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希特勒节日合同变更导致无法退税的事件是指什么

& & 导语:日是什么节日呢?日国内外有什么节日呢?1月30日是阳历年的第3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5天(闰年是336天)。下面就让我们和日历网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日是什么节日,日黄历是什么,日是什么星座,历史上1月30日发生的大事件,1月30日出生的人,1月30日逝世的人都有哪些吧。
& & 日是什么节日
& & 日没有节日&日 星期五 农历十二月十一
& & 日是什么星座
& & 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 & 水瓶座的人,很有自己的想法,很注重实际,耐力十足,意志坚定,有很强的时间观念,重视权威和名声,有不错的组织领导能力,是值得依赖的人。
& & 2015年1月水瓶座运势
& & 从整体而言,今年有些美中不足。在事业方面,本年大半部是与人联手合作的时期。外表看似一起合作,但水瓶座却一直处于跑龙套的角色。在维持某些项目发展,你不得不退让一些利益,而且对方会让你觉得富有心机,也很难在这些人身上占到一点便宜。在财运方面今年开支比较大,从头到尾除了物质方面的满足,实质上却没什么收获。爱情而言相对不错,热恋的水瓶与喜欢的对象有望结为伉俪,单身的水瓶座桃花也比较旺盛,异性缘极佳!&
& & 日黄历
& & 宜:沐浴 捕捉 畋猎 理发 整手足甲 入殓 除服 成服 破土 安葬 谢土 立碑 修坟 启钻
& & 忌:纳采/文定/过订/完聘/大定 订盟/订婚 嫁娶/结婚/婚嫁 上梁 开市/开业/开张 斋醮 盖屋 安门
& & 1月30日大事件
& & 公元前757年1月30日——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
& & 日——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首演。
& & 日——在英国内战期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因为叛国罪而被送上断头台处死。
& &&日——荷兰台湾长官揆一写信向郑成功表示投降。
& &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诞辰。
& & 日——日本成为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盟国。
& &&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文学社。
& & 日——英上院否决爱尔兰自治提案。
& & 日——好莱坞成为世界电影中心。
& & 日——英军撤出莱茵区。
& & 日——两广战争爆发。
& &&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 & 日——希特勒保证不侵犯比利时与荷兰的中立。
& & 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辞职。
& &&日——英美空军袭击柏林。
& & 日——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空前海难,7700人遇难。
& & 日——联合国大会在伦敦召开首次会议。
& & 日——山东、华东两野战军合并,新四军番号撤消。
& & 日——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
& &&日——美国数学家利用计算机发现第13、14个梅森素数。
& & 日——美军装备新型m14式步枪。
& & 日——越南发生军事政变,临时政府被推翻。
& &&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小行星,后命名为“安徽”。
& & 日——北朝鲜俘获美舰普韦布洛号,扣压82名船员。
& & 日——在越南战争中,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向越南共和国政府军和美军发动新春攻势。
& & 日——知名爱国人士李宗仁逝世。
& &&日——在北爱尔兰英国军队向游行示威者开枪,血腥星期日。
& & 日——巴基斯坦退出英联邦。
& & 日——加政府证实:苏联间谍卫星坠入加拿大。
&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检查一次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
& & 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该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 日——江泽民邀请各宗教团体领导人到中南海座谈。
& & 日——中国与摩尔多瓦建交。
& &&日——美军撤离索马里。
美军撤离索马里
& & 日——江泽民提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 & 日——肯尼亚航空公司431航班在科特迪瓦阿比让外海坠毁,169人罹难。
& &&日——华人赵小兰当上美国部长 成为美国历届政府中职位最高的华裔。
& & 日——比利时正式成为继荷兰之后全球第二个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
& & 日——伊拉克举行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的首次全国大选。
& & 日——中央发表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 &&日——Windows Vista正式对普通用户出售。
& & 日——澳门前运输工务司司长欧文龙贪污罪名成立判入狱27年。
& & 日——美国正式宣布对台军售。
& &&日——第七届亚冬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开幕。
& & 日——韩国罗老号升空成功。
& & 1月30日出生的人
& & 日——约翰·兰辛,美国政治家。
& & 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政治家。
& & 日——吕振羽,中国历史学家。
& &&日——约亨·派佩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官。(逝于1976年)
& & 日——约翰·普罗富莫,英国政治家,普罗富莫事件主角。(逝于2006年)
& & 日——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发明了鼠标,他的小组是人机互动的先锋,开发了超文本系统、网络计算机,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逝于2013年)
& & 日——金·哈克曼,美国演员。
& &&日——横山诺克,前大阪府知事。
& & 日——稻盛和夫,日本实业家,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和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创办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
& & 日——迪克·切尼,美国政治家。
& &&日——菲尔·柯林斯,英国歌手。
& & 日——阿卜杜拉二世,约旦国王。
阿卜杜拉二世
& & 日——费利佩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西班牙王子。
& & 日——铃木麻里子,日本女性声优。
& &&日——万建辉,中国举重运动员。
& & 日——夕树舞子,日本AV女优。
& & 日——克里斯蒂安·贝尔,好莱坞男演员。
& &&日——江祖平,台湾女演员。
& & 日——蔡尚甫,台湾男艺人,舞蹈团体K ONE团长。
& & 日——贝尔巴托夫,保加利亚足球运动员。
& & 日——贾斯汀·汀布莱克,美国流行男歌手。
& & 日——王珞丹,中国女演员。
& &&日——下田麻美,日本女性声优。
& & 日——松冈李那,日籍香港女模特。
& & 日——尹宝拉,韩国组合sistar成员。
& &&日——维多利亚·科莫娃,俄罗斯体操运动员。
& & 日——熊月影,中国京剧童星。
& & 1月30日逝世的人
& & 日——英国国王查里一世被处决。
& & 日——爱伦·坡的妻子弗吉尼亚·坡逝世。
& & 日——飞机的发明人之一美国人奥维尔-莱特去世。
& & 日——圣雄甘地遇刺身亡。
& &&日——费迪南德·保时捷,奥地利汽车设计师。(1875年出生)
& & 日——弗朗西·普朗克逝世,法国钢琴家、作曲家,六人团成员之一。
& & 日——李宗仁,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逝世。
& & 日——中国地质学家李捷逝世(1894年出生)。
& &&日——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王竹溪逝世。(1911年出生)
& & 日——中国女演员刘丹逝世。
& & 日——科丽塔·斯科特·金,美国民权活动家逝世。
&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士雯逝世,享年79岁。
& & 以上就是日是什么节日内容了,日历网小编为您推荐
& & 文章由日历网(.cn)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责任编辑:.cn )
相关文章:【后三篇】
【后二篇】
【后一篇】
【前一篇】
【前二篇】
【前三篇】
导语:日是什么日子?12月3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65天(闰年第366天)…导语:日是什么节日?12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64天(闰年第365天),…导语:日是什么日子?12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63天(闰年第364天),…导语:日是什么星座?12月2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62天(闰年第363天),…
[][][][][][][][][][][text]返回顶部&/&第三帝国海军综合事典 第一章 德国海军的基础知识 1-4节围观&·&&0评论&·&&0香蕉&/&&&/&&已收藏&/&&/&第三帝国海军综合事典 第一章 德国海军的基础知识 1-4节
第三帝国海军综合事典第一节 德国海军的历史分期起于滨海 战于远洋两度沉浮 悲剧英雄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海军,也就是第三帝国时期的作战海军(Kriegsmarine),这支海上武装的存在时间从1935年到1945年仅仅10年而已,但其历史血脉却是从第二帝国时期的德皇海军到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帝国海军一直延续下来的,如果继续追跟溯源,德意志海上力量的历史起源可以上溯到14世纪汉萨同盟的称霸。在近代欧洲历史上,普鲁士乃至后来的德意志帝国通常都是被认为是传统陆地强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地理位置、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以及对海外利益缺乏强烈的兴趣,这些因素导致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海军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统一,并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跻身列强。在威廉二世继位后,这个新兴的帝国加快了海外殖民的步伐,并以挑战日不落帝国为目标大力扩充海军军备,在短短20年时间里德国海军崛起为世界第二大海军。然而,在1914年爆发的一战中,由于天然的地理劣势和英国海军的封锁,强大的德国公海舰队鲜有作为,随着战败投降而自沉于斯卡帕湾。苛酷的《凡尔赛和约》使德国海军跌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低谷,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人一直在暗中蓄力,以图东山再起。在1933年纳粹党掌权后,德国海军逐步复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但另一场大战的爆发打碎了重铸公海舰队的梦想。凭借少数大型战舰和潜艇,德国海军和强大的对手周旋的5年,尽管取得了可观的战果,但最终无法挽回失败的命运,再度倒在了通往胜利的路上。历史表明,作为陆上强国,德国陆地战略与海洋战略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在维持一支庞大陆军的同时,它很难建立一支同等地位的强大海军。德意志海军简略年表德国统一之前1367年——汉萨同盟组建联合舰队对抗丹麦16世纪——勃兰登堡海军建立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格为王国,勃兰登堡海军并入普鲁士海军1848年——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爆发。法兰克福议会下令建立帝国舰队,对抗丹麦海军。1853年6月——帝国舰队解散,少量舰船并入普鲁士海军。1866年——以普鲁士海军为主建立北德意志联邦海军。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德国实现统一第二帝国时期1872年——基尔海军学院建立。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即位。1890年——德国海军第一级前无畏型战列舰“勃兰登堡”级开工建造。1897年,提尔皮茨海军少将就任海军大臣。1898年——德国国会通过第一次《舰队法》,德国海军开始加速扩充。1907年——德国海军第一级无畏型战列舰“拿骚”级开工建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日德兰海战。1918年——德国战败投降1919年——德国公海舰队主力在斯卡帕湾自沉,《凡尔赛和约》签订。魏玛共和国时期1921年——战后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轻型巡洋舰“艾登姆”号开工。1928年——雷德尔海军上将就任德国海军总司令。1929年——“德意志”号装甲舰开工建造。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上台。第三帝国时期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签订,“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开工建造。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俾斯麦”号战列舰开工建造。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挪威战役、“海狮”行动1941年——丹麦海峡之战、“俾斯麦”号战沉。1942年——“瑟布鲁斯”行动、巴伦支海海战。1943年——邓尼茨海军元帅就任德国海军总司令,北角海战。1944年——“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被炸沉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
第二节 德国海军的舰队编成海军总司令部、各级军区、司令部、舰艇支队……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的规模相对较小,特别是巡洋舰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数量有限,因此在舰队编成上几乎没有组建过大型作战舰队,其大型战舰大多以单舰或双舰编队形式独自执行作战任务,有海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而驱逐舰一下的小型舰艇和潜艇以支队为基本行政和作战单位。德国海军的最高指挥机关是位于柏林的海军总司令部。在二战爆发前,德国海军沿袭魏玛共和国的海军体制,设立了北海军区和波罗的海军区,分别负责北海和波罗的海方向的海上防务。作战船舶大多归舰队司令部管辖,在该司令部之下又按照舰种设立了多个司令部,管理相对应的作战舰船,二战前设立的为装甲舰司令部、侦查舰司令部、与雷霆司令部、扫雷艇司令部和潜艇司令部,二战期间又增设了驱逐舰司令部、鱼雷快艇司令部和补给舰司令部,此外还设有负责管理海岸炮兵、海军保安部队和特种武器的司令部。在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装甲舰司令部下辖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3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和1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侦查舰司令部下辖6艘轻巡洋舰,此外还编有4个驱逐舰支队和2个鱼雷艇支队,其中每个支队下辖5-6驱逐舰或鱼雷艇;潜艇司令部则编有7个潜艇支队和一个训练支队,每个支队辖6-12艘潜艇。在战时情况下,德国海军根据作战海域划分建立了新的海军战区司令部。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德国海军在各个战略方向有设立了多个战区司令部,入海军北方集群总司令部、海军西方集群总司令部和海军南方集群总司令部等,指挥各个战线的海军部队。在作战时海军舰艇通常没有固定的作战编组,而是根据任务需要临时编成特遣舰队、海上战斗群等。 第三节 德国海军的舰船种类以海上破交战为主要目标的舰种构成《凡尔赛和约》给德国海军留下的只有几艘过时的前无畏舰和老式巡洋舰,并对其舰船武备的研发设置了重重障碍,因此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海军只能在外国监视和国内政治压力下暗中积蓄力量,缓慢地建造新型舰船,并且针对条约时代各国军舰的特点,创造了装甲舰这一类独特的战舰,它具备压倒各国条约型巡洋舰的火力,又拥有超越老式战列舰的的航速,非常适合在远海执行破交任务。1935年,德国开始重新武装,扩军备战,特别是同年《英德海军协定》的签署式德国海军获得了自由发展军备的权利,准备重新建立一支能够和英国海军比肩的强大舰队,一批大型战舰的设计蓝图被规划出来,德国船厂开始铺设战列舰的龙骨,同时开工建造条约所禁止的潜艇,在上次大战中令人生畏的U艇部队得以重生。但是,海军的建军周期要远远长于陆军和空军,当而站在1939年爆发时,德国海军的复兴计划才刚刚起步,能够投入作战的大型战舰寥寥无几,只能将作战重心置于打击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几乎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辅助巡洋舰和潜艇都用于破交作战,并一度令盟国方面陷入困境,但最终无法战胜对手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战争中,德国仅仅建造完成了少数几艘大型战舰,而作为破交作战的主力,易于建造的潜艇数量超过1100艘,占据了德国海军作战舰艇的绝大多数。德国海军主要作战舰船列表种类特征建造数量典型舰艇战列舰Schlachtschiffe海军的传统主力舰,装备大口径舰炮和厚重的装甲防护,以对抗地方战列舰为主要目标4艘俾斯麦、沙恩霍斯特*装甲舰Panzerschiffe以实施远洋破袭战为目标的大型战舰,具备较强的火力、相当的航速和防护,也被称为袖珍战列舰。3艘德意志航空母舰Flugzeugtr?ger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战舰,具备远程打击能力和高度的机动性。2艘(未完成)齐柏林重巡洋舰Schwerer Kreuzer装备155毫米以上舰炮的巡洋舰,具备优秀的航程和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够执行多种任务5艘(未成2艘)欧根亲王轻巡洋舰Leichte Kreuzer装备155毫米以下舰炮的巡洋舰,可执行巡逻、警戒、护航、对岸支援等多种任务6艘柯尼斯堡驱逐舰Zerst?rer以舰炮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多用途轻型舰艇,能够执行攻舰、反潜、护航、警戒、侦查等任务。42艘(2艘未完成)1934型鱼雷艇Torpedoboot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的小型驱逐舰,装备舰炮和鱼雷,主要在近海执行作战任务。48艘1939型辅助巡洋舰Hilfskreuzer在战时征召商船改装的辅助作战船舶,装备一定的武备,以伪装袭击舰的身份攻击盟国商船。11艘企鹅布雷舰Minenleger已布设水雷为主要任务的作战舰艇。10艘坦能堡扫雷艇Minensuchboot也称M艇,以清除水雷为主要任务的轻型舰艇,也能执行其他任务。214艘M1935型摩托扫雷艇R?umboote也称R艇,排水量不超过160吨,小型扫雷艇,虽然是水雷战艇,但也被广泛用于多种任务。424艘R-1型鱼雷快艇Schnellboot也称S艇或E艇,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摩托快艇。205艘S-100型潜艇Unterseeboote也称U艇,能够潜入水下发起攻击的舰艇,具备极远的航程和优良的隐蔽性1160艘VII型*尽管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沙恩霍斯特”级是战列巡洋舰,但是德国人给该级的归类是战列舰。
第四节 德国海军的历代旗帜从普鲁士时代传承不断的传统尽管现代德国的传统旗帜——黑红金三色旗——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并且在1848年革命史被接受为德意志民族统一的标志,但在1945年之前,除了早期的帝国舰队之外,德国海军几乎从来没有使用过黑红金三色旗,其海军器的基本样式在1935年之前一直沿用第二帝国时期的黑白红三色旗——在三色横纹旗面中央加上一个传统的铁十字图案。即使在黑红金三色旗成为正式国旗的魏玛共和国时代,德国海军旗也不过是在德皇时代的就三色旗一角加上一面小的可怜的新国旗而已,当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德国海军立刻抛弃了这个不情愿的装饰,恢复成旧军旗的样式。1935年后,德国武装部队的军旗开始全面纳粹化,卐字旗赫尔纳粹雄鹰取代了黑白红三色旗和普鲁士黑鹰成为德国军队的标志,德国海军也不能免俗,海军旗采用了带有卐字和铁十字图案的新样式。不过,相对于陆军和空军,海军还是尽可能的保持了传统,海军将官旗、舰艇服役旗、部队指挥旗等基本沿袭了德皇海军的旗帜,尽有一些细节上的修改。1871德国统一之前——————————————————————勃兰登堡选侯国文章帝国舰队战旗()普鲁士海军战旗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德意志帝国国旗德意志帝国海军军旗德意志帝国海军战旗魏玛共和国时期——————————————魏玛共和国国旗魏玛共和国时期帝国海军军旗魏玛共和国总统旗(上)和国防部长旗(下)纳粹第三帝国时期——————————————第三帝国国旗德国海军军旗()德国海军军旗()元首旗国防部长旗()武装部队总司令旗()海军总司令旗海军元帅旗海军大将旗海军中将旗海军少将旗海军准将及支队司令旗分队指挥旗长旒旗(舰艇服役旗)
PS:无节操更新 下一节更新时间不定 第三帝国海军综合事典 第一章 德国海军的基础知识 1-4节该投稿暂无简介今天就这么多么了,下午估计要去测试卫星天线。下次更新内容为第一章 德国海军的基础知识 5-8节(德国海军的军衔和兵种/军服配饰/勋章和奖章/元帅权杖)今天就这么多么了,下午估计要去测试卫星天线。下次更新内容为第一章 德国海军的基础知识 5-8节(德国海军的军衔和兵种/军服配饰/勋章和奖章/元帅权杖)[+展开简介]投1蕉安利给基友官方下载功能反馈抚州曾国明中学历史工作室
当前位置:&&
微窗眺远景:用历史细节打造活色生香的课堂
上传: 曾国明 &&&&更新时间: 20:15:59
毛&&经&&文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历史课堂因缺乏历史细节而效率低下的普遍现象,从&重建现场、点化课堂、深化认识、养育灵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价值诉求,同时提出了&求真、助主、合时、适度&&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细节的原则与要求。微窗眺远景,用历史细节打造活色生香的课堂.
惟其如此,才能把历史细节熔铸成灵动课堂的&合金&,不断展现历史的多面风采,实现课堂高效。
[关键词]&&历史细节&&课堂教学&&价值诉求&&原则要求
本文分三个部分,并各自独立成篇:
第一篇:春风不度玉门关&&在现实课堂中遭遇&二律背反&。
第二篇: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历史细节的价值诉求。
第三篇:时节好雨春发生&&运用历史细节的原则与要求。
本文已发表在201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六、七、八期上
用历史细节打造活色生香的课堂(1)
&&&&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现实课堂中遭遇&二律背反&
毛&&经&&文
历。&细节&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细指小,节指单位或要点。历史细节即是历史的细枝末节,是构成历史事件的最小单位,是历史诸要素的微观分解,也是历史这座大厦的每粒沙石和每一片砖瓦。它们渺小而真实,琐碎而粗粝,细致而精巧。既有偶然的意外和激情的迸发,也有愚蠢的笑料与错失的遗憾。恰如在我们眼前蹦跳的活化石&&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当我们在享受它的质感与品味别样精彩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二律背反&:一边是&工厂&生产大量的历史细节困在书斋,无法走向&市场&;而另一边却是中学历史课堂因缺乏历史细节泛而乏真、低效,具有独立史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历史细节还远没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功用和效能。
第1,后现代主义史观与社会史观已成为史学研究的新热点,为中学高效课堂提供了大量好用的历史细节,但这些历史细节却束之高阁,并没有完全走向中学课堂。
后现代主义史观与社会史观已成为史学研究的新热点。后现代主义史观研究的视角集中在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重点关注宏大社会下的层面的历史。略宏大叙事、拒上层精英,,、等史观征和本理查德*扎克斯所著的《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已明白无误地向我们说明,后现代主义史观的史学着眼点已从决定历史发展的精英转移到老百姓,从政治军事等重大历史题材的社会主线细化到艺术、犯罪、医学、宗教、政治、商业以及日常生活等历史细节的涓涓细流。从大处着眼走向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把晦涩拗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宏大历史&还原成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通俗小历史和社会历史细节。社会史观实际上类似于后现代主义史观,其研究视角与后现代主义史观基本相同。它同样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结构整体及其运动、社会组织及其运动、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
无论是后现代主义史观,还是社会史观,它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挖掘和&生产&出了千万个社会史的主要表现形式&&历史细节,客观上为中学高效课堂提供了大量好用的历史细节,如的、王国华的《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曲爱静翻译的《一点都不靠谱:不可不读的历史细节》、张鸣的《近代史的鸡零狗碎》《大历史的边角料》、的《》、焦润明苏晓轩的《晚清生活略影》、赵英兰的《民国生活略影》、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王家范的《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等。但是,这些鲜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却还远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细节仍困在书斋中,仍在束之高阁,或弃而不用,几乎没有走进中学历史课堂。
第2,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却因为缺少历史细节而低效。
历史本来就是美女杨贵妃,丰腴、肥美,有血有肉,美不胜收。自古以来多少学者为其魅力痴迷一生,穷其一辈子。可是,就是这般诱人可爱的&杨贵妃&却被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用人物六大要素、、与、抽象概念、发展线索、宏大叙事、逻辑关系、、过多议论、太多提炼、考试升学等&酷刑&整成了一具吓人的骷髅,大量丰富的历史细节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愉悦体验湮没其中,40分钟的教学过程也变成了&骷髅&的不断展示过程;或者是&丰富鲜活的历史被卸成血肉模糊的碎块①&。再加上教科书受篇幅的影响,或言简意赅却,或提纲挈领却过于简单,&&,或意识形态化,严重缺乏生动诱人的历史细节,无法让学生感受历史。,许多学生对历史课没有好感,课堂上昏昏欲睡,历史课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以上残酷现实说明,纯粹意义上的过去式历史已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要求了,他们更迫切希望和需要能够让他们内心产生共鸣、与他们日常生活有着某些联系的历史。正如名牌教研员夏辉辉老师所言:&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冷漠与网民对历史细节的沉迷,让历史教师情何以堪②&。放眼在我们今天的历史课堂,历史好像与学生遥不可及,历史感与时代感风马年不相及。如果我们的历史课堂让学生能够得到一种现实的启示,既能够把他们自己穿越到历史情境中去&以古鉴今&,也能够回到现实中&彰往察来&。正如王秀青所分析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之间,有双向借鉴的意义,教师从现实问题,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入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入历史课堂学习的主题内容,这就是从现实到历史的过程。在学习中,教师再设计一些现实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等,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检测与巩固,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从历史到现实的过程。&当然,要顺利实现这个过程就只有靠我们自己去灵活运用千万个历史细节,一如大历史就必须靠广大人民群众一样。
实际上,史学工作可分为两部分(部分采用了瞿林东的观点):一部分是研究历史,知道我们这个民族的由来、历史和发展规律,并进而认识历史前途。另一部分是把史学研究成果普及给社会,让大众都能懂得一些历史,进而看清历史前途。前者注重&宏大历史&,给社会理性;后者注重&历史细节&,给平凡人激情,走红的&百家讲坛&就是因为历史细节的丰富性和广泛性让它拥有了最广泛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故此,在中学的历史课堂上,关注和运用历史细节不但是一种理性与激情的融合,也是上述两者的相互促进与相得益彰。一根火柴,可以照亮一片星空;一片叶子,可以倾倒一个季节。
第3,社会史中的历史细节已大量进入高考试题中,并为高考命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和新的视角。
基于高考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历史学科的高考题一定要考主干知识。而直奔主干知识的直接命题,不但不能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智慧,也不能有效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所以,命题者往往会找一个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通过无数个历史细节来见证宏观大历史,见微知著,实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让考生从命题者选定的细微的社会历史细节中分析宏大的历史趋势和历史真相或历史规律。历史细节的大举&侵入&高考试题,说明历史细节已成为高考命题材料选取的&汪洋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江松贵在《社会史:历史高考命题的重要趋势》一文中统计指出:&近年来,社会史试题在全国各地高考、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省区的高考中频频出现。2007年上海卷出现上海移民题、美国新泽西种族与城市问题共计17分,占历史分值的34%。2007年山东卷出现服饰变化题、传统家庭观念、民生问题共计33分,占历史分值的40%。2008年宁夏卷出现十二生肖题、地方大姓题、太监拉火车题、元旦民俗题、珠海城市发展题、罗斯福新政的民生题共计57分,占1/2强。2008年广东卷出现叶氏支祠题、乌木题、苏联地名变更题、西汉农民家庭收入、中国形象题共计45分,占历史分值的近1/2。&这还是2008年的统计结果,现在,社会史在高考命题中所占比例已越来越大,2012年全国卷和各省市卷均已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如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题至少有90%以上的题是用一个或多个历史细节(如考古、后人评说、标语口号、争论分歧、精彩比喻、多元评价、报刊资料、日常生活变迁、个人文集、不同时期流行语及涵义变化、文物照片、人物画像、文献摘录、统计资料、文学艺术作品、名言名句、漫画插图、名人言论、史书摘记等)作为试题的中心环节。&取材广泛,设问灵活。这种建立在历史细节基础上的试题,构思巧妙,考点新颖,活而不偏,新而不怪。不仅丰富了今年试题的表现形式,使试题生动活泼;而且成为了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中的点晴之作,充分体现史学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社会史之所以在中学越来越受重视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社会史所彰显的学科特征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高度契合,突出了时代性和现实性,把社会变迁史、社会习俗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政策史、社会问题史等融入社会史的内容,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乡土史教学都与社会史内容紧密相联,与社会史的研究方法、视角不谋而合。二是高考命题寻求新突破的最佳视点。家庭史、商人史、人口史、教育史、生态史、抗灾赈灾史、社会结构变迁史、社会生活史(饮食、服饰、住房、交通、娱乐、婚丧节令、人际交流)等,都是全国和各省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并通过这些如汪洋之水的材料把社会史中那些看似琐屑细小、却与百姓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世俗生活内容引入高考试题,实现拓展学生历史视野、体验历史丰富多彩、形成整体历史观的目的。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的缺陷,便于学生直接、多渠道地接触历史,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体认和感悟。
如1:(2011年广东省高考文综题第16题)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如2:(2008年江苏卷第21题)(10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第4,历史细节如何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专家学者涉猎。
高校及历史研究机构可能因为它是&小儿科&基本上无人对中学历史课堂如何运用历史细节进行研究,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历细节中学历史到现在过,见。在中国知网上能搜索到中学历史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论文不到20篇,而且论述绝大多数为中学一线教师和极个别历史学研究生,他们都是对如何把历史细节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进行一些研究,但大都,也,如哪些历史细节适合中学课堂用?中学历史课堂怎样选用历史细节?用多少?用的原则、方法、要求和策略是什么?它对高效课堂的影响和作用如何?等。只有一位名家大师发表过一篇论文对历史细节的运用进行举例式的论述和提倡。即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在2005年第9期《历史教学》杂志上发表了《细节的重要》一文,他在文章中认为:&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细节往往又是典型的、有特色的,可以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史事。细节还往往具有启发性,通过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他还进一步论述:&从信息的性质上讲,细节有一种活的属性,这种信息传递时最容易被接受,又不容易被遗忘。这对历史教学来说是太重要了,因为运用细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的抽象、枯燥和乏味,还可以解决在教学中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在如何运用历史细节上,他分析后提倡:&首先,是细节的来源。真实的细节出自可靠的资料,特别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史事的细节,需要平时广泛阅读,留心搜集,尤其是在备课时认真查阅有关的资料。特别应注意的是,在叙述细节时不要随意地编造、想象和拼凑,否则细节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其次,是细节的选择。史事的细节有很多,不可能在课堂讲授时都用得上,这就需要对细节进行筛选,根据教学重点选取最有代表性、最生动的细节。&&再次,是细节的运用时机。精彩的细节只有用在精彩之处才会精彩。&最后他提出:&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忽略细节还不至于造成教学的失败。然而,注重细节,肯定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成功,所以值得我们的教师加以关注。&
事实上,&无论多么伟大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微小的细节,对细节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历史研究、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心态和素养③&。&历史的发展并非简单直线前行而是充满了变数和曲折,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有时能够决定重大历史事件的航线方向④&。&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领悟和发掘这座丰富的宝藏,将其转化为滋润学生心灵的无声细雨,提高历史教育的有效性⑤&。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能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生动快乐美、和谐韵律美、整体纵横美、真实本真美的就是感性的历史细节。当我们在尽力打造宽松、自然、愉悦、民主、和谐、活色生香的灵动课堂时,历史细节的巧妙输入和追问灵魂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历史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充满鲜活历史细节的课堂是师生们共同成长、共同释放个性、共同展现活力、交融共生灵感与智慧的&快乐园&。如果说我们历史的课堂已把&杨贵妃&变成了&骷髅&的话,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做的就是把&骷髅&重新变回美丽可人的&杨贵妃&。要敏锐地捕捉典型生动的历史细节、恰当灵活地运用历史细节和挖掘其中的意义,让历史课堂尽快恢复它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成为欣赏、感悟和提升的过程。
用历史细节打造活色生香的课堂(2)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历史细节的价值诉求
毛&&经&&文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的细节构成的,对一般都是手的。它如同医学的切片检查,一根发丝、一滴血液、一块指纹可以见微知著,可以层层探秘。如果我们能够敏锐到捕捉到历史的关键细节,并恰当运之于课堂,它就可以重建现场、点化课堂、打通现实、润泽生命,呈现别样的精彩。
1.重建现场、呈现进程
细节是历史的颗粒,过程的链条。它虽然琐碎、零散、无序。但它的积累和串联可以重建现场、呈现进程。只要我们能够抓住几个关键性的细节,就能了解古今人事的变迁,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洞悉历史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从宏观、系统、整体、逻辑等方面来理解历史。它的具体作用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用细节敲开历史的大门,获得通向历史的&绿卡&,尽管这张&绿卡&可能只是历史的&夹缝&或&边角料&。二是用细节构建现场,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用生动的细节构成生动的历史课堂。三是用细节激发兴趣,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四是用细节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形成一种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心态。五是拓展教材,积累更为精彩和开放的课程资源。
如教授《战争》一课可补充两个历史细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了历史的真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学生在痛心疾首之余认识到,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腐朽没落。
历史细节1:君臣三人的对话:无必胜把握,
历史细节2:中日实力对比:中国海军居世界海军第6位,日本海军排在第16位;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定远&、&镇远&是亚洲国家最令人生畏的军舰。在陆上作战中。日方投入作战17万多人,中方投入约25万人。在武器装备上,当时清军使用的是欧洲毛瑟枪和后膛连发枪,火炮多用克鲁勃大炮。而日军主要使用国产步枪和山炮,火炮不过300门,武器性能和数量均不如清军。然而,战争开始后,北洋舰队在海战作战效能的极其低下,完全像一支未加训练的舰队,战争中日舰平均中弹11发,而北洋各舰平均中弹107发。日舰火炮命中率高出北洋舰队九倍以上。
2、释疑教材、点化课堂
历史细节如同影视剧中的一个个情节镜头,在&原生态&的历史沧桑中点拨重点、阐释难点、探究疑点,不断让学生在感受历史的成败兴衰与酸甜苦辣中释疑教材和点化课堂。
一是点拨重点。历史和是围绕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如果我们能及时恰当地运用历史细节,就必然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重点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如:利用历史细节创设&现场&,导引学生&感受历史&;发掘蕴含于历史与现实的历史细节,推动学生&亲近历史&;整合众多历史细节为&重点&服务,帮助学生&融入历史&。
二是阐释难点。历史教学中的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和难于掌握的抽象、复杂、深奥、隐蔽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阻力大、难度高的地方。而历史细节是一种活的属性,运用在历史教学的难点中,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乏味为生动快乐。如对抽象问题,历史细节可以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感知相结合,减少学生理解抽象问题的困难。又如对复杂问题,历史细节可以把问题&拆开&或重新&组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再如对隐蔽和深奥问题,可以用各个击破的方法,从日常生产生活中学生所熟悉、所掌握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一解决。
三是探究疑点。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宋代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他们所说的&疑&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大多时候都表征于历史细节,历史细节既能释疑,也能激疑。因为疑点是每个学生或每堂历史课无法避免的,疑最容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疑才能不断拓宽思路。同时,历史细节还可以巧妙地设&障&立&疑&,创设思维空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历史知识,解决心中的疑点。没有对历史细节之疑的魂牵梦绕,就没有锲而不舍的探究,也不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和蓦然回首的惊喜。
近期,钓鱼岛问题持续发酵,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分子十分猖獗。学生对这一现实与历史对接的热点问题困惑多多,日本为什么到如今都不敢面对历史?至今为什么不肯承认曾侵略中国?教师在讲述抗日战争时,可以与学生一起仔细研读日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用历史细节来理解和诠释现实热点问题。《终战诏书》全文共600多字,从头到尾者找不到&战败&、&投降&字样,仅仅在标题中使用一中性词&终战&喻示战争结束。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诏书说战争&已阅四载&,为什么只有四年,明明中国抗日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有14年了,即使是全面抗战也有八年了。况且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的主战场,中国军民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70%和大量的海、空军,日美的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继续和发展。&已阅四载&说明日本的天皇政权只承认&向美、英两国宣战&以来这短短的4年战争,只承认对英美&终战&,而对中国和东南亚一系列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他根本不予承认。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国的纵容与暧昧,中国放弃了壮我国威、扬我军威的机会:一是中国抗日军队没有登陆日本本土;二是放弃了日本对华赔款。所以,日本方面至今仍不好好面对自己侵略他国的历史和罪行,不进行彻底的自我反思。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另外一个历史细节&&德国无条件投降书,它与日本终战诏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便是历史细节&释疑教材,点化课堂&的精彩之处。
可以肯定地说,当我们用这样的历史细节呈现给学生时,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增强,都在一个看似与自己完全没有关联的历史对象中变成了一个可以与之交流并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的古今对话情境。
3、深化认识、彰显多元
历史细节如同大海色彩斑斓的贝壳,检得越多,对历史的认识就越能多元;宏大叙事的大历史有大亮点,小人物和小叙述的历史细节也有自己的小亮点,这些小亮点中同样有着影响大历史前进的能量。当历史细节的客观性与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爱好、气质、生命体验的主观性交融共进时,立体和饱满的历史细节就能让学生心灵的翅膀无限舒展。因此,练就一双善于发现历史亮点细节的慧眼,特别是那些诱思释疑的亮点细节,往往容易成为激活历史课堂、激发智慧火花、充分把玩与品味历史的引擎:一是重要而典型的历史细节,足以颠覆人们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判断,细节越丰富多彩,认识和评价历史的视角就越有可能多维。二是从历史的正光处入手,依据翔实的正史、野史史料,挖掘勾勒历史另一面,为已经成为定论的历史铺陈另一种色调,作另一种可能的注解。三是着眼于历史的背光处和阴凉处,于历史的众多破烂中拾检有用的细节,使历史更加丰满、明晰和真实。&
如岳麓版必修3《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课,在评价毛泽东的历史贡献时就可以组织学生探究研究性学习课题《毛泽东到底有多高?》,通过探究毛泽东身高这一历史细节,使学生认识到:不能因为历史结论判断正确而忽视历史细节的科学性、真实性,更不能为了强化结论的说服力,而使用放大的或缩小、甚至是虚假的历史事实。毛泽东到底有多高,这只是个历史细节,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伟人而拔高他的身高;也不能因为文革中所犯的错误而降低他的身高。应该尊重历史细节,纠正对历史人物不全面不准确的判断和认识,还原历史真实,在彰显多元的基础上深化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影视剧、回忆录乃至新闻报道,毛泽东的形象都是用&身材伟岸、神采奕奕、气宇轩昂、魁梧挺拔&等词语来描绘。据说挑选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张克瑶、古月、唐国强等几位身高均在1.80米以上)也以此为标准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都认为毛泽东的身高至少在1.8米以上。那么,毛泽东的实际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一重证据:我们很容易从许多历史资料中得到印证:1945年&重庆和谈&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有一张并肩站立的著名合影(见下图)。那张照片显示,两人都穿皮鞋、个子相差无几,毛比蒋略高一点。蒋介石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原始记录显示,蒋的实际身高为169.5厘米。按此估计,毛泽东的身高不会超过1.72米。
&&&&&&&&&&&&&&&&&&&&&&&&&&&&&
二重证据:毛泽东与周恩来接触最多,从两位伟人诸多合影看,毛比周高约两三厘米。邓颖超说周恩来身高1.69米,所以毛泽东的身高应为1.72米左右。继续把毛泽东与斯大林、胡志明、金日成、蒙哥马利、西哈努克、尼克松、基辛格和朱德、李先念、陈毅、贺龙、张澜、黄炎培、郭沫若、邓小平、华国锋、陈永贵及林彪、江青、姚文元等人的合照作对照,也可看出毛泽东的身高在1.72米左右。
&&&&三重证据:爱国民主先驱章乃器之子章立凡在他的一篇回忆录中说,其父章乃器比毛泽东小4岁,两人1945年在重庆相识,解放后章乃器在中央政府任职多年,多次在公众场合与毛泽东见面,也曾到毛的寓所做客。&文革&中章乃器在家写回忆录,章立凡曾问父亲&毛主席究竟有多高&,章乃器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是1米72,主席最多比我高一两公分,也就是1米73左右吧。&章乃器年轻时受过飞行训练,目测的推断应该出入不大,况且与毛有多次近距离接触,其说法可信度很高。
以上证据链证明,毛泽东的实际身高就是一米七二左右的中上个子,绝不是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子。其实,毛泽东身高多少并不会影响他巨大的历史贡献,有志不在年高,成败不在身高。高个可以纵横捭阖于历史,精华浓缩的矮个同样也可以很疯狂。伟人也是人,先天生理构造与常人没有根本区别,就是1.72米左右的身高在当时男子平均身高只有1.65米左右的年代里也还算得上是一个较高男子。老百姓把毛泽东的身高想象成1.8米以上,是基于对伟人的热爱与崇拜。因此,毛泽东身高与他的历史贡献大小既不成正比例关系,也不成反比例关系,它他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4、钩沉思想、养育灵魂
聂幼犁教授说,&史学博大精深,不是因为史学可以研究一切,而是因为这些研究给我们带来更为丰富和思想及方法&,要&通过史实及其思考&,让&我们懂得世界,认识自己,知晓现实,憧憬未来&。要让我们的课堂常常在历史细节的流淌中闪烁着思想火花,创造性地挖掘细节背后蕴含着的思想。让历史细节如同久旱的甘雨,不断催生和点燃学生的激情与智慧,成为他们的精神密友、生命知己、灵魂导师;不仅能搭建智慧的阶梯,也能舒展心灵的翅膀和仰望思想的星空。
历史细节是历史这首&大风歌&的每一个音符,课堂上的适当运用可以让它奏出美妙的音乐。当历史细节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定位历史的高度、深度挖掘历史所处环境、细致展现历史的心核时。未成年学生一定会感受到心灵的震颤,或苦难的冲击,或精神与灵魂的净化和洗礼。如何在历史细节中钩沉思想?一是要选择具有特别丰富情感因素的历史细节,因为历史细节也是对人类追梦过程的记载。二是能通过历史小细节中的小人物和小叙述来反映历史的精英人物和宏大叙述。三是要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具有较强感染性、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和升华情感的历史细节。
&&&&如教授岳麓版必修1《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就可以运用列宁和斯大林在这方面的几个历史细节,钩沉思想、养育心灵。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
细节1:据列宁相关传记记载:1897年二月,列宁被判处去西伯利亚流放三年。判决下达后,列宁的母亲就向当局要求推迟动身的日期,理由是儿子的身体不好。后来她又要求在路经莫斯科时停留一个星期。她甚至写信给东西伯利亚的总督,要求将儿子流放的地点选在叶尼辛省南部的某个小镇,那里气候对列宁的健康有利。同时,列宁本人也向政府提出了这些要求。而且这些要求都被一一得到了满足。列宁被流放后,&除了家人给他寄钱外,沙皇政府还给每个流放者每月8个卢布的津贴,列宁写信描绘自己在这里的生活是:&除了打猎、钓鱼,就是游泳,大部分时间化在散步上&,&睡觉的时间特别长&,&住房和伙食令人满意&,还常常晒日光浴。他甚至把自己的流放地和家人在瑞士的度假胜地斯匹兹相媲美。在这里他还可以阅读各种政治书籍和杂志,和流放地的其它革命者自由来往,讨论将来如何推翻沙皇制度。&&
细节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日,秘密警察&契卡&头目按布尔什维克中央指示带领十几名枪手把沙皇一家骗到地下室满门处决。遇害者有沙皇夫妇、四位女儿,一位儿子、一名御医、三名待从。被杀死的四位公主分别是:22岁的长女奥莉佳,20岁的塔吉雅娜,玛丽亚19岁,阿娜斯塔茜雅17岁,最小的王子阿列西斯才14岁。据参与者、曾任驻波兰大使的沃依柯夫等人回忆说:枪决后进行了毁尸,历时三天,尸体被毁容,用斧和锯肢解、洒上硫酸、扔到了废矿井里。&推翻沙皇政权,在法制的前提下处死沙皇是非常必要的。但满门抄斩,连孩子都不放过,严重违背人类文明共有的价值观,是强权下的恐怖主义。殊不知,制造这起惨案的恰恰是我们敬爱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七日,俄罗斯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圣彼得堡沙皇葬礼上对列宁的这次暴行作了历史性的反思。他说:&&
亲爱的公民们:&
这是历史性的一天,杀害俄罗斯帝国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家族的事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对这个极端残酷的犯罪,我们长期以来保持沉默,现在必须说出真相。&
  叶卡捷林堡的屠杀,已成为我们历史上耻辱的一页。现在我们以安葬牺牲者的方式,为前人的过失赎罪,为无耻的犯罪忏悔,也为我们所有的人忏悔。因为不能为这样的犯罪辩护,再不能为政治目的与愚蠢的暴行开脱,我们再不能自我欺骗。&处决罗曼诺夫皇族的事件,造成了俄国社会的分裂,后果留给今天。                             
安葬叶卡捷林堡牺牲者的遗骸,是人类正义的审判,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为很多人共同参与暴行的赎罪,我们所有的人都要为民族的历史承担责任,这是我作为总统和个人今天必须在这里的原因。我在被残酷杀害的牺牲者的灵前鞠躬致敬。
建设新的俄国,我们必须依靠她的历史传统,俄国历史的许多辉煌篇章,与罗曼诺夫王朝密切相关,但是和尼古拉二世名字相联系的,也有惨痛的教训--企图仅仅依靠暴力和毁灭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必须终结这个世纪,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一个血腥的世纪,俄国失去和谐的世纪。伴随这个终结的是不分种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忏悔,这是我们的历史机会。在这二十一世纪的前夜,必须为我们的后代着想。让我们悼念死于暴行和仇恨的无辜牺牲者,愿他们的灵魂安息。&&
细节3:沙皇政权在一八二六至一九○五的八十年间处决的政治犯共有八百九十四名,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执政第一个月,死于政治原因的人达数十万。
&&&&细节4:斯大林统治下的三十多年,对内搞大清洗,死于这次运动的,大约在两千万左右。对外制造卡廷惨案,屠杀波兰2.2万国家精英,稼祸于希特勒。
苏联红军内部的大清洗,给后来的卫国战争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大清洗几乎整个消灭了苏联红军的军官阶层,红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有4万余人被清洗,其中1.5万人被枪决。大清洗枪决了5名元帅中的3人、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的3人、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的全部、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
&&&&苏军将领格里戈连科曾评论说:&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它的高级指挥干部在任何一次战争中都没有受到这样大的损失。甚至全军覆没的结果也不至于如此。就是缴械投降的法西斯德国和帝国主义日本所损失的高级指挥干部也比这少得多。&&
细节5:&一天晚上,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在斯大林别墅的花园争论天上一个星座的名称。莫洛托夫说是猎户星座,卡冈诺维奇说是仙后星座。二人争执不下,斯大林说给天文馆打个电话。谁知原天文馆长、一位天文学家已与其他几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起被&清洗&,而新上任的天文馆长并非天文学家,是军官出身,他急忙去找一位尚未被&清洗&的天文学家。这位天文学家自许多同行好友被捕后一直惶惶不可终日,此时见一辆汽车半夜突停在自家门口,门铃又按得很急,以为末日已到,在开门时突发心脏病死在门口。汽车只得急驰去找另一位天文学家,而这位天文学家与新近被&清洗&的那些天文学家亦是好友,也因此而惴惴不安。他家住楼上,在夜里两点半突然被急促的门铃声惊醒,见一辆小汽车停在楼下,也以为自己的大限已到,这位年已60的老人不愿再受凌辱,便纵身从窗口跃向夜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用历史细节打造活色生香的课堂(3)
时&节&好&雨&春&发&生
&&&&&&&&&&&&&&&&&运用历史细节的原则与要求
毛&&经&&文
细小琐碎的细节在历史的长河里仅仅是看似毫不起眼的几朵浪花。然而,正是这些细枝末节让我们的历史课堂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见微知著,一花一天国,一枝一世界。当我们每一堂历史课都在运用这些精彩的历史细节时,历史学科的魅力将因直抵人们的内心而不朽,或因无限超越时空而永恒。不管我们走了多远,始终不要忘记我们是因何而出发的,求真、助主、合时、适度是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原则与要求,也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情怀与追求。
1、求真:让每个历史细节因真实而崇高
大历史是真实的,构筑起大历史这栋&高楼大厦&的每一块砖和每一粒沙料等历史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历史细节不能因为小而乏真,只有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无误的,大历史才能真实可靠,&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历史细节的&生命底线&。
第一,每一个历史细节都要尽量源自&名门正派&,具有无可争议的真实性。所谓&名门正派&是指历史细节要出自可靠的资料,特别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如考证过的或权威学术资料、名人传记、回忆录、最新的学术成果等。千万不能让&假冒伪劣&的历史细节大行于课堂,甚至毁掉&正品&和&行货&。为了让课堂活色生香,对学生投其所好,个别历史老师不惜随意地编造、想象和拼凑历史的&细枝末节&,把影视剧中和文学作品中的一些虚构的情节,当作真实的历史细节来使用。前几年,有些老师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杜撰了一些历史小人物(如帕帕提、二毛、阿牛等),本来是几个教学效果非常好的历史假设,却被今天的一些历史课堂当作真实的历史细节来广泛应用,笔者在一次历史学科会议中随意问了五个历史老师,他们都一致认为帕帕提就是一个真实的历史细节,这与原创者的初衷和目的已相距甚远。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运用历史细节要像法院判案一样以事实为依据,立足于证据。要尊重和维护历史细节的尊严,让每个历史细节因真实而崇高。
第二,每一个历史细节的运用还要具有科学性。科学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要有一双慧眼,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史料中收集到真实正确的、用得着的、鲜活感人的、生动有趣的、经得检验的、十分典型的、具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二是善于探寻出历史小细节中蕴含着的大历史,为构筑大历史&铺路架桥&。三是对历史细节的叙述语言要客观、理性、准确、到位,既不能因个人好恶或某种需要作神话般的夸大描述;也不能够持相反态度一贬到底,走极端化道路。
如网上流传的&《毛泽东在一九三七年八月在陕北洛川会议上的讲话》三段摘要:
其一:&&要冷静,不要到前线去充当抗日英雄,要避开与日本的正面冲突,绕到日军后方去打游击,要想办法扩充八路军、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要千方百计地积蓄和壮大我党的武装力量。对政府方面催促的开赴前线的命令,要以各种借口予以推拖,只有在日军大大杀伤国军之后,我们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夺取国民党的政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趁着国民党与日本人拼命撕杀的天赐良机,一定要趁着日本占领中国的大好时机全力壮大,发展自己,一定要抗日胜利后,打败精疲力尽的国民党,拿下整个中国。&
其二:&&有的人认为我们应该多抗日,才爱国,但那爱的是蒋介石的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祖国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共同的祖国即苏维埃(苏联)。我们共产党人的方针是,要让日本军队多占地,形成蒋、日、我,三国志,这样的形势对我们才有利,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日本人占领了全中国,到时候我也还可以借助苏联的力量打回来嘛!&
其三:&为了发展壮大我党的武装力量,在战后夺取全国政权。我们党必须严格遵循的方针是&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发展,十分宣传&。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违背这个总体方针。&
&&&&以上讲话摘要的历史真实性引起了网友的极大争论。查阅已解密公开的毛泽东讲话档案,一九三七年八月的陕北洛川会议讲话找不到类似的原文;在国内相当多的关于研究抗日战争的史学成果也没有查到哪一位专家学者引用过上述三段或一段讲话摘要;当然也没有官方或史学大家站出来用强有力的证据来否定或肯定这段讲话的真实性。因此,对于一个严重缺乏历史真实性或真实性还处在争论中的讲话摘要,中学历史课堂千万不能因为猎奇历史细节而随意引用。
2、助主:历史细节的选取必须为一堂课的&灵魂&或&主题&服务
&助主&就是提倡历史细节的选取和运用必须围绕、从属、服务一堂课的&灵魂&或&主题&,要为某一堂课的历史教学目的服务。如果历史细节不能围绕主题,缺乏灵魂统率,为渲染课堂气氛随心而用,率性而为;甚至歪曲史实或凭空想象,生硬拼凑,这样的运用对解决历史课教学中的重难点毫无用处。因此,围绕&灵魂&、&主题&的细节筛选异常重要,要把那些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的典型历史细节在教学最佳时机时抛出来。
如东莞高级中学赵晓东的《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⑥(省市一等奖课)一课就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让历史细节&助主&的好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动。该课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从19世纪40年代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是概念多,头绪杂,涉及小农经济解体、外资企业、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等方面的内容。&
上这一课,如果&以教材结构为基础,依次推进,着重阐述各个概念,来完成教学任务。显得内容干瘪、枯燥,概念深奥、繁杂,学生很难接受。&因为它只是&书本上知识点的堆砌,只关注历史事件本身,而忽略了事件中人物的活动。原本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历史事件黯然失色。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关注人物活动&。要从历史细节入手,通过一个历史人物的履历来反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大历史,把近代经济结构变动这一学生感觉陌生、枯燥的历史事件通过历史细节的承载使它亲切化、生动化,避免了一味地&填鸭&&与空洞的概念解析。一番寻找与纠结,在否定了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张謇、周学熙等人后,赵老师发现郑观应这个细节式的历史人物就是贯穿全课的&近代中国经济变动的缩影&。
第一次教学试课,赵老师由于&迷失在冗长的人物经历里,整堂课构建在郑观应年谱的基础上,依赖郑观应的经历,听完课后感觉授课教师在不断地重复一个工作&&郑观应在某年做了某事。他的&无所不在&冲淡了本课主题,这堂课似乎由&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变成了&鸦片战争后一人物的成长历程&&。历史细节喧宾夺主。
第二次教学试课,由于&游离于重要的主干知识外&,主题或灵魂虽然得以回归,但一大堆的历史细节使&整堂课乱而散,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堂容量很大,涉及知识点太多,重点不突出,课程内容游离于重要的主干知识外,老师&很忙碌&,学生&很茫然&。&&很多学生记住的只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史实和一些历史细节,而对本课核心---经济结构变动这一问题却感到很陌生&&&。&未能将人物个案的经历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说是以郑观应的活动为主线,但现实中这条主线没有起到凝聚课堂之&神&的作用。郑观应只是在导入部分和每个阶段的开头部分露了一小脸,而后便退居幕后,静观课堂的发展了。郑观应由上一节课的&无处不在&变成了本节课的&可有可无&。&历史细节被严重矮化与弱化。
第三次教学试课,赵老师&强化郑观应的经历与课本知识的结合。既要让郑观应的经历贯穿始终,又要达到&不是为了讲郑观应而讲郑观应&,而是&通过郑观应的经历来反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这一宏观历史现象&&。&&再次试教。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踊跃参与,积极思考。整堂课一气呵成,教学效果良好。经过反复锤炼,最后定稿的这一设计既较好地实现了人物经历与课本知识的结合,又突出了本课主旨---经济结构的变动,郑观应这条主线不再是若隐若现、可有可无,而是贯穿始终,真正起到了统领本课的作用。&&历史细节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和灵魂发挥了服务作用。
少年时代()----看风云变幻: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青年时代()----闯荡上海滩:中国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
中年时代()----商界&白骨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暮年时代(19世纪末)----著书述理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3、合时:历史细节运用时机要如同知时节的好雨,当春乃发生
精彩和典型的历史细节要用在恰当的时候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样,精彩的东西只有用在恰当之处才会春光无限。
恰到好处是历史细节运用的不二法门,在一堂精彩的历史课中,历史细节一般用在六处地方:即用在导言处、用在转折处、用在疑难处、用在启发处、用在矛盾处、用在空白处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的最佳效果;才会使历史事件的高潮更加激动人心,才会使历史人物更加丰满和栩栩如生;否则会过犹不及。
如东莞高级中学曹军辉的省市一等奖《圣雄甘地》一课⑦,就在&导言处&、&疑难处&、&启发处&恰当好处地运用了历史细节。
首先,在《圣雄甘地》一课教学中,学生&困惑不已,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是怎样将印度民众团结起来的?、甘地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斗争方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什么会成功?等等,面对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学生很难寻找到突破口,特别是对甘地思想和做法的理解更有难度&&这完全不是中国人的思维。甘地的思维和精神的高度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程度&。针对这个问题,曹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借助爱因斯坦对甘地评价这一历史细节和一句流行语言(&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活化了历史人物,演绎了&以问诱趣&的精彩作用。创新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没有走模式化、标牌化的老路。整堂课紧密围绕&哥是否真的只是一个传说&和&是否要迷恋哥&这条主线,将甘地的一生和他的非暴力不合作内容巧妙地纳入一个极富历史逻辑思辨体系中。不但用历史细节和流行语言架起了一座沟通历史的桥梁,把一个看似与自己完全没有关联的历史对象变成了一个可以与之交流的古今对话情境;并能通过这种历史与流行语言的对接,正确认识历史过程和历史人物,拓展历史思维,汲取历史智慧,学会用全面、辨证、客观、发展的历史眼光来评判人类社会的各种复杂纷繁的现象。而且还能让学生神入历史,与历史人物共喜悲、同爱恨,感同身受,让遥远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张力和时代感。
&我们下一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
其次,学生对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的内容和他的和平、合法的斗争方式很难理解,认为非暴力不合作太懦弱、太窝囊、太没劲,一点也不痛快、不过瘾,没什么可以学的。当学生处在&疑难处&时,曹老师选用了影片《甘地》中&食盐进军&这段真实的历史细节解惑(片段梗概:1930年,印度殖民当局制定了《食盐专营法》,大幅度提高食盐的价格和税收,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在这种形势下,甘地毅然领导了&食盐进军&的斗争。甘地带领78名信徒,在炎炎烈日下徒步,他们要到遥远的海边去煮盐,迫使殖民当局让步。经过挑选的一队志愿者从人群中走出来,他们越过壕沟,向铁丝网靠近&&突然,一声令下,一大群印度警察扑向迎面而来的示威群众,他们手中的包铁长棒雨点般地落在志愿者的头上。没有一名示威者举起那怕一只胳膊抵挡一下落在头上的棍棒。他们像九柱戏里的木柱一样栽倒在地&&但示威者只管前进,直到被打倒为止)。&视频的冲击力很快的显露出来,不同的学生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都对&非暴力&有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不深刻,但是他们已经开始用他们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甘地了。这里的讨论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非暴力&的做法产生了质疑,尤其是提到&为什么是一排排走上去、而不是一齐走上去?&这个问题意味着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这个细节已经觉察到非暴力这一理性的抵抗行动在策略上的与众不同。这种历史细节所带来的直观现场体味有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甘地的思想和抓住本课的灵魂。&即:甘地用爱把印度人民团结在一起,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使印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探索出了一条用非暴力非战争也能赢得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和平之路。这个通过历史细节勾勒出的教学主题或灵魂,既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甘地的&非暴力&是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是强者的武器,是在坚持真理的同时,不向敌人施暴,同时自己也绝不退缩;是用自己的牺牲和鲜血去感化敌人,去赢得最后的独立。非暴力、不合作是一种超越了匹夫之勇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斗争方式。
&&&&再次,对于甘地的评价,史学界历来都是极富争议;无论对于他的敌手,还是他的亲密同事抑或一般群众来说,他始终是个谜;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在一些人看来,他简直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是&欺世盗名的救世主&、&矫揉造作的阴谋家&,&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等等。在课堂上,曹老师及时捋出和抛出多元化的历史评价,于甘地一生无数历史细节中钩沉出他本人的三句名言(&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人必须有勇气接受多次打击,表明自己虽不还手但绝不退缩,以唤起人的本性,使对方减少恨意,起尊敬之心&、&对我而言,羔羊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珍贵。我可不愿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导引学生说出&我眼中的甘地&,感受甘地思想中的现代智慧。通过&完美风暴品甘地&活动,让学生在为甘地的各项指数打分(大爱指数、感动指数、勇气指数、智慧指数、实用指数。如果学生有其它观点和看法,还可以增加添加项,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激烈的争论过程中品味了多元评价甘地这席盛宴,钩沉出了智慧的思想,润泽了学生的生命。例如学生在经过激烈讨论后,基本理解了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是印度20世纪上半叶国情的产物,这种特殊的国情不仅仅表现在政治上是英国的殖民地深受压迫和经济上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印度还是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复杂多样、种姓隔离和被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殖民地国家&,如果单纯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说教是很难把民众发动起来的,面对这种情况,甘地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在坚持真理与神的旗帜下团结抗英,成为了号召印度广大民参加反英斗争最有效的思想武器。更值得大家高兴的是,学生在品甘地中不但认识到了非暴力道路是印度特殊的国情决定的,还认识到了中国选择民主革命道路也同样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争取国家独立斗争中的暴力与非暴力之路都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与此同时,学生在争论中还进一步把甘地的自我节制、艰苦朴素、自力更生、义务奉献精神、民族主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等优秀品质赋予了现代楷模意义。
4、适度:历史细节是课堂的&鸡精&,但过犹不及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与众多的历史细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一堂历史课又只有40分钟或45分钟,有限的课堂不可能呈现所有的历史细节。怎么用?用多少?都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是历史细节的使用量不能太大。适量的围绕课堂主题或灵魂的历史细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二是细节使用不能&功高盖主&或喧宾夺主,不能冲淡教学主题。三是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强弱。不能超越他们的理解范围和能力范围,一切都要从学情出发。四是教材资料上已有的历史细节不重复使用,以免影响学生的兴趣,或扼杀学生的热情。
如名师李树全在上必修1《辛亥革命》一课时,他在精准确定&实现民主,和平建国,是辛亥革命的两大遗产&这一教学灵魂后,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选取和运用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如&日记&、&外国记者的报道&、&外国人的亲历亲闻&、&皇族内容名单&、&系列起义&、&铁路国有&与民争利&、&孙中山不议和言论&、&帝国主义国家停战呼吁&、&袁世凯对议和的推动&等历史细节,来说明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是&乱象中国(&天灾与谣言&、&改良与革命赛跑&、&政策与民心比拼&)&、&新象中国&、&印象中国&。充分挖掘和肯定了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各派政治人物的态度和对历史选择的影响。&孙中山的襟怀坦荡、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袁世凯的勇于担当、顺势而为、郑重承诺;清政府的主动退让、理性抉择、顾全大局&。&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革命发生后,各种政治力量以民族大局为重,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中华民族避免一次刀兵之乱,是中国历史的巨大进步&。&
同样是这一课,广东省一位青年教师在上时,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只是一讲而过,大量的时间在讲述袁世凯称帝的十大历史细节(小站练兵军歌影响到现在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子、两份不同版本的《顺天时报》蒙骗袁世凯、袁世凯称帝并没有真正登基只是&彩排&了一下、段祺瑞和黎元洪两大核心人物没有出席&彩排&仪式、曾追随他多年的两位老友严修和张一麐明确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家族魔咒&外出做官的男性成员活不过58岁、&你们送我的灵枢回去吧&&、拒绝西医治疗、袁克定杨度&两人害我&&、死后下葬钱不够)。结果历史细节还没有讲完,下课铃声就响了,教学任务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与完成。而且用历史细节说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也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袁世凯妄想做皇帝,说明辛亥革命还没有清除掉封建专制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但袁在准备称帝过程中忐忑不安,只敢彩排,不敢真正&登位&,受到部下和朋友的反对等,都说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广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⑧&。
叶小兵教授说:历史是具体、动态的,历史课要讲得真实鲜活,就离不开细节。因此,典型而关键的历史细节能让课堂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以掘深拓宽历史,实现微窗眺远景;也可以让历史课堂因势借力和转型换态,把历史细节熔铸成灵动课堂的&合金&,不断展现历史的多面风采:&或于趣味盎然中打通现实,或于感人泪下中点化课堂,或于发人深省中润泽生命&。这便是历史细节在高效课堂中的精彩演绎。
主要参考文献:
①②⑥⑦夏辉辉编著的《问题解决:历史教学课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
2.③④⑤引自2011年第6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陈年冬、刘玉广《中学历史课堂应致力于灵魂教育》一文)
3.&⑧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贲新文刘建峰《提升教学智慧打造灵动课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5期
说明:上述没有注明出处的文字均摘自作者本人已公开发表的论文中
作者简介:毛经文&男&1963年&&汉族&&湖南衡阳人&&&现在广东省东莞高级中学工作&&历史学科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学历史教育教学&&&通联: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523128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毒导致杀人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