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中楚国英国王室继承顺位顺位

网友用软件合成宝宝的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英国当地时间22日,平民王妃凯特顺利产下一名重7.6斤的男婴,这个孩子将成为英国王室的第三顺位继承人。英国首相卡梅伦向威廉夫妇表示祝贺,并称“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重要的一刻”。23日,伦敦塔鸣放62响皇家礼炮庆祝小王子的诞生,同时,世界各地的人们也纷纷送来了祝福。  除了众所周知的查尔斯王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以及这位新降生的第三顺位继承人,英国王室的继承人还有哪些?(见习记者阮旭日综合整理)查尔斯王储(英国女王长子)  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全名查尔斯·菲利普·阿瑟·乔治,日出生,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浦亲王的长子,英国王室第一顺位继承人。1952年被封为康沃尔公爵、卡里克伯爵、伦弗鲁男爵、苏格兰诸岛和大斯图尔德勋爵。1958年,被封为威尔士亲王(英国王位继承人在储位期间的专用封号)和切斯特伯爵。威廉王子(查尔斯王储长子)  威廉王子,全名为威廉·亚瑟·菲利普·路易斯·蒙巴顿-温莎,日出生,当今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和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的长子,英国王室第二顺位继承人。2006年1月,威廉王子进入位于桑德霍斯特的英国皇家陆军军官学院,开始其44周的军事生涯。日,与凯特·米德尔顿举行婚礼。“剑桥王子”的父母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  7月22日下午4点24分,平民王妃凯特产下与威廉王子的第一个孩子,一名重3.8公斤的男婴。这个孩子的出生将把他叔叔哈里王子“挤下去”,成为英国王室第三顺位继承人。目前,孩子的名字尚不为外界所知,预计王室将在未来一周或数周时间内公布。未来,这名“剑桥王子”可继承高达10亿美元财产。据悉,早前有关这位王室宝宝的一切特征如性别、姓名甚至头发、眼睛颜色等,引发英国彩民疯狂投注,下注金额已经刷新非运动类博彩新高,估计已突破100万英镑。哈里王子(查尔斯次子)  哈里王子于日出生,全名为亨利·查尔斯·阿尔伯特·大卫·蒙巴顿-温莎,当今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和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的次子。他是英国王室禁卫骑兵团团长,拥有少尉军阶,阿帕奇战斗直升机的副驾驶,他两度出征阿富汗,执行任务时曾击毙塔利班的好战分子。侄子“剑桥王子”出生后,哈里降为英国王室第四顺位继承人。安德鲁王子(英女王次子)  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全名安德鲁·阿尔伯特·克里斯琴,日生于白金汉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浦亲王的次子。1986年受封为约克公爵。相传也是伊丽莎白女王最疼爱的儿子。1979年进入英国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短暂服役,曾担任海军长官,并被授予“绿色贝雷帽”。随后,又进入皇家空军学院学习飞机驾驶。1981年获得最佳飞行员荣誉。2005年7月,他被授予英国皇家海军荣誉上校头衔。他担任英国国际贸易及投资的特别代表。碧翠丝公主(安德鲁长女)  碧翠丝公主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孙女、安德鲁王子和前妻约克公爵夫人莎拉·弗格森的长女,在英国王位继承人顺序中目前排名第6。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未嫁公主”。与深藏闺中、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公主不同,人们经常可以在盛大的舞会和群星云集的生日聚会上见到碧翠丝公主的身影。尤金妮公主(安德鲁幼女)  现年23岁的尤金妮公主是查尔斯王子的弟弟安德鲁王子的小女儿,有着一双淡蓝色双眸,过去总是害羞的跟在姐姐旁边,如今己出落成落落大方的美人。尤金妮公主曾就读于英国名校马尔堡学院,她在博客上与网友尽诉心中事,谈自己最喜爱的食物是粟米和热狗,最喜欢紫色。爱德华王子(英女王幼子)与妻子苏菲  爱德华王子,全名爱德华·安东尼·理查德·路易斯,生于日,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浦菲利普亲王的第三个儿子和第四个孩子。爱德华爱好影视艺术,还是个体育迷,尤其喜欢马术、帆板、滑雪和网球。由于始终对戏剧情有独钟,所以1986年大学毕业后他打破传统,没有像两个哥哥那样到皇家海军服役,而是专心从事他的电视剧创作,并将其视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爱德华一向不喜欢严肃、拘谨的宫廷生活,而是向往平民百姓的自由自在。他自称“爱德华·温莎”,讨厌被冠以“王子”头衔。爱德华王子与塞文子爵詹姆斯·温莎(目前6岁)  塞文子爵詹姆斯·温莎,全名詹姆斯·亚历山德拉·菲利普·提奥,日出生,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年纪最小的孙子。路易丝·温莎勋爵(爱德华女儿)与父母  路易丝·温莎勋爵出生于日,属于早产,由于出生来得太突然,父亲爱德华王子并没有在现场。路易丝·温莎勋爵天生便患上眼疾外斜视,目前就读于尤金妮郡主的母校圣乔治学校。作为为英国女王的内孙女,她可称为“威塞克斯的路易丝郡主”,但其父母选择较低的称号“路易丝·温莎勋爵”。安妮公主(英女王女儿)  安妮公主,全名安妮·伊丽莎白·爱莉斯·路易斯·劳伦斯,曾姓菲利普斯,生于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女,现任长公主。安妮公主是著名的慈善工作者,她也是唯一一个曾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英国王室成员。于日下嫁马克·菲利浦斯,育有一子一女,但此段婚姻并不顺利,安妮公主于1992年4月离婚,并于同年再嫁,成为英国王室中唯一再婚的成员。彼得·菲利浦斯(安妮公主儿子)  彼得·马克·安德鲁·菲利浦斯出生于日,是安妮公主与首任丈夫马克·菲利浦斯上尉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是英国王室顺位继承人,但没有何皇家头衔。2000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捷豹车队和威廉姆斯车队工作。他为人低调,公众对其认知不多,亦从未有执行皇室职责,目前在香港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工作。扎拉·菲利浦斯(安妮公主女儿)  扎拉·菲利浦斯,生于日,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外孙女,安妮公主与其前夫马克·菲利普斯的千金,曾跻身《人物》杂志2002年度全球50位最靓人士榜单。《人物》如此评点扎拉入选的原因:她是一位美丽迷人的少女,笑容极具感染力,拥有令人眩晕的气质。她同时是一位马术运动员。林莱子爵  戴维·林莱子爵是乔治六世(英国国王,日至日在位,英国女王的父亲)的外孙,玛格丽特公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妹妹)的儿子。查尔斯·阿姆斯特朗(左1)与玛格丽塔·阿姆斯特朗(左2)  查尔斯·阿姆斯特朗-琼斯和玛格丽塔·阿姆斯特朗-琼斯是林莱子爵的儿子和女儿,年幼的他们同样拥有英国皇室的第十五、第十六顺位继承权。萨拉·切托夫人与丈夫丹尼尔·切托  萨拉·切托夫人全名弗朗西丝·伊丽莎白·阿姆斯特朗-琼斯,日出生于伦敦肯辛顿宫。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胞妹玛格丽特公主的长女,称切托夫人。萨拉·切托夫人身为王室成员,目前拥有第十七王室顺位继承权,而她的两个儿子塞缪尔·大卫·本尼迪克特·切托(日出生)及阿瑟·罗伯特·纳撒尼尔·切托(日出生)同样拥有第十八、第十九顺位继承权。  此外,由于欧洲各国王室通婚的结果,一些欧洲国家的君主和王族也有权继承英国王位。如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是英国王位的第60位顺序继承人,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排在第182位,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排在第208位,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排在第806位。
13-07-23·
13-07-23·
13-07-23·
13-07-23·
13-07-23·
13-07-23·蓝衣带《愿来世不生帝王家》4
蓝衣带《愿来世不生帝王家》4
师:蓝衣带
时& 间:2015年11月25日
点:温煦港湾总群()
温煦港湾新浪博客:.cn/u/
整理人:梦醒何方
&&&&&&&&&&&&&&&&&&&&&&&&&&&&&&&&&&&&&&&&&&&&&&&&&&&&&&&&&&&&&&&&
蓝衣带讲师:
我的东西都是李斯列传和蒙恬列传的内容,加自己的一些主观揣测和评论。
上次,我们讲到大秦帝国丞相李斯在自身的荣华富贵与对始皇帝嬴政的忠诚上面,选择了前者。与赵高、胡亥结成了三位一体的政治联盟,从而决定了一大批人(当然也包括三人自己)及秦帝国的命运。阴谋家既已到位,一连串的阴谋也就随之而生了。三人伪造了嬴政给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第一个牺牲者即将出现了。胡亥要当皇帝,第一顺位的合法继承人自然不能活。三个阴谋家伪造了一份嬴政给写扶苏的诏书:“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做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用玉玺把诏书封好,让胡亥的门客交给扶苏。应该来说,这个要求人家自杀的理由很不充分。一是“无功”。驻扎边疆没有开疆拓土。但是嬴政交给扶苏的主业应该不是这个,而是“守土”,防备匈奴。  三是“怨望”,在苦寒之地而没有待在都城为太子而心生怨望。在不讲法治的古代,因为“怨望”这个原因被杀的不在少数,但是以前嬴政也没有因这个动过杀扶苏的心思。  照以前所讲的,我个人认为嬴政是知道“不可马上治天下”的,破立之后,需要的是温和,需要的是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平衡。而且,以嬴政的知人之明,不可能看不出胡亥不堪国主之位。我认为嬴政心目中的理想人选,还是扶苏。所以这三条都不能成为嬴政杀扶苏的理由。  当然,阴谋家做事自然有阴谋家的理由,人家就是取得了预定成效。扶苏打开诏书,就哭泣起来,进入内室,准备遵从诏书自杀。  蒙恬阻止扶苏说:“皇上在外,没有立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  使者连连催促。扶苏为人仁爱,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立刻自杀而死。  前面分析过,把扶苏放在边境与蒙恬一起,看似贬斥,实则是关怀照顾。这里可以看出扶苏除了“仁爱”以外,少了点政治头脑,在政治敏锐性方面和蒙恬等老一辈革命家没得比。要是扶苏不肯就死,能否控制大军与李斯、赵高相抗衡?(或者这场阴谋直接就失败了。)  前面我们说到过蒙恬,赵高就是以李斯5个方面不如蒙恬最终说动李斯加入阴谋的,那我们来看看蒙恬是何方神圣。  蒙恬祖籍山东省蒙阴县,故里在蒙阴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边家城子村。据考证,“蒙”以蒙山为氏。先世为齐国人,战国时,祖父蒙骜于齐投靠秦昭王,领军攻打韩、赵,累官至“上卿”。  父亲蒙武也为秦将,曾任秦内史,与秦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  (5个不如打动了他,最主要他害怕自己与扶苏的关系没蒙恬与扶苏的关系好)  蒙氏兄弟深得嬴政的宠信,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  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  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蒙恬的弟弟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前面讲过了,赵高因此与蒙氏家族结怨。扶苏上台,蒙氏必然继续受重用,赵高撺掇政变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蒙恬不只是战场之上的无双勇将,也是久经考验的政坛战将,知道其中有猫腻,坚决不肯自杀,使者立刻把他交付法吏,关押在阳周。(这里,传递诏书应该不会带有很多人,扶苏、蒙恬等人应该有亲兵护卫,为何会如此轻易得逞?得益于始皇帝的权威么?)  使者回来汇报,胡亥、李斯、赵高都非常高兴。到咸阳后发布丧事,太子胡亥立为胡亥皇帝。任命赵高担任郎中令,常在宫中服侍皇帝,掌握大权。胡亥、赵高的好日子来临了,当然,是暂时的。而许多人的噩梦则由此开始。  胡亥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怨恨他们。蒙毅祈祷山川神灵后返回来,赵高趁机表示替胡亥尽忠献策,想要铲除蒙氏兄弟,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贤用能,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劝阻说:不可以。如果他知道您贤明有才能而长久拖延不让册立,那么,就是既不忠实而又蛊惑先帝了。以我愚昧的浅见,不如杀死他。”  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来。在此以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安葬以后,胡亥即位以后,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罪过,检举弹劾他们。  子婴进言规劝说:“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大祸殃及他们自身。(我发现古人举例都爱好以反例开头,下面还有好几处。)  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  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战士们涣散斗志啊,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  胡亥听不进子婴的规劝。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反复地考虑吧!”(胡亥对赵高简直是200%的信任,只听得进赵高的。)  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还有什么怀疑的。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大夫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应有的罪名。
况且顺理成全,是道义所崇尚的;严刑杀戮,是道义所不容的。从前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给予评定为‘缪’的称号。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对他们的非议,认为他们的国君不贤明。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注意,这里不只评价了别国国君哦。) 
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看了蒙毅的这段自辩,大秦帝国言论还是很自由嘛,可以议论前代的国家领导人,而不必担心自己犯“妄议”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大秦帝国略显开明啊。) 
但是没用,你蒙毅讲得再多、讲得再有道理也没用,因为胡亥、因为赵高就是想你死,而且胡亥认为他已经是给你天大的优惠了,本来要杀你一家,但我胡亥“生性仁慈”,只杀你一人,你好好的去吧。使者深刻的领会了主子的意图,直接把他杀了。
胡亥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  
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 (这也是我的疑惑,为啥不杀了当时的传令使者,拥戴扶苏杀出去,只是接下去他就给出了答案) 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 蒙恬有古人之风,把节气看得比姓名重要。所以才会有能力造反而不反。 
从前周成王刚刚即位,还不能完全脱离襁褓,周公旦背负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终于平定了天下。到周成王病情严重得很危险的时候,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祈祷说:‘国君年幼无知,这都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应该由我承受惩罚。’就把这些祷祠书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非常诚信了。
到了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要发生大的变故。’成王听了,就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国。成王到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周公旦的祷告书,就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归。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反复审察。’ 
蒙恬把自己比作周公旦,证明自己对大秦帝国一片忠心。 
并且总结说“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 
这我就有点纳闷了,应该来说,蒙恬这种身经宦海百战的人,不会犯这种错误,但他还是犯了。 
他继续说:“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振作,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振作,听人规劝可以察觉警醒,参互交错地审察,是圣明国君治国的原则。” 
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不得不说,蒙恬的确对大秦帝国一片忠心。但是胡亥本人就是这些某乱之臣、欺君罔上之徒其中的一个。 以蒙恬的政治智慧,应该很容易想通其中关节,知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他还是这样说了,应该不是智慧不足的问题。 
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看来,这个使者也是聪明人。) 
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蒙恬、蒙毅都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俩人不能说没有能力,甚至可以说都是才干卓群,但仍然落得个惨死下场。这类事情不胜枚举,古有、今有、中有、外有,无一时不上演如此的故事。所以我觉得还是当个小老百姓好,颐养天年,更易得善终。高颎,世之名相,退休后还被杨广找理由砍了头。所以,当好小老百姓,是最好的。即使从政,也不要追求过高的权位。小官小斗、大官大斗,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在较低的层级,比如乡镇,斗争不过穿小鞋,拿不了奖、评不了优。到县级可能也就“串之远方”,在偏远地区工作一辈子,在市上的斗争,就可能斗得你进监来我欢颜,在更高的层级则会有更残酷的斗争。古人云:高处不胜寒,诚不我欺也。当然,你觉得自己是太祖式的斗争天才,尽可一展所长。) 
一天,胡亥在宫中闲居无事,就把赵高叫来一同商议,对赵高说:“人活在世上,就如同驾驭着六匹骏马从缝隙前飞过一样短暂。我既然已经统治天下了,想全部满足耳目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受尽我所能想到的一切乐趣,使国家安宁,百姓欢欣,永保江山,以享天年,这种想法能行得通吗?” 
当然,这只是对于暴发户来说的,但是胡亥不是暴发户,他是帝国的皇帝,虽然他这个皇帝得来有点像暴发户。一般来说,皇帝身体都垮得很快,尤其是负责任、有抱负的皇帝。比如柴荣正当壮年就被收去了,真正是天不假年,这是因为。一般情况来说,皇帝与享乐是相冲突的,并不是有了皇位,就能完全享乐的。
 天元皇帝(其实论动机比胡亥好,毕竟看多了皇帝被杀)也有和胡亥一样的想法,&想要在有生之年贪图耳目的一切享受。于是二十多岁便魂归极乐,宇文家的江山也归了老丈人,改姓了杨。而杨坚每天处理政务到半夜,犹恐有疏漏不足,所以才有了开皇之治。
如果真是想要江山稳固的忠臣,自然会从去规劝胡亥。让我们听听赵高这个胡亥绝对信任的老师是怎样说的。
赵高说:“这对贤明君主来说是能够做到的,而对昏乱君主来说是应禁忌的。(开头看起来不错,或者要劝他收束心神,处理政务了吧)
但是,但是,但是,赵高的方向完全不对。他是这样说的
我冒昧地说一句不怕杀头的话,请您稍加注意一点。对于沙丘的密谋策划,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怀疑,而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长,这些大臣都是先帝所安置。现在陛下您刚刚登皇位,这些人都心中怨恨不服,唯怕他们要闹事。更何且蒙恬虽已死去,蒙毅还在外面带兵,我之所以提心吊胆,只是害怕会有不好的结果。陛下您又怎么能为此而行乐呢?”
赵高这番话的核心就是,陛下您的想法是做得到的,既可以自己玩得开心,又可以江山永固。但是呢,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您是阴谋上位的,各位公子和大臣都很怀疑您,他们都有可能要威胁到您的统治,耽误您的享乐,最好您要想个办法。
毫无政治经验的胡亥能有什么办法?于是只有问计于赵高。赵高正等着给出馊主意呢。
赵高说:“实行严峻的法律和残酷的刑罚,把犯法的和受的牵连的人统统杀死,直至灭族,杀死当朝大臣而疏远您的骨肉兄弟,让原来贫穷的人富有起来,让原来卑贱的人高贵起来。全部铲除先帝的旧臣,重新任命您信任的人并让他们在您的身边。这样就使他们从心底对您感恩戴德,根除了祸害而杜绝了奸谋,群臣上下没有人不得到您的恩泽,承受您的厚德,陛下您就可以高枕无忧,纵情享受了。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现在才扣题了,帝王子孙的悲惨命运,他们的悲惨命运在这里被赵高所决定。这里存在矛盾,按《蒙恬列传》的描述,是先杀蒙毅再杀蒙恬,那么就不存在蒙毅在外带兵的可能,按《李斯列传》的话,则是蒙恬先死。)
稍读历史、稍通政治的人都知道这绝不可能是什么好主意。这只能造成时局的混乱。政治的要义是平衡。邓公上台,拨乱反正,也没有把所有毛派分子都全部打倒,而是抛出了“七分正确三分错误”的说法,既肯定了毛那一派(你们属于那七分正确的内容),又留下了可以予以改正的“三分错误”的突破口。这还是在破立之际。而胡亥的情况已经并不需要大的破立,只需要用自己的能力维系住既有局面,保证他们的利益,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治国才能,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有限度地铲除扶苏、蒙恬的余党。其统治自然能够巩固。(保证大多数统治阶层的利益,利用他们的力量维系同志,同时有限度地铲除心存不服的人,其统治自然能够稳固。)
其实看蒙恬列传两人的自辩,这俩人也完全存在为胡亥效力的可能。当然,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可能,在赵高得宠的条件下,两人更是非死不可了。
再者,能臣并不是说有就有的,杀掉现在的干才,重新发掘培养人才谈何容易?或者,赵高想毁灭的是大秦帝国的根基,而并不是大权独揽。因为胡亥杀掉自己的兄弟姐妹,对前朝的干才全面开刀,无论如何都是在自毁藩篱。(不是抓住把柄,蒙毅是很厚道的,因为赵高犯法当死,蒙毅给判了死刑,但是考虑到赵高是嬴政亲信,蒙毅还是交给嬴政裁决的,嬴政惜才,免去了赵高的罪责。)
但胡亥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加上对赵高非常信任,于是认为赵高的话是对的,就重新修订法律。于是群臣和公子们有罪,就交付赵高,命他审讯法办。杀死了大臣蒙毅等人,十个公子在咸阳街头斩首示众,十二个公主也在杜县被分裂肢体处死,财物没收归皇帝所有,连带一同治罪的不计其数。(所以,杨侗等人高呼“愿来世不生帝王家”是很有道理的,这里,始皇帝的子孙几乎被屠戮殆尽。而作为平民百姓,只要远离战祸,善终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这些争权夺利中的皇族。)
公子高想外出逃命,怕被满门抄斩,就上书说:"先帝活着的时候,我进宫就给吃的东西,出宫就让乘车。皇帝内府中的衣服,先帝赐给我;宫中马棚里的宝马,先帝也赐给我。我本该与先帝一起死去而没做到,这是我做人子的不孝,做人臣的不忠。而不忠的人没有理由活在世上,请允许我随先帝死去,希望能把我埋在骊山脚下。只求皇上哀怜答应我。"
以前他们家也是这样做的。(杨坚那个以后讲,但是我想过,假若我是杨坚,恐怕我会和他做一样的选择。高绍义、高宝宁这俩漏网之鱼给北周造成了多大的麻烦。杨坚消灭北周政权的合法代表,正是为了避免由此而产生新的战乱。赵高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前面讲过。)
此书上奏以后,胡亥非常高兴,叫来赵高并把此书指示给他看,说:"这可以说是窘急无奈了吧?"赵高说:"在大臣们整天担心自己死亡还来不及的时候,怎么能图谋造反呢!"胡亥答应了公子高的请求,赐给他十万钱予以安葬。(作为政治家,赵高肯定是清楚当人人自危的时候的潜在危险的,但是他却故意误导了胡亥,让胡亥沉浸在赵高主持的新闻联播“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之中。)
当时的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群臣上下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很多。胡亥又建造阿房宫,修筑直道、驰道,赋税越来越重,兵役劳役没完没了。
胡亥的倒行逆施终于迎来了报复。从楚地征来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造反,起兵于崤山以东,英雄豪杰蜂拥而起,自立为侯王,反叛帝国,他们的军队一直攻到鸿门才退去。
李斯多次想找机会进谏,但胡亥不允许。(我想,李斯应该略有后悔吧,前面说过,我感觉李斯对帝国还是怀抱有责任心的。他最终投入赵高造反集团,除了保证自己及家族的荣华富贵以外,也是被赵高最后的说辞所打动,相信就算是胡亥治下的秦帝国,在自己和赵高打动倾力辅佐下,帝国也能欣欣向荣。应该也包含了对赵高能力的信任。)(青山绿水:赵高有两个特长,一是字写得好,二是精通法律。)
胡亥反倒责备李斯说:"我有个看法,是从韩非子那里听来的,他说'尧统治天下,殿堂只不过三尺高,柞木椽子直接使用而不加砍削,茅草做屋顶而不加修剪,即使是旅店中住宿的条件也不会比这更艰苦的了。冬天穿鹿皮袄,夏天穿麻布衣,粗米作饭,野菜作汤,用土罐吃饭,用土钵喝水,即使是看门人的生活也不会比这更清寒的了。夏禹凿开龙门,开通大夏水道,又疏通多条河流,曲折地筑起多道堤防,决积水引导入海,大腿上没了白肉,小腿上没了汗毛,手掌脚底都结满了厚茧,面孔漆黑,最终还累死在外,埋葬在会稽山上,即使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了'。然而把统治天下看得无尚尊贵的人,其目的难道就是想操心费力,住旅店一样的宿舍,吃看门人吃的食物,干奴隶干的活计吗?这些事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才努力去干的,并非贤明的人所从事的。(胡亥的口气真大,直接把上古圣贤说成才能低下了。)
那些贤明的人统治天下的时候,只是把天下的一切都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已,这正是把统治天下看得无尚尊贵的原因所在。人们所说的贤明之人,一定能安定天下、治理万民,倘若连给自己捞好处都不会,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才想姿心广欲,永远享有天下而没有祸害。这该怎么办呢?"(贤能的人就是乐于享受、善于享受,看来胡亥真是享乐主义的鼻祖。现代贪官的理念是不是来源于此啊?我在想,家庭教师对价值观的形成肯定有极大的影响,这些理念应该是赵高灌输给自己的学生的。)
李斯的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群起造反的吴广等人向西攻占地盘,任意往来,李由不能阻止。章邯在击败并驱逐了吴广等人的军队之后,派到三川去调查的使者一个接着一个,并责备李斯身居三公之位,为何让盗贼猖狂到这种地步。李斯很是害怕,又把爵位俸禄看得很重,不知如何是好,就曲意逢迎胡亥的心意,想求得宽容,便上书回答胡亥
贤明的君主,必将是能够全面掌握为君之道,又对下行使督责的统治术的君主。对下严加督责,则臣子们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这样,君主和臣子的职分一经确定,上下关系的准则也明确了,那么天下不论是有才德的还是没有才德的,都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了。因此君主才能专制天下而不受任何约束,能享尽达到极致的乐趣。贤明的君主啊,又怎能看不清这一点呢!(这是说的“法定职责必须为”,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上级决策,这应该是对的)
所以申不害先生说:"占有天下要是还不懂得纵情姿欲,这就叫把天下当成自己的镣铐"这样的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讲不督责臣下,而自己反辛辛苦苦为天下百姓操劳,像尧和禹那样,所以称之为"镣铐"。不能学习申不害、韩非的高明法术,推行督责措施,一心以天下使自己舒服快乐,而只是白白地操心费力,拼命为百姓干事,那就是百姓的奴仆,并不是统治天下的帝王,这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让别人为自己献身,就自己尊贵而别人卑贱;让自己为别人献身,就自己卑贱而别人尊贵。所以献身的人卑贱,接受献身的人尊贵,从古到今,没有不是这样的。自古以来之所以尊重贤人,是因为受尊敬的人自己尊贵;之所以讨厌不肖的人,是因为不肖的人自己卑贱。而尧、禹是为天下献身的人,因袭世俗的评价而予以尊重,这也就失去了所以尊贤的用心了,这可说是绝大的错误。说尧、禹把天下当作自己的"镣铐",不也是很合适的吗?这是不能督责的过错。(我不了解申不害,也不了解韩非,不知道其原意为何,但我想李斯应该是为了迎合胡亥,故意对这两位的思想进行了曲解。这段话,李斯当然知道是错的,所以才说他“曲意逢迎”,帝王不只是尊贵的象征,不是要显示自己尊贵、别人卑贱,而是要担负一起个国家的责任,很显然,幼稚的胡亥担当不起这个责任。)
所以韩非先生说"慈爱的母亲会养出败家的儿子,而严厉的主人家中没有强悍的奴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能严加惩罚的必然结果。所以商鞅的新法规定,在道路上撒灰的人就要判刑。撒灰于道是轻罪,而加之以刑是重罚。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严厉地督责轻罪。轻罪尚且严厉督责,何况犯有重罪呢?所以百姓不敢犯法。因此韩非先生又说:"对几尺绸布,一般人见到就会顺手拿走,百镒美好的黄金,盗跖不会夺取",并不因为常人贪心严重,几尺绸布价值极高,盗跖利欲淡泊;也不是因为盗跖行为高尚,轻视百镒黄金的重利。原因是一旦夺取,随手就要受刑,所以盗跖不敢夺取白镒黄金;若是不坚决施行刑罚的话,那么一般人也就不会放弃几尺绸布。因此五丈高的城墙,楼季不敢轻易冒犯;泰山高达百仞,而跛脚的牧羊人却敢在上面放牧。难道楼季把攀越五丈高的城墙看得很难,而跛脚的牧羊人登上百仞高的泰山看得很容易吗?这是因为陡峭和平缓,两者形势不同。圣明的君主之所以能久居尊位,长掌大权,独自垄断天下利益,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办法,而是在于他们能够独揽大权,精于督责,对犯法的人一定严加惩处,所以天下人不敢违犯。现在不制订防止犯罪的措施,去仿效慈母养成败家子的作法,那就太不了解前代圣哲的论说了。不能实行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除去给天下当奴仆还能干什么呢?这不是太令人悲伤的事吗!
这一段是在强调“法”的重要,应该来说也是对的。(说得有道理,但是也没有道理。看起来李斯具有了法治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这比某人提出了的理念也早了千百年啦。的确“依法治国”是国家和平强盛的重要保障,但前提是法为“良法”,而非“恶法”,如果制定出的法律让天下无人不在犯法,那么“重典”只能适得其反。)
更何况节俭仁义的人在朝中任职,那荒诞放肆的乐趣就得中止;规劝陈说,高谈道理的臣子在身边干预,放肆无忌的念头就要收敛;烈士死节的行为受到世人的推崇,纵情享受的娱乐就要放弃。所以圣明的君主能排斥这三种人,而独掌统治大权以驾驭言听计从的臣子,建立严明的法制,所以自身尊贵而权势威重。所有的贤明君主,都能拂逆世风、扭转民俗,废弃他所厌恶的,树立他所喜欢的,因此在他活着的时候才有尊贵的威势,在他死后才有贤明的谥号。正因为这样,贤明的君主才集权专制,使权力不落入臣下手中,然后才能斩断仁义之路,堵住游说之口,困厄烈士的死节行为,闭目塞听,任凭自己独断专行,这样在外就不致被仁义节烈之士的行为所动摇,在内也不会被劝谏争论所迷惑。因此才能卓荦独行逞其为所欲为的心志,而没有人敢反抗。(这段说的是要亲小人,远贤臣,闭目赛听,让群臣“不得妄议中央”。)
像这样,然后才可以说是了解了申不害、韩非的统治术,学会了商鞅的法制。法制和统治术都学好而明了了,天下还会大乱,这样的事我还没听说过。所以,有人说:"帝王的统治术是简约易行的。"只有贤明君主才能这么做。像这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实行了督责,臣下才能没有离异之心,天下才能安定,天下安定才能有君主的尊严,君主有了尊严才能使督责严格执行,督责严格执行后君主的欲望才能得到满足,满足之后国家才能富强,国家富强了君主才能享受得更多。所以督责之术一确立,君主就任何欲望都能满足了。群臣百姓想补救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图谋造反?像这样,就可以说是掌握了帝王的统治术,也可以说了解了驾驭群臣的方法。即使申不害、韩非复生,也不能超过了。(最后来了段总结,就是要这样做,才算掌握了法家的思想精髓,才能江山永固,为所欲为。我想,换做写“谏逐客书”那个李斯来写,会不会写出完全相反的东西?或者也不会,毕竟那个时候的李斯也是追求富贵与明哲保身的李斯。他阐述的,的确是依法治国啊,不过是依胡亥的恶法来治国。)
这封答书上奏之后,胡亥看了非常高兴。于是更加严厉地实行督责,向百姓收税越多越是贤明的官吏。胡亥说:"像这样才可称得上善于督责了。"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犯人,在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刚杀死的人的尸体,而且杀人越多的越是忠臣。胡亥说:"像这样才可称的上实行督责了。"(由此可见,胡亥施行的是恶法,严格执行恶法,必然会导致极坏的后果。严格执行错误的政策也是一样,必然导致后果的出现,比如错误的粮食征调政策。)
起初,赵高在担任郎中令时,杀死的人和为了报私仇而陷害的人非常多,唯恐大臣们在入朝奏事时向胡亥揭露他,
像这样,然后才可以说是了解了申不害、韩非的统治术,学会了商鞅的法制。法制和统治术都学好而明了了,天下还会大乱,这样的事我还没听说过。所以,有人说:"帝王的统治术是简约易行的。"只有贤明君主才能这么做。像这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实行了督责,臣下才能没有离异之心,天下才能安定,天下安定才能有君主的尊严,君主有了尊严才能使督责严格执行,督责严格执行后君主的欲望才能得到满足,满足之后国家才能富强,国家富强了君主才能享受得更多。所以督责之术一确立,君主就任何欲望都能满足了。群臣百姓想补救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图谋造反?像这样,就可以说是掌握了帝王的统治术,也可以说了解了驾驭群臣的方法。即使申不害、韩非复生,也不能超过了。(最后来了段总结,就是要这样做,才算掌握了法家的思想精髓,才能江山永固,为所欲为)
就劝说胡亥道:"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看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况且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情都懂,现在坐在朝廷上,若惩罚和奖励有不妥当的地方,就会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大臣,这也就不能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圣明了。陛下不妨深居宫中,和我及熟悉法律的侍中在一起,等待大臣把公事呈奏上来,等公文一旦呈上,我们就可以研究决定。这样,大臣们就不敢把疑难的事情报上来,天下的人也就称您为圣明之主了。"(赵高在出了滥施恶法的这个馊主意之后,又出了另外一个馊主意,切断了胡亥的信息渠道,“圣明之主”就是不显示自己的弱点,就是不听到疑难的事情。当然,这种掩耳盗铃之术也并非秦二世才使用的。陈朝、当今天朝的某些时期也常常玩这种把戏。在我看来,圣明的君主并非是要让群臣不了解自己的短处,也并非不处理疑难庶务。圣明的君主在于能认识自己的长处,看清自己的短处,并善于扬长避短,善用人,善制衡、善统筹,当然还要心怀百姓。为制衡而制衡,不能算作圣明的君主。在制衡的同时又要能充分发挥出臣下的作用。这才是水平的体现。)
胡亥听从了赵高的主意,就不再坐在朝廷上接见大臣,深居在宫禁之中。赵高总在皇帝身边侍奉办事,一切公务都由赵高决定。赵高成了秦帝国实际上的皇帝。
赵高听说李斯对此有不满的言论,就找到李斯说:"函谷关以东地区盗贼很多,而现在皇上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我想劝谏,但我的地位卑贱。可实在是您丞相的事,为什么不劝谏呢?"
李斯说"确实这样,我早就想说话了。可是现在皇帝不临朝听政,常居深宫之中,我虽然有话想说,又不便让别人传达,想见皇帝却又没有机会。"
赵高对他说:"您若真能劝谏的话,请允许我替你打听,只要皇上一有空闲,我立刻通知你。"
于是赵高趁胡亥在闲居娱乐,美女在前的时候,派人告丞相说:"皇上正有空闲,可以进宫奏事。"丞相李斯就到宫门求见,接连三次都是这样。
胡亥非常生气地说:"我平时空闲的日子很多,丞相都不来。每当我在寝室休息的时候,丞相就来请示奏事。丞相是瞧不起我呢?还是以为我鄙陋?"(看,人家赵高多会整人。)
心理学家赵高又来火上浇油了,善于把控心理的赵高一向很善于抓人心的弱点。
赵高又乘机说:"您这样说话可太危险了!沙丘的密谋,丞相是参与了的。现在陛下您已即位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显然他的意思是想割地封王呀!如果皇帝您不问我,我不敢说。丞相的大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强盗陈胜等人都是丞相故乡邻县的人,因此他们才敢公开横行,经过三川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我曾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来往,但还没有调查清楚,所以没敢向陛下报告。更何况丞相在外,权力比陛下还大。"
沙丘密谋是胡亥的心病,这下算抓住关键点了。大权这个我倒觉得胡亥可能不会太在意,毕竟他几乎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赵高。
胡亥认为赵高的话没错,想法办丞相,但但又担心情况不实,就派人去调查三川郡守与盗贼勾结的具体情况。李斯知道了这个消息。
当时胡亥正在甘泉宫观看摔跤和滑稽戏表演。李斯不能进见,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说:"我听说,臣子比同君主,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妾比同丈夫,没有不危害家庭的。现在有的大臣擅自掌握赏罚大权,和您没有什么不同,这是非常不妥当的。从前司城子罕当宋国丞相,自己掌握刑罚大权,用威权行事,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国君,篡夺了王位。田常当齐简公的臣子,爵位高到全国无人与他相匹敌,自家的财富和公家的一样多,他行恩施惠,下得百姓的爱戴,上得群臣的拥护,暗中窃取了齐国的权力,在厅堂里杀死了宰予,又在朝廷上杀死齐简公,这样,就完全控制了齐国。这是天下人明明知道的。现在赵高有邪辟过分的心志和险诈叛逆的行为,就如同子罕当宋国丞相时的所作所为;私人占有的财富,也正像田常在齐国那样多。他一并使用田常、子罕的叛逆方式而又窃取了陛下您的威信,他志向就如同韩玘当韩安的宰相时一样。陛下你不早打算,我担心他迟早会发动叛乱啊。"(现在还知道担心情况不实,或者是看在帮了他一把的情分。李斯不愿意坐以待毙,对赵高发起了反击,但是他错估了情势。)
胡亥说:"这是什么话?赵高原本是个宦官,但他不因处境安逸就为所欲为,也不因处境危险就改变忠心,他品行廉洁,一心向善,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因忠心耿耿才被提拔,因讲信义才保住禄位,我确实认为他是贤才,而你怀疑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再加上我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亲,没什么知识,不知如何管理百姓,而你年纪又大了,我担心与天下人隔绝了。我如果不把国事托付给赵高,还应当用谁呢?况且赵先生为人精明廉洁,竭尽其力,下能了解民情,上能顺适我的心意,请你不要怀疑。"
胡亥对赵高高度信任,夸赞了一通赵高的人品。让李斯不要怀疑他。(一般有能力的君王对于别人可能取自己而代之这件事情是相当在意的。李斯从这个方向下手没有什么不对。但是问题在于,胡亥偏偏就属于完全没有能力的那类人,完全没有能力倒也罢了,偏偏还是高度依赖他所状告的对象的人。李斯的悲剧也就此注定了。)
李斯说:"并非如此。赵高从前是卑贱的人,并不懂道理,贪得无厌,求利不止,地位权势仅次于陛下,但他追求地位和权势的欲望没有止境,所以我说是很危险的。"
胡亥早上已相信了赵高,担心李斯杀掉他,就暗中把这些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忧虑的只有我赵高,我死之后,丞相就可以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于是胡亥说:"就把李斯交给你这郎中令查办吧!"(人治社会应该是人类社会初级发展的产物。从这件事情上来看,胡亥也的确没有丝毫政治才干。正确的做法我个人认为是踢李斯保密,让两人相互制衡。当然,胡亥根本就没有打算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所以一切都是白说。所以李斯提倡依法治国。)
赵高查办李斯。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
"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忠非其人。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胡亥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比干、伍子胥在这篇里都被举出来两次了。李斯提倡的法制也是服务秦王朝的。)
况且胡亥治国不是胡搞么!不久前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而自立为皇帝,又杀害忠良,重用低贱的人,修建阿房宫,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凡是古代圣明的帝王饮食都有一定的节制,车马器物有一定的数量,宫殿都有一定的限度,颁布命令和办事情,增加费用而不利于百姓的一律禁止,所以才能长治久安。现在胡亥对自己的兄弟,施以违反常情常理的残暴手段,不考虑会有什么灾祸,迫害、杀戮忠臣,也不考虑会有什么灾殃;大力修筑宫殿,加重对天下百姓的税收,不吝惜钱财:这三件措施实行之后,天下百姓不服从。(是的,开玩笑的而已,说刚才他答胡亥的那篇颠倒黑白的上表。这就是恶法的效应。)
现在造反的人已占天下人的一半了,但胡亥心中还未觉悟,居然任用赵高为辅佐,我一定会看到盗贼攻进咸阳,使朝廷变为麋鹿嬉游的地方。"
于是胡亥就派赵高审理丞相一案,对他加以惩处,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赵高惩治李斯,拷打他一千多下,李斯不能忍受痛苦的折磨,冤屈地招供了。李斯之所以不自杀而死,是他自负能言善辩,又对秦国有大功,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希望能够上书为自己辩护,希望胡亥能觉悟过来并赦免他。
李斯于是在监狱中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来秦国赶上领土还很狭小。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
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
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
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
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满意得。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以满足主上赢得民众的心愿,使万民百姓都拥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
这七条罪状,更多的是在表功,寄希望于胡亥能感念其功劳饶其一死。
像我李斯这样作臣子的,所犯罪状足以处死,本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
但是,李斯他白写了。赵高怎么可能让他有申诉辩解的机会?
奏书呈上之后,赵高让狱吏丢在一边而不上报,说:"囚犯怎能上书!"
赵高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往复审问李斯。李斯改为以实对答时,赵高就让人再拷打他。后来胡亥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还和以前一样,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把判决书呈给皇帝,胡亥皇帝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胡亥派的使者到达三川调查李由时,项粱已经将他杀死。使者返回时,正当李斯已被交付狱吏看押,赵高就编造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胡亥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出狱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讽刺的是,李斯参与沙丘政变的初衷是维护自身权位和家族的利益,结果最终因为这件事情而身死族灭。要是李斯不参与这件阴谋,就算相位不保,只要安守本分,仍不失位高权重。世事真是让人不胜唏嘘。才干有,人品也不能完全说没有。如果在赵高统治的时候与赵高沆瀣一气,说不定仍然能保住自己的官位。所以我认为李斯既有其自私自利的一面,也有其担当负责的一面。)
李斯死后,胡亥任命赵高任中丞相,无论大事小事都由赵高决定。赵高自知权力过重,就献上鹿,称它为马。
胡亥问左右侍从说:"这是鹿吧?"左右都说:"是马"。胡亥惊慌起来,以为自己迷惑,就把太卜召来,叫他算上一卦。太卜说:"陛下春秋两季到郊外祭祀,供奉宗庙鬼神,斋戒时不虔诚,所以才到这种地步。可依照圣明君主的样子再虞诚地斋戒一次。"于是,胡亥就到上林苑中去斋戒。整天在上林苑中游玩射猎,一次有个行人走进上林苑中,胡亥亲手把他射死。赵高就让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赵高就劝谏胡亥说"天子无缘无故杀死没有罪的人,这是上帝所不允许的,鬼神也不会接受您的祭祀,上天将会降下灾祸,应该远远地离去皇宫以祈祷消灾。"胡亥就离开皇宫到望夷宫去居住。
胡亥在望夷宫里住了三天,赵高就假托胡亥的命运,让卫士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手持兵器面向宫内,自己进宫告诉胡亥说:"山东各路强盗大批大批地来了!"胡亥上楼台观看,看到卫士拿着兵器朝向宫内,非常害怕,赵高立刻逼迫胡亥让他自杀。然后取过玉玺把它带在自己身上,身边的文武百官无一人跟从;他登上大殿时,大殿有好几次都像要坍塌似的。赵高自知上天不给予他皇帝之位,群臣也不会答应,就把秦始皇弟弟的弟弟叫来,把玉玺交给了他。(这显然也是一整套计划好的行动,让胡亥搬离皇宫,在望夷宫谋杀掉胡亥。公子婴的身份貌似存疑。胡亥对自己的家庭老师赵高百分之两百的信任,最终在赵高的指导之下成功的乱了国家,亡了自身。所以我认为,在托付我们的信任之时,一定也要认清自己所托付的人。)
子婴即位之后,担心赵高再作乱,就假称有病而不上朝处理政务,与宦官韩谈和他的儿子商量如何杀死赵高。赵高前来求见,询问病情,子婴就把他召进皇宫,命令韩谈刺杀了他,诛灭了他的三族。(一代权臣赵高就此落幕。在人治社会,你只能寄望于人,也不能说和人完全无关,诸葛亮、王猛不就成了佳话。)
子婴即位三个月,刘邦的军队就从武关打了进来,到达咸阳,文武百官都起义叛秦,不抵抗沛公。子婴和妻子儿女都用丝带系在自己脖子上,到轵道亭旁去投降。刘邦把他们交给部下官吏看押。项羽到达咸阳后把他们杀死。
横扫六国、强盛一时的大秦帝国就此落下了帷幕。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愿来世不生帝王家——秦代》就讲完了,谢谢大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楚国的国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