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安徽桐城古代诗人词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

[转载]各名校古代文学考博试题(二)
2007中山大学戏曲文献学黄士忠教授博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
1、录鬼簿、2、黄丕烈3、六十种曲,(还有两个不记得了
二、论述题,每题30分&
1,请选择元代一本重要的杂剧说说的的版本以及流变情况
2、论述王国维《中国戏曲史》的地位价值&
3、论述戏曲文献校勘与诗文校勘的异同。&
康保成先生中国戏曲史的博士试题&
专业二:只有两题论述题,每题50分
1、以中国戏曲史为依据谈谈民间戏曲概念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2谈戏剧文体的内涵和外延并说明戏剧文体的意义并谈谈如何从戏剧文体入手进行研究&
专业一:四题,每题25分&
1题目给出“葛天氏之乐”这段文献材料,要求结合这段材料谈谈对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理解&
2给出《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前后一段文字,要求标点翻译并指出其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3给出秦观“雾失楼台”这首词,要求标点然后分析&
4有学者指出花雅之争失以牺牲戏剧的文学性为代价适应戏剧的舞台性,说说你的理解&
南大学术史&&
史记与汉书比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五经正义及意义
章黄学派之黄季刚学术思想&
还有题忘记,我只记得我选做的&
文学史题目&&
结合诗经谈雅与郑正与变&
谈谈对"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看法
韩愈和古文运动&
结合宋词的发展谈词的本色(也即谈对豪放和婉约的看法)
2007年上海师大,文献专业&&
试题一:上师文学与学术题目
古典文献与古典文学的关系(40分必做)&
"诗教"思对诗小说(任选一种文体)的影响(30分)
佛教对对诗小说(任选一种文体)的影响(30分) ‑
还有一题选做的,我忘记了
试题二:诗学与文学批评题目(6选2)&
1试论古诗十九首
2试论三国归晋与太康诗学的关系&
3试论禅儒语录的学术价值&
4以汉译文献为例,试论古白话文献研究与近古词汇研究的关系
5试论唐诗总集的编造和唐诗传播的关系&
6谈谈诗学研究中的文献整理及其拓展
2005年中国古典文献学考博试题回忆版&
科目:历史文化&
一名词解释&
&周易&出土本
&老子&出土本&&&&&&
春秋三传&&&
二、著作、作者、时代&
疑古派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2王国维学术思想演变的脉络&
四标点翻译&
1左传一段2孙子兵法一段&
&南开古代文学专业批评史考题&
一,名词解释&
小说界革命 2
浙西词派& 3
刘勰的知音论简说& 2
简述冯梦龙的小说观&
苏轼论辞达的含义& 4
孟子以意逆志说简议& 5
陆机《文赋》创作论构思论&
三,论述& 1
韩愈古文理论及中唐散文创作综论&
庄子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综论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2005年考博试题——魏晋南北朝方向&&
一谈谈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二、苏轼说陶渊明的诗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三、名词解释:萧规曹随
填空:《书目答问》的作者&
谁不赞成把比较文学单独设课?&
&五论述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好像是六十分。我选的是
: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请用文学理论分析之,并举例。
&南大02—07年考博专业基础与专业课试题&
文学史:& 1、《诗经》从经学到文学的转变进境。& 2、清初的詞坛的流派及流变。&
&3、文学史上往往有一种现象,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在开始往往不被人注意,随着时间后来逐渐成为经典,试以一个例子来分析。
&4、姚鼐《古文辞类纂》关于辞赋的一段论述从中说明了好几个问题,让你选三个观点来分析。& 5、闻一多,陈寅恪,王国维等大师的文学研究方法。&
&学术史:& 1、《汉书艺文志》中诸子略,提到哪几家请选其中一家来评述其思想。&
&2、《文苑传》的首立及意义。&&&
3、《五经正义》在唐初的确立。&
&4、章学诚关于后世文体在战国皆备的一段论述,让你分析。
&5、二十世纪新材料的发现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南京大学2003年考博试题:&
中国文学史:&
&1、试述诗骚传统在唐诗中的发展;
&2、魏晋抒情小赋的艺术特征;
&3、你是如何理解苏轼的以诗为词;&
&4、《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中对科举制看法的不同;
&5、写一首诗的古典与今典。&&
中国学术史:&
& 1、《隋书"经籍志》在学术史上的意义;
2、试谈一谈一二种唐宋笔记;
&3、近二十年来,地下出土的文献;
4、王国维的开拓性研究;&&
5、宋学的流派及其特点。&
&南京大学2004年考博试题&
&中国文学史(唐宋文学方向)& 1、试述诗骚传统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2、试以《史记》或《汉书》中的传记为例,述其中人物描写的特点和成就;
&3、举例论述小李杜咏史诗的异同;&
&4、举例分析苏辛婉约词的特点并与其它婉约词的区别;&
&5、《莺莺传》与《西厢记》在情节和思想倾向上的变化。&
&6、《儒林外史》是知识分子的“笑史”还是“痛史”,为什么?&
&中国学术史(共用卷)
1、《春秋》学在史学上的意义;
2、魏晋南北朝的名教与自然之辩的内容及影响;&
&3、唐代的佛道论衡;& 4、北宋科举对学术的影响;
&5、古籍辨伪对学术史研究的影响。
6、学案体的体制特征用影响&
南京大學2005年考博試題(文學史和學術史,每門五題選做四題)&
結合你對詩經的理解談談孔子詩論&&
宋明理學的發展流變
前人對&九歌&有多种理解,請略述之你的理解是什么&
&姜齋詩話&“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舉例談談你的理解&&
梁啟超“新史學”評述&&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述&
談談一二位近代國學大師的研究方法&
清代是小說創作的頂峰舉例說明 9.&&
宋代詩經學評述 10.&&
南京大學2006年考博試題(文學史和學術史,每門五題選做四題)
&論六家要旨&与&漢書藝文志&的學術取向& 2.&&
章學赵谑穼W史上的地位
蘇軾詞學思想的影響& 4.&&
古今經學之爭對詩經學的影響}
佛學對文學的影響
四書五經的淵源与學術背景 s)&
評价葉燮“讀六朝詩,方知唐詩之工.讀唐詩,方知宋詩之工”
談三本清人學術宒筆記 9.&&
三國演義的七實三虛 10.&&
&1.谈谈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2.谈谈四书五经的形成过程。
3.你读过哪几种批评史,请谈谈你的看法。
4.谈谈章学诚的学术思想。
5.谈谈清代的史学成就,举例说明。
2007年中国古代文学考博试题
一.学术史(五选四)
1.《四库全书总目》的成就及在中国学术史的地位
2.《五经正义》的撰者及在中国思想史的成就与影响
谈谈《史记》与《汉书》的异同点
说说“章(太炎)黄(侃)学派”,具体说说黄侃的学术思想与特点
集部你看了哪些书,具体举例说明此书的研究状况与自己的看法&
文学史(五选四)
谈谈《诗经》的“雅”与乐,正与变的关系,说说自己的看法。
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说说自己的看法。
韓愈与中唐古文运动 4.&&
说说上述三则材料(略)提到的词“正”与“变”(本色)的关系。 5.&&
谈谈《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对“拟晋唐小说”的超越。
请说说陈寅恪撰王国维墓志铭文的看法。(材料略)
文学史(六选二)
谈谈一个唐以后的文学流派(产生/构成/背景/特点/与社会或地域的关系/影响/研究参考文献) 2.&&
曹植、谢灵运等人的艺术成就 3.&&
清代四大诗学 4.&&
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 5.&&
清人总集、别集、选集
谈谈词的本色问题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博试题
1.晋宋诗运的转关.2.河岳英灵集中神来气来评盛唐气象. 3.中晚唐散文的发展.
基础 1.九品中正制
2.明朝文学中心学和个体文学发展的关系. 3.孔子诗教说和汉儒诗教说关系.&
专业 1.论盛晚唐七绝的发展.2.南齐书.文学传萧子显论谢灵运鲍照等几派诗歌,即晋宋诗运转关. 3.杜甫诗歌艺术特色.
基础 1.世族制度对唐朝的影响
3.宋代骚雅词派的艺术特色.
专业 1.论西晋诗歌. 2.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3.魏晋南北朝文体论的发展基础
1.唐朝中期后社会的主要矛盾. 2.聊斋的叙事艺术成就.3.沧浪诗话对宋朝诗歌的批评.
还有一些题记不清哪年的但是真题:
1.科举制与察举制
2.封建制与郡县制
3.昭昧詹言
4.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
5.以常州词派的一首词说明常州词派的艺术特色.
题目:古代汉语:1、是庄子的一段译文标点(在王力的古汉语上,具体的忘了是哪一伌了。)2、沈义父《乐府指迷》中的“代字”现象的看法: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
文献学:1、是写出《离骚》、杜甫诗的三种注本2、谈谈对《汉书.艺文志》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作用。
03年考的,有些已经忘记,不好意思,大体如此,请参考。
这里又问了一个师姐的题目:02年4月份的。唐宋文学专业:一、比较王孟诗歌、高岑诗歌的异同。二、苏门四学士形成的背景及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当时古代汉语不考文献学,她具体题目记不清楚了,反正是翻译一段文章,对古代诗词韵律进行分析的题目。上次张红波考的题目,你可以问问他,当时他和我说了文献学的题目,其中有一个是刘歆《七略》的目录学流变。其他我记不起来了。
2004南开大学明清小说方向
文学史:名词解释:骈体、章回小说、八股、散曲、先秦诸子、玄学、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朴学
建安、元和、隆庆、大历、泰昌、乾隆、熙宁、嘉祐、天禧等年间的重要文学形象、文学家&&
论述:1、古典文学中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2、古文学理论中的文气说。& 3、明代文学理论概述。
明清小说及小说理论:作品评述:王阳明、袁于令、何心隐、吕熊(选一文学家一哲学家)&
人物形象分析:燕梦卿、鲁智深(任选一个) d
论述:1、才子佳人小说地位、作用及流派发展。&&
2、《西游记》中的宗教成分对于版本研究的意义。& 3、脂评的地位及不同人对于脂评的评价。& 4、论述毛宗岗的虚构与金圣叹虚构论的异同。&
上海大学中国文学史2007年考博试题&
专业课一: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2、辛派词人&&
3、毛诗郑笺
4、金圣叹&&
5、今文经学
二、分析题(三选二,每题35分,共70)
1、鲁迅《文学史大纲》说屈原《楚辞》比《诗经》对后世影响要深,请从文体风格等内容与形势方面来说明其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
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阐述韩愈的诗文理论主张对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
3、从题材、内容等方面阐述明清戏曲创作的新特征,并结合历史与现实谈其原因
专业课二(先秦魏晋南北朝方向,11选5,共100分)
&1、写出古今中外有关十三经某一经的十部研究论著之作者、书名、版本
2、从二《雅》贵族政治讽喻诗看先秦文学之放言无惮之传统
3、从《楚辞》对《诗经》比兴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4、谈孔子时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与主要文学成就
5、今本、帛本、简本三种版本《老子》有何异同,他们之间在版本方面存在着怎么样的继承关系
6举例说明汉代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文学阐释方法特点之异
7、班固《汉书艺文志》在整理汉代文献目录过程中对刘歆《七略》有那些创新与继承
&8、你如何理解建安风骨的实质。建安文学时代风格的形成主要原因有那些
9、从庾信入北前后风格的变化说明社会整治生活环境对作家文学创作风格之影响。
10、从《诗"国风》农事诗看中国古代田园诗歌之滥觞与流变
11、“物象“兴象、”、
“意象”有何区别?你认为《诗经》作者的意象经营艺术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经营有何影响
专业课二(元明清方向,)
一、名词解释(4&5=20)
&1、写出明前后七子的姓名、字号、里籍、生平,著作、仕履等基本情况
2、写出钱谦益身平小传3、同光体的基本情况
4、桐城创作三元则的基本情况
二、分析(三选二,每题40分,共80)
1、归有光在唐宋散文“文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2、梅村体的来龙去脉及在清代诗史上的地位
3、神韵、肌理、性灵、格调四大诗观在明清之际的传承关系
&各个高校文史哲考博专业课试题&&
复旦大学古代文学2005年考博试题——
魏晋南北朝方向
一、谈谈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二、苏轼说陶渊明的诗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名词解释:萧规曹随
其他的记不起了&&
填空:《书目答问》的作者论述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好像是六十分。我选的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请用文学理论分析之,并举例。&
北京大学05年魏晋隋唐考博试题&
专业课:一,名词:1,连珠体;2,白氏长庆集,3,拾遗记,4,敦煌曲子词,5,梁鼓角横吹曲
诗歌赏析:谢灵运《过白岸亭》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
论述:1,梁简文帝萧纲为中心的文学创作
2,李贺诗歌艺术特色和艺术渊源。&
专业基础课:&&&
一,名词:1,鸿都门学;2,改土归流;3,《碧鸡漫志》;4,《燕子笺》5,湘乡派&&
论述:1,魏晋之际政治格局和士人心态&
2,联系词史来讨论李清照的词论&
3,《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2003复旦博士入学中文系文史哲题目
&2003复旦博士入学中文系、古籍所各专业文史哲试卷题目
该卷适用于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六个方向。一、名词解释:(6*5=30分)&
二、填空(1*15=15分)&
1、反映论是----的认识论。& 2、意识和物质的相互关系体现人的-------。& 3、《文赋》和《诗品》作者& 5。同光体发生年代& 6。三言是指& 7。甲骨文以前的成体系文字是------
8。----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9。梅希金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中的主角。
10。卡来班是莎士比亚-------中的主角。& 11。汉语和藏语属于汉藏语系。&
12。前四史是指&
三。选择(1*10=10分)
&1。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 2。词汇的定义是&
3。古代文字的表意性& 4。黄巾起义确切年代& 5。《通典》作者
6。哪部是巴金作品
&7。王立发是----的主人公。& 8。《等待戈多》主人公&
9。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这是---关系。&
四。问答(任选3题,每题15分)&
1。为什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 2。目录版本对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3。古代文学史文学和政治的关系
f 4。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特征。&
5。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美学特征。& 6。谈谈文学创作中再现、表现与想象力的关系。&
05复旦考博之哲学综合知识&
名词,60分,12个,忘了一个…
感性活动,现实的个人,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奥卡姆剃刀原则,贝克来的“存在即是被感知”,玄学,《新唯实论》,《判断力的批判》,重言式,推理的决定性,知行合一。&
论述6选2,40分&
分工与私有制&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从你熟悉的宗教出发,结合其教义,论述宗教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和可借鉴之处(大概如此,字句有出入)&&&
跟黑格尔有关的一个问题,具体忘了……
另两个完全忘了……&&&&
04复旦考博入学试题——文史哲综合&
名词解释(6*5):&
魔幻现实主义;类书;玄言诗;“形而上”;词汇学;
填空(10*1’):&
[古今中外都有,难度不大,关键是范围广,不易复习,感觉只能靠平时积累]&
选择(15*1’):
[感觉与填空差不多,如1969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哪一位?]
论述(8题选三,3*15’):&
1、请对儒家的几个代表人物的思想说说你的看法及其现实意义;
2、谈谈人文学科对于科技和经济的导向作用;&
3、试述“垮掉的一代”创作思潮的特点及其对于中国青年文学的影响;
4、乾嘉学派在文献整理方面的成就;&
5、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流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北大2004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1、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辨析与总集编纂。&
2、评价西晋诗歌及其在中古诗史上的地位。
3、论述唐代散文发展的过程及其与骈文的消长。&
4、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有“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试详论之。
一,名词解释。
1战国楚竹简(上海博物馆藏)&
4《乐府诗集》
5《四声猿》二,论述题。&
1严羽诗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得失。
2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主要矛盾。
3《聊斋》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
山东大学2004年古代文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之中国文学史试题
1、请举例分析赋在《诗经》中的运用。&&
2、试述《史记》的风格特色。&
3、建安文学是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变的重要时期,请试述曹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陆游爱国诗歌的内涵和风韵。&
5、鲁迅认为《聊斋志异》为“拟晋唐小说”,请说出你的看法。&
此外还有一道近代的题,记不清了。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年博士生入学
结合文学史,举例说明月亮意象的内涵。分
简述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关系。分
结合整个文学史,说说南北文学的异同。分
就庄子的得意忘言说说言意关系。
从《文心雕龙》的《物色》篇说说创作的主客观的关系。
说说严羽的妙悟说。
大致是这样。
年博士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
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姜夔、吴文英词的创作成就。(30分)
围绕《红楼梦》与曹雪芹生平有哪些评论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30分)
描述并分析六朝山水文学的演变。(40分)
分析晚唐诗歌的成就与不足。(40分)
(第三四题,任选一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刘勰关于赋的理论(40分)
白居易的诗学观。(30分)
桐城派的文学主张。(30分)
年博士试题
以某一朝代为例,谈谈贬谪文学。
谈谈中国古代的感伤文学。
古代文论(选)
(卷面给出了《荀子·儒效》中的一句话)要求谈谈荀子的文学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结合文学创作和鉴赏实践,谈谈刘勰的知音理论。
以下面引语为例,谈谈王士祯的“神韵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13:14:2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
官方公共微信《新华文摘》
文学史中的主流、非主流与“文学史”建构
作者:李昌集
  一问题的提出
  近来,在学界同仁们的交谈中,经常提到一个概念:“非主流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与这样一种学术趋势联系在一起的:一些学人对长期以来文学史书写中不太顾及的“边缘”文学现象(如女性文学、僧侣文学、文人“俗词”等)、对传统文学史话语甚少言及的“非主流文体”(如讲唱、“小小说”、单折短剧等),研究兴趣正悄然增长;在对诗歌、散文等“主流文体”的研究中,学人也正对其中的“非主流”内容(如“游戏文学”、酬赠文学、清玩小品等)加以探讨。这一学术趋势的未来,现在还无法估计;但其目前显示的学术价值和存在的问题都值得关注和反思。
  就学术价值言,对各种“非主流文学”的研究,有助于将文学史研究引向对文学“全社会图景”的多方位考察,从而更全面、生动地展现和说明文学的多样化生存状态,深化对文学史的把握和解释。
  不过,目前“非主流文学”的研究也有值得推敲之处:在研究对象上,多寻觅边边角角孤立研究,并没有自觉地置于文学的“全社会图景”中加以考察和阐述;在研究方式上,则仍以解说“主流文学”的模式解析,缺乏对“非主流”自身特性的说明,并不能整合到“文学史”的总体研究中去。因此,有必要对“非主流文学”的研究加以理论上的探讨。
   二古代“书写文学史”中的“主流”与“非主流”
  “主流文学”与“非主流文学”, 属于“文学史”的一对相关范畴。而“文学史”,则有“事实文学史”与“书写文学史”。“书写文学史”具有某种“无限性”,体现为双重向度,一为对历史的当下理解,二在对“事实”的不断发现。新的“发现”促进新的“理解”;新的“理解”又推动新的“发现”。故每一时代的“书写文学史”都在修正和革新此前的“书写文学史”,而每一新的、有意义的“文学史书写”,又必须以呈现更多、更广的“文学史事实”为支撑。由此“关系”所决定,一切“文学史书写”都不可能是终极话语。在文学史书写中,“话语”对“事实”的“发现”和“阐释”,也不可能都是对应的、正确的、圆满的,而可能是错位的、谬误的、片面的,因此,不断地用“事实”弥补或纠正“话语”的不足或谬误,不断地用新的“话语”扩展、深化、弥补和纠正旧“话语”对“事实”认知的肤浅、褊狭和误解,乃是文学史研究中最富有意义的命题。
  “文学史”中的“主流”和“非主流”,既属于“事实文学史”,又属于“书写文学史”。这里,我们先以基础性的第一步工作入手――从“现象”层面上考察在“事实文学史”和“书写文学史”中,是否有“主流”与“非主流”的存在,二者的关系又是如何,从而将我们对“主流”、“非主流”的理解先包含在现象的考察之中,在此基础上再对之作某种说明。先从“书写文学史”说起。在“书写文学史”中,“主流”与“非主流”是极为明显的。古代的情形,姑以具有“文学史书写”意义的三部文献为例说明之。
  第一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 文志》。
  《艺文志》是今天可见中国古代最早具有某种系统性“文学史书写”意义的文献,于上古时期“文”之源流多有阐述。《艺文志》之“艺文”,指合乎“六艺”指归的“文”,“六艺”,即“六经”。《艺文志》首列“六艺”,意在以六经为“文”之最高典范,标示“艺文”的六项宗旨,同时也是“艺文”的六大分类。
  “六艺”在“文”的分类学意义上大约相当于今日统称的“文科”,“诗”则为“文学”类的典范代表。
  《艺文志》释“诗”曰:“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这里的“诗”,指“歌诗”。“歌诗”在“文”的性质上与《诗》完全相同,二者本为一类。“赋”与“诗”一脉相承,同为一“类”。而其共同点,则在创作动源皆在“哀乐之心感”,今言之即“诉诸情感”,是为“文学”最根本的特征之一。
  但“《诗》”与“诗赋”虽同为“文学类”,却有“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别:《诗》为“经”,自然属“主流文学”,荀况、屈原的“赋”,“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所以也是“主流”,但班固认为从宋玉的“赋”到汉大赋,其“文”的志趣皆不合“孔门”之旨,是为“非主流”。这也许是中国古代文人最早从观念上确定“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学史话语”。
  第二部:六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与《艺文志》“文学”的基本观念大体相同,但“文学史话语”却有很大不同。与本文论题相关者,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文心雕龙》称《离骚》为“骚经”,将之列为继《诗》之后的“文学”典范,它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反映了“文学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文学”之“语言技巧”意义的提升,符合“经义”与否,并不是“文学”评价的惟一至上标准,文辞的“雅丽”及其体现的不同风格,亦为“文学”的要义之一。其最明显的表征,是前所未有地提出了“辞家”称谓,将之与“诗人”相连并举,并显然剔除了扬雄、班固所称“词人”中的贬意。在这样的“文学观念”中,《文心雕龙?诠赋》便改写了《艺文志》的“赋文学史”,将“竞为侈丽宏衍之词”诸家及东汉的班、张,皆推许为“辞赋之英杰”,《艺文志》中“非主流”的“词人之赋”,在这里成了“主流”,“非主流”的乃是“逐末之俦”――“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规,莫益劝戒。”而“逐末之俦”的赋是何面貌?刘勰提出的例子为《雾毂》赋,亦即扬雄讥为“女工之蠹”的那一篇,而刘勰又没作稍具体的说明,仅在《诠赋》篇末尾轻带一句,颇有点不关痛痒。因此,《艺文志》引用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及“壮夫不为”的“追悔”之言,是认同的,而刘勰同样引用扬雄语,却多少有装潢“宗经”门面之感。总之,《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话语”较《艺文志》发生了一次大“转换”――“非主流”跻入“主流”。
  其二,在《明诗》与《乐府》中,也有这样的“转换”,其意味更值得深究。《明诗》篇书写的乃是一部“文人诗史”,与《诠赋》篇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史书写”中最早的“文人文学史”。然“赋”本为文人文学,而“诗”则大不同。与《艺文志》相比较,班固书写的上古至汉代的“诗史”,涵三个部分:一为祭祀歌诗,二为民间歌诗,三为文人歌诗,而以前二者为主。文人歌诗,《艺文志》所载极少,解说中更未置一辞,反映了文人歌诗在当时不过是“非主流”。是为《文心雕龙》与《艺文志》“文学史话语”最大之不同所在――以“文人文学”为书写文学史的“主流”,《文心雕龙》可谓“开山”。与之相应的是:《艺文志》之“六经”标范中的“乐”在《文心雕龙》中被剔除,只“略具乐篇”,以示“诗与歌别”,而对历代文人的歌诗,显然不太重视,整个评价要比文人诗(徒诗)低得多。至于民间歌诗,更仅在篇首以“匹夫庶妇,讴吟土风”云云泛言之,对汉乐府民歌则未予一顾。从此,“民间文学”在文人的“书写文学史”中“边缘化”而成了“非主流文学”;文人的“音乐文学”则在文人文学中“边缘化”,除非将之置于“诗”(徒诗)系统中确认,而与“郑声”之音乐剥离。第三部:《四库全书总目》。(略)
   由此可见,在“书写文学史”中,确有“主流”与“非主流”的存在,尤其是二者的界域、转化和定位,颇为复杂――对学术研究而言,“复杂”便意味着学术含量不菲。
  三“事实文学史”在“书写文学史”中的“失落”与“主流”、“非主流”的“错位”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则”怎么解?_百度作业帮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则”怎么解?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则”怎么解?
则,当做“规则,法则,准则(或章法)”讲.有据为证:则者法之;炼字必取其雅,用意必归於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女诗人 女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