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书中秦淮八绝 流传至今今的成语有

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2、《论语六则》中,表示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4、《伤仲永》中,仲永智力衰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5、《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十年征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7、《夜雨寄北》中虚写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小明要转学了,好友小鹏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小明用《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的名句劝慰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况我们还可以发邮件,打电话啊!10、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___。
1、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温故而知新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乡音无改鬓毛衰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0、始于足下
阅读《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完成问题。(共8分)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②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④ 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小题2:选文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4分)小题3:选出最适合作选文第⑤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2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16分)刘继荣女儿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号。久而久之,便有了“23号”这个雅号。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①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 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②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那一刻,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小题1: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的两个划线句,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小题2:文中插叙了为女儿的成长“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3:文章中的“女儿”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小题4: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文中“我”的女儿却“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读完全文,你赞成哪种观点?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22分)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张守仁)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o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大家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11)经过那次笔会,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12)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13)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他因此被划成了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14)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原文有改动)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小题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3分)小题3:第⑤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3分)小题4:第⑦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5分)小题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第(14)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小题6:第③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_百度知道
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提问者采纳
"作乱.《论语·卫灵公》,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先进》;;(女.原指好耍小聪明.’&是故恶夫佞者&群居终日、犯上作乱;诲;后生.《论语·学而》;女爰不曰,他们是可敬畏的!’&quot.&利用站不住脚.《论语·先进》、惠而不费;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quot,能触类旁通;年轻人. 7、从心所欲,言不及义;圣人设教,不应该推委,不谋其政. 16;慧&quot?&quot、家喻户晓、理屈词穷,好行小惠,不亦乐乎.&quot、当仁不让,首先要使工具精良;用功学习:&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也表示&quot.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15;当仁,后辈,未之有也,不逾矩,子路不对:&quot:&quot. 13;家家户户都知道;不担任那种职务.&quot:教导;《论语·学而》!&quot,同&工匠要把活儿做好.《论语·述而》,何;子之武城,努力工作. 14.《论语·里仁》;子路之言. 12;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自己又无所耗费;的意思,无勇也.&quot、恶衣恶食.&quot,学而不厌、见义勇为;爰;犯上、不得其死、割鸡焉用牛刀,不可使知之:指造反;也作&quot,发愤忘食;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当仁不让&quot,何有于我哉;粗劣的衣食.《论语·述而》:这里指敬服;比喻从懂得的一点,未足与议也,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泛用&quot:&quot.夫子莞尔而笑曰.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但理屈词穷; 8,无话可说;虽师亦无所逊.语本《论语·述而》. 11.《论语·泰伯》;默而识之:&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七十而从心所欲.教人时不嫌疲劳、不耻下问、举一反三.&quot,耗费;语本《论语·卫灵公》&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以仁为之任也;淋漓尽致&quot:&随自己的心意;后生可畏."费;当仁不让于师&quot,你;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形容善于类推.&quot,不耻下问,聪明:&quot,语出《论语·泰伯》 5:施惠、后生可畏,非其本意.& 19,诲人不倦;朱熹注; 17:&quot!&民可使由之; 18;程注&quot、诲人不倦.形容人人皆知;畏.子曰,忘记了吃饭,给人以好处;杀鸡焉用牛刀&quot,语出《论语·卫灵公》:&quot、好行小惠.《论语·阳货》.&叶公问孔子于子路.《论语·为政》,必先利其器:’其为人也:&quot,闻弦之声、工欲善其事:触犯长上;有朋自远方来.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9.《论语·尧曰》,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2,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quot,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乐以忘忧:&quot:同&quot!&quot,难矣哉.施惠于人;. 4,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指人不得善终.)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见义不为;若由也:&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0,不得其死然简要列举19个1.《论语·公治长》; 6:’割鸡焉用牛刀,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惠、不亦乐乎;惠;敏而好学; 3、发愤忘食.语本《论语·为政》;,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在其位;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朱注&quot:&quot.《论语·子罕》:&quot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谓温习学过的知识。任重道远,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不亦乐乎】: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指快乐得无法形容。温故知新
您好,有:孜孜不倦,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重道远,温故知新
论语十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百度作业帮
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1、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13、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14、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16、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从《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名言有那些??_百度作业帮
从《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名言有那些??
从《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名言有那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课外的吗,这个我们学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说课外的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有课外的吗,这个我们学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说课外的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名人名言)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百度复制给你啦。。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志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课外的吗?这些我们学过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三人行,必有我师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鼓作气流传至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