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用剑三纣炀次刺杀商纣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成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治理国家不一_百度作业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成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治理国家不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成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引用商鞅语
(1)商鞅是什么时期的人?在哪个国家进行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战国时期、秦国(2)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在战争中立了功的人,按照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土地和住宅。③建立县制。把全国合为41个县。县的长官称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国富兵强的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此后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意思对即可)读《周武王讨伐商纣》有感 -
? ?? ? ? ?
? ?十佳青年教师网上评选
读《周武王讨伐商纣》有感
作者:暨阳小学二(3)班 周珂羽&&时间: 08:45:45&&来源:&&阅读次数: 次
看了《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故事后,我感到很气愤。
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商朝最后一个王叫纣。因为在长期战争中,纣王损兵折将,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纣王根本不顾及人民的死活,一味贪图享乐,命四方诸侯挑选百名美女,送入王宫。老臣商容去劝阻,没想到纣王非但不听,还下令处斩。像这样大臣稍有逆言,就被处极刑的事还有很多。纣王还制定了各种酷刑,有脸上刻字、割鼻、断足、炮烙等。有个叫梅伯的恳请纣王取消酷刑,却被纣王处以&炮烙刑&。
就在纣王欺压百姓、杀害忠臣的时候,周文王已经开始计划讨伐纣王了。周文王找来姜尚辅佐政事,训练兵马。就在他准备伐商的时候,害病死了。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继续伐纣。周武王拜姜尚为师,整顿朝纲,扩充军备,攻打纣王。
纣王拼凑了七十万人马,亲自督阵迎战。没想到,那七十万人马中有一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俘虏,他们受尽了纣王的虐待,谁也不想替他卖命。武王的部队一到,这些人就掉转矛头攻打商军。很快,周军占领了朝歌。纣王只好跳进火堆里自焚而死。
纣王因为欺压百姓,而使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小朋友,我们可千万不能学纣王,欺负同学,这样会让人讨厌哦!
&&&&&&&&&&&&&&&&&&&&&&&&&&&&&&&&&&&&&&&&&&&&&&&&&&&&&&&&&&&&&&&&&&&&&&&&&&&&&&&& 二(3)班&周珂羽
本文上传:&&
〖〗〖〗〖〗〖
〗〖〗〖〗
上一篇: &&下一篇:为什么秦末章邯以修建阿房宫的囚徒抵抗周文的起义军成功了,而商纣用囚徒抵挡周武王却失败了_百度知道
为什么秦末章邯以修建阿房宫的囚徒抵抗周文的起义军成功了,而商纣用囚徒抵挡周武王却失败了
为什么商纣的囚徒反戈一击、也都同样已经攻到敌方都城之下了按理说秦二世的残暴不下商纣,周文的起义军和周武王一样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章邯的囚徒却把周文逼得兵败自杀
提问者采纳
2。3,算不算“暴政”还很难说、秦二世是不是残暴还有待商榷,更重要的是所谓的“暴秦”是出于汉朝的宣传和一些人对秦并吞六国的不满、骊山陵等实际上是削弱六国贵族势力的一项措施,秦始皇征发六国的“囚徒”修筑长城、阿房宫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当遇到章邯这支庞大而组织严密的“囚徒”大军时恐怕只能是失败了(当然周文的军事才能应该和章邯不在一个档次上),除了陈胜吴广等人是因为不得已而起义外,另一方面是因为六国的贵族势力还很庞大,他能进军到秦朝的都城附近也只是趁虚而入,而周文的起义军组织纪律肯定没有章邯的这些“囚徒”严密,绝大多数的只能算是六国的贵族复辟,这实际上就是一支精兵,而且当时六国的人对秦朝严明的法律很不适应(这也是原先的秦国没有发生叛乱的一大原因),并且多年的集体生活强化了他们的组织观念和协调意识、章邯的“囚徒”不仅人数众多,但几百年形成的封建势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消除的,尽管秦始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响应一方面是因为秦始皇修建长城、秦末所谓的“农民起义”是不是符合人民利益也很难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他很可能就只是个阴险卑鄙1,这跟武王当年伐商纣不是一回事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文与周武王是没法比的,治军有方,粮草不愁。周文那就是一介武夫,没有舆论压力,深得人心,手下勇将能人非常多、一方霸主。周武王为商朝一诸侯国的首领
这个战场上有很多事情是很难解释的,章邯的暴徒后面是有国家军队做支撑,你一败退就会被杀,而纣王的是在没有军队后强行征召的,当然,情况也不一样,当时的章邯是从侧面主动进攻非职业军人,而纣王完全就是把囚徒置身在正轨军的包围中,这样的话章邯从战略上就处于上风,敌人不一样,一方面是和自己差不多的暴民,一方面是正轨军队,谁看了都会觉得军队比暴民来的可怕,这对士气很重要,当然啦,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武器很重要,章邯军队面对的是一帮手无寸铁的暴民而纣王的军队完全就是手无寸铁的囚徒面对兵强马壮的人,谁不怕啊。不过战争真的不好说,比如将帅的统领,军队的配合,还有士兵的个体作战能力乃至心里承受能力都和战争的结局有关系,古代的战争更是有可能出现一个小范围的混乱而造成整场战役...
周文王、周武王经过了多年的准备,当时大部分诸侯都已投靠西周,军队也是正规军。商纣王的军队大多是东夷族的俘虏,倒戈也正常。周文的起义军是农民军,习惯打顺风战,胜了就一鼓作气,败了就象黄巢李自成一样,没有还击之力。
周武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或人物:(1)公元前11世纪中期,..
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或人物:(1)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和商纣的军队展开激战,商军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人商都的战役:____________;(2)公元前3世纪中期的一场激战,使赵军40多万人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战役:__________;(3)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大败楚军的战役:__________;(4)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军在孙膑率领下,成功地“围魏救赵”的著名战役:_________;(5)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从此秦朝一蹶不振的战役:___________;(6)曾垂钓渭水,后文王纳贤,辅佐武王灭殷建周的人物:__________;(7)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赏识的人物:_____________。
题型:列举题难度:中档来源:月考题
(1)牧野之战(2)长平之战(3)城濮之战(4)桂陵之战(5)巨鹿之战(6)姜尚(或姜太公)(7)韩非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或人物:(1)公元前11世纪中期,..”主要考查你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百家争鸣,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百家争鸣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刘邦建国)
商朝: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直到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公元前1046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商朝灭亡。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盘庚迁殷: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同时黄河下游经常闹水患,商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以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并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牧野之战:商朝晚期,纣王暴政。周部族逐渐强大,决定推翻商纣统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国人暴动:周厉王即位后,宣布山川林泽收归国有,百姓严禁利用,对内采取高压政策。镐京内的平民阶级“国人”对此十分不满,引发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周公,召公代理政事,史称“周召共和”。殷墟文明主要成就:1、殷墟出图大量刻有文字的兽甲,被称为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2、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统治中心:殷墟文明:殷墟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殷墟为都城的商代晚期,疆域广阔,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空前发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典范之一。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华夏先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春秋争霸: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尊王攘夷: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晋楚争霸:晋文公即位后,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很快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之后百年晋楚争霸不断,楚庄王时,晋楚发生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奴隶主之间相互掠夺人口与财富,争取诸侯间的领导权的战争。 &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1、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新的经济,社会制度的产生。2、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速了各区域的民族融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3、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春秋时期形势图:&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法见于《史记》。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国军师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巧计在桂陵和马陵两地大败魏国主帅庞涓,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公元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封建地主之间的争夺土地人口兼并战争。在兼并战争中,诸侯国不断减少,为后来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对比:1、相同点:(1)都具备争夺土地与人口的特性。(2)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2、不同点:(1)阶级不同: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地主阶级兼并战争性质;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2)战争目的不同:战国兼并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消灭其他国家,达到统一的目的;春秋争霸是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地位。战国兼并战争的的影响:1、兼并战争推动了各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2、由初期的土地人口的争夺转变为以统一为目的,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民族融合。3、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国时期形势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别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层或者本集团的利益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的特征:“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学说对当时统治者最有用的原因: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历史发展的,其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百家争鸣中主要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
&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4年的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结果,项羽连战失利,在乌江自刎。刘邦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楚汉之争历时四年,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前所未有,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邦建汉: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刘邦是为汉高祖,定都长安,重新建立了地主阶段统一的政权。刘邦和项羽的对比(楚汉之争刘邦胜利的原因):1、刘邦胜利的原因:运用正确的战术,分化收买项羽的部下,切断项羽的后路;刘邦善于用人,把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联合起来,做到守有贤相,某有良臣,战有猛将,力量由弱变强,终于战胜项羽;刘邦有比较稳定的关中做后方,无后顾之忧。2、项羽失败的原因:迷信武力,刚愎自用。不听从部下意见,嫉贤妒能,导致身边的能臣良将纷纷转投刘邦;残暴好杀,导致众叛亲离,日益孤立;虽然地盘最大,但是周围十余个王国矛盾重重,明争暗斗。楚汉战争的历史典故:1、破釜沉舟:钜鹿之战中,项羽渡河后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每个士兵仅带三日口粮,表示与秦军血战到底,义无反顾。项羽率领的这只起义军与秦军交战中“无不一以当十”,最终大败秦军,击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队。2、约法三章: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进入关中,刘邦进入咸阳后,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峻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得到关中各阶层人民的支持。鸿门宴:项羽入关后,驻扎鸿门,刘邦自知不敌,采纳张良的计策,亲至鸿门拜见项羽,卑辞求和。项羽设宴招待,企图在宴会上杀死刘邦,刘邦巧妙周旋。伺机逃脱。
楚汉之争形势图: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1、秦朝灭亡之前,刘邦、项羽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朝,而且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领导秦末农民战争,因而是代表劳动人民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性质上是属于农民战争。2、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一个称“西楚霸王”,一个称“汉王”,二人不再是农民起义领袖,其战争目的是争夺皇位,因此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夺取权力的战争。
发现相似题
与“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或人物:(1)公元前11世纪中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84591856601690061499115680516445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向商纣进攻,双方在哪里大战_百度知道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向商纣进攻,双方在哪里大战
提问者采纳
周武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 。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纣炀的剑三小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