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形容情绪的典故情绪对我们健康,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的典故或事例

有关“为别人喝彩”的典故或事例_百度作业帮
有关“为别人喝彩”的典故或事例
有关“为别人喝彩”的典故或事例
为别人喝彩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大家风范,是一种人格修养,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激励,一种藉以迈向成功的阶梯呢?为别人喝彩要真心诚意,否则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发泄的方式.当它成为一种手段时,人性的光辉不见了,当它只是用来发泄时,人生的价值迷茫了.当一个人以讽刺嘲笑他人作为突出自己的手段,以诋毁、谩骂他人作为自己成功途中的利剑时,他与成功背道而驰了.为别人喝彩是建立在对别人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的,肯定了他人,也就有了充实自己的欲望,这就成为一种激励,促使自己不断地向着美好事物前进.真正懂得为别人喝彩的人更应该明白“见贤思齐”,这样他从每一次喝彩中都得到一种激励,明白一个道理,吸收一份营养.这样的点滴终将会聚成浩瀚的大海,更加深邃,更加丰富,更加透彻,更加通悟.为别人喝彩是全方位、多方式的,为别人喝彩不只为别人精彩的掌声.失败者同样值得喝彩,飞蛾投烛的悲壮值得喝彩,羝羊触藩的执着同样值得喝彩,只是喝彩的方式要做些改变.我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对悲剧英雄的肯定,他们冰冷的心会感到一些温存、欣慰.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从失败者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为别人喝彩是成功的需要,不懂得为别人喝彩的人不可能不失败,夜朗亡国是必然趋势,大清的战败亦绝非偶然,他们不懂得为别人喝彩,不懂得向别人学习,一味地自大,一味地固步自封怎能不败?当一个人不再欣赏食物,厌倦进食,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一个人不再赞叹美景,厌烦多彩,留给他的也只有空虚.为别人喝彩吧!让世界多些笑声,多些掌声,让自己多些新鲜的血液,永葆朝气.为别人喝彩生命的舞台很大,每个人既是表演者,也是台下的观众,谁都希望在曲终谢幕的时候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喝彩,因为我们都是在寻找和期待着他人和社会的认同.这种认同也可以狭义地认为是知己的表现,毕竟好朋友的鼓励和赞扬会让我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继续走下去.但来自对手和敌人的喝彩更为可贵.在这个充满了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对手无处不在,有人处心积虑地等待着对手的失足,对于他人的成功不屑一顾,忿然于心,从未慷慨地对别人给予喝彩和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然而对生活,应该懂得欣赏,在欣赏自己的同时,更应当欣赏朋友,欣赏同事,欣赏对手.不懂得欣赏的人不会体会到一种为人欣喜的快乐.一个为别人喝彩的人要有宽广的胸怀,不吝啬真心的付出.他们收获朋友,收获感动,人的智慧与修养在这时体现,高尚在这时闪光.当年周瑜与诸葛亮对峙时,他们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下的两个英雄,同样的出色和不同凡响,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道破近几年那些自恃不凡的才子和所有卑鄙小人压抑在心中的死结,他们容不下身边比自己幸福的人,把自己的逊色和受到的苦难化作一种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仇恨,他们为自己不平,自欺欺人地瞧不起那些付出过艰辛而成功的人,自以为别人的成功源自家庭或者社会对他的宠幸.妒火焚心之后,抑郁而终的是周瑜,现代也有很多人为他们的阴暗的心理丢失了握住幸福的机遇.不免感叹起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惺惺相惜,萧何对韩信的舍身相荐,鲍叔和管仲的不计前嫌.如果这个社会有一天,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别人,没有真诚的喝彩,只剩下虚伪的欺骗,这将会是怎样的世界?为别人喝彩,是一种心灵的解脱和慰藉,真心地付出,你才会体会那种因为别人而欣慰的感动.为别人喝彩我不爱慷慨激昂地为别人喝彩,因为我觉得那有溜须拍马之嫌.我看到过身边的同龄人为舞台上的俊男靓女声嘶力竭地欢呼,看到过工体看台上光着膀子的球迷用不雅的言语为球员喝彩.可在上面的情景中,喝彩的人们只是观众——他们在看台上的喝彩,不过是内心的一种宣泄.这样喝彩的人没心没肺地捧了半天场后次日还得回到各自职位上过日子.这类喝彩你情我愿,无可非议,也算不上高尚.还有一类喝彩就有些言不由衷了.我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个报社的编辑写的读后感,书好像是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文中用华丽的词藻不加掩饰地堆砌出作者对余先生的赞美之情;大概意思是说读了余秋雨的书使他得到了人生的感悟,仿佛自己先前这二三十年都白活了.看得我不禁双颊绯红.文章最后作者厚颜无耻地感叹:这本书再过千年,留给人们的仍将会是“一叹”,叹服它不能超越的高度.看完这篇文章,我怀疑作者是否被出版社收买亦或是读书甚少,竟把一个畅销书作者的文集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我认为,经典的东西是不朽的,而不是畅销的——凡高生前只卖过一幅画,鲁迅在世的时候小说集也没卖到人手一本的程度(若是的话中国人早就觉醒了),卡夫卡的文集直到他死后才让朋友整理出版.他们却从未受到如此褒扬,因为真正读懂他们文章的人,是不会肤浅到给自己的偶像乱戴高帽的……我听见的喝彩大多是上面这两种逢场作戏的或恬不知耻的.于是我决定不乱去喝彩,对真正我崇敬的人,也只是在心里默念,把他们当做自己奋斗的目标.为别人喝彩飞流直下的瀑布,自由落体般地直击在巨大的岩石上,发出訇訇的响声,这是瀑布在为山谷喝彩.空中行云变幻,如丝如缕,世间万物都是它描绘的对象,这是云丝在为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清风喝彩.大自然中的喝彩,人们听不到欢呼声,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这虚怀若谷的宽容广大.因为这样的广大,于是有了阳光普照,潮起潮落,风吹行云这般的景致呈现在人们面前.于是画家用他们发现美的眼睛,诗人用他们柔情逸致发掘这种美,探索这种美,描绘这种美,人们学会了为自然喝彩.乌云压顶,狂风呼啸,黑暗中,紫色的闪电撕开了夜空,划出一道裂痕,照亮远方,寂静中,戛然而至的雷声炸裂般,震颤整个大地.人们在感到自己渺小的同时,为之震撼,为之赞叹,真诚地为这样的壮观喝彩.人是自私的,只为自己的进步或成功欢呼喝彩,这样的喝彩声,别人无动于衷,甚至鄙夷唾弃.这种渺小的短见,配不起别人的喝彩.当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运动员全力冲过终点的刹那,看到科技成果百次失败后终于成功问世的时候,目送火箭点火升空,飞向未知宇宙的瞬间,我们为这些千锤百炼的努力喝彩.我们毫不吝惜这种赞美,这种智慧和体力的结晶,我们诚心的佩服.当我们抛弃第三者的身份,置身于事中,拼命同别人竞争的时候,我们吝惜自己的喝彩,因为这使我们觉得是肯定了别人,否定了自己,鼓励了别人,打击了自己.为什么立场使我们改变了这么多?我们心中的公正哪去了?其实立场改变不了我们,是自己的心改变了我们.是我们没有学习到大家风范的智慧,是我们的修养没有达到纯洁公正的程度.学会为别人喝彩是我们的收获.付出理解,我们得到宽容的心;付出公正,我们得到坦荡的心;付出真诚,我们又得到了理解的心.于是竞争中别人赢得了比赛,我们赢得对宽容的新理解.也许有时忌妒和吝啬并不是一种过错,但真诚和宽容却永远是一种智慧.学会为别人喝彩.为别人喝彩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们即使处在不同的年代,却都没有吝惜过自己的喝彩.他们毫无保留地,倾尽自己的才能,去为别人喝彩.他们表现出一种为人的智慧,体现了一种人格修养,堪称为大家风范.为别人喝彩的人多是智慧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把个人的利益得失与他人、与集体分隔开来,这就使我们只会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欢呼.尽管他们多半是无足轻重的,我们仍然会陶醉于其中.这种沾沾自喜往往更容易使人忽视他人的巨大成功给我们所能带来的实际价值.多数人带着有色眼镜去评判他人的成功,他们无动于衷,鄙夷不屑,甚至诋毁,诬陷.这种嗤之以鼻的做法往往使他们太轻易地错过了向他人提炼精华.为别人喝彩,为别人的成功喝彩,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的表现,深层上是人与人互相学习,进取的过程.只有真心诚意地为别人喝彩的人才能真正去伪存真,汲取精华.智者之所以更加智慧,在于他们不断地为别人喝彩,在于他们在真心实意的喝彩中的点滴发现.韩愈之说,鲁迅之言,无不表现出他们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高尚人格修养.王维精通诗画、乐,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便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文人的诗词作品中,喝彩他人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传颂至今.试想他们都囿于成见,摒弃他人的成果,那我国的灿烂文化从何谈起.正因为他们都是虚怀若谷,虚心求教于人,才善于发现和接受他人的闪光点,使我国的诗词文化长久不衰.为别人喝彩,是他们高尚情操的宽广胸怀的最好体现.为别人喝彩,更使他们的个人修养再次提升.为别人喝彩,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还不算是一种习惯.所以我们只能认为它是一种智慧,一种人格修养,是一种大家风范.让我们不断为别人喝彩,让喝彩成为一种习惯.为别人喝彩是一种度量,这是一种英雄敬英雄,好汉敬好汉的气量.《水浒》中的好汉为以自己不如人为耻,而以结识一条好汉为喜.为别人喝彩是一个学习过程.其实生命本身即是一种学习过程.在困顿、失败、挫折面前如果能找到一盏明灯指点迷津,也许你会豁然开朗.为别人喝彩的同时,你便接受了一盏明灯,让你从自我的不足中走出.在一次次为别人喝彩的过程中,你便会丰富自我,直到有一天,他人也会为你喝彩!为别人喝彩是高尚的,而得到别人喝彩的人必有值得喝彩的出众之处.高山总能引起人们的感叹,而灰尘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略显身影,大海总能引发人们的情感,而水蒸汽却无时无刻不在湿润着这世上的万千生灵.不只为带有光辉的事物喝彩,要为那些平凡的,不易被人们觉察的,而又实实在在起着重要作用的事物喝彩,哪怕他们涂着不被大众所认可的色彩.这世上不论是多强的人,这一生坐在台下的时间将远多于他自己站在台下的时间.因此,如果他是一个对别人的成功妒火中烧的人,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被自己的妒火烧死.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为别人喝彩.七年级心理健康上期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七年级心理健康上期教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求关于理性情绪的论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运用理性情绪理论对自己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事件,认识和情绪,并找出非理性观念,建立理性观念,400字左右_百度作业帮
求关于理性情绪的论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运用理性情绪理论对自己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事件,认识和情绪,并找出非理性观念,建立理性观念,400字左右
求关于理性情绪的论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运用理性情绪理论对自己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事例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事件,认识和情绪,并找出非理性观念,建立理性观念,400字左右
一下是找到的部分材料,希望有帮助一、理论来源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 Ellis)在美国创立的,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同时也采取了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所以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艾利斯曾经是一位开业多年的精神分析家,但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对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感到不满足,就从经典精神分析转到新弗洛伊德学派,后又转向行为主义学派,在治疗中他又逐渐采取了更加主动及指导性的方法.同时他又受斯多葛派哲学, 尤其是埃皮克特图斯的影响,逐渐于1951 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疗理论和方法——理性情绪疗法(RET),也被称为ABC理论. 二、理论依据1.人性观理性情绪疗法是基于一项假设,即人生来同时就具有理性的、正确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扭曲的思考的潜能.人们有保护自己、快乐、思考并以口语表达、爱、与别人沟通,以及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同时也有自我毁灭、逃避思考、因循守旧、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善主义和自责,以及逃避成长的倾向.理性情绪疗法把人们常犯的错误视为正常现象,试着协助当事人接受自己是一个会不断犯错误的人,并能更和平地与自己相处.艾里斯(1979)列出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些重要假定如下:(1)人就是人,他们天生有着某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或界限,他们可能对这些限制和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克服.(2)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3)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人生的目的是要生活在一种比较幸福的状态中,人们可能还会选择其它的目标,但生物学因素预定了他们的目标是朝向生存和幸福.(4)幸福——享乐主义是一种正当的选择,但是,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是一种更聪明、更理性的选择.(5)人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强大的生物和社会方面的力量, 但人类对于所经历的那些强大压力也能进行抵抗.同时他们还有一种强大的自由意志因素,使他们能够进行控制.(6)RET采取一种存在主义立场,即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 并对他们的世界采取一种现象学的和主观主义的观点.(7)人们出生后,内在就具有某些矛盾冲突倾向.他们一方面具有一种合乎理性与追求满足的强烈倾向,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往往会被吸引到非理性的行动方面去,从而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8)人类天生的最强烈的倾向之一是要受到家庭、最亲近的人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9)一切正常人都会思想、感觉和行动.他们的思想会深刻影响他们的情感与行为,同理,情感也要影响思想和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会影响思想及感情.(10)RET坚信,所有严重的情绪障碍不是起源于某些事情和经历,而是起源于人们对这些事情与经历的看法.艾里斯认为,人会自我谈话(self-talking)、自我评价(self-evaluating)以及自我支持(self-sustaining).当他们有单纯的偏好(simple preferences)(渴求爱、赞同、成功的欲望)时,会误认这些是十分火急的需求,因而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困扰.艾里斯也认为人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天生倾向,但又常常因为扭曲思考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妨碍了成长.2.ABC理论正如我们所知,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基本主张是:情绪的困扰(不同于悲伤、懊悔,和挫折感)大部分是非理性思考下的产物.非理性的性质来自于要求,这个世界应该、最好,以及必须要如何等.从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看,许多治疗者只注重过去的历史和事件,仿佛只要改变当事人的童年,任何问题就能解决.另有一些治疗者过度强求当事人去认清、表达和抒发其感觉;有些治疗者则要求当事人在此时此刻重新再去体验早期的事件和感觉.艾里斯认为,这些作法都不太有效,因为情绪的结果不会仅仅因为感觉被强化突显及表达出来后而消失;而应该是当事人与治疗者应一起辩论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并努力将不实际、不成熟、命令式和绝对式的思考方式转成实际、成熟、合乎逻辑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才能导致对生活的情境有较适当的情绪反应.A-B-C人格理论是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A是既存的事实、事件或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评价.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的反应,此等反应可能适当或不适当.A(缘起事件)并不能导致C(情绪的结果),而是B,它是一个人对A的信念,是B导致了情绪反应C.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离婚后感到沮丧,这不是离婚本身引起沮丧反应的,而是这个人对于失败、被拒绝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艾里斯认为被拒绝与失败的信念(在B点)才是导致沮丧(在C点)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离婚这一实际事件(在A点).因此,人要为自己制造的情绪反应和困扰负责任.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核心在于,教导人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情绪困扰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人不断地对自己重复暗示那些不合逻辑的语句所造成的,例如,“我应为离婚而受责备”、“我是可怜的失败者”,“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错的”、“我是个没价值的人”.艾里斯反复地指出:人怎么想就会有怎样的感觉.困扰情绪反应如沮丧和焦虑,是自我挫败信念引起的,而这些信念是学习来的以及根据自创的非理性想法而产生的.因此,不必因离婚而沮丧、严责自己或惩罚自己,可以用一个理性的和有实证基础的结论来取代:我感到很遗憾,我们的婚姻没有维系好,我们离婚了.我曾希望我们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做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我们的婚姻失败并不意味着我在生活中是个失败者.不断责备我自己和让我自己完全承担分手的责任是愚蠢的.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最终的效果会是减轻沮丧和自我责备的感觉.3.不合理信念理性情绪疗法是以理性思维方式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1)不合理的信念包括:第一,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第二,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第三,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2)不合理信念特征:第一,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方式.第二,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是思维的专制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第三,槽糕至极论(awflizing)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三、治疗过程及运用的技术1.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通常在第一次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2)领悟阶段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领悟的不同层次:A、要向来访者指出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指出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来访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3)修通阶段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辩论方式可参考如下: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2.治疗技术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践工作者常会在治疗过程中加进一些有力的认知方法,这是由本疗法的理论依据决定的.治疗过程中常采用一些认知、情绪和行为技术,具体有以下几种:(1)驳斥非理性信念 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方式质疑.(2)改变自我暗示内容 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不明确的语意是扭曲思考的原因之一.当事人可以学习用较喜欢来取代必须、最好,和应该.他们可以学习说“可能不太方便,如果……”来代替“那绝对很可怕,如果……”.常使用无助和自我责备语言的当事人,可以学习使用新的自我暗示.借着以“非绝对性偏好”来取代应该和必须.通过改变语言形态和做新的自我暗示,当事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结果他们往往也会开始有不同的感受.(3)幽默的使用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幽默是理性行为治疗使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艾里斯本人就使用许多的幽默技术去对抗使当事人陷入困境的夸张想法.理性情绪疗法指出,情绪困扰常由于自己过于严肃,以至于对生活中的事件失去了欣赏与幽默感.咨询员会使用幽默感来协助当事人对抗他们过于严肃的一面,并协助他们驳斥生活中的必须哲学.(4)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方式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5)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6)理性心像 这种技术是心理练习,目的是建立新的情绪形态.当事人想象自己在真实的生活中以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思考、感觉及表现行为,他们也可能想象自己发生一件最糟糕的事情,想象自己面对这些情境时会产生不安和烦躁,然后集中精神去体验此时的感受,接着再将这些感觉改变为适应的感觉.一旦他们能够改变不安的感觉为适当的感觉反应之后,他们就有较佳的机会去改变在这些情境中的行为.(7)角色扮演 在这种技术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问.根据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8)羞恶攻击练习 艾里斯(1988)已经发展出许多练习方法来协助人们祛除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合理的羞耻情形.这种练习的主要重点在于,当其他人都清楚表示不赞同当事人时,对方仍能不感到丝毫的羞耻.这个方法包含情绪与行为两个要素,当事人可能会有家庭作业——冒险去做些原本担心别人的想法而不敢去做的事,但并不鼓励尝试那些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的事;对于社会习俗小小的违反,往往是克服羞耻的有效方法.当事人进行这些家庭作业之后,可能会发现别人并不如自己想象地那么在乎他们的行为,于是不再感到羞耻或没面子,并不断地进行这些练习直到了解自己的羞耻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于是便能以自然的方式表现行为. 四、理性情绪治疗法适用领域及对象理性行为治疗法已广泛地用于处理焦虑、敌意、性格异常、精神异常,以及沮丧、性、爱、婚姻问题、儿童教养和青少年问题以及社会性交往技能训练和自我管理(Ellis,1979b).艾里斯不认为所有的当事人都能通过逻辑分析和重建人生观而得到帮助,因为有些人的才智不足以跟上严格的理性分析;有些人过于脱离现实;有些人太老缺乏弹性;有些人固执己见反对逻辑,以致不能接受理性分析;有些人是长期的逃避者,或是坚持找魔术般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懒惰者;有些人就是不照理性行为治疗法所要求的去做;有些人似乎喜欢维持着他们的不幸,拒绝作任何小小的改变.理性行为治疗法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个别治疗、团体治疗短期治疗、婚姻治疗.艾里斯(1994)提到:大部分的个别当事人,每周会面一次,一共治疗五至五十次.艾里斯主张,有严重情绪困扰的人应继续个别及团体治疗一年以上,这样他们可以练习治疗中所学到的东西.五、理性情绪疗法的评价RET从五十年代创立至今,在心理治疗界已有了相当大的影响.RET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妇女、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之中,也被应用于学校咨询、婚姻、恋爱、家庭治疗以及医院和健康咨询等各个不同领域.这是由其独特的优越性决定的.第一,RET 揭示了非理性信念、不合理的思维在导致人们心理困扰中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确有大量的来访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与非理性观念有关.在每一个有情绪困扰的来访者身上都能发现与此有关的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仅仅通过转变非理性信念,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第二,理性情绪疗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综合与折衷的治疗实践.许多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技术都可用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进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此外,理性情绪疗法也使用其他学派的技术,特别是行为学派的治疗法.虽然理性情绪疗法仍有其他优点,但我想再提的是:教导当事人一些方法,使他们可以继续自我治疗,而不再需要治疗者的直接处理.第二,RET 费时少,收效快,其理论浅显易懂,方法可行,不会让人有神秘莫测之感.RET的ABC理论能讲得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其治疗过程也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心理咨询者理解和接受,尤其是RET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大众自己可以通过做家庭作业、合理的自我分析练习等来转变非理性信念.当然,某些心理困扰严重者需要咨询员的帮助才行.RET 强调咨询员要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同时更要发挥患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高咨询效果都是明显的.但是,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RET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自身的许多不足,第一,在如何界定理性思维的问题上,艾里斯的表述显得有些含混不清,不尽人意.艾里斯将不合理思维界定为“绝对的”,而把合理思维界定为“非绝对的”,认为所有的心理失调都是从相似的不合理思维中派生出来的.但是,什么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合理思维?什么是相对意义上的合理思维?这是很难分得清的.第二,RET把一切困扰都视为非理性信念的结果,这是有点偏颇的.因为事实上情绪困扰并非仅仅与认知有关,有学者常提出质疑,有情绪障碍的是否有像RET所认为的那些绝对化的思维信念,因此.RET显得有些夸大了认知的作用.而且,认知的方法在治疗中起了多大作用是不很清楚的.另外,RET常使用驳斥、辩论、对抗,这是RET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但使用不当就容易使来访者接受不了,使人产生某种被侵犯的感觉.第三,理性情绪治疗法并不倾听当事人的历史,不鼓励他们详述长而悲伤的故事;此外,也不运用潜意识动力、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移情关系等方法.虽然一些理性情绪疗法的实践工作者强调建立默契,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但是艾里斯认为个人的温暖、为当事人所喜欢、对当事人表示兴趣或关切等因素,并不是有效治疗的要件.我们很难想像没有同理心、了解、与关怀的情况下,有效的治疗能够出现.第四,RET 对咨询员的要求比较高,RET的基本原理是理性与逻辑,要求咨询员的价值观念应谈是健康积极的,并要有人格、知识、技能、知觉与判断等多种因素来保证,同对不强迫来访者接受,否则就会伤害来访者,不利于来访者自主性的发挥最后.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对于RET治疗的理论、方法也有争议 .在理论方面主要争论的问题有ABC理论多来自现象学的东西,是否可以被科学地证实?一切心理困扰都是产生于非理性信念的结果吗?在治疗方法方面,对其提出的质疑是太强调人的理性方面了.可以肯定, 任何有情绪及行为障碍的人必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观念, 而且这些观念必定对他们的情绪及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消除非理性观念,建立新的理性观念,肯定会减轻或消除其心理障碍.另外,在咨询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能找到明确的不合理信念根源.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着RET 在更大范围的运用.【参考文献】[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4] Gerald Corey 著,石林、程俊玲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5]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6]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绪控制 事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