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序诗者》提出了哪些基本的诗歌理论问题

毛诗序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毛诗序研究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毛诗序的儒家诗学观_百度作业帮
毛诗序的儒家诗学观
毛诗序的儒家诗学观
  《毛诗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其主要观点如下:  首先,《毛诗序》揭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其云:“诗者,志之所之也”,阐明了诗歌创作的本源在于“志”,“志”构成诗的内容,这与先秦时代就已产生的“诗言志”的观点一脉相承.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毛诗序》出于汉儒之手,与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是融洽的,因而“诗言志”正逐渐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而被经学化.不仅如此,《毛诗序》进一步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比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表述,在这里“志”与“情”的关系与内涵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但《毛诗序》认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抒情之说,早先主要用在乐论之中,序文关于抒情观点的表述可以说袭自《荀子·乐论》或《礼记·乐记》.可知,序文的诗论中还留着许多乐论的因素,是因为它仍然是基于诗与乐的紧密相关性来认识诗的本质的.正因如此,《毛诗序》才汲取了乐论中的抒情说作为先秦以来言志说的必要补充.如果联系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整个发展史,我们就会意识到这一补充是多么有意义.  其次,《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与序文的观点是相通的.  再次,序文提出的“六义”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后人对“六义”的具体解释不同,却大体上都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而赋、比、兴是诗的写作手法.文中没有对赋、比、兴作具体的解释,却为后来的诗歌刨作论提供了极富启示性的一组范畴.序文对风、雅、颂作了重点阐发,其间所贯穿的浓厚的政教意味与全篇的基调是一致的.文中提出“主文而谲谏”,要求诗歌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达到讽谏的目的,这显然是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观的另一种表述.不过,这一要求与艺术创作要求委婉含蓄却有相通之处.所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在指出诗歌的抒情特征时,更进一步要求情感抒发严格接受儒家道德教义的规范.这一观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也很复杂.  总之,《诗大序》不仅仅是一种总结,对后来文学观念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很复杂,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毕竟构成了儒家诗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位置:龙朔文化 >
《毛传》与《毛诗序》
来源:网摘&&发布日期: 15:20:58&&
文章资料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
简称《毛传》,是《毛诗诂训传》的简称,可以说其为中国最早研究诗经的著作。共30卷。其作者和传授渊源,自汉迄唐,诸说不一。现代一般根据郑玄的《诗谱》和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定为鲁人毛亨(大毛公)所作。
《毛诗诂训传》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训诂大抵取自先秦群籍,保存了许多古义。毛公时代距《诗经》不太远,词语注释较为符合古意,没有《毛传》后人根本读不懂《诗经》,这是《毛传》最大的贡献。
东汉末年,郑玄为之作《笺》,唐代孔颖达又进一步疏解《毛传》、《郑笺》而作《毛诗正义》,遂使《毛传》在经学研究领域地位不断提高。但毛亨解诗,常以封建伦理观点歪曲诗的主旨,语多附会,是否真实反映原意还有待考证。通行版本有《十三经注疏》等。
在后来的几百年流传过程中,许多《毛诗》学者对《毛诗》的训诂和序说,有不断地充实和提高,到了东汉流传的《诗经》305篇的题目下各有一段类似题解式的简略文字,简述诗的题旨,或述及时代背景与作者,称作《毛诗序》。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诗大序》总论《诗经》,认为诗歌反映政治:&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小序》则以史解诗,以诗证史。具体指出各篇的政治背景,或因某事而美某人,因某事而刺某人。所以清人程廷祚《诗论》说:&汉儒说诗,不出美刺二端&。
《毛传》与《毛序》,《传》释诗义与《序》释诗义基本相同者达83篇之多,明显相异者只有3篇,且在解释体例上,在内容的相互照顾,相互发明上都表明毛传与毛序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三百零五篇中每篇的题解,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所作的全部《诗经》的序言。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关于《毛诗序》究竟出于何时、何人之手,这是自汉代以来一直聚讼纷纭的一段公案,至今也未能圆满解决。据《汉书&艺文志》的著录,当时就有《毛诗》二十九卷与《毛诗故训传》三十卷两种,而班固只说: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在《儒林传》中还是只说: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均未指明毛公的名字。后来从郑玄到三国时吴人陆机,又相继传出有鲁人毛亨为大毛公,赵人毛苌为小毛公,皆在汉初先后治《诗》。至于《诗序》,则有孔子弟子子夏所作的说法。一直到清代,就呈众人各持一辞争执不下的局面。综合各议,《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序首二语,也就是《关雎》题解的小序,为毛苌以前经师所传。小序之后的大序,为毛苌以下弟子所附。这种看法大体近是。也就是说《毛诗序》总结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经》的理论主张,经汉景帝时赵人毛苌之手又有重要发展,并形成文章,其后再由毛苌弟子辈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而成。
南朝宋时范晔著的《后汉书》,在《儒林列传》中说: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卫)宏以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又提出了卫宏于西汉、东汉儒学复古、谶纬之风最盛时期作《毛诗序》,与东汉、三国时说法不一致。倘卫宏确实参与了《毛诗序》的文字加工,以当时的儒学甚至走上以神话为王权统治服务的程度,对西汉初期毛苌的论点妄加篡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毛诗序》具有特殊意义。尽管它文字篇幅不长,不过区区六七百字,但却是一篇具有开创意义的不折不扣的诗歌理论专论文章,内容极为丰富。在短短几百字中,《毛诗序》对诗歌的性质、内容、分类、审美特征、表现方法、社会作用等等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而明晰的阐述。
此处摘录《诗大序》原文以作交流: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jiē)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
《驺虞》(驺,zōu,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
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
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月点击排行
版权:广州龙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毛诗序》成于贯长卿考《毛诗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毛诗序》成于贯长卿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为什么毛诗序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总结?_百度作业帮
为什么毛诗序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总结?
为什么毛诗序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总结?
《毛诗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其主要观点如下:首先,《毛诗序》揭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其次,《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再次,序文提出的“六义”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总之,《诗大序》不仅仅是一种总结,对后来文学观念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很复杂,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毕竟构成了儒家诗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诗序诗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