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易唯一传人子出自那部小说

捡漏无弹窗 - 正文 第513章 连山易 - 泡泡小说网 - 无弹窗小说网
正文 第513章 连山易 文 /
&&&&ps:&&&&红绿灯拜求支持~~~&&&&“《推背图》以已经八卦作为推演的基础,因此语焉不详也在情理之中。WWw.pP122。coM)因为八卦本来就是不完全的。”秦小衿语出惊人的说道。&&&&“易经八卦是不完全的?你这是什么意思?”于飞惊讶的说道。今天和秦小衿谈论的很多内容都是他之前并没有听说过的。易经的文王八卦何其出名。诸葛亮略知一二,就能保着刘备运筹帷幄,鼎足天下,更用八卦阵阻住了陆逊的十万追兵。刘伯温只会解三分,便辅佐朱洪武建下大明四百年的基业。这样厉害的八卦,在秦小衿的言语中竟然并不完全。&&&&“现代人提到易经,便只知道周易,殊不知易经其实有三部,分别是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周代的《周易》。后来因为《连山易》与《归藏易》长期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只有《周易》保存下来,所以世人现在只知道‘周易’却不知道‘连山’和‘归藏’二易了。”秦小衿说道。&&&&听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亡佚,于飞非常的遗憾。如果三易并存,势必可以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对于易学的研究也可以更进一步,但是历史总是留有这么多的遗憾。&&&&接着,于飞马上又想到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正本中会不会有《连山易》和《归藏易》呢?”《永乐大典》作为百科全书,收集了古代两万多卷藏书,其中就有可能会有《连山易》和《归藏易》。&&&&但是听了于飞的话,秦小衿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可能的。《连山易》在东汉时存于‘兰台’,但是之后就亡佚了,《永乐大典》修订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包括进来。而且《连山易》有八万多字,在古代的书籍中算是一本煌煌巨著了,虽然最近有过一些版本,但都被证实是伪作。至于《归藏易》。只有短短四千多字,但是下落比《连山易》更加扑朔迷离,根本就是《永乐大典》不可能收集到的。”&&&&原来是这样!于飞黯然。他已经将《永乐大典》中的内容全部强记了下来,其中确实没有“连山”和“归藏”二易内容。&&&&这些典故都是秦小衿自小听秦延说起过的。所以知道的比较清楚,而于飞根本就闻所未闻。&&&&“那‘连山易’、‘归藏’、‘周易’三易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于飞奇怪的问道。&&&&他觉得自己都快成了好奇宝宝了,好歹也是在古玩行里混过一段时间的人了,在天下宝藏节目播出之后,特别是《永乐大典》正本发现之后,于飞走到哪里不管对方年龄多大,都要尊称他一句老师的。但是对于“三易”,他竟然毫无所知,这实在是太丢人了。&&&&而接下来秦小衿说的内容则更让于飞目瞪口呆了。&&&&“大部分人认为,《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是并列三易的。只不过是因为时代不同罢了。《连山易》最早,盛行于夏,《归藏易》则盛行于商,《周易》自不必说,盛行于周。并不应有优劣高低之分。但实际上。很多专家都认为三易中,《连山易》是居于首位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连山易》文字最多,更在于三易的根源。”秦小衿说道。&&&&“根源,什么根源?”于飞着急的问道。&&&&秦小衿风情万种的瞥了于飞一眼,似乎怪他打断了自己的叙述。&&&&“《连山易》相传是伏羲氏所创造,开头的第一卦是艮。艮为山,因此《连山易》体现了远古时期人对山的崇拜。并且培养造就了三皇五帝这些懂得用完备品格统领天下的首领,开创了华夏历史的辉煌篇章。而《归藏易》则是大禹所创,是以坤卦开头。坤代表收藏,远古的人们,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产品开始有了剩余。所以需要收藏。相传《归藏易》得自于落水中的一头神龟,大禹治水之时,一只神龟身背洛书从洛水中爬出来献给大禹,大禹在总结归纳之后就成了《归藏易》,全书仅四千三百字。至于《周易》。我想就不必要说了吧,是周文王所创,因此提起《周易》就要提文王八卦,周易以乾卦为第一卦,以未济卦为最后一卦,未济是未完结,周而复始,周流不息的意思。”&&&&秦小衿说的这些于飞都能理解,他只不过不知道《连山易》是伏羲所创,而《归藏易》是大禹所创而已。无论是伏羲还是大禹,亦或是周文王都是大名鼎鼎的了不起的人物,他们之间难道还有高下吗?&&&&“易经中的文王八卦就是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改创的,但是事实上伏羲并不仅仅只有八卦,而是拥有十六卦!传说因为这十六卦泄露天机,被神明抹去了其中的一半,就连剩下的八卦的卦数都不全。周文王根据残缺的八卦进行修补,所成的八卦叫做后天八卦。而伏羲十六卦中的先天八卦早已经失传了。”秦小衿说道:“《周易》根据文王八卦进行演算,其完善度自然会大打折扣。而《连山易》则蕴含了伏羲氏的十六卦精髓,其高深程度根本就不是《周易》可以比拟的。”&&&&“你是说《连山易》易才是易学正宗?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于飞说道:“这一切都是你口述的,有什么证据吗?”&&&&“于飞哥哥你真逗,你以为这是破案呢,还要证据。不过你要证据的话,我倒是可以随便说一条给你听。其实熟悉易经的人都能体会到文王八卦是不合理的。首先八卦之数,不如十六卦来的煌煌正大浑然天成。再说文王八卦的六十四变是两卦合成,这也讲不通,难道天人地之下又有个天人地不成?而且六十四变的卦辞中从来都是从下至上一爻一爻的解,从来没有分成上下两卦来解的呀(卦辞没有,象传有)。所以这六十四变不是八卦推演的,而是把十六卦拆成了六十四变,鱼龙混杂,真迹荡然无存。当然,也有可能不是《周易》的问题,而是后人在传抄的过程中出现了谬误,像这样的著作差之毫厘,可定就谬以千里了。”&&&&虽然秦小衿今天说的话大部分是于飞闻所未闻的,但是秦小衿说的鞭辟入里,不由得他不信。&&&&“要是按你这么说的话,那《连山易》才是三易之中最准确,最博大精深的易经了。”于飞叹息说道。&&&&“不止如此。三易之中,《周易》六千七百字,《归藏易》四千三百字,而《连山易》八万多字,这根本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他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占卜吉凶,规避灾祸的卜筮之书,更记载了伏羲十六卦中的很多内容,以兽卦为例,所谓兽卦,就是御使百兽的能力。在上古传说中,皇帝、蚩尤等大能都是有能力驾驭龙凤这样的神兽的,但是自从殷商之后,伏羲的先天八卦被抹杀,就再也没有人能驱使神兽了。如果能找到《连山易》,则这种御兽的能力有可能得以重现。但是可惜的是,虽然历代逍遥门门人都在尽最大的可能寻找《连山易》,但都没有发现任何的踪迹,而世上流传的《连山易》,不是断章取义,就是杜撰臆造,根本就没有正本。”&&&&秦小衿叹息的说道,因为长期跟随秦延,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好了,好了,咱不说这些扫兴的问题。”于飞打破凝滞的气氛说道。虽然《连山易》的重要作用让他很心动,但是他也有自知之明,亡佚的宝贝那么多,有的甚至早已经损毁淹没在历史的角落中,即便是穷一国之力都不可能全部寻回,更何况是自己一个人呢?&&&&虽然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永乐大典》的正本,但是于飞还是很清醒的,并没有信心爆棚的要再去寻找有可能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连山易》!那样就太可笑了。当然,要说一点触动都没有也不尽然,《连山易》如此神秘,只要有机会和可能,于飞一定会寻到它并据为己有的。&&&&沉默了一会,秦小衿又问道:“这一次能留多久?”&&&&虽然于飞在京都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但那是为了发掘《永乐大典》,两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长。现在好不容易可以在一起了,秦小衿却很担心于飞又像以前那样匆匆离开。&&&&看着秦小衿希冀的眼神,于飞根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泡泡小说网:
(快捷键 ←)
(快捷键 →)/g,'\n'));}});" title="收藏《捡漏》">收藏此书/g,'\n'));}});" title="将《捡漏- 第513章 连山易》加入书签">加入书签
(快捷键 ←)&&&
&&(快捷键 →)
| /g,'\n'));}});">推荐本书 |
第513章 连山易是由无错小说网会员手打上传,请书友们宣传第513章 连山易时别忘加上本站标识。本站只提供收录和存放,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处置不当之处请来信告之,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给您带来不带敬请见谅。您的位置:&>>&&>>&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这是第一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震,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象数之钥  《易经》的主要内容分三个方面,就是理、象、数,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易经杂说》)真正说到易的境界在象与数--卦象、卦数,数还包括了阴阳、五行。如果真来研究,先后天八卦及八八六十四卦,必须要背得。大家没有背得,象数的基本原则又不懂,将来研究起来会困难重重,等于没用。你们各位都是同仁,也不便考试你们,要我真正上课,我是很严格的。每人都要当面考试,当场来背,这是我们老规矩的教授方法。这个方式,不好意思对大家来用,但我还是要把传统的教育方法告诉各位,希望大家注意。  什么叫卦?何谓爻?如果弄不清楚,听易经是白听的。希望大家不要象看热闹、听歌星唱歌一样,那就没有意思了。我今天很严肃地告诉大家,你们有人对象、数、卦、爻的基本法则、阴阳的原理原则还不清楚的,请先把过去我们讲的再复习一下,这对大家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多方便。  我们要研究《易经》,先要了解孔子的《系传》,这是很重要的。《易经》的象数,就是我们一般观念中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至算命看相、未卜先知那一套东西。要会那一套东西也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把象数真弄通了,还要懂得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等等,才有点希望。差不多要几十年的读书、思考、研究。《易经》不是光凭记忆的,有些必须要靠自己的聪明去思考、去探讨。《易经》也不是一个呆板的方式,运用到哪一方面都可以的。但是如果要精通《易经》,便一定要从呆板的方法开始,而且《易经》象数的多种法则都要了解才行。有关象数与易理,以后我们会更进一步给大家讲,今天我们初步的研究,先把古代的方法告&诉各位。大家必须知道,先把《系辞》上下传研究通了,你自己研究象数的钥匙就可以拿到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通了《系辞》之后,对中国文化的根本,才真正有个认识。第三点,孔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一切理论及学说的来源,也都搞得清楚了。   《易经》是情报学吗  今天我们来研究《易经》的《系辞》上传,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像教中国哲学那样的教法,&来同大家研究。说到这里,想到昨天有位同学,拿了一本《周易通论》给我看。这本书是大陆学&者用很奇特的观点来讲《易经》的,认为《易经》是一部情报学。他们主要的观点是说,《易&经》的作者当时被敌人俘虏了,为了向外面求救,就画了很多符号,所以他们认为八八六十四卦&是作者为了求救,对外面通讯所用的方法。这套说法差不多已经有七八十年了。这种说法很可&怕,把中国文化打得稀烂。  我们今天还是从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来研究,姑且认为《易经》的《系辞》上下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同古人对所谓的十翼(这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种心得报&告)的看法一样。这十翼对中国文化关系很大,大家懂了这一方面,对四书五经的原理,可以说&大概已经贯通了。  基本上来说,《系传》的文字也很浅显,很容易懂。大家要研究古文,想把文章写好,便要&先研究孔子的文章。如果我们讲文学史,我认为《系传》是第一流的文学。像老子呀,庄子呀,&乃至屈原的《离骚》,都是南方文化的系统。上古时候,我们的文化还没有统一,各个地方不&同。所谓齐鲁文化,就是孔孟文化系统,他们也是古代的文学大家。大家若要知道孔孟的文章,&仅仅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不够的,还要看《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它的文字非常高明,一般人多忽略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这一段就文字上来看,大家很容易懂,很浅显。但是,是不是真懂了呢?在我的观念里,恐&怕还差十万八千里,也可以说完全不懂。十几年前一位同学说:我们研究中国的《易经》,怎么&看都看不懂,现在我看了一本外国人翻译的《易经》,一看就懂了。我说很好啊!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我们研究自己文化的《易经》,搞了几十年还搞不懂,去学了几年英文,再看外&国人翻译的英文《易经》,便真懂了《易经》,那些研究《易经》几十年还不懂的中国人,可是&真笨呀!看来说这些话的人真聪明,外国人也真聪明,如果这样便真懂了《易经》,那就不叫&《易经》了,不知该叫什么东西才对。  这个意思大家知道吗?与我们不同文化系统的人,研究我们另外一种文化系统,而能达到极高度&的认识与境界,很轻松就弄通了,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中国人很少读中国书,读了一辈子书,连中国的文章还是写不通。这是老实话。所以我们自&己本身学自己的文化,想把自己的文字写得好,都还做不到,一个学英文出身的外国人,把《易&经》一下子就学懂学通了,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文本非常简单,这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  我们学《易经》,大家要知道,现在我们称《易经》为《周易》,《周易》是周文王整理&的;另外还有两种《易经》,就是《连山易》与《归藏易》。这三本《易经》统称为“三&易”。连山、归藏据说已经没有了,失传了,但是我们还可以从象数里边看到一些。大家要&研究《连山易》、《归藏易》,有一本书叫《易纬》,简单明了。还有一本书叫《关朗易&传》,或者也可以约略地看到一点影子。不过话虽这么讲,真正研究起来,却不简单,并不&容易都能懂得。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现在先跟各位讲一个故事:清朝初年有个才子,就是非常有名的袁枚--袁子才。他是乾&隆时代的人,他的诗词是性灵派,等于现代人主张随口说出来,不加修饰,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不要那么古板,我也非常赞成。他当时遭人反对,但他的确是当代的才子,所&以他考取进士,做了两任县官,四十多岁就辞官不做了。他把《红楼梦》在南京的大观园买&下来,改名随园,自己享了一辈子清福,真正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他在随园门口挂了一副对&子,颇为自豪: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当时另一位名士叫赵翼的,是清代有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很有名的诗人,也是才子之一。&他很不服气,故意要来挖苦地。有一天赵翼到了南京,用红帖子写了自己的名字(唐宋时的&名帖叫刺),亲自拿着来访袁枚。刚好袁枚不在,家人很客气地招待赵翼:“请问赵先生来&访有什么事吗?”他说我没有事,只是想来借两部书。家人问他借什么书,他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借去看看。袁子才回来知道他是来找麻烦的,便把门口的对联拿掉了。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不要说现代人不知道,连我们当时的袁先生也弄不清楚。三坟&是什么?三坟就是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五典呢?就是五经,或者说是《尚书》,洪范&五福。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九畴,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老实说,这些东西&袁子才也都读过,但真要谈研究《易经》,实在说,他也并不很内行。所以赵翼故意来整他&一下,出他的洋相。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读中国古书之难,不是那么容易的。  符号逻辑  我们讲《系传》,一开始就讲到乾坤两卦,这两卦过去我们都讲过的。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艮卦代表山,象山之出云,所以叫《连山易》,那是神农时代的易。《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以坤卦为第一卦。我们手里的《易经》--《周易》,则是以乾坤两卦开始。  大家要知道,所有的卦都是一个代号,借用现在最新的科学名词来说,就是符号逻辑。可&是你要知道啊,千万不能说我们中国文化的《易经》“就是”符号逻辑,“就是”两个字就&用错了。符号逻辑是最近新兴的人文科学,是从苏联开始的,现在美国也很流行。如果提到&西方符号逻辑的科学精神,可以说我们中国几千年以前都有了。例如我们《易经》的卦就是&一种符号逻辑,但是如果说我们《易经》就是符号逻辑,那就错了。这就是不懂中国文化,&把他打三个耳光还算客气的,在古代应该拉下来打三百大板,因为他的书根本就没有读通。&为什么呢?我们老祖宗这个《易经》,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而符号逻辑是近几年,还&不到一百年才新兴起的一种东四。硬要把我们几千年以前的老祖宗,拿来跟人家外来的文化&孙子比:“哎呀!你的东西真好呀,我们中国的《易经》讲的跟你们一样呀!”这岂不是笑&话!这是不通的,所以大家要注意。  现在我们回转过来,说乾坤也好,八八六十四卦也好,借用西方人大科学新兴的观念来&讲,它是个符号。说它是符号逻辑也好,逻辑符号也好,如果一定要说它是计么东西,无法&下一个定义。  譬如乾坤两卦,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拿人来讲,乾又代表男的,坤又代表女的。拿我们&本身来讲,乾又代表头,坤代表肚子。拿中国历史来讲,乾代表后面,坤代表前面。所以说&它是不定的,放到哪一面都可以。假设现在我们拿乾坤两卦来说,乾代表我们的头部,坤代&表肚子,只是拿它来做代号,是一个标记。如果你非要确定地说乾坤两卦是什么,那你就根&本不宜学《易经》。所以说学《易经》一定认为乾卦代表什么,坤卦代表什么,你就把它看&得死板了,你学《易经》便不会通了,永远不会通了。因为它适用于任何方面,物理也好,&化学也好,这个道理要搞清楚。但是孔子的报告,是一个总纲的报告,乾坤两卦代表了大自&然的物理世界,它是代表了物理世界这个大自然的符号。乾代表了天,坤代表了地,我们现&在这个宇宙,乾坤这两个符号就作了代表。   《易经》文化中的尊卑  就中国文字来看,如果认为天高高在上是很尊贵的,地在下,便很卑贱,很下贱,这种看&法又是胡说,该打三百大板。天尊是尊贵、尊远。我们仰头一看这个太空,天在上面;到了&太空,我们的头顶上还有太空,永远的虚空,无量无边的虚空。在我们上面永远很高远,很&尊贵的,这就叫做天。  地很卑近,卑者近也。尤其是我们人类的文化,就是大土地的文化。人离不开土地,这个&地球、土地对我们很卑近。换句话说,卑就是很浅近,很浅,很近。所以说:天,那么高&远,无量无边的空间,永无止境;地,我们这个地球,同我们人文文化关系那么密切,非常&切近。懂了这个原理,有了这个观念,再来研究《易经》就方便多了。因为我们对这个天的&研究,太空的研究,内容太多太多了。就是地球物理的研究也太广泛了,没有办法记述。因&此古人便归纳为两个简单的符号,所以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何以叫做定呢?定是确定的法则,不能变动的。譬如我们站在地面上,一看头上就是天,&到了飞机上,向高空上面一看外面虚空上还是天,到了太空外也还是天,凡是我们脚跟踩的&那个,那就是地。譬如太空人,在太空里头没有办法落地,永远在转。踏得到的那个东西,&脚踏实地的,那个便叫地。这个法则是不能变动的,所以说乾坤定矣。  好了,现在我们了解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两句话有那么多的意思。如果我们不加研&究,一看文字,我也懂呀!跟白话一样嘛!可是进一步来探讨呢!实在没有懂。现在同时告&诉大家,我们所讲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个文化,由来很久远了。过去我们看到某家少爷&跟某家小姐定婚,来个红帖子,吃了人家的喜饼,大家不约而同地会说:“很好很好!乾坤&定矣。”婚约定了,便是乾坤定矣。古人在婚书上写着“上昭天地神明祖先,两人永结同&心”的字样,不像现在的结婚证书是为将来离婚、准备打官司时用的,还要有介绍人、公证&人,准备将来上法庭当证人,这是从西方文化传来的风俗。  独立的方块字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两句话、八个字,就说明了《周易》是以乾坤两卦做开头。换句话&说,宇宙物理的法则,到达了人文物理,到达了地球物理。下面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两句&话解释天为什么那样尊,地为什么叫做卑,卑高是翻转过来的运用。我们看到中国文字,就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的读书人没有学多少西方文字,便批评中国&文字不合逻辑。象这里,有人会认为应该是高卑以陈才对。因为高是天,卑是地。上面说天&尊地卑,跟着下来的解释又翻过来说卑高以陈,这是倒转的用法,要说中国文字不合逻辑,&是自己没有弄清楚,就随便批评。因为中国文字与西方不同,它是一种独立的方块字,一个&字代表了好几个观念、好几个意思。现在从白话教育入手,很多人反而不认识中国文字了。&要好几个中国的方块字凑拢了,才能表达一个观念。真要研究中国文化、中国文字的人,认&得了中国字,懂了这个字,便已懂了很多的观念、很多的思想了。这一种文字学问现在变成&专门啦,到了大学、研究所才开始中国文字的研究,我们当年七八岁就开始了。  现在叫文字学,当年叫小学。所以我们中国的古礼,六岁入小学,就是学这个--天字为&什么这样写法?地字为什么这样写法?它是属于哪一部的?哪个范围的?文字加上释义就叫&训诂;一个方块字包括了六书的意义,发挥起来就多啦!诸如字形的演变与字义的由来,它&的反切、音韵等等,本身就构成了一门学问。它的文字逻辑不是西方白话文那个逻辑,因此&它可以随便运用自如。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字,不仅具有独立的一个观念,也往往会连带了很&多的观念。不管你怎么摆、怎么配合,它转了一个圈,回来还是那个意义。因此把第二句话&解释为卑高以陈,并不影响卑与高个别的含义。天是那么高远,无量无边;地同我们的关系&那么切近,那么卑近,那么有关联。以陈这个自然界现象,停留在那里,我们的生活天天可&以接触它,随时随地、每一秒钟、每一个空间都接近天地。一个高远的天,一个切近的地,&卑高以陈,它自然陈列,摆在那里。  贵贱位矣。因此形成人类心理观念上的贵与贱,这个位置确定了。为什么呢?人类有个很&大的毛病,拿不到的东西,永远是高贵的;得到了就不珍贵,就看不起,就卑贱了。没有发&财的人,看到钱.做梦都在想;但有了钱,钱多了的,不知道钱该怎么用,会讨厌那个钱,&听到钱字便烦厌了--当然烦归烦,喜爱还是喜爱的。  远近、难易与贵贱  贵贱问题是由于人情的重远、轻近来的。人类的心理毛病,喜欢远的事情、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不易得到的事情,所以重难而轻易。越是困难越是拿不到的,越是感到名贵得很,外&来和尚会念经,因为他难得请。所以说人情重难而轻易,轻视容易的东西。“重难而轻易”&是古文,我给它加上“重远而轻近”,重视远大高远摸不到的东西,轻视眼前容易得到的东&西。  还有,我再给它加上“重死而轻生”,死了的人、古人都是好的,活着的人都差不多,没&有什么了不起。有些同学们常说,老师真了不起。我也跟他们开玩笑说:我现在没有什么了&不起,死后我有三千年大运,还有人给我修庙子,你们最好再投胎来做我庙子的管理人,可&以借我的招牌发财了!人活着没有什么稀奇的,死了就是好的。这个道理你懂了,你就知道&了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道理。&所以“卦”没有哪个叫做好的,没有哪个叫做不好的,天底下的事也是一样,希望而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大家看李商隐的诗,人到老了还有那个境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两个人结婚了,说不定到六十几还打离婚官司呢!就没有“此情可待成追&忆”了。所以人类心理上贵贱的道理你懂了,象算命卜卦,便没有什么可算、可卜的了。&“善易者不卜”,《易经》道理懂了以后,不要算命,也不要卜卦,一切事情就都懂了。  有些做生意的同学来找我,说请老师为我卜个卦。我说问什么,他说做生意。我说我已经&给你卜好了,不是赚钱,就是赔本,只有赚赔两条路,没有中间路线。你说生意做了三年,&没赚钱也没赔本,我说那你就已经赔本了,你的时间、精神就已经赔下去了。你问吃药对不&对?不是死就是活,没有中间的。善易者不卜的道理,也是这样。你懂了这个道理,再读古&书,再读孔子的文章,那你便更加佩服、更加赞叹了:“哎呀!孔老二的文章,这位老夫子&实在有一套。”不过他的文字很简化,如果现在的人,每两句话都可以做一篇博士论文。你&发挥引伸起来非常之多,现代博士论文容易写,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参考书拿个几百部,&尤其找那些评审都没有看过的参考书,这可真把他们吓一跳;然后写完了,一篇论文拿出&来,学位也拿到了。不过读完了这篇洋洋数十万言的论文,所有的意见都是别人书上的,问&你老兄的意见究竟是什么,我什么意见都没有。可是古人不同,他很简单的几个字,包含的&内容那么多。所以我说文字好懂,内容难懂。现在我们晓得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连接到上&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八个字,介绍了天地宇宙的道理。  宇宙的生命  跟着下来,他讲这个宇宙自然的法则: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学《易经》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阴阳有时候代表固定的东西,有&时候又代表不固定的。刚与柔、动与静都是抽象的名词,也可以说是实体的名词。实体也&好,抽象也好,都是人为的假定。人们把摇摆的叫做动态;安定的、死板的叫做静态。假如&我们老祖宗最初把那摇摆的叫做静态,把死板的叫做动态,那我们现在的观念里,对&“动”、“静”的看法便完全两样了。所以,“动静”、“阴阳”都是人为假定的东西。  不过,既然老祖宗们这样假定了,天地间的形象既然也有动有静,再把两种形象用卦来表&示:静态拿坤卦来代表,是属于阴的;动态的东西拿乾卦作代表,是属于阳的。这个要注意&啊!你们打坐修道的更要注意!动起来是属于阳的,静下来是属于阴的。阳的符号代表动态&的是乾卦,阴的符号代表静态的是坤卦。  动静有常,这个宇宙间的地球、太阳、月亮、星星,随时都在转动。以中国文化--《易&经》的法则来看,这个宇宙是动态的宇宙,不是静态的宇宙,很多人讲中国文化都讲错了,&像过去胡适之先生就大错而特错,认为中国文化是静态的。后来朋友们告诉我,我说反正他&几十年来都是这样,没有什么好驳的。他们一定要我提出些意见,我说中国文化哪里是讲静&态的,从《易经》开始就晓得宇宙生命永远在动,是个恒动的。宇宙生命如果不动,如果有&分秒的静止,便乾坤息矣,这个太阳系统便整个都要毁灭了。所以说这个道理你们要知道。&你们打坐入定了,你们以为自己在入定,其实入定是个大动。动得太厉害时,反而觉得是一&种静态,大家不懂这个原理,就搞不清楚真正所谓的动与静了。  动静是讲什么呢?是讲物理世界的现象。物理世界--这个太阳、月亮、地球的转动,动&静有常,有一个固定的法则,是有常规的,不能改变的;自然的法则是规律的。  有一次我被他们拉去讲工业设计的科学与哲学。我说对不起,我对这个是外行。他们给我&找了好几本外文的、中文的工业设计绘图的书籍。他们说这就是工业设计,故意做成这个样&子,是一种新的设计。我拗不过他们,只好答应去讲。后来为他们讲艺术的境界美。  什么叫做美?东方的艺术境界美是自然的美,就是不规则的;西方的美是非常规则的美。&有规律、规则的美,是违反自然的,是人为的;不规则的美是天然的。所以中国绘画就很不&规则,中国的山林艺术也很不规则,大家看盆子里本来好好的一棵树,偏偏要用铁丝把它弯&起来,使它长成弯弯的形状,认为这样才美。西方的不同,西方是把它剪得圆圆的,像个笔&筒一样才算美。  很多人去美国看尼亚加拉瀑布,认为好美。大家没有见过中国深山中的瀑布。好瀑布是不&规律的,但是非常美。自然的法则,在不规律里面有它非常严整的规律,非常美的规则。这&是自然,也就是动静有常的道理。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动静有常,讲物理世界一切的活动,不规律里边有它自然的规律,而且不能违反。像太阳&如果不是从东方上来,如果倒回来一转,我们就受不了啦,地球马上就要毁灭。动静有常,&动就是代表物理世界的常态。  刚柔断矣,“刚”、“柔”也是两个代号,代表宇宙的进化,已经到了物质的世界,但是&物理世界还没有成形。譬如太阳、地球、月亮,这个是物质。物质世界在《易经》不叫做阴&阳,而是刚柔。刚柔断矣,不是折断了,是确定的意思。物质世界有刚有柔,譬如土地、岩&石是刚强的,水是柔的,一刚一柔确定了的,这就是断矣。所以“动静”是讲物理世界,动&静有常是讲物理世界的法则。“刚柔”是讲物质世界的法则。原理都差不多,因此你学了&《易经》,便了解了物理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法则。  大约二十多年前,在一个朋友家里吃饭。他客厅里挂了副对子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大家看了都说这个字写得好呀!我说字写得是好,大家不好意思问什么叫刚日,什么&叫柔日。刚就是阳,阳日谓之刚;阴日谓之柔。譬如我们今年甲子年,甲是木,子是水,那&么我们今年是刚年呀还是柔年?是阳年还是阴年?简单的说是阳年。我们拿天干地支来研&究,本来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为什么说是阳年呢?因为今年是子年,子为鼠,老鼠有&五个爪子,五代表阳(单数代表阳),所以说甲子年还是阳年,阳年就是刚年。碰到日子是&子,是单数的,便是刚日,所以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啊!文学里边有哲学,今天我们这个思想,看到什么事情,社会呀,政治呀,各方面很不满&意,我们感到很不平的时候,赶快读读书。读读《易经》呀!四书五经呀!心气就和平起来&了。柔日读史,当心情很无聊,很沉闷,很想睡觉的时候,就可以看看历史,启发我们奋斗&的勇气。所以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是关于刚柔的道理。  达尔文的祖宗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人类文化最大的哲学问题出现了,关于这个方字,我们&都晓得四四方方是方,方也可以代表空间的方位。但就文字学来说,讲中国字要知道它的来&源,方是怎么来的呢?方是个象形字,象个猴子,这是简单的象形。就象我们人,随便这么&一画,就象人了。所以方字就代表了猴子,或者是长的人,这就是本字的由来。后来简&用了,就给它改做四方的方;方方正正的方,是借用来的。  我年轻时候看到一本《易经》的注解,也是受了近一百多年西方文化进来的影响,解释这&一段方以类聚,说方是代表细菌,人是细菌微生物变的,就是达尔文的思想,并以为人是由&微生物慢慢变成猴子,猴子变成人类,所以猴子是我们的老祖宗。当时有位同学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我说你们的祖宗是猴子变的,我的祖宗不是猴子变的,大家还拿了很多证据,辩论&得一塌糊涂。  实际上,这句话是非常明白的。方以类聚包括了些什么呢?譬如拿政治来讲,就包括了地&缘政治、地理环境等等的关系。象我们这个地球,乃至任何一个地方,东南西北方位不同,&那个地方生长的物类,以及人的形态个性也都不相同。平常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一看便知&道他是北方人、南方人或者广东人,大概判断得八九不离十。不象你们在宝岛温室中长大的&人,没有这种经验。  由于每一个地方的不同,生长的植物、动物都有差异。新竹以北的壁虎不会叫,新竹以南&的壁虎会叫,这就是所谓的方以类聚,类就是所谓的归类。彰化人、嘉义人都不同,有些植&物也是一样。象阿里山种的香蕉,我只要拿来一看,就知道是阿里山的,尤其吃到嘴里,一&下就分别出来了。日本的苹果与韩国的完全不同,这就是方以类聚。所以西方人是西方人,&东方人是东方人,由于地区不同,所生长的人物,乃至万物都不相同。  物以群分的这个物,指的是笼统的物,不定的物,一层一层的分类,一种一种的分类。这&是自然的现象。虽然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意识,但这里边就有好有坏&了。所以我常常讲,台湾有些人闹台独的问题、分离的问题,这不稀奇。一点都不稀奇。中&国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已经闹了几千年。清入关,有满汉之争;后来革命后,又有南北之&争,可以说从一九二四年以来,都是南北之争。再后来革命党内部又有广东人与外省人之&争……一路的到底,反正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类只要有空间、有时间,人类只要存&在、只要有社会就有纷争。  大家注意社会这两个字,我们当年一般称社会学不叫社会学,而叫群学。当时有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是严复翻译的,叫《群学肄言》,就是社会学。到现在《群学肄言》的价值还很&高,他用中国的文字,比较接近新旧之间的文学技巧来翻译,现在重新拿出来看看,它的社&会思想的价值还是很高、还是存在的,而且,比现在人白话翻译的还要好。物以群分,就是说形成社会物类的不同。于是吉凶生矣,有人类就有意见,就有问题。因&不同意见而相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读了《易经》以后来看天下事,看天下的治乱纷&争,就知道那是人力很难挽救的事实。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里从阴阳刚柔、&天地宇宙讲到物理世界,讲到物质世界;讲到物理世界与物质世界空间关系;然后讲到方以&类聚这个地球、人群物理的关系;因为人类有物以群分,就有意见,有意见便要争,争就有&吉有凶。所以吉与凶就是类聚群分,群体社会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变的哲学  这一小节的结论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易经》的道理,是根据天文的观察&而来,根据地球物理的观察而来,根据生物的观察而来,根据人类活动的观察而来,根据中&国古代的医理而来,以及人类生命的变化中观察而来。所以在天就成象,在地就成形,太&阳、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圣人要象其物宜,天就以乾卦作代表,太阳就以离卦作代&表,地就以坤卦作代表,月亮就以坎卦作代表,震卦代表了雷电,艮卦代表了高山,巽卦代&表了气流、空气,兑卦代表了海洋、江河,一共八个现象,所以叫做八卦。  卦是自然界随处都可以看到的现象,不需要科学仪器的研究,只要你不是瞎子,天体的八&个现象,人人都可以看得到。所以在天成象,象就是现象,在天体上挂着的现象。  可是在地球上的生物呢?同天体都有关系,在地成形,有形质的关系。换句话说,地球上&万物的变化,乃至人、物的生长,都与自然天体的关系非常密切。所谓变化见矣,这中间就&看出它的变化来了。  《易经》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道理?是一个变的原则。大家干万记住,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事,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东西。而且天天在变,随时在变,随地在变,无一而不变,&也不可能不变。所以我经常告诉年轻人,讲恋爱谈爱情,爱情是会变的呀!天地间很少有真&的爱情,爱情是人文自然的产物,也随人为的意识而变化。为什么呢?因为天地万物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学了《易经》,就知道变化的道理,以及变化的必然性。大体上说,我们普通人是随变化&而走的,一点都作不了主。圣人呢?懂了这个法则,能领导变化,那也就是超人了。天地间&的变化他了如指掌,下一步要怎么变,他都知道了。  譬如一盘食品,端出来是请大家吃的,你不吃它,过下子主人就收拾走了。你懂得去吃&它,那就是你的智慧。吃与不吃看你的本事了。所以我常常说,第一等人领导变化;第二等&人呢?把握变化;末等人呢?只有跟着变化走了。该变死,就跟着死,该活,就跟着活吧;&这是普通人。所以,懂得《易经》就应该知道领导变,其次变是应变,最末等的人不必谈&啦,跟着变化而走,与万物同化而已。我们知道天地宇宙万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但是这一&切的变化也都有它的法则--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与万物都是变化来的。道体变为有形&天体时,就有风云雷雨日月星辰等现象;在地球上就有山川动植等等万象的形状。  因此我们研究了《易经》,再看西方的宗教,《圣经》上说,上帝根据他的形象创造了万&物。这话没有讲错,是宗教徒们解释错了。这个上帝,这个天,不是天地的天,是形而上的&一个法则。万物的情形,是形而下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是由形而上的不可知、不可说的那&个东西变来的,它具有固定的形态。就是这么一个作用,被宗教家套上宗教的外衣,拿来&卖钱混饭吃,乱讲起来了。把那个上帝--形而上的那个不可知,讲得有形有象,以讹传&讹,又可怕,又讨厌。说穿了,那都是自然的法则。  譬如我们小时候看章回小说,都晓得凡是了不起的人物,都是天上星宿下凡来的,什么星&宿下来变成什么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是从中国文化来的。譬如算命,什么叫算命?是星相&学,是性命之学。真正算命算得好的人,必须要懂得中国的天文,那就会算命了。看相算命&叫做星相之学,他的根据是科学的,是相根据天文的变化来的。我们现在算命所用的甲子乙&丑四柱,它是代表天体某一星座,在某一年、某一天、某一个时候所放射的功能,这个功能&影响了地球新生人类的生命。  那么,地球人类在同一秒内有多少出生?中国人、外国人同一秒的时间中出生的人,八字&都是一样的,命运也应该一样吗?不一定!那又是怎么算法呢?算命除了根据星相八字,中&间还加了地区、地形等因素;一个孩子生在同一房间,早一秒钟后一秒钟,或者妈妈立着来&生、躺倒来生,都会有变化,这就很难算了。所以说,谁能算得准?大概只有两个人:一个&已经死了,一个还没有生。算命有没有百分之百准确的?没有!最高最高的准确度也不过百&分之九十九,因为那一份形而上的不可知无法计算,这个道理要懂得。这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的道理。这是孔子的报告。  孔子这一篇先把纲要提出来报告,我们明白了这个纲要之后,还要了解先后卦位,对下面&这一段才能更透彻地了解。  打秋千的学问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震,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这里大家要注意两个字,一个“摩”字,一个“荡”字,这是古&文。大家知道我们的文字,一个方块字就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很多的观念,很多的思想。现&在的白话文就不同了,要凑了好几个方块字才能表达出来一个意思或思想。这就是新旧的不&同。这一代从白话文入手的人来读古书,统统没有办法,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没有经过文字&的训练。其实大家不要害怕,我常常鼓励大家,文字的训练很简单,差不多两个礼拜就行&了。  记得我当年在私塾里,老师为我讲训诂学,我盯着老师问了一个礼拜,后来课我都不要听&了。那时候是读私塾,把最有名的老师请到家里来教的。后来老师问我,我说我全懂了,下&面不要讲了。老师大骂我一顿,我说不信我讲给老师听,但是请老师不要告诉我父亲,老师&说好。我讲了以后,老师说你这孩子真懂了,好啦不教啦,另外教别的东西吧!所以依我的&经验,你们最好买一本《说文解字》来看;再把《康熙字典》开头多看几遍,看每一个字下&面是怎么解释的。不过要买古木的《康熙字典》,上面还有篆字的,以后连篆字怎么写法你&也知道了。这样一研究下来,你就全懂了,能够把部首研究清楚就已经差不多了。这是一条&捷径,不过捷径也是很难走的啊!因为大家都没有根啊!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大家请注意“摩”与“荡”这两个字。我们现&在看报纸,常常会看到“摩荡”,某某人等意见有“摩擦”,两个字凑拢来是一个观念。但&是,实际上摩是摩,荡是荡,两个字的含义应有差别。是故用白话说就是所以。所以啦,我&们老祖宗画的八卦是刚柔相摩,刚与柔是相互摩擦,这样才能够产生动能。摩就象用手这么&搓,也好象是用手摸摸它,这是物理世界自然的法则。到了物质世界,阴阳刚柔必须相摩,&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自然发生这种现象,所以说刚柔相摩。  卦呢?是相荡,荡来荡去,象小孩子们打秋千,那就是荡。小孩子打秋千不叫做打秋千,&规规矩矩地来说,那个叫荡,是坐在秋千上,甩得高高的,荡过来,荡过去,是个动态的。&所以八卦是互相在荡,互相在碰。因为宇宙物理、天地、太阳跟星球一样,万物都在放射。&太阳的能永远不停地放射出来,每个星球都受它的干扰;我们地球的能,也不停地放射出&去,太阳、月亮也受影响。这就是八卦相荡的道理。  好了,我们懂得了这个文字的道理,就可以知道这个名词的意义了。假如说,你们以后学&《易经》,看风水算命,有时候碰到一个“荡卦”,如果不了解这些,完啦!什么叫荡?然&后听那江湖人胡扯,把荡卦讲得玄之又玄,说是他师门不传之秘。当年我们听得云里雾里,&后来一弄清楚,才知道江湖人物完全胡扯,他自己《易经》都没有学通。  如何叫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呢?大家看文王后天八卦:什么叫相荡呢?象坎跟离这么一&甩,离卦原来在上面,象打秋千一样,甩到坎卦的下面。碰拢啦,叫水火既济;离卦代表&火,水火就既济。或坎卦荡到离卦的下面,产生另外一个新的卦,火火就未济,这就是相&荡。如果离卦荡到艮卦的上面,就叫火山旅卦。荡到艮卦的下面,便是山火贲卦。这样一卦&一荡就荡成了八个卦;一个卦荡成八个卦,八八就是六十四卦。  天地间的事情也是一样。譬如我们教室门一开,进来一个人,你们大家就回头看看,他也&就影响了大家,这就是八卦扫荡的道理。一切的变化,都是这样产生的,所以说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我现在是讲原理,大家不能只听我讲,你们脑子里要有八卦图象,只要一荡,马&上就会出现什么情形,不经思索,都要知道。所以八八六十四卦,你们非背不可,不会背六&十四卦的话,这个《易经》听了是白听的;什么叫相摩?什么叫相荡?你要能不假思索地把它&画出来--在你脑子里清清楚楚地画出来,才有用处。  孔子以上讲的这个法则,也就是宇宙的法则。  大自然的法则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属。  这不是自然的法则吗?同时大家看看古人的文字,一个字也不能随便用。为什么要鼓之以&雷霆?这不象打鼓一样,鼓就是膨胀,在医院里看到一个病人肚子大大的,中医叫它水鼓&胀,其实是肝的毛病,肝发炎肚子就会大(其它肠胃有毛病,肚子也会大),旧的病名是水&鼓胀,就是这个鼓。这个字在这里是形容雷电的动能变化,鼓之以雷霆,物理世界生命的一&切,鼓就是代表那个生命的动能;那个冲动的能,膨胀、生长。鼓之以雷霆,是雷电的作&用,震卦的作用,这个雷电膨胀了以后,气流--阴阳一摩擦,“碰”!就打雷,打了雷以&后没有事了,这个雷电已经消散了。消散以后变成什么?又变成气流,气流的一摩擦又发&电,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气流一摩擦,就发电;发电以后,就打雷;雷电过了以后,它又变成气流。所以八卦中,&震为雷,巽为风;风就代表大气,大气层跟雷电一样相摩相荡,于是这个自然物理世界--&鼓之以雷霆,充沛膨胀。这其间电能最重要,象原子呀!核能呀!现在的专家都在研究它,&不过我们古人用一个代号,就包括了那么多的意义。  在这个物理世界中,如果没有雷电或气流,生物便不能生存,有了雷电还不够;所以下面&润之以风雨。讲到这里使我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有着很多的感慨。记得我们当年的老师是坐&着教,学生站在旁边听;现在是老师站着教,学生坐着听,将来恐怕是学生躺着听,老师跪&着教。这个世界大概已经快到这一步了,是不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我们当年的老&师,教到这里,特别要用红笔把这个润字圈一下,要大家注意雷霆是电流产生的变化。风雨&是什么呢?风雨就是刮风下雨。你说气流又是什么东西呢?气流是没有什么东西的,我们感&觉到风来是气流,那错了!风不是气流,气流是碰到物体,接触了才感觉到的。我们晚上听&到嘘嘘的声音,那不是风声啊!虽然文字上描写说风声飒飒,其实飒飒不是风声,风是没有&声音的;飒飒是它碰到物体而发出来的声音,反击出来的声音。我们说听到风的声音,那是&风碰到我们的脸、碰到我们耳朵,我们才感觉到有声音。  所以风雨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上面那句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那是宇宙的能所变化的&一种现象而已。所以光是鼓之以雷电,润之以风雨还不行,重点还在下面。  我们谈地球物理,就是地球文化,它始终离不开地球。那么地球靠什么呢?靠太阳系统的&法则: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太阳月亮的运行,随时会使地球发生变化,因为太阳月亮是反转,地球是正转,所谓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是两个不同方向的转动,才维系了太阳系统的和谐。假如地球跟太阳、月&亮都是循一个轨道同时在那里转,说不定它们早就碰撞起来,早已碰得粉身碎骨了。这样连&我们老祖宗也都没有了,哪还有我们的存在呢?  为什么它们不碰撞呢?因为它们各有规则--一个正转,一个反转,永远在那里转。因为&它是相反的转,太阳、月亮中间各有一种引力,影响到地球也是一反一正。地球上热天冷天&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固然很明白,它是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影响到我们地球而形成寒暑&的现象。可是古人呢?他们没有像现在一般的科学知识,地球物理也没有这么发达,但他们&却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用很简单的文字表达方法,说明了天气的变化是由于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像这些话,我们孩童时期,在《幼学琼林》中就读过了。这两句话包括了所有科学&的道理;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西方的科学冲击,来与我们东方文化相摩相荡的话,如果&没有中国古人的地球物理的这些记载,便没有我们今天的科学文明。  孔子在这里讲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是宇宙中极自然的道理。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是构成地球人类万物生存的原理与生命的根源。  还有一点,大家要知道的,我们过去学古文,要学韵文,尤其是写文章,每一个字都要琢&磨,气韵不对要换一个字。像这里的句子,它的平仄音韵,都对称得那么美,是很自然的文&字组合。以上讲的是八卦相荡与物理世界、地球物理的关系。下面讲到人道的问题。  人文世界的开始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在人文世界里,乾坤代表男女,乾坤是个代号,乾代表男,坤代表女。过去的算命先生,&看到人家的八字,一定要先问是乾命还是坤命;换句话说,就是问是男的还是女的。乾道成&男,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男人就是阳,女人就是阴,那你就不懂《易经》了。因为阳里边有&阴,阴里边有阳;人文世界乾代表男人,坤代表女人,乾坤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下面讲到乾&坤的逻辑思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卦代表了形而上。大家不要以为这里所谓的“形而上”是西方人&的学说,实际上“形而上”这个名词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在《系传》里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  乾知大始就是形而上的道。宇宙万物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先有蛋呀先有鸡?先有男的先有&女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是猴子变的,猴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如说是上帝造的,又是谁创造&了上帝?你说上帝是天生的,没有这回事;上帝是他妈妈生的,那他妈妈又是谁生的呢?他&的外婆又是谁生的呢?&  上帝造人是宗教家的说法,不能用科学来解释。如果你用科学方法去了解研究,对不起!&宗教这里是谢绝参观的。我们自己的宗教呢?中国文化开始在《易经》的系统里,早已完全摆脱了宗教的外衣,绝不迷信,就这么伟大!  乾知大始,宇宙万物生命是怎么来的?有一个来历,你说它是上帝也好,菩萨也好,阿拉&也好,随便怎么叫,孔子的《易经》把它叫做“乾”。“乾”是什么?就是这个“东&西”--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那个东西。乾知大始,由这里来,他那个生命也就是现在科学&上所说的“生命的能”。“能”是假定的名同.“能”是什么东西?“能”是没有个什么东&西的。“能”要发动了以后,它就构成了物质,物质的代号就叫做“坤”,就是坤作成物,&构成了物理世界。  所以天地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菩萨造的,乾坤就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坤作成物,&构成这个天地万物的代号就是坤。如果你问形而上的乾坤到底象个什么东西?怎么生的?怎&么变的?那么请问菩萨是什么样子?上帝又是什么样子?西方人看上帝是蓝眼睛、高鼻子。&东方人看他就不同了。庙里释迦牟尼的像就是那个样子吗?圆圆胖胖白白的脸,象个女人,&那是我们东方人看的。是不是原来释迦牟尼的样子?谁晓得呢!上帝也是一样,东方人看的&是东方人的样子,西方人看的是西方人的样子,中东人看的是中东人的样子,反正都不一&样。这些都是宗教的文化。  但是在我们《易经》的文化里,宗教的外衣早已经不存在了。就是这个符号“[]”乾、&“[]”坤,宇宙万物的动能,也就是创造宇宙万物的能。我们孔子在《系传》里就已讲出来&了: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你要了解宇宙万物的功能,它怎么能够发生万物、创造万物的?这个“易”,就是《易&经》的“易”;它包括了宇宙的一切。大家研究了《易经》,懂得了《易经》的“易”,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来的。  坤呢?坤代表物理世界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简单,我们由孔子这两句话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才是最高深的。  大家学佛修道信上帝,“高深敬慎”这四个字永远不会懂。我们一提到上帝,一提到道,&一提到佛,便以为如何高远,如何高深。所以我常常跟信佛的人说,你们信佛修道,你们心&目中的佛和上帝,是自己想象的上帝和佛,思想上加入那种神秘高深,这些都不是原来的佛&和上帝了。所以孔子说: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把戏只隔一张纸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经》的道理,过去有所谓三易,就是交易、变易、简易。后来&有人加上“不易”,宇宙万物有一个不变的理,就是不易。实际上,《易经》的道理是“交&易”、“变易”。一切的变化都是从交互中来的,变化之中有交互,交互之中有变化,从变&化交互中看到万物的复杂性。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宇宙中有很多的变化,我们现在还摸不&清楚;还有人类的历史文化,无论是东方、西方,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究竟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到现在还没有办法知道。科学家、哲学家搞了几千年,谁也弄不清楚。  《易经》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就是“变易”。变易的道理你懂了以后,就知道“交易”才&是万物发生的来源,非常简单;等于中国的禅宗,一悟便什么都懂了。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是因为《易经》最高深的地方非常简单,非常简单大家才容易了解,才能够实行。所&以古人就那么简单地画了八个卦,万事万物便都在其中了,用不着思想逻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因为易知,大家才喜欢,象吃饭,大家都知道,因为容&易嘛!大家才有兴趣,有了兴趣去做,便会有成就。  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可久就是永&久的历史价值。大家读历史,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大家所知道的名字有几个?最多不过十五&个。那么多的名将,大家能叫出几个名字?那么多贤相,大家能叫出几个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功业不能垂之永久。但是,如果我们一提孙悟空,谁都知道;一提关公,大家也知&道;现在一贯道很流行,济公活佛,也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为什么?这就是孔子说的,有亲&则可久,可大可久,才能获得万世的尊崇。你有功名地位,两三年以后,这个人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了,因为他没有可久可大的功业,没有这个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的贡&献,所以很快就被遗忘了。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经》的学问一点也不高深,因为它平凡,天地间万物万有的道理便都包藏在里边了。&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个法则,把所有一切应用物理的法则,一切人类的规则,&统统都包括在内了。
这是第一篇
&&&&请您评论
最新故事关键词
联系我们:&&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书连山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