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材料一归纳秦朝为加强政治统治采取的措施穿越秦朝秦始皇bl开创什么历史争夺

当前位置:
>>>探索历史的奥秘。材料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材料 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对已有文献资料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海南省高考真题
(1)中央由丞相负责统一度量衡;主管官员负责督查、按期校准;限定误差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标准。(2)印证、补充、订正文献资料,有助于认识历史真相。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探索历史的奥秘。材料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主要考查你对&&秦朝建立集权统一国家,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秦朝建立集权统一国家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
&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 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权至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没有独立性;(“强干弱枝”) ③皇帝直接任免主要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②加强了对人民统治,恶化了人民的处境。2、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兴修灵渠、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形成。3、文化上:统一文字(以秦小篆为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4、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5、交通上:统一车轨、驰道,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驰道、直道、灵渠) 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秦统一的意义:1、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新局面,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自秦统一以后,统一成了历史发展的主流。 3、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秦朝时的匈奴: 匈奴是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部族,又称胡,秦初,分布在阴山南北地区。匈奴人以畜牧为主,畜有羊、牛、马、骡、驴和骆驼等。匈奴人住毡帐(古曰穹庐),饮乳及马乳酒,衣皮革,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匈奴的社会组织以部落联盟为主,联盟的首领称为“单于”。公元前3世纪末以后,匈奴征服邻近各族,统一蒙古高原,游牧的国家政权机构逐步形成。单于以下,高级官吏依次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主管军政,均由单于子弟、本部落贵族担任,而且是世袭的。 秦汉之际,我国大部分地区统一之后,我国北部的游牧民族也在匈奴的名称下统一起来。匈奴和秦朝这两大势力,一方掌握在以“马上战斗为国”的奴隶主手里,一方掌握在无时不想扩大统治范围的封建主手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秦统一以后,便派兵北逐匈奴,南取南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派蒙恬率军30万北击匈奴,夺取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重置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连接秦、赵、燕旧日长城并重加修筑。三十六年,又迁3万户垦殖北河(今内蒙古杭锦旗一带)、榆中(今河套东部),以防匈奴南下。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匈奴头曼单于趁中原动荡之机,收复河南地;头曼的儿子冒顿单于杀父自立时,匈奴已有控弓之士30万。于是匈奴西破月氏,东击东胡,北服丁零,南并楼烦、白羊,并在楚汉相争之际,屡次南下。
秦朝的官制: 与中央集权相适应,秦朝创立了一套新的官僚体制。除了皇帝之外,中央最重要的官职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秦朝独创的官名,“相”,是百官之长的意思,“丞”字本身有辅佐之意,同时与“承”字相通,有承受之意。《史记·秦本纪》写道:丞者,承也;相,助也。丞相的地位虽然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它更重要的使命是,上承天子的命令,掌金印,佩紫绶,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丞相制度的设立,完成了战国以来政治制度方面的重要转变:首先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和宗法制;其次权力更加集中。丞相的权力虽然很大,但是相权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承天子”,也就是绝对服从天子的意旨。这样,丞相不是作为皇权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而是作为皇权的一部分出现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事务,这样可使全国军队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由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将领担任太尉,并直接向皇帝负责。太尉是武官之长,但是调兵遣将的权力则完全操纵在皇帝的手中,发兵时,由皇帝亲临指派大将率兵。秦朝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所以秦朝时的太尉,实际上没有发挥什么特别的作用,只是在平时对军队进行管理和操练。 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有权监察百官,并随时向皇帝禀奏、进谏,参与机要,其权势绝无超越皇权之虞。凡丞相有权处理之事,御史大夫均可以过问,而御史大夫所行之权,则丞相不一定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间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最后决断只能归皇帝。
郡县制: 郡县制是继中国古代宗法分封制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它形成于战国时期,郡县都属于国君。但战国时期各国领土只有一部分是郡县的辖地,另一部分则是封君的封邑。秦朝废除封邑制,将郡县制普遍推行于全国。郡之长官为守,县之长官为令、长。郡守的职责是掌管一郡的民政和军事,令、长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敛徭役等事务。 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罢官、服刑。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也就是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两千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文字资料:就是文字记载的遗迹。记载种类分为两种:一种是当时人的记载或撰述;另一种是后人的追记或撰述。 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过去的活动中遗留下来的不含文字或含少量文字的残存物,它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考古学所取得的成果。其中遗址即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城堡、宫殿、村落、住宅、作坊、寺庙等等,如长城、故宫等。墓葬是人们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场所。遗址和墓葬及出土文物都是当时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映,反映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真实情景,对史学研究起重大的作用,如秦始皇陵附近的兵马俑坑,长沙马王堆汉墓等等。总之,以考古资料为主的实物资料,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布范围广,而且由于它自身特有的属性,使它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一般文字资料无法替代的作用。第一,它比文字史料更直观、可靠;第二,在断代上具有数据的精确性;第三,在史前史的研究中占支配地位;第四,能够引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
其它资料:(1)社会学资料和民俗学资料。(2)社会调查资料、“口述史”资料等。
发现相似题
与“探索历史的奥秘。材料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489916119211174416121513263910058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2)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3)特点:全面性;一分为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不得照搬原文)(2分)(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4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中最高权力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6分)(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你能从图二中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分)(3)以上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材料二 对于图一秦朝政治制度的缔造者秦始皇,史学家的评价是不同的。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而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却认为: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关于评价秦始皇的观点。(6分)(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他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 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材料三:
(1)材料一中“他”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建立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汉代是如何把孔子放在“圣坛”上作为“圣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三图示,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置源于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明、清两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1)小篆;(2分)圆形方孔线。(2分)(2)颁布“推恩令”;(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3)“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两人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巩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巨大。(答案不在此列,学生言之有理,紧扣题意也可)(2分)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秦始皇规定的标准文字样式是小篆,货币标准样式是圆形方孔钱;(2)根据材料二可知汉武帝采取了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3)秦始皇、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两人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巩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巨大。点评:关于秦始皇,学生还要知道,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他还实行车同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修筑长城。关于汉武帝的功绩,学生还要知道,他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他还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置司隶校尉,地方设置刺史。他还首开丝绸之路,建立年号,盐铁官营,铸造五铢钱等。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人们习惯用“秦皇汉武”来合称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具有雄才伟略的皇帝。他们A.都曾经对匈奴用兵B.都大规模修筑长城C.都对地方采取分封制D.都统一了货币与文字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简答题&(18分)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的问题呢?记者问:尊敬的秦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3分)(1)秦始皇帝答:&&&&&&&&&&&&&&&&&&&&&&&&&&&&&&&&&&&&&&&&&&&&&&&&&&&&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呢?(1分)(2)秦始皇帝答:&&&&&&&&&&&&&&&&&&&&&&&&&&&&&&&&&&&&&&&&&&&&&&&&&&&&这时,丞相李斯来请示皇帝说:“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术、占卜、种植之书。”皇帝说:“可以。”(2分)(3)这段对话讲的是哪一个历史史实:&&&&&&&&&&&&&&&&&&&&&&&&&&&&&&&&&&&&&&&&&&&&&记者在整理采访纪录时,怎么也想不起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措施是什么,请你帮记者写出来(3分)(4)文化方面:&&&&&&&&&&&&&&&&&&&&&&&&&&&&&&&&&&&&&&&&&&&&&&&&&&&&经济方面:&&&&&&&&&&&&&&&&&&&&&&&&&&&&&&&&&&&&&&&&&&&&&&&&&&&&记者在总结采访纪录时,秦始皇最大的功劳是统一全国。但写到统一的意义时又难住了。请你帮记者写出来(6分)(5)秦统一的意义:&&&&&&&&&&&&&&&&&&&&&&&&&&&&&&&&&&&&&&&&&&&&&&&&&&&&记者在最后写到,秦朝的统治是很短暂的,在秦末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最后在公元前207年灭亡。(6)请你补充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3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班里转来一名新同学,他自我介绍道:“我的姓氏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名称相同”,你们猜到他的姓氏应该是A.夏 B.周C.赵D.秦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大展宏图篇&(7分)时势造英雄,英雄弄潮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的时代。面对六国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一展其治国的宏伟篇章。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视各地时遇到的麻烦,你能帮助他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能行!麻烦一:秦始皇车队进入到以前韩国地界,车辆行驶很慢,还发生了堵车现象,秦始皇很郁闷,亲自下车查看路况。(1)为此,请你猜测一下皇帝陛下会看到什么情景?(1分)他又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1分) 麻烦二:到了吴地的溧(li)阳,秦始皇他们一进城就傻眼了,当地的一句话也听不懂,老百姓写的字也不认识。(2) 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他所不识当地字问题的?(1分)麻烦三:秦始皇曾在秦国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到了前齐国境内巡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本地用的刀形币。(3) 请问: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所为?为什么?(2分)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秦朝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A.刀币B.五铢钱C.圆形方孔钱D.鬼脸钱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①在地方,废除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②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③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④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⑤征发大批人力修繕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体。⑥下令史官烧掉秦国以外各国的史书;派人追查背后议论者,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9∽72页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2分)(2)依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秦王”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这些措施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项?为什么?(4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有关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起嘉谷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皇帝是A.夏禹B.汉武帝C.秦始皇D.唐太宗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知识点梳理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知识点拓展1、文景之治:①原因﹕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政策。②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关心农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③表现﹕这段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2、的措施: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国的权力。②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提倡儒学,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③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④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⑤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开通丝绸之路。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商君书》5.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6.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7.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8.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子》9.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春秋》10.农家,农家代表:许行11.小说家,代表:宋玉 屈原 。
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相似的试题还有: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汉主父偃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合纵,以逆京师(反叛朝廷)。愿陛下令诸侯设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从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共计。材料一:(1)据材料一归纳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采取的措施。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什么问题?他如何创新解决这一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图一 秦疆域图图二 西汉疆域图(3)据材料二西汉比秦多了什么地区?西汉对其管辖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中央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老百姓遭受苦难,国家战争不断,都是因为有了诸侯国啊!)。——《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请回答:(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诗(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哪一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4)材料四中的“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___________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五:“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5)据材料五指出汉武帝接受了学者____________提出的“罢黜百家,______________”建议。这项建议被采纳后,___________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6)“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请你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朝实施统治的积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