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怎么死的亲信有哪些?

当前位置: &
云大教授:说龙云暗通汪精卫破坏抗战没有道理!
09:49:14 & &
汪精卫(右)逃离重庆前往昆明,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右二)在机场迎接。
抗战初期的龙云与蒋介石
&&&&龙云的自述和解释,由于时间关系或其他原因,对具体情节难免有所回避或不准确的地方,这是可以讨论的。但在重要的方面,大的方面,应该说大体上是信得过的。
&&&&龙云的解释,有几点就值得注意。(一)汪精卫到昆,事前由国民政府文官长魏怀电告;(二)汪精卫到越南,因办护照事曾致电责问重庆外交部;(三)蒋介石曾派谷正纲(谷正鼎)去越南给汪精卫送外交护照及旅费;(四)龙云曾把汪精卫到昆及去越南事电告了蒋介石。上述几点都说明汪去越南,蒋介石不可能不知道。
&&&&据龙云之子、著名美籍华人企业家龙绳文生前与作者交谈,本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一定准确,但不会太离谱。据曾任龙云秘书、后为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的蒋家骅与作者交谈,该文系由龙云口述,蒋家骅记录,由曾任卢汉秘书的老作家马子华整理成文,然后读给龙云听,一字一句斟酌后定稿的,主要事实不会有明显出入,应当是可信的。
&&&&龙绳文还与著名学者黄美真教授作过类似的交谈。据黄美真记录说:&汪精卫发出艳电,并在越南遇刺未中而曾仲鸣则被杀。先父(指龙云)当时惟恐汪一时愤激出走投敌,故尽量派人对其劝慰安抚,免生分裂,但汪去志已决,坚拒龙氏善意的劝阻。但为表其心迹及批评蒋氏一贯个人独裁及玩弄两面手法的不满,如密派党要谷正纲(谷正鼎)到越南亲送路费及外交护照的详情,写了一封长达七万多字的信件致龙。这封信先父当年从未保密,并将其裱册存案,留作后世研究抗战阶段的重要参考,那时许多政要及科研学府的名门教授看过这篇文件的人,不在少数。&可惜,后来在运动中由于&抄家&的结果,此文件即不知下落。龙绳文与作者交谈中还说,如果此文件再度发现,将有助于澄清汪精卫出逃的经过,也有助于说明汪精卫的出逃与龙云并没有什么关系。
&&&&龙云的解释与龙绳文的说明,虽然很难说不是准确的事实,但总有&一面之词&的感觉,那么我们可以再从更多的方面加以研究。
龙云在南京国防会上请战参加抗日
&&&&汪派人士的一厢情愿
&&&&汪精卫这一派人士关于这一事件的记载,大体上都说龙云&完全同意&汪精卫的&和平运动&,并将龙云算作汪派人士的圈子之内。
&&&&据日方谈判代表松本重治提供的资料显示。汪派人马于1938年9月与日本代表进行谈判时,即谓龙云将与汪精卫&共同行动&云。汪精卫代表梅思平说:&和平运动&非请汪先生领导不可,周佛海等我们的同志集合在汪先生的旗帜之下。与汪先生共同行动的有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将领、广东的张发奎以及其他人,已经秘密进行联络。
&&&&其实,汪精卫集团把龙云算作&自己人&,&有可能是虚张声势以增加谈判筹码。&龙云与汪精卫是1937年8月初次见面才相识的,并无历史渊源。
&&&&据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的侄子、汪精卫集团的重要成员陈春圃回忆说,陈璧君在1938年10月飞往昆明时,曾多次约见龙云,称赞龙云&聪明能干,明大体&,所以后来汪精卫经昆明出逃,就是根据陈璧君的意见行事的。12月18日,汪精卫出逃路过昆明时,已把&和平运动&的&全部计划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龙云,得到龙云的赞同。&日本人也认为,&龙云一向是汪的志同道合的人。&
&&&&而在汪精卫到昆明前,汪对龙云还有疑虑,再派其亲信周佛海于日先行抵达昆明,并于12月7日与龙云会晤,再探龙云的态度,龙云对此不能不有所应付。据周佛海日记载:&谈一小时半,对于抗战前途及收拾时局问题交换意见,所见大约相同,其态度文雅,识见高超,令人感服。&在周佛海看来,龙云是不错的,双方可能&一拍即合&。
蒋介石、龙云在昆明与即将出征的滇军师级以上干部合影
&&&&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龙云为何要巧妙地安排了迎接汪精卫到昆明的场面?据陈春圃回忆,12月18日,汪精卫一行飞抵昆明,汪精卫到昆明机场时,&看见龙云以及各厅、署、局长都来了,而且军乐大作,他很生气地问我(陈春圃),为什么没有照他的电报办事。原来他已来电报关照我转知龙云,说明只许龙云一个人来接,此外千万不要告诉第二个人,理由是要保密以防日机的中途拦击,此外不许我多说。我虽照着通知了龙云,他只口头答应了,但他一转身却遍告各厅、署、局长,而且各条街的商店也零零落落地挂起了所谓&国旗',可见是奉命欢迎的。&一个是要&保密&;一个要造成&奉命欢迎&的场面,以表明自己并无内部勾当。两者对这一具体问题所持的态度,是令人玩味的。这说明,久于官场的聪明的龙云并没有完全听从汪精卫的指挥。
&&&&日本方面关于龙云支持汪精卫的记载,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汪精卫集团的&一面之词&。在一项勾引汪精卫叛国的活动计划中,日本人曾提到:&与上述汪之声明相呼应,云南省先反蒋独立,其次四川军与之呼应。云南的龙云及四川军地方将领作为同志订立牢固的盟约,但中央军三个师已开入四川,因此先自云南起义。又,广东军与其它战线的军队对此次运动也有不少谅解的人,由于中央军的监视,为了避免暴露计谋,尽可能延期起义。&该计划还称:&在非日本占领区之云南省与四川省建立独立政府,编组新军队。&这个计划,几乎完全立足于想当然的基础上,只是一种单相思,只能看作是汪派人士的一厢情愿,却难以说明龙云内心的真实态度。
&&&&谢本书1936年生。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云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云南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云南史学会会长等。出版著作50余种,发表论文500多篇,成果多次获奖。1989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20世纪奖&。
(责任编辑:CN03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汪精卫自评卖国是曲线救国:我发挥了缓冲作用
  李时雨,1908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1927年春入北平法政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在南京被各地学生推举为向国民党请愿示威行动总指挥;抗战全面爆发后,1939年8月被中共地下党华北联络局派遣参加汪伪第六次代表大会,直至1945年,汪伪政权覆亡。  他先后任南京伪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伪上海保安司令部秘书兼军法处长等要职,与汪的汉奸集团各政要均打过交道,尤其与陈公博接触密切,被汪伪圈子公认是陈公博的亲信。通过这些渠道,李时雨为中共获取了大量日伪核心机密战略情报,并营救了一些被捕的抗日志士。解放后,李时雨曾任河南省政协秘书长、北京中国佛学院副院长等职,日于北京病逝。《汪伪巨奸印象》的作者张德旺曾于年间赴北京同李时雨深入交谈二十多次,记录了其有关、陈公博、三巨奸的一些回忆。  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很容易被汪精卫迷惑  第一次见到汪精卫是在1939年8月下旬,当时我冒充国民党改组派,以汪伪国民党“六大”代表的身份从天津乘海轮到上海。8月28日,汪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沪西极斯菲尔路秘密开幕,汪精卫与陈公博、周佛海等坐在主席台上,我在会场看见了汪。  会议只有二百多杂七杂八的代表与会。说杂七杂八一点儿也不过分,我这个与国民党毫无关系的就当了正式代表。会议匆匆忙忙地通过了选举汪精卫为中央执委会主席议案就于6月30日草草闭幕。我这次对汪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六大”后,我被任命为伪国民党北方党务办事处下属的天津市伪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12月,我得到伪北方党务办事处通知,汪要接见河北省、北平、天津的党部常委,了解“和平运动”的情况,并指示今后工作。当时我们共去了12人,抵沪第二天上午就到愚园路汪官邸的一栋三层的花园别墅,进入二层的客厅。我们刚刚在沙发上坐好,汪精卫就穿一身崭新的浅兰色西服进来,同我们一一握手,寒暄问了各人的姓名,然后就让我们汇报。  他说:“大家随便谈,不要拘束。”我因为有搞情报的思想准备,就第一个起来问:“我们搞和平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汪精卫说:“这次和平运动是救国,关键是解决好中日关系。现在的形势说明中国打不下去,打下去最后只能是国民党垮,中国最后归共产党;退一万步说,假使日本失败,国民党也要垮台。中国除了和平,没有别的出路。我主张与日本讲和是给全国做个示范,内则完成中华建设,实现国父之遗愿,外则负保东亚之责,实现国父之大亚细亚主义。当前是要把国民党失败丢掉的地方收回一点,尽快实现还都组织政府,进一步搞好和平反共救国。”  我问:“我们承不承认满洲国?”汪精卫含含糊糊地说:“对满洲国能不能统一于我们的政府没把握,但我们要争取,争取,所有能争取的都要争取。”  我又问:“日本人利用我们,将来我们能否像那样成为傀儡?”  汪精卫表示:“不会。日本人吃不了那么大,他们是想吞并中国,但他们吃不下去。我们成立政府,满蒙现在看来是拿不回来,但我们要争取做工作。我们要把国民党丢失的要回来。也并不要一直打下去,我们也要和他合作。我们和日本订了和平大纲,原则是善邻友好,共国防共经济提携,中国真正实现和平两年后,日本撤兵。当然这个目标实现要有很多周折,我们要努力争取。”分页:1/4页&&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
·····
·····
·····
·····
建安七年,四十一岁的刘备经过三顾茅庐终于寻得了他一大金由女真族完颜部酋长阿骨打于1115年创建的,继位的苻坚(338——385)?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是否就是那个在与乌雅束闻听弟弟在头鱼宴上的遭遇后是又惊又喜,惊的是阿骨打的二千五百女真战胜了多于自己N多倍的辽兵,阿骨自孙武与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大体没有一个男人会喜欢狭隘、阴狠的女人。我们解读武神秘的古埃及曾经有过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而他恢弘的咸丰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光绪帝作为“能够接受新思想”、“颇有作为”的青年皇反间计,作为三十六计之中针对战争之外的谋略,是一条月球未解之谜:月球的十大未解之谜你知道多少?1.月球金代的皇帝陵以云峰山为中心,埋葬的比较集中。包括真在辽朝统治时期,辽国对生女真(当时称为女直)一共封赏阿骨打称帝对耶律延禧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没想到阿东京的地位在当时的辽国相当重要,当时的辽国共有五京李小龙究何而死?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小龙在一夜之间就离开大而化之地说,中国古代属威权社会,统治者不希望臣民作为刘邦的结发之妻,吕雉勤劳质朴,与刘邦甘苦共担;作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国家很穷,皇帝连四匹一样毛色的日晚,蒋介石带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时导读:1982年,鲁迅的长孙、周海婴的儿子周令飞出逃台宋军作战非常勇敢,卖力。几乎消灭了金兀术这一路继而小时候,常听大人说革命前辈的故事,其中就有“天下侠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吴国大军深入楚境,击败楚一、战争前因说来话长,简单说,晋楚争霸,吴国崛起,阖闾,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公元一九二八年,蒋介石确立他在国民党内领导地位的那一年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白大均、董元夫等主演“勇”如徐帅1930年,赤色风暴席卷大别山,年仅15岁的安倍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4日发表战老人介绍说,“四脚牛”是日军把战刀倒插在地上,要她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史家诟病为“尊刘贬曹在《孟子·万章下》一文里,记载有“齐宣王问卿”的故曹操这个人的确很了不起,不仅胸襟远大,而且目光如炬夏侯霸的事迹在史书上很是少见,人们了解他更多的是通陈寿在《三国志》中写得十分婉转,他说刘备专爱结交豪小时候隔壁住着一个老刑警,由于年轻时候牵涉个人生活关于老北京的诡异事件:老北京发生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日,日本电台广播了昭和天皇裕仁,在前一天辽天庆五年十二月,率领着七十万大军的辽国皇帝耶律延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美国陆军中校威廉.R.皮尔宋江要拉卢俊义入伙,而且要弄他做个二把手,吴用知道褒衣博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尤以文人雅士最为这一时期的鞋履,与秦汉时大抵相同。但质料更加考究,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继汉代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式,在北方民族,泛指五胡之地的少数民族。春秋战国时,赵武南北朝服饰开了隋唐服饰的风尚,从南北朝仕女露领服饰浴衣也是内衣的一种。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类似今天浴衣商朝人迷信占卜,几乎到了无事不卜的地步。从发现的殷一说到三国,人们往往谈论最多的是蜀国和魏国,其实吴严颜,东汉末年武将,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蜀汉三老将指的是黄忠与严颜、廖化三位年迈的蜀汉将军从先秦时代开始,就不断有大陆移民进入日本列岛。最早导语:说到七夕节,很多人都会想起牛郎织女的传说吧,在古诗词中,鸟类们的出镜率可是非常高的。要是按现行中国回族向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他说道僵尸,我们不得不说远古四大古神。也就是女娲、伏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活动的进步。它是经徐树铮(日-日),字又铮、幼铮相传人去世后,先由阴间快捕黑白无常带走三魂六魄,交立身篇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冤家”一词常常用来称呼那些林朝英撰述玉女心经,虽是要克制全真派武功,但因其对《神雕侠侣》的男女主人公杨过、小龙女。这是两个极为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闻少华:周佛海与汪精卫的恩恩怨怨
  南京伪国民政府主要成员。左起:王揖唐、周佛海、陈公博、王克敏、汪精卫、梁鸿志、卓特巴札布氏
  周佛海与汪精卫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在他们结合的过程中,有时互相攻击谩骂,更多的则是互相利用吹捧,恩恩怨怨,不一而足,这方面周佛海表现得尤为突出,淋漓尽致。
  一 周、汪叫板
  1924年,周佛海在劝阻无效后脱离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发誓与中共誓不两立,声称:&攻击共产党,是我的责任,是我的义务。&对于周佛海这种疯狂的反共声明,当时国民党的头面人物汪精卫觉得实在太过分了,他曾对一位朋友说:&周佛海真拆烂污,他以前是共产党员,现在却又攻击起共产党了,他退出共产党就算了,还要来反诬,真不是东西,你们以后切不要和这种人一起做事。&应当承认,汪精卫对周佛海这种翻云覆雨、朝秦暮楚的政治掮客作风,批判得确实头头是道,有一定深度。
  周佛海也不是省油灯,岂能咽下这口窝囊气,他时刻寻找机会报复,这个机会果然被他找到了。1927年5月,周佛海逃出了大革命中心&&武汉,并写了一本反共小册子(《我逃出了赤都武汉》),其中有一段话是对当时号称国民党&左派&领袖汪精卫进行人身攻击的,而且是抄袭汪精卫骂过他的话来回敬汪,以汪之矛,攻汪之盾,原话是这样的:&汪精卫真拆烂污,他本是国民党的党员,现在却要做共产党的工具,攻击起国民党来了,他跑到外国就算了,还要来倒戈,真不是东西,我们以后切不要和这种人共事。&周还挖苦汪精卫是个&殷殷勤勤,诚诚恳恳,敷敷衍衍,糊糊涂涂&的官僚政客。周对汪的绘声绘色,可算入木三分。
  看来,两人的积怨愈来愈深,很难化解。
  二 互相勾结
  物换星移,当1932年蒋介石、汪精卫进行再度合作时,周佛海处境十分尴尬,因为对汪说了那么多过头话,这个弯子可不好转。蒋介石知道周的难处,为了蒋汪合作的大局,他对周推心置腹地说:&你过去骂过汪先生,现在我们和他长期共事,你要和他多谈谈,求释前嫌,并为我好好联系。&蒋介石的一番话,使周茅塞顿开,等于吃了定心丸,于是伺机接近汪精卫。汪深知周是蒋的亲信,对周怀有戒心,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周佛海深有感触地说:&最初汪先生(汪精卫)也以为我向他劝说或者是依蒋介石的命令来试探他的内心的,所以汪先生非常的警戒我。我第二次见汪先生时,他才知道我的内心,而真正地说明他的心境。&
  1935年11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四届六中全会,汪精卫遇刺,出国治疗,周佛海与汪精卫一度联系中断。1936年底作为时局转折点的西安事变发生,汪精卫于1937年1月兼程回国,其时周佛海奉蒋命赴香港迎汪。以此作为契机,周与汪敞开心扉,对时局的看法完全一致,他们反对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样周与汪政治上的结合又深入了一步。
  日本侵略者于1937年7月挑起了卢沟桥事件,紧接着于8月又进攻上海。周佛海在此期间,力求避战求和,与高宗武、陶希圣一伙精心策划,并竭力鼓动汪精卫说服蒋介石停战议和,其堂而皇之的理由就是&国力不足,战争只可适可而止,准备外交接洽。&
  不仅如此,周佛海还在全国军民奋起抗日之际,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组织反战团体,即臭名昭著的&低调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文武兼备,文的有梅思平、罗君强、陶希圣等,武的有顾祝同、熊式辉、朱绍良等,胡适也经常光顾,每天必到的则是当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高宗武。俱乐部地址就在南京西流湾8号周佛海公馆。上述人士经常的一个话题就是,&主张在相当时期,结束中日事变&,也就是不放弃任何机遇对日本求和。周佛海相当自负地说:&在当时抗战到底的调子高唱入云的时候,谁也不敢唱和平的低调,所以我们主张和平的这一个小集团,便名为&低调俱乐部&。&
  如果说,周佛海是低调俱乐部主人的话,那么汪精卫实质上是低调俱乐部的灵魂。关于这一点,周佛海有所说明:因为&汪先生(汪精卫)的主张,是完全和我们一致的。在南京未陷落以前,汪先生为此事(主和)写给蒋先生(蒋介石)的信,在十封以上,当面也谈过多次。所以我们当时无形中以汪先生为中心,酝酿和平运动。&所谓&和平运动&,就是后来汪精卫集团的卖国运动。周佛海是有自知之明的,因为如果不借重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声望,不以汪为中心,他们将一事无成,所以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周、汪配合得相当默契,已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三 策划叛逃
  1937年底,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翌年1月,其首相近卫文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对华声明,实际上宣告了关闭&和平&之门。然而周佛海及其&低调俱乐部&的成员们仍不死心,他们狂呼:&我们几个同志,虽然力薄势微,没有方法挽回劫运,但是我们不死心,不绝望,我们暗中努力,使和平之门不要全关,和平之线不要全断。&
  周佛海说到做到,接下来的就是加紧与汪精卫勾结,通过高宗武、梅思平等进一步与日方谈判,当获得具体乞降条件后,就加速策划汪精卫集团叛逃。
  关于与日方谈判的具体过程,没有赘述的必要;在这里只介绍一下日、汪密约(即在上海签订的重光堂密约)形成后,在决定叛逃时汪精卫、周佛海等人的心态历程。由于汪精卫的犹豫不决,绕室彷徨,使周佛海大为恼火,甚至讥刺汪精卫,&无一定主张&,优柔寡断,缺乏领袖气质,埋怨之情溢于言表。
  陈春圃(汪妻子陈璧君的堂妹夫)在《汪精卫投敌内幕》一文中,有一段生动的回忆:&密约交到他(指汪精卫)手的最初一段时间内(1938年11月),他一直心神不定,每天吃饭后总在上清寺寓所的院子中踱来踱去,一言不发,一个人陷入穷思极想的苦海中。陈璧君还关照我们不要打扰他,并且对我说过:周(佛海)、陶(希圣)等曾劝驾说:&你(指汪精卫)兼外交部长的时候,和日本打过交道的,还可算是顺手的&;但他说:&也不尽然,1934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领事藏本在处理南京失踪案时,明明是他们自己捣的鬼,却向外交部要人,借此寻事,百般恫吓,其时不正是我兼外交部长首当其冲吗?&&所以干与不干,得由他自己决定。
  当然,和日本打交道顺不顺手,是汪精卫要考虑的一个方面;而作为国民党的二号人物决定落水当汉奸,恐怕是汪精卫要掂量分量的更主要方面。
  周佛海在其11月26日的日记中,就此事说得具体入微:&八时起。(梅)思平由港来,略谈,即偕赴汪公馆,报告与宗武赴沪接洽经过,并携来双方签字条件及近卫宣言草稿,商至十二时始散。&&四时复至汪公馆,汪忽对过去决定一概推翻,云须商量。余等以冷淡出之,听其自决,不出任何意见。&&返寓后,与思平谈及汪之性情,咸甚[认]为无一定主张,容易变更,故十余年屡遭失败也。惟对于此事,则断其虽有反复,结果必仍如原定计划也。&
  周佛海充分了解汪精卫的性格,他对汪欲擒故纵,听汪自决。在11月27日的日记中,周对汪和自己如实地作了描绘:
  &五时偕思平赴汪宅,与汪先生及夫人(陈璧君)商谈。汪先生忽变态度,提出难题甚多。余立即提议前议作罢,一切谈判告一结束。汪又转圈,谓签字部分可以同意,其余留待将来再商,于是决定照此复电。经数次会谈,抑[益]发现汪先生无担当,无果断,作事反复,且易冲动。惟兹事体大,亦难怪其左思右想,前顾后盼也。余为此事,亦再四考虑,心力交瘁矣。&
  汪精卫虽然经过&左思右想,前顾后盼&,但在反共媚日的思想指导下,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落水充当汉奸头目。周佛海为了拉汪下水,不惜&心力交瘁&,可算是卖足了气力。
  其时汪精卫的老搭档陈公博亦奉命由成都飞重庆,与周佛海、梅思平等共商密约文件,陈对密约表示同意。他们决定汪精卫8日赴成都,11日赴昆明;周佛海则提前去昆明,等候汪的到来。
  以上事实表明,在汪精卫集团叛逃过程中,周佛海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不是一般的成员,而是一个出谋划策、充当了参谋长的角色。
  四 伪廷斗法
  周佛海与汪精卫都是政治野心极端膨胀的人。就汪精卫来说,除了与蒋介石的政策分歧外,他不甘于仰蒋介石鼻息,看蒋介石脸色行事,屈居蒋下,这应该也是他叛逃原因之一。而对周佛海说来,除了反共媚日等因素和汪有共识外,他亲身感受到汪精卫对他是以&国士&相待,十分倚重,与蒋介石仅把他当作侍从不可同日而语。&士为知己者死&,他要伺机大展身手,弘扬抱负。这样汪、周等人投入敌人怀抱后,自然而然地向日方提出建立伪政权的要求。经过一年多的惨淡经营,日本帝国主义在诱降蒋介石的代号&桐工作&宣告失败后,别无选择地同意建立汪伪政权。
  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粉墨登场。汪精卫登上伪国民政府代主席宝座,还兼伪行政院院长。周佛海则以伪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后又兼警政部长。
  周佛海对此是踌蹰满志的。他在3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一年努力竟达目的,彼此甚为欣慰,大丈夫最得意者为理想之实行。国民政府还都,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重飘扬于石头城畔,完全系余一人所发起,以后运动亦以余为中心,人生有此一段,亦不虚此一世也!&
  当然令周佛海烦恼的事也接踵而至。在伪政权建立前夕的青岛会议时,高宗武、陶希圣(汪集团成员)将日、汪密约携至香港在《大公报》上披露,令汪、周等人进退失据。接着,丁默、李士群(汪伪特工)为争夺警政部长席位而相互火,周佛海以特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身份顺势兼了警政部长。周佛海在日记中发牢骚说:&一周来为人事问题,尝尽人生未有之痛苦,前途茫茫,更不知如何收拾!&又说:&前有高、陶之出走,后有丁、李之争执;面子丢尽,气亦受够矣!&可见其狼狈情状。
  不仅如此,还有更微妙的人事纠纷,涉及周佛海与汪精卫、陈璧君的利害关系,或者是周佛海与陈公博的内部冲突,而周、陈的冲突实际上就是周、汪冲突的曲折反映,因为陈是老牌&改组派&,和汪的历史渊源更深。
  褚民谊与汪精卫、陈璧君有裙带关系,汪原打算安排他任海军部长,但此人&过去唱大花脸、打太极拳、拉马车、踢毽子、放风筝,以大官而有此行径,已显得滑稽,如再由他出任&海军部长&,更将为世人所腾笑,陈(公博)、周(佛海)向汪(精卫)再三力争,始改任为&外交部长&&。(金雄白语,据说褚民谊为了要过海军部长的瘾,曾定做了一套大礼服,当得知做不成海军部长时,大呼晦气不止。)周佛海为此事对汪精卫强烈不满,公开指责汪任人唯亲。他在日记中写道:&接汪先生缄,仍拟以民谊为海军部长,此事余与公博极反对,而汪先生必欲为之,殊使人难堪,椒房之害也。&周还愤愤地说:&偕公博谒汪先生,仍反对民谊为海军部长,结果为敷衍其面子计,暂以之为外交部长。此举当然不甚适宜,然较之海军部,则比较不甚滑稽也。&汪索性自兼海军部长,周亦无可如何。
  在决定伪政权人选时,为了操纵各个部门,周佛海的亲信罗君强一再向周进言,要想&展其抱负,竟其事功,不能不有赤心辅佐者收指臂之效&。周采纳了罗的意见,由罗拟了一个名单,让周核定10人(即十人团),以拥周为目的,称兄道弟,结为金兰之谊,使其成为周佛海系统内的核心、死党。伪政权建立后,周佛海再次改组十人团,把他们安排到各部、会,成为各部、会的次长,使周的耳目遍布于各要害部门。安排罗君强其人的工作,就颇具这样的目的和戏剧性。一次,在伪高级干部会议中,周佛海提出以罗君强任伪军委会政治训练部次长,俾驾轻就熟,当陈公博的副手。陈公博知道来者不善,看穿周佛海想通过罗打进政治训练部,就说:罗君强那么坏的脾气,我不能要他,你为他另谋高就吧。陈璧君也从旁敲边鼓说:谁也不能与罗君强共事,边疆委员会与各部无关联,就让罗君强去关门做皇帝吧!罗君强虽未达到最初目的,却拣来了一个特任官。但这件事本身却暴露了周、陈(公博)也间接暴露了周、汪之间的矛盾。
| 来源日期:炎黄春秋杂志 | 责任编辑:凌绝岭
对本文发表看法,请电邮:,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来信栏目并获赠图书一套。
------分隔线----------------------------
距今69年前,一场大规模的革命恐怖浪潮席卷中共领导的江西苏区。在一轮名曰肃AB团的大...
我们在看待历史时,要考虑历史发生的复杂原因。只强调一方面,否定其他,甚至说根本没...
本文摘自:《读史求实》,作者:杨奎松,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近些年来凡关心中共历...
【内容提要】四清运动是介于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之间的一场政治运动,其起因与大跃进时...
一、南京城内的倒许风潮 地处长江下游的南京城号称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凡是在夏天到过...
在从古至今的世界历史上 , 像斯大林这样的 当权者 , 将刀剑指向统治集团内部 , 大开杀...
共识网微信,欢迎添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潘汉年还没有见汪精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