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协会张楚善的字值多少钱

您好,欢迎访问博宝艺术网!
客服热线:010-
《张楚善书法集》首发式暨作品展开展
共计次阅读
&<em id="num_num_
本报讯 11月19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市文联联合主办《张楚善书法集》首发式暨作品展。市领导章应民、孙铭和、杜永田、刘恩、牛弩韬、刘荣华、龙李海、陈苏汉,市委秘书长盛厚林,市老领导高峰、周玉德、黄律侯、张成德、陶其平、陈桂生、鲁近修等出席首发式并参观作品展。
1913年出生、1999年去世的张楚善老先生,祖籍含山,生于当涂,系我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他自幼爱好书法,追慕百家,博涉名家墨迹,独辟蹊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多幅作品被港、澳、台友人收藏,部分作品由政府作为礼品送往日本、美国等地。其传略编入《当代美术家人名作品图录》、《当代书法家大辞典》等。
首发式上,市领导及市老领导与各界群众一起参观了张老先生各个不同时期的百余幅作品。其书法苍雄挺拔,犹如猛虎迈步、蛟龙腾飞,别具艺术魅力。
推荐艺术家
徐小稀(徐芳),云南昆明人,98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观书赏画,品茗论道,何其美哉?由华夏易名书画院举办《笔歌墨舞——华夏易名书画院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三期开幕了 本次展览集中...
在很长时间里,每当翻开画册,隐约感觉有一个声音在这热闹喧哗的展览背后,有一种被忽略、遗忘、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孤独你是否有自...
8月31日下午3点,人民喜爱的艺术家系列邀请展第五季开幕式在北京琉璃厂西街融宝汇美术馆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融宝汇美术馆和中...
无边·界--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首展将于9月26号在郑州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我们邀请的画家可谓精彩纷呈,涵盖全面写意,人...
据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许多家庭愿意购置一些书画作品用于家居装饰,以提升生活品质,也有许多书画爱《张楚善书法集》作品选
&& 幸有龙蛇对沧桑
——张楚善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
·文/周拥军
在江南文化名城当涂县,有一位书坛巨擘,他在八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用笔墨书写了一生挑战命运的成功篇章。这位书法艺术家,便是张楚善先生。
张楚善祖籍含山,1913年诞生在当涂县姑溪河畔的马驿街。也许是当涂这个江南水乡的幽韵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把毕生的艺术追求留给了这座县城;也许是姑溪河水养育了他,使他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又象水一样地回报于当涂人民,奉献出一生灿烂绚丽的艺术精品,为当涂的文化、历史重重地抹上了一笔光彩。
当涂古迹众多、风景宜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孕育出无数个文化名人。三国的陶谦,宋代的郭祥正,明代的陶安、邢询,清代的“四夏”、萧云从,近代的徐静仁等,就连唐代大诗人李白都眷恋此地,不辞远行,终老于延绵的青山之脉。这里还是“姑孰画派”的发源地,其独特的画风曾流名于天下,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
如今,张楚善先生又将当涂的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他的书法法度森严,力拔千斤,于平稳中见奇崛,于奇崛中见精神,于精神中见人格。他的书法透露出一种人格的力量,这是他坎坷人生、挑战命运、不懈追求的体现。
张楚善,字俊宝,6岁入私塾读书。自幼天资过人,聪颖好学,又酷爱书法。小楷初学《黄庭经》、《乐毅论》,后钻研《灵飞经》;行书临摹《兰亭序》、《圣教序》;草书专攻《十七帖》、《草决歌》。在其基础上,潜心研习《醴泉铭》、《胆巴碑》、《松风阁》以及魏碑《郑文公》、汉碑《石门铭》等。他16岁考入当涂中学,20岁进入社会谋生。即使在战乱年代,仍坚持作诗写字,从不懈怠。解放后,张楚善更是潜心钻研书法艺术。为了生计,他开了一家水火炉店。白天挑河水、卖开水,晚上临碑帖,写诗词。几十个春秋,他始终把挑水当作写字练腿劲、练手劲;把给顾客端水瓢、舀开水当作练习运腕运笔。他还从清贫的生活中不断汲取养料,书艺日臻成熟。
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他淡泊而宁静的生活。他倾注几十年心血的书作被一扫而空,他精心收藏的字画也被焚毁。
命运作弄他,他偏不向命运低头,而是扼住命运的咽喉,迫使命运为他打开一条走向成功的通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象春风吹绿了整个中华大地,也沐浴着张楚善先生和他的书室。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波折之后,他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的春天,艺术上的收获季节。每当遇到他的学生、他的艺友以及慕名登门拜访者,他总是毫不保留地展现他的书法技艺,创作一幅幅书法作品,以满足每一位求艺者的渴望。
在晚年生活中,张楚善先生始终保持一种豁达的心境,书法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他却将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看得很淡。他说:“我要在有生之年,用微薄之力为祖国和人民添红加绿。”为此,他特请青年篆刻家周拥军先生刻了两方闲章,一方为“春回大地”,寓意祖国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自己要倍加珍惜;另一方为“孺子牛”,借自己的属相,甘做一辈子“老黄牛”。自从有了这两方闲章,张楚善便常有得意之作问世,而每次他总要郑重地钤上这两方章。
几十年风雨艰程,倾注了他对书法艺术研究的心血。他的成功,得力于从小热爱书法,苦练书法,更得力于他在任何不幸的、痛苦的、尴尬的境遇中,始终不放弃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不放弃对美的追求。尤为难得的是,晚年处于顺境,已享盛名,犹然壮心不已,年届七十而学隶,八十而学篆。他以自己的书法之美,为自己赢得了尊重、钦羡、荣誉与幸福。他被选为市、县文联委员,被市、县书画院聘任为顾问,被省文史研究馆聘为馆员,他的书法作品在省内外各级书画展览会上多次展出,被收入多种画集,被海内外人士收藏,他的事迹被编入《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和《人民日报》编选的《中国专家人才库》。1993年,适逢张楚善先生八十大寿,省、市、县一批书画界知名人士前往祝贺,并召开了张楚善书法研讨会,张老先生兴致勃勃即兴作诗挥毫。当时创作的作品,现已被一些文化艺术部门和国内外收藏人士收藏,成为极具价值的藏品。
如果说张楚善先生的书法构成了他个人艺术的主体,那么,他的诗词则是他艺术整体中与书法齐驾并驱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一生,除留有大量的书法艺术精品之外,还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赋。我们从他的书法中看到的是一种对美、对艺术不懈追求的品格,而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还看到了张楚善热爱生活、挑战命运的可贵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张楚善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他青年时期,便常常周旋于乡宿名儒,酬答诗歌。17岁登太白楼时,口占一绝:
偶来此处独登楼,枫叶如丹正晚秋。隔岸芦花空瑟瑟,临檐山鸟自啾啾。风帆一片连天远,江水千程匝地流。也趁夕阳闲晒网,渔翁惊起数沙鸥。
年,姑孰书画院组织画家采风,上青山、谒太白祠,转而横山行、游石门、登九华、攀天台。张楚善先生精神健朗,一路书作,一路诗歌。他在《横山行》诗中写道:
遥看横山白云堆,野花点点路旁开。石门从此通幽径,书额苍雄扑面来。
70岁时,张楚善先生偕妻在儿孙的陪同下,健步攀上了采石矶翠螺山的峰巅。举目眺望,景色尽收眼底。老人感慨万分,胸襟豁然开朗,口占绝句一首:
三面环山一面河,孤峰突起翠如螺。登临已觉秋光老,劫后馀生乐境多。
1992年中秋,张楚善先生接到马鞍山市侨联《海外侨胞台湾书画展》的邀请函。他思潮翻滚,浮想联翩,想到解放前夕离开大陆赴台的亲朋故友,想到他早年的学生至今仍在台湾不能与家人团聚,老人当即撰诗一首,并写成书法参加展览:
丹桂飘香佳节,中秋花好月圆。游子思亲心切,慈母倚闾倚门。海峡两岸遥望,待归乐聚天伦。
历史不会遗忘每一位对它负责的人,人民不会忘记自己的艺术家。日,由中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马鞍山市文联、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联合举办的《张楚善先生书法遗作展》在省城合肥安徽省艺术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由省文史馆副馆长、著名书画家韦君琳先生主持,全国政协常委、原安徽省省长傅锡寿,省政协副主席杜诚,省委督查组组长刘生,省级老同志侯永、陈基余,省文联主席沈培新,省委统战部原部长张秉伦,省文史馆原馆长陶显斌、副馆长刘光胜,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丁士匡出席了开幕式。
参加展览开幕式的还有,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方茂鸿,马鞍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果,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艾中,市文联主席罗屏,当涂县副县长蔡克英,县政协副主席王传荣,县委宣传部长黄世山,江苏省宿迁市书法家协会单荣藻先生,全国知名书画家龚艺岚、王家琰、刘健民、刁远鹏、潘立纲、萧承震、费修竹、季汉章、丁培生、张维瑛、鲍义来、胡迟、许有为、丁加心、牛昕,以及省、市各界知名人士和张楚善先生的亲属共二百多人。
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丁士匡致开幕词,马鞍山市文联主席罗屏宣读了市委副书记茆家培发来的贺电,张楚善先生长子张莹致答谢词。
展览期间,观者如潮,在省城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安徽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多良偕同夫人穆道芬女士在观看展览后,现场欣然命笔,题写了“风帆一片,江水千程”八个大字。省人大副主任苏平凡在观看张楚善先生的书法作品后深有感触地说:“张老先生的书法功力深厚,我在马鞍山任职期间,就对老人家非常敬佩,家中藏有好几幅先生的墨宝。”安徽省军区预备役师政委徐如栋兴致勃勃来到展厅,观看了作品,并留影纪念。省人大原副主任陈基余、省文史馆馆长陶显斌、当涂县人大副主任魏培基等为这次展览题了贺词。
展览展出的书法作品大多为张楚善先生70岁以后所作,其中小楷《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唐诗十三首》,皆用笔精绝,章法清通,功力极深。特别是86岁所书《滕王阁序》,虽文长字繁,但仍能运笔自如,首尾一贯,风清骨峻,有魏碑韵味。他的大楷,用笔圆劲,形体疏朗,丝毫不见浮躁之气,所书《郑板桥题画诗》,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正之内;所书“梅兰竹菊可养性,琴棋书画能陶情”的对联,笔兼方圆,敦厚峻爽,富有书卷之气。他的草书,草势奇逸,跌宕多姿,气象万千而又规合距应,疾徐盘环,得心应手,以73岁所书《春夜宴桃李园序》为其代表作。他的篆书,有石鼓文之雄健、毛公鼎之圆润,和谐安详,兴味无穷,以《李白送友人诗》为成功之作。
张楚善先生的书法胎息古人,又有自己的面貌,自成一家。我们从张楚善先生的书法中,似乎看到了高山、大河、蓝天、草原,看到了猛虎迈步、蛟龙腾飞、鲸鱼戏波,看到了马嘶秋风、鸟啼春柳、蝶舞花丛,看到了形形色色而总刚柔相济的美。
中国著名美学专家、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郭因教授撰文称赞张楚善的书法艺术,他在《美,终将征服人》这篇文章中这样评价道:“我还从楚善先生这里看到了另一个季遐年,那个被吴敬梓热情讴歌过的平民书法家,然而,张楚善和季遐年不同而且倍加可贵的是,他处于逆境时,靠自己劳力过活,成名前后又都比季遐年随和与通达。他一生远离尘嚣,醉心书法,粗衣素食,淡泊名利。”
纵观张楚善一生,他始终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忠于人民、忠于艺术。这位被誉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为后世留下了累累艺术硕果,播撒了艺术的种子,赢得了桃李满天下。
人们常说:“书如其人,诗如其人。”张楚善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凡是了解他的人,都能从他的书和诗中领悟他的思想境界和艺术精髓。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院报总编张文波先生在观看张楚善书法遗作展之后,特吟诗一首,以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心:
天地雄风万里长,诗碑江岸映斜阳。长街担水芭蕉绿,陋巷挥毫墨菊香。南帖北碑融今古,加官封爵纸一张。书名难掩身后事,幸有龙蛇对沧桑。
(2001年12月于当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安徽德高望重的书画家
&&&&&&&&&&&&&&&&&
安徽德高望重的书画家
因编辑艺术版需要,调出安徽德高望重的书画家资料。重新仰望他们,敬佩不已。
梅雪峰(1888-1968)名其藻,字鉴衡,号雪峰。安徽省宿州市人。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历任省文联委员、理事。
梅雪峰一生主要从事美术教育和中国书画艺术活动。其山水、花鸟、书法篆、隶、行草皆工;诗文、金石亦佳。1956年全国美协组织的美术作品在苏、美展出,他的“荷花”受到好评;他的山水画入编日本出版的《世界名画集》中。
1953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68年逝世,享年81岁。&&&&
懒&&悟(1903-1967)原名晓悟,号照思,奚如,晚年自号“莽张僧”,“懒和尚”,俗名张绩成。河南潢川人。懒悟家贫5岁即出家。年青时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就学“闽南佛学院”,后栖灵隐寺,潜心国画。
懒悟毕生致力佛学,得暇则以诗、画自娱,尤以山水画名世。所作以法书入画,熔禅机画理于一炉,书画之外还精通金石,兼擅歧黄之术。生前曾主持安庆迎江寺、合肥明教寺等。曾任省美术家协会理事。1956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1976年逝世,享年64岁。
萧龙士(1889-1990)原名品一,字翰云。安徽省萧县人。著名国画大师。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曾得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亲授。其书画作品古朴沉雄,功力深厚,尤以兰花、墨荷影响最大;亦涉猎山水、人物、书法;开创了江淮大写意画风。有《萧龙士画集》、《萧龙士兰蕙册》、《萧龙士百岁画集》、《萧龙士书醉翁亭记》等书画集面世。
曾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从事书画事业八十余年,世人誉为“德艺寿齐辉”的画坛寿星。1955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0年逝世,享年103岁。
石克士(1899-1991)祖籍湖北阳新县,后落籍安徽合肥。著名书法家。书法以行草最为擅长,书风老辣苍劲、高古淳厚,深得名家赞誉。曾在国内举办多次个人书展。
石克士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早年曾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任宣传部长汪精卫的秘书,后作为国民党“西山会议派”辗转于安徽、浙江、四川。晚年回故里合肥。在诗词方面有集唐诗五百余首。
曾任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理事,安徽诗词协会会员。1981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1年逝世,享年83岁。
程啸天(1911-1984)又名程仲芳,程岳,画室名“清心轩、陶苑,”安徽歙县人,著名书画家,是当代新安画派的杰出人物。青年时期曾先后拜旅日归来的名画家张伯英和书画大师黄宾虹为师,专攻山水,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书画展和举办个展。
程啸天古学渊博,工诗词、善书法,作品常在报刊杂志发表,有诗集《归苑诗草》传世。传略辑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10余部大辞典。
1979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4年逝世,享年74岁。
黄叶村(1911-1987)原名黄厚甫,黄成昆,号竹痴老人。安徽芜湖人。工诗文、精金石、善山水、花鸟、书法。早年曾拜新安画派大师汪采白之父汪福熙为师,得以观摩学习新安画派山水画真迹,打下深厚的艺术功底。
曾任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晚年以书画驰名社会,曾在合肥举办过“五老”(萧龙士、孔小瑜、张贞一、梅纯一、黄叶村)国画展览。“黄叶村遗作展”曾在北京、合肥举办。出版有《黄叶村画集》。1979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7年逝世,享年77岁。
张楚善(1913-1999)字俊宝。安徽当涂人(祖藉安徽含山)。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马鞍山书画院顾问;姑孰书画院顾问。&
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展出并获奖。曾为太白祠书写《李白与李白墓》碑文,作品入选《楹联书法大观》、传略编入《当代美术家人名作品图录》、《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多幅作品被港、澳、台友人收藏亦有作为政府礼品送往日本、美国等地。有《张楚善遗作展》(合肥、马鞍山);《张楚善书法集》问世。
1986年被聘任为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9年逝世,享年87岁。
朱白亭&(1925-1999)&安徽当涂县人。著名书画篆刻家。曾任中学高级职称评委;安徽省安徽新安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为国际书画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
朱白亭书画作品被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大学收藏。作品曾获国际展一等奖,多次在日本展出。有著作《怎样辅导小学生绘画》、《写意花鸟画技法十讲》。曾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出版有《朱白亭花鸟画集》。
1991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1999年逝世,享年75岁。
葛介屏&(1912-1999)名葛德藩,字介屏,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书画篆刻家;文物鉴定家。善四体,尤擅篆、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览及在专业报刊发表,被收入多种书法作品集,为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于文字学、古诗词、文物鉴定和考古均有较深造诣。偶写梅、菊、竹亦饶有生趣。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金石学会会长、安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91年被聘任为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9年逝世,享年88岁。
穆孝天(1917-1996)字道湘,定远县人,回族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生前为安徽省文史馆名誉馆员、安徽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造型艺术美学研究会会长、安徽省书法理论研究会名誉会长等。他专长美术、文史研究,著述百余万字。先后发表《中国文房四宝》、《查士标》、《邓石如世界》等10余部作品。其事迹载入了《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美学辞典》等30多部大辞典里。1991年被聘任为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6年逝世,享年80岁。&
&&&&汪北溪(1912-2003)名恩铭,字燕石,号北溪野老。安徽砀山人。精山水、擅花鸟。生前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于徐州、合肥、海口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被书画界人士认为安徽山水画“南有黄叶村,北有汪北溪”,其作品被香港、澳门、台湾、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国家地区收藏。
汪北溪精擅写意山水,作品传统功力至深,又迥乎不同前人,应变多方,法度谨严,恢宏博大,气韵生动。1991年被聘任为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03年逝世,享年92岁。
郑伯川(1885~1960)原名铭璿,安徽来安人。1954年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晚清秀才,曾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今武汉大学)、安徽省立第六中学及潜山县教育局局长、淮南联中任校长、来安县县长。建国后出任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校长,后调任安徽省文史馆馆长。郑伯川擅长丹青,所绘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栩栩如生,晚年常以绘画抒发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并以书画名世。1960年逝世,享年76岁。
刘惠民()祖籍安徽省砀山县,著名书画家。号金蟾溪上人、香雪轩主、石烟、借庵、墨耘老人、老耘等。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国画之乡萧县书画院名誉院长。画学八大、石涛,书法诸体兼工,犹以狂草、分隶见长。书风雄浑酣畅、飘逸飞动。与一代名家李可染、李苦禅、王青芳、许麟庐、萧龙士交厚。萧县书画院分别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为老耘先生举办书画展,1978年,中央电视台制作专题片《千里追踪访老耘》。
1986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1999年逝世,享年93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张楚善安徽|马鞍山市
擅长:书法
入会情况:书协省级会员
今日访问:2
总访问量:5858
最近登录: 14:48:31
尚无好友!
日志数:0图片数:0最近更新时间:
张楚善()字俊宝。安徽当涂人(祖藉安徽含山)。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马鞍山书画院顾问;姑孰书画院顾问。
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展出并获奖。曾为太白祠书写《李白与李白墓》碑文,作品入选《楹联书法大观》、传略编入《当代美术家人名作品图录》、《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多幅作品...
家园动态&&&
留言版共:4[]
您的好友同您分享作品,更多详情请点击作品连接.
您的好友同您分享作品,更多详情请点击作品连接.
您的好友同您分享作品,更多详情请点击作品连接.
拜访,学习了
用户名:游客()
尚无文章!
我创建的圈子
暂无圈子,
&&我加入的圈子
暂时没有加入任何时候圈子
发送信息&Χ&[转载]安徽德高望重的书画家
&&&&&&&&&&&&&&&&&
安徽德高望重的书画家
因编辑艺术版需要,调出安徽德高望重的书画家资料。重新仰望他们,敬佩不已。
梅雪峰(1888-1968)名其藻,字鉴衡,号雪峰。安徽省宿州市人。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历任省文联委员、理事。
梅雪峰一生主要从事美术教育和中国书画艺术活动。其山水、花鸟、书法篆、隶、行草皆工;诗文、金石亦佳。1956年全国美协组织的美术作品在苏、美展出,他的“荷花”受到好评;他的山水画入编日本出版的《世界名画集》中。
1953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68年逝世,享年81岁。&&&&
懒&&悟(1903-1967)原名晓悟,号照思,奚如,晚年自号“莽张僧”,“懒和尚”,俗名张绩成。河南潢川人。懒悟家贫5岁即出家。年青时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就学“闽南佛学院”,后栖灵隐寺,潜心国画。
懒悟毕生致力佛学,得暇则以诗、画自娱,尤以山水画名世。所作以法书入画,熔禅机画理于一炉,书画之外还精通金石,兼擅歧黄之术。生前曾主持安庆迎江寺、合肥明教寺等。曾任省美术家协会理事。1956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1976年逝世,享年64岁。
萧龙士(1889-1990)原名品一,字翰云。安徽省萧县人。著名国画大师。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曾得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亲授。其书画作品古朴沉雄,功力深厚,尤以兰花、墨荷影响最大;亦涉猎山水、人物、书法;开创了江淮大写意画风。有《萧龙士画集》、《萧龙士兰蕙册》、《萧龙士百岁画集》、《萧龙士书醉翁亭记》等书画集面世。
曾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从事书画事业八十余年,世人誉为“德艺寿齐辉”的画坛寿星。1955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0年逝世,享年103岁。
石克士(1899-1991)祖籍湖北阳新县,后落籍安徽合肥。著名书法家。书法以行草最为擅长,书风老辣苍劲、高古淳厚,深得名家赞誉。曾在国内举办多次个人书展。
石克士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早年曾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任宣传部长汪精卫的秘书,后作为国民党“西山会议派”辗转于安徽、浙江、四川。晚年回故里合肥。在诗词方面有集唐诗五百余首。
曾任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理事,安徽诗词协会会员。1981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1年逝世,享年83岁。
程啸天(1911-1984)又名程仲芳,程岳,画室名“清心轩、陶苑,”安徽歙县人,著名书画家,是当代新安画派的杰出人物。青年时期曾先后拜旅日归来的名画家张伯英和书画大师黄宾虹为师,专攻山水,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书画展和举办个展。
程啸天古学渊博,工诗词、善书法,作品常在报刊杂志发表,有诗集《归苑诗草》传世。传略辑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10余部大辞典。
1979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4年逝世,享年74岁。
黄叶村(1911-1987)原名黄厚甫,黄成昆,号竹痴老人。安徽芜湖人。工诗文、精金石、善山水、花鸟、书法。早年曾拜新安画派大师汪采白之父汪福熙为师,得以观摩学习新安画派山水画真迹,打下深厚的艺术功底。
曾任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晚年以书画驰名社会,曾在合肥举办过“五老”(萧龙士、孔小瑜、张贞一、梅纯一、黄叶村)国画展览。“黄叶村遗作展”曾在北京、合肥举办。出版有《黄叶村画集》。1979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7年逝世,享年77岁。
张楚善(1913-1999)字俊宝。安徽当涂人(祖藉安徽含山)。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马鞍山书画院顾问;姑孰书画院顾问。&
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展出并获奖。曾为太白祠书写《李白与李白墓》碑文,作品入选《楹联书法大观》、传略编入《当代美术家人名作品图录》、《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多幅作品被港、澳、台友人收藏亦有作为政府礼品送往日本、美国等地。有《张楚善遗作展》(合肥、马鞍山);《张楚善书法集》问世。
1986年被聘任为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9年逝世,享年87岁。
朱白亭&(1925-1999)&安徽当涂县人。著名书画篆刻家。曾任中学高级职称评委;安徽省安徽新安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为国际书画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
朱白亭书画作品被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大学收藏。作品曾获国际展一等奖,多次在日本展出。有著作《怎样辅导小学生绘画》、《写意花鸟画技法十讲》。曾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出版有《朱白亭花鸟画集》。
1991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1999年逝世,享年75岁。
葛介屏&(1912-1999)名葛德藩,字介屏,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书画篆刻家;文物鉴定家。善四体,尤擅篆、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览及在专业报刊发表,被收入多种书法作品集,为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于文字学、古诗词、文物鉴定和考古均有较深造诣。偶写梅、菊、竹亦饶有生趣。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金石学会会长、安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91年被聘任为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9年逝世,享年88岁。
穆孝天(1917-1996)字道湘,定远县人,回族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生前为安徽省文史馆名誉馆员、安徽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造型艺术美学研究会会长、安徽省书法理论研究会名誉会长等。他专长美术、文史研究,著述百余万字。先后发表《中国文房四宝》、《查士标》、《邓石如世界》等10余部作品。其事迹载入了《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美学辞典》等30多部大辞典里。1991年被聘任为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6年逝世,享年80岁。&
&&&&汪北溪(1912-2003)名恩铭,字燕石,号北溪野老。安徽砀山人。精山水、擅花鸟。生前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于徐州、合肥、海口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被书画界人士认为安徽山水画“南有黄叶村,北有汪北溪”,其作品被香港、澳门、台湾、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国家地区收藏。
汪北溪精擅写意山水,作品传统功力至深,又迥乎不同前人,应变多方,法度谨严,恢宏博大,气韵生动。1991年被聘任为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03年逝世,享年92岁。
郑伯川(1885~1960)原名铭璿,安徽来安人。1954年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晚清秀才,曾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今武汉大学)、安徽省立第六中学及潜山县教育局局长、淮南联中任校长、来安县县长。建国后出任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校长,后调任安徽省文史馆馆长。郑伯川擅长丹青,所绘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栩栩如生,晚年常以绘画抒发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并以书画名世。1960年逝世,享年76岁。
刘惠民()祖籍安徽省砀山县,著名书画家。号金蟾溪上人、香雪轩主、石烟、借庵、墨耘老人、老耘等。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国画之乡萧县书画院名誉院长。画学八大、石涛,书法诸体兼工,犹以狂草、分隶见长。书风雄浑酣畅、飘逸飞动。与一代名家李可染、李苦禅、王青芳、许麟庐、萧龙士交厚。萧县书画院分别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为老耘先生举办书画展,1978年,中央电视台制作专题片《千里追踪访老耘》。
1986年被聘任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1999年逝世,享年93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