异国,这都是我们付出的代价。那这个代价值不值呢,如果说事先说好的拿人命去换这些,哪个领导人都不会做这个决定。但是事实是最后我们得到了156个项目,而不是别的。看一下历史上的战争,打输了就是割地赔款,再看看历史上的代理人战争,抗美援朝算是代理人战争吧,一边是背后是苏联的中朝,一边是美国是后台的联合国军,代理人战争就算打赢了前台的小弟有得到过多少好处么,两伊战争双方死了那么多人,美苏无非就是给点钱给点枪,能帮你工业化么?再来说工业化,有人说改开一看完全不如美日还说什么都是垃圾,真是无语,当年50年代给你的都是世界最先进的工业,中国那时候起码国防工业是是世界一流的,不管是飞机还是坦克都是一流的,现在我们还在追赶美国,那时候直接一档的好么。后面那么多年,我们自己消化不了,自己路走歪了没发展好,能怪之前别人给的东西不好么?----------有评论说,朝鲜战争不算代理人战争,这个当然青年和有的代理人战争不一样,但是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代理人战争都是两个动手的本身就有矛盾,这样才打的起来呀,总不能说我给你钱让你打谁就打谁把。抗美援朝不只是为了朝鲜,也更不是为了苏联,但最后的事实是打了一场不是代理的代理人战争。----------评论还有人说苏联的技术都是从美国偷来的。。。。真是无语。这要从头科普什么是经济危机?简单来说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分为两部分,利润和成本,成本就包含了生产成本工人工资等等。。。。资本论里说的剩余价值就是利润。在一个理想的发展健康的社会里资本家要把赚到的钱投入到扩大生产或者研发里才能达到社会的产出和消费平衡。只要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投入研发或者生产,比如把钱存起来,那就会造成产品过剩,于是经济危机就来了,工人买不起自己生产的东西,工厂各种裁员,奶农到奶。当然现实社会中情况更复杂,但是实际来说就是这样。经济危机带来了什么呢,牛人们就在思考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美国想出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20世纪初修全国的高速公路,跟08年的4w亿差不多。希特勒就走向了法西斯,因为生产军火不会过剩,多多益善,生产军火产生了大量的工作机会,经济危机就缓解了,但是生产军火的结果就是打仗。列宁就觉得既然剩余价值是原罪,那就共产主义,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没有剩余价值的,产品的利润被国家拿走投入了再生产和人民的福利,于是经济良好运转,没有经济危机了。终于说到苏联的大采购了,2战前的几次经济危机直接打击了西方的经济,但是对苏联影响不大,于是苏联趁西方经济危机的时候买了大量西方的工厂和技术,注意是买的,而且是福特这样的公司恨不得跪舔的把技术卖给苏联,因为不卖就要破产。一个愿意卖一个愿意买,何来偷一说?而且苏联的体制是很适合搞科研的,起码在追赶期。苏联在各个科学方向有若干设计局和研究院所,这都是国家养着,科研经费充足,可以大量的试错,这个在攀科技树的时候优势非常明显,现在俄罗斯时不时丢出一个苏联时期的某项目来,一看都特么黑科技。至于二战后丘吉尔为啥那么反共,根本原因就是眼看着苏联搞计划经济居然没有经济危机,而且短短2,30年就能跟美国分庭抗礼了。你和我不一个制度,你居然过得比我好,发展比我快,我特么还不能学,那我只有弄死你。现在一样只是苏联没了咱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0年代老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