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哪里让我迅雷看看字幕在哪里

莫扎特被誉为天才,他的哪些天赋令人难以企及?
請聯係他的作品或技巧以證明。
按投票排序
更新:认真答题
关于莫扎特的天才故事有很多,很多难辨真假,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莫扎特完全配得上Amadeus 这个名字,拉丁文原意为 上帝钟爱的人以下是克雷格·莱特在耶鲁教学所用教材中关于莫扎特是否是音乐天才的讨论。(看在俺纯手工搬运的情分下,各位先赞再看吧&.&)什么是天才?莫扎特是一个音乐天才吗?
”天才“的概念似乎包括了至少两类特殊的性质。有些人显然是有创造力的天才。他们有能力思考“盒子外部的”东西——形成智力的结构或艺术作品。他们如此有独创性,有说服力和想象力,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一些杰出的贡献。因此诗人莎士比亚、画家米开朗琪罗和科学家牛顿显然可以算作此类天才,另一些人,可以被称为有认识力的天才。他们有能力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机敏处理或控制信息。这些人的大脑可以算大账,具有照相机般的记忆力,或者可以辨别绝对音高。不管哪种标准,莫扎特都是一位既有创造力又有认识力的天才。
尽管莫扎特可能不是音乐史上最早熟的少年作曲家——这个荣誉似乎还应该给舒伯特和门德尔松——当莫扎特到了22岁时,他以惊人的速度轻而易举地完成一部又一部作品。他小时候就可以辨认任何和弦中的音符,判断乐器音高的极微小变化,或者急切地挑出乐谱中的错音。他14岁时,在罗马的西斯廷小教堂听了一首经文歌的演唱后,就能凭记忆把它一个音一个音地默写出来。这首经文大约有两分钟长,并有好几个声部。我们第一次听到一段4或5秒的音乐时可以记住多少?显然莫扎特可以在他“内心听觉”中存储和处理大量的音乐。而且不光是音乐,其他声音也是一样!莫扎特是一个超级善于模仿的人。他几乎第一次听到后就能讲好几种外语。难怪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莫扎特是“神的创造力在人间的化身”。
但是天才也有个性失调的时候——天才很少是“正常的”。莫扎特曾经手足无措坐立不安,他的嘴里经常冒出孩子式的笑话和双关语。直到十岁上下,他还害怕小号是音响,音不准的乐器也给他的耳朵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莫扎特在维也纳的很多住所都是乱糟糟的,他经常在床上边吃饭变作曲。他从未进入过学校或者接受除音乐艺术以外的系统的教育。不过他的书信显示他是一位具有高度智慧的人,莫扎特自己的藏书很少,阅读也很少,他几乎只痴迷于音乐。当他被音乐所占有时,他就忘却了身边的一切烦扰。奇怪的是,从他创作的作品来看,他的音乐的内在世界是完全平衡的,有序的和完美的。所以,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有天才的话,那么莫扎特肯定算一位。
首先关于其音乐天赋逆天的两个重要表现
1、拥有绝对音高(absolute pitch, AP)导致其超强的音乐记忆能力。
2、不打草稿^.^也许在我们想象中,音乐家作曲应该是坐在钢琴前,一边试着弹出旋律,一边马上记在五线谱上,然后反复修改。但是,莫扎特会告诉你,你们这些凡人要出点成果太费劲了。莫扎特的技能就是,不打草稿,写出来即是成品。当莫扎特思路有点混乱的时候,会在对曲谱做简单罗列对位关系,而旋律部分则是一气呵成的。在莫扎特的手稿中,只在手稿的边缘部分会有一些数字或字母,而曲谱部分则清晰整洁。那些数字是他写音乐的时候玩的数字游戏,或者在推导基础数学公式。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莫扎特在作曲的时候非常天真烂漫的,也很符合莫扎特的性格。而在贝多芬的的手稿中则有很多刮擦,涂抹,不同颜色的线条做的标记,各种涂涂改改(请参照匿名用户的高票回答)。或许他们只是在创作的时候力图写出更完美的旋律吧。我们难免会感叹,贝多芬---这个当初被其父亲当作莫扎特二世来培养的音乐神童,在莫扎特面前终归也只是个凡人。当然这也可能只是工作的习惯不同而已,并不能说明两者音乐成就的高低。如果让莫扎特去反反复复修改一张乐谱,可能会越改越糟糕也说不定。莫扎特的作曲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正是有了这样的作曲能力,天妒英才的莫扎特才能在短短35年内写出41部交响曲,22部歌剧,42部协奏曲........-----------------更加认真答题分割线-----------------------------------------总的来说,莫扎特音乐的独特之处包括四个方面。以下根据本人看耶鲁大学公开课视频的笔记加以整理,版权属于克雷格奈特老爷子。
1、Infallible sense of balance and proportion(可靠的平衡感和匀称感?)
在古典主义时期,每一件事物(比如建筑,绘画)似乎都处于平衡状态,而不会像巴洛克那样有过多的装饰,他们都是都是完美平衡的。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这种平衡感,并大规模地出现在音乐中是在古典主义时期,而莫扎特即是此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以费加罗婚礼中著名的凯鲁比诺的咏叹调voi che sapete为例克雷格原话:everything in four plus four,and you can go right through that entire aria,and it's organized that way--balance,shaping,perfect proportion.
2、the capacity to make something very beautifulout of the simplest of materials(化腐朽为神奇)
在莫扎特的驾驭下,很多曲子看起来简单,实则蕴藏着无穷魅力,越是简单就越是惊艳。这可能就是大道至简?
以C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为例。克雷格讲解:莫扎特将一个普通的大调三和弦做了小小的修改,加以一个音阶,然后嵌入一些半音音阶。变为 三和弦—上升—回落后经过一个半音阶的转折,经过一个七和弦(a seventh chord)回到开始的音型。在结束的时候加上一点颤音(throw a little trill at the end )。尽管这是非常简单素材,但是它非常美妙,非常婉转。 非专业出身,对前面这段不甚理解,求专业人士y详解。3、wild swings of mood with mozart(莫扎特式基调的猛烈转换?求专业解释)
莫扎特的很多作品中会出现极大的反差,很可能前面一小段还是狂风暴雨般的音乐场景,下一刻即变得非常宁静,安详。莫扎特在基调的大调和小调之间摇摆得非常迅速,在全音阶和半音阶之间的转换也一样快速,he likes to play off different dynamic levels,loud and soft.而这种反差恰恰就是就是戏剧的本质所在,反差和冲突。这也说明为何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也是相当了得。
以以安魂曲中Confutatis为例 反差冲突表现:在16秒由雄壮激烈变成田园式的安详,在29秒由突变成开始时的意境。 完全不同的音乐意境在一首曲子中出现,出现非常强烈的反差,有时甚至非常突兀。
4、inexhaustible melodic supply,fecundity of imagination when it comes to melody(无穷无尽的旋律带来的无尽想象?)
这部分主要想表达的还是说,莫扎特的天才之处,其灵感无穷无尽,创作出的旋律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连绵不绝。给人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
克雷格·奈特举的例子是一段教堂音乐C大调弥撒(the C minor mass),据说当年有莫扎特妻子康斯坦演唱,而且颇有水准。克雷格的总结:
听莫扎特的音乐会有种感觉,完美的曲式,完美的比例,变奏中,音符的数量恰到好处,不多不少(that is divinely shaped,divinely proportioned,in this variety,not one note too many,not one note too few)。
在当时,莫扎特被誉为“神童莫扎特”(the divine mozart),直至今日人们仍然认可这个称谓。
一个作曲家被贴上标签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不会称呼巴赫为神童,而称其为坚定的巴赫,勤劳的巴赫;形容贝多芬为the powerful composer,the striving composer.我能把巴赫和他的二十个孩子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或者把贝多芬和混乱联系起来,你看贝多芬的总谱,潦草的记下来又快速地划去,他总是要试着不断地修改,划掉。有时候他的饭撒到了手稿上,还要清理掉。贝多芬整个生活都是乱糟糟的(it's just his whole life kind of chaotic there)而莫扎特则是清晰而整洁的。从手稿开始即是这样,非常有条理,就像我们所说的,他是音乐神童。他的音乐像是神送过来的。
通过艺术是可以看到奇迹。
当年我站在沙特尔大教堂的西段,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教堂后面仍然是阴冷的,但是所有这些美丽的蓝光,静静流过彩色的玻璃窗(老头经历)。在听音乐时这些场景经常出现,有时候是马勒,更多的时候是莫扎特,其曲子整体均衡协调(sense of balance and proportion)条理清晰透明(crystalline clarity that's operatin there)。有时候听莫扎特你也会觉得看到了地狱,就是当他开始转入小调的时候,所以它就是整个宇宙。
老头转述开普勒名言(没错,就是那个天文学家):
Man, the ape of his creator,has discovered the art of music,so that he might play the everlastingness of all created time, in some short part of an hour by means of an artistic concord of many voices and instuments.That he might to some extent taste the satisfaction of god,the work man through music.
这是 Beethoven 创作于 1815 年左右的 这是 Beethoven 创作于 1815 年左右的 Violin and Piano Sonata, Op.96 的手稿。这是 Puccini 的这是 Puccini 的 Le Villi 手稿。这是 Mozart 歌剧 这是 Mozart 歌剧 Le nozze di Figaro 第一幕中著名的咏叹调 “Non so più cosa son”
的手稿。图片摄于纽约 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
我们写平行五度,就被判错。莫扎特写平行五度,就被和声书称为“莫扎特平行五度”。
莫扎特作为天才广为人知,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赋特别高。莫扎特父亲等人的宣传,没有夸张的成分,只是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举个例子,1765年莫扎特9岁,当时伦敦皇家学会的科学家对他进行过调查:给莫扎特一首多声部的声乐作品,他可以马上弹出伴奏部分,同时能够指出演唱声乐部分的人的错误;虽然声音很稚嫩但是能够完美地演唱;给一个旋律他能够马上写出低音;给主题能写出赋格等等。调查报告的作者认为,只有当时最一流的音乐家才能做到这些。一个作曲家是否是天才,从他的作品是看不出的,因为作品又不会告诉你“我是天才写的"或者”这段音乐只有天才写得出来“。莫扎特的作品之所以广为流传,在音乐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因为作品本身写得好,跟他是天才没有任何关系。任何说莫扎特音乐简单的,都是对音乐史极端无知的表现。
一般来说协奏曲是很难创作好的,原因有二:1. 一般协奏曲对主角乐器的理解要求很深。简而言之,作曲家也必须是演奏家。也就是说不仅需要了解这一乐器,还要有演奏级技巧才行,这样才能通晓各种演奏技巧,再将其应用在自己的协奏曲里。比如说帕格尼尼是断然写不好钢琴协奏曲的,因为他的钢琴水平不够他写协奏曲。2. 一般协奏曲需要很精巧的平衡。一个乐队和一件乐器相对衡,两部分谁都不能压倒谁。所以对配器的要求也比交响乐要高得多。简而言之,演奏的还必须是作曲大师才行。典型的失败案例就是我们的肖邦大大。写出的钢琴协奏曲里钢琴部分吊炸天,可乐队部分却让人接连叹气。肖邦自己的原版的几乎不能演奏,后世多亏柏辽兹帮他重新配器才建立了这两首曲子的历史地位。比如贝多芬,是钢琴大师和小提琴大师,所以他能写出钢协(五首)和小协(一首)来。比如拉赫玛尼诺夫,是钢琴大师,能写出四首钢协。而许多配器大师,比如之前说的柏辽兹,一首协奏曲也写不出。这其实非常正常。能作为演奏家的作曲家本身已经是少之又少,像老贝这样能双通小提琴和钢琴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而莫扎特似乎不受此定律限制。。。他写了二十七首钢琴协奏曲。一首三钢琴协奏曲。一首双钢琴协奏曲。两首长笛协奏曲。一首长笛/竖琴协奏曲。五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丢失)。几首交响协奏曲(小提琴/中提琴,单簧管/双簧管/圆号/巴松管)四首圆号协奏曲。一首巴松管协奏曲。一首双簧管协奏曲。一首单簧管协奏曲。一首小号协奏曲(丢失)。换句话说,他几乎把所有能写的乐器写了个遍。。。
萨尔茨堡的神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其所处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作为一名作曲家,他擅长创作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音乐、声乐、钢琴曲、合唱等等,可谓无所不能。他是欧洲最优秀的钢琴家、管风琴家和指挥家。如果他在小提琴上多下一点功夫,他也一定能成为最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只要涉及到音乐,他没有一样不比别人强。他能在笔下写着一首乐曲的同时还在脑中构思另一首乐曲。他能创作出一部完整的弦乐四重奏,然后再完成总谱之前写出各个分部。他还能毫无差错的读出任何一篇摆在他面前的乐谱。而对于首次听到的长曲,他也能立刻把乐谱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记下来。莫扎特日出生,日去世,去世时差两个月36岁。然而,他短暂的一生给世界流下了辉煌的音乐遗产,这份遗产知道今天依旧象在18世纪晚期一样耀耀生辉。(作为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恰恰因为这位奇才在艺术方面的早熟,作为公允的观察者我必须得说,他在其他几乎所有方面都还是个孩子。他从未学会控制自己。对于家规、理财、节制以及如何在享乐方面做出明智的选择,他毫无感觉。他总是需要有人指点。”——弗里德里克·施希特格尔(Friedrich Schlichtegroll,1793,莫扎特第一位传记作者)“这个人,作为艺术家如此出类拔萃,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就不那么出类拔萃了。”——弗朗兹·涅梅切克(Franz Niemetschek,1798,另一个传记)对于莫扎特非凡的一生,这些评论家并没有发出寻常的哀叹,他们和很多人一样,知道这位音乐家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莫扎特堪称最不同凡响的音乐家,这在当时并无争议。3岁的时候,他开始一个音一个音地在钢琴上弹奏出曲调。他的耳朵非常脆所,听到稍大一些的声音就会感觉不适,而且听音极准。四岁的时候,他就能告诉演奏小提琴的长辈们,他们的小提琴跑调了1/4音。还是这个年龄,他差不多半小时之内就能学会一首乐曲。5岁的时候,他的键盘月已经弹的很好了。6岁的时候,莫扎特开始作曲。父亲利奥波德带着他和他的姐姐玛利亚·安娜(那奈尔)踏上了巡演之路。那奈尔比沃尔夫冈大5岁,虽然比不过弟弟,但也算得上神童了。利奥波德是位优秀的音乐家、小提琴家、萨尔茨堡亲王兼大主教符乐长,他还写过一片小提琴演奏方面的著名论文。(老莫扎特的医生并不是很成功,因此他决定看到儿子凭借天才获得所能得到的最好职位,借此也为莫扎特家带来财富。利奥波德希望老有所靠,他后来不断提醒儿子他的这一目标。)因此从6岁开始,小沃尔夫冈就走上了音乐训练之路。他被带到欧洲各个宫廷、博学的音乐学院以及公众面前进行演奏。成年后,他做了更多的音乐会巡演。在他一生的36年里,他有14年的时间离家在外。从某种角度讲,这些年的光阴并非虚度。莫扎特接触到当时每一位重要的音乐家,聆听了各式各样的音乐,他那神奇的大脑把这些音乐全部吸收并保存了下来。而作为一个孩子,莫扎特的精湛技巧使欧洲人尤其感到惊讶。他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各种报纸上。音乐界和科学界的一些人士还写了大量学术文章来讨论这位神童。当不满7岁的莫扎特在巴黎演出时,弗里德里克·梅尔吉奥尔·冯·格里姆男爵(Friedrich Melchior von Grimm)在《文学通信》上写文章说,他几乎要发狂了。莫扎特完成了父亲为他设计的一些技巧性表演,比如蒙着布在键盘乐器上弹奏(这并不是很难的事,但还是会令普通人惊讶)、当场识谱、即兴演奏、为首次听到的旋律配置和声、展示准确的听音本领。格里姆写到,“如果我继续经常听他的音乐,难保这个孩子不会使我头脑发热。他使我认识到,看到神童时,保持头脑正常是很困难的。圣·保罗得到奇异的神示后竟慌乱得不知所措,对此我不再感到奇怪了。”整个欧洲都回响着对这位神童的赞誉之声。(这样一个天才,本应轻而易举获得赚钱的职位,但莫扎特的求职却从未顺遂过。尽管他一生都在寻找,希望能在宫廷中得到一份工作,赚取丰厚且有保障的薪水。成年后的莫扎特性格十分复杂,并且树敌的本领也是空前的。他处事不够老练,容易冲动。谈到其他音乐家时,他总是口无遮拦(他极少能说一句好话)。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在音乐界没有几个真正的朋友。他以性格轻浮、做事情绪化、为人固执而出名。今天我们回顾这一切时往往会产生理解和同情。他是莫扎特,他比同时代的任何音乐家都要高明;他丝毫不差地指出了周围人的平庸(包括一些大人物,他尊敬的只有海顿);而且他在音乐方面的判断从无差错。但这些长处并不能使他活得轻松一些。另外,莫扎特的外表并不英俊。他个子很矮,脸色发黄,由于得过天花而落下了麻子;由于身体单薄,他的头看上去很大;他是一个近视眼,蓝色的眼睛向外突出;他的头发很浓密,还长了一个大鼻子和一双大手。(多数伟大的钢琴家都长着一双大手,手掌宽阔,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很长。人们的浪漫概念是钢琴家大多有一双修长、纤细而美丽的手,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是这样。))(利奥波德和沃尔夫冈,父亲和儿子,在很多年里互相折磨,彼此爱恨交织。)(沃尔夫冈的信读起来令人惊讶而着迷。这些信的写作方式十分活泼,信中反映了音乐家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也反映出他的冰雪聪明、复杂心理和敏锐的观察力。有些信充满了神经质和虚张声势,而最后那些为借钱而写的信则读起来令人伤感。莫扎特极其聪慧,他早年的信中流露出孩子的天真与柔情:“吻一亿遍妈妈的手。”他写给姐姐的心则热情奔放,精神焕发:“如果你看到冯·希登霍芬(Von Schiedenhofen)先生(莫扎特的一位朋友),你告诉他我一直在唱‘Tralaliera,Tralaliera’,还有,我现在不需要往汤里加糖了,也不再萨尔茨堡了。”莫扎特写这封信时14岁,对巡回演出已经很有经验。由于旅行从未停止过,他写给萨尔茨堡的信寄自各个地方:维也纳、慕尼黑、科布伦茨、法兰克福、布鲁塞尔、巴黎、伦敦、里昂、米兰、伯伦亚、那不勒斯、威尼斯、因斯布鲁克、曼海姆。他不停地创作音乐、聆听音乐。与各处的音乐家们切磋技艺。还在13岁时,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就已经成熟了,哪是他就已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职业音乐家了,着从他对在曼图亚举行的一场演出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来:“第一女歌手唱的好,但声音太小;当她只是唱而没有动作时,你会觉得她根本没有唱。因为她张不开嘴,只会小声哼哼……第二女歌手看上去像个投弹兵,嗓音也很有力量,而且我得说,唱得不坏……第一男歌手唱得很美,虽然他的嗓音不是很好。”他从伯伦亚给家里寄去一封信,在信中,他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写出了女高音卢克蕾齐亚·阿古雅丽延长的华彩乐段。(他说,阿古雅丽以全嗓唱到了高音C上的C。))莫扎特1779返回萨尔茨堡。在那做了一名不承担什么责任的宫廷管风琴师。在乐队中,他总是闷闷不乐,而且说话刻薄,不肯屈就别人。这种思维方式让他无法获得大主教的喜爱。虽然感到无聊和沮丧,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还是一部接一部地诞生了。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成熟,是莫扎特最早的杰作。这些乐曲十分流畅,并且在结构上独具匠心,不足之处是缺乏震撼人心的效果。他当时创作的著名乐曲有《加冕》弥撒曲和其他一些精美的教堂音乐、可爱的《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K.271)、以及《小提琴和中提琴交响协奏曲》。莫扎特一跃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他甚至接到大歌剧《伊朵梅纽斯》的创作委托。这部歌剧,于1781年在慕尼黑首演,遵循着格鲁克和梅塔斯塔西奥的路子,大部分地方显得僵硬而拘泥。不过剧中也有一些精彩之处,包括一组声乐四重唱,其深度和想象力可与他以往的任何作品相媲美。《伊朵梅纽斯》从来不是莫扎特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这部歌剧并未列在节目单上。而近些年,许多歌剧院又把它重新拾了起来。(在创作《伊朵梅纽斯》同一年,莫扎特与大主教的关系破裂了。大主教的迷住卡尔·阿克(Karl Arco)伯爵在莫扎特身后的一脚加速了他的离去。在一个距离上安全的地方,莫扎特喘着气表示要报复:“我一定会写信向他保证,我会朝他的屁股踢上一脚,再朝他的脸打几拳。让他放心地等着吧。我受了侮辱一定会报复的。”当然,他没有写这样的信。可怜的莫扎特天生不是当英雄的料子。)(被解雇的莫扎特在维也纳定居下来,他囊中空空(并请求父亲不要再写以往那一类信使他徒增烦恼)。韦伯一家也在维也纳,莫扎特于是和他们搬到了一起。日,莫扎特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在讲了一通男大当婚的道理后,他告诉父亲自己在谈恋爱。“那么现在,谁是我恋爱的对象呢?肯定不是韦伯家的人吗?不,是韦伯家的人。但不是约瑟芬,不是苏菲,二是康斯坦斯,中间的那个……她长得不难看。但绝对称不上美人。她的全部美丽来自于一双小而黑的眼睛和迷人的身材。她并不十分聪明,但又足够的尝试可以履行妻子和母亲的职责……”利奥波德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当时一定勃然大怒并充满挫折感。他的儿子要迎娶的是一位家世不清不白且身无分文的女孩子。他们在1782年8月结婚了。事实证明,康斯坦斯性格轻浮,不善持家,丝毫帮不上莫扎特的忙。但莫扎特依然爱他,他们的婚姻生活似乎也很愉快。不过,利奥波德很不愉快。1781年后,莫扎特与父亲的关系冷淡了许多。)(去了解作曲家的天才,肯定要去了解他的生活。还好莫扎特活得短,若是问李斯特或者贝多芬,一定概括不完了。终于,莫扎特快完了。)有一段时间,生活看上去颇有些希望。莫扎特收了几个学生,还获得了一些乐曲创作的委托。他的歌剧《后宫诱逃》1782年在国家剧院上演后获得了无可置疑的成功。接着,他的杰作一部接一部问世,涉及各种音乐体裁。1786年,莫扎特遇到了皇家剧院歌词作者洛伦佐·达·风·蓬特(Lorenzo da Ponte),三部伟大的歌剧由此诞生。它们是《费加罗的婚姻》(1786)、《唐璜》(1787)、《女人心》(1790)。前两部格局旋即在布拉格获得了成功,莫扎特因为受到观众空前的欢迎。他为此多么兴奋啊!日,他被指定为约瑟夫二世的室内乐作曲家,薪水是800荷兰盾(格鲁克的薪水是2000荷兰盾)。(800荷兰盾,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4万。作为成功的歌剧作曲家和广受赞誉的钢琴演奏家,他本该十分富有。我们都知道他挣过很多钱,但又没人了解他到底挣了多少,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他真挣了很多钱,这也钱也被他和康斯坦斯挥霍掉了。)他不停的搬家,9年的实践搬了11次家。他还参加了共济会。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莫扎特入不敷出,他开始不断向他的朋友兼共济会伙伴,附上迈克尔·普什伯格(Michael Puchberg)借债。普什伯格一般都会借钱给他,尽管他知道肯定是有借无还。(后来,莫扎特借钱的要求变得几乎歇斯底里。)在去世前的最后一年,莫扎特创作了《魔笛》。这部歌剧初演于日,受到了观众极大的欢迎。可以预见,《魔笛》会为他带来一些钱的,但过度劳累和肾病终于导致了莫扎特的早亡。他的葬礼再草率不过,而且他并没有被埋在传说中的贫民墓中,二是埋在了圣·马克思目的一座没有标识的公墓中。今天,没有人知道莫扎特的尸骨到底埋在了哪里。(吐个槽,微软win8.1输入法对弹琴的人来说经常跟不上手速。)欣赏莫扎特的音乐是件既容易又艰难的事情。容易,是因为它的音乐优雅,有着绵绵不绝的旋律和清晰完美的结构;艰难,是因为他的音乐深刻而微妙。如果说,一个6岁开始作曲,仅活了36岁的作曲家起步晚,这是很令人奇怪的,但事实就是这样。莫扎特的早期作品虽然典雅,但缺乏个性、集中性和丰富性,这些特点在1781年以后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狂飙运动中写就的《g小调交响曲》(K.183),以及A大调(K.201)和C大调(K.338)交响曲则是例外。(莫扎特作品后面的K至路德维哥·客舍耳[Ludwig Kochel],他在1862年对莫扎特的乐曲做了完整的编序)1781年是莫扎特创作成熟期开始的标志,事实上,在此之后的每一步作品都堪称杰作。在维也纳,莫扎特自食其力。这样一来,心里的大石头仿佛被搬走了。他开始写更具深度,更显才华和力量的作品。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欣赏莫扎特的音乐。有些人觉得他的音乐过于浮华和复杂,很难听懂。甚至连一些职业音乐家,如著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卡尔·狄忒斯·冯·迪特斯多夫()都感到了忧虑。他的习惯性思维受到了动摇,甚至冲击,由此他写到:“我从未遇到哪位作曲家有着如此丰富的乐思。我几乎希望他不要过多地运用,他让听众喘不过气来。一段美妙的音乐出现了,听众还没来得及抓住,另一端更迷人的又把第一段驱散了,整只乐曲从头到尾都是这样。最后,这些美妙的旋律一个也没能被人们记住。”(我们身处21世纪,有条件听录音、音乐会,所以容易忘记在18世纪80年代,即使一位职业音乐家也无法保证乐曲的第一次演奏是否也就是最后一次。那时并没有很多的音乐会。一听到新作品,人们不得不把他立即记住。因为新作品可能都不会付诸印刷。到了贝多芬和浪漫主义音乐时代,音乐家才能合理的确信他的主要作品都会得以出版。)迪特斯多夫并非唯一感到迷惑的人,还有人认为莫扎特的音乐“加了太多的香料”,“太不协调”。他的歌剧音乐也过于丰富了。就像约瑟夫二十所说:“对我们的耳朵来说过于美妙了,音符更是太多了,我亲爱的莫扎特。”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受到了父亲和约翰·朔贝特、C.P.E Bach以及J.C.巴赫的影响。在那些年里,年轻的莫扎特创作出了大量华丽风格的音乐。这种音乐的特点是优雅,轮廓清晰,注重旋律,但没有特别的震撼力。第一位对莫扎特真正有所启发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非常仔细地研究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Op.33。他于1782年到1785年创作的六首著名的四重奏就是以海顿的六首乐曲为范例的。莫扎特充满感激地把自己的六首作品献给了他的前辈大师。“我从海顿哪里学会了如何创作四重奏。”莫扎特说。当海顿在莫扎特的维也纳家中听到这些乐曲时,他做出了完全无私的回应。“在上帝面前,并作为一个诚实的人,”他高兴地对利奥波德·莫扎特说,“我告诉你,你的儿子使我知道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而且名副其实。”对莫扎特产生影响的还有J.S.巴赫和亨德尔,特别是前者。在接触了巴赫的作品后,莫扎特的音乐中出现了复调。莫扎特的复调不同于巴赫的复调,但他受到巴赫的启发而引入了各种对位法,并且运用熟练,充满自信。交响曲《朱庇特》的终乐章是全曲的高潮。在这里,对比性的主题被排列起来,约束得当,然后按照最终的涉及一气呵成,成为最具荣耀和激动人心的乐章。莫扎特也收到了亨德尔的很大影响,他为亨德尔的《弥赛亚》配置了18世纪晚期风格的管弦乐配器。作为一首独特的乐曲,这首管弦乐《弥赛亚》现在还偶尔上演。莫扎特以上都对歌剧很感兴趣,他和歌剧之间的故事能写上一本书。13岁时,他开始创作歌剧。第一部作品是《装痴作傻》。从那以后,他的歌剧便源源不断地问世。《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那》、《米特里达特》,接下来他又写了六七部,直到1781年创作出《伊朵梅纽斯》。莫扎特这一时期的大多数作品没能排上现代的歌剧节目单,只是偶有演出。但大型歌剧《伊朵梅纽斯》是个荔湾。目前在世界各大剧院的节目单上,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有,《后宫诱逃》(1782)、《费加罗的婚姻》(1786)、《唐璜》(1787)、《女人心》(1790)和《魔笛》(1791)。这些作品都是喜剧,包括《唐璜》(顺带说说,贝多芬还挺假正经的,他说莫扎特的唐璜很不道德)。莫扎特认识到了音乐的至高无上。当然莫扎特的天才之光绝不仅仅闪现在歌剧中,而是闪现在任何一种体裁的音乐中。经过莫扎特的发展,钢琴协奏曲成为一种雄浑的具有交响性质的音乐体裁。在降E大调K.271之后,他的协奏曲无一不具备丰富的表现力、优雅的曲调和精湛的技巧。有些乐曲是鲜明而愉快的,如降B大调K.595或A大调K.488,虽然后者包含一个哀婉的慢乐章;有些乐曲是暗淡而浪漫的,如d小调;有些则是古典而高贵的,如c小调。莫扎特成熟期的作品罗列出来像个光荣榜:《单簧管五重奏》、《降E大调嬉游曲》、未完成的《c小调弥撒曲》和未完成的《安魂曲》、两首钢琴四重奏,最后十首弦乐四重奏、五首伟大的弦乐五重奏、小夜曲、最后六首交响曲、《单簧管协奏曲》、《c小调柔板与赋格》。这些作品构成了一个音乐整体,其体裁、表达方式、技巧和品味全都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莫扎特不断提到“品味”。他用很难听的词汇称呼钢琴家克莱门蒂·木齐奥——“假行家”,因为克莱门蒂凭借他的双三度,不同的八度和精湛演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莫扎特不喜欢他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他意识到克莱门蒂的演奏水平和他一般无二,甚至可能比他还高超。)莫扎特提倡音乐的均衡(proportion),着并不意味着他缺乏独创性和受到教条的约束。作为一名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作曲家,莫扎特像威尔第和李斯特一样注重作品的表达效果。他以钢琴协奏曲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而且有些作品就是为演奏而写的,目的是引起公众和竞争者的注意。在谈到他的《降B大调协奏曲》K.450和D大调K.451时,莫扎特说,这两部作品“就是为了让演奏者出汗”。同样,作为歌剧作曲家,他会毫不犹豫地根据特定的嗓音创作咏叹调,或者对乐曲做必要的简化以适应某位歌手(就像在《伊朵梅纽斯》中为安东·拉夫所做的事情一样)。但是,莫扎特音乐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均衡和适度(rightness)——品味,if you like this word。他把永不枯竭的旋律与极其大胆的和声结合在一起。一种全面发展的和声感,一种转调的能力,正式大作曲家确凿无疑的标记。(18世纪的音乐缺少丰富的和声,那时的和声总是一种主-属式和声。)巴赫具有和声的想象力,莫扎特也是一样。他的音乐不肯循规蹈矩,往往出人意料,以致今天听来依旧清新迷人。在《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481中,仅第一乐章就用到了降A大调、f小调,降D大调、升c小调、A大调和升g小调。莫扎特后期的一些钢琴曲,如《b小调柔板》,已经具有和声的织体,且出现在肖邦之前。其作品的调性结构也往往富于变化。莫扎特生前一共出版了144首作品,数量相对不多。他去世时流下了大量的手稿。他的遗孀在她生前没给过他什么帮助,却在转瞬之间成为一名出色的商人。她以昂贵的价格出售搬迁,却牢牢握住手稿绝不撒手。《魔笛》的巨大成功掀起了音乐家身后的莫扎特热。他的音乐获得了多场演出。(不过有些演出他未必会喜欢,1801年《魔笛》以《爱西斯神之谜》的剧名演出。台词变了,和声也变了,改编者用其他歌剧中的音乐甚至海顿交响曲中的用到了这里。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事情司空见惯。忠实于印刷版总谱的观念是到了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19世纪里,莫扎特在很多时候被误解了,拾起音乐具有生命力的人性和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注意到。)现今音色极佳的演出用大钢琴,有着深沉低音部和无尽的表现力,却无法演绎出莫扎特钢琴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因为他的钢琴曲是专为力度适中的轻型瓦尔特(Walther)钢琴创作的。莫扎特的自我否定在许多信中讲得很清楚,这正是他的演奏风格。特别谈到有时会随意地改变音符。而现在,有多少“莫扎特专家”在演奏其键盘乐作品时会随意改变音符呢?有这样的人吗?一个也想不起来。莫扎特的另一特点是即兴创作。其协奏曲的钢琴部分有时仅有骨架,要靠他在台上演奏时进行填充和丰富。《加冕》协奏曲中的慢乐章就是一个典型。这首乐曲以速记的方式写成,高音部和低音部中只有单个的音符。莫扎特会在演奏时填入和声并润色旋律。像今天所有演奏家一样,莫扎特经常即兴创作结尾部分,并且喜欢随弹随改。如果把印刷出来的音符当作莫扎特音乐的最终版本,那就错了。通常,印刷版乐谱仅仅是个开始而已。(20世纪末我们研究证明了一件事)我们前辈阐释音乐的自由度比20世纪多数音乐家准备承认的要大得多。无论如何,莫扎特的音乐在今天得以复兴再现,而且大大摆脱了前任对其在美学上的错误认识。这位来自于萨尔兹堡的小个子是个奇才。他的音乐,比起巴赫来更富于变化,比起贝多芬,则又多了几分高贵。迄今为止,他可以被视为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完美、最训练有素,最具天赋的音乐家。(本只想写一点的,不小心打了很多。。去自习了。。)
莫扎特的音乐像是与生俱来存于脑海,他需要的只是时间把这些乐谱默写下来,与世人分享。个人对莫扎特的无限爱意不提,有时候真的不敢想象人的天赋可以到达这种境界。他真的不是一句天才就可以概括,于是很多年来我都坚信莫扎特是外星人。
他五岁期间写的曲子,我感觉我按相同的模式作出一段来都得一下午
这是唯一一个让我觉得他的音乐快乐得没心没肺的人。
我初中临近毕业时在英语听力开头听到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前九号的),瞬间被击中。那个时候我尝试着写过一些旋律,为了标新立异故意打破和声规则(虽然我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具体什么是和声规则),听到那个之后突然就怂了,乖乖回到正轨上来,以及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写不出来这种简单合规不俗的东西…啊,以及后来知道了这是人家很小的时候写的,那时候我还在玩泥呢…
推荐看《莫扎特传》这部电影,你就明白了。
ZT:莫扎特的音乐,站在同行的角度,当然可以从技术上进行很深入的分析。他的素材和技术方面在当时是很超前的,例如对不协和的利用等。另外,像“魔笛”,混合了当时有关人声的几乎所有可能,在里面,有最简单的民歌、有清唱剧、有弥撒、有艺术歌曲、有意大利歌剧等因素,但最绝妙的是,“魔笛”是统一和谐的,夜后的花腔与捕鸟人的民歌以及祭司的宗教性咏唱等,如同各器官之于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一点,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其实,艺术高度往往和素材或技术无关,是否能把各种因素结合成一个生命的整体,才是艺术的关键。例如王维可以用最简单的词语、最短的形式,五言四句二十个字,写出最好的作品,这才是艺术。站在纯艺术的角度,李白和杜甫的艺术素养在某种程度上是比不上王维的。
王维、莫扎特,两个分别出自东西方的、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天才,其中王维所涉及的领域更广,他是中国最好的音乐家、画家、诗人,当然也是最值得消费的男人之一。
莫扎特被誉为天才,他的以下天赋令人难以企及:音乐神童莫扎特创作一览表 1762年(6岁):  1、 G大调小步舞曲和三重奏(K.1);  2、 F大调小步舞曲(K.2)   3、 降B大调快板(K.3);  4、 F大调小步舞曲(K.4);  5、 F大调小步舞曲(K.5) 1763年(7岁): 1、C大调快板(钢琴独奏)(K.9A)  2、 降B大调行板(钢琴独奏)(K.9B) 1764年(8岁): 1、 四十二首钢琴独奏曲(K.109B.); 2、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6) 3、 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7)(作于巴黎); 4、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8) 5、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9) 6、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10)(作于伦敦) 7、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11)(作于伦敦) 8、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12)(伦敦) 9、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13)(伦敦)  10、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14)(伦敦) 11、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15)(伦敦) 12、 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K.16)(伦敦) 13、 D大调第一交响曲(K.19)(伦敦) 1765年(9岁): 1、 梅塔斯塔西奥,男高音(K.21)2、 梅塔斯塔西奥,女高音和弦乐(K.23) 3、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合唱)(K.20) 4、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K.22)(海牙) 5、 C大调钢琴奏鸣曲(四手联弹),未完成(K.19D)(伦敦)  6、 (K.107) 1766年(10岁): 1、“第一位使者的罪责”(K.35) 2、F大调Kyrie,四个声部和弦乐(K.33) 3、 一首宗教圣歌,四个声部、乐队和管风琴(K.34) 4、 Galim athias musicum(K.32) 5、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26)  6、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27) 7、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28)  8、 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29) 9、 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  10、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1) 11、 八首钢琴变奏曲(K.24)  12、 七首钢琴变奏曲(K.25) 1767年(11岁): 1、 拉丁文喜剧(K.38)  2、 致欢乐(歌曲)(K.53)(Olmuetz) 3、 葬礼音乐(K.42)(萨尔茨堡)  4、 F大调第六交响曲(K.43)(Olmuezt) 5、 F大调第四十三交响曲(K.76) 6、 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K.37) 7、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K.398、 D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K.40) 9、 G大调钢琴协奏曲(K.41)  10、 降E大调管风琴和弦乐奏鸣曲(K.67 ) 11、 降B大调管风琴和弦乐奏鸣曲(K.68)  12、 D大调管风琴和弦乐奏鸣曲(K.69) 1768年(12岁): 1、 德国小歌剧《巴示亭和巴士亭纳》(K.50) 2、谐歌剧La finta semplice (K.51) 3、 宗教音乐(K.47)  4、 G大调Missa brevis (K.49) 5、 “达夫纳,你的玫瑰色面颊”(艺术歌曲)(K.52) 6、 D大调第七交响曲(K.45) 7、 D大调第八交响曲(K.48)  8、 G大调交响曲(K.221)9、 降B大调交响曲(K.214)  10、 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46D)11、 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46E) 1769年(13岁):  1、 D大调Missa brevis (K.65)  2、 C大调Missa (K.66) 3、圣歌一首,四声部、弦乐和管风琴(K.72) 4、C大调Te Deum(K.141) 5、 咏叹调,女高音(K.70)  6、 梅塔斯塔西奥(K.71) 7、 F大调第四十二交响曲(K.75)  8、 六首小步舞曲(K.61H) 9、 D大调遣兴曲(K.62)  10、 G大调遣兴曲(K.63)  11、 D 大调小步舞曲(K.64)  12、 七首小步舞曲(K.65A)  13、 降B大调遣兴曲(K.99)  14、 D大调小夜曲(K.100) 15、 十九首小步舞曲(K.103)  16、 六首小步舞曲(K.104)  17、 六首小步舞曲(K.105)  18、D大调小步舞曲(K.64)  19、七首小步舞曲(K.65A)  20、一首宗教音乐,C大调(K.141) 1770年(14岁): 1、 Mitrtidate Re di Ponto.严肃的歌剧(K.87)  2、 交替圣歌《Cibavit eos.》(K.44) 3、 Miserere,A小调(宗教音乐)(K.85)  4、 交替圣歌(K.86) 5、 慈悲经,G大调(K.89)  6、 慈悲经,D 小调(K.90) 7、 诗篇咏唱(四个声部)(K.93)  8、 梅塔斯塔西奥,女高音咏叹调(K.143) 9、 咏叹调(K.79)  10、 梅塔斯塔西奥,女高音(K.82) 11、 梅塔斯塔西奥,女高音(K.83)  12、 梅塔斯塔西奥,女高音(K.88) 13、 咏叹调(女高音、弦乐和管风琴)(K.143)  14、 G大调交响曲(K.74) 15、 D大调交响曲(K.81)  16、 D大调交响曲(K.84)  17、 D大调交响曲(K.95)  18、 D大调交响曲(K.97) 19、 G大调交响曲(K.110)  20、 小步舞曲,降E大调(K.122) 21、 乡村舞曲,降B大调(K.123)  22、G大调弦乐四重奏(K.80) 23、小步舞曲,D大调(K.94) 1771年(15岁):  1、 塞雷纳塔(K.111)  2、 一首宗教音乐,G大调(K.108) 3、 一首宗教音乐(K.109)  4、 一首宗教音乐(K.115)]  5、 一首宗教音乐(K.116)   6、G大调,Kyrie(K.221) 7、梅塔斯塔西奥(K.74B) 8、梅塔斯塔西奥,独唱,合唱,乐队(K.118) 9、 G大调第四十六交响曲(K.96)  10、 F 大调第十三交响曲(K.112) 11、 D大调第五十交响曲(K.120)  12、 D大调第五十一交响曲(K.121) 13、 降B大调交响曲(K.216) 1772年(16岁):  1、 小夜曲(K.126)  2、 序曲Lucio Silla(K.135) 3、 一首四声部、交响乐队和管风琴的宗教乐曲(K.125) 4、 Regina Coeli,降B大调(宗教乐曲)(K.127)  5、 弥撒,C小调,大调(K.139) 6、 《我多么不幸》(艺术歌曲)(K.147)  7、 《哦,神圣同盟》(艺术歌曲)(K.148)8、 《秘密的爱情》(艺术歌曲)(K.150)  9、 G大调交响曲(K.124) 10、 C大调交响曲(K.128)  11、 G大调交响曲(K .129) 12、 F大调交响曲(K.130)  13、 降E大调交响曲(K.132)  14、 D大调交响曲(K.133)  15、 A大调交响曲(K.134) 16、 D大调交响曲(K.161)  17、 C大调交响曲(K.162) 18、 D大调交响曲(K.163) 19、 谐谑曲,D大调(K.131)  20、谐谑曲,D大调(K.136) 21、谐谑曲,降B大调(K.137) 22、 谐谑曲,F大调(K.138)  23、 六首小步舞曲(K.164) 24、 管风琴与弦乐奏鸣曲,D 大调(K.144)  25、 管风琴与弦乐奏鸣曲,F大调(K.145) 26、 弦乐四重奏,D大调(K.155)  27、 弦乐四重奏,G大调(K.156) 28、 弦乐四重奏,C大调(K.157)  29、 弦乐四重奏F大调(K.158) 30、 弦乐四重奏,降B大调(K.159)  31、 弦乐四重奏,降E大调(K.160) 32、 D大调钢琴奏鸣曲(四手联弹)(K.381) 1773年(17岁):  1、 C大调弥撒(K.167)  2、 Offertory (K.167) 3、 C大调,Osanna (K.223)  4、 D大调第二十三交响曲(K.181) 5、 降B大调第二十四交响曲(K.182)  6、 G小调第二十五交响曲(K.183) 7、 降E大调第二十六交响曲(K.184)  8、 Divertimento,降E大调(K.166) 9、 16首小步舞曲(K.176)  10、 D大调小夜曲(K.185) 11、 Divertimento,降B大调(K.186)  12、 Divertimento,C大调(K.187) 13、 D大调进行曲(K.189)  14、 D大调钢琴协奏曲(K.175) 15、 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190)  16、 降B大调弦乐五重奏(K.174) 17、 F大调弦乐四重奏(K.168)  18、 A大调弦乐四重奏(K.169) 19、 C大调弦乐四重奏(K.170)  20、 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K.171) 21、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K.172)  22、 d小调弦乐四重奏(K.173) 23、 十二首钢琴变奏曲(K.179)  24、 六首钢琴变奏曲(K.180) 1774年(18岁):  1、 谐歌剧(K.196)  2、 F大调Missa brevis(K.192) 3、 D大调Missa brevis(K.194)  4、 G大调第二十七交响曲(K.199) 5、 C大调第二十八交响曲(K.200)  6、 A大调第二十九交响曲(K.201) 7、 D大调第二十三交响曲(K.202)  8、 D大调小夜曲(K.203) 9、 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K.191)  10、 C大调钢琴奏鸣曲(K.279) 11、 F大调钢琴奏鸣曲(K.280)  12、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281) 13、 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K.282)  14、 G大调钢琴奏鸣曲(K.283) 15、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四手联弹(K.358)  16、 D 大调进行曲(K.237) 1775年(19岁):  1、 梅塔斯塔西奥(K.208)  2、 Missa brevia,C大调(K.220) 3、 Misericordias Domini (K.222)  4、 D大调小夜曲(K.240) 5、 Divertimento,F大调(K.213)  6、 C大调进行曲(K.214) 7、 D 大调进行曲(K.215)  8、 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207)] 9、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211)  10、 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216) 11、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218)  12、 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219) 13、降B大调管风琴和大提琴奏鸣曲(K.212)  14、降B大调巴松管和大提琴奏鸣曲(K.292) 1776年(20岁): 1、 降E大调,四声部宗教音乐(K.243) 2、 C大调弥撒,四声部,乐队和管风琴(K.257) 3、 C大调短小的弥撒(K.258)  4、 C大调短小的弥撒(K259) 5、 两重合唱,弦乐和管风琴(K.257)  6、 C大调弥撒(K.262) 7、 咏叹调(K.255)  8、 咏叹调(K.256)  9、 D大调小夜曲(K.239) 10、 降B大调谐谑曲(K.240)  11、 F大调谐谑曲(K.247)  12、 F大调进行曲(K.248)  13、 D大调进行曲(K.249)  14、D大调哈夫纳小夜曲(K.250)  15、D大调谐谑曲(K.251) 16、 降E大调谐谑曲(K.252)  17、 F大调谐谑曲(K.253) 18、 四首乡村舞曲(K.267)  19、 降B大调第六钢琴协奏曲(K.238) 20、 F大调第七十钢琴协奏曲(K.242)  21、 C大调第八钢琴协奏曲(K.246) 22、 小提琴协奏曲,快板(K.246)  23、 降B大调回旋曲(K.269) 24、 C大调管风琴、小提琴奏鸣曲(K.263)  25、 F大调管风琴与弦乐奏鸣曲(K.224) 26、 A大调管风琴与弦乐奏鸣曲(K.225)  27、 G大调管风琴与弦乐奏鸣曲(K.241) 28、 F大调 管风琴与弦乐奏鸣曲(K.244)  29、 D大调管风琴与弦乐奏鸣曲(K.274) 30、 降B大调弦乐三重奏(K.266)  31、 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K.254) 1777年(21岁):  1、 降B大调短小弥撒,四声部,弦乐和管风琴(K.275) 2、 Graduale ad festum B.M.V.,F大调(K.273)  3、 咏叹调(K.272)   4、降B大调谐谑曲(K.270)  5、D大调,Notturno(K.286)  6、降B大调谐谑曲(K.270) 7、 F大调谐谑曲(K.288)  8、 降E大调谐谑曲(K.289)   9、 降B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K.271)  10、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271A)   11、C大调管风琴奏鸣曲(K.271)  12、G大调管风琴奏鸣曲(K.278)   13、D大调长笛和弦乐四重奏(K.285)  14、C大调钢琴奏鸣曲(K.309) 1778年(22岁): 1、 降E大调咏叹调,四声部,管风琴与乐队(K.322)  2、 咏叹调(K.294) 3、 咏叹调(K.295)  4、 咏叹调(K.316)  5、小咏叹调(K.307) 6、小咏叹调(K.308) 7、 D大调第三十一(巴黎)交响曲(K.297)  8、 降B大调加沃特舞曲(K.300) 9、 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10、 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 11、 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  12、 C大调长笛协奏曲(K.315) 13、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  14、 A大调长笛和弦乐四重奏(K.298) 15、 C大调长笛和弦乐四重奏(K.271)  16、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296) 17、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1)  18、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2) 19、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3)  20、 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 21、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5)  22、 D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6) 23、 九首变奏曲(钢琴)(K.164)  24、 十二首变奏曲(钢琴)(K.265) 25、 A小调钢琴奏鸣曲(K.310)  26、 D 大调钢琴奏鸣曲(K.311) 27、 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  28、 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 29、 F大调钢琴奏鸣曲(K.332)  30、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333) 31、八首钢变奏曲(K.352)  32、十二首钢琴变奏曲(K.353)  33、C大调小幻想曲(K.395) 1779年(23岁): 1、 C大调《雷吉娜.柯立》四声部,管风琴与乐队(K.276)  2、 C大调弥撒(K.317) 3、 C大调《多米尼加的晚课经》(K.321)  4、 C大调慈悲经(K.323) 5、 G大调交响曲(K.318)  6、 降B大调交响曲(K.319)  7、 D大调小夜曲(K.320) 8、 D 大调谐谑曲(K.334)  9、 降E大调两架钢琴协奏曲(K.365) 10、 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364)  11、 C大调管风琴奏鸣曲(K.329) 12、 C大调管风琴奏鸣曲(K.328)  13、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78) 14、 八首小步舞曲和三重奏(K.315A)  15、 两首进行曲(K.335) 1780年(24岁) 1、 埃及国王塔莫斯(K.345)  2、 C大调庄严弥撒(K.337) 3、 C大调慈悲经(K.340) 4、 四声部晚课经(K.339)  5、两首德国宗教歌曲(K.343)  6、心满意足(歌曲)(K.349) 7、来吧,亲爱的吉特(K.351)  8、C大调第三十四交响曲(K.338)  9、降B大调小夜曲(K.361)  10、 进行曲(K.362)  11、 三首小步舞曲(K.363)  12、 降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268)  13、 C大调管风琴与弦乐奏鸣曲(K.336)  14、 六首变奏曲(K.360) 1781年(25岁):  1、 伊多美奥,瑞.蒂.克勒达(K.366)  2、 D小调慈悲经(K.341)  3、 咏叹调(K.368)  4、 咏叹调(K.369)  5、 咏叹调(K.374)  6、 芭蕾(K.367) 7、 降E大调小夜曲(K.375)  8、 C大调小提琴回旋曲(K.373) 9、 F大调大管和弦乐四重奏(K.370)  10、 G大调、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79) 11、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80) 1782年(26岁):  1、 后宫诱逃(歌剧)(K.384)  2、 C小调弥撒(K.427) 3、 善良的恩人,请接受我的谢意(K.383)  4、 致希望(K.390)  5、 致孤独(K.391) 6、 该感谢格兰茨(K.392)  7、 卡农(K.229)  8、 卡农(K.230)  9、 卡农(K.231) 10、 卡农(K.233)  11、吃,喝(卡农)(K.234) 12、卡农(K.347)  13、 卡农(K.348) 14、 两重唱(K.389)  15、 歌曲(K.393)  16、 D大调第35哈夫纳交响曲(K.385) 17、 C小调小夜曲(K.388)  18、三首进行曲(K.408) 19、 D大调协奏回旋曲(K.382) 20、 A大调协奏回旋曲(K.386)  21、F大调(K.413)  22、A大调(K.414)  23、C大调(K.415)  24、 D大调圆号协奏曲(K.412)25、 G大调弦乐四重奏海顿1号(K.387)  26、五首赋格(K.405)  27、巴赫赋格序曲(K.405)  28、 F 大调卡农快板(K.410) 29、 F 大调快板(二只单簧管和三只低音圆号)(K.411) 30、 A大调、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31、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403),未完成  32、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404),未完成 33、 C 大调幻想曲和赋格(K.394)  34、C小调幻想曲(K.396)  35、D小调幻想曲(K.397) 36、 序曲(按亨德尔的风格),未完成,(K.399)  37、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K.400) 1783年(27岁) 1、谐歌剧,未完成(K.422) 2、谐歌剧,未完成 (K.430) 3、咏叹调(K.416) 4、咏叹调(K.418)   5、 咏叹调(K.419)  6、 咏叹调(K.420)  7、 咏叹调(K.431)  8、 咏叹调(K.432)  9、 爷们总是找东西吃(K.433)  10、 咏叹调(K.435)  11、 咏叹调(K.486A) 12、 低层次的满足(K.151)  13、 咏叹调(K.178)  14、 献给你,宇宙之魂(K.429) 15、 三重唱(K.434)  16、 三重唱(K.436)  17、 三重唱(K.437)  18、 三重唱(K.438) 19、 三重唱(K.439)  20、 咏叹调(K.440)  21、 三重唱(K.441) 22、 C大调第36林茨(Linz)交响曲(K.425)  23、 G大调第37交响曲(K.444),未完稿, 24、 为一哑剧作曲(K.446)  25、 F 大调大管协奏曲(K.293),只完成片断 26、 D 小调弦乐四重奏(海顿弦乐四重奏第2号)(K.421) 27、 降E 大调弦乐四重奏(海顿弦乐四重奏第3号)(K.482) 28、 D小调、大调钢琴三重奏(K.442),由Stadler最后完成 29、 降E大调五重奏(K.407)  30、 六首变奏曲(K.398)  31、 D 大调赋格(K.443) 1784年(28岁):  1、 六首乡村舞曲(K.461)  2、 五首小步舞曲(K.461) 3、 两首小步舞曲和两首乡村舞曲(K.463)  4、 降E大调第十四钢琴协奏曲(K.449) 5、 降B大调第十五钢琴协奏曲(K.450)  6、 D 大调第十六钢琴协奏曲(K.451) 7、 G大调第十七钢琴协奏曲(K.453)  8、 降B大调第十八钢琴协奏曲(K.456) 9、 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K.459)  10、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第4号)(K.458) 11、 降E大调五重奏(K.452)  12、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454) 13、 C小调小葬礼进行曲(K.453A)  14、 十首变奏曲(K.455) 15、 C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457)  16、 八首变奏曲(K.460) 1785年(29岁): 1、 小伙子漫游(K.486)  2、 魔术师(K.472)  3、 心满意足(K.473) 4、 被欺骗的世界(K.474)  5、 紫罗兰(歌德诗)(K.476)  6、 石匠之欢乐,康塔塔(K.471) 7、 四重奏(K.479)  8、 三重奏(K480)  9、 歌曲(K.483)  10、 合唱(K.484) 11、 共济会葬礼进行曲(K.477)  12、 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 13、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K467)  14、 降E大调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K.482) 15、 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慢板(K.470)  16、A大调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第5号)(K.464) 17、 C大调弦乐四重奏(海顿弦乐四重奏第6号)(K.465) 18、G小调钢琴四重奏(K.478)  19、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481)  20、c小调钢琴幻想曲 1786年(30岁): 1、 费加罗的婚礼(歌剧)(K.492)  2、咏叹调(K.490)  3、咏叹调(K.505) 4、 自由之歌(K.506)  5、 卡农(K.507)  6、 卡农(K.508)  7、 八首卡农(K.508A) 8、 两重唱(K.489)  9、 D大调第三十八(布拉格)(K.504) 10、 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K.488)  11、 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K.491) 12、 C大调第二十五钢琴协奏曲(K.503)  13、 降E大调圆号协奏曲(K.495) 14、 D大调弦乐四重奏(K.499)  15、 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K.502) 16、 为两只圆号所作的十二首二重奏(K.487)  17、 D大调钢琴回旋曲(K.485) 18、 F大调钢琴回旋曲(K.494)  19、 G大调钢琴奏鸣曲(K.357) 20、 F大调钢琴奏鸣曲(K.497)  21、 G大调钢琴慢板和变奏曲(K.501) 1787年(31岁) 1、 唐.璜(歌剧)(K.527)  2、 咏叹调(K.512)  3、 咏叹调(K.513)  4、 咏叹调(K.528) 5、 老人(歌曲)(K.517)  6、 歌曲(K.518)  7、 离别之歌(K.519)  8、 歌曲(K.520) 9、晚来思绪(K.523)  10、致克罗(K.524)  11、弗恩德利希的生日(K.529)  12、梦境(K.530)  13、 小小的纺织女(K.530)  14、 三重奏(K.532) 15、 六首德国舞曲(K.509)  16、 开个音乐玩笑(K.522) 17、 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音乐会小夜曲)  18、 c小调弦乐五重奏(K.406) 19、 C大调弦乐五重奏(K.515)  20、 g小调弦乐五重奏(K.516) 21、 A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526)  22、 C大调钢琴奏鸣曲(K.521) 1788年(32岁):  1、 歌曲(K.538)  2、 一首德国战歌(K.539)  3、 咏叹调(K.541) 4、 野游(歌曲)(K.552)(维也纳) 5、 卡农(K.553) 6、卡农(K.554)  7、 卡农(K.555) 8、卡农(K.556) 9、卡农(K.557) 10、卡农(K.558)  11、卡农(K.559) 12、卡农(K.560A ) 13、 卡农(K.560B)  14、 卡农(K.561)  15、 卡农(K.562)  16、 小坎佐纳(K.549) 17、 C大调第41(朱比特)交响曲(K.551)  18、 乡村舞曲(暴风雨)(K.551) 19、 乡村舞曲(K.535)  20、 三首乡村舞曲(K.535A)  21、 六首德国舞曲(K.536) 22、 D大调小进行曲(K.544)  23、 两首乡村舞曲(K.565)  24、 六首德国舞曲(K.567) 25、 十二首小步舞曲(K.568)  26、 D 大调第二十六(加冕)钢琴协奏曲(K.537) 27、 c小调弦乐快板和赋格(K.546)  28、 E大调钢琴三重奏(K.542) 29、 C大调钢琴三重奏(K.548)  30、 G大调钢琴三重奏(K.546) 31、 F 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547)  32、 快板和慢板(钢琴)(K.533) 33、 B小调快板(K.540)  34、 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 1789年(33岁):1、来自本身冲动(K.569)  2、女高音歌曲(K.577)  3、女高音歌曲(K.579) 4、 女高音歌曲(K.580)  5、 女高音歌曲(K.582)  6、 女高音歌曲(K.583) 7、 《女人心》插曲(K.584)  8、 六首德国舞曲(K.571)  9、 十二首小步舞曲(K.585) 10、 十二首德国舞曲(K.586)  11、 德国舞曲(K.587) 12、 普鲁士国王弦乐四重奏1号(K.575)  13、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570) 14、 一首小步舞曲的九首变奏(K.573)  15、 一首小的吉格,g小调(K.574) 16、 D大调钢琴奏鸣曲(K.567)  17、 四重唱(K.附5) 1790年(34岁): 1、 女人心(歌剧)(K.588)  2、 亲爱的女人(K.625)  3、 D 大调弦乐四重奏(K.593) 4、 降B大调普鲁士国王弦乐四重奏第2号(K.589) 5、 F大调普鲁士国王弦乐四重奏第3号(K.590) 6、 D大调小步舞曲(K.355)  7、 F小调管风琴曲(K.594) 1791年(35岁):1、 魔笛,德国歌剧(K.620) 2、 La clemenza di Tito,歌剧咏叹调(K.621) 3、 安魂曲,d小调(K.626) 4、 歌曲《Per questa bella mano》(K.612) 5、 《Io ti lasco》(K.621) 6、 独唱《慕春》(来吧,可爱的五月)(K.596) 7、 儿童游戏(K.598)  8、 一首德国小康塔塔(K.619)   9、 最后的合唱(K.615)  10、 男声合唱(K.623)   11、 六首小步舞曲(K.599)  12、 六首德国舞曲(K.600) 13、 四首小步舞曲(K.601)  14、 四首德国舞曲(K.602)   15、 两首乡村舞曲(K.603)  16、 两首小步舞曲(K.604)   17、 三首德国舞曲(K.605)  18、 六首德国舞曲(K.606) 19、 降E大调乡村舞曲(K.607)  20、 五首乡村舞曲(K.609)   21、 G大调乡村舞曲(K.610)  22、 C大调德国舞曲(K.611) 23、 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即他最后一部钢琴协奏曲 24、 为他的全部钢琴协奏曲写华彩段(从1773开始,至1991年完成)(K.624) 25、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  26、 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K.614)(维也纳) 27、 为玻璃琴、长笛、双簧管、中提琴和大提琴写的《柔板与回旋曲》(K.617)28、 f小调幻想曲(钢琴四手联弹)(K.608)(维也纳)  29、 f小调管风琴幻想曲(K.608) 30、F大调管风琴行板(K.616)  31、早春(艺术歌曲)(K.597) 32、安魂曲(K.626)
我推荐题主看一下《莫扎特传》 ,有点长 要看很久。
哦 翻开复调书,你会发现那些很多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例子都是由mozart的完成的。。。。
针对排名第二的答案的评论做出的解释。主要不是回答题目的。莫扎特首先是个音乐家,我想题主问的天赋也一定是音乐天赋。我有异议原因是答主没在正式答案内容范围内写清楚,比较的是乐谱整洁能力或者说是一气呵成的能力,而非狭义上的音乐天赋。乐谱终究是要演奏的,就乐谱自身整洁而言没有多大价值。正是因为多数人看不懂乐谱所以整洁就觉得非常天才,我要是自己作曲然后不管什么水平乐谱也不改,我岂不是也很有天赋?难道我就是天才了?题主问的是莫扎特被称为天才的天赋,乐谱整洁完全不能说明莫扎特的天才 。个人认为乐谱整洁能力对于音乐家来说是很小的天赋。莫扎特真正的天赋在于它音乐的神性,挥手即来的悦耳和纯粹。排名第一的答案基本说的很全面,比较靠谱 。别被乐谱整洁误导…反对的一大原因是我自己更喜欢贝多芬,没有讨论普切尼也是因为对歌剧不是很感冒。其实普切尼在其领域地位也是神级,天赋比较拿乐谱出来说事就是很肤浅 。
听音乐之前停止用语言思考,甚至停止思考-----不过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忘记一切
上面的回答都非常精彩,学到了很多。我本人对音乐近乎一无所知,我只想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我女朋友曾经和我说起她的表妹,山里的小女孩,自闭症,只有在放音乐的时候才会奇妙地舞动双手。人长得和明星一样漂亮。无数人为她和她的未来感慨。她的父母没钱,将来可能只能让她早早嫁给一个不嫌弃她的村汉。她会不会和莫扎特一样是天才?没人知道。但我相信,运气,一定是天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莫扎特的爸妈,及其他们为莫扎特带来的一切,绝对是莫扎特天才的一部分。也是很多人一辈子也永远得不到的“天赋”。
就像是上帝在他的脑海里已经写好,而莫扎特要做的只是把它写下来
莫扎特没什么“令人难以企及”的天赋,都是有天赋的音乐家可以达到的程度。在其他领域,也不要轻信任何人有“令人难以企及的天赋”,都是神话罢了。补充,有同学晒出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的手稿,极具误导性。莫扎特作品的难度和贝多芬的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学生很整洁的解出二元一次方程,就能因此认为比解微分方程时草稿很乱的学生有更高的数学天赋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迅雷看看缓存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