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吧是一个怎样的人

程砚秋先生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程砚秋先生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和中央领导人颇多交往。
  叶帅住进了程家花园
  北平沦陷后,父亲程砚秋不给日本人演戏,日本人就组织“黑狗子”在北平东车站打父亲,还半夜到家里来抓父亲。父亲从此就不演戏了。在现在的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旁边,有一个叫董四墓的地方,那里早先有一个金家花园,共l8亩地60间房。父亲为了在青龙桥办中学,买下了这个花园,以给山后冷泉走读的孩子们来上学时住宿用。后当地百姓改称此花园为“程家花园”。
  当时在青龙桥办的这所学校叫功德中学。开学时,北平城里来了些三青团的学生捣乱,当地的孩子都不敢去上学了。当时物价飞涨,学校的老师要求提高工资。父亲没办法,跑到天津南开大学找张伯苓。张伯苓说:老四,这可不是你干的事,专门有一批“教育油子”干这个。于是父亲决心不办了。后来学校被政府接收,改名为颐和中学。学校里新做的桌椅板凳等用具也都给了他们。可房子不能给。后来父亲就住那儿,身边只留一个老家人照顾。这以后,父亲一直在董四墓过着隐居的生活。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父亲当时正在青龙桥,他在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说:“我要出来唱戏了。”后来到上海,唱了一年,又回到董四墓。永源问他:“为什么不唱了?”父亲只说了三个字:“太腐败。”那时候的上海,满街都是美国人、美国货,所以,父亲在日记里写“中国人的胜利变成美国人的凯旋”。实际上他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已经绝望了。所以,此后回北京就不再演了,带着大师兄王吟秋,回到董四墓继续隐居。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围城,父亲就搬进城住了。傅作义的一个军部曾住在我们位于西四北三条家的前院书房“御霜”,给搞得一塌糊涂。父亲不放心,派永源和吟秋师兄骑车去董四墓。到那里一看,驻进了解放军,秩序井然。据永源回忆,他当时进屋,看见屋里西北角坐着一个胖胖的军人,穿着灰布军衣。看到永源进去,他问道:“你父亲怎么样?”永源答:“他很好。”接着说:“您开会,我不打扰。”就出去了。在院子里碰到一个电工,从电工那里,永源才知道那就是叶剑英元帅。听永源和吟秋回来报告,父亲很感动,说没见过这样秋毫无犯的军队。
  周总理一进京就来拜访父亲
  1949年北平解放后,共产党刚一进城,周总理就来看望父亲。当时我们都不在北平:永光在法国,永源当兵去了,永江在北平国立艺专学画。只有父母跟师兄王吟秋在家,总理来的那天,不巧父亲要准备当晚去怀仁堂的演出,出门理发了。师兄吟秋听到门铃声就出去开门。门口站着三个穿灰布军衣的,戴两个红领章,八角帽上一颗红五星,说是来看师父。吟秋师兄一看不认识,就跟他们说:“非常对不起,我师父理发去了。”对方说“没关系”,就留了一张便条:“砚秋先生,特来拜访,值公出。不便留候驾归为歉。”文末署名“周恩来”。当时师兄不知道周恩来是谁,连共产党是怎么回事都不太了解。等到父亲回来看了便条,才知道是国家领导人来看望他了,很受感动。为什么呢?在旧社会,唱戏的被人瞧不起,是下九流。人们把唱戏的叫“戏子”,连妓女都不如。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家里少一口人吃饭,学一门将来吃饭的本事,就“典”给人家了。就是把孩子送给人学戏,吃住都在人家,还要学唱戏。那时候叫“打戏”,老师想教就教、想打就打。小时候学戏是父亲一生中最苦的时光。当时父亲想:旧社会里我们是供人玩乐的戏子,现在把我们当人看,新中国艺人地位提高了。包括后来父亲当了人大代表后随代表团去苏联访问,听到管艺人叫“文艺工作者”、“艺术家”,他也非常感慨。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一进城就来看望父亲,这在梨园行里是从来没有过的。
  当天下午先是到北京饭店,出席组织赴布拉格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代表团会议,会后父亲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在扮戏过程中,总理、邓妈妈到后台来看望父亲。父亲说:“总理,我手上都是粉,不能跟您握手。您上午到家里来看望我,我不在,很抱歉!”总理说:“我们去看戏,我们去看戏,不要客气。”
  任弼时同志送“毛选”给父亲
  那是1949年的秋天,父亲还在董四墓住的时候。一天,父亲带着王吟秋到玉泉山附近喊嗓子。借着泉水的回声,能听清嗓子的发音情况。这时候警卫过来问父亲:“您贵姓?”父亲说:“我叫程砚秋。”警卫说:“您别在这儿喊了,我们首长在这里养病。”父亲就问:“您说的是哪位首长?”警卫说是任弼时同志。父亲就说:“他在养病,那我去看看他。”警卫报告后,弼时同志在玉泉山接待了父亲,两个人谈得非常高兴。后来弼时同志跟父亲说:“你住董四墓,这我们都知道。过几天我去看你。”果然,没过几天弼时同志就亲自到董四墓看父亲,还送父亲一本《毛泽东选集》。在扉页上,任弼时题字“送给一个有出息的艺术家”,落款“任弼时”。父亲当时非常感动。这是父亲第一次得到中央首长的赠书。遗憾的是弼时同志不久就过世了。
  跟贺老总一见如故:我喜欢军人,爽快!
  北平和平解放后,父亲非常兴奋。他说:“我们国家现在有希望了,我想干的事业现在有盼头了。”他给周扬写信,说:“我们的戏剧应当改革。如何改革?我认为应当从调查各地戏剧入手。”父亲于是决定自组一个“旅行剧团”。每到一个地方,边演戏边进行戏剧调查。这个剧团从青岛到帕米尔绕了一圈。在这期间,在西安见到了贺老总。父亲跟贺老总一见如故,两人非常投缘。父亲回来后跟我们讲:“我很喜欢贺老总,军人,说话算数,爽快!”后来父亲扮戏还扮过贺龙。贺老总也把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俘虏日本少将的一把战刀亲自送给父亲,后来父亲在刀上题刻了字,一面是“新国肇造西北壮遨贺龙将军慨赠宝刀胜利纪念百练功高”,另一面是“一九四九年贺龙将军赠予古长安程砚秋识”。贺老总对父亲说:“我马上要到西南去了,我在西南等着你,欢迎你到西南来。”后来父亲到西南时,贺老总专门派一个排保护父亲。父亲去重庆,贺老总又亲自派兵车把父亲送过去。
  1958年,父亲生病时在北京医院住院。贺老总去北京医院看他爱人薛明同志,也去探望父亲。父亲看他来很高兴,血管又堵住了,把贺老总也给吓跑了。贺老总刚走永源就到了。父亲跟他开玩笑说:“刚才我差点去见马克思。”
  父亲说王震:我以为他是个满脸胡子的大花脸,原来是一文武老生的角儿!
  父亲后来又经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进行戏剧调查。那时候王震将军正在新疆搞农垦,他派飞机把父亲从兰州接到迪化(乌鲁木齐)。父亲见过王震后,说:“我原来以为王震一定是满脸胡子的大花脸,后来一看,原来是一文武老生的角儿!”当时张仲翰将军也在新疆,他是个大戏迷,所以对父亲欢迎得不得了,恨不得晚上也要跟父亲探讨怎样演戏。父亲说:“部队的同志,既能打仗,还能会一点文艺是很好的。”后来父亲赴南疆,王震将军都一路照应。这里还有个小故事。父亲到南疆后,在一次联欢会上,父亲看到一个老人家一直面带微笑,也不吭声。父亲觉得这老人家一定有话讲。散会后,父亲就亲自登门拜访,说:您似乎有什么心里话要讲?老人家叫哈希姆,说:“程先生,您这么礼贤下士,我可以跟您说,我们新疆有13套姆卡姆大曲,是从唐代传下来的。我师兄会演奏,他已经死了;现在也只有我还能演奏。这套曲子没有乐谱,全在我脑子里,可以连续演奏24个小时。”父亲当时虽然带了一个钢丝的录音机,但根本录不够那么长时间。父亲回来路过喀什遇到王震,聊天时就跟王震顺便说了这事。父亲回到北京后,一次在怀仁堂碰到王震,王震跟他说:“你当时讲完了我就派了邓力群去,把哈希姆接到喀什,把13套大曲都录完,还送了他一些钱,第二年老艺人就去世了。”父亲听后深受感动,认为共产党真正尊重民间艺人和民族文化。
  父亲说:习仲勋这个人了不起,我没见过这么年轻这么能干的。
  父亲在西北调查戏剧的时候,在西安跟习仲勋在一起有三个月的时间,彼此很谈得来。那时候习仲勋30多岁,精力充沛非常能干,父亲说“我很佩服”。当时习仲勋同志说:“砚秋先生,我们西北需要建立一个戏剧学校。”父亲当时就答应,说回北京后一定想办法筹备。回到北京说起这件事情,遭到母亲的反对。母亲说:“在北京待得好好的,上西北干什么?”父亲说:“我许诺了,那怎么交账呢?”后来父亲找到尚小云尚先生商量。父亲跟尚小云私交非常好。尚先生说:“好,我去。”尚小云先生去西北,后来又到西南,在发扬中国京剧艺术方面贡献很大。父亲故去以后,习仲勋同志的爱人齐心阿姨有空就来家里看望母亲。那时候母亲是全国政协委员,两人很谈得来,交往很深。
  总理说:我就是唱程派的
  1956年,在总理的亲自关怀和指示下,父亲拍了唯一一部舞台艺术片《荒山泪》。总理曾跟父亲说:“我们在延安的时候就喜欢听京剧,一个是余叔岩的,一个是你的。”还说:“你那时候票价挺贵的,听一场要两块大洋。”总理很喜欢程派戏,并说“我就是程派”。记得总理曾对父亲说:“你的艺术创造很宝贵。吴祖光拍了梅先生的舞台戏剧片,你也应该把自己的经典之作留给后人。”并说,拍完梅先生的就给父亲拍。后来总理问父亲拍什么戏,父亲说拍《锁麟囊》。当时《锁麟囊》这出戏正被批判,理由是宣扬“阶级调和论”,属于禁戏。所以后来就拍了《荒山泪》。《荒山泪》是父亲在总理的亲自关怀和指示下,留下的唯一一部舞台艺术片,也成为现在学习程派艺术最重要最珍贵的参考资料。
  一直到父亲故去后,总理都在关心程派艺术的发展。总理和贺老总曾提出,北京京剧院有梅兰芳剧团、尚小云剧团、荀慧生剧团,也应该成立以程砚秋命名的剧团。为了成立程砚秋剧团,总理把分散在宁夏的王吟秋、东北的赵荣琛等人都调回北京。把白登云、钟世章等这些父亲以前的胡琴、鼓师也都集中起来,为成立程砚秋剧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当时北京市文化局的一位副局长却从中作梗。那时有一个春秋京剧团,是李元春和李韵秋成立的。这位副局长就要父亲的两个弟子参加春秋京剧团,不用“程砚秋剧团”命名。后来剧团不久就进行改组,称一团二团三团。
  周总理和贺老总做父亲的入党介绍人
  父亲1957年入党,成为预备党员;1958年去世后正式被追认为共产党员。周恩来和贺龙同志是父亲的入党介绍人。总理说:“我30年没介绍过人入党了。为什么要介绍你呢?因为我觉得你够条件,你要入党我可以做你的介绍人。”
  1956年,父亲随彭真为团长的人大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正值总理参加完布加勒斯特会议也到了莫斯科。总理主动对父亲谈到了父亲入党的问题。总理说:“砚秋,你这几年进步很大,为什么不参加共产党?”那时候父亲跟总理已经很熟悉了,就直率地说:“我还不知道共产党员是什么条件,我够不够?”总理那时对父亲已有不少了解,知道父亲不给日本人演戏,有民族气节;他的戏班也非常规矩,管理很严,跟其他戏班不太一样。加上总理本人很喜欢程派戏,于是总理就对父亲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给父亲很大的鼓励。
  据永源回忆,父亲那次回来后问了他好多关于入党的问题。当时父亲躺在北屋沙发那儿,问他:“做一个共产党员有什么条件呢?”永源1952年刚入党,那时候也说不好什么,反正就知道“积极入党”、“服从组织分配”之类。于是说:“一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第二要服从组织分配。”其实,除了党章讲的东西。他也没讲出个所以然来。父亲还问他入党需要什么手续,等等。
  不过,父亲入党的动机并非来自永源讲的这些,而是来自于他对共产党的感性认识。他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对艺人和戏剧艺术的尊重。父亲在莫斯科时,看到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支持、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深受感动。他没想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威望这么高,在世界上占有这么重要的位置。1953年,父亲在东北演出的时候,贺老总给父亲打电话说,要组织抗美援朝慰问团,去前线慰问最可爱的人。父亲马上答应:“您到朝鲜,我跟您一起去。”父亲跟随慰问团到前线为战士们演出,一直到前线的坑道。他看到志愿军战士在前线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受到很大的教育。
  听说了父亲要入党的事,贺龙跟他说:“总理跟我说,你要入党他做你的介绍人。也算我一个!”
  当时父亲正担任戏曲研究院的副院长,于是他就去问院的党支部,什么人可以当入党介绍人。支部说:“了解你的人。”父亲说:“我自己找行不行?”支部说:“可以,只要是了解你的人都行。”父亲说:“那我找周总理和贺龙同志。”当时支部就去找了总理和贺龙同志。总理专门写信说:“我愿意介绍他入党。”贺龙也专门写了信。总理还要求父亲入党后,以前在旧社会养成的缺点要改掉,比如自由散漫(那时候唱夜戏,都是夜里1点多才散,回家一睡睡到第二天中午12点)。对于父亲嫉恶如仇的个性,总理还专门说:“你要做群众工作,不能看不上人家就不理人家。”这些在总理写的信上都有。
  总理是我们家第二个恩人
  罗瘿公是我们家第一个恩人,第二个恩人就是周总理。父亲去世后,总理依然惦记着我们一家人。在最困难时期,邓大姐都记着让开车的大老杨给我母亲送老母鸡。有时候邓大姐也会接我母亲到她那里去闲谈。永源的爱人当时已经去了香港,我们后来才知道,周总理大概觉得家里没人照顾我母亲,亲自交代让把她接回来。有时候她会陪我母亲一起去看邓大姐。邓大姐什么都讲,当时永源的爱人四五十岁,邓大姐就专门跟她讲女同志的更年期问题,十分关心。
  周总理是我们家第二个恩人。为什么呢?这房子(即现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三条的程砚秋故居。——编者注)交过两次了。头一次是刚解放的时候,父亲打算把北京的一共七所房子捐给国家。父亲跟总理讲:“现在解放了,我也没必要留房子保值了,儿子也不在国内,我全部交给国家。”总理当时说:“虽然儿女都不在家,你们老两口还要住,都交了以后,你们住哪儿?我还得给你们房子。那六所房子,你儿女不要、你们也不住的,我可以接收。”第二次是“文革”的时候,当时永光在法国,永江在中央美院,永源住机关里。前院空着,母亲自己住后院。母亲又写了一封信给总理,这次不单要交房子,连里面的红木家具、父亲用过的服装道具,还有金银、现大洋等,说留着也没用,干脆都交了。总理派了当时的总理办公室主任许明带了好几个单位一起过来:服装道具,牵涉戏剧单位;金、银牵涉银行;古玩和红木家具牵涉文物单位。来了之后传达总理指示:国家不接收这个,但是东西不能弄丢,由国家代替保管。写好三联单,“文革”过后,照着三联单兑着拿回来。因此我们家的财产在“文革”期间没有受到太大损失。另外,“文革”闹红卫兵的时候,西城纠察队专门写了一个大字报,贴我们家门洞里,写上“此户已清理”。意思是,这里经过检查,其他红卫兵不许再来了。所以,“文革”时周总理一直很保护我们。
  1986年母亲去世前跟我们讲:这个房子交过两次,周总理两次交代,留给程家后代住。所以,房子第一不准卖,第二不准出租,第三要保护好。所以,永源于2005年就开始修房子,今年是第五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世上只有一个程砚秋”
 来源:人民网 
程砚秋与昆曲大师俞振飞合作出演《游园惊梦》(左为程砚秋饰杜丽娘)
  民国二十年(日的《华北日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今晚不登台演戏,平市名伶程艳秋,原定今晚在中和演《文姬归汉》,唯因国难当前,既挽救之不及,何忍再粉墨登场,显露色相!遂于昨日通知该园,今晚决不出演云。”
  这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
  那时候的程艳秋,已经不是小时候饥饿难忍,放下他的旗人身份,去受苦学戏,以求养家糊口的穷小子了。他此时非但摆脱了贫困,而且成为演艺行业中居前几位的高收入者,即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任何时代的既得利益者,都有一个可以理解的共同性格,就是怕惹事儿、不敢出锋头。更何况面对时局大变动,绝大多数人选择潜身缩首,不发言惹祸。而一个唱戏的伶人,竟然公开在报上刊登罢演的新闻,于心忧国难者,当然是一种鼓励,而对于迎风闻骚、嘴巴永远朝着奶嘴方向踅摸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想都不敢想的傻呆、迂阔。
  况且他的罢演消息之文辞,其情之激愤,难掩对主持国政的当朝文武官员老爷们的失望和讥刺——一个在那些大人老爷看来,身份低微卑贱的艺人竟然用这条消息,向大人老爷们泼洒了满脸的鄙视!
  一个伶人对国难的忧愤,当然挽救不了时局的颓倾,甚至也唤不醒几个踟蹰观望、瞻顾麻木的国人,只能留在历史文献上,成为一个资料和文本,记录那个时代。一个身份有别于士大夫,却做出了贤士大夫才能做出的选择。
  程艳秋深知国破家亡,自己作为一个唱戏的伶人,将会面临更大的屈辱和磨难。次年即1932年,程艳秋正式改名为“程砚秋”,并将字“玉霜”更名为“御霜”,以示玉洁冰清,御风霜当有自立之志(《北平晨报》日)。
  日本人占据北平以后,程砚秋多次拒绝登台演出,不为日本人用歌舞粉饰其占领下的北平。终于有一次在火车站,与日本宪兵发生冲突,打了一架,各地报纸以《程砚秋大闹车站》为题报道此事。从此,程砚秋决定解散他多年苦心经营的剧团,彻底告别舞台,离开北平,到西郊当起了菜农。
  在京郊青龙桥附近的偏僻小村,程砚秋每天坚持运动、打拳,但不吊嗓子,每天上午就在房间里埋头读书或写字作画,下午就牵着黑骡子,肩负锄头,去田间干活。有城里的亲友去探望他,问他何时才能重返舞台,程砚秋感叹:“这年头,唱戏这口饭还能吃吗?咱唱戏的也是人,干嘛总被人欺负、受委屈?”
  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回到北平,重上氍毹,多年后他演出其代表作《锁麟囊》,薛湘灵饱受离乱之苦,终与亲人团聚,那一句“换珠衫依旧是富贵容样”,尽量含敛着的唱腔中显现的百味俱足的喜悦之情,非一般人能体会。
[责任编辑:窦宝国]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知耻①所谓“耻”,就是被人所不齿的言论或行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耻。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国有四大纲,礼、义、廉、耻,“耻”居其一。孟子与管仲对“耻”的见解,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知耻的意义。②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辫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③“凌风知劲节”。面对强权,只有知耻,才能保持节操,捍卫尊严。有羞恶之心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威武不屈。因为知耻,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因为知耻,才有了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大义;因为知耻,才有了程砚秋“宁死在枪口下”拒不为日本人演出的气节……他们有铮铮傲骨,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耻。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因为知耻,使周处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⑤时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德国在二战中给受害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德国开始反省纳粹的罪行。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扰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之后对战争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战争赔偿,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知耻,德国走出耻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反之,个别国家不知肚,散布荒谬言论,模糊自己侵略的历史,不仅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最终还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一个人不知耻,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一个国家不知耻,无耻之风就会蔓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呢!由此看来,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小题2】阅读第④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3分)答:【小题3】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答: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题库>&初中语文>&试题知耻①所谓“耻”,就是被人所不齿的言论或行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耻。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国有四大纲,礼、义、廉、耻,“耻”居其一。孟子与管仲对“耻”的见解,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知耻的意义。②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辫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③“凌风知劲节”。面对强权,只有知耻,才能保持节操,捍卫尊严。有羞恶之心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威武不屈。因为知耻,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因为知耻,才有了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大义;因为知耻,才有了程砚秋“宁死在枪口下”拒不为日本人演出的气节……他们有铮铮傲骨,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耻。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因为知耻,使周处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⑤时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德国在二战中给受害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德国开始反省纳粹的罪行。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扰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之后对战争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战争赔偿,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知耻,德国走出耻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反之,个别国家不知肚,散布荒谬言论,模糊自己侵略的历史,不仅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最终还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一个人不知耻,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一个国家不知耻,无耻之风就会蔓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呢!由此看来,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小题2】阅读第④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3分)答:【小题3】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答:知耻①所谓“耻”,就是被人所不齿的言论或行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耻。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国有四大纲,礼、义、廉、耻,“耻”居其一。孟子与管仲对“耻”的见解,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知耻的意义。②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辫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③“凌风知劲节”。面对强权,只有知耻,才能保持节操,捍卫尊严。有羞恶之心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威武不屈。因为知耻,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因为知耻,才有了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大义;因为知耻,才有了程砚秋“宁死在枪口下”拒不为日本人演出的气节……他们有铮铮傲骨,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耻。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因为知耻,使周处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⑤时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德国在二战中给受害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德国开始反省纳粹的罪行。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扰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之后对战争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战争赔偿,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知耻,德国走出耻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反之,个别国家不知肚,散布荒谬言论,模糊自己侵略的历史,不仅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最终还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一个人不知耻,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一个国家不知耻,无耻之风就会蔓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呢!由此看来,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小题2】阅读第④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3分)答:&&&&&&&&&&【小题3】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答:&&&&&&&&&&科目: 初中语文难易度: 最佳答案【小题1】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题2】面对所犯错误,只有知耻,才能改过自新,走向正途。【小题3】首先提出“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观点。然后举出德国知耻而赢得国际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事例,从正面进行论证;又举出个别国家由于不知耻而让国家背负正义谴责的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知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文章的结尾段提出来的,即“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提取(概括)能力。点评: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要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本文就属于最后一种,应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小题2】试题分析:第4段主要讲的是“周处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最终赢得大家的尊重”,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知“面对所犯错误,只有知耻,才能改过自新,走向正途”。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分论点的能力。点评:补写分论点,只要弄懂该段落的内容即可。【小题3】试题分析:先提出观点----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分析问题----运用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提出的观点。解决问题----知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按照这一思路,结合文章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即可。知识点: 初中语文综合库,现代文阅读,议论类文本阅读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砚秋程派传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