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的漫画,开局是真三国王双7女武将的弟弟背叛杀死了真三国王双7女武将,王子被年轻的一个武将救走逃到了山林里

为什么感觉《三国演义》的谋略比《冰与火之歌》更厉害,而后者却更残酷?
按投票排序
142 个回答
-,-《冰火演义》卷三第五十一回
设奸谋佛雷弑狼主 走孪城猎狗护遗孤(前略)……人报孪河城有使至,狼主教唤入。罗索.佛雷入拜。狼主曰:
“不知老君侯示意如何?”罗索曰:“家父欲与君王修好,议将小妹萝丝琳配国舅。特使某来说亲。”狼主大喜,问凯特琳曰:“母意若何?”凯特琳曰:“得与孪河城重修旧好,艾德慕岂有不从?”狼主大喜曰:“吾昨夜梦红云披身,今果得喜讯!”便命心腹将琼恩.安柏、黛西.莫尔蒙、文德尔.曼德勒、唐纳.洛克领北军三千五百人,雷纳德.维斯特林任掌旗官,与凯特琳陪同艾德慕.徒利,即日排驾赴孪河城迎亲。
行不到十里,灰风咆哮如雷,嘶喊哭号。狼主掣住灰风,问左右曰:“灰风癫狂不止,其兆若何?”罗索近曰:“此狂狼之吠。乃因我两家修盟,兵锋大盛,以助狼性之故耳。”狼主信其言,遂不疑。当晚就地歇宿,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才良子,死河间!长城下,坠马前!”歌声悲切。狼主问罗索曰:“童谣主何吉凶?”罗索曰:“此兰尼斯特灭,史塔克兴之意。”
狼主进孪河城,瓦德.佛雷率兵将迎谒于道,狼主下马与瓦德携手入厅。席间酒水川流,一时宾主尽欢。艾德慕见萝丝琳貌美,喜不自胜。酒过三巡,众人乃送艾德慕入后厅洞房。狼主大悦,正欲与瓦德商议进军事宜,忽闻悲怆之声,阶下乐师不知何时奏起‘卡斯特梅之雨季’,曲调苍凉。正自皱眉,忽一箭正中前胸,又一箭中左股,狼主跌俯在地。凯特琳大惊,正欲问时,席上佛雷家兵皆取出刀刃,一时间北国兵将皆丧敌手,小琼恩、文德尔、黛西等人,纷纷为乱刃分尸。
凯特琳持短匕抵住铃铛响,大呼曰:“瓦德公!且住!且住!以怨报怨,我无怨矣!但求放我嫡子生路!起誓于新旧诸神前,此后北国绝不加兵于河间地!”瓦德冷笑不答。卢斯.波顿趋前,对狼主曰:“余代詹姆.兰尼斯特问候君王驾前。”随手一剑,刺入狼主心口。凯特琳惊怒交加,割断铃铛响咽喉,乃为旁人所杀。
是夜,佛雷尽屠北国兵,悲鸣响彻三十里不息。……(后略)-------------------------------------------------------------《黎明与黄昏之歌》-Chapter 9 — 董白-
鼓声咚、咚、咚,敲的她头昏脑涨。
董白觉得自己有好久没见过爷爷了,郿坞厚重的城墙将她层层保护起来,却隔离了陇西苍凉的风与大宛马的嘶鸣。这都是她最喜爱的。
董卓是三天前离开的,临走前他爱抚着董白的额头,亲昵地许诺下次回家将加封她做公主。她其实不需要这种承诺。一年前的那天,爷爷知道她的病无法医治,只能做一辈子哑巴。愤怒的董卓毁坏了大殿内所有的器物,并处死了带来这坏消息的使者。整整一个月,他都处于狂躁的情绪中,辱骂殴打身边的所有人。没人知道,夜晚时他会轻轻抚摸董白的额头,流着泪,哽咽着哄她入睡。
她已经不记得父亲董累了,他去世的太早,甚至没在董白记忆的池水中留下一丝涟漪的波纹。她记得最多的,只有爷爷沟堑纵横的脸,一道巨大的伤疤自颧骨至下颚,削去了他左脸的肌肉,令董卓的相貌异常狰狞。但当泪水铺满那张脸时,曲折的泪痕又令人格外心碎。六岁时爷爷曾抱着她骑马,横穿陇西深入羌地,就为了拜访一位据说能治哑病的羌医。
那时他们经常听到坏消息,董卓只是用洪亮的大笑宽慰自己,并保证天下总会有更好的医师能医治她。那时候爷爷从来没哭过。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是进洛阳后……成为太师的爷爷第一次哭了,虽然他已经找到了天下最好的医师。其实会说话也不是那么重要。董白想。
聒噪的鼓乐继续进行着拙劣地表演,董白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用如此噪杂的方式表达喜庆。董卓离开了三天,整座郿坞也在狂欢中渡过了三天,所有人都在唱歌欢呼,并攀比太师临行前的许诺。只有九十多岁的太奶奶一直端坐在居室中,宁静地等待着什么。“天运有常,陇西人要信天。”她说。
“吕布回来了!”城墙上传来一声狂喜地呼喊,那是董璜的声音。董白有点怕这个叔叔,爷爷看不到的地方,他总会狠狠地瞪视她,并许多次将她从台阶上推落。谁都知道,她是个哑巴。但除了董白,他对其他人总是很和蔼,似乎所有人都喜欢他。“没关系的,叔叔只是羡慕我。如果爷爷更喜欢叔叔,我可能也会这样。”但这想法她只能在心里念着。
“奉先!太师……太师已经受禅了吗?”董璜的声音颤抖着,他脸上的肌肉也在颤动。吕布没有回答他,只是把一个东西扔在了地上。
那是颗头颅,一道巨大的伤疤自颧骨至下颚,削去了左脸的肌肉,异常狰狞。现在却扔在地上,脖颈断口处的血已经干了。
之后再没任何问答,董璜是第一个被杀死的,吕布砍下了他惊愕的脑袋。原本充满狂欢声的郿坞一瞬间就被嘶喊与悲鸣掩盖了,吕布的人马冲进了宫殿,灯笼、酒坛、茶花、香炉,四处横飞,无尽的掺杂着血红色的酒水流满厅堂的地板。
羽箭射倒了几位族兄,皇甫嵩捉住了董旻,将他拖到宫门口,用弓弦绞死。爷爷的几名亲随在反抗,他们一起朝吕布冲锋,期望能制服他,却被四面八方冲来的并州人开膛剖肚。一个她记不得名字的小奶奶——好像是爷爷上个月新娶来的——幸运地逃到了后门,大门打开,外面是李肃和他齐整的部队。
“我们有救了!”当时郿坞里的人是这样想的。随后李肃就抓着那位小奶奶的头发,割断了她的喉咙。“真可怜,”董白想“她只比我大四岁吧?”
爷爷就躺在几尺之外,董白尽量不引人注意地爬过去。她将爷爷的头抱在怀里,抚摸着那张脸的伤疤与每一道皱纹。“爷爷,你还会哭么?”董白将额头抵在爷爷的脸上,在心里问着。
“我听说你是董累和胡姬生的,肤如羊脂,所以名白,是真的么?”董白没有抬头,也不想知道问这话的是谁。她只觉得身子很沉,想抱着爷爷的头沉进地下去,再也不起来。嘴里有血的味道,那也许是她自己的血,虽然说不出话,但她还是本能地咬着嘴唇。似乎怕心里的悲痛泄露出来。
哧啦一声,问话的人撕破了她的衣衫,露出后背一片洁白胜雪的肌肤。施暴者发出啧啧地赞叹,俯下身在她的后背舔舐着。一阵疼痛,那个人咬住了她的肩膀,饿狼一样的咬噬,鲜血流满董白胸前。施暴者拔出一把小刀,在董白后背留下一道道伤口。饿狼在撕咬她,要抓烂她的皮肤,将她撕碎,啃食她的血肉。
董白抱着爷爷的头颅,盯着他宁静的脸。也许我们可以回到陇西,再回到那些骑在大宛马上,与呼啸的风耳鬓厮磨的日子。昏黄的傍晚时会响起爷爷雄壮嘹亮的胡歌。
最后是一把匕首贯穿了董白的心口,她发出了在这个世界第一声也是最后一声的大喊。-------------------------------------------------------------《三国演义》写历史大局中的命运,《冰火》写人物搅动的纷争。两者的残酷是不一样的。Q,Q
仅从“给读者的感受”这一点出发,我觉得冰火比三国更让人感到“残酷”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写作方式冰火和三国的写作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视角“和”悬念“。三国演义的写作方式像是铺开一个大的沙盘,然后以上帝视角把各个部分的故事讲给你听,这种视角统一的横向铺开,实际上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纪传体历史的写作手法,在三国成书的年代这似乎是最成熟最先进的写作手法,可以最大化地展现故事内容,但是文学经过快两千年的发展之后,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作家们都已经有了更多更吸引人的写作手法。比如冰火中采用的POV式的视角方式,这其实是带着很浓重的DND群体创作风格,在这种方式中,读者并不是上帝视角,在某一章中,我们只能通过本章主角有限的视野来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从严格地来说,三国是全知视角,而冰火是不断变化的内视角,而众所周知内视角的最大特色是可以进行大量的主观心理描写,这就是残酷感的第一个来源:所谓残酷,就是内心美好的愿望被冰冷现实撕碎的感觉,冰火用内视角POV更好地表现了这一点。而三国一方面必须服从全知视角不能太多描写心理活动的规则,另一方面秉承了中国史官那种心中不管多热,笔下总是很冷的写作风格,所以没法更好地表现。因此,我认为残酷感来源于写作手法,而绝对不是故事本身的原因,你说刘备用了一辈子追求的梦想,所拥有的一切:兄弟、领土和军队,就在那一年一下子灰飞烟灭了,他会不觉得残酷?徐庶和庞统,两个本来可以在群星中闪光的智将,一个就这么让余生都行尸走肉地度过,另一个生命戛然而止,他会不觉得残酷?孙权明明知道他是家族中最不适合做领袖的人,可是牛逼的父亲死了更牛逼的大哥又死了,他会不觉得残酷?吕布的命运残酷么?贾诩的呢?郭嘉(喵的我最喜欢他了!)的呢?马谡的呢?姜维的呢?他们所遭遇的残酷,或许远远超过史塔克们,只是没有被表现出来而已。诚然,人一辈子的悲欢离合,冰雪与烈火之歌,最后不过是在史书上留下的寥寥几句。这,才是真的残酷。另一种差别,在于”悬念“的营造。在三国成书的年代,全世界的写手都不太知道悬念怎么玩,但是马丁叔可算是玩悬念的集大成者了,这种差别有时候是能够决定作品的质量与受欢迎程度的。马丁叔和其他所有悬念大师的故事展开方式,都是一定要让读者想象不到故事的走向,或者不给读者足够的信息让其能推断出故事的走向,第一人称、POV都是营造悬念的工具,和故事本身一起将读者的感情推向大起大落。而三国的作者像写史书一样,谁在玩阴谋谁在玩阳谋谁在搞小动作谁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骗谁,都从一开始就告诉你,生怕你看到结局了去怪罪作者没提前交待清楚,你说这悬念还怎么玩!若有人要投降,一定先说他商议投降,然后再出正式投降敌方的镜头。若有人要攻打别人,一定先写半章原因,绝对不会突然就兵临城下了(我记得只有吕布打徐州算是什么铺垫都没做的)。至于故事中最牛逼的谋略,空城计也好,赤壁之战也好,草船借箭也好,都特么是从第一分钟开始,凶手、凶器、动机、手法都摊给你了,生怕读者智商不够,没法理解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好吧,那个年代的读者可能智商确实不够)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赤壁,如果就不说别人,就用曹操的POV来写,胸怀天下,大军统率,一路披荆斩棘,准备在赤壁血洗世仇,结果碰上以为是敌人的,有可能第二天就投降了,碰上看起来是朋友的,其实是卧底过来出馊主意的,本来是碾压的战役,却经常被不明来路的船队在大雾的天气里面骚扰,箭都快不够用了,终于自己的威压起了作用,黄盖来投降了!那天晚上被证明是一场噩梦,怎么就刮起来东风了,怎么就烧着了,怎么就一烧一大片了,我操我们是历史小说不是奇幻小说啊!逃吧,却落在关羽手上了,这白眼狼,怎么对他好都没有用,一个切我100个都没有问题,妈的,真绝望……关羽轻轻地说:你走吧。我百感交集地离开了这片赤壁。悬念出来了有木有!残酷感出来了有木有!看,这只是写作手法的不同而已。二、社会风气三国的历史背景是东汉末年,离诸子百家的时代并不远,并且被魏晋的风流才子们誉为英雄时代。而冰火虽然是架空,但是由于有很浓重的DND风格,历史社会背景基本上是西欧中世纪到启蒙时代中间这一段的。这两种社会背景的人文气息是完全不同的,这造成了三国里面阳谋多,冰火里面阴谋多。所谓阳谋,就是天下都知道我要搞你,你别管我用什么方式,我只和我的谋士们商量,就不告诉你,但是你知道我要搞你,我最后还是搞死你了。所谓阴谋,就是我要搞你,但是我谁也不告诉,假装我是来帮你的,啊呀你今天的衣服好漂亮啊我帮你脱吧……(一刀捅下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吧哈哈哈哈哈哈我终于报仇了……对三国来说,即使我们抛弃写作手法上的不同,阳谋远远多于阴谋也是读者觉得残酷感不够的一个原因。在三国的世界里面,联盟总是脆弱的,诸侯总是对立的,说爱你就一生一世,说搞你就一定搞到死,因为大家都比较耿直,而且社会风气就是,一旦有利益冲突,就没有共同进退的可能,不是你杀死我就是我杀死你。当然三国也不是完全没有阴谋的,貂蝉就是阴谋,刘备攻占成都也是阴谋,庞统的铁索连环其实也能算是阴谋了……看到这里大家发现了没有,阴谋都是好人用来对付坏人的,当然没有残酷感了……而对于冰火来说,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的非黑即白。要么说西方人虚伪呢,哪怕是仇敌,到人家做客也要享受”宾客的神圣权利“,就算今天我要砍你,但是明天我把孩子送给你当人质,我再娶你一个女儿,我又是你忠心的封臣了……和那些奇怪物种比起来,冰火中的各个家族,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各怀鬼胎却又不好撕破脸皮,你永远都不知道对面的是朋友还是敌人,于是也就不能用阳谋,只好用阴谋了,毕竟背后捅刀子最方便嘛。说穿了,世仇之间怎么打的头破血流都不残酷,但是表面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背后绞尽脑汁要搞死对方,才残酷。三国的英雄史诗其实不残酷,而后期晋朝开国时候司马家那点事才残酷。就到这里吧,我也不知道这个话题还能怎么延展,因为只从残酷感出发好像能说的不多,三国和冰火的比较真是一个好题目,谢谢提问者。
随便从三国挑一个角色,大众脸或酱油男,比如潘凤吧(我不是来黑他的。。),写他如何在一方诸侯手下一点点做到一员上将,各种心酸各种磨难各种辉煌(人家不可能一点功绩没有的=。=)你都以为他是主角了诶~然后满怀信心的迎战华雄!。。。被斩于马下。。。这是马丁大叔的套路
据说无耻的增加图片就可以提高点赞率?冰火世界全貌冰火世界全貌其实上面赞同最多的回答和很多其他回答都已经提到了,但是感觉没把话说透。嫌长的人可以只看粗体部分就像很多人说的并不是“冰火“比“三国“更残酷。而是““冰火“比“三国“让人感到更残酷。第一,是视觉印象和文字表现的差别。比如曹操诗里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惨不惨,当然是惨的,但是由于我们现在更习惯于视觉感受,而不太习惯于(除非是有自己亲身经历的)对文学意象的想象,特别是文言文那种有一定抽象性概括性的叙述风格。这本身是传统文学和视觉文学(现在好像漫画也能被归做这个词了)的差别,也是中国文学讲究含蓄抽象,西方文学强调激情具象的特征导致的。当然因为文学原作如此,所以三国的影视版也只能那样,但完整的情感代入是需要有很多细节描写的,比如把关羽推出斩了,会表现脑袋在地上滚了几圈,血如何喷出来么(新版陆毅那版好像这方面有改进,但感觉很怪)?冰火里人物死,基本都至少给你个血肉模糊的尸体镜头。常常有血溅一脸的场面。第二,就像上面大家谈到的,视角不同。上帝视角,很难让读者有足够的代入感,虽说你还是会对某个人物产生个人感情,但间离效果始终让你意识到那个是虚构人物,你最多不过是在欣赏一个很NB朋友的奋斗史。而有限视角:A,更有助于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而且冰火是不断的转换到不同人物的视角的。这能使不同偏好的观众总能够找到一个自己愿意代入的角色.(正如D&D)B.这能让人物命运的改变对观众来说更突然,缺乏预期更容易引起观众情绪的波动(你喜欢的一个角色突然死掉了)。在三国那里,你看到关羽如何犯下一步步错误,吕蒙如何谋划,你对关羽的结局早2章就有预期了,也就是说中国长篇章回小说那种草蛇灰线实质上是一种隐性剧透。红楼梦里很多人物的命运甚至在太虚幻境的那些判词里就剧透过了,不过因为是纯文学,所以大家既关心结局也更关心过程。而且这类小说的重点也不在于故事走向。(当然隐性剧透暗示,绝命毒师里有)C.不过赞同最多那个答案说当时中国古典小说不懂如何玩悬念就是笑话了,不要说明清小说了,唐人传奇和志怪故事中已经早有很多悬念手法设置了,说当时世界上都不懂如何玩,那更是...........重点在于冰火里的悬念侧重于让你投入感情并超出你的预期(打击你的感情),而三国或者水浒那类话本小说吸引读者的重点不在于悬念,或者其悬念的作用在于满足你的预期并达到情感释放。这种差别是2者各自传播方式的需要。所以章回小说每章标题都把故事走向概括出来。按照当时小说的流传方式(文人间传抄赏玩,市井之徒偶尔茶馆酒肆听段评话。)超预期悬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文人对水浒和三国那类故事结局的最终大方向会不知道么(大方向是既定的)?史书上大概100个字就全部剧透,你如何搞超预期悬念?至于市井之徒,他们大多没有时间每回都听,所以如果意料之外的转折太多。他一回听完,隔一回听,喜欢的人物不见了,故事都跟不上了,他经济条件又无法去其它地方“补剧“,他不“弃剧“才怪。所以,三国故事可以分拆成那种并不覆盖全故事的连台本戏。你单看一段也算个故事(都是有个结局的,否则干嘛《失.空.斩》总连一块儿演。按照冰火悬念的方法,空城计里应该在老兵发抖,诸葛亮背上出汗的时候,司马师大喊一声我们杀上城去,司马懿一个机灵切个近景,一集结束。不信你去看韩国台放三国电视剧是不是在这里插广告的。但这儿也是有悬念的,读者是感受到这个计策风险性的,他们也确实想知道到底计策是否最终奏效)。三国要用悬念的时候也用的很好,只不过这种悬念不会让人感到残酷,而在于满足你的预期,释放你的情绪,其各种可能走向大都有预期。比如诸葛亮的出场就是反复使用悬念:反复从各种渠道听说这个人,就是见不着,是不是高级的悬念?到荆州刚安定一段(本来历史上是没啥故事起伏的)可是小说却悬念迭起:先是对老板继承人问题说漏嘴引起马跃檀溪,主角生死的悬念,刚脱险,就把有关诸葛亮牛人传说的悬念托出来。徐庶出场又退场进一步加深悬念,然后各种牛人轮番推荐衬托就是见不到。等好不容易见到,有没有满足大家的预期?(“隆中对“此后就是刘备集团最高战略行动纲领,每当他们遵守这个纲领,事业就走向胜利。每当他们脱离这个纲领就遭受挫折),有没有释放你的情绪?(Wow,卖草鞋的终于走上正轨啦)。这套手法到金庸那些武侠小说不还在用?有关重要谋略失败:火烧葫芦谷,司马懿到底死没死?到下雨了,你是挺替诸葛亮惋惜的,但你感到残酷么,毕竟是重要角色活下来了,而且你会觉得这是诸葛亮算不到的事(实际上草船借箭天文看那么准,这时候明显自己粗心,但小说叙事不让你意识到这点罢了。)。有关重要角色死亡:七星灯续命,成不成功,任何一种结果观众都是可以接受的。差别在于你自己的情感冲突(希望看到诸葛亮多活,但死亡也是有预期的,诸葛亮自己都帮你预期了)。这就好比一个很健康活泼的美女女友,突然当着你面被车撞成一堆血肉。和一个重病折磨很久的老婶娘,为了续命做手术,手术失败,你去送终告别。你感到哪个更残酷?后者你大哭一场情感释放了。前者你哭都哭不出。但你也不会说老太手术结果成功与否对你是没有悬念的。D.除了第一和第三人称的说法,你也可以说冰火是同时用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视角描述故事的。而三国更多段落只有决策者视角。所以,冰火里那些交待计谋酝酿过程的事件,虽然你有预期,但还是可以非常切身的感到大人物的决策是如何决定性的影响小人物命运的。而这本身就有一种残酷性在其中(一部分人的生活就因为某些人的一时兴起而全部崩塌)这种差别各类游戏里也常见,完全上帝视角的回合制兵棋推演游戏,动不动还有核弹出场,战斗序列好几页,好多地方被夷为废墟,残酷么?可对你那不过是一堆数字的变化。但是骑马与砍杀之类的FPS,你看到对手一个NPC被劈了也会觉得挺惨的。第三,人物配置不同A.冰火的人物是没有很明显主配角差别的(好像65届艾美卡司商量报名参加主配角时最后没人报名主角)。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正邪差别,(反抗派系其实也未见得是纯良好鸟,我只感到龙女相对正一点)。但三国里人物主次,正邪,褒贬特清楚,甚至有时候在非主要派系冲突里行文都对角色有抑有扬(比如吕布对李傕郭汜),这导致观众会不自觉地按照作者的暗示在任意2派冲突时,自觉站队到作者希望你站的那一方。所以,作者的倾向性使三国里至少一半角色的死亡,是你会衷心欢呼的,因为你根本对他们没感情,还谈啥残酷?三国里显然刘备是比所有人都更正统的,冰火里你告诉我哪一方比哪一方更正义?而且你注意正统的刘备这方是很少用那种利用人际关系,亲情伦理互相背叛的“阴“谋的,更多是阳谋。B.上面这种差别导致2个作品塑造人物的方式是不同的。冰火里是人物的冲突中塑造人物,这种冲突大多是人物私人情感和欲望的对撞,对于熟悉他们的观众,双方的重要性是对等的(你的个人爱恨为何就比我的爱恨重要?),任何一方失败,观众的情感都要受到冲击(即便不是你特喜欢的那一方,你对他们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三国里人物大多是服务于某种理念的,是理念的冲突中塑造人物,你在作者诱导下内心选择一方站队是没有情感负担的。更因为三国里几乎任何2个人物(及其背后的理念)间都是有明显主次,正邪,等级,褒贬差别的。所以每当一个次要人物碰到更主要的人物,他就自动退化成一个塑造后者的工具或者符号(上面有人说到了),更多人物根本完全就是符号,作者根本不希望我们对那些符号注入感情。曹操的管粮官出场是让我们同情和他一样命运的小人物么?不是,只是为了告诉你曹操奸诈。蔡阳出场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关羽把他劈了,让观众对古城会兄弟相逢感到高兴,显现关羽忠勇。同样,华雄和被华雄劈掉的,守5关的6将,所有这些死亡,你会有情感代入么?你会因此情感受创么?而且这种手法一多,你对很多人物的死亡就麻木了,你其实只关心那么几个。所以,三国里虽然人物多,计谋多,死亡更多,但你能注入个人情感的人物很少,影响你情绪的死亡更少,交战双方士兵的死亡就是个数字了。你如何能感到残酷?而且三国这种不断通过人物间PK塑造其中有更高人格(和更高尚理念的)一方的手法,到后期 ,在封建时代最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的化身---诸葛亮死后,一下子失去了功效。三国在此后也少了很多趣味,因为无论怎样在姜维身上用这些手法都无法超出诸葛亮身上所达到的效果。而且因为姜维在此前获得的个人描写太少了,观众很难对其建立感情。他和诸葛亮之间到底有怎样深厚师徒感情的描写也很少(私人间的感情描写一直是三国的一个弱点)。而且此前三国里的人物以私欲(而不是其他更冠冕堂皇的理念)为动机与他人发生冲突,一般作者都有办法让读者讨厌他的行为。但到此时,几乎大多数人物冲突都完全是私欲了(除了少数几个人)各方都不再能代表某类高尚动机了,但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却基本没变,导致人物之间的特色差别都消失了。加之你对新登场人物的背景了解很少,少到不足以在其死前对其建立感情,所以无论谁,以何方式死掉,你都不会再关心,所以三股势力都消亡你也不会感到残酷。C.三国里不多的那些你能注入正面感情的人物,还另有问题,三国里这些人物缺乏真正私人间亲密关系的描写,三国基本不描写人物的隐私和私人生活。他们间的对话大多不是私密的个人情感交流,而只是一种职务性的或者政治性的管理沟通,更多展现的是其政治和道德属性。比如刘备对张飞,那是兄弟俩在说话么?那是一个非常关心下级的领导与自己宠爱的下属在对话。又比如甘糜二夫人在长坂坡,那是2个同病相怜的女人在交流么?那是同一团队的在互相做政治宣誓或者愿景激励。又比如周瑜死时读者大多是意识到一个性格有缺陷的才子和东吴重要人物死了。很少你会去想到:呀!一个美女的完美情人死了(这类冰火里不难找对应吧)。或者一个慈爱的父亲死了,周瑜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才华和政治抱负,而不是其个人情感性经历。接下去诸葛吊孝,小乔出场也不是作为一个痛失爱侣的美女,而只是怀有仇恨的都督夫人和衬托诸葛亮的符号。诸葛悼词里也没多少两人间私人友谊的回顾,主要谈他对周瑜政治事业和功绩的钦佩和理解。三国里即便是亲人父子夫妻之间,我们更多的也是看到他们的政治关系。有血缘关系的子代似乎都只在父辈快退场时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D.如果你分别给三国和冰火画一张人物关系图,除了都有不少血缘伦理关系连线外,冰火的人物几乎都是通过某些私人情感因素联系起来的(恋人,夫妻,情敌,恩人,仇人,血缘关系在冰火里也更多展示亲情关系,而不是家庭伦理)其中每个人物各有一个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私人情感历程,他们是这个历程的主角和中心。所有其它人物大多通过某种情感联系,进入这个历程。所以,看剧时你和每个人物一起经历了这些情感历程,它们也成了你情感经历的一部分,他们对剧中其它人物的爱恨情仇所构成的情感关系网,也成为你进入冰火世界的情感关系网。当冰火里的一个角色被杀,随同其被杀的还有所有分享其情感经历的其它角色和观众的一部分回忆。观众的一部分情感经历也被同时剜掉了。即便剧中死掉的不是你最愿意代入的那个角色。这种死亡也会在你对冰火的情感关系图谱上留下一个永远的空洞。正像其在你所代入的那个角色的情感世界里留下一个空洞一样。而且即便你代入的角色正是制造那次死亡的凶手,这也能让你理解和被害者有情感联系的那些人物为何将来要杀你(你在其他段落也经历了他们的情感历程),当未来这种冲突发生时你的情感天平也不至于一边倒了。 (冰火里的人物可能在公共道德上是个十足的混蛋。但在私密情感中往往有另一个层面。对比三国,甘宁凌统的例子,读者读的时候基本都希望他们和好,为何?因为我们只知道其公开的政治身份,我们不知道甘宁杀死凌统之父时的具体情形(是直接捅死了,还是拎着2只脚撕成2半了,还是俘虏对方以后一时兴起点天灯了),我们更不知道凌统父子情深的具体状况。在三国理念塑造人物的手法下,2人真心和好才是读者当然的情感选择。但如果在冰火的塑造手法下,这会是很荒诞的。)这大大增强了冰火代入感的粘性和深度。也就增加了角色死亡时观众的情感创伤。E.除了主观视角,冰火还用了一些重要戏剧手段帮助观者进入情感代入状态。上面提到代入感需要展现更多私生活细节,刻画个人情感生活的背景等内容,但问题是这个目标是用哪些戏剧表现手段达到的?也即有限篇幅里截取哪些私生活片段能最有效的体现这点。头一个当然是传统手段中的人物对话,三C里已经说了人物对话内容的差别,相对三国,冰火大部分对话多是私下里两两间谈私人情感,三国多是会议室场景中头脑风暴。其它戏剧中也有用人物独白(伪纪录片是其一个变形)的方法(角色好像在向观众倾心交谈,但这个只适合主配角明显的剧目。不适合冰火)冰火还有一个手段被很多人忽略了,我上次在《连线》杂志(还是大西洋月刊?我找找链接)读到一篇文章指出:现在有几部电视剧的性爱场面并不是为了吸引收视而是推进叙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典型的就是冰火(另外好像包括《Hung》和《Big Love》)好像还做了一张统计图表。冰火里近90%的性爱场面是推进情节发展必须的,并不能随随便便去掉。冰火的性爱场面基本不是为了挑逗观众感官。(说实话彼得·丁克里奇在任何一个美女裸体上爬来爬去都不会激发我的性致).这是个很有效的加强代入感的手段是因为性爱是人们所有私生活细节和个人情感经历中最属己最隐私的部分(好吧,对大多数人)。多数人是不会随随便便和其他人分享其细节的。是只有亲密关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分享的信息,(除非非常亲近,思维方式很接近,思想交流很多,否则你都不会和你父母讨论约炮的过程和细节)该过程中(及其前后)发生的反应和对话对多数人而言都是最真实最私人的情感流露。而冰火的角色与他们观众一起分享了这些信息,这当然的使观众更深的涉入了这些角色的情感生活(反过来也一样),而且相比戏剧独白,性爱场面效率高一点,一次可以刻画2个角色,每一次不但加深你对已经代入角色的情感,也进一步加强你与其性伙伴那个角色的情感联系。反过来说,即便是一次强奸,和上面说到的凶杀场面一样,性这样一个个人最属己的隐私和经历被侵犯,其引发的情感创伤(以及把自己代入被害者的观众的情感冲击)都能有效加强观众和角色间的情感联系。从这个角度说,除非为了表现某个派系的荒淫和对某个社区环境的破坏,冰火这类剧集里是不应该出现群P的(这时该场面作为刻画人物的手段就失效了)。而且正因为观众深入了角色最私密的生活,去掉他们身上的光环(上面有人提到了),让他们成为一个我们可以亲近的对象才是可能的。F.其实冰火的性爱场面与私人对话是如何达到其预期效果的,还有很多可谈,因为还有些电视剧出于和冰火相同的目的也用了这些手段却远没有达到冰火的效果。(比如同属HBO我个人认为的最愚蠢历史剧之一的《罗马》),还有些电视剧出于和冰火几乎相反的目的用了这些手段也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Mad Men里这些段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感到冷漠和疏离)不过,比较这3部剧的这些内容都离题了,也太复杂了。所以总结一下:并不仅仅是视角问题,视角中的内容也影响观感,很多老式侦探(谍战)小说也是第一人称视角,也有死亡,但也很少让人感到残酷,因为这些作品中也很少涉及私人情感生活。同为全景视角小说,你只要比较《红楼》和《三国》就知道,仅仅是描述内容的差别也可以改变代入情感的强度。 上面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粉丝向三国故事模仿冰火效果,其主要内容无非是:“补充了私生活细节,增加了个人情感生活背景,描述了和视角主人有情感联系的人物具体的死亡细节,给了个性场面的描写。“谷歌地图版Westeros,实际上是一个变了形的英格兰和苏格兰南部的地图,黑城堡的北墙实际就是英吉利岛上的哈德良墙。Essos大陆实际是按照小亚和瑞典东部海岸线构造的。谷歌地图版Westeros,实际上是一个变了形的英格兰和苏格兰南部的地图,黑城堡的北墙实际就是英吉利岛上的哈德良墙。Essos大陆实际是按照小亚和瑞典东部海岸线构造的。第四,中西方对悲剧特性理解的差异(这个是老生常谈了)A.
大部分中国古典作品对悲剧的理解主要集中于主要角色 被害的或死的有多冤(无辜弱者被人陷害), 或者被害的或死的有多惨(被剐了,被烹了,被点天灯了,被五马分尸了)。西方作品对悲剧的理解主要集中于角色无法完成自己理想人格的无奈或者无法完成高尚的人生目标与追求的精神失落。常举的中国糖炒栗子是元曲话本《窦娥冤》:窦娥的冤就不说了,白白净净小媳妇一腔鲜血洒在雪地里也是够惨的。但以西方标准这是悲剧么?这最多只能算惨剧。首先,窦娥完成了其理想人格,她的死亡使其无可争辩的进入了封建时代一个女性能达到的最高道德境界---〉成为贞节烈女(这个一般你不自残都达不到),这也是她一直追求的。其次,她在剧中最大的人生动机就是申冤。这个目标到后来她中举的父亲也替她完成了。甚至天气都帮助她以一种近乎神话的方式完成了这个目标。西方常用的板栗是《俄狄浦斯王》,但以多数中国古典作品标准那是悲剧么?首先,他是个王子谈不上是弱者,他具有一个英雄所需的各种品质;他的下场也不是被人陷害的。而且因为每个决定都是其自主选择,所以也不能说完全“无辜“;其次,他也没有“被害“的多惨,他成了国王,结束时他甚至都没死,剧中也没多少血腥的死亡,主角唯一的肉体损伤是自己造成的(拒绝看到命运安排的下场所以把自己戳瞎了)。但他确实奋斗了一生却还是深刻的意识到自己无法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B.回到问题里2个作品。三国里比如关羽,按西方标准是悲剧人物么?关羽最大的人生追求是“杀了曹贼,大哥坐天下“么?如果这样,他在华容道就不会犹豫。他的追求是成为一个忠义双全的干了番事业的英雄。所以,没有啥比让他败走麦城,陷入绝境,战到最后被俘,仍然拒降被杀更能完成其理想人格的。(注意,三国演义中有很多高强的武将在忠勇战斗到最后,被俘问斩前,突然投降敌人了,张辽就是个典型,所以他和关羽私交好恐怕也并不仅仅在老乡这个层面)。中国传统里在斗争中死亡更能凸显英雄。而且小说里,他的死亡甚至使其被彻底神化了(几章以后以超自然方式帮助儿子完成复仇使命)。这要是古希腊戏剧,等于他被宙斯变成天上的星座了。所以,三国里张飞,马超,和赵云都比他更具西方式的悲剧性(赵云这样的人物老死在床上是他人生的追求么,对其自己不是悲剧么?小说很多地方表明他不是个班超式的人物)。但小说叙事里除了张飞,都尽量淡化处理了其他人。冰火里@已经提到了好几个例子。都是典型的古希腊式的悲剧人物(除了俄狄浦斯的影子,他们中就没有美狄亚或者安提戈涅的影子?)他们死时所谓“憋屈“正是上述“无法完成自己理想人格的无奈“。你甚至都不能说其死而有撼,而是证明了凡人的无奈和渺小。所以当冰火里的人物死亡,观众并不仅仅是看到一个和我们类似的有缺陷的却也很美好的凡人生命被毁灭,而且也感受到你曾和角色一起期待的某种高尚的人生动机被否定了。(冰火里人物多多少少在这方面或者那方面都有点高尚的动机)C.三国里重要人物死亡时引入的各种超自然因素(曹操,孙策)固然增加了某些肤浅的宿命感。但也减少了悲剧性(上述古希腊悲剧里超自然因素被降到了最小限度)。而且更大的问题是,三国这么做使其人物完美化了,其死亡好似不是由于其人格缺陷。而主要是触怒神灵导致的。理想化人物就更难产生情感代入了。五,说点没法归类的原因:三国里大多数矛盾还是在公开的战场上解决的,多属于阳谋范畴,三国主要不是几个家族间的情仇恩怨而是三家职业政治集团(公司)间的争斗。利用私人间的亲密关系来搞诡计互相背叛的“阴”谋还是比较少的。刘备招亲时吴国太和孙尚香并不是阴谋的策划者和主动参与者,孙权原计划中也没打算牺牲妹妹。魏国争储时,曹家兄弟更多是一种同事关系。诸葛亮利用周瑜的性格弱点气他的时候,周瑜自己不知道那是计嘛?这种公开确定的敌人之间使诈对人的感情伤害比有亲密关系的人的背叛要小很多。(竞争对手公司员工对你使诈,隔壁部门对你使诈,同一个部门的同事使诈,你忠心辅佐的领导对你使诈,你帮过很多忙的团队里的铁哥们使诈,你打小一起的发小密友使诈,你的恋人/亲兄弟/父母对你使诈)你受到的感情伤害并不与阴谋的规模和复杂性成正比,而与阴谋实施者与你的亲密关系成正比 (越爱的人伤你越深嘛)。我罗罗嗦嗦写这么多,你看到这里也是耐心很好了。最后要为三国演义的那些问题辩护一下:上面@田颖
已经指出了。三国没用有限视角,没有铺陈角色的私人生活细节,情感经历,是因为:《三国演义》里有个高于所有角色的真正主角:那就是历史本身!人物是描述这个对象的手段。过多的使读者聚焦于几个具体角色的情感将使这个最重要角色的面貌变的模糊不清。而《三国演义》里最重要的角色以一个英雄史诗的气势开场, 最终却以一群庸俗凡人的争斗落幕, 这恰是其悲剧性所在。各派系主要据点分布图各派系主要据点分布图各家的势力范围。各家的势力范围。
老师已经说了很多细节,随口说几句二者在感觉上的差异吧。《三国演义》开篇就点题: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冰与火之歌》反复强调:Valar Morghulis(凡人皆有一死)说势的时候,面对的是群体,笔墨在权谋。谈死的时候,针对的是个体,着眼于无常。生命因无常而残酷,权谋因诡变而精彩。起手不同,侧重便生区隔。三国由大而及小,如泼墨山水画,波澜壮阔,千里江山一画之中。英雄浮游天地间,随波逐流,弄潮历史之上,又倾覆波涛之下。道的是斗时斗势斗机变,说的是一樽还酹江月的苍凉。冰火以小而见大,如重彩油画,细节丰润,窥一人便可见时代。天地如炉,众生皆置火上,竞相砥砺,唯求后死。画的是挣命挣利挣自由,描的是你什么都不懂的悲悯。在放眼全局的时候,扰动时局的谋略最是引人,聚焦个人的时候,苦虐的命运更加触动人心。
其实冰火的残酷体现在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几乎没有主角光环。三国三国,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三个主角是谁,而且他们一路上的挫折都是拿来练级的,打不死他们的只会让他们更强大。而冰火基本上就是心里预期的主角同学,一个一个悲惨的挂掉的过程。恩,斯塔克们。换个角度写三国,如果开始把何进当做老耐德,想整顿朝政结果被十常侍干掉,是不是觉得很残酷?然后大家想办法,请了董卓入朝,好不容易干掉宦官,觉得终于能天下太平了,发现董卓也是个变态,是不是觉得很残酷?这个时候,袁绍这个背景清白,五代三公的家伙隆重登场,看上去真正的主角终于出来了。主角同学顺利击败boss,然后事业越做越大。但一不小心在官渡被以前的小跟班打败了,然后在河边又中了埋伏,吐口血死了。死了以后,本来儿子还可以守守城,以图东山再起,想不到儿子不争气,还内讧,家业败光了,老婆都被敌人抢走了,这是不是很残酷?孙家这个支线剧情不要说了,老爸厉害老爸死,老哥厉害老哥死,死到只剩一个小毛孩了。刘备算是个主线,主角光环很强,就是一路败,一路惨,就是不死,每次要起点势头,就被邪恶boss曹操按下去了。如果按之前主角一路死下来的节奏,读者估计也会看得心慌慌。
已经这么多答案了:(少量剧透,实属必须我认为除了上面很多答案提到的悬念性和POV视角之外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让人觉得冰与火的世界更加残酷。第一是谋略的规模和指向性。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和阴谋阳谋都是战略级的,因此尽管带来了杀戮和血战,或者重要角色的死亡,但整体给人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和史诗性的即视感。就不一一举例了。而冰与火的世界里,尽管所有的阴谋阳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八爪蜘蛛等人图谋甚远,可能要到下一卷才知道瓦里斯是不是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但是因为整个冰与火中世纪化的背景构建以及POV的独特性,大多数阴谋在作者笔下都是直接针对人的一种算计或者打击。奈德之死,某种意义上契合了泰温打击狼家的大战略,但实际上不过是色曦这头母狮被踩到了尾巴的一种个人报复(劳勃之死同理),红色婚礼的悲剧,我们直接感受到的不是狮家对狼家的阴谋打击(当然实际上这才是主要原因),而是孪河城对自己尊严忍无可忍的捍卫,以及猫姨和萝卜面对最终命运的无力感(这种感觉庞统有过,关羽有过,但是在整个战局的描写下弱化了)。而在三国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等等等等,从来都不是为了毁灭某一个特定的个体,而是一种战略上的考虑。而我们读者显然对于这种战役级的计谋和算计没有那么敏感。而冰与火世界刀刀到肉的人与人之间的算计才会让我们倍感残忍或者说感同身受,劳勃的死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一个个知音体的故事,奈德和色曦兄妹的斗争和生活中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并无二致,这才是真正让我们感到害怕感到残忍的地方。君临保卫战血流成河,整个史坦尼斯舰队几乎全军覆没,POV小恶魔差点死无全尸,但是我们觉得残酷么?是不是跟看赤壁之战感觉没什么差别,你能说君临保卫战的谋略不高么?只是说即使小恶魔这么讨人喜欢的角色尽管也是被人算计但是在整个战局中不过是一个棋子,整个战争的历史视角让我们对于残酷残忍不那么敏感罢了。第二是冰与火是凡人的史诗,三国是英雄的故事其实这第二点和第一点是有联系的,同样是战争和夺权,两部书的立足点不一样。诚如之前答案所说的那样,这和我国古代对英雄的崇拜和近代西方文学写实主义的差异是分不开的。冰与火的故事一直在关注人的故事,从目前的五卷来看,作为奇幻文学,冰与火的世界几乎一直都是低魔世界,讲述的是凡人的故事,人的七情六欲和日常生活的描写之用力,即使在整个小说界也属于少见的。每个人在故事里都是凡人,横扫七国,勇冠三军的篡夺者劳勃在坐稳江山后居然变成了沉溺酒色的中年大叔,美冠维斯特洛,立志当没有xx的泰温的艳后色曦居然跟中国大妈一样和儿媳争风吃醋,英明神武的白狼囧恩居然不能坐怀不乱和自己敌对阵营的女人日久生情。这。。。这些都算哪门子英雄啊,对,正是因为冰与火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个凡人,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正是这些描写,才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了和我们一样的凡人。而现实或者说是平凡才是最残酷的东西。反观三国,出场的每一个人物都散发着英雄的光辉,没有凡人的生活,没有凡人的情感,所作所为全是为战为国为民(皇叔好样的),所感所想都是胸怀天下或者至少是本势力的利益。英雄是用来让人景仰的,人们会羡慕英雄,想象自己成为英雄,但是很少会联系自己和英雄的生活,因为太难,也因此英雄的故事悲壮但不残酷。长坂坡糜夫人投井残酷么?当然残酷,但是因为角色描写不多,读者的思绪都被七进七出的银枪帅哥吸引了,都陷于对英雄的赞美了,谁会去体味战争的残酷?何况这本也不是三国作者的目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平凡才是最残忍的,平凡意味着无能为力,如果艾莉亚在刑场暴走救走奈德,如果布兰灵巧地一荡躲开了詹姆的一抓,如果伊蒙坦格利安在去往学城的路上给自己来个七星续命。。。那么故事是不是显得不那么残酷?这不是死不死残不残的问题,如果凡人做出了超出凡人能力的事情,那么读者的同情和代入感会随着英雄的崛起而减弱。那么冰与火就更像是一部骑士的歌谣,而正如小指头教育三傻妹妹的那样,现实根本不像歌谣那么美好。凡人和英雄,在视角上并无优劣之分,但是凡人的视角更容易产生强代入感,在残酷的表现力上占了先机。看着冰与火,我们很容易感同身受,想起那个怎么都通过不了的测试(小恶魔),怎么都追不到的女孩(小指头),怎么都比不过的邻居家的孩子(色曦)。邪恶一点想,马丁把世间的种种不如意都为你在书中找到了对应,总有一款适合你。还有什么比想起现实中自己的挫折让人觉得更残酷的事儿呢。觉得残酷就对了,这就是绝望的力量,无能为力的感觉。说到底其实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着英雄一样的力量与历练,延伸到阅读中自然希望书中的角色也有着逢凶化吉的能力,魏蜀吴的故事让人更有英雄的满足感,但冰与火的世界更像是有龙有异鬼的现实,valar morghulis,这才是让我们觉得残酷觉得无可奈何的事情吧。其实我觉得把冰与火和水浒两相比较一下是个更有意思的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第一次意识到此类问题是在动物园里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在正式表演前有一个热场:一个演员和一头驴,他们的表演很程式化,很舞台化,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不真实的,但是观众却看得哈哈大笑乐不可支。这证明观众和表演者实际上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观众允许和接受表演者用某些非真实的手段去表演,表演者亦因此而使其表演得以成立。读者和写作者之间实际上也必须达成某种默契,否则阅读是无法进行的,京剧、马戏、魔术表演等等也如此。三国从书场中来的,因此它必须遵循书场的规则,也就是说必须遵循说书人和听众之间所达成的默契,这种默契确定了许多原则,比如章回,比如脸谱化,比如忠义的主题等等。小说的演进离不开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默契的形成与打破,新的艺术形式的形成也离不开欣赏者和创作者之间默契的形成和打破。自卡夫卡、乔伊斯等人始,新的默契的打破与形成,构成了现代和后现代小说的大浪潮,最终使这种默契深入了现代人的骨髓,如今,无论你们在欣赏何种小说,何种电影,何种电视剧,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这种最基础的默契。从趋势上说,这种默契是向着更真实、更深入、更宏大也更残酷等等方向演进的。这恐怕就是我们会觉得冰火比三国更残酷也更真实更贴近人性的原因之一。在这一次的新默契的形成中,中国实际上是无所贡献的,直到网络的出现,于是确确实实地形成了一种小说上的新默契,即网文的出现,更新的频率,不断地升级,强烈的意淫等等,都成为了这种新小说形式的不可打破的原则,这种贡献,既让我感到些许的兴奋,同时也让我感到无可奈何。
冰与火更残酷???题主你哪里看出来的???有人说三国是成功者视角、没有失败者视角,讲真啊!很多人水平还不如李仁港【认真脸。虽然都骂见龙卸甲如何渣,但人家算是读懂了《三国演义》末尾旁白:三国统一了,国号不是魏,不是吴,更不是蜀,而是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收揽人心、孙家三代奋进、诸葛亮鞠躬尽瘁、司马懿坚忍半生、吕布无敌天下、董卓废帝立帝、袁绍虎踞四州、关羽忠义无双、张飞豪气干云、赵云七进七出、姜维九伐中原、周瑜火烧赤壁、鲁肃仁厚长者。。。这些人描述的最出彩,都是一代人杰,各种厮杀、算计,然后呢?你想过他们的目的没?——为了一统天下、为了掌握江山、为了匡扶社稷。中国历史小说、评书多了去了,东周列国志、封神榜、隋唐、刘秀传、大明英烈传等等,为何唯独三国成为名著?在眼花缭乱的战争、政争、情义、各路英雄豪杰中,其实隐含着巨大的悲剧性。——最后统一天下的不是这些主角中的任何一人。一生辛劳,所为何来?东周列国志、封神榜、隋唐、刘秀传、大明英烈传,甭管那些主角配角有多惨,但至少有一方是胜利者。三国呢?那些最聪明、最勇猛、最仁厚、最阴险、最善战、最隐忍的,一个个老去了,一个个死了,然后司马炎那个黄口小儿取得了天下。。。莫大的讽刺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活得惨,而是活的没有意义。民谚曰: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因为不想让老人家怀疑人生。。。。。。。。。
喜欢上一个,看着看着嗝屁了又喜欢上一个,看着看着又嗝屁了然后喜欢上,然后嗝屁喜欢→嗝屁→喜欢→嗝屁,这是一个循环,能不残酷么,把我小心脏吓的都不敢随随便便喜欢了,你说这不残酷么!!!
因为三国你特么好歹知道谁是主角,起码会着重描写,起码会晚点死。看冰火,看着看着,你觉得是主角的那个人冷不丁就特么挂了,这还让不让人好好看电视啊,太残忍了!
三国的历史上,大家本来就是处于冲突状态,所以人的生死很正常。比如说演义里的赵云七进七出,他活着出来了,所以大家觉得赵子龙真是高富帅人民币玩家;如果他要是不幸死了,那大家也会觉得他是英勇屌丝,死磕比自己强百倍的土豪曹孟德不幸阵亡。不论是两种结果中的哪一种,观众都会觉得这属于剧情正常发展,所以从戏剧效果上来说,大家觉得算不上残酷。GRRM的残酷是这样的:这TM才真残酷~这TM才真残酷~
因为冰火还没完结,而三国的故事你上小学时就已经知道6、7分了如果你是背着馍骑着驴爬山涉水好不容易去到开封这样的大城市在集市里找到说书先生听上一段才能知道一点点三国的剧情,听到孙策暴毙、典韦惨死、庞统落凤、二哥败走、火烧联营、孔明气绝...,你也会觉得上天真不公、三国更残酷。
首先,故事的残酷程度和故事中阴谋阳谋的水平是没有关系的。《银魂》的火锅篇里,几个逗比主角为了抢火锅里的肉吃,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强取豪夺计中有计,你跟我说这样的故事很残酷?然后,说说冰火是否比三国写的残酷。我觉得是。1,三国演义中普通士兵只是个数字符号,常常“几万大军全军覆没”一句带过,如果是敌军还有点大快人心呢。战乱中百姓如何家破人亡,也提的很少。真正着重的,是汉室存亡,现在人当然不怎么关心。(原著看得少,有错欢迎指正)而冰火中从头到尾,各个POV都不吝笔墨于普通百姓和平头小兵的遭遇,塑造了一副肮脏血污的中世纪画卷。尤其是艾丽娅和布雷尼的河间游记,生动全面浓墨重彩地展现了鱼米之乡河间地是怎么被邪恶方大军的烧杀掳掠和正义方大军的烧杀掳掠变成人间地狱一片焦土的。当然,四卷的逃兵修士也告诉了我们,那些士兵自己也很可怜,下场一样惨。可能一些武侠宫斗爱好者会认为这些和主线没关系,马胖这是在拖戏,但我觉得这些的价值比龙啊异鬼啊后宫指头传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2,三国中死人多,但有的是名字都没有的“几万大军全军覆没”,有的是只有一个名字的NPC“一刀斩于马下”,冰火中也有这样的人,比起来死法丰富花样翻新,这个不是重点。两边好像都有塑造得生动立体的配角。先算打平。只说主角,三国中主角几乎全死了,比如丞相秋风五丈原,比如丞相分香赠妾,至少死得悲壮,死得洒脱,死得乔帮主,导演至少让你临死前把话说完。而冰火中间的主角,死得憋屈,死得杯具,死得像苍蝇,连句遗言都不给留导演就掐了。活下来的,更憋屈。爱跑爱跳的萌正太,瘫痪了;怀着骑士梦的绝世高手老男孩,先毁誉,天下唾弃,再断手,武功全失;侏儒提二爷,侏儒两个字就足以概括他一生的悲剧;更不用说“臭佬”席恩。。。下面没有了。总而言之,活着的,在泥一样脏的世道挣扎,死了的,烂在泥里。综上,再加上马胖好歹是20世纪的作家,有人道主义思想也更注重心理描写,写作手法先进了几百年啊。就想到这么多,期待补充。
中国牛人写书,一个故事有十分 作者只写3分,留7分让你自己去悟,有的时候读过几遍过上几年经历一些事情了 ,忽然想起来 哦 原来是这样。三国就是死来死去的故事 不知道哥们以为什么是残酷?
看三国都不感到残酷究竟在看什么啊。。。。
三国讲的是兴衰 冰火写的是人情
三國演義是全年齡。冰火是18禁。前者千軍萬馬淪陷了,也就是幾個字而已。在中國的電視台上,也就是一個蒙太奇。後者隨便死一個侍從,也是鮮血亂標四點全露的。
主角的死亡比例和死亡速度的差别以及对故事熟知程度的差别吧~
三国主要的主角,大部分还是比较长命的,而且故事为人们所熟知,没有戏剧性~
冰与火之歌就呵呵了~刚开始看~以为剧情会是:
奶德入朝,拨乱反正
后来觉得是
奶德登基,天下太平
奶德逃跑,起义抗争
奶德刑场,刀下留人
尼玛看到这我还觉得奶德是主角好吗?!
总之,速度和剧情的不熟悉我猜都是原因~囧~
简单来说,三国是即时战略,冰火是角色扮演。带入敢不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传奇开局武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