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光儒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式

为迷失的中国寻找回归的道路_纪念文集(政右经左版)_天涯博客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8060615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107
(10499)(359)(859)(1928)(384)(153)(556)(277)(153)(74)(38)(53)(110)(48)(74)(123)(69)(100)(50)(110)(84)(31)(78)(55)(70)(47)(64)(30)(63)(33)(68)(20)(13)(39)(100)(171)(56)(56)(53)(55)(72)(168)(117)(195)(2342)(267)(60)(124)(28)(57)(549)
(1)(2)(1)(12)(83)(335)(658)(571)(406)(301)(146)(138)(232)(250)(392)(620)(716)(483)(552)(205)(80)(20)(31)(14)(13)(7)(30)(37)(24)(19)(44)(34)(24)(35)(23)(15)(28)(15)(23)(37)(70)(92)(56)(49)(54)(60)(31)(47)(61)(87)(162)(141)(131)(161)(143)(121)(26)(26)(54)(78)(21)(3)(7)(4)(7)(110)(293)(445)(53)(48)(29)(21)
——辛亥后人聚会三藩市
     作者:于明      为中国寻找迷失的宪政道路,是将于2月26日和27日在三藩市弗里蒙市希尔顿酒店召开的《辛亥百年风云人物学术研讨会暨先贤臧启芳追思会》主题之一。作家戴晴等专家将专程从北京赶来。 她会向与会者介绍辛亥时期法学家张耀曾的“宪政救国”思想。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院的张耀曾曾任同盟会总干事,担任过北京政府司法总长,任内制定法典、审判官职责和监狱制度等重大法规,力求使中国成为一个法治国家。戴晴的演讲题目是“结束专制,开启宪政—张耀曾的宪政救国”。     这次辛亥百年纪念活动,将设立五个环节。“寻找迷失的宪政道路”是其中之二,在同一环节中,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将推出“失踪的宪法之父张君劢”,这位留德博士在1946年代表中国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947年主导起草《中华民国宪法》,确立了中华民国内阁五院制。但被列为战犯,最后客死美国。台大博士曾建元聚焦民国大法学家吴经熊,论述他在中华民国百年法制史上的历史地位。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吴国光演讲的题目是“唐大姐和E先生——略论辛亥革命与民主制度建设”。 这一环节还有封从德博士的“孙文与辛亥革命”,郎摩贡巴仓.洛桑尼玛先生的“孙中山先生与民族共和”,陈维健的“话说家乡辛亥革命同盟会五义士”。      早在一个月前,戴晴就来信称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因为这是由“民间(家族后人)出面叩问历史”。本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民间记忆,历史回声”。 讲者从各自的角度解读中国百年兴衰的宿命和因果。其中的演讲有陈汉中先生的“父亲—兼议国父孙中山”,汤般若先生的“现代新儒家”,诗人严力的“死去是更好的活法---纪念爷爷严苍山”,臧英年教授的“近身观察何应钦”,费良永博士的“浅论满清旧臣郑孝胥的预言”,杨建利博士的“民间记忆VS官方记录”。 第四的环节是“辛亥百年风云人物”。这个环节彙集了辛亥伊始百年中风云人物的后人,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民国勐将,百胜将军阙汉骞的孙子阙光儒先生将演讲:“阙汉骞将军事蹟”。 李肇甫的孙女杜欣欣女士的演讲题目是“我的祖父李肇甫”; 而黄炎培孙女黄肖路女士的“百年中国黄万裡”, 则将聚焦在父亲黄万里身上。吴倩女士的祖父也曾是民国重要人物,她因家庭出身而备受苦难。吴倩女士的“ 缅怀先人,做历史伤口的弥合者”,将把人们带回到现实世界。     研讨会接下来是会议的重点环节,刘海岩研究员演讲“代理天津市长——臧启芳雄才难展的从政之路”。刘海岩研究员介绍说:臧启芳先生1930年10月至1931年3月担任天津市市长,是为天津1928年设市以后第三任市长。接掌天津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商埠城市,为这位曾在美国专攻经济财政和市政管理的归国英才提供了施展才干的绝佳机会。然而,在“军阀政治”时代,臧氏无法左右政局,只代理天津市市长半年便去职北往。在这短暂的半年,恰逢收回比租界,臧氏作为接收专员,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臧氏致力推行市政,倡组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通盘设计规划城市,按照现代方式推动城市的建设与管理;臧氏力图推进政府与社会合力慈善救济事业,解决当时困扰城市的贫困问题;臧氏勤于政务,身体力行,致力解决诸多社会问题;臧氏廉简奉公,是为民国一代精英之典范。     本次活动正值原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逝世50周年纪念,臧启芳家族也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本次研讨活动特设环节“一代贤能臧启芳”,其中历史学博士阿海将介绍“臧启芳先生生平简述”,张小刚先生演讲题目是“天津市长人选到底是此臧还是彼臧”,朱学渊博士的“东北大学人事踪迹——纪念臧启芳先生。”      最后,会议还特设“先贤臧启芳追思会”, 追思会将播放一个约二十分钟的视频,介绍臧启芳的生平事蹟。在臧启芳后人和友人的纪念发言之外,还有刘绍夫先生的“试论臧启芳《蛰轩词草》的孤忠情怀”。     主办者和与会者纷纷表示,这将是一个别开生面、 寓严谨的学术研讨于生动的故事讲述的会议。分类: |[转载]关于中国抗战最成功最彻底的歼灭战-----腾冲战役资料
关于中国抗战最成功最彻底的歼灭战-----腾冲战役资料
阙汉骞将军与腾冲相关
  文物文献与逸闻辑录------纪念腾冲战役胜利65周年
编撰人阙再伦邮箱:
  日,经历4个余月的浴血奋战,国民党军队收复了云南西部重镇腾冲城,数千日军或死或俘,无一逃脱。日,腾冲战役胜利65周年了。
  腾冲战役是滇缅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腾冲战役是二战中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战场,腾冲是中国抗战反攻中第一个收复的县城,又是一个全歼日军,没有一个逃掉的成功歼灭战,被日本军事教官称为中国最成功的歼灭战。整个战役包括了险渡怒江,强攻高黎贡山,野外河川山头战,围城战和艰苦异常的逐屋巷战。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腾冲历史以来就是军事边城,商贸边城。腾冲地灵人杰,才俊辈出,同时也是文化重镇。腾冲战役后,腾冲在血火的洗礼下,腾冲文化因之愈加光辉烂灿,蒋介石甚至以“腾冲文化最高”褒美之。
  腾冲战役的将士们,用血汗为腾冲文化写下浓重的一笔。54军军长阙汉骞将军是腾冲战役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阙将军豪迈的大将风范,浓厚的儒将色彩与历史底蕴深厚的腾冲文化映互辉映,值得关注探索。
  阙将军是我的叔祖父。2007年10月间,我在堂伯阙定正先生(阙将军长子)堂姑阙天正女士(阙将军长女)的支持下,专程去腾冲作了为期三四天的短暂参观,并将阙将军家人提供的珍贵资料与腾冲相关方面作了交流。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历史资料散佚严重,加之人事变迁,史料欠缺系统整理,不过60余年,一些史实即有不明之象。现将各方所得阙汉骞将军部分与腾冲相关文物文献资料及逸闻一并辑录,简要注释,供大家研究参考,与大家交流,请方家指正。并以此,纪念为收复腾冲而英勇牺牲的将士,纪念为支援部队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地方人民,纪念为收复国土忠勇而战的所有将军和士兵包,括援华的美国盟军官兵,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一,〉与李根源先生之交往
  (1)李根源〈〈宁远阙府君暨德配李太夫人墓表〉〉
  抗击倭寇之六年,远征军陆军第五十四军军长阙府汉骞布防滇西,自保山以书抵余,并寄行状,曰:“先考妣殁后,表墓之文尚缺,敢以烦君?”余按阙姓系出下邳,肇自汉荆州剌史阙羽三,厥后宗支衍于海内者,不甚显著。余先妣氏阙,远祖自前明江西临川迁滇之楚雄,再由楚雄迁滇越,世业商。清末族尽,以余女希声继承。余与君属同宗,又遇于边徼,重以推诿,义何敢辞。
  状按府君讳兴富,字方甫。世居湖南宁远,以耕以读。考世平公,生子四,府君居长。貌奇伟,孝友出于天性。耕不废读,喜饮,从未尝醉。一生谨抱吃亏两字,于地方公益慈善事业惟恐后人。邑宗祠淹于水,荡成废墟,府君独出巨资,葺而新之。尝携百金至清水桥集墟,为盗窃其半,群执盗欲殴之。府君为之解说,曰:“吾金未亡。”挥之去。其盛德待人如此。配太夫人,氏李,为同邑有意公长女,号望族。及笄归府君。温恭淑慎,勤俭自持,事无巨细,悉任其劳。晨起操作,夜分不辍。饭必粗食,衣必粗布。见有贫苦无告者,或遗以米谷,馈以钱文。哀悯周恤,必尽其情。乡人追怀恩德,犹有垂涕不置者。其贤惠感人如此。生子四,庆云吉云均卒;次凌云;季拨云,即汉骞,结业黄埔军官学校;女一,适郑。孙男八人,孙女七人,曾孙一人。府君卒于民国二十九年四月十三日,享寿八十有一。太夫人先卒于民国九年九月十二日,享寿六十有一,卜葬于勒马回头;府君葬于七星抱月。
  系以铭曰:芝草有根,醴泉有源。惟贤父母,乃生后贤。觥觥季子,令誉昭宣。文能草檄,武能捍边。歼彼丑虏,恢我中原。积善余庆,理无或愆。神归太素,魂怡重泉。宜阐潜德,泐石表阡。
   腾冲李根源敬撰
   衡山赵恒惕敬书
  注文章由阙将军长孙阙光儒提供,系阙将军家珍藏之物,阙再伦标点。李根源字印泉,又字雪生,号高黎贡山人(),腾冲人氏,民国革命元老。曾任云南讲武堂总办,为辛亥云南重九起义领导人之一,滇军名将。曾任陕西省长,1922年入京任航空督办,1923年任农商总长、署理国务总理。1940年任云贵监察使。滇西收复后,主持修建腾冲抗日烈士陵园“国殇墓园”和腾冲龙陵的善后事宜。李根源先生著作等身,主篡的《永昌府文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根源母阙氏,李侍母至孝。1928年,李根源买山葬母于苏州小王山,并筑“阙茔村舍”,庐墓守孝十年。十年间,慕名造访者甚众。善书者均挥毫留墨,计有500幅之巨,李根源请石匠将之全部镌刻于山麓石壁蔚为大观。
  此文中可知阙李二人之家世情况,腾冲至今尚有阙姓人家,即为李根源家族之分支。李文中言及阙氏源流,可能与阙将军家谱所载阙氏远祖有异。据传阙氏以周人弁为始祖,世代居山东兖州府曲阜县昌平乡之阙里。传说居阙里,并以里为姓,即曾与孔子为邻里。宁远阙氏亦自称邳州阙氏,推出生于大同五年,葬于山东曲阜昌平乡之尊保公为一世。其后各代住居地大致如下。三世祖庆鸿公在山西太原文水,四世祖逢时公在汝州伊阳,五世祖元熙公在湖州长兴,六世祖家昌公以后在黄岩。十世祖昌廷公在福建,
十一世祖天翔公以后居湖南宁远,直到卅一世的阙汉骞将军出生,一直在宁远。
  有文字可考的各代祖先均未住邳州,宁远阙氏一脉与邳州关系具体如何尚待进一步考证。
  (2)李根源腾冲战役纪事诗
  (2.1)攻城两军长(53军、54军,)虎虎周(福臣,辽宁人)与阙(汉骞,字拨云,湖南宁远人,先母族人,与根源同辈兄弟行也.)功勋亚卫霍,汗血光腾越。
  注 李根源母亲为云南阙氏,阙将军为湖南阙氏,阙姓稀少,遇之可亲,故二人以兄弟称呼。
  (2.2)阙前有方天,(方君江西人,原兼20集团军副总司令、54军军长,调任军政部军务司长,7月25日去重庆,遗军长缺,调阙汉骞从密只【支】那飞回腾地继任,)江山留战影,建牙中和乡(军指挥所在张家坝),扬旗擂鼓顶(6月29日,方君率预2师攻占宝峰顶,手插国旗,飘扬开际,腾民观之,欢喜如狂.)
  注:此处言之概括.阙汉骞将军1944年4月上旬由保山云南驿起飞,率54军基本部队14师50师到列多。其自印缅回国具体时间地点情形笔者不明,尚待考证,据&扫荡报&随军记者藩世征文,可能在渡江前,即1944年5月11前已回国。
  (2.3)拐楼领事馆,税司饮马河,(铁城腾冲城古有铁城之称钢四角,战死战士多。阙军长拨云与我函谓:“腾冲不愧铁城,而四角不仅是铁,且是钢。寇筑工事最坚强,催陷极其]费力,我攻下此数据点,死伤将士颇多,先后有数千人”云。战死上尉连长郑挺龙、赵柱廷、余成章、杨震魁、姜辉田、文延、宋承彪、杨惠然等.)
  注:李与阙汉兄弟相称,情谊特殊,往来书函应不少,世事变迁,多未见传,阙将军家人,至今藏有李根源照片一帧,及其他资料。
  〈二〉,张问德之诗文
  (1)阙军长代电代购马料副食 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腾冲县张县长:
  案奉司令长官卫未鱼文电略开:『奉军政部部长何铣需电开,奉行政院院长蒋午删电开:「查国军副食、马干改发实物办法颁行后,各省多以办理困难,请求改善。经军事委员会会商,仍发给副食马干代金交各部队,照实有人数,委托当地政府办理。」等因。除分令外,仰转饬所属遵照。』等因。查本部及各师到达XXX贵境以后,对于副食内之油类、蔬菜,马干内之豆类均感缺乏,不易购到,且价亦昂,殊感困难。奉令前因,相应转达XXX贵府,迅予筹办,并请组设副食、马干代办所议定征购办法,评定价格,统筹办理,以维军食。除分令各部,每月造具人马统计表送请XXX贵府查照外,希即自九月一日起办理,并希将办理情形见复为荷。阙汉骞。未有八建。
  (2)复阙军长有代电 三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五十四军军长阙钧鉴:
  未有八建代电敬悉。本府前转奉行政院本年五月义贰字第一二二七四号训令:『国军副食、马干由国家就食盐每斤加价国币十元项下收入,统筹补给实物,原于三十一年颁行之「战时改善军队生活征购食油、燃料、豆麸皮、马草等办法」着予废止。』等因。回溯去年四月,在腾北奉到『战时改善军队生活征购食油、燃料、豆麸皮、马草等办法』时,经再三审议,佥以部队购买副食及马干力所能给之价格,与市价悬殊过远,此项规定价与市价之差额,事实上即成为地方上之负担。地方沦陷,于诸种环境下其将何力以赴,且因此而极易引起之军纪问题,又将如何负责,均成为疑问。经呈请上峰核示,去后嗣奉复以『该县沦陷,着毋庸筹办。』等因。然当时本县尚未全部沦陷,腾北一隅仍在我控制之中,陆军第三十六师奉令担任游击任务,亦即驻在腾北地区。本府虽奉令『着毋庸筹办』,然为顾及事实,仍予筹办供给。在当时物价仅约当现在物价的八分之一,民力已有不支之象,所以有各乡镇为弥补差额价款而摊派门户,抵触国家法令之事。自去年十月以来,地方全部沦陷,又经过七月有余,反攻时期又历三月有半,地方经暴敌、奸伪、游击、便衣压榨搜索苛扰之余,物资奇缺,物价奇涨,生活程度之高,世界无与伦比。本府奉到行政院义贰字第一二二七四号训令已近两月,如为解除民众痛苦,自应立予严令施行,然揆诸事实;顾及作战上之便利,只有本诸两年来以协助反攻为第一义之一贯精神,饬仍供应。然以反攻部队人数之多,物资奇缺之候供应不能圆满,实为事之必然,而各部已付出之代购现款,均属寥寥。近日各部对于马料几成抢运之象,而于猪及小菜之胥索,则更无论矣,因此乡镇保长之被捆被打,几必日有所闻。县长为求协助反攻,未能遵照废止征购办法,以致使各乡镇保长感受困难,民众增加痛苦,实属有忝职守,歉仄殊深,只以国步艰难,不得不忍痛努力为之,以求早获胜利而已。然民力有限,非无可尽之时,所以殊感困难。前此XXX钧部特别党部陈书记长来府,面商供应部队需要解决办法,曾协定组织军民合作站,拟定办法,通饬遵照有案,惟以部队日需消耗量无法规定,亦因以无法办理。兹仍由地方采购供应之明令,本府尚未奉到,自无从办理。惟关于马料,总司令霍未养代电已着由分监部统筹矣。敬准电前由,除分饬各乡镇仍暂予维持供应外,敬电复请XXX鉴查。腾冲县长张问德叩。未俭秘罗。
  注释:张问德,字崇仁,号庵讱,(1880——1957),腾冲人氏,清末秀才。曾任县长,腾冲县参议会议长,云南省主席龙云私人秘书等职。日,腾冲沦陷,7月2日,张问德以花甲之年就任腾冲县抗日政府县长。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辛,组织民众,出钱出力,支援抗战,其驳斥日军劝降的〈〈答田岛书〉〉,经李根源推荐在重庆各报发表后,享誉一时,成为大名鼎鼎的抗日县长。张问德诗文书法也自成一家。
  电文选自张问德《偏安腾北抗战集。公牍》,是其中仅有的阙张之间关于军粮而往来的电报,其余多为集团军司令霍揆彰与张问德之间电文,笔者另查得云南省档案馆存日卫立煌致龙云有关军粮之电报,一并研究,可知中国人民抗战的巨大困难,也可以作为战时军政关系研究之直接材料。
  (3)前腾冲县长张问德《寿五十四军阙军长汉骞》
  天生伟大一雄奇,再造腾冲万口碑。
  气奋风云勋灿烂,书工魏晋笔淋漓。
  披坚破敌谁如猛,密断沉机自出奇。
  我寿将军诗一首,跻堂更进酒三卮。
  注释:选自张问德《偏安腾北抗战集。诗录》。笔者访问腾冲期间,毕世铣老先生口述腾冲人民在攻城胜利后张灯结彩为阙将军祝寿,阙将军借机犒劳部属。阙将军生于清光绪27年夏历腊月10日,(日),1944年的腊月10日,为阙将军43岁生日,当时部队尚在腾冲。将军平时生活简朴节约,然十分注重礼节,每年生日除非情况特殊必宴宾客,天明即起,接受祝寿。阙将军书法楷隶行草四体皆精,人称“书法将军”,后来终于自成一格,被誉为”拨云体”,
所书四体千字文在台湾大陆均有出版。在腾冲时多取法魏碑,如54军来凤山纪功碑及198师纪念塔题词。张文德此诗与口头流传等资料相映证,说明了腾冲人民对阙将军战功和书法的赞美。
  〈〈三〉〉蒋介石台湾国史馆档案资料
  (1)蒋中正总统文物&文物图书(事略稿本)&vol.187.06-43
  (民国三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
  楚雄卫立煌宥电陈“据第五四军副军长阙汉骞电称:‘此次赴印宫兵,以待遇优裕,士气益旺盛,且无患病,友邦人士,极为称许。师部已奉令于二十日移利多以南约二十英里之深林中整训’等情,谨闻”
  注:由电文可知道54军副军长阙汉骞率14师50师在印度情形。在此阶段,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阙汉骞和他的部下》中记述过阙汉骞将军要求他陪同私下巡视印缅前线的情形。黄仁宇还写到:“两年后我在驻印军当上尉参谋。十四师和五十师也由云南经空运至印缅边境,改隶驻印军的战斗序列。阙师长以代理军长的身份随来。我衷心希望军中有此猛将。驻印军每月有呈最高统帅的月报,由副总指挥郑洞国国将军签名不经过总指挥(史迪威),是国军野战军与重庆的机密联系,我是最基层执笔人,就乘此机会,在报告里提出应提升阙将军为军长。在国军的政治体系里,郑属于“何老总”(何应钦将军),阙属于“陈老总”的体系。可是虽如此,那月报也真如我所拟稿的发出,后来因为史迪威要将十四师和五十师分割,隶属新一军和新六军,此事未果,阙将军也仓促回国,他对我们的提议全不知情。”前往印缅前后大概一个来月时间,阙将军回国内,原第54军的基本部队14师50
师留在印缅参加密支那等战役。参加腾冲战役的第54军除198师外,1944年5月间36师纳入第54军建制,预2师归第54军指挥,后两者在腾冲有战斗经验。而脱离54军的14师和50师成为印度缅甸战场的重要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抗战胜利后,为了在精神上压服日军,抗战以来屡致日军重创的14师被派遣到南京作为受降的先遣部队。而在14师服务十余年并任5年师长的阙将军一直视之为第二家庭。
  (2)蒋中正总统文物〈文物图书(事略稿本)〉 vol.189·06-00851
  (民国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保山霍揆章巳养电转呈第五十四军人事调动称:“据第五十四军兼军长方天马电称:‘窃职自去年入滇后,疟疾频临,时愈时发,入夏复日益加剧,药石罔效,近日勉强支持。长此以往,势必贻误,故迫不得已,惟有恳乞准予辞职,以便易地疗养。遗缺拟请以忠勇过人,资绩均优之副军长阙汉骞升充。可否,乞示。’等情,查所称确属实情,拟恳准免该员兼职,专任副总司令,俾便调养。所遗军长职,查有该军副军长阙汉骞已由印返部,该员作战勇敢,资深绩优,恳准以之升充,可否乞电示为祷。”
公批示:可照准。应转卫长官并令方副总司令来渝一见。
注资料来源同上。阙将军在腾冲升迁军长一事,笔者访问腾冲期间,流传说法颇多,一种见于彭荆风先生《挥戈落日》在类的多种文艺出版物。霍揆章,陈烈,黄维,方天,阙汉骞都属陈诚系统,且在第18军有多年共事之谊,其人事变迁,可能有一定默契的伦序。原36师参谋长胡翼烜(后曾任54军军长)晚年对将军长孙阙光儒提及,考虑到阙将军黄埔四期的资历问题,方天由1
8军军长调任20集团军副总司令兼54军军长,原本有为阙汉骞升军长过渡的用意。关于阙将军升任54军军长的人事案,早在1943年的军长黄维卸任后就提出过,关麟征将军(第15集团军总司令)的回忆也可供参考。“我生性坦率,不好轉彎抹角,當即往見陳照f:‘何敬公有電報來,要我保荐一名軍長去接五十四軍,不知長官的意思如何?’
陳辗磫栁遥骸阏J為甚麼人合适呢?’
  我說:‘該軍副軍長傅正模,資歷雖深,但不善戰;該軍師長闕漢騫,能力頗佳,但才升任師長數月之久,馬上又升軍長,似乎太快。可否將我的副總司令張耀明先行兼任,經過數月之後,再由張耀明保荐闕漢騫升任軍長。這個以張耀明舖路過渡的辦法,不知長官意旨如何,請裁決指示。’
  陳债敃r笑顏應允,認為這是個好辦法;我也自認是個好辦法,對於何、陳、五十四軍各方面都說得過去,公情私誼也能兼顧週到。當即以張耀明報上軍政部,兼任五十四軍軍長職。(摘录关麟征口述赣萍著《关麟征将军传》)
  阙将军1939年夏任第14师师长。关将军文中说阙将军当时才升师长数月之久,可能是年代久远回忆有误。当时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黄埔军校毕业的期别资历限制。因为方天(黄埔军校二期)将军让贤,日阙汉骞将军于腾冲战场上成为英杰众多的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中的第一位军长。无论从集团军司令关麟征还是上尉参谋黄仁宇的角度来看,阙将军升迁军长,是众望所归。
  (3)蒋中正总统文物〈文物图书(事略稿本)〉 vol.192·06-00866
  (民国三十三年)九月十六日
  颁令嘉奖滇西反攻各将领电曰:“卫长官分转霍总司令揆章,周军长福成,阙军长汉骞,何军长绍周,叶副军长佩高,赵师长镇潘等,此次滇西反攻,指挥有方,作战奋勇,腾冲松山等要地相继克复,战绩辉煌,殊深欣慰。应先行传令嘉奖所有有功官兵,希速查明详报,以便核给勋奖为要。”
  记本星期反省录……(七)陈牧农无端放弃全州,又予中外以侮辱之资料,不胜惶愧。惟霍揆章军之攻腾冲,历时三月余,死伤五万余,卒得克复要冲,亦足于失败中以自慰也。
注资料由台北查找提供。在1944年的中国抗战形势中,与滇缅抗战几乎同时发动的是豫湘桂战役,日军占领郑州,洛阳,长沙,衡阳,又攻克全州,直到桂柳,南宁。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企图得逞,给中国抗战以极为不利的影响。当时的抗战格局是东线溃败,西线胜利。
  (4)蒋中正总统文物〈文物图书(事略稿本)〉 vol.192·06-00867
  (民国三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保山卫长官立煌申梗电略陈:“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第八军军长何绍周,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前军长方天,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第五十四军副军长叶佩高等六员,参加攻占腾城,作战达成任务,卓著勋劳。除方天前已奉颁青天白日勋章外,其余五员拟恳特予颁给青天白日勋章,可否?祈核示。
” 公批示:“交军令部铨叙厅核议。”
   注 来源同上,第54军因此获得陆军最高荣誉旗----虎形旗一面,阙将军获得云麾勋章。
  国民政府 ·356
  (5)报告 四月十八日于广州五四军部
  本军于黄花岗之侧,建筑烈士公墓。恳 钧座亲书“陆军第五十四军抗战阵亡烈士公墓”十五字,以彰忠烈而励来兹为祷!谨呈 校长蒋学生阙汉骞
  恳用信纸书写,再行放大附呈。
  国民政府文电摘由纸:收文卅五年四月廿四日 拟办:拟书给 批示:如拟
  注释:广州第54军公墓规模宏大,现多已不存,当时照片资料笔者不明。仅存永福路37号某部队营区大门左侧小山坡上的一座纪功亭。亭用绿琉璃瓦盖顶,六角攒尖,六面均有题额,但原有题额字迹已模糊难辨,只其中一额依稀可见“碧血春秋”四字,其余的墓表、纪功碑等已不可复寻。现已经列为广州市英烈公墓。第54军广州公墓落成,阙军长在纪念特刊《发刊词》中写到:“抗戰中,本軍很榮幸地始終擔負最艱巨的任務,在滬東,在粵北,在桂南,在滇西,在蛮荒異域中,在腥風血雨中,不斷擊滅敵人,並首先展開反攻的大纛。當我軍橫渡怒江,迭克黎山騰沖,下龙陵,会师畹町的時候,迫近敵寇屈膝的時候了。”与54军有关联的新一军也在广州建有墓园。
  〈〈四〉〉〈〈陆军第54军滇西攻势作战机密日记〉〉简要摘录
  6月20日星期二 大寨
  丙 上令及本部处置
  三、顾师长已号申促修电要旨:“第4团副团长荆哲生皓申报称,陈善学营(欠第2连)
皓辰占固东,派第1连向顺江街以南地区搜索前进.敌114联队猪濑大队由固东撤退时将仓库全毁.马站街附近敌约1000余。皓晚,决率陈营主力向顺江前进,行威力搜索,查该部自动追击,固东无人守备,乞示.”副军长批示:“参俟总部新部署决定后,再饬之.”
  7月25日
  乙 特别事项
   兼军长方奉令解除兼职。选缺由副军长阙接替,并于今日交接完毕。
  7月28日
  乙 特别事项
  午前9时,军长赴来凤山前线视察,并召集师长、团长策定攻城计划,并指示攻城应注意之事项。晚,军长将昼间视察所得并本意见,向总司令具申。文之思为:先攻城之四角,再顺城墙延伸,扩张战果,俟确实占领城墙,再向城中心区围攻而歼敌之。对空军则要求轰炸城之四角,并以协助步兵之攻击。
  8月9日
  甲 战况
  昨晚八时迄今(9)日5时止5敌共向我107团西南城角方面反攻五次,均被击退,
  乙 特别事项
  今日军长亲赴前方视察,曾至距敌50公尺处,对占领城西南角之107团团长以下官兵指示颇多,并对该师官兵犒赏五万元,以示奖励。
  注释:以上出自《陆军第54军滇西攻势作战机密日记》,原物现藏腾冲民间,为毛边纸油印本,已由陈祖梁先生编入《浴血怒江》一书出版,文章作者署名阙汉骞。封面有54军关防及军长阙汉骞将军签印,文后有军长阙汉骞将军签印,标注时间为“中华民国34年11月,”估计为整理之时间。日记时间为1944年4月20日到1944年9月14日,中间缺漏6月6日,其余均完整详细。是研究腾冲战役最直接完备的材料。另,阙将军家藏陆军第54军滇西攻势作战机密日记原件,版本有异,与腾冲藏本内容基本相同。
  《五》来凤山勒石纪功碑与戈剑亭对联,
  碑文:
  曾同甘苦好弟兄,身去功成起我悲。疇昔英風回想象,只今劍氣凜須眉。一抔埋骨真吾土,萬口傳名為爾碑。手酹清漿酬國士,臨風不覺淚交垂。垂泪何堪慰國土,吹笳重著祖生鞭。扶桑東下八千裡,航海南行四五天。魂助聲威來颯爽,寇將潰敗急戈铤。雲開白日堂堂見,照爾精忠入簡編。
  对联:
  戈挥腾越,倭奴尽丧胆。
  剑舞来凤,壮士抱雄心。
  注释:根据传说,阙汉骞曾在来凤山建立纪功亭,腾冲人又称戈剑亭,柱有联,亭内立碑。亭毁碑失,年代久远,腾冲本地人多已不知明确。具体位置形状待考。现有碑文照片由阙将军长孙阙光儒提供,笔者代赠腾冲国殇墓园等部门。据传说攻城胜利后,阙将军咏诗一首,后来在此诗基础上扩充成碑文。对联内容见于腾冲地方出版物,手迹照片未见流传。至此戈剑亭碑联内容基本璧合。
  〈〈六〉〉198师纪念塔题词
  陆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
  198师在腾冲战役中阵亡官佐126名,士兵1335名。纪念塔1944年建设,至今保存完好,可谓奇迹。位于腾冲城东南方向,与来凤山象鼻子相对。高约五米。阙将军书“陆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为东方向,基座为蒋介石书“民族之光”,背面为叶佩高书塔名(相同),基座为霍揆彰书“还我河山”,师长刘金奎,政治部主任罗履仁等各有文字。周围原来主要有198师阵亡将士墓二百余冢,其中追随阙军长攻来凤山牺牲之炮兵营上等兵湖南慈利人杨忠诚墓,为阙将军立石。
  〈〈七〉〉国殇墓园题词
  壮志竟克酬,名在旌常,功在华夏;
  英灵终不泯,下为河岳,上为星日。
  注:腾冲收复战中,第二十集团军官兵共阵亡9168人,伤10200余人,其中第54军阵亡五千多名。国殇墓园是腾冲战役阵亡将士的纪念陵园。占地88亩,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形式,有蒋中正于右任李根源等人题词,国殇墓园大是型抗日战争纪念陵园,在海内外广有影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每年有大批瞻仰者。笔者在国殇墓园忠烈祠里看见北京中央政府军政部门献的花圈。
    此联为阙将军为1945年7月竣工之国殇墓园题词。现悬国殇墓园忠烈祠,原迹字体待考。
  〈〈八〉〉赠和顺杨时育先生联
  一鸣先众彦,
  千佛冠名经。
  上款:时育先生正,落款:阙汉骞
  注:对联原件现藏保山陈先生家,经笔者考证为题赠和顺上庄杨家杨春茂先生,此前收藏者不明来历。进攻腾冲城时阙汉骞军长指挥所设于和顺杨春茂家。笔者在腾冲期间专程去杨家原军部指挥所参观,由房东之孙杨达俊先生接待,他当时六七岁,因为阙将军经常送他香蕉等水果而对阙将军印象深刻。笔者细问并记录其祖父名表子号及经历,且知其祖父原藏有《正统道臧》珍本,20世纪50年代被以北京来人名义收购,刻有“正统道臧“的书柜尚存;阙军长曾赠杨家对联一副,但内容不详,以后下落不明。阙将军卧室兼办公室的房间位于花厅边的厢房,只有十来平方米,摆设基本保持原样,据说当时楼上住满士兵。笔者后来途经保山,有幸见到对联原迹,认为题款及内容均与杨家相吻合,已经确认无疑,可谓奇缘。《正统道臧》刻于明朝正统年间,是现存的唯一官修道藏,共计5千余卷,正本是堪称国宝的稀有珍贵图书。杨时育先生收藏珍本(是否正本待考证)的《正统道臧》,阙将军题赠墨宝历经沧桑而犹存,实足为腾冲人文化最高的佐证。
  〈〈九〉〉〈〈扫荡报〉〉随军记者潘世征之战场报道
  “霍总司令本人,自开始渡江之时起,即率领方天副总司令、阙汉骞军长、周福成军长及高级军官,亲赴双虹桥之山顶上,指导怒江作战。”
  摘自—寸河山—滴血—高黎贡山的战役/潘世征(自五月十一日至六月二十二日止)(注:此处原文写为阙汉骞军长,当时尚未公开发表为军长,可以作为渡江前阙汉骞将军已经由印缅返回国内的佐证。)
  “来凤山之战,不到二十四小时,光荣的胜利,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军乐声中升到半天空。这时记者正在来凤山南面,步行向山顶前进,将到山顶,阙军长汉骞、周军长福成、顾师长葆裕、李师长志鹏、赵师长镇藩等十余位将领,也正分路到山顶去观察。敌人见我升旗,即发炮九响攻击,弹均落于荒郊,记者见炮弹爆炸,我军一无损伤,乃名之“礼炮”,是贺我升旗礼炮,也是对我们上山将领的欢迎礼炮。”
  (摘自〈血战来凤山〉/潘世征——国旗升上来凤山顶)
  注:这是日攻克来凤山后记者所见阙将军等将领的活动情况。
  五十四军的阙汉骞军长,是个子高大精神饱满性情爽直英勇善战的大将,不论怎样烦忙的指挥中,没有一天停止他练习写字。他写的字每个都如斗大,下笔有如大炮发射,十张长一丈多的纸上,他一天要练习写几回,黎明起来就写字,在写字的时间,决定了他一天的攻击计划,定完字,立刻上山去指挥。在山上,也没有一秒钟停止动他的脑筋、他的计划,他指挥的三个师,总是很快执行他的任务。晚上回到军部,他又开始写完十张大纸,数百个大字,这时,他又在检讨着他一天的行事及明天的计划了。
  (摘自〈铁城顽寇就歼记〉/潘世征——身先士卒的将领)
  注:阙汉骞素来有书法将军之称。这是直接描述阙将军外貌个性及战时练习书法情形的文字。其侄子阙德基在回应黄仁宇〈〈阙汉骞和他的部下〉〉而作的文章〈〈也谈猛将阙汉骞。战场挥毫〉〉中写道:
  阙将军在家时就喜欢莳花、写字,家里的盆景,别出新裁。他在军中每日临池,不论行军或休息,驻防或作战,挥毫不辍,乐在其中。记得在上海罗店,洛阳桥与日军作战时,他任十四师四十旅旅长,住在一个乡村里。有一天我去看他,他正在写字,我站在一旁没有打扰他。他叫我坐,我没有坐,仍站着看他写字。突然一颗炮弹落在前面田里爆炸了,我有点心慌,也有点为他的安全着急,他却好像若无其事,照样走笔如飞,这样泰山崩于前而不瞬的镇定功夫,诚非常人所能办到。最后他写了“抗日必胜”四个字才搁下笔来。他告诉我这是敌人的扰乱射击,你如果要怕,则整天躲在防空洞里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他见我当时并未要求躲避也很高兴,认为我的胆量也是不错的。
  〈〈十〉〉其他资料中的逸闻
  (1)二十六日,久雨放晴,碧空如洗,阙将军在张家坝指挥所召集各师师长,面授攻击来凤山要旨。十二时许,各师在我空军轰炸后开始攻击。下午,营盘坡、文笔坡相继攻克。入夜敌数次夜袭,均予击退。次日晨二时,敌行决死之反攻。我军奋力与敌肉搏,战至拂晓,终将来犯之敌全部歼灭,并续行攻击,近午攻占象鼻子,十三时半攻下文笔塔。至此,日寇称为要塞的来凤山,遂全入我手。是役敌遗尸两百多具,虏获轻重武器极多。三十六师于预二师攻占来凤山之翌日,亦将小围坡、白衣阁、叠水河等坚固据点先后攻克。敌之主力至此已被迫退入城内。
  阙将军甫任军长,获此胜仗,欣喜之余,特骑爱马至来凤山顶拍照留念。其时,战马长啸三声,更壮威仪,将军吻马面后返和顺乡指挥所,是日加菜进餐,并加发马干二十元。
注录自〈〈阙汉骞和腾冲歼灭战〉〉,作者关儒,原载台湾1982年〈〈中外杂志〉〉。阙汉骞将军在腾冲期间的照片至今不多见。有文字记载的除骑爱马于来凤山顶照外,另据腾冲和顺人张孝仲先生回忆两位军长的照片及六十余位团长以上官佐合影也曾是其父亲近百张战时腾冲纪实照片之一,可惜不传。阙军长与李志鹏师长二人在腾冲战壕中的合影,亦待寻找。结合相关资料,可以推测腾冲战役的照片当时在中美军民间流传不少,而至今流传发现的并不多,尚待尽快抢救性发掘。
  (2)美国顾问拍成电影
  当时的美军顾问史塔尔中校(后曾任美国陆军部长、印第安那大学校长)特将攻城经过情形,补拍成电影,带回美国宣扬国军之英勇。史塔尔将军后来在我国时,不论公私场合,都一再表示他对阙将军的崇敬。民国五十年,他来台访问时,首先就电请国防部作战次长刘廉一将军(攻腾冲时任五十四率参谋长)邀请阏将军欢聚。他之所以对阙将军如此推崇,就是因为他目睹了腾冲战场上阙将军的卓越指挥及领导才能。
  注 来源同上。
原电影下落待查,根据毕世铣老先生回忆,攻城电影曾在腾冲商会放映,中途人多拥挤发生踩踏事件而终止。最近阙将军长孙阙光儒先生在美国收集到一分钟长攻打腾冲城新闻记录片,可能与该电影有关联性。1995年,晚年的史塔尔将军在一封发表在致美国《中印缅综合杂志》编辑中的信中写到:“我特别要提出强调的是,我在中国整个的经历,都与杰出的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将军相关连,我将要另外专门写一篇文章,把他给描绘出来。他真正是一位了不起的卓越人物。”
  (3) “钢将军”之由来
   一举成名,钢将军的称号,在三十三年腾冲克复时,盛传中外。
  称阙汉骞将军为钢将军,其意思何在?其来何由?我得溯本追源,因为任何称号决非凭空而有。
  日本进攻缅甸滇西的五十六师团,为著名的山岳师团,五十四军围攻胜冲时搜获一四八联队藏重联队长的一册日记,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翻译如下:“以吾人配备之优良,官兵之勇敢,及在南洋作战之经验,凭怒江,高黎贡山之险要,本不应败而竟败!天意乎?人为乎?苟非遇劲敌阙汉骞将军,吾军决不会一败至此。前闻其在淞沪,粤北诸战役,作战异常顽强,吾初未信,今观果然。其基本队伍已调印度,犹坚强如此,强将手下无弱兵,彼真钢将军也!”其作战的坚强,从敌人的这段话中已表露无遗,钢将军三字当之确无愧。
  注:本文选自&钢将军阙汉骞&,由随军记者潘真1950年在台湾撰写。潘真引用翻译日军原文来源有待查考,其是否确切暂存待证。文中记述日军对中方将领的评价,预二师6团团长方诚在&八年抗战小史&的《结语。经验与教训中》写到:“情报方面,我主敌客,理应我灵敌滞.事实上,我军战斗序列,军队部署,师长以上主官之姓名及性格等,敌人都调查得非常详尽,且有相当正确(如在腾冲有某师营,虏获敌对我远征军师长以上主官姓名性格调查册一本,当中对第54军兼军长方天,批评有“刚正无私,铁面无情,与陈诚将军相若”
等语),对其他将领之批评有好有坏,我们对之不得不惊奇而敬佩。”另据日俘吉野孝公回国后作《腾越玉碎记》回忆,日军一直能破译国军无线电密码,某日获悉54军军长向上级陈言不要让士兵在艰苦的巷战中作无谓的牺牲。
  (4)滇西腾冲的歼敌大捷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三的淞沪大战;二十七年台儿庄大捷;二十八年九月,长沙第一次大捷,及以后的第二、第三次大捷;二十九年一月的粤北会战大捷;二月桂南昆仑关会战大捷;国军都曾给日寇致命的打击,显示我们已获得了军事国家的荣誉。但,整个地夺回重要外援门户重镇,彻底地歼灭敌军坚强之现代化军团的,则非滇西腾冲大捷莫属。
  这一战役,如果不是暂限于篇幅的话,是有相当的内容可资讲述的,因为我手头有拨公以当时的经验,写成的「敌前渡怒江——河川战」及「越过高黎贡山——山地战」夹叙夹论的两章著述;还有五十四军「滇西攻势作战日志」,自三十三年三月策划时起,至九月中旬会战结束止的影印本;又当年廖定藩将军,首越高黎贡山,凌晨突袭腾冲西面的桥头堡,销毁了腾冲敌人守军所有仰赖补给的弹药、武器、粮秣库后,方致其彻底失败的经过;曾多次讲与我听,我依次写出,并在「青岛日报」专栏连载了两周,文虽手头未曾保留,仍有深刻之印象。
  注:上文选自阙将军部属宋承书在1982年阙将军去世十周年于台湾所作纪念文章&气势磅礴,横扫千军&一文。文章原载台湾《湖南文献季刊》。由文中可知阙将军曾作《敌前渡怒江——河川战》〈〈越过高黎贡山——山地战〉〉两章,
至今原文不见,尚待查找。又可知宋承书本人在1946年或1947年〈青岛日报〉上据廖定藩团长口述撰有回忆腾冲战役的文章,有心人或能找到。
  (5)阙将军在董官村
  五老爷家的花厅曾做过抗日指挥部,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在他家住过三个月。身材魁梧的阙军长,每日都比士兵们起得早,天刚亮就起来跑操锻炼,董官村人看到阙军长不但有军人的英姿,还能写一笔很好的书法。阙军长有感于“西董”富商爱国爱乡的义举亲笔题了“乐善好施”的牌匾赠给他们。
  注 选自 :日保山日报《董家秘史》作者:杨晓芹)
  笔者也曾到第54军设过军部的董官村参观,在一个当年十一岁的孩子董家周眼里,阙将军是另一番样子。西董第四代子孙,董家老六董友薰(字南轩)的孙子董家周回忆说,高高大大的阙军长有时会从设于老五董友菊(字元庭)家的办公室穿过小门走到他家花厅来,坐在走廊的排椅上,赏花休息。有时掏出精致的手枪打院落里的栀子,他们一群小孩们围观惊呼将军的枪法神准,高兴的阙军长取出子弹,把手枪递给孩子们看稀奇。以商贾巨头闻名的董家四兄弟的子孙中,现多已迁居海内外各地,54军原军部董元庭家也是人去楼空,军长办公室的房间也不得而知,在董家周老先生的介绍中,犹可想象当日的忙碌热闹情景。
  《十一》腾冲战役54军群英谱(资料有限,欢迎补充)
  远征军司令长官 卫立煌 参谋长萧毅肃
  二十集团军总司令 霍揆彰 副总司令 方天
  陆军第五十三军军长军长周福成(辖116师,130师)
  陆军第五十四军参战营以上主官姓名表
  司令部:前兼军长:方天:七月二十五日奉令专任副总司令
   军长:阙汉骞:七月二十五日奉令由副军长调升
   副军长:叶佩高:九月一日由一九八师师长调升
   郑挺锋:兼任安兴师管区司令
   参谋长:刘廉一
   副参谋长:文锷
  军直属部队:特务营营长:萧华卿
   山炮营营长:吴润明:副营长王荫根代理
   战炮营营长:尹楚琳
   工兵营营长:汤子绳
   通信营营长:黄永禄
   辎一营营长:覃志新
   辎二营营长:杨国佐
  第二预备师:师长:顾葆裕
   副师长: 彭劢
   副师长:陶晋初
   参谋长:熊起厚:八月十日到
  第四团:团长:吴心庄
   第一营营长:卢福淼
   第二营营长:骆鹏
  第三营营长:陈佳谟
  第五团:团长 李颐 (九月十三日腾城战役阵亡)
  第一营营长:杨风虎
   第二营营长:刘基芳
   第三营营长:杨成章
  第六团:团长:方诚
   第一营营长:柳汉卿
   第二营营长:萧凝和
   第三营营长:易喜光
  第三十六师:师长:李志鹏
   副师长:朱振华、熊正诗
   参谋长:胡翼煊
  第一零六团:团长:谷宾
   第一营营长:曾中亮
   第二营营长:唐英伟
   第三营营长:周效武
  第一零七团:团长:麦劲东
   第一营营长:马佩曾
   第二营营长:王敬卿
   第三营营长:白国杰
  第一零八团:团长:李定陆
   第一营营长:毛咏庠
   第二营营长:朱兢涛
   第三营营长:裴丛
  第一九八师:师长 叶佩高九(九月一日调升副军长)刘金奎:(后升任)
   副师长:杨培德
  参谋长:杨丽岩
  第五九二团:团长:陶达纲
  第一营营长:宋逢桥
  第二营营长:周昆
  第三营营长:姚立功(阵亡)潘鑫(后调任)
  第五九三团:团长:廖定藩
  第一营营长:李春廷
  第二营营长:张程甫(阵亡)姚家增(后调任)
  第三营营长:吴耀垣阵亡后调任
  第五九四团:团长:覃子斌 (五月二十五日阵亡)董 铎 (后升充)
   第一营营长:鲁砥中(阵亡)刘翊华(后调任)
   第二营营长:郭镇楚
   第三营营长:副营长郭容高代理
  重迫炮二团团长:廖活民
  注:以上资料选自《戎马关山话当年-----陆军第54军史略》一书,台北1997年10月版。胡翼煊发行。腾冲战役的胜利是广大的将士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是所有参与战役者的光荣,也是民族的自豪。
  历史上国殇墓园以及其他几处将士墓都不同程度受过破坏,二十集团军牺牲将士现存可查名单约四千余人,希望各界关心,有机会补齐烈士名录。
  腾冲战役后,各级官兵脱离部队滞留腾冲流落滇西缅甸为民者数量较多,成为近年年社会关注的老兵现象。
  原198师593团副团长黄福荫先生健在,笔者于2008年曾作采访。原54军少校军医路珍楼也健在,笔者也曾采访。54军军需官阙启辉健在,笔者也曾电话采访。希望尚有更多当年抗战英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幸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