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新疆管理新疆的机构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
A.西域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新疆行省
D.安西都护府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的相关内容。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新疆行省。所以答案选C。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曾经收复新疆的清朝将领是
A.张之洞B.李鸿章C.左宗棠
阅读下列材料;近年来,以“世维会”为代表的疆独势力借助国际势力支持不断扩大国际活动空间,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威胁。外交部发言人于日就“世维会”在日本召开所谓“四大”时说,“世维会”是彻头彻尾的反华分裂组织,新疆事务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使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朝乾隆帝时,为了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设立了什么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哪一位英雄人物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地区设立了什么管辖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分裂从来不得人心。请你为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清代伊犁将军与将军府的历史演变(下)
更改文字大小:
伊犁将军府
清代驻防伊、塔的伊犁将军,自金顺始,终于志锐和额勒浑,共9人11任次(其中署理4人),顺序如下:
1.金顺,光绪二年十月任,十一年八月召京亲陛(5.9)。
2.锡纶,光绪十一年八月署理,十二年八月卸(6.8)。
3.色楞额,光绪十二年八月任,十六年三月服毒自尽(0.4)。
4.富勒铭额,光绪十六年五月辖护,旋卸事。
5.长庚,光绪十六年五月任命,二十七年七月召京(1.8)。
6.马亮,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任,三十一年六月调出(5.7)。
7.广福,光绪三十一年六月署理,三十二年十月卸(6.12)。
8.长庚,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任命,三十二年十月莅任,宣统元年五月调出(9.6)
9.广福,宣统元年五月先署后任,三年正月卸调(1.2)。
10.志锐,宣统三年正月任,十月被革命党人处决(1.12)。
11.额勒浑,宣统三年十一月署理,在塔城参赞任内,未到职。
总而言之,在清代,伊犁将军设置150年间,共有职主(包括署理、代理等)共计42人,60任次。
三、清代伊犁将军府概述
清代伊犁将军的办事机构是伊犁将军府。历届伊犁将军的原始文书档案都已毁于兵火,人们对它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根据伊犁地方史料遗存记载,主要就伊犁军府制统治全盛时期的伊犁将军府的内设机构、人员配备规模、职能运作等方面,概述于后。
(一)伊犁将军府的内设机构及其下属办事机构
伊犁将军府初设在绥定城。乾隆二十九年(1764)惠远城竣工,伊犁将军明瑞偕参赞大臣及各营领队大臣等迁驻惠远城,设衙办公。
惠远城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伊犁将军府设在东大街上,将军衙署内“则印房、粮饷、驼马、营务及满营档房列屋而办公,颇为近便”(格璋额:《伊江汇览》衙署条),这5个机构的公所衙署则另设在将军府的西侧;将军府之东侧是锡伯营领队大臣衙署。在西大街,次第设有参赞大臣衙署、伊犁镇总兵行馆、索伦营领队大臣衙署、额鲁特领队大臣衙署、察哈尔领队大臣衙署、回务领队大臣衙署以及惠宁城满营领队大臣行馆、同知衙署等。“至南、北大街两旁,则皆市廛”(同上注)。
以上就是乾隆朝伊犁将军府初创时,惠远城内的伊犁军府所属主要办事机构的设置隋况。至嘉庆朝,伊犁将军府之内设机构设置定型,臻于完备。这时,将军府的内设办事机构,除锡伯、索伦、察哈尔、额鲁特四营领队大臣的办事机构外,设有满营档房、营务处、粮饷处、驼马处、功过处、督催处、印房、册房、管理军务领队大臣办事档房、喇嘛处、回务处等。
此外,伊犁是伊犁将军帅庭之区,将军与参赞大臣直辖管理伊犁地方军政事务,其有关办事机构有:驻绥定城的伊犁镇总兵衙署及其所属分驻拱宸、瞻德、广仁、熙春的参将,游击、都司等衙署,是兵屯的管理机构设置;驻宁远城阿奇木伯克衙署、伊什罕伯克衙署,是回屯的管理机构;惠远城内设置有抚民同知衙署和理事同知衙署及下属巡检、管仓粮员等民政事务机构。
(二)伊犁将军府内设机构的人员设置、职能及运作情况
伊犁将军初设时,“有印房、粮饷、驼马、营务、功过五处,皆额设司官,分司其事”(《伊江汇览》官制务)。至乾隆朝末、嘉庆朝年间,又陆续添设或并人一些机构,计有册房、回务处,督催处等。兹将各机构的内设官员及主办事宜等略述于后。
印房折房,亦分称印房、折奏处。这是伊犁将军府日常机要办事机构;后期,管理八旗功过档案的功过处,亦为印房兼办。印房档房内设掌关防司员1员,帮办1员,悉由京城派出,三年一换;此外,还有文书官笔贴式2员,委笔贴式2员,兼办行走、效力人员若干。印房折奏处事属机要,直接为将军效力,故将军常直接派满营的协领等官参与办事。
印房折奏处主办事务是:每岁年终,将伊犁的基本情况汇奏皇帝,并报部汇奏一折;每年秋季,造将军、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并满营及伊犁四营官员经制册籍,咨送兵部;每年春秋两季,将维吾尔族各级伯克三代出身造册,送理藩院;对土尔扈特汗王、公以上并札萨克台吉、帮办台吉缺出,咨报理藩院汇奏承袭;奏请办理各级官员的拣选、请旨补放,出具考语;奏请办理三品以下官员的老、病告休、有功人员的俸禄;办理年班进京,瞻仰天颜的台吉、伯克有关事宜,于年前九月,开写班次,咨送理藩院汇奏;每岁年终汇奏收获地基、积税银两数目,买获哈萨克牲畜数目、贡马挑送,各营脱逃兵丁、闲散家奴并当差为奴遣犯及发遣当差人员的处置情况等。
册房。清代军府制时期,伊犁为苦差官犯等遣犯流放之地,其人数最多时“积有三千数百余名”(《清实录》高宗朝卷1195),故将军府在印房内附设册房,专司发来效力当差、充当苦差官犯的遣犯人员。遣犯到配之日,册房需摘叙简明案由、原定罪名、原任职衔及遣犯的年龄、籍贯及派往何处当差,详记档册。
册房负责监督办理遣犯的执行情况,办理恩赦、折责免罪及执行期满后给票回籍等事宜。对准释差犯,情愿居住者,移交抚民同知衙门管束注册。
册房每月底将收到人犯数目及年满回籍、减徒、起解、病故、脱逃等情况开列名单立案备查;每年八月终查,分款造具底册,交印房咨办报部;每年底,开单造册,交印房存查。
军台处,即管理军台领队大臣办事档房,设满营官1员,贴写2员,负责南北路12个军台,共设委笔贴式7员,共兵186名,人员由各营按责任区派出。
军台处除管理各军台人员的派谴外,还负责办理各军台的装备(如铁车、马匹、芒硝、弓箭等)。军台处下设火药局一处,管理惠远城和惠宁城的军器库。还设立军器局,专派协领2员,办理督造器械,兼管器械的原材料的采办和有关银货领取、报销等事宜。
营务处,未额设司员,视需要酌量委派侍卫、协领效力人员办理;额设委笔贴式2员,由本处满兵内挑补。
营务处专管全部29处卡伦事务以及每年春季负责安排塔尔巴哈台各营官兵换防事宜,包括人员数目、武器装备、马匹、银两等,呈将军、参赞核准后执行;每年安排巡查哈萨克和布鲁特边境事宜和官兵的装备供应;办理出入台卡的藩部宾客和贸易人员的接待;批准出入台卡的执照发放和卡伦查缉逃人等。
每年春秋二季,营务处协同有关单位,筹办致祭山河、庙宇;负责挑选鹿尾、野鸡、狍肉等贡品及赍送事宜。
营务处每年造册登记两城满营官兵户口、家奴、增减数目,具报一次记档;每月核算户口,按实办理钱粮供应等事宜。
粮饷处。设掌关防司员1员,帮办3员,笔贴式1员,委笔贴式1员,还有兼办行走效力人员若干。
粮饷处专管钱粮支发文案,每年均需将所辖各级官员之年薪俸金等核实,缮具奏,开造佑册,移咨户部查核外,再移咨陕甘总督拨解;每季首月核查各营官兵、喇嘛人等应支饷银、盐菜、口粮等,汇总造册,饷局支放。将军、参赞、领队大臣及阿奇木伯克等应支薪饷按四季于季首支领;粮饷处还负责发放两城八旗满州兵丁的红白事件的赏银,俟年底,造册奏销,送部检查。
粮饷处负责存贮粮饷,购买绸缎、布疋、茶叶等。每年将购销情况盘查一次,咨部汇奏;负责收取地方各屯田之粮银、房租、买卖税收、田租等,分类造册,年终汇奏;负责全年销算、支放各项官兵银粮奏销册籍,每年七月报送户部查销,另善具简明数目,于八月奏敕部核销。
驼马处。设掌关防司员1员,帮办1员,笔贴式1员,尚有兼办行走效力人员若干。
驼马处专管各部落放牧孳生牛马及哈萨克贸易牲畜之事,每年七、八月造销册籍送部缮摺具奏;每年初,需将绿营、回屯、铅厂种地倒毙牲畜核查后,按数补拨,并将数目随时报部;拨发各处人员对驼、马、牛的用需,随时报部;负责各类牲畜的均齐收取,其中;羊只1年一均齐,10只取羔3只,牛只4年一均齐,每10头取犊2头,马匹3年一均齐,每3匹取驹1匹,驼只5年一均齐,每10只驼取驼羔4只,陆续分类报部,年底汇奏;每年购置哈萨克牲畜三、四次不等,报部核查,年底汇奏。
功过处。无定额人员,由印房兼管,酌情派员管理。
功过处主管八旗功过档案,凡记功人员,遇事酌量大小分别记功;对记过人员,遇事分别轻重,拟定记大过或小过,并按律注销,或将功抵销,年底稽查汇奏。同时,功过处对各处马厂、舡工、船运、官辅、仓库、药铺、官学等单位,每年九月派章京查考,结报查办,年底专题汇奏。
督催处。无定额人员,酌情派员管理。
督催处直接奉将军公谕,办理一切事宜,主要是监督印房、粮饷、驼马、营务、功过、两同知衙门、屯工等部门的工作运转,是否按律办事,要求对上谕、朱批、廷寄及紧要摺稿,随办随发,定限3日内办出;对日常例行事宜,定限5日办出;应核算事件,并应由各处汇齐咨行事件,定限10日办出;对查拿逃人等非常事件,即日行文;同知衙门有关办案事宜,一般以1月定限办出,限命盗案两个月完结;案情复杂不能在限期内办完的应呈请展限,扣限完结注销。此外,对各处应办事宜均有规定时限,由功过处按律督查。
回务处。派协领官员或效力大员管理。
回务处是专管伊犁维吾尔“回屯”事务的联络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保证回屯农户每年按户交纳租粮16石按时人仓;保证对挖铁回户及固尔扎(宁远城)义仓存贮粮食的存人与发放;奏请补放五品以上的伯克;六品以下的伯克,由将军、参赞批准补放,随时咨行理藩院,每年十月汇咨;每年派出六品以上的伯克1人,送京瞻仰天颜一次。回务处始设时,以哈密郡王之子伊萨克为领队大臣。此后的领队大臣绝少见于档案,或许由伊犁阿奇木伯克兼任。
喇嘛处。派章京1员管理。
喇嘛处主要负责惠远城普化寺及伊犁各地总计1181名喇嘛的有关换班、补放、念经,每年12月28日,普化寺喇嘛跳布扎等各项活动事项。
除以上办事机构外,还有一套附属于将军府的民政机构,即理事同知衙门(俗称东厅),设同知一员,原设书吏4名,衙役8名,门子2名,仵作2名,禁子10名,专管惠远、惠宁两城满营、各部落、回子等一切命、盗、逃各案及旗民交涉案件;抚民同知衙门(称西厅),设同知l员,书吏4名,税书4名,门子2名,皂快4名,仵作2名,禁卒20名。抚民同知专管伊犁九城的牲畜、煤窑税赋、房租地租、钱局厂工及一切商民、绿营的命、盗、词讼案件、眷兵、商民的户籍管理等事宜。
此外,伊犁将军府还通过派放协领、额设委笔贴式官员设置惠远城满营档房和惠宁城满营档房,直接管理两城满营的各种事务。
清季,伊犁将军驻防伊塔时期的将军府,因将军职权的削弱,内设机构也相应有较大的减少。其中,管理民政事务机构均由巡抚管理;伊犁原有的回屯、兵屯(包括遣屯)等经战乱后,屯田荒芜,旧制荡然不存,相关额设机构亦随之撤销;伊犁光复后,毗连俄境,属极边冲要,不再作为发遣之地(《刘襄勤公奏稿》卷8),因上,诸如原设的回务处、册房、军台处、督催处、功过处等均裁撤不设。
清季,“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黑宰、阿勒班等氏族部落迁居清代‘伊犁东路’,即现今我国伊犁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姜崇仑主编《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第三章第四节)。光绪十五年(1889)三月,将军色楞额奏请派领队大臣,管理哈萨克事务(《清实录》德宗朝卷268)。为了适应管理需要,将军府内后增设有哈萨克处,设有司事、通译等官员。至光绪朝末年,伊犁将军府管辖哈萨克族部落中,设台吉1员,千户长4员,副千户长4员,百户长27员,副百户长27员,五十户长77员,总海查4员,小海查27员,共计171员(《清朝军机处录副奏折》3类、105项、8047卷4号)。
(三)伊犁将军府管理体制与结构分析
伊犁将军府在清代新疆军府制统治100多年间,一直是新疆地方最高军政管理机构,其管理体制、结构和管理运作等方面都有许多特点。
首先,突出军事管理为主的结构与功能。
伊犁将军府组织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虽说是军政结合的体制,但以军事管理为主,因此,在职官构成上,是“治兵之官多,治民之官少”。主要军政官员“或皆出自禁闼,或久握兵符,民隐未能周知,吏事素少历练,一日持节临边,各不相下,稽查督责,有所难行”(左宗棠:《复陈新疆情形摺》)。在新疆军府制初设之时,大乱初治,这种组织体制还是可行的,有效率的,但此后长期和平建设时期,军府管理在组织社会生产和发展经济、文化诸方面弊端日显,社会危机也随之日渐严重,伊犁的旗屯的兴衰就是一例。嘉庆七年(1802),时任伊犁将军的松筠目睹满营官兵“生齿日繁,生计日蹙”之窘境,开办旗屯,经数年努力,在惠远城东及惠宁城西阿齐乌苏等地,开垦农田12万亩,共分为14处(《钦定新疆识略》卷六屯务)。嘉庆二十一年(1816),松筠奉旨回京,行前将旗屯事务向接任的长龄交待时,长龄竟然说:“此事由乃意,何与吾事?”结果,旗屯大片荒废(《续碑传集》卷1)。
其次,伊犁将军府名义上是新疆军府制时期的最高军政管理机构,但事实上其日常管理区域仍在伊犁。
按清制,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军政长官,但无权任命属官,伊犁将军下辖的乌鲁木齐都统(与将军同一品级大员)、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赞大臣均有直接向皇帝奏事之权,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因之,新疆军府制时期,实际上形成了伊犁、塔城地区为北路、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东路和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南路分片施政的格局。历任伊犁将军中,除明瑞、长龄等极少数将军因兵事外出至南疆外,其余皆坐镇伊犁,从无外出巡视者。每年将军出巡、操阅、祀祭、围猎等活动,均在伊犁。
再次,伊犁将军府施政运作的财政基础脆弱,主要靠中央调拨,地方财政收入甚少,潜伏着巨大危机。椐资料记载,“缘伊犁地广事繁,统计满汉文武共设官一千四百余员,养兵一万九千余名”,“每年需用饷银六十七万八千九百余两,需要各粮十三万五千余石”(《伊江集载》库储条)。以上开销中,仅粮食可由回屯、兵屯等上交粮中自给,饷银要靠甘肃等省每年拨解六十一万余两,“取之于本地租税及茶、马、棉花、布疋者,七万八千九百余两”(同上),即近90%的支出是靠内地拨款解决的。以上饷银在乾隆朝已成定额。乾隆五十五年(1790)二月,伊犁将军保宁因满营“生齿繁庶,倍于往昔”,想用增加编制的办法,解决财政支出的困难,遂奏请于惠宁城满营八旗“添设鸟枪步、甲四百名”,虽经获准,但清廷批示:“国家钱粮,原有定数,不容屡议……嗣后,不得再请增给”(《钦定新疆识略》卷6)。但清代“八旗皆以国力豢养之”(《皇朝经世文编》卷35),每年将军、大臣等官员之银饷及两满营官兵俸饷等银两合计约40万两,占协饷银的65%左右(《伊江集载》·饷出数)。至道、咸两朝,伊犁满营兵民人口已较前翻了一番多。因之,人口增加形成的财政开支压力,与年俱增。伊犁将军府的许多施政行为,如前述松筠之开办旗屯,道光朝布彦泰再开屯田和修通皇渠(阿齐乌苏大渠)等等,莫不与此有关。道、咸两朝以降,国家财政日绌,各省济新之协饷,常有拖欠,至同治二年(1863),甘肃欠解伊犁俸饷140万余两,四川等处协饷屡催不至,伊犁财政枯竭。因此,次年,当维回农民起义军攻打惠远、惠宁两城时,当年不可一世的八旗军队竞毫无战斗力,一败涂地。直至光绪朝清廷光复伊犁后,缺饷问题仍未解决,伊犁将军金顺就是因为兵勇闹饷戕官事件而去职的。
总之,财政危机一直是关系伊犁将军府施政统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四、清朝覆亡后的伊犁将军与将军府的嬗变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革命党人成立军政府,宣布废除清帝年号,成立中华民国,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地的革命高潮。日晚,以伊犁新军协统杨缵绪和李辅黄等为首的伊犁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占将军府、副都统署等政权机构,活捉、处决了伊犁将军志锐,清朝在伊犁150年统治宣告结束。
日,伊犁革命党人通电全国,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新伊大都督府”,内设总司令部、参谋部、军务部、外交部、民政部、财政部以及平政院等机构,其领导职务虽多数为革命党人所掌握,但都督一职却为前清伊犁将军广福。伊犁的前清旧政权机构如原将军所属的四领队、哈萨克处、喇嘛处以及伊犁府等地方政权机构均照常办公,仅改宗隶属大都督府而已。但迪化省城仍为拥护清廷的巡抚袁大化所据,这样,在新疆便形成两个敌对政权并存分治状态。为时不久,杨增新接替袁大化,出任新疆都督。日,新伊双方在塔城和谈达成协议,确认杨增新为都督,主持新疆军政,取消伊犁都督府,初步实现新伊统一。清代伊犁将军的职能,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经历了镇边使、镇守使和屯垦使三个历史阶段,新疆仅存的前清军府制残余社会组织形态才最终消失。
(一)伊犁镇边使
伊犁辛亥革命之后,伊犁都督广福接管了原伊犁将军的职权。新伊和谈开始后,北洋政府为平息新伊的矛盾争端,缓和新伊两督对峙之态势,对伊犁官员重新任命。
1912年5月,北洋政府陆军总长段祺瑞发文称:“五月十三日奉大总统令,任命广福为伊犁镇边使,伊犁镇道以下暂归其专辖,此外职权仍循伊犁将军之旧,此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字号101l,卷号(2)753)。此外,同时还任命了杨缵绪为伊犁镇总兵,贺家栋为伊犁道尹。
伊犁镇边使公署仍设在原伊犁将军府内,内设机构大致沿袭。不久,贺家栋调出,返原籍,杨缵绪也离开伊犁赴喀什任提督新职。“民国元年十二月十三日,杨缵绪即将伊犁陆军师长及伊犁镇总兵各印信及文案卷宗一并备文移交至广福。”(张大军:《新疆风暴》第一章,98页)。至此,镇边使广福已集伊犁军政大权于一身。这种情况,正是新疆都督杨增新极不愿意看到的。为控制伊犁,杨增新派出省财政司代理司长许国桢为伊犁观察使;民国二年八月,又调自己的同乡、新疆都督署参谋长杨飞霞为伊犁宣慰使,在广福病假期间,代理镇边使,随即开始策划改革伊犁官制,重点是裁撤伊犁镇边使这个建置。杨增新在给北洋政府的呈电中直言:“如取消镇边使,改设镇守使归新疆都督统辖,无两大不容之势,收臂指相助之功”(杨增新:《补过斋文牍》丙集。建设篇上:“电呈改组伊犁官制应俟广镇边使身后再行办理文”)。
民国三年(1914)--"月一日,伊犁镇边使广福病逝伊犁,袁世凯令照陆军上将例优恤。二月六日,北洋政府明令撤销伊犁镇边使改为镇守使,所有旧设伊犁将军职权统归新疆都督管辖。这样,从清代廷续至民国新伊抚军、两督之争,终于最后解决。
(二)伊犁镇守使
按照民国国民政府公布的镇守使条倒,镇守使是特设的军事管理机构。伊犁镇守使虽归新疆都督管辖,但仍继承了伊犁镇边使的基本职能,如以军事化方式直接管理前清遗留的锡伯、察哈尔、索伦、额鲁特“伊犁四营”,还兼管理蒙、哈游牧事务等。因之,伊犁镇守使除管理军事外,还同时拥有广泛的管理民政职权,仍然是伊犁军政的头号人物。因此,杨增新精心选择了一批自己的云南籍同乡心腹担任伊犁镇守使署的关键职务。
民国三年(1914)二月十一日,北洋政府国务院电示:二月六日大总统令:“伊犁镇边使著裁撤,改设伊犁镇守使,所有旧设伊犁将军职权著归新疆都督兼领,此令”;同时,又“任命杨飞霞署伊犁镇守使,加副都统衔,所有该处应办事宜即责成杨增新督同该镇守使妥为经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全宗卷,1011(2)卷,号754)。次日,伊犁镇守使署正式成立,仍设在惠远城原伊犁将军府内,杨飞霞上任视事。
伊犁镇守使署内设机构首任人员配置如下:镇守使杨飞霞(云南蒙自人),陆军少将;参谋长牛时(云南会泽人),上校;副官长张乾生旋因病辞积,由杨炳勋(云南蒙自人)代理;一等参谋林亮;一等副官孟德兴;顾问官马镇海;军需官任炳望;军法官王任钧;军械官潘琪;军医官杨世英;书记曾嘉桢、肖世煊;监印官周振铎;稽查廖得胜;垦牧局长蒙库泰;此外,还设通译、司事、会计、庶务等辅助人员。杨飞霞就任后,按照杨增新的“弱兵”政策,裁汰军事人员,撤消伊犁陆军一师的编制。镇守使辖军有:混成旅一,下辖第一、二步兵团;骑兵团一、炮兵团一、使署警卫营和军乐队等。
杨飞霞任镇守使期间,最大的成就是巧妙地处置了白俄溃军窜伊和遣返20万余俄国哈萨克难民逃入伊犁后回俄事宜,果断地镇压了白俄乱军头目杜托夫、刘连科的阴谋叛乱。
首任镇守使杨飞霞任职期,从民国三年(1914)二月至民国十年(1921)一月,共计7年余;继任镇守使,由民国十年(1921)至民国十八年(1929),8年间政绩平平,后调焉耆任行政长。
民国十九年(1930),新疆省主席金树仁任命张培元为伊犁镇守使,旋裁撤镇守使署,改称垦牧专员,其管辖职权范围基本同前。
(三)伊犁屯垦使
伊犁屯垦使是原垦牧专员改称后特设的职务,其基本职权是承袭伊犁镇守使(垦牧专员)沿用军事管理方式,辖领“伊犁四营”和蒙、哈游牧事宜。历任伊犁屯垦使都同时兼任伊犁地方军界的领导职务,因此,屯垦使仍然如镇守使一样,是伊犁军政的头号人物。
民国二十二年(1933)八月一日,民国行政院第118次会议决定,任命张培元为伊犁屯垦使兼陆军新编第八师师长。同年底,张培元联合马仲英攻打盛世才。次年元月,张培元兵败自杀。盛世才任命刘斌代理伊犁屯垦使兼伊犁警备司令。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七月四日,新疆督办盛世才任命其岳父邱宗浚为伊犁屯垦使兼伊犁警备司令,八月二十七日莅任。按盛世才原来的设想,“查屯垦使一缺,原定两年为期,即行裁撤”(盛世才:《快邮代电》,民国二十七年元月八日,伊犁州档案馆藏,J2-5—25)。但邱宗浚就任后,鉴于伊宁城为伊宁城为伊犁经济中心的地位,又是伊犁行政长公署驻地,断然决定将伊犁屯垦使公署和伊犁警备司令部从惠远城原伊犁将军府迁至伊宁城(今伊宁市)。此举最终解决了伊犁地方军、政首脑机关长期异地分立、诸多不便的老大难问题,确立了伊宁城为伊犁地方首府的地位。
伊犁屯垦使署有军官75名,士兵150人;伊犁警备司令部有军官63名,士兵221人(张大军:《新疆风暴》第25章,3441页)。屯垦使署与警备司令部工作任务各异,但因为同是邱宗浚为首,故两个机构合署办公。邱宗浚行文用衔总是以“伊犁屯垦使兼伊犁中将警备司令”签署(当时新疆其他8个行政区的警备司令的军衔都是少将),以示尊荣。兹根据伊犁州档案馆藏伊犁屯垦使署历史档案和原伊犁屯垦使公署视察处少校视察员曲源先生的回忆,伊犁屯垦使公署和警备司令部的内设机构如下:屯垦使之下,设秘书长,首任是盛世才同乡、“新疆十大博士”之一的崔果政(旋任伊犁行政长,邱宗浚病休时,代理屯垦使);屯署参谋处,处长孙济,警司中校参谋赵德国;屯署秘书处,处长羿鹤超,警司秘书梁明秋;屯署副官处,处长张俊升,警司中校副官陈荣廷;屯署经理处,处长闫德宗,警司军需文廉;屯署军法处,处长王祚宾,司军法张藉畲;屯署军械处,处长田景芳,警司中校军械王先强;屯署视察处,处长王延龄;屯署垦牧处处长戴有仁。
屯垦使署下辖机构有:粮服厂,上校厂长王华阁;清洁队,少校队长,负责伊宁城的市容环境公共卫生;陆军医院,上校军医陈绍文任院长;卫士大队,队长陈德庆;电灯局,主任邹揆生;屠宰所,专司征收屠宰税。
邱宗浚任屯垦使3年多时间里,除大量搜刮钱财外,仗恃其特殊背景身份,视伊犁行政长为小伙计,飞扬跋扈,处处揽权。笔者曾翻阅伊犁屯垦使署现存全部档案,发现邱宗浚举凡经济建设、文教卫生、涉外边防、矿业开发、政法公安、税收财政等,无不染指弄权,大者如伊宁城拆墙规划、街道设置,特克斯县八卦城之定址及设计等诸事、至伊犁公立公园(今伊宁市人民公园)的选址开办,均为之插手。民国二十五年(1936)十月,伊犁地方法院成立,伊犁屯垦使署、行政长公署联合签署发表的布告,是邱宗浚领衔,行政长陈德立、副行政长吐的阿洪列其后(伊犁州档案馆藏,伊犁行政长公署档案,J2-1—34)。对伊犁区内各县政府等机构,邱宗浚动辄发出训令,如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月二十三日,邱宗浚签发屯署、警司训令,指责惠远、绥定、伊宁三城禁烟不力,“败本使垂成之功,违省府保健政策,查悉之下,痛恨遏极!……兹将绥定公安局长陶玺臣记大过一次,以示薄惩,为观后效。务仰该局长、分局长谏往追来,再接再厉,严密查禁,尽灭余毒,则本使有厚望焉,并将查禁情况随时详报,切切此令。”(伊犁州档案馆藏,伊犁屯垦使公署档案,J5-1-9)。其弄权专制之态,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邱宗浚在伊犁弄权之际,也正是盛世才伪装进步,实行“六大政策”,联合共产党人建设新疆取得显著成效之时,伊犁地方两权并立、一地两治和存在前清遗留的军府制残余社会组织这样的管理体制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民国二十七年(1938)一月十四日,邱宗浚根据盛世才电令,正式宣布撤销“伊犁四营”,废除营制,纳入民政管理。为些,在额鲁特营下五旗屯区设立巩哈设治局,在额鲁特营上三旗屯区设立昭苏设治局,在锡伯营屯区设立河南设治局,在察哈尔营屯区设立温泉设治局,将索伦营屯区并入霍尔果斯县(伊犁州档案馆藏,伊犁屯垦使档案J5-1-26)。以上设治局不久均升格为县。
根据盛世才电令,伊犁屯垦使署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正式撤销,所有未了事宜均由邱宗浚移交给新任伊犁行政长兼警备司令姚雄;电文明确指示,伊犁哈萨克牧民暂移交警备司令部管理。“拟警部增设垦牧处一处,以便督促办理垦牧事宜”(伊犁州档案馆藏,伊犁行政长公署档案J2—5—25)。日,伊犁行政长兼警备司令姚雄发布1663号政令,宣布废除哈萨克牧区的千百户长制,改设区长、庄长、哈萨克牧民事务改由地方政府民政管理。
至此,清代伊犁将军建置和与之伴随的军府制社会组织形态,经过176年漫长历史演变,终于在伊犁地方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1.清实录新疆资料辑录(1-12册)新疆民族研究所编印,内部发行。
2.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马大正主编,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印中心出版,1990年第1版。
3.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章伯锋编,中华书局,1965年第1版。
4.准噶尔史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版。
5.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张德泽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
6.新疆建省述评钟兴麒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7.伊犁史志汇览赖洪波主编,1999年内部发行。
作者系伊犁地委史志办总编辑、副编审 赖洪波
天山网新闻客户端
天山网新闻客户端
天山网官方微信(微信扫描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时期的新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