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管仲鲍叔牙和鲍叔牙谁功劳大

浅谈管仲之能者备善
管仲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政治谋臣。齐桓公所拥有的春秋霸业与管仲自身的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管仲择友和政治投机的策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友情看,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合作属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政治投资。虽然无疑这与公子小白的识人能用是分不开的,但是政治家的知人善用毕竟都是少数。管仲遇到了一个识人的明主。谋略尤其是阴谋是不会被正史铭记于典籍的,如若这样是再难弘扬当朝的立国思想了。虽然管仲在春秋,但是司马迁是生活在汉朝的。在司马迁生活的时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和三纲五常的思想是约束人们思想的重要理论工具,司马迁也是深受儒家思想的一个史学家。《史记》作为汉朝的大著作,写作涉及的人物身上所表现的思想无疑是与司马迁人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时候的时代背景分不开。
自古以来,知音难寻。此处知音当然不是指《文心雕龙》里所谓知文章者的知音,而是高山流水的传说。然而,管仲和鲍叔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可以称为知音,知音是相互知晓。并且可以为对方做出牺牲。鲍叔牙对于管仲是很了解的。从《史记
管仲列传》里就有言:“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此句话道出了鲍叔牙对管仲的了解,知其贤能。知贤者,古今莫过于伯乐。管仲对于鲍叔牙的行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违背了后来汉朝推崇的儒家所提倡的仁义道德。管仲在儒家的道德判断里,只能说是个小人。在司马迁写作《管仲列传》里可能讳隐去了很多文字。也是与《史记》所特有的写作笔法分不开的。司马迁写《史记》所采用的手法是对孔子春秋笔法的继承,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人讲究的避讳。司马迁心中的贤者不是管仲,却避重就轻的刻画管仲这个能臣的人物形象。管仲与鲍叔牙的关系是司马迁浓墨重彩表现的点,俱是通过管仲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联系到司马迁这个人当遭受李陵之祸的牵连的时候,并无人为他说情。因而司马迁对于鲍叔牙和管仲的友谊还是很佩服的,但是在最后的“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这番话便是很符合当时儒家的思想,统治者是不希望看到诸侯称霸的局面出现。尤其在汉武帝时期,刘姓王已经被削了地。同姓王的渐渐势力也小了,地方称霸的先例当然是不能被提倡的。历史上君王都会对历史之事有所避讳,为了美教化。这倒是可以说的通的。但是作为史学而言,历史从来不可能是客观的。这就变得合乎情理了。
然而鲍叔牙在对待管仲这点上表现的很是大度。这方面而言,鲍叔牙即是个能忍的人,也是一个明智之人。知其贤,虽深受其苦,但是先有苦,而后有甜。此谓苦尽甘来。鲍叔牙在管仲成为相之后也是生活因而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为管仲而言,其人并非是小人。管仲先事公子纠,后又转而给公子小白做事。这在春秋战国,虽然不会涉及到名节不保。但是统治者还是会有所戒心的。这与后来的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对比,社会环境差异巨大。管仲作为政治投机者,这与鲍叔牙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因为鲍叔牙就一直给公子小白做事。但是在司马迁笔下,写到了公子纠死亡,然后管仲被囚禁。鲍叔牙遂进管仲。这才有得管仲后来那么大的作为。虽然在史记里面,并无多么详细的描写怎么使管仲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但是言语中尽是表现出管仲和鲍叔牙虽然给不同的主公做事情,甚至在政治层面上可以说他们是敌人。但是一般来说,人作为政敌,便是很难在私交上保持良好的友谊。管仲便是这样的一个政治投机者,政治投机成功之前,史书上并未记载管仲自己言论里有说自己欺负鲍叔牙。当政治投机成功以后,管仲便说道:“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自己给齐桓公治理好了齐国,修内政,此乃立功之举。他立功以后,也成就了鲍叔牙的名。为了鲍叔牙立名,自己贬低自己的行为来成家鲍叔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为朋友两肋插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在任何一种关系里利益都是要求对等的。即使在史记里,记载的他们之间的友情都不是纯正的知音关系,鲍叔牙只是了解管仲。史书并未记载管仲了解鲍叔牙。这段友谊更像是互相利用的“君子之交”。李斯与韩非是同门师兄弟,在秦国李斯却不能让韩非表现出来自己的才能。诬害韩非,直接导致韩非的死亡。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发愤著书说提到了韩非囚秦著有《说难》《孤愤》,发愤著书就是有怨情的。怨情却不是对于孔子所说的诗可以怨的怨了。孔子之言甚广,而且把人想的太过高尚了。如此看来鲍叔牙和管仲的友谊和李斯韩非之间比较当然算得上是够义气的交情。
&鲍叔牙对于管仲在紧要关头的帮助,给了管仲立功的机会。管仲这个人是很有眼光的,虽然在主公这一关没选好,但是挺身而出的朋友鲍叔牙却是可以提现管仲这个人的能力。俗语有言:“知其人,先观其友。”当然,管仲确实在政治上做的很出色,政治投机加上自身良好的能力。这才成就了管仲这样一个春秋能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鲍叔牙和管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