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表达“懒”的话题的画的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如何写出画面感强烈的文字?从哪些方面入手锻炼?
一段描写或叙述能让读者眼前自然浮现相应的场景,增加文字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代入感。&br&=============================================&br&简单归纳下各位的答案:&br&视角:用第一人称,通过视线的远近角度变化,产生对比和空间感;&br&用词:少用形容词( “你的形容词 ≠ 我的形容词” ),多用动词和比喻修辞。用词一定要准确,比喻的意向要新颖、有时代感,容易产生共鸣的&br&细节:对细节和特征要着重描写&br&构图:模拟摄影师拍摄时的构图,参照电影的光影、剪辑等手法。&br&===================&br&自己补充:到目前发现没人提及最最需要画面感的情色小说!&br&还有我们小时候都被强迫练习的看图说话,其实也是一种逆向锻炼&br&&br&&br&以上必有遗漏不恰当,欢迎补充。&br&=====================&br&
其实提出这个问题是包含另外一个疑惑和想法的。从我和周围人的阅读习惯来看,大量的信息已经让我们养成了快餐式的粗糙的阅读习惯,不愿意看长文,总希望一目十行百行。知乎上也不乏很多阅读速度很快的人,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但肯定许多的细节和不影响情节的描写都被选择略读。而这些被忽视的文字,作为写作者来说可能正是当时花大量时间精力雕琢而成的,因为这些细节和环境的描写对故事和人物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成了一个很矛盾的纠结。但是如果是看一些画面感很强的文字,这些细节和环境的描写就成为画面中重要的因素,不能被读者轻易略过,同时也保证在不降低阅读速度的情况下,产生阅读的快感,使看书有看漫画和电影一样的体验。&br&
我每天都会打开韩寒的“一个”,第一页的图、语录和第三页的问题都会看完,第二页的文字则会选择性阅读。当一篇文章的标题+iphone4s的3.5英寸屏幕所显示的最开始的那段文字,能在短短1、2秒内激发我的阅读欲望或符合我的兴趣,我就会选择读完。“一个”里所选的文章,大都是在一开始就极力营造一种情绪或构建一副画面,而达成这样的效果,我发现“叙述”要比”描写“更加的容易让读者接受一些。
一段描写或叙述能让读者眼前自然浮现相应的场景,增加文字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代入感。=============================================简单归纳下各位的答案:视角:用第一人称,通过视线的远近角度变化,产生对比和空间感;用词:少用形容词( “你的形容词 ≠ 我的形容词” ),多用动词和比喻修辞。用词一定要准确,比喻的意向要新颖、有时代感,容易产生共鸣的细节:对细节和特征要着重描写构图:模拟摄影师拍摄时的构图,参照电影的光影、剪辑等手法。===================自己补充:到目前发现没人提及最最需要画面感的情色小说!还有我们小时候都被强迫练习的看图说话,其实也是一种逆向锻炼以上必有遗漏不恰当,欢迎补充。=====================
其实提出这个问题是包含另外一个疑惑和想法的。从我和周围人的阅读习惯来看,大量的信息已经让我们养成了快餐式的粗糙的阅读习惯,不愿意看长文,总希望一目十行百行。知乎上也不乏很多阅读速度很快的人,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但肯定许多的细节和不影响情节的描写都被选择略读。而这些被忽视的文字,作为写作者来说可能正是当时花大量时间精力雕琢而成的,因为这些细节和环境的描写对故事和人物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成了一个很矛盾的纠结。但是如果是看一些画面感很…
按投票排序
谢邀。9月15日更新:因为 老师的评论补充,我想了一想,还是写详细些吧。——————————————————————————太复杂的理论不讲,那能写几百篇论文。只讲实际运用了。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马致远明白如画。看手段:没有叙述,没有评论,十一个名词的物象陈列,就勾勒出来了。中国古诗里,素来有此传统:物象陈列,勾勒画境。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因为他擅长这么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没有多余叙述和评论,精确描绘景象。这是画面感速成方法之一:少议论,少抽象,多用具象名词,把能够作为符号的意象,大量陈列。2菲雅尔塔的春天多云而且晦暗,一切都很沉闷,悬铃木的花斑树干、杜松灌木、栅栏、砾石,远远望去,房槽参差不齐的淡蓝色房屋,从山脊摇摇晃晃地爬铺上斜坡(一棵落羽杉指示着道理)。在这片水汽腾腾的远景里,朦胧的圣乔治山与它在绘画明信片上的样子相距得越发远了;自一九一〇年起,比方说吧,这些明信片(那些草帽,那些年轻的出租马车夫)就一直在它们的旋转售卖支撑架上,以及在表面粗糙的一块块紫晶岩片和美妙的海贝壳壁炉上,招徕着那些旅游者。空气中没有风而且温暖,隐隐约约有一种烧糊了的独特味道。海水中的盐分被雨水消溶了,海水比灰色还浅,是淡灰绿色的,它的波浪真是怠懒怠得不愿碎成泡沫。——纳博科夫《菲雅尔塔的春天》纳博科夫素来喜欢大量物象的陈列。《洛丽塔》结尾:“我正在想到欧洲的野牛和天使、颜料持久的秘密,预言家的十四行诗,艺术的避难所。这便是我与你能共享的唯一的永恒,我的洛丽塔。”而在《菲雅尔塔的春天》里,妙处是这些:花斑树干、层次、淡蓝色、朦胧的、晦涩、淡灰绿、紫晶……这些词汇,都能够通过感官(视觉、触觉、嗅觉等等)感受得到的描写。就是这些感官性,会唤起你的感触,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另一个例子:那年深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落叶。——海明威《永别了武器》都是诉诸于感官的事物:干、白、清澈、空荡荡。所以画面感速成方法二:运用形容词时,着重色彩、质感、其他可以诉诸感受的事物。中国文学里,这种手法的大宗师之一是温庭筠。仅看最著名的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从头到尾,都是绵密的意象陈列,颜色和图案的交叠。这里还有个偏门。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和巴里科(特指《丝绸》),都擅长陈列一些很符号化的意象,以下文力,“萤火虫”、“字句”、“花园”、“凉亭”、“琥珀柄的烟斗”、“缎子鞋”、“香柏树”、“花园”都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意象。我心想,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成为别人一个时期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水流和风的仇敌。我这么想着,来到一扇生锈的大铁门前。从栏杆里,可以望见一条林阴道和一座凉亭似的建筑。我突然明白了两件事,第一件微不足道,第二件难以置信;乐声来自凉亭,是中国音乐。——《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咬着镶琥珀柄子的烟斗,忽必烈一边听马可·波罗讲故事,神色淡漠,一边在缎子拖鞋里弓起脚趾,他的胡须垂及紫晶项链。这些日子,入夜时总有一股淡淡的忧郁压住他的心……可汗有时会突然有心满意足的感觉。这时他就会离开座垫,站起来大步走过铺着毯子的小径。靠着亭台的栏杆,以迷茫的眼光环厦整个御花园,挂在香柏树上的灯照亮了花园。——《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3《水浒传》本身是小说教科书,结构和人物塑造不提,只说画面感。第二回里,就有两个经典段。其一,王进和母亲到史进庄外,但见: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青缕如烟,四下里绿阴似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这种东西,《西游记》里更常见,是古典小说惯用技法,还是“风景画”式勾勒,不提)其二:王进道:“恕无礼。”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使个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径奔王进。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王进连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描绘如画,但毫无物象陈列之感。看细节,妙在动词。“拿”、“使”、“看了一看”(绝妙如画)、“拿”、“滚将入来”、“径奔”、“拖了棒便走”(这里用了形容:托地)、“抡”、“干入来”、“回身”、“劈”、“隔”、“掣”(绝妙如画)、“搠”(绝妙如画)、“缴”、“丢”、“倒”(这里用了形容:扑地)、“撇”、“扶”。每个动词都极精准,是人可以望文想像出情景的动作。再补一个动词的细节经典。《儒林外史》里,这段描写天下皆知: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真正传神,在“低着头”,三字境界全出。所以画面感速成方法三:精确简练的动作描写,而且那动作可以尽量家常些,让人可以想像出来。4如上,意象陈列式描写,很方便表现画面感,但坏处也有:19世纪以前大宗师,喜欢给你来段长篇风景描写,喜欢的人是真喜欢,不喜欢的人会没耐心看。(巴尔扎克、夏多布里昂、雨果醒目)所以就有了这种法子:在那之间,我一直盯着她瞧,因为她的衣服非常贴身,所以说起来,那倒也是相当美妙的风景。肩膀滑溜溜的,肚皮就像一张图画纸一样笔直单薄,而且身段苗条。总括一句话,她就像是一个人把一九六七年的整个夏天都照单全收的那种女孩,让你觉得她房间的衣橱里,一定已经把整个一九六七年夏天有关的一切,就像折迭整齐的内衣一样,全都收藏齐全了。 她撕开薄荷口香糖的包装纸,放一片在嘴里,一面非常有魅力而起劲地上下左右咀嚼起来,一面又从我面前走过。然后那辆炭灰色的VW车,就像一尾鳟鱼似的,在夏之流水中优雅地川游而-去。 ——《薄荷口香糖》村上春树村上春树这段话里,用了起码三个比喻。“肚皮像图画纸一样”,“把夏天像折叠内衣一样收藏齐全”,“像鳟鱼一样在夏之流水里游走”,于是画面感全出。这法子其实不新鲜,《伊利亚特》里就有:“放出浓黑的、喷流涌注的热血。如同一位迈俄尼亚或卡里亚妇女,用鲜红的颜料涂漆象牙,制作驭马的颊片,尽管许多驭手为之垂涎欲滴,它却静静地躺在里屋,作为王者的佳宝,受到双重的珍爱,既是马的饰物,又能为驭者增添荣光。就像这样,墨奈劳斯,鲜血浸染了你强健的大腿,你的小腿和线条分明的踝骨。”——作为读者,肯定觉得:这里“如同”之后的,全部跑题啦!扯闲篇凑字数哪!但是画面感之美,很容易让你忽略这些。最后,比喻也用了,画面感也凑齐了。所以画面感速成方法四:多用比喻,而且注意,比喻不一定要贴切到完全像真的,荷马和村上春树都没有完全贴合嘛。但是请注意:一定要使用能使人联想的、带有叙述性的比喻。5一些以上技法融会贯通的经典成品展示:我记得鱼尾巴砰砰地拍打着,船上的座板给打断了,还有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推,那儿搁着湿漉漉的钓索卷儿,我感到整条船在颤抖,听到你啪啪地用棍子打鱼的声音,像有人砍一棵树,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儿。——《老人与海》海明威“砰砰拍打”、“棍子打鱼的声音”、“猛推”、“湿漉漉的”、“颤抖”、“打鱼的声音,像砍一棵树”、“甜丝丝的血腥味儿”。精确的动作描写+感官描写+带有叙述性的比喻。齐了。七月,父亲到外面去取水,把我和母亲、哥哥留在家里,他实在不堪忍受夏日那炽烈而又令人晕眩的热气的折磨。光线刺激得人心神恍惚,我们沉浸在假日那本漫漫长书中。书叶间阳光照耀,能闻到金黄色的梨子正在软化的果浆散发出的那种甜丝丝的气息。 清澈明媚的早晨,阿德拉从集市归来,犹如从白昼的光焰中冉冉现身的果树女神波莫娜。她的篮子里流溢着色彩缤纷的阳光之美——琼浆欲滴的红草莓表皮晶莹剔透,神秘的黑色酸樱桃散发出来的香气比品尝时更沁人心脾,饱含金色果浆的杏子躺在那个漫长的午后的果核上。在这本纯净的水果诗集旁边,她卸下富有能量和韧劲的排骨以及像死去的章鱼和水母般的海藻蔬菜——说不上什么味道的饭菜原料,还有主餐用的蔬菜和植物配料,散发出一股旷野和乡村的清香。 ——《八月》布鲁诺-舒尔茨通篇都是感官、视觉、色彩和比喻,这是布鲁诺五光十色技法的真正基础。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老残游记》刘鹗这段文字过于有名,看看用的法子:先是连环通感比喻,等把歌声比作爬山了,就把叙述全放比喻里面,同时叙述比喻里面套比喻,于是画面感层层叠叠。文字本身也是“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这就是法子套法子,技巧套技巧,已经用到烂熟,信手成文,不必拘泥了。华池荡漾波纹乱,翠帏高卷秋云暗。才郎情动逞风流,美女心欢显手段。叭叭嗒嗒弄声响,砰砰啪啪成一片。滑滑绉绉怎停住,拦拦济济难存站。一个逆水撑船,将玉股摇,一个艄公把舵,将金莲揩。——《金瓶梅》开头两句是物象描绘;此后“叭叭嗒嗒"、”砰砰啪啪“,象声词;之后是八个字触觉感受形容词;最后是比喻。非常端正的画面感营造法……
有一本著名的“编剧圣经”,叫《故事》。书中提到:写整个宇宙,你一定是个菜鸟;写你的卧室,你必然是个专家。(注意:虽然在知乎第二次提到麦基了,但我真不是他的门徒,这本圣经我最多只看完了前三分之一。而且我很怀疑这句话也有可能是罗伯特索耶说的。原话不是这样,我凭印象翻译了一下。)这句话很妙。所以,你身为一个非大师,要想让人觉得身临其境,要折服别人,你就要表现出你比别人专业的地方来。只写你了解的事物,只写你有过的心情,只写你有把握的文章。比如说吧,题主你这么期待看到有人拿情色小说举例子,显然你也很想写这东西……那么你的性游历和性访谈可就不能少了啊……未来的你,辛苦了。我这个人也是个不要好的,接下来,我就举一些情色例子来满足你吧。————————————————————他紧紧的搂着这柔软如棉的娇躯,将头深深埋藏在她秀丽乌黑的长发之中,品尝着那淡淡的发香。那淡淡的茉莉香水,混杂着一种处子特有的幽兰体香,如同甘醇地美酒,让人未饮先醉,透入心扉。"兰兰,你的处子幽香……好闻,真好闻……"“什么乱七八糟!我不是处女。”"唏!你这婆娘也太杀风景了吧?"“喝!你这糙汉!闻处子幽香闻到青楼来啦?不明摆着侮辱人吗?十八骡汉现身!”“送客!”————————————————————你应该看出来了,前一段和后一段是两个人的手笔。前一段,别的且不说,“紧紧的搂着”、“甘醇地美酒”——乱用“的”、“得”、“地”的行为是我这辈子最痛恨的了。第二段是我自己加的,就为了吐槽“处子幽香”。我就不明白了,处子幽香是个什么香?地球上有谁闻到过,发私信告诉我行不行?一群傻老男人莫名其妙心照不宣地创造和传承了个什么怪词出来?我有个女性朋友纠结某晚到底该不该去跟相恋7年的男朋友婚前爱爱,我问清楚状况之后语重心长地开导了她很久。她说:你真好,我该怎么报答你?我先仔细闻了闻她,然后对她说:你明天再给我闻闻就行。第二天,她给我闻了。还是那个味@!!!且不说你用你独家的形容词,触动不了我的小世界;你过分到瞎编乱造一个人类知识库里根本不存在的性元素,怎么能写到我和人类们勃起呢?我是搜关键词“处子幽香”搜到的这一段,你们猜猜它来自一本什么书,书名是什么?——《 少 林 门 徒 》。………某些网文作者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玩弄我的笑穴啊!!!!!少林门徒的这位作者请你自觉把广告费打到我的账上!!!!!!接下来,题主,我再给你瞧个好的例子。—————————————————————————那录像时长48分钟,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内容。快结尾时药效到了,刘亚男双眼朦胧,手脚无力地挣扎:“不要……不要……,你……是谁?”老丁也坏,腆着肚子加快了进度,嘴上还在骗人家:“我是你爸爸!”她喃喃自语:“爸爸……爸爸……怎么……”老丁摸摸她的脸:“乖女儿,躺好,爸爸疼你。”她蜷手缩脚,像个小婴儿一样慢慢往后挪:“爸爸……不要,爸爸……”我有点看不下去,把后面的全剪了。听姚天成讲,她全醒时老丁早走了,房里狼籍一片,她肯定知道出了什么事。在床上坐了很久,她慢慢地穿衣服,先是内衣,接着是裙子和外套,挂钩扣好,拉链拉上,眼泪刷地流了下来,但没有发出声音,她低头穿鞋,眼泪叭嗒叭嗒地落到脚面上。她哭着洗脸,哭着梳头,一直无声地哭,至少哭了一个钟头,最后打电话问他男朋友:“家明,你……你还爱不爱我?”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确实太坏了,但很快就给自己找到了理由:凡事都有代价。她如果不想那1200万,就不会成为我的炮灰。为了那1200万,她必须做老丁的乖女儿。—————————————————————————「药,朦胧,手脚,无力,挣扎,爸爸,不要,加快速度,喃喃自语,怎么,摸,脸,乖女儿,躺好,爸爸疼你,婴儿,慢慢,挪」……每一个词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写在你的眼前,告诉你,这发生了什么事。大巧不工。选自《原谅我红尘颠倒》,慕容雪村。—————————完——————————————————不,等等——————————如果写到这里就停下,好像气氛还蛮伤感的。那么再来一段吧。—————————继续———————————摸她的胸,有一种摸菠萝的感觉。菠萝。菠萝、菠萝、菠萝。等等!!为,为什么是菠萝???馒头都死绝了吗????……我顿时觉得兴致全无,可是,房都开了,胸都摸了,我不把整个套路打完,我怎么跟她解释??莫妮卡因太久没有说话而沙哑的声音幽幽地传来:我的胸是不是不好摸?既然她自己心里清楚,也自己提了出来,我也就不必勉强了。我起身默默地穿上衣服。莫妮卡也只好低声哭了起来: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你别这样。其实,我是你爸爸。莫妮卡:……我:派来的。莫妮卡:操。——————————结束—————————————这一段没有前后文,我现编的。看这一段题主你应该能感受到吧,第一人称的好处。心理活动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很轻松,很自由。有了心理活动撑场面,其余的东西脑补的难度极低,so,整个场面也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来了。菠萝,常见的水果。那手感你很清楚,不是吗?如果我开头写的是“摸她的胸,有一种摸卡卡罗特的感觉”,哪个读者能在读的一瞬间马上理解? 要知道,卡卡罗特是七龙珠的男主角孙悟空在贝吉塔星上的名字。这扯的,整个床戏还能看吗?读者能与我共情吗?那什么和那什么还能那什么吗?时间有限,这一课就先到这里吧。谢邀。
厄。前两天在一个类似问题下写了一大陀。只得一赞耳。偶然在首页看到这个问题,贴过来滥竽充数。分享我的笨方法:“把画面变成文字写出来”。想写成像在看电影或漫画的效果,就要尽量为文字找“镜头语言”。我非影视工作者,所以一些术语可能有错误,但建立在阐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讲明白即可。1.镜头的切换:看一个例子:门里面站着A。他叼着烟,没吸。B站在门外,嘴角红肿了一点。鼻腔里充盈他一直讨厌的味道。他作势要进去,被A一胳膊拦下。“你居然,”A有点不屑,“来了。””你不是要个交代么。“B推开他,径直走了进去。房间装修豪华,到处是暗红色和明黄色的组合,从天花板到地面充斥着俗气的团花。这是一段写B和A在门口的片段。我们看看这里面的镜头运用。门里面站着A。他叼着烟,没吸。(B视角,近景)B站在门外,嘴角红肿了一点。(A视角,近景)鼻腔里充盈他一直讨厌的味道。他作势要进去,被A一胳膊拦下。(上帝视角,中景)“你居然,”A有点不屑,“来了。”(B视角,近景)”你不是要个交代么。“B推开他,径直走了进去。(上帝视角,中景)房间装修豪华,到处是暗红色和明黄色的组合,从天花板到地面充斥着俗气的团花。(全景)这是一个小场景中体现的镜头感——视角在人物之间快速切换。如果题主看影视剧的时候注意镜头,就会发现,这种写法与影视作品中二人对话时场景极其类似。2.空镜头。空镜头主要用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写作中同样可以使用空镜头来进行大气氛的渲染。看一个例子:(跪求不要纠结情节!一篇同人)从证物室回到办公室,Z给自己冲了杯咖啡.落地玻璃外是维多利亚港,从这个角度俯瞰,相比于脚下川流不息的马路,缓缓驶过港口的轮船和静静涌动的海水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棕色的液体被慢慢搅动,钢匙碰在杯壁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我们从这些文字里,可以看到两个空镜头的运用:A,维多利亚港上缓缓驶过的轮船;B,被搅动的咖啡。前文是说Z因为找不到线索彻夜不眠非常疲惫,第一个空镜头实际上是在渲染Z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迟钝”“苦恼”。而第二个是在交代背景:咖啡。“彻夜未眠”。3.画面外用于渲染气氛的音效。这个平时看电视的都知道,适当的音效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比如上边那句:棕色的液体被慢慢搅动,钢匙碰在杯壁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这里钢匙与杯壁的碰撞,就是一个音效。因为上述场景是“静态”的,所以需要一个音效,让场景活起来。再比如:一身泥泞青苔的女子自顾自地大声恸哭,湮没在霍霍雨声中。这里的声音是“霍霍雨声”。一个兀自大哭的女子,哭声却被更大的雨声掩盖。第一,一个雨中大哭的女子,场景上先表其惨,第二,雨声淹没了哭声,则直接把“惨”变成“凄戾”。4.蒙太奇。这是电影手法,同理可以运用到小说中。运用它可以交代很多事情,同样也可以产生等同电影画面一样的效果。比如这里:在某一个黑暗雨夜的某一刻,有人睡得很沉。有人辗转反侧。有人在风雨中赶路。有人要痛下杀手,有人从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有人则愿意接受死亡。(请依旧不要纠结文笔情节亲!)这就是一副蒙太奇式的画面。每种场景一闪而过,交代此时此刻与事件有关的人物都在做什么。想象一下画面表现:在某一个黑暗雨夜的某一刻,(黑夜,雨)有人睡得很沉。(一个睡脸)有人辗转反侧。(一个睡梦中反复翻身的人)有人在风雨中赶路。(风雨中赶路的人,面色焦急)有人要痛下杀手,(杀手狰狞的脸,雨水从脸上流下)有人从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一个走进梦境中的人的背影)有人则愿意接受死亡。(一个张开双臂迎接刺过来的剑的人)你看,这样一来,画面感出来了。5.留白影视剧里面有同样的表现。就是在背景乐中,人物继续故事,我们不知道他们具体都做了什么,但我们却知道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或者结果如何。比如有些电影中表示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的交代方式:在主题曲的旋律中,他们就那样过了一年,越来越亲密。写文时,如果某些情节相对不那么重要,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如:最后A编了一个漏洞百出的剧情,B立即笑着接受了。具体什么是“漏洞百出”的剧情,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笑着接受了”。所以“剧情”被留白。因为没用。这也为读者创造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我平时运用的手法大概就是这些,主要是针对行文“画面感”来解答的。但请题主千万注意,这样写有一个弊端。容易陷入冗长的细节描写中。如果你是鸿篇巨制,建议少用。感谢看完。
装13的说法:把你要写的东西当成艺术,不当成工具。语言不仅是艺术,还是相对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所以人常常混淆作为文学艺术的语言,和作为传播工具的语言。这是在绘画和音乐中不会发生的。有人写东西停留在“说清楚发生了什么”,这种语言就倾向于工具性的坚硬和干燥,我们经常看到这种语言,似乎哪里都没有语病,但作为小说,就是有点莫名其妙,好像一个人没有鼻子一样。┌—————我家的分割线哪有那么可爱—————┐
迷失大陆大陆历997年六月,迷失大陆一个不知名的沼泽中,一头双足飞龙(魔兽之一,外形像龙,前肢演化为双翼,肉食,长着尖锐的剧毒牙齿,和龙一样有收集闪亮物品的嗜好,但是鳞甲较薄,栖息在沼泽,能使用几个风系魔法)正在一棵臭树(沼泽特有的木本植物,有一股浓烈的臭气)上馋涎欲滴地看着脚下走过的一个健壮的人类。在它眼里,一顿可口的早餐正在它面前运动。读书之人《禁咒之门》└—————我家的分割线哪有那么可爱—————┘写小说,读者想看到的不是《一旅人沼泽遭飞龙吞噬,警方提醒夏日出游注意安全》,而是汗毛直竖地展开想象,那个旅行者会逃脱吗?文学是感性的。文学内部的世界,是对感觉和感情的记录,而不是对真实的发生了什么事的记录。这个世界有时荒诞虚幻,有时却令人惊讶的细腻和实在。因为我们的感觉和感情就是比较不讲道理的。我们再看一段:┌—————我家的分割线哪有那么可爱—————┐
小黑有几分机灵,从苏青的神情中看出了些异样。他挥舞手中的开山刀,斩断了遮挡视线的那片蕨叶的枝条。巨大的蕨叶落下,就像半间屋子的屋顶坍塌了一般。 “蛇!”老铁惊呼了一声。 面前的一小片开阔中,有一株盘根错结的老树,老树的气根盘盘曲曲的垂落到地面,果然像是挂在树上的蛇蜕。 “那是树枝,眼睛擦亮点,别瞎嚷嚷,”祁烈呵斥道。 “那里,那里!”老铁还是惊慌。 伙计们再看过去的时候,才猛地一寒。他们这才看见了蛇,几乎和老树融为一体的蛇。方才他们没觉察出来,只因为没人想到竟是这样大的蛇,而把他看作了一条隆起的树脊。江南《商博良》└—————我家的分割线哪有那么可爱—————┘在脑子里,把想要描写的东西还原成画面(包括声音、嗅觉等),然后用你认为贴切的文字把这一画面记录下来。这并不是说要巨细靡遗地展现一切,可以挑某一时间,某些特别抓住感官的重点来记录。如果不能生成画面,那就把写作的背景搬到你的生活中去,写你熟悉的,你见过的。历史和架空小说,影视和学术资料可以提供第二手的帮助。你想在文字后营造一种怎样的气氛,就选择相应这种气氛的词语。任何一个词都不仅是字典里的意思。把它放进语言背景里去观察,细细把摸它的质地,它所暗示的情感和气氛。词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断句,语法,声音等。但这些我都没揣摩透,不好拿出来卖(喂)。为什么苏东坡说“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定是梅花,“桃花杏花不敢当”?梅花在中文里,是一个有些清冷,有矜持感的意象,“疏影”、“清浅”这些用语,恰好表现出这种优雅的冷淡感。当然,现实中,杏花也可以是疏影,但写(传统中文里的)杏花,不要写它的疏影,可以写颜色的红嫩或者姿态的夭斜(参考:)。┌—————我家的分割线哪有那么可爱—————┐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杜甫《北征》└—————我家的分割线哪有那么可爱—————┘有一种解释是“颜色白胜雪”指病弱的苍白,不对。虽然从词典上的意思,似乎也解释得通。在中文里,以雪喻白是褒义,是说这个小孩娇养美丽的时候,不可能是病秧子。当具有同一气氛的词语堆叠起来的时候,技术好,就会生成一个有气氛的画面。文学的画面本身就有悲有喜,有恐惧有悠闲,不是信手按快门拍下来的。麻子照镜,个人观点。
我的经验是:少用形容词,多用比喻。PS:评论中知友写了一个场景片段,给了我很大启发——事实上,要写出“画面感强烈的文字”,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充实大量细节”,以及,(在这里不得不稍微反对一下下)在对某样事物进行描写时,我不认为议论是多余的。因为我本人在写作中没有遇到过充实不出细节的问题,所以我把这个问题忽略了,但现在想想,的确我读到的许多场景片段,看起来像故事大纲,而非故事本身。 知友举出的原文如下: 胖子小明最近迷上了死飞,在咬牙败入一辆后每天沉迷"骑"中不能自拔,但很多人看到他骑在车上,两片肥硕的屁股将车座完全包裹淹没,仿佛一根钢管贯穿身体后,都不禁感觉蛋疼菊紧。我认为这段文字的问题在于——描写太粗犷,缺乏细节,以及,在我看来,口味太轻。换了是我,大概会这样写:小明最近迷上了“死飞”,就是那种比正常自行车少几个关键零件——比如刹车——的自行车。说真的,自行车并不是一种适合胖子的交通工具。如果你见过一个像小明这样的胖子骑在自行车上的情形,你就会和我一样明白发明自行车的人有多痛恨胖子——事实上,如果小明不把他的屁股抬高十公分,你根本没法确定那根钢管上是有一个叫做坐垫的玩意,还是它直接戳进了他的屁眼——那让他看上去就像是一只被穿在钢钎上的大号鸡腿。而更绝的是,他还能上下摆动那两条屁股上的赘生物——他自己称之为“腿”的玩意——来将“死飞”蹬起来,然后再成功让它停下来。那种能让人看了当场痔疮发作的情形,每天都要上演一个半小时,这足以当作上帝存在的证据——把一个胖子摆上一辆“死飞”车,那绝不是人类智慧所能创造出的搭配。当然,我这种模仿自雷蒙德·钱德勒、丹尼斯·勒翰的所谓“硬汉派”刻薄写法读起来未必让人愉快,我也不建议大家学这一路,太容易得罪人。
作为一个间歇性无聊症患者,来提供一个唱反调的答案。真想写好「画面感」,去看电影,去看画,去看生活,不要念着文字的伎俩!如何具有画面感?楼上诸位大拿述之备矣;但我想说,目不暇给者,亦毙。画之所以是画,至少是有图,有底:要想出现「画面」,请先舍得剪裁,也即「留白」。要知道自己要写的,究竟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别的,就请别在乎,别不舍得。忘记你的技巧,谛听你的对象。隐藏你的技巧,显现你的对象。不然,出来的,那不是画面,那是五仁!我们来看一下真正的画家&作家,是怎样说吧:——摘自一段建筑师的访谈,冯仕达 vs. 刘家琨(没错,我就是来骗我的同行关注者点赞的):刘:其实是这样:如果有一个画家,在他的画中间要特别刻意的表达他有什么技巧,那是炫技。如果一个写作的,要他的辞藻特别的表现出来,而不是追求(不管用什么样的意思)对意义表达得精准,那它是美文。有宝现宝的拿出来给人看,在其他艺术判断里面是品位不高的。你肯定要有技巧,要解决很多问题,也有表现的责任,但并不是把自己什么东西都搬出来那样的表现。建筑师学了设计,普遍追求「设计感」,下手不紧就不猛,经常是生怕哪一个细节别人不知道,就把那个东西特别刻意的翻出来。其实细节的表达有不同方式,在写作里边,有些人特别有观察力,但是,他如果在一个段落里边处处都是一个个停留下来的细节,其实是对全文不利的。细节好的,是在一大堆好像叙述的行为里面忽然出来一个特别有质量的细节,而且说不定这个细节还要推动故事发展。卖弄细节有危险,它甚至破坏了灵魂,一些深刻的东西被破坏了。一个有品位的穿戴,不会全身来表现,他不会把 logo 很大的露出来,他要有一点小小的布置,放在合适的位置。张爱玲的小说非常有画面感,但并不画面在锦绣上面。范柳原何以盯着一只茶杯里的茶叶发呆,说那里令他想起少小长大过的马来,想起马来的热带雨林来,——这个画面就明明在字面以外,在字面之上,——好的画面,不是文字描摹来的。好的画面是先升腾在你脑海,而文字,只不过是余响,是afterimage。真想写好「画面感」,去看电影,去看画,去看生活,不要念着文字的伎俩!八十年代一位年轻女导演,把《边城》改写成电影剧本。沈从文看了这位后学的剧本,毕恭毕敬然而也是毫不留情的,做了许多修改。我印象里最深的例子,就是有陌生人来了渡口,翠翠的小黄狗是叫着奔向渡口,还是奔向翠翠?很遗憾,女导演的画面搞错了。——哪怕她文字再好。
我觉得排名第一的答案@张佳玮 写得蛮到位的。。其实除了抽象的议论思辨之类,其他的文字,无论写景叙事都应该是大脑中先有一幅或几幅画面,然后尝试着去为读者呈现出来的吧?所以要画面感强烈,就要关注构成一幅画的基本要素,比如画了哪些东西,用了什么颜色。所以,以罗列色彩和物件的方式来造成画面感,是最最简单易操作的。先看一个例子:汪曾祺《受戒》的结尾: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颜色:紫灰、银、通红、青、紫、白、青草木虫鱼:芦花、蒲棒、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小白花、青桩这一段被我在谈文笔时反复拿来说,就是因为一来意象极美,二来易于复制,无论颜色词还是名物都简单日常,相信人人都写得出来。比这种方式更复杂一些的,是对色彩作更精细的分别,对名物作更具体的描摹,但大体框架还属于一致:《红楼梦》: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很有视觉冲击感,满眼富贵锦绣气象。豆绿、赤金、石青、翡翠……颜色用词高阶了一些,每一个物件之前又有极长的前缀,交代出质料形制种种,曹公的这种写法有时遭人诟病,说他是堆砌,我不认同。有一类人就是非常具备细节的把握能力,瞄一眼即可获知诸多信息,因此将这些信息同样密集地传达出来也是自然而然,并不造作。他开辟出的这种描写服饰器物的路子,不光读者喜欢,后世的许多作家也有颇多跟进的。最典型的就是张爱玲了:《沉香屑——第一炉香》:一语未完,门开处,一只朱漆描金折枝梅的玲珑木屐的溜溜地飞了进来,不偏不倚,恰巧打中薇龙的膝盖,痛得薇龙弯了腰直揉腿。一引把她引进一间小小的书房里,却是中国旧式布置,白粉墙,地下铺着石青漆布,金漆几案,大红绫子椅垫,一色大红绫子窗帘,那种古色古香的绫子,薇龙这一代人,除了做被面,却是少见。地下搁着一只二尺来高的景泰蓝方樽,插的花全是小白骨嘟,粗看似乎晚香玉,只有华南住久的人才认识是淡巴菰花。《金锁记》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还有白先勇,《游园惊梦》:窦夫人穿了一身银灰洒朱砂的薄纱旗袍。足上也配了一双银灰闪光的高跟鞋,右手的无名指上戴了一只莲子大的钻戒,左腕也笼了一副白金镶碎钻的手串,发上却插了一把珊瑚缺月钗,一对寸把长的紫瑛坠子直吊下发脚外来,衬得她丰白的面庞愈加雍容矜贵起来。除了高阶的颜色用词增加了难度之外,倘若一个人并非锦衣玉食的贵胄,没识见过此等富贵风光场面,大约很难想象这样的生活,也就没有底气来写。不过,国人也渐渐富起来了,开始有余裕讲求品质,可以预见这种不厌繁复精细的风格在审美各领域的复归,毕竟这是我们一向喜爱且擅长的。以上是色彩+名物的方法,接下来说说动词。通过准确传神的动词造成画面感,难度就大得多了。需要具备一种特别敏感的心思,善于抓取动态画面的精魂。文学作品里常有大段静态景物描写,因为色彩+名物的方法易于掌握,文字粗通的人都可以来上一段。但是写动态画面出色的文字就很不多,因为这是文笔金字塔再向上的一层了。当代的中文作家中被认为动词使用得最好的是阿城,他有一篇《溜索》,字字珠玑。择取片断: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大鹰那一句太太太精彩了。“移来移去”、“在风中抖”,简直就像用高倍清晰的空中摄像机跟拍的一样。这一句,他不写,你说不出;他一写,你猛拍大腿赞叹这和我脑中画面一样一样的!不服不行啊。另外,动词所构成的画面感,除了动作词语本身的绝妙择取外,更重要的还有节奏的把控,这需要通过虚词啊助词的变化来实现。像上文的一段,动作干净利落时用语就简白精炼。再以《水浒》中著名的倒拔杨柳一段来说: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缀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有个错别字啊,原字打不出来。。这一段里用了很多把字句,就是要让速度放缓。因为鲁智深肯定不是不假思索唰唰走来一秒钟拔出树的,肯定是像举重运动员那样要准备要运气要凝神的。如果不用把字句式,一气直下,就很不对劲了,太峻急。这也是为什么翻译的文学我不爱看。。就是译者常常把握不好节奏。比如张佳玮举的《老人与海》那个例子:我记得鱼尾巴砰砰地拍打着,船上的座板给打断了,还有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推,那儿搁着湿漉漉的钓索卷儿,我感到整条船在颤抖,听到你啪啪地用棍子打鱼的声音,像有人砍一棵树,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儿。对这一段做了微调,主要是虚词方面的变化:我记得鱼尾砰砰拍打着,船上的座板断了,还听到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地推去,那儿搁着湿漉漉的钓索卷。我感到整条船都在颤抖,听到你拿棍子噼里啪啦地打鱼,像人在砍树,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腥甜的血。感觉这下子读起来顺多啦。不过我是完全根据语感啦,没有对照原文。今天先写这么多吧。回头再添。本来还想说一说比喻的,但有点写烦了,请原谅ADHD患者耐性不足。欢迎大家订阅我的豆瓣阅读专栏:
文字不是影像,想在读者脑中勾勒出出极强的画面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提炼特征,找出最引人注目的那一点,给人予强烈的冲击,剩下的细枝末节就都不重要了。比如:侯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高声说笑,一望而知是位豪杰。——钱钟书《围城》虽然只刻画了一个鼻子,但整个影像已然栩栩如生,脸上的其他器官都显的不必要了。写景的也有:秋凉的薄暮,小菜场上收了摊子,满地的鱼腥和青白色的芦粟的皮与渣。一个小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倩地掠过。在这一刹那,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罢? ——张爱玲《更衣记》一个骑车的孩子瞬间带活了整个画面。或者抓住画面的主要特征,用最直白的文字描写:抬起头来看那南面的山,一条雪白,映着月光分外好看。一层一层的山岭却不大分辨得出。又有几片白云夹在里面,所以看不出是云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那是云那是山来。虽然云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只因为月在云上,云在月下,所以云的亮光是从背面透过来的。那山却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过来,所以光是两样子的。然只就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东去,越望越远,渐渐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甚么来了。——刘鹗《老残游记》有时候描写的对象并不十分出奇,也没有明显的特征,那么以情入景就是个好办法: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几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郁达夫《烟影》其实文无定法,对于比较常见的情景可能适宜把它写得美一些,出奇一些,而真正奇异诡谲的画面却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白描就够了。在生活中多观察,体会,思考,写字的时候将心底的那一份感觉翻出来,将感觉透过指尖传达于文字,这样画面感往往也就油然而生了。写那些你熟悉的事吧就好像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天的深夜我抱着孩子回家那天他出奇的不困倦,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走到门口的时候,我放他下来,他在我耳边轻轻地说“爸爸,后面有个妖怪。”我知他贪玩,假装回身逗他却看见他远远地站在路灯下,望着我说“爸爸,门口那个是妖怪。”
感觉好多人说的好复杂,我说个简单点的办法可以吗?首先在大脑中虚构你想描述的场景:一部小说,一部电影,其实都是由一个个的场景片段组合起来的;然后从人的感官入手,人的感官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皮肤感受到的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心理刺激,把这些都描述出来,画面感就出来了呀;要不咱来一段试试。秋季的安科拉祖平原应当是一片金色,宁静的农田中,散发着干燥泥土的芬芳,丰收让克鲁兹庇护下的民众感到满足,贪婪的贵族没有足够的借口剥夺农民富足的口粮,安科拉祖行省太富有了。而此刻,来自东北方的德曼拉贵族们终结了这一切;从剑鄂高地向下望去,太阳光刺眼的照耀这一片血红的大地,整片布拉德河畔,从荆棘堡到落声森林,布满了克鲁兹帝国骄傲骑士们的尸体,鲜血流遍了大地,空气中飘散着油腻的血腥味,只有个别的克拉玛战马幸存,漫无目的的在主人尸体旁边游荡;整个战场横跨15英里,原驻守在落声森林的25骑兵团早已全军覆没,布拉德渡口的银翼骑兵旅则被黑暗贵族们的盟友,科伦加的巫妖们全部转换成为亡灵,荆棘堡驻守的无畏骑士团、萨鲁克龙骑兵经过三天三夜的抵抗,此刻兵力不足满编制的三分之一,他们在凭借荆棘堡高达50英尺的城墙在拼死挣扎。妈蛋,不写了
细节引用《落水狗》里的台词“一定要记住那些细节部分,那才是关键之处,这个特别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男洗手间,你得记住所有的细节,他们是用纸巾抹的手,还是用吹风机吹的,你得记住隔间是否有门,你得记住他们有没有用透明的肥皂,或者中学时用的那种粉红色小颗粒物体,你得记住他们有没有用热水,臭不臭,如果很肮脏,那些混蛋有没有泻得哪里都是,你得记住这些所有的细节,这样才能背熟这个剧本,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细节当成自己的经历,当你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想着这是你自己的经历,你是怎样做那些事的就行了。”
-方法无限多,这里就说最简单的,老祖宗传下,千年不变的最易行之法:用第一人称。即使你用的是第三人称的笔法,但,描写时,一定还是要有一个(近似於第一人称)的叙述观点。不能理解我的意思?请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图,气势的伟大,全靠右下角山路上的那个商队,那个小人来营造。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了,画画,单纯的景色,不能显出天地之广阔。画中,一定要加个小房,小人。(看图的人,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小的画中之人。)当你觉得自己「如在画中」,有了「视角」有了「观点」,立刻就有了无比恢弘的气势。那个小人,放到文学创作去,就是你自己。前不见古人,後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个自己,在文字中观望,即使没有一字描写景物,你也会感觉自己面前有个一望无际的世界。用你的眼睛,去看望你自己笔下的世界(你自己一定要在其中),把你「亲眼所见」,如实写下。那世界,就能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画面感的描绘是可大可小的,单纯的技术的训练当然有效果,可还是修外而非修内。所谓作诗的功夫在于诗外——多读经典,多观察现实生活,多琢磨人事是很主要的。小说可以虚构情节,却不能虚构人性,人性的描写越逼真,小说的可读性就越强了。我不知道什么是您所谓的画面感,是否是我所说的白描?如果是的话,那并不难。少用形容词也罢,构图也罢,遣词造句也罢,我总结就是四个字:设身处地。这是对作者而言,对读者而言,则可谓“带入感”。这恰恰是最难的。这跟美学(文艺心理学)大有关系,这一说又是说来话长了,我建议你去看看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但以我的经验来说,如果你是以网络为园地的,就是在没什么好想,知音实在是太少了。我觉得有画面感的前题是,我的心里有这样的美学经验存在。譬如《红楼梦》,画面感是很强的,可能读的人还是少数,何以然啊?——对牛弹琴的道理嘛。现在的阅读,很大程度上,要么就是直接灌输,要么就是把肉全都剥掉,只能一个最简单的骨架。很多所谓的畅销小说的作家,在稍有一些见识的人眼里,那就是根本不会写作的人。对文字的悟性是相当重要的。你想对一群毫无慧根的读者说什么画面感吗?他们才不管你什么画面感,你讲故事就好了。但我心里还是存在一类拥有健全理知的读者,所谓在文艺本身的努力,实则是为了那些人——也就是行家。对于行家和有慧根的读者,我们需要精益求精。我的主要意思,已经说了。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借鉴。此外,就看你的天赋和运气了。最后,我截一段,我自己写的小说,给众人看看,以供喷饭:  *  话说这一年上元过后,郡王府忽非往日般地寂寥下来,就连府门前的石狮子也显出无事的清闲。  晨早,郡王妃被无声的喧嚣吵醒,梳妆完毕,推开房门,阳光洒进来,冷风也跟着扑向她。她打一个寒战,接着命丫嬛传上早膳。可当十几样精致缤纷的点心摆在她面前时,她觉得口中无味。一旁侍立的丫嬛芍药于是问:“太太,您今天怎么了?”  王妃端了茶碗饮一口,又夹了一柳干丝放在嘴里,倦然道:“我也不知怎么了,只觉身子发沉,没什么食欲。”  “要不然,我让老华去请个郎中来给您瞧瞧?”——芍药所说的老华是郡王府的大管家,名叫华严良。他从前是郡王爷的贴身马弁,随王爷东征西讨,立过不少战功。  ——郡王妃搁下筷子,摆手道:“那倒还用不着。对了,你待会打发人去刘太太、董太太那儿问问,问问她们下午得不得空闲过来玩儿会儿牌。”  芍药接了旨,待早餐后便差人去办;可结果自然不是身上不舒服,就是有事走不开,总之都是含蓄的拒绝。王妃抱怨了几句,小叹一声,便也只得呆坐屋里瞅着窗外出身。  正在她无聊之际,有一个小妇人领了两个丫嬛踱进来。那小妇人二十光景,生得容貌娇美肌肤白皙;着一身大红缎子旗袍,上绣金丝团花鸟雀,头戴珠翠,耳垂玛瑙,富丽非常。这位便是郡王爷在年前以“天命之年”新纳的六姨太,白桂花。  六姨太一进屋,便满面含春地笑道:“夫人,小妹听说您身子不爽,特来看看您。”说着又将手里拎的一个小纸包递与芍药。“这是前两天老爷赏给小妹的一品官燕,小妹特拿了些来给您尝尝。”  王妃回过神来,抬眼一看是她,因缓缓起身,笑道:“唉,我不过昨夜睡觉贪了凉,怎么还劳烦妹妹来看我,还送这么重的礼给我,真过意不去。芍药,待会儿你把燕王妃寄来的那两包一品花胶全给了妹妹。我看妹妹身弱体虚,是该补补。”  芍药答应了,就命丫嬛去取。郡王妃则上前拉着六姨太进了里屋。里屋并不大,格局摆设的却很是温馨雅致,这是郡王爷当初照着王妃娘家的闺房模样依样画的,聊以稍解王妃思乡之愁。  她二人挨着坐下,丫嬛便捧茶进来。王妃问:“这是什么茶?”  “回太太,这是您素日喝的瓜片。”  “姨太太来了怎么能上这样的茶?!”接着王妃朝六姨太笑笑,道:“如今这些丫嬛,都是不会办事的。快去用我那对玉盏沏了那一品雀舌来。——妹妹不知,那茶叶是前两日楚王妃六百里加急特意给我送来的,是今年刚下来的新叶子。如今退了火气,喝着清新爽人,且有回甘。”  六姨太笑道:“夫人忒是客气的,让妹妹都不好意思了。”  “这算什么。——还不知妹妹进了郡王府这些日子,各处可还习惯?”  “多劳夫人费心。王爷对小妹宠爱有佳,小妹一切都很好。”  王妃点点头,笑道:“那就好。这郡王府里规矩多人也多,妹妹有什么,只管对我说。若是妹妹有难处不说,怕是到时候让王爷知道了,又要责我不周……”  这二人如此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直聊到将那“一品雀舌”喝过三道,六姨太才一脸歉色地带了夫人的馈赠离去。待她走后,芍药问王妃:“太太,姨太太送来的燕窝是否让厨子现在就给您炖上?晚上睡前好吃。”  王妃道:“用不着,你们几个拿去吃吧。——这小门小户的,就是没个眼界,什么稀罕东西,还往我眼前显摆?”
建议可以去看一下《人物》杂志对新浪英超编辑陈驰的专访。驰哥以写英超花边而闻名,文章情感丰沛,画面感强烈,有意境。驰哥刚开始写的时候被大家认为只具有小学生水平,而到现在则被誉为“体坛花边文豪”,完成这个转变驰哥只花了一年时间。所以,驰哥的经验还是很具有可操作性的。总结下来的经验有两条:多借鉴多思考最后附上驰哥专访的全文:
前方是浓密树荫里面透出来的昏黄光芒,她坐在她男朋友的摩托车上,闪烁着红灯从岔路驶来,越来越近,当她在我身边擦身而过的时候,她没有看到我。在四周弥漫在城市云层之下的所谓万家灯火中,我看见她脸上涂抹着厚厚的粉,眼睛里面反射着四周的灯光,并且带着一幅傲慢又事事诚心满意的神色。该死!难道这种愚笨如猪的女人不应该永远带着那种谨小慎微,噤若寒蝉的神色卑微地活着吗?她怎么敢用这样的眼神从我身边划过?我紧握我手里的冰镐,抬了起来……写光线,写景物的特点,写心理对景物的反馈,写第一人称,写动作,写瞬间。
文章之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与兵法无二。以下引文抄柳子厚永州八记。“弯曲的山涧如舞台换幕一般,幕布徐徐拉开:澄碧湖面,绿得剔透、圆润,靠近岸边的水面倒映着树影,远处则整座雪山像照镜一样映在水纹中,山顶白雪更添流光溢彩。泛舟湖上,游鱼若浮,在水浅的地方,阳光照彻水底,鱼影云影时隐时现,像捉迷藏一样。此湖即是圣徒湖,又称祖母绿之湖,人们用最珍贵的宝石来称赞它,足见其水光碧影之动人。阴天的时候,湖上笼着寒烟,如一副水彩画变成水墨画,岸边一层芦苇,蒹葭苍苍,令人满怀期待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首先,你写的时候,脑子里是有画面的,看清楚尽可能多的细节。然后把目光所及的画面描述下来,可能要有镜头切换、远景、近景、细节特写,镜头切换要自然连贯,注意光线、气味、质地、色彩这些能刺激人感官的东西。再然后,就看你用合适的文字来还原这个场景的能力了。下面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在上海市中心的那个顶级楼盘里,优雅昂贵的气息缓慢地流动在黄金麻建造而成的外立面之间。顾延盛一边打着手机,一边招呼着旁边的女佣往他的Hermes茶杯里倒奶茶的时候,早上7点半的阳光刚好透过那幅巨大的埃及棉窗帘,照射到他的脸上。轮廓锋利的脸,五十岁的年纪,看上去像是四十岁。当然,这得来源于他女儿每天逼他喝的一些抗衰老保养品和帮他挑选的昂贵的男性护肤保养品。他的女儿坐在他对面喝咖啡,手上正在“哗啦啦”地翻着女佣刚刚从楼下取上来的财经报纸。顾里把喝空的咖啡轻轻地递到女佣面前,没有说话也没有从报纸里抬起头,只是把手停在空气里。过了一会儿,拿回来的时候,杯子里已经倒满了新的巴西咖啡。——4以上为基本功扎实各种元素都具备但装逼过度的典范。
尝试去描述一种食物
参考九把刀的《猎命师》系列,漫画式的画面感非常强。大量的环境描写,精准紧凑的动词,情绪的铺垫,控制节奏。
如果说入手建议阅读陈丹青的书,如果想写出最好把自己调整为唱抒情摇滚的状态。做到这两步画面感强的文字会象水一样流出来的,什么技巧其实都是第二位的事。
找出一幅画面,多练习,保证一天一次的练习量,日积月累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还有多看看宋词唐诗等古文,文字凝聚感和画面感都很强,多背,多揣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表达的意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