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用阳起石怎么服用雕刻吗

运行时错误
“/”应用程序中的服务器错误。
运行时错误
说明: 服务器上出现应用程序错误。此应用程序的当前自定义错误设置禁止远程查看应用程序错误的详细信息(出于安全原因)。但可以通过在本地服务器计算机上运行的浏览器查看。
详细信息: 若要使他人能够在远程计算机上查看此特定错误消息的详细信息,请在位于当前 Web 应用程序根目录下的“web.config”配置文件中创建一个 &customErrors& 标记。然后应将此 &customErrors& 标记的“mode”特性设置为“Off”。
&!-- Web.Config 配置文件 --&
&configuration&
&system.web&
&customErrors mode=&Off&/&
&/system.web&
&/configuration&
注释: 通过修改应用程序的 &customErrors& 配置标记的“defaultRedirect”特性,使之指向自定义错误页的 URL,可以用自定义错误页替换所看到的当前错误页。
&!-- Web.Config 配置文件 --&
&configuration&
&system.web&
&customErrors mode=&RemoteOnly& defaultRedirect=&mycustompage.htm&/&
&/system.web&
&/configuration&[转载]汉代岫玉三区大玉璧
没有汉代是岫玉使用高峰期,主要用于葬玉。常见的形制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及成组的玉璧、玉璜。成组的玉璧、玉璜主要是贴在棺椁四壁上,也有安放在墓主人的颈下或脚下。这些丧葬习俗,看一下汉墓考古简报就知道了。我们只是凭记忆加以说明,也许内容有误。
这类大玉璧,如果为类和田玉的玉质,反而是新作的。当时没有类似和田玉的其它广义和田玉的玉材,并且当时和田玉为籽料,没有那么大、那么多的大尺寸籽料可用于制作大玉璧。
这种大玉璧、大玉璜,一出就是十几件,尺寸从小到大,纹饰分区为两区到三区。在广西电视台的《收藏马未都》节目中,我们见他展示过一件两区大玉璧,我们估计他起码也收藏了十几件。下图是广州南越王出土情形,一出就是一大堆。
这些大玉璧中,不少有透骨黑沁斑。关于黑沁斑是原生的,还是后沁的,目前有争议。有朋友认为,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水苍玉”。唐代十八学士之一疏:“玉色似山之玄而杂有文,似水之苍而杂有文。”这种玉璧的玉色晶莹透彻、呈色浅青,正符合“似水之苍”,玉中黑斑正符合“而杂有文”。虽然岫玉常见的是无杂色的透明玉,但是应该也存在这种“水苍玉”。正因为“水苍玉”极罕见,所以就从储藏量极大的普通岫玉中脱颖而出,成为贵重玉材,这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选料原则。这种争议是正常的。有一点大家看法是一样的,不管黑沁斑是原生的,还是后沁的,这种黑沁斑在当今岫玉中几乎没有见到。这起码是个鉴定点。
该朋友还认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用的是“山玄玉”。玉色不太透明,颜色深绿,正符合“似山之玄”,从馆藏品观察,玉中也有黑斑,符合“而杂有文”。&
&&&&有趣的是,这类大玉璧镌刻时采用的是游丝毛雕。
春秋战国玉器,由于铁器的使用,和脚踏砣子的发明,便有了“游丝毛雕”。到汉代,“游丝毛雕”达到高峰。汉代后失传。
其特点为,雕工线条细如毫毛,若隐若现,跳刀不断, 碾法婉转流动,俨如游丝白描,毫无滞迹,俗称“游丝毛雕”。这又是一个鉴定点。
“游丝毛雕”看似容易做实难。目前大陆只有一位玉雕大师蒋喜在尝试“游丝毛雕”,其作品如上图。还没有达到“若隐若现,跳刀不断”,只是细线雕刻。“游丝毛雕”的实质是“快速雕刻,一气呵成”,而不是“精雕细琢”,不得此要领,很难突破。这类似于书法中的“飞白”,“飞白”一定是疾书。
&&&&这是和田玉质的游丝毛雕汉代玉器,可资比较。远看几乎无纹饰,近看“若隐若现,跳刀不断”,这才叫游丝。以和田玉古玉为收藏对象的朋友,看到这种沁色和灰皮就会感到舒服了,材质不一样嘛。
这种两区或三区的汉代大玉璧,各地出土数量不少。其共同特征是白斑钙化。不知为什么,网上却很难找到这些馆藏资料。也许这种岫玉质的大玉璧不属于珍贵文物吧。下图是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大玉璧。我们记得首都博物馆的玉器馆也有这种大玉璧。
这种钙化白斑不能用酸咬方式伪制。和田玉质的仿品通常用酸咬做灰皮,所以玉器收藏界看到灰皮时怀疑是否酸咬。但这种灰皮反而会被酸洗去。
&&&&我们做过实验,将其中一块两区大玉璧的钙化白斑用酸洗去了。这种实验,恐怕只有我们这种人敢去做。舍得,舍得,先舍后得。
广义和田玉(包括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韩玉及岫玉中的河磨玉等)主要由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而岫岩碧玉属蛇纹石,两者成分与性状完全不同,所以广义和田玉伪制灰皮的方法不适用于岫岩碧玉。酸洗可以伪造广义和田玉的灰皮,但是反而会洗去岫岩碧玉的灰皮,结果完全相反。
远看黑色沁斑成块状,近看却有层次。
洗去灰皮,却洗不去雕琢痕迹。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游丝毛雕”。这是我们敢做试验的原因。“艺高人胆大”这种说法似乎有点“自吹自擂”。不过我们收藏的和田玉质的战汉玉器中,有“游丝毛雕”者也有几十件了,就不在乎岫玉这件了。
古玩网上经常看到关于灰皮真伪的真论,焦点集中在到底是灰皮还是酸咬。支持灰皮浮沁的人,拿出了馆藏品反驳对手。而对方早已习惯和田古玉“灰皮必有沁,沁在灰下,沁入玉骨”的鉴定方法,看到馆藏品也不知该怎么回答。&
我们本来想多一句嘴,让他们先辨明玉材再说。后来一想,这等于说他们不懂玉材,这会招来双方同时攻击,所以就闭嘴不说了。
这里还是讨论,不是结论。毕竟目前关于岫玉质古玉的鉴定理论几乎没有,我们这算是抛砖引玉吧。岫玉质古玉的鉴定这一关是必须过的,否则就与商代玉器无缘。目前,国家考古发掘的商代玉器中,绝大部分是岫玉,能够确定为和田玉的寥寥无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发布时间:日
国家地区:中国&上海&普陀
上海市普陀区虹桥路
公司:香港古董艺术品拍卖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汉代玉器价值多少钱
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包含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现代玉饰的品种款式多种多样,有:各玉珠串、各玉手镯、各玉发夹、翡翠挂件、套装饰品、各玉戒指、金镶玉品、各玉腰带等琳琅满目,除岫玉、玛瑙、密玉等玉料外,还采用翡翠、青金、鸡肝石、孔雀石、东林石、珊瑚、水晶、芙蓉石、木变石等等玉石原料。规格款式不断翻新,单珠串就有平串、宝塔串、花色串、异形串、随形串等等。这些珠宝玉饰通过精心的配带,会给人们的生活、衣饰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
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亦称软玉,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为莫
玉器(6张)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一:公司实力
& 香港华艺国际拍卖联盟&&
&&& 香港华艺是一家专业从事艺术品拍卖的拍卖公司,拥有自己的艺术品交流会所,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前瞻性的战略发展思路。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拥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公司在举办艺术品拍卖的同时会举行多种鉴宝和文化交流活动,并且在全国多个地区举办巡展和画展,推进藏家藏品的交流和文化的交流.公司成立后以独到的眼光发掘市场,借助上海大都市市场氛围,先后与海外多家拍卖公司合作,取得了骄人成绩,受到了业内外的好评。&
&&& 公司宗旨&打造一流拍卖平台,提供最佳专业服务、创造最大增值空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经营原则,树立&规范运作、守法经营、真诚服务&的企业形象和品牌。通过拍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中国艺术品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所以本公司为您的拍品提供一个高层次、高档次的文化交流平台。
&&& 随着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的更加切实和完善,中国的拍卖业将会更加活跃并持续发展。我们期望和所有相关人士以及收藏家、鉴赏家、投资家一起,为推广和普及中国艺术品的收藏鉴赏,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贡献力量。
&&& 展望未来,公司将凭借&人才优势、业务精通、信息广泛、社会基础雄厚&之优势,保持旺盛的企业活力,积累宝贵的新鲜经验,努力推进发展进程,将以公司强劲的经济实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奋发图强、坚定信心,创建一个优质、规范、高效、诚信的拍卖企业。
二:个人介绍
& 本人作为一名资深的古董古玩的业务经理,已从事拍卖行一年有余,在公司的强力平台以及各位领导的帮助下从一新人成长到现在的业务经理,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拍卖经验和买家资源,如果您有藏品想要出手或者参拍,请您来电垂询,谢谢您的支持与信任!
联系人:刘杰经理&&&&&&&&
邮 箱: &&&&
手 机: &&&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山寨故宫”内也存放字画和“文物”。
堪称美丽与智慧并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艺术论事今天和大家掰扯收藏的话题了,最近又有人开始打探收藏的消息,艺术论事就满足一下他们的求知欲。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帝王陵墓、皇亲国戚及文武百官的陪葬墓、建筑遗址等遍布西安及周边地区。虽然西汉帝王陵墓还没有发掘,但西安地区及附近汉墓仍出土有大量玉器。现将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部分汉代精美玉器介绍予读者。
  图1 玉环
  图2 玉环
  (1)玉环:其一直径6.8厘米,重45克,1949年前旧藏。青玉质,内有黑色斑纹,呈扁平圆形,通体朴素无纹(图1)。其二直径6.4厘米,重53克。汉白玉质,圆形片状,通体光素无纹(图2)。
  图3 蒲纹玉璧
  (2)蒲纹玉璧:直径15厘米,重205克,兴平出土。玉色青白,璧面有大面积的受沁白斑,正反两面纹饰相同,璧身内外缘各有一圈弦纹,其内布满密集的蒲纹(图3)。
  图4 涡纹玉璧
  (3)涡纹玉璧:直径14厘米,重153克,2006年蓝田宋代吕氏家族墓出土(图4)。玉色深绿,扁平体,内外边缘各饰一圈阴线,璧面布满了阴刻的涡纹。璧的表面和内外边缘的侧面均作了较细的抛光处理。璧面上能明显地看到事先刻划出菱形的网纹,然后在每一个网格内碾琢涡纹。
  考古发现中,战国晚期到西汉早、中期大量存在以深绿、碧绿、灰绿为主色调玉质的玉璧;战国的南方楚国到北方齐、鲁等国以及汉代早、中期大型贵族墓葬中,它们或是置于棺椁之间,或是发现于棺内用以敛尸,同时也用来瘗埋祭祀山川河流。这类体型偏大、略显工艺粗糙的玉璧往往与敛葬、祭祀息息相关,所以佩戴、装饰性的可能性不大。
  图5 谷纹玉璧
  (4)谷纹玉璧:直径17.5厘米,厚0.8厘米(图5)。这件玉璧是1975年周至县农民平整土地时,在一墓葬中发现,卖给西安市珠宝商店,由陕西省博物馆从珠宝商店收购。璧色青白,正反两面纹饰相同,璧身内外缘各有一圈弦纹,其间满饰凸起的谷纹,排列有序,大小均匀,属典型的汉代玉璧。
  谷纹玉璧出现较早,春秋中期以前,谷纹排列稀疏不规则,为浅浮雕,谷粒圆鼓,形体较大,手感圆钝。春秋晚期到战国,中间突出部分手感尖锐,排列密致有序,谷粒似旋涡。汉代的谷纹璧谷粒小而圆,有较高的凸起,且排列稀疏。
  图6 夔龙纹璧
  (5)夔龙纹璧:直径18.8厘米,1979年华县东照出土(图6)。璧呈扁圆形,“肉”和“好”的边缘各起弦纹一周,内外缘起凸棱,两面纹饰相同,分内外两区,间以一周绳索纹。内区饰谷纹,外区饰阴线刻四组双身龙纹。龙首为长须、圆眼、双角上内卷,龙双身分两侧,蛇曲成“S”形,体侧为勾卷的双翼。
  这种玉璧分区琢纹始于战国,即在璧的平面上划分成两个或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各雕纹饰。这种璧上双身兽面纹在战国时期已出现,汉代流行。
  图7 小玉璧
  (6)小玉璧:直径4.1~4.7厘米,共有43件。玉质青灰、灰白半透明或黑色(图7)。
  (7)小石璧:直径3.8~4.9厘米,共25件。圆饼状,中部钻一小孔,素面无纹(图8)。
  这种体型较小的玉璧,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秦宗庙与宫殿的祭祀坑里,墓葬中也有少量发现。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西汉诸帝陵寝、宗庙建筑、山川祭祀坑中也都有发现。
  图9 玉圭
  (8)玉圭:长9~9.2厘米,宽2~2.3厘米,共83件。色呈青灰,尖首狭长形,光素无纹(图9)。
  图10 汉白玉圭
  (9)汉白玉圭:长9~9.2厘米,宽2~2.2厘米,共155件,尖首狭长形,光素无纹(图10)。
  这类玉圭在西安市北郊联志村、西安西北郊卢家口村战国晚期至秦代的祭祀坑中,及汉景帝阳陵建筑基址、汉武帝茂陵李夫人墓园内都有大量出土。古人认为天地及东、南、西、北四方,各一方向有一位神,所以要定期给它们献祭。苍璧圆,以象春天,所以祀天;黄琮方,以象黄地,所以祀地。青圭锐,象春物初生,所以礼东方;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枯,所以礼南方;白琥猛,象秋之肃杀,所以礼西方;半璧曰璜,象冬令闭藏,地上无物,惟天半见,所以礼北方。《史记&夏本纪》中就有“帝锡禹玄圭”的记载,汉代沿用以圭进行祭祀的习俗,《后汉书&明帝纪》记载明帝“亲执圭璧,恭祀天地”。汉代圭还可作为瑞玉使用,《后汉书&张衡列传》载:“服衮而朝,介圭作瑞。”从考古资料来看,玉圭的材质多为青玉,还有大量以汉白石代玉的情况,形制也都不大,应是专用作祭玉使用的。
  图11 琉璃耳杯
  (10)琉璃耳杯:高3.3厘米,长径10.7厘米,短径7厘米,西安市三道巷出土。琉璃质,椭圆形口,双耳,外壁饰变形兽面纹,长径外壁下饰一牛头纹(图11)。
  图12 青玉卧牛
  (11)青玉卧牛:高7厘米,长20厘米,1972年蒲城县贾曲乡汉代遗址出土。卧牛是在一整块呈黑色的青玉料上采用圆雕的技法琢制而成。卧牛微抬头,表情安恬宁静,四腿蜷曲,似在小憩,又似欲起,具有十分强烈的写实感。其身有细若发丝的刻字,似为工匠之名。这件玉牛代表了汉代圆雕工艺的高超水平。汉代工匠抓住了卧牛的动态特点,用流畅简洁的线条表现四肢,静中有动。通过对牛的嘴、眼神的细部刻划,生动传神的表现出牛温顺安然的神态、淳朴的性格(图12)。
  图13 玉龙佩
  (12)玉龙佩:长11.5厘米,宽5厘米,厚0.4厘米,1979年西安市南郊八里村出土。玉料呈青色,半透明,一面有灰白沁色,另一面呈青绿色,龙曲身成“S”形,龙尾端分叉,向两侧回卷,两面龙体上均阴刻布局匀称的涡纹,嘴部为圆穿孔,龙角、鳍、尾与鳞用阴线勾勒(图13)。
  图14 玉肛塞
  图15 玉鼻塞
  (13)九窍玉:玉肛塞,长5.9厘米,径1.6厘米,重30克,1949年前旧藏。青玉质,多面体圆柱形(图14)。玉鼻塞,长2厘米,一对。1952年武功杨陵区征集(图15)。
  丧葬玉是专门为死者特制的玉器,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在蒙脸布上缀些象征眼、耳、口、鼻的玉石以代替五官,保持精气。葛洪《抱朴子》阐述了丧葬玉的功用,有“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的说法,所以在汉代大型墓葬中常有葬玉,其种类有九窍塞、玉和玉握。耳、目、口、鼻为七窍,再加阴部和肛门共为九窍,各置玉塞和玉盖。
  图16 琉璃蝉
  (14)含蝉:琉璃蝉,长5厘米,宽3厘米。琉璃质,扁平宽体,背部微隆,弧线形双翼覆盖蝉身(图16)。属西汉晚期作品。
  图17 玉蝉
  玉蝉,长5.7厘米,宽2.8厘米,重15克,1971年眉县第五村岳陈大队出土。头部略呈弧形,颈部两条阴刻外弧线和一条相应的内弧线构成半圆形状,弧线形阴线构成双翼,蝉尾呈三角峰状。属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作品(图17)。和西汉中期相比,细部略有变化,线条流畅,形体更为俊秀瘦长,双翼细尖,紧贴蝉腹,双眼更加外突,眼角加长,几乎脱离头部,嘴、鼻“山”之形更加突出,蝉尾三角形更大。
  汉代的玉形状不一,而以蝉形最为常见,这是因为蝉能蜕变再生,是生命延续不断的象征。古人认为蝉初冬入于土,来年夏季幼虫从土中钻出羽化成蝉,栖于深林,开始新的生命,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命不息。死后口中含蝉,希冀像蝉那样,来世再生。
  图18 西汉玉握猪
  图19 东汉玉握猪
  (15)玉握猪:其一长10厘米,重90克,兴平茂陵附近出土。圆雕,鼻端微凸,大耳,椭圆形眼睛,颈肩和胯部几道简单的弧线,将猪的形态勾勒得栩栩如生,风格写实,属西汉玉猪的典型形象(图18)。其二高2.7厘米,长11.3厘米,宽2.5厘米,1973年咸阳市北原出土。青玉质,玉猪呈方柱体,平卧状,以斜刀刻出四肢,鼻梁刻三道弦纹,风格简洁明快。雕琢刀法劲健、粗犷,锋芒毕现,寥寥数刀,把猪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图19)。这种技法俗称“汉八刀”,属东汉时期作品。
  玉猪是汉代常见的随葬玉器,死者握着玉猪赴黄泉,表示不空手而去,继续占有财富。西汉玉猪嘴上拱,写实风格明显;东汉玉猪仅用寥寥数刀刻出,特点是形体细长,平卧伏地,呈抽象状。玉猪的使用延续时间长,文献中也有关于玉猪随葬的记载。
  玉剑饰:
  图20 玉M
  图21 玉M
  玉M:其一长7厘米,宽2.3厘米,重35克。青玉质,正视呈长方形,四周有凸弦纹边框,阴线雕刻,精细规整。俯视为矩形,侧视为拱桥形,正面纹饰采用压地隐起法雕琢,一端雕琢兽面,有双角、大眼和口鼻。兽身饰勾云纹,其间饰谷纹(图20)。其二长7厘米,宽2.9厘米,重30克,1982年西安蜂窝煤机厂征集。青玉质,正面浮雕游离盘曲的螭虎纹,M体布满勾云纹。背面为光素无纹的长方形銎,上有铁锈(图21)。玉剑饰中发现最多的是玉M,纹饰以勾连云纹和螭虎纹最为常见。
  图22 玉剑首
  玉剑首:直径4.6厘米。圆饼形,上饰勾连云纹,中间以云纹围绕着菱形纹,菱形纹里为斜格网纹,是汉代玉剑首上最常见的纹饰。底部平整,正中钻一圆形凹糟孔,在其内侧各钻两斜小孔,并与凹糟相互贯通,以便将其与剑末端固定(图22)。
  古代用玉所饰之剑称为玉具剑,整套玉具剑由玉剑首、玉剑格、玉M、玉四部分组成。镶嵌在剑柄顶端作圆首状称之为首,背面有沟槽,或数个小凹洞,便于合于剑柄之上;剑柄与剑身之间,本名“镡”,镶一块玉,称之为“e”,俗名“格”;剑鞘上方距剑鞘口三分之一的地方,镶有一块近长方形的玉,正面视之为长方形,两端勾卷,侧视之,有一长方形方框,用以贯带系剑于腰者之器,称为“M”,也有称为“j”;剑鞘下端的饰件称之为“标”,用玉作时,称之为“”,为剑锋的玉套。目前已知最早的玉剑饰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西周晚期的铁剑上。而最早的四件俱全的玉剑饰出土于1992年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商王墓地2号战国墓,玉具剑汉代很流行。
  汉代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数量众多,门类齐全,而且用途明确,玉器交叉使用的较少。汉代由于“丝绸之路”的凿通,和阗玉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促进了玉器工艺的发展。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汉代玉器,虽不能涵盖汉代玉器的所有种类,但常见的器形在这里都可见到,且形制、纹饰、玉质多样,从这里基本可窥见陕西地区汉代玉器的主要特点。
  (1)汉代玉器继承了先秦玉器的传统,但又有了发展和变化,从功能上大致可分为礼玉、装饰玉、葬玉、容器、艺术品等种类。
  (2)玉材广泛。从出土古代玉器的玉质看,有页岩、石英岩、软玉、玛瑙、岫玉、水晶等,其中除软玉(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是今日矿物学上的玉以外,其他都不是真正的玉。但总的方向是向软玉(主要是和阗玉)集中。在汉代,“玉”主要指新疆和阗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汉代玉器,除新疆软玉外,还有墨绿色的青玉璧,据检测,则是青海一带的玉材。玛瑙、珉玉、仿玉的琉璃、绿松石、琥珀、水晶、蜜蜡等都有发现。
  (3)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汉代玉器分为皇室和一般贵族墓所出两类。陕西出土的皇室用玉,如1968年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出土的皇后之玺。印面为正方形,白玉质,通体晶莹润泽,螭虎纽,四侧刻有云纹,印面刻有阴文篆书“皇后之玺”四字。因其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吕后长陵约一千米,所以有学者推测此印为吕后的印玺。其色泽宛若羊脂,温润莹亮,螭虎造型上也摆脱了先秦程式化的藩篱。此印在艺术上也极为突出,印文的布排,行距非常疏朗,重书法意趣,字的结体方整,笔势方中带圆,圆中带方,疏密匀称,代表了汉代玉器的最高水平。一般贵族墓出土的玉器也不乏精品,但玉质很少如皇后之玺者,多为青玉,也有雕刻的非常精细,反映了贵族用玉的基本情况。
  (4)玉器透雕、镂雕技艺大放异彩。西安蜂窝煤机厂征集的玉M,正面浮雕镂空、透雕游离盘曲的螭虎纹,螭虎的造型十分生动,螭虎头部大体呈梯形,大鼻,阴线细眉上弯,身呈S形弯曲,头尾端及部分躯体屈伸于M体外,工艺精湛,透雕、镂雕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本文由艺术品经纪交流团队,古玩通俗作家行者说编辑
  艺术文玩爱好者可以关注我们的订阅号:艺术品经纪
  更多问题微信交流: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媒体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专注于艺术领域,有深度,有见解!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起石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