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耶稣苦难之后,又离开主了,会怎么样?会有苦难吗?

星云法师:人死亡之后的生命会怎样(上)--学佛网
&星云法师:人死亡之后的生命会怎样(上)
发布:净山&[ &]&& 日期: 8:22:00&&
人死亡之后的生命会怎样(上) 一、从死亡的一刻说到死亡的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他死亡的平静声音、亲人们悲伤的哭泣声音,也可以看到一群人手忙脚乱地翻动他那呼吸停止、心脏不再跳动的躯体。他心中焦急,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办完,来回穿梭于围绕在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之间,想交代他们要如何如何做,但是大家只顾悲伤哭泣,没有一个人理会他。 《读者文摘》上也曾专题报导一位从死亡关头中复活过来的人,他谈及临死的感受及死后的情形说:他驾车不慎出了车祸,人和车子被撞得粉碎,救护车、医生、警察和他的家人都赶到现场来处理,这个人的神识已经离开了身体,飘浮在半空中,在嘈杂的人声里,他看到一大堆人争论不休,却仍然搞不清楚车祸是怎么发生的;他于是走过去对警察说:“我亲眼看见车祸是这样发生的……”但是警察却充耳不闻、视若无睹,旁人好像也无视他的存在,更没有人听到他的言语。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实质的身体,只是精神的存在,他发觉站在自己的形躯之外,成为身体的另一个旁观者。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在空中浮荡,并且以极快的速度穿过一条漫长、幽暗、窒闷的隧道。 一个因为头部受伤从死亡边缘获得重生的人,回忆那一次的死亡经验时说:“我最初感到头部‘轰’地一声,浑然无知,接着就有一种温暖、舒适、安详的感受。”因为离开了身体,神识、灵魂再也没有任何的障碍、负担,便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感。还有人说:“死亡的刹那,我有一种非常美好、伟大、和平而又宁静的感觉。”另外有一个人则说:“我可以看到自己轻如鸿毛,自由自在地飞向面前光明的世界。”因此死亡也不完全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鬼魅阴森、不寒而栗。佛经上说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好比乌龟背着躯壳,转化了有形的身命。有些人临死的时候,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好比乌龟脱壳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样痛苦。佛教不是这样,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脱离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到无比的轻松,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飘然,悠游逍遥。 无论智愚贤不肖,死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只是迟速有别,种类各异。显贵如秦始皇,虽然可以拥有世间一切,征服天下四海,但是也无法获得长生;高龄如彭祖,纵有八百岁的寿命,从宇宙大化来看,也不过如蜉蝣之朝生暮死。宇宙含灵,乃至一切众生,有生必有死,只是死亡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各不同。经上将之归纳成四大种类:   (一)寿尽而死:这就是一般所谓的寿终正寝,好比灯油燃烧完了,灯火自然就熄灭了,一般人所期望的延年益寿,其实也有上限。人命在呼吸之间,到头来还是黄土一g,所谓“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时?”意思是说人寿有限,在劫难逃。 (二)福尽而死:经上说:“世人无知生死,肉眼无知罪福。”一切众生的寿命像水土的气泡一样,气散则灭,自己所有的福报一旦挥霍尽了,自然就会人死神去。这就和千金散尽的富翁沦为乞丐,终究会饿死、冻死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意外而死:就是一般所说的“横死”,是本来不应该死,因为遭受意外,回避不及而身首异处,例如:战死、车祸亡故、被人刺杀,以致于被虎豹豺狼咬噬……等,都是事先难以卜知的,俗语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就是形容这种变故。 (四)自如而死:前三种死都是不可预料、不能自主的,而这种自如的死法,却是可以把握、能够自主的,也就是佛门中“生死自如”的境界。佛教里面有很多修持深厚的古德,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以世缘法量的圆满和合为荼毗,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箝制。例如东晋的道安大师,就对身命坏终的情况操持自如,他在建元二十年的二月初八日,在长安五重寺里郑重集合了全寺的徒众,到大雄宝殿上礼佛、诵经之后,就平静的宣示:“我要去了!你们应该如往常一般地为这个阎浮世间弘扬佛法,为痴迷众生端心正命!” 一声晴天霹雳,使弟子们震惊非常,纷纷劝挽道安说:“师父啊!您身安体健,一点病都没有,正该常住世间,续佛慧命,怎么能放手而去呢?现在要开斋了,请师父吃饭吧!”道安应允了:“好,我就吃一点。” 于是和平常一样地进食,饭后和平常一样地回方丈室休息,就在休息时灭度了。像道安大师的这种情况,最是无痛无苦、逍遥自如的了。我们如果能精进学佛,摆脱生死炽然的业识,也可以求证正觉涅的境界。 上面所说的几种死亡,或多或少都会有症候,经上记载一般人的死亡现象,有三种症候:  (一)地大增上:如果这个人是因为肉体或骨骼的毛病而死,他在临死时会觉得全身像大陆地沉于海中一样,缓缓慢慢地一点点沉没、掩埋,有一种很大的压迫感,如同“地大落入水大之中”一样。 (二)水大增上:如果这个人是因为血液循环系统不顺畅而去世的话,他在临死时会觉得全身浸在水中一样,先是有茫茫一片的湿冷感觉,然后逐渐变为火焰燃烧一般的高热感,如同“水大落入火大之中”一样。 (三)火大增上:这是因呼吸系统障碍而去世的症候,像野火在暮色中燎烧,全身感觉到烈风吹刮,碎为微尘,片片烟飞灰灭,如同“火大落入风大之中”一样。 了解死亡的种类和症候后,我们再来谈一谈人死亡之后的情形,按照佛经里面的种种记载来看,由于躯壳形体从有形有限转化为无形无限,人死后的境况要比生前好多了,我们从下面几点来比较看看:   (一)时空的限制:人在生前受了时间和空间的限隔,不能随心所欲万里遨游,也无法返老还童纵情恣性;可是一旦死亡而脱离形体的桎梏,他的道心真性就可以自由自在来去,穿越三界时空了。 (二)肉体的负担:《法句经》上说,“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_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我们的大负担──饿了要找东西喂它吃,冷了要替它加衣服,生病时要忍受牵肠腐胃的痛楚……,这个身体所带给我们的烦恼远比带给我们的快乐多。而死亡之后,魂魄不再受躯壳的牵制,不必再去侍候这个色身,就没有饥寒、病痛的生理折磨,也没有种种触受压迫的负担了。 (三)人天的神通:活着的时候,人的种种能力都受到躯体限制;死后则不受物理世界的拘束,能够穿墙越壁,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事物,听到耳朵所听不到的讯息。而且灵魂具有浮留在空中的能力,能够自由自在地飞行,其运动的速度可以随意念所生而无远弗届。除了佛陀的金刚座、母亲的子宫胎不能穿越之外,其余物理世界的任何阻碍都可以穿梭自如,真是“念动即至”了。 所以,死亡不是一种结束,不是一切的终止,而是另一种境界的开始。灵魂从旧有的身体出窍之后,等于离开了生长数十年的人世间,开始为他另一次生命的开展寻找出口。从死亡到投胎转世的这一段时间,佛教称为“中阴身”,中阴身会随着前世的业力寻找他投胎转世的因缘,等到因缘具足转生之后,便会忘记前世的经历,这个叫做“隔阴之迷”,因为有这种隔世遗忘的现象,所以今生不记得过去生的种种困苦,而投胎再生后也会忘记今生的烦恼。顺治皇帝有一首诗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就很能说明死亡状况的流转。 其实,知不知道过去生,晓不晓得未来世,都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在佛法里面,人是死不了的,死去的只是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躯壳,而生命却是绵延不断的。如法正觉的道心、自性,虽历千秋万世亦常存不灭;佛法就是要我们知道这身体如水泡,觉悟世间如幻化,能够如此,对于死亡的存在便能顺其自然,处之泰然了。 二、从死后的审判说到死亡的去向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认为:人死后必然会先受审判。例如:我们民间的道教,就相信人死以后要受十殿阎罗的审判,要上刀山、下油锅、进鬼门关。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说人死了以后要受上帝的审判,那时万民仆伏在上帝座前,像一群羊般地静候判决,上帝根据人们有没有悔改信耶稣的标准,把信主的聚集在右边,不信主的驱赶到左边,好像分别绵羊、山羊一样,然后上帝就对信主的人说:“蒙父赐福,回预备的国吧!”又对不信主的人说:“你们这些被咒诅的人,离开我,和魔鬼一起到水火里去吧!” 道教审判的大权操在阎罗王手里,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最后审判权操之于救主上帝,而我们佛教相信:死后审判我们的不是佛祖,不是菩萨,也不是阎罗王,而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来审判我们自己!未来投胎转生的好坏,要依过去作为的好坏决定;未来轮回六道的去向,要看自己过去造业的因果而定。在佛教里,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的幸福与痛苦不是被神只操纵左右的,而是在自己手里。 人死了以后,往何处去呢?唯物论者认为人只要一死,就什么也没有了,谈不上什么去向,因此生命是短暂的,是容易消灭的,这种论调使许多人对生命的本质起了怀疑和恐惧,不懂得珍惜人生。既然人死了什么都没有,因此有人就纵欲享乐,有人杀盗淫妄,无所不作,这种遮无因果的人生观,实在是一种肤浅可怕的邪见。 基督教对于死后审判的看法虽然与佛教不同,但是他们既有升天国、下地狱主张,就表示死后生命还是存在的。佛教则更进一步预知死后的去向,预知死后转世投胎的去处,预知在五趣六道里轮回的情形,而用一首偈来表达投胎的状况:“顶圣眼升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 这首诗偈的意思是说:人死了以后,身体的哪里一个部位最后冷却,就代表往生到哪里。如果这个人死后是从脚底冷至头顶,而头顶还暖热的话,就表示他成圣果了;如果身上所有的部位都冷了,而眼睛还是暖热的,就表示灵魂从眼睛出去,这个人必定是升天去了;全身僵冷而心窝还是温热的,是再世为人而转生人世了;如果身上各部位都冷了,只有腰部是热的,就表示这个人堕入“饿鬼道”了;至死一段时间膝盖犹暖热的,是沦入“畜生道”了;如果一个人最后冷的部位竟然是脚底,那就是受罪而堕落到地狱里去了。 所以,人死了以后,会随着各人业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归宿,有的可以升天成圣,有的转世做人,不一定都会下地狱或变成饿鬼。而死后究竟轮回到五趣六道的哪里一处呢?这就要完全看自己平生所做的善恶业报如何了。所谓“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人死后所能依凭的业力也有三种:   (一)随重受生:好比银行查帐,债务欠得最多的人要先查先还,人死了以后,依照各人生前积聚最多的重因,而随从去轮回受生。譬如善根深厚的人,出生善途享乐;恶业盈贯的人,轮回恶道受苦,这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二)随习受生:佛教相信人死后会随着平日的某种习惯去受生。例如一个人平时“阿弥陀佛”念得习惯成自然了,一旦遭到意外事故而死亡,在濒临弥留的一刹那间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时候的一句“阿弥陀佛”,比念佛几十年还要有效,随着这人天交战时的一句“阿弥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三)随意受生:人死后受生的去向,跟日常自己的所思所念关系很大。如果平日专心致志想成佛成道,死后便能随这个意念往生净土;如果平日一心一意想跻登天堂,死后便能随这个意念往生天界。所以日常修持的时候,如何念念相续不断非常关键。   无论是用哪一种业力受生,大部分的人死后都要通过一条漫长而黑暗的隧道,然后自有人前来接引。有的人是靠一条船引渡,带他渡过生死海到达彼岸;有的是牛头、马面鬼卒来拘拿,前往地狱受苦;而念佛的人,会有阿弥陀佛、仙佛、菩萨等圣众来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所以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平日能摄心正念,行善去恶,就不怕审判,也不怕死亡! 作者:星云法师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猜你还对这些相关资料感兴趣(全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用心去做,随缘结果。学佛网,您身边的网络学佛修行道场,我们时时刻刻就在您的身边!
学佛网 ()人生必有苦难,信耶稣又有何用?
在1999年8月,有个失业五年的男子同自己的儿子一起自杀。这段新闻对发问这问题的弟兄在信仰上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这位弟兄觉得小孩子的死是很无辜的,便不禁问:他的人生有何意义?世界上有这么多痛苦,人无端端生在这个灾难性的世界,又走不了!虽说耶稣来打救我们,而且在我们遇到灾难时,天主都与我们在一起,但我们仍在世上经历痛苦和灾难,又无法制止它们不再发生!他与我们一起又有什么意思呢?这位弟兄听过天主教信仰热线“人生问题与信仰”中的“面对痛苦和死亡”的內容,但仍未能解开心中的困惑,故来电询问。
有关痛苦、人生这些问题,是个很大的题目,小弟未必能答覆到,只能分享自己对生命的小小体会。痛苦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因已在“面对痛苦和死亡”谈及了,所以不在此重述。
失业汉因不堪生活艰难而带同自己儿子一起自杀,实在是一件好悲哀的事!我记得我看到这段新闻时都黯然神伤。从这件事我们都可以看到严重的贫富县殊,没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一面倒的经济挂帅,只以获取利润为唯一的目标,任由弱肉强食,是可以迫到人走上绝路的!社会正义多么重要!难怪教会一直都强调“正义与和平”了。
小孩子的死,比老人逝世更令人叹息。老年人谢世我们都感到难过,毕竟他们总算做人做了几十年,叫做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现在年老体衰,他们死去我们都较易接受,但小孩子將来还有“大把世界”,现在突然间就死了,的确是好难接受。他的人生有甚么意义,这些问题是很难答的,因为他的死震撼了我们的心,换句话说,我们的感受很不舒服。有关人生意义的“答案”是理性的,属于头脑上的范畴,它并非毫无用处,却有其局限,因为它不是指向我们的心、我们的感受,所以即使有一些较为合理的答案,我们听完之后,都未必会完全舒畅过来。若要个理性上的“答案”,就以这个小孩子来说,我就不信在他的短短几年岁月中,从未有过欢乐的时刻,从未被人爱过,连一丝的温暖都未尝过,连使他在短短的人生中,稍为有意义的东西都从没有过!但当我们的心正为他难过的时候,因为心情太苦了,以致我们容易忽略了他生命中也有积极的一面。
无疑,人生里是不乏痛苦和不幸的,“小孩子死去”只是世上各式各样苦难的其中一项而已。我有个朋友说他眼见人世间这么多痛苦、这么多罪恶、这么乱,所以不想生孩子,以免孩子生来受苦!的确,天主原先创造的大和谐世界,给人的罪破坏得支离破碎,不要说那些令人发指的罪行,只消是我自私不顾別人,你又自私不顾別人,已经可以给许多人带来许多痛苦,当人人都是如此时,试问世界又怎会不乱、不痛苦?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身受其害,而且没有人可以逃出这个困局。最后更是死路一条,在死亡这个大限面前,人还要无奈地接受。
老实说,若不是主耶稣为我们死而復活,人类便看不见出路,亦的确没有出路,我也不愿生儿育女!但幸好(也要感谢主)主耶稣甘愿承担人类的罪,饱尝世间的苦痛,为我们死而復活,他以自己这份“经历”给我们展示:死亡之后原来是有永生,痛苦之后原来是有永恒的幸福和安慰,黑暗之后原来是有光明。就如两夫妇经常吵架却没和好如初,那么,在他们的孩子的眼中,就只有“吵架之后不会和好”,因为这些孩子所见的就是这样,只见到父母吵架,便在这里停下,看不到吵架之后原来是可以和好的,但若那两夫妇吵架后会和好的,那么,孩子再见到父母吵架时,他都不会太害怕,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个“样版”,知道冲突和不开心是短暂的,这一切都会过去,將来他长大了,与人发生冲突时就有能力面对,并有信心有希望可以与人和好的。主耶稣的苦难、圣死和復活也就是给我们的“样版”,让我们知道痛苦死亡是短暂的,这一切都会过去,当我们再遇到苦难的时候,都不会太害怕,还有能力面对它,即使面对着人生中必然的无奈、不幸和苦痛,都对生命有信心和希望,因为我们看见永生、幸福和光明的大团圆结局,主耶稣已將它展示出来了。
天主的救恩已经赐下,但仍未圆满,要等到末日才圆满,我们现在是在“旅途中”,处身在“已经”(already)和“仍未”(but
yet)的张力之中,就像一个(喜悦地等待着新生命诞生的)妇女在诞生孩子的产痛过程一样。面对人生的痛苦,如果疏导了心中难受的情绪,听过一些理性的答案之后,还未平静过来的话,最后唯有望着十架的光荣,祈祷依赖上主,咬实牙根坚忍地面对。(圣保禄在罗8:18-23就这样鼓励我们:“我实在以为现时的苦楚,与將来在我们身上要显示的光荣,是不能较量的。凡受造之物都热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显扬,因为受造之物被屈伏在败坏的状态之下,……但受造物仍怀有希望,脱离败坏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荣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直到如今,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叹息,同受产痛;不但是万物,就是连我们这已蒙受圣神初果的,也在自己心中叹息,等待着义子期望的实现,即我们肉身的救赎。”)
有些人意志力不太强,较难坚持下去,所以,周围的人的支持格外显得重要了。有个爸爸对自己儿子说:“你的功课我也不懂,你自己努力点做吧!”那个孩子就一个人孤单地面对这份又困难又辛苦的功课,但若爸爸说:“你的功课我也不懂,不过我和你一齐坐下,看看怎样做!”这份功课一样的难做,一样的辛苦,一样要面对,不过,有人陪伴和支持,心情都轻松些,会更有力量去面对那份功课。天主与人一起面对痛苦都是如此,痛苦艰难的情况没有改变,但心情却不同了,痛仍是痛,但苦却减轻了。实在,天主就是这样回应人充满痛苦罪恶的境况,他虽是全知,洞悉一切,却没给人详细解说痛苦的因由,反而与人同甘共苦,并透过十架上的痛苦与死亡,开辟了通向圆满幸福和永生的途径,给人“样版”,重燃我们对生命的信心和希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关键词排行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稣苦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