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旧货物网

寻老街景 淘旧物 棚户成宝地
& &首页 -& >> -&
寻老街景 淘旧物 棚户成宝地
<font color="#/10
华夏经纬网
有留存价值的物品
  一间糊着报纸的老棚户屋,一条狭窄的排水沟,一个装衣服的红漆木箱……随着哈市新一轮棚户区改造的启动,那些曾经与棚户人家朝夕相处的东西正在消逝。9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连日来,不少哈市百姓“扎堆”棚户区,拍老照片、寻老街景、淘旧物,为的是留存即将消逝的棚户区的宝贵记忆。
  道外区仁里棚户区8日宣布正式启动拆迁,9日一早,哈市居民李长山就冒着小雨赶到此处。登高、近窥,他一刻不停地用相机拍下这里一座座老房子的影迹。他告诉记者,棚户区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拆完了就没有了,再也看不到了,等以后这里建起高楼大厦,他拍的这些照片就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了。
  而在哈市道里区清河湾棚户区,几位老者结伴在一个个棚户屋内寻访,“我曾经在这里的棚户区住过,现在知道要拆迁了,想过来再看看,加深一下对过去的记忆。而几个朋友没见过棚户区是啥样,所以也带朋友来游览一下,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跟朋友一起来逛老街的刘淑英对记者说。
  采访中,棚户区居民郑立明告诉记者,自从清河湾拆迁的消息发布后,每天都有一些陌生人来探访,有大人带孩子来的,也有大学生,但多数是老人们,他们像旅游一样,来看这里的房屋、排水井、地沟等特殊景观,了解体验这里的生活。
  与拍老照片、寻老街景等追寻棚户记忆相比,来此淘宝是最吸引市民的。在今年改造的很多棚户区里,居民都自发形成了变卖旧物的市场。9日,在道外滨江棚户区的旧物中,哈市市民高波发现一个旧柜子。他说,这柜子是个小橱柜,虽然表面掉漆严重,也很破旧了,但有收藏意义,于是花40元钱收购到手。
  而记者从哈市文物管理站了解到,棚户区居民在搬迁的时候,家中有一些以前用的桌子、柜子因与新居不配套,被卖掉处理了。但一些东西却是很有意义的民俗藏品,不少老物件能展现出当时的风俗风貌。“目前,我们也收到居民送来的十几件老物件,对我们研究东北地区建国前的风俗风貌有很大的价值。为了不让这些具有民俗风味的实物消亡,我们现在也向市民征集这样的老物件,将把这些东西在哈市博物馆展出,让市民了解城市的历史,了解城市的风俗风貌,不能让历史随着城市的变化而消失。”哈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刘云才对记者说。
  记者在哈市文物管理站看到,棚户区居民送来了老花镜及近现代洗衣服用的棒槌、俄罗斯特征的银勺子等。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电话:2 邮箱:
地址:哈尔滨市果戈里大街327号变旧为宝 巧用二手旧物淘出80平复古小家-365地产家居网(无锡)
变旧为宝 巧用二手旧物淘出80平复古小家
365地产家居网综合
房屋装修,从来都不是件省钱省力的事。不过,有些人却能另辟蹊径,从二手市场淘来旧物,也能将自己的房屋装修一新,还颇有复古的韵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80平的小屋吧,屋内所有都是屋主从二手市场淘回来的。怎么样?是不是真的相当复古呢?
灰色的深沉和原木的内涵,搭配白色的的简单和绿色搭配出淡雅的复古风,经过岁月雕刻的搭配小清新的配件,能减少复古风带来的过度深沉感,用明亮的颜色调和设计的深色部分,保持室内的宽敞明亮。
这样巧克力色真皮沙发是从二手市场淘回来最得意的,岁月的痕迹让的怀旧风更加浓郁,淡淡的皮革味道也让空间的复古味更加浓郁。搭配壁炉的黑色铁门雕花设计,英式设计也和让简单的客厅增加了复古的元素。
1 [] [] []
了解更多 浏览更多 获取更多 欢迎进入
资讯热线:5转8045 资讯邮箱:
? ? ? ? ? ? ? ? ? ?
? ? ? ? ? ? ? ? ? ?
服务装修网友, 解决装修疑问。
只要和装修有关的问题, 只要点点鼠标, 输入您装修中遇到的困惑, 365家居网都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答复。
资讯热线: 5转8045,欢迎提供资讯线索!
服务装修网友, 解决装修疑问, 只要和装修有关的问题, 只要点点鼠标, 输入您装修中遇到的困惑, 365家居网都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答复。
[][][][][][][][][][]
[热点专题][热点专题][热点专题][热点专题][热点专题][热点专题][热点专题][热点专题][热点专题][热点专题]
 |  |  |  |  |  | 
365地产家居网:-
365地产家居网(无锡)
建议使用 IE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浏览,最佳显示 800*600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6970|回复: 30
上周末旧物市场又淘了几样手工工具
上周末在旧物市场又淘了几样工具。有个人卖一堆各种形状的拉线刨,2元一个,当时觉得自己实在用不上,尽管喜欢还是没买,回来就后悔了。算了,下回再说。上图吧:
DSC07205.JPG (88.69 KB, 下载次数: 13)
10:25 上传
DSC07209.JPG (90.17 KB, 下载次数: 13)
10:25 上传
刨子,10元,刨刃上有字,中间是商标,看不清,上面是“海鸥”,下面是“沈阳”。
DSC07217.JPG (86.54 KB, 下载次数: 15)
10:25 上传
DSC07214.JPG (101.84 KB, 下载次数: 14)
10:25 上传
DSC07213.JPG (104.78 KB, 下载次数: 13)
10:25 上传
DSC07212.JPG (95.64 KB, 下载次数: 14)
10:25 上传
槽刨,比我上次买的那两个刨刃上的锈迹少一点,也很锋利。
DSC07220.JPG (72.58 KB, 下载次数: 13)
10:25 上传
DSC07219.JPG (103.21 KB, 下载次数: 13)
10:25 上传
DSC07222.JPG (82.19 KB, 下载次数: 13)
10:25 上传
两把凿子,5元一个。不知道哪里的,凿柄不是很配套,需要修整一下。但是刃口很好,非常锋利。
DSC07223.JPG (98.67 KB, 下载次数: 13)
10:25 上传
一把折叠木工尺,估计我也用不上,赠送的。
好东东啊!!
hpzyp 发表于
好东东啊!!
工具不错很好。
便宜啊,我一样的刨子花了40元呢!
小新燕窝 发表于
便宜啊,我一样的刨子花了40元呢!
嘿嘿,我也觉得挺便宜的,这个人好多工具卖,但都不是自己的,他也不懂。卖得都很便宜,我去晚了,有个老大的拼板的刨子,才20元,没买到。
对了,哪位大侠给看看这是啥木头的?买工具的时候,被另一个卖工具的看到了,拿过来看看说是杵榆的,但是我觉得跟坛里边的杵榆不太象,请高手指教。
是杵榆的.没错.&
请问楼主是哪里的,我也想去旧货市场淘宝啊
沈阳哪个?去年去沈阳玩的时候到处找旧货市场找不到,后来就在古玩市场买了一个二手刻刀,五元,真好用。后悔没多买几个,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去啦。楼主好福气啊。&
否,上海就没有,有的也当古董卖.眼热&
沈阳的,哪里都应该有这种市场的吧。&
我看像楠柞
木纹比我那个南柞的刨子要细腻一些,不知道是不是。&
好东西啊,不喜欢就在坛里转了得了
有道理哦,这周末再去一趟,如果还在就全收了,回头分享给大家^_^&
2块一个拉线,太值当了,全拢过来吧,拿论坛里卖嘛。。。多余凿子能卖俺几个啵
哦了,这周末我就去收了去。凿子目前没有多余的。如果大家觉得不错,我下回去多收几把凿子回来分享给各位木友。&
回头把实惠都收来,让大家也实惠实惠。&
古董一样,收藏很好@
收藏恐怕是还不够级别^_^用用应该没问题。&
2元一个?那和白捡没区别啊.
那回头捡回来,如果没被别人捡走的话。&
楼主捡漏儿了,恭喜加羡慕带眼红的
忘了这茬了,原来这就是捡漏^_^&
原来这个旧物市场没有这么多卖工具的,不知道今年咋出来这么多卖工具的。我想是不是今年木工退休的太多了,所以一下子就全出来了哈哈哈。
网站公告 /1
必须有一样
不以此谋生的工作
京公网安备
Copyright &
北京木之友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周末,到早市淘心仪旧物
市民们在早市上寻找合意的旧物。生动的“老鹭江表情”勾起老厦门人深处的记忆,作品将持续在现场展出。  旧收音机、旧手表、旧碟盏、旧煤油打气炉……昨日上午,由本报与鹭江街道、FM101.2闽南之声广播、腾讯大闽网主办的“旧物早市”又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其中的旧物交换平台是几期“旧物早市”中最热门的一次。今后,旧物交换活动将定期举办。  文/记者 戴懿 通讯员 蔡艺煌 罗婧怡  图/记者 实习生 陈嘉新  新价值  久藏旧物有了新价值,在早市上能换回生活用品  早市刚开始,陈阿姨就带来家中五六十年的旧算盘到评估台,让Goodone旧物仓的创办人杨函憬验货。李阿姨也提着行李袋从鼓浪屿来到现场,里面装着几十个旧碗和杯子。这些旧物在交换中有了新价值,物主们可用它们换取其它生活用品。  多次参加早市的生老人带来礼物送给杨函憬。他带来的是1957年的老东西,对陈友生本人和鹭江街道都很有意义,有加盖鹭江街道办事处公章的扫盲班老师聘书,有新年贺卡,还有当时厦门自产的第一包香烟“海堤”香烟的外包装。  杨函憬以为陈友生只是给他看看,没想到是要送给他。陈友生说,这些旧物可以挂在杨函憬的店里,让更多人了解鹭江的历史。  新习惯  每次来都有收获,不少厦门人爱到早市摆摊或淘宝  厦门市毛泽东专题邮会的会长沈振海这次成为摊主,带来藏品展出或售卖。当了30多年警察的沈振海特别带来第一代和第二代警察的帽徽、头像分别朝左和朝右的毛主席像章。  旧书、旧邮票、旧碗、旧砚台、旧票据……摊位前人头攒动。许先生拿出淘到的宝贝,“这是1942年日据时代的银行本票,100元太划算了,每次来都有收获。” 不论是摆摊或淘宝,“旧物早市”已经成为了许多厦门人的新习惯。  活动中,南音的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不少老厦门人坐下来,一边打着拍子一边跟着哼唱。现场的北京烤鸭、扁食、卤大肠等八市美食也吸引许多市民品尝。鹭江街道启福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鹭江街道残疾人援助中心也来到现场开展义卖。  链接  老鹭江表情  讲述人文鹭江背后的故事  思明北路78号钟表店的店主刘天成、坚持在土地公祖巷老渡头处修鞋32年的焦添福、在八市为活鲜摊点供应海水的张师傅……昨日上午,鹭江街道联合厦大艺术学院、本报共同拍摄“老鹭江表情”音影图像的首期46幅作品在老剧场文化公园展出。  一张张生动的老鹭江表情勾起老厦门人脑海中的记忆。苏女士小时候曾住在附近,昨天她特地到场,还用手机将照片翻拍下来,“这里面全是回忆。”  从东北来厦的陈先生也驻足观看,"老鹭江表情"不论对老一代人或者新一代都是文化的传承,老人可以怀旧,年轻人可以了解家乡。我以前对厦门不了解,现在这些照片能让我了解厦门的历史、人文。”  46幅作品将持续在老剧场文化公园展出,今后的“旧物早市”还将陆续展出“老鹭江表情”的其他作品。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淘旧版本 io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