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画的意思有没有画松鹤的

帛画焕发新的生命力_评论分析_新浪收藏_新浪网
帛画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者:辛欣然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帛画是中国画的起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后来,纸上作画的便捷,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变得鲜为人知。但是今天,在几位艺术家的执着努力下,帛画艺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帛画,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历史悠久的帛画
  帛画是指中国传统绢本画出现以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 它不同于绢画或其他织物画,采用百分之百头道桑蚕丝,不浆、不矾、不托,运用工笔重彩的技法绘制而成。帛画的色彩用的是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丰富而鲜艳,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也有用墨兼用白粉绘制的,如人物龙凤帛画。其描绘的是天象、神祗、图腾和人物,以表现茫茫天国中神人共处的神话世界。
  目前最知名的帛画当属马王堆汉墓帛画。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共五幅。
  《马王堆汉墓帛画》为T字形 ,帛画分三段分别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不同景象。主题仍为引魂升天。内容丰富,构图繁复而不紊乱、迫塞。线条流畅,色彩富丽,为汉代绘画之精品。另一帛画与此幅尺寸、形制、内容几乎相同。第三幅帛画长、宽94厘米,绘场面盛大的车马仪仗景象 ,画中人物有 200 余人,马百余匹。第四幅已破损严重,难窥全貌 。第五幅帛画绘40余人作各种健身运动 ,如屈体、伸肢、跳跃、回旋,姿态各异,形象生动,被定名为《导引图》。
  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先生对帛画的时期划定为:是指后代对晋唐始现画于绢上的卷轴画的一种材质上称谓。区别于帛画的中国第一幅纸画《墓主生活图》也是从晋墓中出土,从此纸帛分流进入后一个时期。所以帛画时期是指从商代(约前1675年) 至晋(公元265年)的1940年间。
  晋代至今已有1748年,中国画有3200年以上的历史。前1600年中,没有纸质绘画,帛画独领风骚。即中国绘画史上一半以上时间是帛画时期。帛画时期是中国画从初创至成熟的开创期。所以,有人说, 三千多年的中国画历史主要由帛画写就!
  后来,因纸质绘画的出现,帛画逐渐衰落,甚至有些人会误以为,中国画的传统仅仅只是纸上绘画。
  薪火传承,帛画再放异彩
  现存最早的帛画产生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墓中的《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等,堪称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源头。出土于马王堆的西汉时期的帛画“非衣”,证明了中国帛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眼看中国帛画,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日渐凋零。现代帛画开拓者穆益林为之潜心研究30年,开创新路、拓展技法,创造出有强烈色变效果的现代帛画,为继承、发展中国帛画起到了领航作用。
  穆益林1944年10月出生于中国上海,青少年时,师从郑慕康学习绢本画法,这为他后来的现代帛画打下了基础。1960年代他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和大学学习西画,于196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美术学科学校,得到了吴大羽、程十发、江寒汀、应野平等名师的指导和熏陶,系统地掌握了绘画的基本功和学习了绘画色彩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在中国画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79年,他创作的《台风季节》与著名画家陆俨少同时获上海美术大展一等奖,受到业界的好评。
  成名之后,穆益林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他放弃了他熟悉的绘画题材和表现方法,期望在不同的媒介上做以尝试,寻找艺术表达的新语言。也许在工厂工作时,丝绸染织、贴花、剪纸等民间工艺对他带来的影响。198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将绢蒙上一幅损坏的画作上进行拷贝时,绢上产生的虚实变幻引发了他的兴趣,从此走上帛画研究和创作之路。
  “丝绸的透叠性、折光性以及色彩的饱和度等特点,能使帛画独具非凡的审美价值,一种全然不同于宣纸水墨作画的审美价值。” 穆益林像发现新大陆般惊喜,一门心思投入到他的帛画创作中。
  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十年的时间,穆益林先熟悉帛画的材质,研究不同材质的区别,尝试不同颜料混合使用或前后配合使用的方法;再进一步深入探索帛的正反两面采用不同颜色、不同形象,利用帛的肌理色泽进行创作;最后,他还从题材、技法品种和和表现语言等方面拓展了帛画的表现范畴。
  “因为帛的折光性,所以以相互折叠的形式进行创作,使帛画随着观赏者的不同角度和光源的变化,显示出画面变化无穷的奇异色彩。你在远处看这幅画和在近处看到的景物是完全不同的!”谈到自己的画作,古稀之年的穆益林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
  透叠法是穆益林在帛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也是最为熟练的一种表现手法,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帛画艺术的符号。在传统的绘画语言中,重叠的图式是对图中形象的主、次关系的一种表达。而透明性使传统意义上的主与次的等级关系被打破了。透叠法可以说是由新材料带来的新技法,其平面性和虚幻性是现代艺术的典型特征。穆益林在《天涯客》系列和《荷塘印象》系列中,将透叠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交错重叠的丹顶鹤或翩翩起舞,或昂颈高歌,虚幻的图像里充满了诗情画意。而满塘的荷花层层叠叠,在天光水色之间漂浮,线与面奏起的是一支支幽静的小夜曲。
  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穆益林依然具有清醒的自我认知,自谓现在才真正进入个人风格成熟时期。他将放开胆略,锤炼语言,力求进一步完善。
  四十年的潜心研究和甘于寂寞,终于在今天造就了穆益林独一无二的艺术地位。
  “艺术,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材料决定风格,材料的质地决定风格的面貌,材料的变化引起风格的变化,材料的革新促成风格的革新。穆益林选择中国古老的丝帛重彩作为绘画材料,好像从元明清以来流行的宣纸水墨退回到唐宋甚至战国时期的丝帛重彩,这表面上看是复古,实际上是以复古为革新,重新以中国绘画的色彩体系取代水墨体系,使一个古老的画种恢复青春的生命活力。他经过30年的帛画研究和创作,努力挖掘传统帛画丰厚的艺术资源,开发现代帛画特殊的表现功能,使中国帛画重现辉煌、走向现代。”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王镛介绍,“根据我的现代艺术理论假设和衡量标准,强化个性、简化形式是现代艺术的两大特征。强化个性比简化形式更重要。强化个性的核心是表现画家的个性情感。20世纪80年代,穆益林刚刚开始尝试帛画创作的时候,颜文啪推缆鬯淖髌匪怠邢悦鞯母鲂浴胫诓煌N胰衔乱媪值南执南执裕饕逑衷谒囊帐醺鲂苑浅O拭鳌6庵忠帐醺鲂灾凶钔怀龅脑鼐褪撬纳剩蛘咚凳侵夭剩餮夼摇⒈浠枚嘧恕!
  “他的早期帛画作品《家庭教师》人物的面部造型还是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但透明的雨披已显示丝帛材质的特色。他的成熟期的现代帛画作品《闹元宵》《元宵印象》《过大年》,更多地吸收了民间艺术元素,包括灯彩、年画、剪纸、门神等通俗色彩,色彩特别红火、热闹,也令人联想到上海南京路霓虹灯的五光十色。这种五光十色纷然杂陈的艺术表现,与民间艺术的平面色彩图案不同,强调了色彩的光影变幻,不仅渲染了民间节日的热烈喜庆的氛围,而且产生了现代都市社会光怪陆离、节奏律动的感觉。帛画花鸟画《荷塘印象》《天涯客》也是他成熟期的作品,更多地带有传统文人画的高雅格调。荷塘与仙鹤是传统文人画偏爱的题材,但文人画崇尚水墨,鄙薄色彩,穆益林则力图调和院体画的工笔重彩与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所以他的《荷塘印象》和《天涯客》已经开始从工笔重彩向写意重彩过渡。帛画山水画《天地皆诗》系列是穆益林的现代帛画最成熟的作品,充分发挥了多种文化艺术元素融合并突出变幻多姿的色彩元素的特色,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和艺术境界。” 王镛说。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则称赞道:"穆益林的作品试图激活古代帛画的概念,对帛的概念、帛材料的扩充,特别强调视觉效应在绢帛上产生的奇妙特性。在绘画语言上,由于他的作品中不完全是一层绢帛,而是多层,还有些是宣纸和帛的混合处理,所以既有水墨和彩墨的渗化性,又有绢帛产生的遮光效果。"
  "世人多以为中国画就是宣纸水墨画,只以水墨见长,色彩很弱。中国画家千军万马涌在水墨宣纸这条道上,帛画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渐渐远去,淡薄、消失了,甚至已经有人称呼帛画为白画、锦画、棉画。"穆益林深有感触地说,"当今,细细把玩的慢欣赏渐被瞬间吸引而动心的快审美替代;中国画以水墨为上的格局被缤纷多彩的与环境、生活相结合的多元艺术格局所替代;代代因袭的创作风气被蓬勃向上的创造精神冲击改变。中国画发展进入盛世时期,传承古代帛画的优秀传统,远接帛画之脉重铸帛画的辉煌是时代的呼唤、民众审美的需要。"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课时,我详细讲解了帛画的历史传承,更将自己潜心研究32年的帛画绘画秘笈与技法毫无保留地公布了。勾、染、皴、擦、、渲、背衬,如何使画具有透叠性、折光性以及色彩饱和度这些技艺手法,通过这些讲解,他们能更好地感受到了帛画的瑰美。”穆益林表示,为后辈传承帛画道路的平顺做出应有的贡献和牺牲,是他的荣幸。
  惊艳世界的帛画
  复兴中国帛画不是只有一个画家的努力就足够的,还有一些艺术家同穆益林一样,以此为目标默默探索。
  董文政,艺名吴默,江苏镇江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大学美术教授,《中国当代帛画――吴默画》创始人。法中文化交流长城协会副会长,美国萨基诺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院士。他的画有艺术魅力,将东方文明精神和固有的东方审美情趣用绘画和科技相结合的手段表现出来,使东西方绘画――“具象”和“意象”融于一体,成为新的艺术形式。
  1986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吴默丝绸泼彩画展”,引起刘海粟、李可染、古元、林默涵等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并纷纷题词肯定,历史学家周谷城特为命名“当代帛画”。
  此后二十多年来,作为苏州大学美术教授的董文政,先后应邀去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法国等地举办个展三十多次,更是好评如潮,其作品被誉为“诗与梦的结合”、“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精华的结合”、“遨游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艺术之美在于创新,而继承传统则是走向创新的阶梯。但继承传统并不仅是束茧自缚,而要脱茧而出。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攀登,去创造新的传统。他还认为,创新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创新必须符合美的规律,中国画的现代化不应是“西化”;中国画要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性;需要扩大对外交流,需要借鉴吸收,取人之长,为己所用。”董文政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评价董文政创作中既有“意在笔先”,也有“意在笔后”。
  “一般说来,他先是以特制的材质、工具和多种技法的综合使用,有意图有控制地生发出各式各样的色彩肌理,往往表现出神秘莫测的流动感,神奇变幻,奥妙无穷,从而触发出无限遐思。于是,或山川风云,或宇宙鸿鳎蛉赵滦浅剑虺巴硐迹虮滩ǖ囱蚣ち餍谟俊钪忠帐跻庀笥腿欢U庵稚竺佬вΓ耆蚱屏耸泳跎系乃布涓校置髁鞫乓衾职愕慕谧嘈伞I椤⑿翁濉⑾咛酰吠矗鹱匀纾匀惶斐伞C娑哉庑┤缡缑蔚摹⒒婪⒆糯笞匀欢篮鸵帐跻庀竺赖淖髌罚羁扇居疤烊ぁ保鹾K谠拗耙菪恕保跫厩ǔ浦疤炻硇锌铡保以蛳氲搅酥泄趁姥е械摹捌仙薄F仙庞钪嬖⑸⒀а槠娜灰惶澹舶哦刖病⑵朐稀⒀粲胍酢⒏沼肴岬戎钪直浠氐慕诼珊托场6恼牡贝瓜值亩篮鸵庀竺溃淠谠谝庠毯屯庠谛翁谩捌仙崩锤爬ǎ乙晕呛鲜实摹!
  1990年以来,董文政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瑞典、新加坡、法国等国办展,盛况空前。澳大利亚墨尔本装饰学院教师洪丕森这样写道:“您的画展引起澳大利亚人士那么巨大的兴趣,而且就我所知在开幕式的头两个小时之内,就创造了自去年二、三月黄永玉画展以来大陆中国画在澳销售的最高纪录。”
  维多利亚国立画展协会主席HUGO?EBCHER在开幕式上说:“今天在此展出的艺术品,是传统的中国艺术中渗透了一种新的成分,变幻成的另一种形式,不仅仅是从东方到西方的简单迁移……假如你要在艺术上作出一种变革的话,就应该像但丁所说的‘善于发现中间渠道’,董先生找到了这个突破口。”
  当董文政的帛画出现在法兰西时,再次惊艳了法兰西,东西方时空的距离因此拉近: “作品是美妙的,诗与梦的结合,用笔流动入神,无法拷贝。”法国画家凯赫•给纳克。“真实与谬误、美丽与丑陋,共存于自然界,而吴默画中充满的是美感,它是中国古代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风格的巧妙结合,具象和象征互为补充。如云雾般的虚幻境界中,点缀的具体生动的形象,给我们的思想带来愉快。”文学家GA•AN。“很感动,你的颜色丰富,风格独特,在其他画家的作品中从未见过,画家的感觉很深,是一位现代大师,是一位具有很大的中国文化的大师。”美术评论家让•克劳德•居马。
  为表彰吴默先生在法中文化交流中的贡献,2003年巴黎授予他金质巴黎市徽勋章、并颁发市长签名的奖状;2005年东支纳克市长授予他荣誉市民勋章;2009年,库克东市给他颁发了“最受欢迎的人”银质奖章。
  帛画成市场新宠
  日的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夏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穆益林的帛画《过大年NO.3》估价为人民币25万至35万元,经众多藏家竞拍,最终以75万元落锤,被媒体称为“中国现代帛画第一拍”“帛画试水当代艺术品市场”。
  随后,穆益林的《瑞鹤图》于日在中贸圣佳拍出焦点View Point收藏投资导刊•总91期 6月上半月刊☆ 董文政作品《林海鹤翔》26×40cm 79.2万的高价,同年11月,穆益林的 《湘西印象》在北京翰海以299万的价格成交,日,穆益林的 《忆江南》在北京翰海拍出241.5万元的高价。
  眼下火红的市场说明了帛画这一中国古老文明的结晶正在焕发青春。拍卖市场的数据也许只是管中窥豹,在世界艺坛上,帛画正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国际社会的注意力。
  德国当代表现主义画家米歇尔•安托就对中国帛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看到穆益林的作品时,米歇尔•安托表示:“帛画在中国虽然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穆益林教授的作品有新的元素,比如色彩方面有西方的风格,达到了现代艺术的境界,所以对他的画很感兴趣,并且愿意为他做画框。和他一起合作,能到达同一个浪尖上。”
  于是,米歇尔•安托为穆益林设计、雕刻、绘制的画框,将画面延伸到画外,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使帛画这一中国古老传统的绘画艺术,注入了西方艺术和现代艺术新鲜血液。
  优秀的艺术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期待中国帛画在世界艺坛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马王堆汉墓帛画_百度百科
马王堆汉墓帛画
中国西汉绘画作品。年先后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3号汉墓。帛画共5幅,其中1号墓1幅,3号墓4幅,创作时间为汉文帝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
马王堆汉墓帛画
paintings on silk in tombs of Han Dynasty in Mawangdui
1号墓帛画,
上宽92厘米,
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有6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1个仙人)。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 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体现三界神(物)对墓主人的眷顾,应是墓主人魂归幽冥 平稳通往阴间的场景;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见彩图[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
3号墓帛画,
3号墓出土的一幅帛画与此幅尺寸、 形制、内容都相近。这两幅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的境界。帛画出土之前分别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发现于3号墓棺室西壁的一幅帛画长212厘米,宽94厘米,描绘了盛大的车马仪仗场面。左上方有两行人物,文武属吏簇拥着戴冠、着袍、佩剑的墓主向前行进,队列前有5层高台;左下方有100多人组成的方阵,阵中是正在鸣金击鼓的乐队;右上方有4列驷马车骑;右下方有14纵列共100余个骑从,画中所有的人物、车马都面向墓主人方向。有人认为描绘的是誓社、耕祠场面,也有人根据所绘的大都是武卒、车骑,认为描绘的是接受身为军事将领的墓主检阅的仪仗。同一棺室东壁也有大小与两壁相同的一幅帛画,因破损严重难辨全貌,根据残片中的建筑、车骑和妇女划船等形象,推测描绘的是墓主的家居生活。
3号墓出土的另一幅帛画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描绘了4排共44人。人物有男女老幼之别,衣饰简朴,有的上身裸体,所有的人物动态均是当时称为“导引”的健身动作,屈体、伸肢、跳跃、回旋,姿态各异,十分生动。根据人物动作与旁边的题字,可知是一幅运动范围式的画作,定名为《导引图》。
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绘画的特点。 T字形帛画中不少神话图像与《楚辞》的记述相符,与楚国美术的造型有源流关系。同时,一种新的注意观察现实的创作方法也在发展,3号墓西壁帛画对社会活动场面作了记实性描绘。
观念和想像中的景物融入理性的构成,在T字形帛画上尤其明显。复杂的个体形象经整体安排,既灵活舒散,又循序合理。画上段两条翼龙的向内动态,紧凑地牵领着这一华采部分;中段两条穿璧长龙呈H状,龙首部分为墓主及其随从在这个画面中心间隔出疏朗的空间,使墓主形象在以密为主的画面上突出醒目,龙尾部分将下段众多形象合拢,并促成境界的自然过渡。以4条龙为构图取势,全画上下呈“开合”节奏,左右呈均衡变化,形象相互以动静对照,达到二维平面绘画风格的高度水平。3号墓棺室西壁帛画通过分区布局, 使基本处于静态的人物、车骑因队列的方向性变化隐含有动的趋势,右下方的乘骑作朝内的造型是新的表现手法。
中数量可观的人物提供了早期绘画人物造型的特点,头部在人体比例中较大,对墓主全侧面的刻画有助于显现其形象特征,带有肖像画的性质。线条是全部画作的基本造型手段,粗细变化之中流畅致韵。着色方法主要是勾线后平涂,部分使用了渲染,少量形象直接用色彩画成。画面以朱红、土红、暖褐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的运用服从于统一的色调,产生了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从长沙楚墓帛画到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和帛画[1]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从长沙楚墓帛画到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和帛画[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人美版 高中二年级美术 绘画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三课 学画中国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生机勃勃——评清代沈铨的《雪蕉立鹤图轴》
丹顶鹤,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被称为“仙鹤”而成为高雅、长寿的象征。所以,古人多用仙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达之士,并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汉人认为仙鹤是长生不死的神禽,故在《诗经·小雅·鹤鸣》中曾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像“松龄鹤寿”这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是许多画家热衷表现的。宋代皇帝徽宗,曾通过《瑞鹤图》来表现“祥云瑞鹤”以隐喻吉祥。这里,要介绍的是清代画家沈铨的这幅表现鹤的佳作《雪蕉立鹤图轴》,作品为纸本设色,纵153厘米,横80厘米。构图平稳严谨、平而不板,赋色明艳,艳而不俗。芭蕉、仙鹤高低呼应,设色古朴雅致,仙鹤回头顾盼,神态悠然,姿态生动,极为传神。尤其是仙鹤头顶那一抹红色,着实吸引人的眼球。仙鹤身上片片洁白的羽毛,勾勒细腻,羽色素朴纯洁,腹羽丰满,背羽如雪,足和喙刻画得十分逼真、工整、细腻,体态飘逸雅致,栩栩如生。看样子,鸣声超凡不俗,流溢出清新之...&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酸枣根是一种很好的根艺材料‘很适合用来表现鹤的姿态。如《悠闲少表现了两只仙鹤在海滩浅浪中闲息的情景;《母子深情》...&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三鹤...&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群鹤图是大型宴席上的观赏品,由多只仙鹤和翠柏组成,有吉祥美好、健康长寿的寓意。 群鹤图不同于一两只仙鹤的雕刻和组装,它要求厨师在掌握单只鹤的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再懂得一些美术构图知识,雕刻前要有整体构图设想,做到仙鹤虽多,但排列有聚散,鹤首有高低,鹤颈有屈伸,鹤腿有起落等种种姿态,从而为宴会增添欢乐的气氛。 具体制作步骤: 一、构思。一只鹤一种姿态,刻之前脑子里要有清晰的轮廓,必要时可画草图。 二,选料。根据构思,选长15厘米、直径7厘米的白萝卜多根,红樱桃多故,紫菜、八角籽若干,鸡骨头或竹扦若干。 三、...&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四川射洪县老画家王辛先生,自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破例永久收藏后,声誉鹊起.海内外誉为“桧鹤了师”。本刊去年l】月第6期曾予报道,不意王老先于9月14日病逝,令人叹惋。遂宁市张廷安先生珍馥之...&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鹤的造型艺术,主题多为呼唤吉祥、美满,包括长寿、祥瑞以及另一种类型的幸福——清闲、超逸乃至得道成仙。因此,我国的鹤造型艺术,大体上经历了由仙鹤图、而六(鹿)鹤图、而松鹤图、而逸鹤图(琴鹤图)、而群鹤图的过程。但这并非完全是按时序的排列,它们的出现往往交错重叠。仙鹤图是一个出现最早,持续了2000多年的传统题材,主要作品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T”字形西汉帛画、南宋绣线瑶台跨鹤图》、六世纪的高句丽四神墓中的彩画《骑鹤仙人图》等。六鹤图和瑞鹤图,实际都是一种表现喜庆主题的鹤画。五代西蜀黄签的六鹤图壁画,是为皇家的婚事而画,宋徽宗赵情的《瑞鹤图》是应群鹤之瑞兆而作。以后这类作品层出不穷,如六鹤同春、竹鹤图(寓祝贺)等,有的还加入了鹿、麟、灵芝等。松鹤结缘屡见于唐诗,宋代即有松鹤吉祥图案,明代画品中松鹤连画的颇多,以写意派大家林良的《松鹤图》较知名。自清以来此类题材的画不胜枚举。逸鹤图是一些表现清高气节和脱俗情怀的作品。有这类倾向...&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