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王诗朦语晨的全国有多少人

收,出。扫周馀,光唐经。岂远而,胡昧惩。寒,满。过,淩。,无。言耻者①,掷笔但。变,如西征。间,二十二。开,火。夜,出。满,零。昨为枝,今作丁。保,无。坡,万。发,首。忍割恩,宁顾星夕盟。閒关,。何,但恨无。杳,不。道,势。业,随蓬萍。所幸存,北。新脱中,其心常。事可嗟,有。殆哉李林甫,万段形。事,足戒龄。
(1).指佛教的深奥旨意。 晋 僧肇 《注〈维摩诘经〉序》:“而恨 支
竺 所出,理滞于文,常惧玄宗,坠于译人。” 唐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大弘缁侣法师 至诚幽感,独步玄宗。” 元
《猿听经》第二折:“我在此山中千百馀年,常只闻经听法,推悟玄宗。”(2).指道家所谓道的深奥旨意。:“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李周翰 注:“玄宗,道也。” 北齐
王弼 ,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 唐
《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琪树韬华,瑶池夺映,实由陛下弘敷本际,大启玄宗。”(1).王者的辅佐,佐君成王业的人。:“ 刘向 称‘ 董仲舒 有王佐之材,虽 伊
吕 亡以加, 筦
晏 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晋
:“怀其王佐之器,抱其邈世之材。” 唐
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 明
《送李子遂序》:“ 汉 之称王佐者,人皆许之而已,而己则必知其为霸之馀习。”(2). 清 末称襄佐恭亲王理事的部曹中书为王佐。《清朝野史大观·史料·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凡部曹中书充军机处及总理衙门章京者,以其襄佐恭邸,故曰王佐。”对天及天神的尊称。:“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号》引《古尚书说》:“天有五号,各用所宜称之:尊而君之,则曰皇天。” 唐
诗之一:“妻孥朋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 郭沫若 《女神·湘累》:“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这样的冤狱,要你们才知道呀!”谓牝鸡司晨。喻妇人专权。 晋
《悯怀太子诔》:“如何晨牝,秽我朝听。”《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晨牝不图今蓄祸,他日遭衍竟莫追。”(1).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具体所指随文而定。(1)指 汉高祖
刘邦 。:“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 高庙 、太后何?’”(2)指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年号 乾隆 )。 清
卷六:“ 杭州
徐文穆 公,本为国朝贤相, 乾隆 九年,引疾去位。 高庙 赐诗,以宠其行云。” 康有为 《将至桂林望诸石峰》诗:“ 倪迂
狮林 少奥诡, 高庙 叹慕力追摹。” 陈迩冬 等注:“ 高庙 指 清高宗 ( 乾隆帝 ,名 弘历 。)”(2).宗庙。:“﹝ 光武
建武 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 洛阳 ,立郊兆于城南。” 李贤 注:“ 光武 都 洛阳 ,乃合 高祖 以下至 平帝 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1).谓神灵降临;使神灵降临。:“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 甫 及 申 。”:“峨峨崇岳,吐符降神。” 李周翰 注:“言立五岳之精,吐其符应,降其神灵。” 宋
诗:“野祝击鼓降神语,老鸦衔肉上树飞。” 郑振铎 《论武侠小说》:“黠者们便利用了这一股愤气与希望,造作了‘降神’‘授术’‘祖师神祐’‘枪炮不入’等等的邪说以引诱着他们。”(2).迎神。:“ 高祖 时, 叔孙通 因 秦 乐人制宗庙乐。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 汉
《白虎通·礼乐》:“书下管鼗鼓笙镛,以閒降神之乐。”见“ 深沈 ”。亦作“ 深沉 ”。
(1).深刻周密。:“相 (梁相) 计谋深沉, 谭 ( 鞫谭 )颇知雅文。” 老舍 《且说屋里》:“ 方文玉 把烟灰弹在地毯上,而后用左手捏了鼻子两下,似乎是极深沉地搜索妙策。”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造物者的意旨,何等的深沉呵!”(2).沉着持重。 晋
:“光禄大夫 周举 、待中 杜乔 ,深沉正直,当世名臣。” 宋
《张久中墓志铭》:“君为人,深沉有大度。”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当他的眼珠定住的时候,他好像是很深沉,个性很强似的。”(3).形容极深。卷八引 晋
夏侯湛 《江上泛歌》:“凌波兮愿济,舟楫不具兮江水深沉。” 唐
诗:“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清
《花发沁园春·月夜布席》词:“夜深沉,我醉休扶,和月和花同宿。” 阿章 《寒夜的别离》:“她那双跟妈妈一模一样的眼睛里,含着一眶泪水,就像潭水那么深沉。”(4).重;沉重。 晋
:“瞻九犗而深沉,望密蔚而曾逝。”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一:“但等工作一完毕,又静了下来,苦闷却更加深沉了。”(5).深邃隐蔽。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宋
诗:“华宇何深沉,但闻列图籍。” 许地山 《空山灵雨·处女底恐怖》:“深沉院落,静到极地。”(6).低沉。 元
刘埙 :“以上诸篇,或豪宕悲壮,或深沉感慨,有无穷义味。”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时作者,深沉郁于泉渊,逸向振于金石。” 华山 《山中海路》:“一声深沉的叹息,声音更缓慢了。”亦作“ 庙算 ”。
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谋划。《孙子·计》:“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张预 注:“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朝,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 南朝
《奏弹曹景宗》:“伏惟圣武英挺,略不世出,料敌制变,万里无差,奉而行之,实弘庙算。”:“朝有正人,时称令德,入参庙算,出总师干。” 明
诗之三:“神谋不是闾阎识,庙算谁闻黼扆思。” 清
《杂感》诗:“授钺亲贤庙算强,旌旗万里作岩疆。”(1).衰落;分散零落。:“伯道将废,诸侯散落。”:“其后彊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 宋
《书家谱石刻后》:“及 唐 末 五代 ,比于皇朝之初, 陈 氏散落为民,谱不可系。”(2).撒下;撒落。 北齐
:“天汉悬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腾?”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一:“今观 唐
临淄王 平国难之时,《唐史》载是夜天星散落如雪,则星陨如雨,是亦散落者乎?” 冰心 《超人》:“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3).散失。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 尔朱 之乱,散落复多。” 宋
《黄子耕墓志铭》:“ 鲁直 遗墨散落,收拾未尽尔。”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惜先生归道山后,文史散落,此帖已化为烟云矣!”零星分布。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三章:“中队到了 凤山 顶上,就沿着隐蔽的山沟、森林,围着生竹篱的散落的农家的屋子,往半山上呼啸着枪弹的阵地上弯曲着爬伏着前进了。”《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路两旁有几片稀疏的榆林树,散落着一幢又一幢的帐篷。”(1).星。:“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 汉
扬雄 《羽猎赋》:“涣若天星之罗,浩如涛水之波。”(2).方言。秤星。 吴组缃 《山洪》四:“不是你大哥戥子上有点天星,干不粘湿不惹的,你有今朝子呢!”1.风和云。:“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唐
《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2.指天文、天象。:“﹝ 杨由 ﹞少习,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 西岳华山 有个 陈抟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 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 明
龙正 《〈八阵图合变说〉叙》。4.:“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 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 唐
虞 之禅,不阶 汤
武 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上明员外启》:“神交可托,风云于杵臼之间。” 清
《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5.比喻时势。:“今主上埶弱于 刘
项 ,将军权重于 淮阴 ,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北周
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6.谓凭借时势。 晋
:“ 高祖 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骅骝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 《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气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龌龊,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 :“壮怀风云郁沉沉,惭愧漂母无千金。”8.谓风流超群。 唐
:“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 宋 楼颖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 清
《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9.比喻地势高远。:“径路绝,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绝者,人道断绝;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盖转风云之路。”10.比喻高位。:“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于浅水以游于风云之中也。” 晋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 浚川 《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铲断了风云路。”(1).太阳和月亮。:“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唐
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 《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于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3).时令;时光。:“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与崔群书》:“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4).喻指帝后。语本:“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5).犹天地。 唐
《马嵬坡》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侬家日月。”《秦并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亦作“ 殷监 ”。
谓 殷 人子孙应以 夏 的灭亡为鉴戒。:“ 殷 鉴不远,在 夏后 之世。”《韩诗外传》卷五作“ 殷 监”。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 南朝
梁 刘协 :“表徵盛衰, 殷 鉴兴废。” 唐
《上军国利害事·人机》:“ 隋氏 之失,可以 殷 鉴。” 明
《广寒宫登眺》:“ 殷 监良非远, 秦 宫亦可哀。” 鲁迅 《伪自由书·文人无文》:“﹝‘姓 张 的’﹞举了一些 日本 文人的‘恶癖’的例子,来作 中国 的有为的青年的 殷 鉴。”见“ 前车之鉴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鄙语曰:……前车覆,后车诫。” 汉
:“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后以“前车之鉴”、“前车可鉴”或“前辙可鉴”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作教训。 宋
《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可鉴。”《水浒后传》第二五回:“前车之鉴,请自三思。”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五:“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而且前车可鉴,使我屡免于误译,这是应当十分感谢的。” 孙犁 《澹定集·业余创作三题》:“骄傲容易坏事,对我们来说,前车之鉴可以说是不少了。”亦省作“ 前鉴 ”、“ 前车 ”。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前鉴既明,后复申之。”:“夫 韩 并 魏 徙, 虢 灭 虞 亡,此皆前鉴,后事之表。” 清
《咏物体·蝗》:“雨螽于 宋 灾必记,盖以 宋公 为前车。” 梁启超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 英国 之蹙 波
亚 也,殖民政略之结果也……凡在 英国 势力范围之下者,不可不引为前车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又引文明之语,用以自文,征 印度
波兰 ,作之前鉴。”(1).冰冻形成的山。冰山遇天气转暖即消融,故亦以比喻不可长久依赖的靠山。 五代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 杨国忠 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 张彖 者, 陕州 人也,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于人。人有劝 彖 令修谒 国忠 ,可图显荣。 彖 曰:‘尔辈以谓 杨公 之势,倚靠如 泰山 ,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后果如其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些人依附内相,原是冰山,一朝失势,破败死亡,此是常理。” 清 昭梿 :“夫以封圻大臣,素丝自励,谨避嫌隙,犹恐察访不周,自招罪戾。岂可结交权要,倚冰山为巢窟,其祸不旋踵矣。” 鲁迅 《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2).冰层长年不化的高山。 鲁迅 《野草·死火》:“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3).两极地带的冰川,入海口处常结成巨大的冰块,受海浪冲击而断裂,漂浮海上,成为冰山,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逐渐溶化。(1). 汉 代丞相治事的官邸。:“ 苍 又善用算律历,故令 苍 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 唐
诗:“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中书是宰相视事之堂,相府是陛下优贤之地。”(2).借指相国。 唐
诗:“万国贺 唐尧 ,清晨会百僚。花冠 萧相府 ,绣服 霍嫖姚 。”(1).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 汉成帝 ]使 樊昵 进 合德 ( 赵飞燕 妹)…… 宣帝 时披香博士 淖方成 白发教授宫中,号 淖夫人 ,在帝后唾曰:‘此祸水也,灭火必矣!’”据五行家说, 汉 以火德而兴,此谓 合德 得宠将使 汉 亡,如水之灭火。后因以“祸水”称惑人败事的女子。 明
《高堂梦》:“祸水无端,何用鲰生缓颊。” 清
:“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我族矣!’” 张怀奇 《颐和园》诗:“一条祸水出萧墙,十丈妖星流大地。”(2).比喻祸害或恶势力。 宋
庄季裕 卷中:“所谓 天波溪 者,由 景龙门
实箓宫 循城西南以至 京 ( 蔡京 )第。其子 绦 上书其父,谓今日恩波,他年祸水。”《人民日报》:“西方总是有人想推动社会帝国主义向东,把这股祸水引向 中国 ,西方无战事就好。”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他那青筋暴露的前额,阴气扑人的眼睛,仿佛是厂里一切祸水的根源。”亦作“ 掖廷 ”。
(1).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时 宣帝 养于掖庭,号皇曾孙。”:“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李贤 注引:“婕妤以下皆居掖庭。”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元载 之败,其女 资敬寺 尼 真一 纳于掖庭。” 清
《继妻姚氏赠宜人制》:“追慕 原陵 ,永怀 长乐 ,访问掖庭椒房之故事,感叹 曾参 、 王骏 之坠言。”(2).宫中官署名。掌后宫贵人采女事,以宦官为令丞。 秦 代名永巷,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为掖廷。 东汉 分为二,设掖庭令、永巷令。:“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注曰:宦者。掌后宫贵人采女事。”:“又有五局:一曰掖廷,主宫嫔簿最。”(1).赏赐宅第;赏赐的宅第。:“ 循 羸疾不堪拜谒,乃就加朝服,赐第一区,车马床帐衣褥等物。” 清
《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之七:“城中赐第书千卷,祠下丰碑柳十围。”(2).谓赐及第。 宋 高承 :“《宋朝会要》曰:‘ 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 御 崇政殿 试进士, 梁颢 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以 沈州 节度副使 张杰 为节度使,其皇城进士 张人纪 、 赵睦 等二十二人入朝,试以诗赋,皆赐第。” 元
:“忆昔赐第归,吾母适初度。”亦作“ 乘舆 chéngyú”。坐车子。《吕氏春秋·不屈》:“ 惠子 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 魏 境。”:“ 玄 尝诣 忱 ,通人未出,乘舆直进。” 南朝 宋 刘义庆 :“ 石头 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亦作“ 乘舆 shèngyú”。(1).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 汉
:“天子车曰乘舆,诸侯车曰乘舆,乘舆等也。” 北魏 郦道元 :“ 惠帝 征 成都王 颖 ……乘舆顿地,帝伤三矢。” 唐
《朝献太清宫赋》:“营室主夫宗庙,乘舆备乎冕裘。”(2).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汉
《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后用作皇帝的代称。:“乘舆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 汉
《独断》上:“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或谓之车驾。”:“公本以忠义闻天下,今变起苍卒,当谕众以祸福,扫清宫室,迎乘舆,公之职也。”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以今事言之,吾所以忍割地弃民者,为保都畿,安乘舆也。”(3).泛指车马。 汉 王符 :“是故 造父 疾趋,百步而废,而托乘舆,坐致千里。”:“﹝ 范泰 ﹞有脚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4).战车。 晋
《博物志》卷六:“ 武王 伐 殷 ……乘舆三百,乘甲三千。”(1).设置床榻。:“朔日于 宣政 设榻,东向置案, 绦 坐读之。”(2).载: 徐稚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时 陈蕃 为太守,不接待宾客,“唯 稚 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以“设榻”指款待敬重的宾客或知交。 宋
:“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剉。” 明 申涵光 《怀太原傅青主》诗:“曾约溪村访钓竿,数年设榻待君欢。”皇帝用的屏风。 宋
《御览序》:“可以铭于座隅者,书于御屏;可以用于帝道者,录为御览。” 宋
:“上怒不答,径转御屏。” 明
诗:“此行人共羡,名在御屏前。”(1).指胡人。多用为蔑称。:“﹝ 日磾 既亲近,﹞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唐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五代
:“胡儿移帐寒笳绝,雪路时闻探马归。” 宋
诗:“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明
《将军行》:“碧眼双胡儿,惯骑 大宛 驹。” 太平天国 用为对 清 朝统治者的蔑称。《太平天国诗歌选·天兵天将猛似虎》:“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汉口 胡儿败若寒鸡。”(2). 清 末 民 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 黄钧 《新年感事》诗之一:“试看歌舞欢腾地,又见胡儿策马来。” 于右任 《战争的孤儿》诗之二:“东村屋煨尽,西郊人逃亡;吾父击胡儿,何时死战场?”(3).指胡人的儿童。 唐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
:“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4).果核。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形容眼界宽,看得多。:“帝为 安禄山 起第京师,以中人督役,戒曰:‘善为部署, 禄山 眼孔大,毋令笑我。’”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于是 帝尧 老,命 舜 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唐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尊贵荣显;荣耀;光荣。:“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三国
魏 嵇康 之一:“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方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荣,但也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之意。”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 史元厚 是个战士,临下葬,朝天放了几排枪,这是一个战士应得的尊荣。”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佛教语。谓轮回中死后生前的过渡状态。其间虽离形躯,仍有五阴(色、受、想、行、识)。佛教徒认为中阴身如小儿,以七天为一期而生于本处。若在七日末了仍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天,最长的到第七期之终,必然往生于一处。后世俗演变为七七追荐的法事。《正法念处经·畜生品一》:“此中阴有分,若本不行布施持戒,是人则生煖水之中,口常乾燥,如触灰汁,以本业故。” 唐
玄奘 :“ 商诺迦
缚娑 者, 阿难 弟子也,在光身中,以设诺迦草衣,于解安居日,持施众僧。承兹福力,于五百身中阴、生阴,恒服此衣,以最后身,从胎俱出。” 章炳麟 《狱中闻沉禹希见杀》诗:“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1).不出声;不说话。 汉 马融 《长笛赋》:“于时也, 绵驹 吞声, 伯牙 毁弦。”:“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唐
《谢门下武相公启》:“吞声咋舌,显白无路。” 元
《神奴儿》第三折:“一个个都吞声儿就牢狱。” 刘半农 《耻辱的门》诗:“我呢?我除吞声承受外,那空气,你的上帝所造的空气,还肯替我的呻吟,颤动出一半个低微的声浪么?”(2).无声地悲泣。 唐
诗:“ 少陵 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 曲江 曲。” 宋
词:“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清
:“是四种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1).倏忽。迅疾貌。《吕氏春秋·决胜》:“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 晋
《山海经图赞下·驺虞》:“怪兽五彩,尾参于身,矫足千里,倏忽若神。”:“机变倏忽,终古莫二。” 清
《祭林编修澍蕃文》:“邈不得徕归兮,倏忽以终生。”(2).目视不明貌。:“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王逸 注:“倏忽,目瞑眩也。”(3).传说中的神名。南海之神为 倏 ,北海之神为 忽 。:“南海之帝为 倏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倏 与 忽 时相与遇于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倏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明
诗:“ 混沌 遇 倏忽 ,误被凿一窍。”(4).比喻恶人。 唐
:“暂能诛倏忽,长与问乾坤。” 冯诰 注:“此则用《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亦见《天问》。以比 训 ( 李训 )、 注 ( 郑注 )之奸毒……以‘倏忽’代雄虺,古有此例。”(1).地名。 战国
燕 置 渔阳郡 , 秦
汉 治所在 渔阳 (今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 二世 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 ,九百人屯 大泽乡 。”(2).地名。 唐玄宗
天宝 元年改 蓟州 为 渔阳郡 ,治所在 渔阳 (今 天津市
蓟县 )。 唐
诗之四:“ 渔阳 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清
《长生殿·传概》:“ 唐明皇 欢好霓裳宴, 杨贵妃 魂断 渔阳 变。”(3).即《渔阳参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玉树》难谐拍,《渔阳》不辨挝。”参见“ 渔阳参挝 ”。(4).复姓。 汉 有少府 渔阳鸿 。见。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刘义庆 :“ 祢衡 被 魏武 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 晋
赵鞅 、 荀寅 帅师城 汝 滨,遂赋 晋国 一鼓铁,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 赵简子 赋 晋国 一鼓钟,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 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钟,钟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 峻 ( 苏峻 )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将军, 宫 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后;不过旬日, 操 军食尽,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敌人跑掉一个!”参见“ 一鼓作气 ”。(1).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温 , 河 北地。”《淮南子·齐俗训》:“道德之论,譬犹日月也, 江 南、 河 北不能易其指,驰骛千里不能易其处。”:“﹝ 谢灵运 ﹞将行,上书劝伐 河 北。” 宋
诗:“ 河 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2).省名。别称 冀 。省会 石家庄市 。(1).手指目视;指点顾盼。:“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禀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明 徐弘祖 :“先跻峰攀磴里许,而至绝顶,则南瞰 西华 ,东瞰夹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顾。” 清
《喜迁莺·排闷》词:“凭高指顾,叹野水增波,故陵无树。”(2).一指一瞥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迅速。 汉
《东都赋》:“指顾倏忽,获车已实。” 宋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边臣贾勇,争欲立功,以为 河 南之地,指顾可得。” 明
《庚巳编·神丹》:“女每有所须,虽远方非时之物,一指顾间可致。” 朱德 《攻克石门》诗:“ 石门 封锁 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3).犹指挥。:“自号令指顾,群儿无敢乱。” 元
《伊尹耕莘》第三折:“望贤士运神机,施妙策,指顾三军,保乾坤奠安。”参见“ 指挥 ”。亦作“ 指麾 ”。亦作“ 指撝 ”。
(1).以手或手持物挥动示意。《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六四,无不利撝谦” 三国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 晋
卷一:“见 光 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 綝 问侍从,皆无所见。” 唐
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老儒则端坐石磴上,讲‘ 齐桓 、 晋文 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挥顾盼,如与四五人对语。”(2).发令调遣。:“ 汤
武 之诛 桀
纣 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 桀
纣 若诛独夫。” 汉 桓宽 :“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唐
:“夫使 辟阳 、 长信 ,指撝 马
郑 之前; 周勃 、 张飞 ,弹压 雷桐 之右,斯亦怪矣。” 明
之十六:“画戟森森清昼閒,指挥只是笑谈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二:“到前边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保证电话畅通。”(3).安排。 北魏
贾思协 :“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 宋
孙光宪 卷十:“或大期将至,即肋下微痛……便须指挥家事,以俟终焉。”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指挥既定,人心自固。”(4).犹指示。 宋
《与中舍书》:“请三哥指挥儿侄知委。” 宋
《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臣已指麾 杭州 ,不得减价,依旧作七十收籴。” 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招状执结是实,伏乞相公指挥。”(5).犹指点。 明
《南柯记·之郡》:“指挥风景迟去辇,为惜流光晚下鞭。” 清
:“女从门外过,媪故指挥云树以迟纤步, 王孙 窥觇尽悉,意颤不能自持。”(6).谓意之所向。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晋
:“归舍皆仰屋窃叹,虽口不言,指挥可知,皆谓多冤狱,莫敢言者。”(7). 唐
宋 诏敕和命令的统称。 唐
《唐昭宗实录》:“今年新及第进士 张贻宪 等二十五人并指挥取今月九日于 武德殿 祗候。” 宋 李心传 :“尚书省言,检会 靖康 元年已降指挥:人户愿将金帛钱粮献助者,计价依条补授名目。”:“ 汝愚 曰:‘内禅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 汝愚 袖出所拟以进。”(8).军职名。 唐 中叶后有都指挥使, 后唐 、 后周 及 宋 ,均沿用其名,为禁卫之官。 宋 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金元 亲军亦置之。 明 代内外诸卫皆置指挥使。 清 代惟京城有兵马司指挥,为坊官,与 宋
明 之制不同。近世有前敌总指挥、总指挥等,均为军级以官职,又与古时不同。(9). 五代 、 宋 军队的编制单位。 宋
长兴 三年三月敕:‘……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 宋
曾公亮 等《武经总要》卷二:“国朝军制,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10).专指领导乐队、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其职责为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示节拍、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的变化。 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我非常尊敬而且羡慕那位乐队指挥!”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指挥上台,管弦乐团既演奏 贝多芬 《第九交响乐》,也演奏《黄河大合唱》。”(1).征服、攻克城邑。:“凡从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2).投降归附的地方。:“文昭武穆,芳若椒兰,敌国降城,和如亲戚。”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大抵住冬有期,防秋无警,降城三筑,质馆两开。”关隘名。古称 桃林塞 。 东汉 时设 潼关 ,故址在今 陕西省
潼关县 东南,处 陕西 、 山西 、 河南 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北魏 郦道元 :“ 河 在 关 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 潼关 。” 唐
诗:“ 潼关 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 潼关 附近冲过去,到了 河南 ,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1).一夜的一半。 唐
诗:“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第九回:“今日同这二位混,混了半夜,好容易脸不红了。” 巴金 《灭亡》第五章:“那伸直的道路经过了半夜的安息之后,现在又开始向人们诉说它底被人践踏的命运。”(2).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 唐
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宋
诗:“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半夜里, 姜永泉 接到情报:敌人离此不远了。”(1).古都城名。 汉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东汉
献帝 初、 西晋
悯帝 、 前赵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汉 末绿林、赤眉,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号 大兴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南、西一带。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2).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 唐
诗之一:“ 晋 家南渡日,此地旧 长安 。” 宋
:“雪却甚好,但恐 长安 有贫者。” 清
《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 冯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挟策 长安 游。”(1).不理解;不明白。:“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王昌定 《汽车司机孟占元》:“许多不明真相的演员们,也都被 严光 煽惑得激动起来。”(2).不贤明。:“ 帝太甲 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 汤 法,乱德,于是 伊尹 放之于 桐宫 。” 晋
《晋纪总论》:“故 齐王 不明,不获思庸于 亳 。”(3).不明显。:“是非之形不明。”(4).犹不洁。:“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相传 鲁哀公 十四年在大野狩猎获麒麟。 孔子 作,至此而绝笔。:“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 鲁 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仲尼 干七十馀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 晋
诗:“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 悲获麟,西狩涕 孔丘 。”(1).空虚无物。《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去事,于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风尘不起,囹圄寂寞。” 吕向 注:“寂寞,言空虚也。”(2).寂静无声;沉寂。:“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 王逸 注:“寂寞,无人声也。” 晋
诗:“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老舍 《微神》:“﹝小房子﹞里边什么动静也没有,好象它是寂寞的发源地。”(3).引申指辞世。 唐
诗:“ 西伯 今寂寞,凤声已悠悠。” 唐
诗:“ 宁 氏舅甥俱寂寞, 荀 家兄弟半沦亡。” 明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古人已寂寞,继者应在今。”(4).清静;恬淡;清闲。:“道者,寂寞以虚无,非有为于物也。”《淮南子·原道训》:“其魂不躁,其神不娆,湫漻寂寞,为天下枭。” 高诱 注:“寂寞,恬淡也。” 明
《容春堂记》:“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5).稀少。 南朝
沉约 《齐明帝哀策文》:“纪事寂寞,龟书可循。” 唐
王度 《古镜记》:“ 侯生 常云:‘昔者,吾闻 黄帝 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镜也。’虽岁祀攸远,图书寂寞,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6).冷清;孤单。 三国
之四:“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唐 李朝威 :“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水浒传》第十一回:“﹝ 林冲 ﹞蓦然想起:‘我先在京师做教头,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谁知今日被 高俅 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直断送到这里,闪得我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受此寂寞!’” 茅盾 《子夜》三:“一种孤独无依,而又寂寞无聊的冷味,灌满了他的‘诗人的心’了。”
词:“寂寞 嫦娥 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原指 秦 代京城 咸阳 。后人常用以借指 长安 。 唐
诗:“ 田郎 才貌出 咸京 , 潘子 文华向 洛城 。” 宋
诗:“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 咸京 。” 元
诗:“当时郎官奉使出 咸京 ,仙人千里来相迎。”(1).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不离于宗,谓之天人。”(2).天和人。:“往者 王莽 作逆, 汉 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 宋
《答李大卿孝基书》:“阴阳之道,在天为寒燠雨旸,在国为礼乐刑赏,在心为刚柔缓急,在身为饥饱寒热,此皆天人之所以存,日用而不可免者也。”参见“ 天人感应 ”。(3).指仙人;神人。 晋
:“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 矫 等初见 仁 出,皆惧,及见 仁 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唐
让帝 子,眉宇真天人。” 宋
卷上:“ 东坡 ,天人也。凡作一文,必有深旨。”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因你本是个女神,本是个天人。”(4).特指天子。:“顺时贡职,入觐天人。” 唐 沉佺期 诗:“庙略天人授,军麾相国持。”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汉 儒 董仲舒 在答 武帝 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明
《〈徐敬授文集〉序》:“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 清
《〈太上感应篇图说〉序》:“儒者不谈果报,而天人感应之理具载于经。”(1).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唐
《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 王氏 姑定省扶持,自 扬州 至于京师,道路遇疾,遂馆于 陈氏 。”卷十三:“ 直生 道:‘小生有个旧友 刘念嗣 ,家事尽也温饱,身死不多时,其妻 房氏 席捲家资,改嫁后夫,致九岁一子,流离道路。’” 老舍 《正红旗下》十一:“可惜,那时代的道路很坏:甬路很高,有的地方比便道高着三四尺。”(2).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巴金 《探索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3).路途;路程。:“今吾道路修远,无会而归,与会而先 晋 ,孰利?” 唐
《剧谈录·严士则》:“计其道路,去京不啻五六百里。”第五三回:“如今道路尚远,何能赶得上。”(4).路上的人。指众人。:“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傲狠凶粗,因饮酒之际,于 洛桥 左右顿辱行人,为道路所患。” 宋
《又代女婿祭文》:“擗踊哭泣,哀而送之者,乃二孤女与吾僚婿也。灵舆前迈,道路感伤。” 清
《十庙》诗:“或闻道路言,欲改祀三皇。” 邹鲁 《乙未广州之役》:“总理曰:‘道路皆云 孙文 举事,汝未知耶?’”(5).奔走;跋涉。 宋
刘弈 《上韩范二招讨书》:“贼之诣 岐 ,有道路之劳,不若诣 雍 之易也。” 清
邵岷 《将之成都》诗:“万里 鱼凫 国,青春别恨长。行行穿鸟道,寸寸断猿肠。人以风尘贱,诗兼鬓发苍。谋生宜道路,从此问蛮荒。”(6).行业;职业。《水浒传》第二九回:“﹝ 蒋门神 ﹞因此来夺小弟的道路。小弟不肯让他,吃那厮一顿拳脚打了。”《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左思右量,只有油行买卖是熟间。这些油坊多曾与他识熟,还去挑个卖油担子,是个稳足的道路。”第十五回:“长兄,你离家数百里,来省做这件道路,这事是寻不出大钱来的。”(7).去向;线索。第三三回:“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 琪官 ,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8).方法;办法。卷十五:“提控道:‘ 江老儿 是老实人,若我不允女儿之事,他又剜肉补疮,别寻道路谢我,反为不美。’”《何典》第六回:“那时 活死人 弄得来得去不得,心里好不着急。思前算后,没个道路。”(9).样子。 宋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丑]愿我捉得一片牛皮。一半鞔鼓,一半做鞋儿。[末]做鞋儿则甚底?[丑]两文扑一緉。[末]只做一文道路。” 钱南扬 校注:“道路,犹云样子。今 浙 语作‘路道’。言只值一文样子。”(10).犹货色;油水。《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见有这许多香客在船,料得内中必有银钱可盗……摸得一个姓 钱 ,名 友杏 的香头,腰间鼓鼓囊囊有些道路,从袖中掏出兵器,使出那人所不知手段,一件夹袄,一件布衫,一层双夹裤腰,一个夹布兜肚,一割就开,探囊取物。”(1).风和雨。 宋
之一:“嘉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2).刮风下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 唐
《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 泾 渭 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至其末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让爵让产,史不绝书。”(2).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郭沫若 《星空·归来》:“在这风雨如晦之晨,游子归来了。”原指秋天的景象。后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众口喧腾,到处哄动。语出 宋
潘大临 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见 宋
《冷斋夜话》卷四。 老舍 《且说屋里》:“理想的家庭,没闹过一桩满城风雨的笑话,好容易!”《收穫》1981年第4期:“前不久城里的两间男女高小教会学校,不是也因为男生暗中写信给女生要求做朋友,被学校发现,结果两个人都被开除了学籍,引起罢课风潮,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么?”秋季的树叶。亦指落叶。 北周
《贺平邺都表》:“威风所振,烈火之遇鸿毛;旗鼓所临,冲风之卷秋叶。” 唐
《太平公主山池赋》:“秋叶飞兮散江树,春苔生兮覆绿泉。”:“重园户采造黄老秋叶茶之禁,犯者没官。”(1).黄金与珠玉。珍宝的通称。:“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晋
:“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唐
诗之二:“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2).比喻珍贵和美好。:“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晋
:“是以古书虽质朴,而俗儒谓之堕于天也。今文虽金玉,而常人同之于瓦砾也。” 唐
诗:“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玉娇梨》第八回:“ 白公 说道:‘昨承佳句见投,真是字字金玉,玩之不忍释手。’”(1).逃亡;流亡。:“马牛其风,臣妾逋逃。” 孔 传:“马牛其有风佚,臣妾逋亡。” 汉
赵晔 :“军败身辱,逋逃出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逋逃,又恐怕诸军笑。”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2).逃亡的罪人;流亡者。:“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孔 传:“言 纣 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之罪人信用之。” 汉 扬雄 《百官箴·光禄勋箴》:“忘其廊庙,而聚夫逋逃。” 唐
诗:“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3).谓藏纳。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国家之政治机关,乃吾国民建设大社会之完全秩序,非政府之所得薮逋逃而凭狐鼠也。”(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于 骊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于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所谓抱萤烛于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鲉虾于迹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王侯。” 唐
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6).神祇名。:“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馀庙。”(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1).指身体。:“骨肉归复于土,命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 平 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2).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诚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 唐
沉亚之 《上寿州李大夫书》:“ 亚之 前应贡在京师,而长幼骨肉萍居于 吴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久别重逢,情逾骨肉。”(3).指同姓的人。:“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4).比喻文章充实的内容。《平山冷燕》第六回:“莫怪文章生骨肉,谪来元是掌书仙。”(1).凭借;依靠。:“ 圣 等依凭阻隘,久不破。” 唐
:“道路依凭马,朝昏委托鸡。” 杨朔 《非洲鼓》:“踏着战鼓,涌向殖民主义者最后依凭的残壁断垒。”(2).依据。 唐
《进边图状》:“宣示其遣,辨别精粗,即知愚臣一一皆有依凭,不敢妄加增减。”(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于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贻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3).亦谓地小。:“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县大率方百里。” 汉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馀庆。” 晋
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迹于青衿;百里弦歌,即驰芳于墨绶。”(5).借指县令。:“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辟矣。”(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指国君的政令。百里,指诸侯国。:“ 曾子 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平敌将军 庞萌 ,为人逊顺,帝信爱之。常称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 庞萌 是也。’”地名。在 陕西省
兴平县 。 唐
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途次 马嵬驿 ,卫兵杀 杨国忠 , 玄宗 被迫赐 杨贵杞 死,葬于 马嵬坡 。 唐
诗之一:“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 马嵬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潼关 不守,翠华南幸,出 咸阳 ,道次 马嵬亭 ,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 晁错 以谢天下, 国忠 奉氂缨盘水,死于道周。” 元
诗:“ 马嵬 坡上棠梨树,犹占 秦 原几日春。” 清
《长生殿·埋玉》:“来此已是 马嵬驿 了,请万岁爷暂住銮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 王辅 等,持节分诣 岱山 、 东海 、 荥阳 、 河 、 洛 ,尽心祈焉。”官名。 唐 置, 宋 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初, 周 以布衣直门下省, 太宗 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 开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 宋
《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令举官自京官已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使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参阅 宋
高承 。(1).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且四方之寇,莫大于 河 北; 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
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清
《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驱市战,馀闻扈跸六军惊。”(2). 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卫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 晋 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3).指 唐 之禁军六军。:“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按,说六军,与此不同。 清
王鸣盛 :“六军,据《新志》以龙武、神武、神策各左右当之,而《旧志》说六军则数左右羽林,而不数左右神策。说六军与《旧志》同……要之,六军之名乃取旧制书之,至中、晚 唐 神策军权最重,故《新志》以后定者言之欤,今未能详考。”不同意;不接受。《谷梁传·宣公四年》:“公及 齐侯 平 莒 及 郯 , 莒 人不肯。” 唐
诗之二:“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茅盾 《陀螺》:“他的太太有痨病,将来你不是正夫人!干吗你不肯?”官名。 春秋
齐景公 始置左右相各一, 秦 及 汉 初因之。 文帝 以后置丞相一人。 北齐 、 北周 设左右丞相。 唐玄宗
开元 初年改左右仆射为尚书左右丞相, 天宝 初复其旧,乃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 南宋 、 元 、 明 皆曾设左右丞相,后废。(1).离弃形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成玄英 疏:“外则离析于形体,一一虚假。此解堕肢体也。”(2).谓形体分开。 晋
《吴贞献处士陆君诔》:“兄弟之恩,离形合气。”(1).肺部。泛指人体的内脏。犹言心头、胸口、肚子里。《山经》引《相冢书》:“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宋
诗:“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铛煎。” 清
:“久而寒沁肺腑,如卧层冰积雪中,苦不可忍。” 碧野 《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再过些时,这里一定是满山茉莉花香,香风阵阵,沁入肺腑。”(2).同“ 肺附 ”。比喻帝王的宗室近亲。:“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鼢 ( 田鼢 )以肺腑为京师相。” 司马贞 索隐:“腑音府,肺音废,言如肝肺之相附。又云:杮,木札;附,木皮也。”:“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吾托肺腑,死国难固其所,若则走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三节:“其实 满清 统治者的肺腑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便被贿赂熏染得秽浊不堪。”(3).比喻极亲近的人。:“ 遥光 又遣亲人 刘沨 密致意于 朓 ,欲以为肺腑。” 明
《答陆思山书》:“此老胸中甚有奇抱,然亦不见有半个奇伟卓绝之士在其肺腑之间,则亦比今之食禄者聪明忠信,可敬而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兄妹肺腑,岂忍膜置,不一规诫乎?”(4).比喻内心。 唐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宋
诗之二:“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清
:“逆旅孤臣,过蒙优宠,衔报之诚,结于肺腑。” 巴金 《随想录·再谈〈望乡〉》:“她们分手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的留恋,那样出自肺腑的哀哭,多么令人感动!”(1).乐府《瑟调曲》名。 南朝
梁简文帝 、 刘孝威 等均有此作, 唐
李白 所作尤有名。引 唐
吴兢 《乐府解题》:“《蜀道难》备言 铜梁 、 玉垒 之阻,与《蜀国弦》颇同。”引《尚书谈录》:“ 李白 作《蜀道难》以罪 严武 ,后 陆畅 谒 韦南康
皋 于 蜀郡 ,感 韦 之遇,遂反其词作《蜀道易》云:‘蜀道易,易于履平地。’”(2).谓入 蜀 道路的艰难。 清
《长生殿·惊变》:“在深宫兀自娇慵惯,怎样支吾 蜀 道难!我那妃子呵,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趱。” 清
《高碑店垂丝古柳》诗:“平原系马五更寒,万里重来 蜀 道难。”形容极度悲痛。 晋
卷二十:“ 临川
东兴 ,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 唐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元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十二月十三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见“ 雨霖铃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词:“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这时候。:“﹝ 韩夫人 ﹞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1).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复,通“ 复 ”。:“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复道。”:“上在 雒阳 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相与坐沙中语。”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复,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自 雍门 以东至 泾
渭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刘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奔赴 莫高窟 ,攀缘于回廊复道之中,留连于岩窟洞天之内。”(2).指水陆两路。复,通“ 复 ”。 唐
诗:“由来山水客,复道向 新安 。半是乘潮便,全非行路难。”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 秦 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 咸阳 北阪上,南临 渭 ,自 雍门 以东至 泾
渭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唐
之四:“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
《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一直向后走来,只见宝殿琳宫,回廊复道,是个香火兴旺的古刹。”国家的祯祥。 南朝
《王俭为左仆射诏》:“门下端贰枢秘,实惟国祯。缉典宣机,所寄时彦。” 唐
《祭微之文》:“惟公家积善庆,天钟粹和,生为国祯,出为人瑞。”(1).水名。指 江苏省
扬州市 南 长江 的一段。 汉
《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 广陵 之 曲江 。”参阅卷六、 清
汪中 。(2).水名。即 钱塘江 。本名 浙江 ,因潮水经 浙山 下曲折而东入海,故又名 曲江 。 清
:“静中疑是 曲江 涛,此则云垂彼海立。”参阅。(3).水名。即 曲江池 。:“临 曲江 之隑州兮,望 南山 之参差。” 唐
诗:“ 南山 郁初霁, 曲江 湛不流。” 清
《东亭春暮忆旧游》诗:“纵到 曲江 谁并马,可怜 秦 女善弹筝。”详“ 曲江池 ”。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秦 为 宜春苑 , 汉 为 乐游原 ,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 隋文帝 以曲名不正,更名 芙蓉园 。 唐 复名 曲江 。 开元 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参阅 唐
康骈 《剧谈录·曲江》、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关西道一·雍州》。(1).何时。 三国
诗之十一:“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南朝
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2).何处。 唐
诗:“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 宋 王谠 :“ 卢司空
钧 为郎官守 衢州 ,有进士贽谒,公开卷阅其文十馀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公何许得此文?’”(3).为何这样。 唐
诗:“敛眉语芳草,何许太无情:正见离人别,春心相向生。”(4).如何,怎样。 宋
词之四:“试问岁华何许?芳草连天暮。” 宋
词:“ 姑苏台 下烟波远, 西子 近来何许?”(1).广阔平坦的原野。:“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汉 王粲 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唐
诗:“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 刘半农 《晓》诗:“太阳的光线,一丝丝透出来,照见一片平原,罩着层白蒙蒙的白雾。”(2).指 战国 时 赵国 公子 平原君 。 唐
诗:“蛾眉笑躄者,宾客去 平原 。” 唐
诗:“若怕 平原 怪先醉,知君未惯吐车菌。”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分飞》:“气概雄,论交四海芳名重, 魏齐 应有 平原 拥;就不然的时节,他做丧家之狗天涯哄。”(3).指 晋
陆机 。 机 尝官 平原 内史。 晋
陆云 有《与兄平原书》。 明
薛薰 《答王允升省中对雨见忆之作》诗:“ 康乐 愁霖唱, 平原 苦雨诗。故人吟此曲,赠我慰相思。”(1).谓正确认识事物的名称。:“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 杨倞 注:“浅与深俱不失其所,则为知名。”(2).告知姓名。:“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郑玄 注:“有媒往来,传昏姻之言,乃相知姓名。” 孔颖达 疏:“故《昏礼》有六礼,二曰问名。”(3).谓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宋
之七:“岸傍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陈毅 《中岳庙》诗:“巍巍 中岳庙 ,少小即知名。”(4).声名为世所知。犹出名。:“及 项梁 渡 淮 , 信 仗剑从之,居 戏下 ,无所知名。” 唐
:“ 梓 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汉 既平七国, 乘 由是知名; 景帝 诏拜 弘农 都尉。”(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村,卜邻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3).旧时妻对夫之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清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6).美酒。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7).竹之雅号。 宋
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指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以心腹组成的军队。:“昔 齐 置士乡, 越 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竹耐寒挺立,心虚节贞,德比君子,故称为“君子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出墙有千竿君子竹,绕寺长百株大夫松。”(1).落拓,潦倒。:“更思此家落漠,庶非通谤,且广听察,幸无复所闻。” 唐
《崇义里滞雨》:“落漠谁家子?来感 长安 秋。”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与其郁郁于穷愁落漠,何如轰轰烈烈挥洒一番!” 丁玲 《团聚》一:“在少年时便显赫惯了,到这落漠的晚年,是很不快意的。”(2).冷淡;冷漠。 唐 陈鸿 《眭仁茜传》:“鬼神定有贪谄,往日欲郎君饮食,乃尔殷勤。此知无复利,相见殊落漠。” 宋
《率子廉传》:“公察其异,载与俱归。居月馀,落漠无所言,复送还山。”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一景:“ 愫方 :(落漠地)我上哪里去呢?”(3).疏略;简略。:“力作此答,无复条贯,贵布所怀,落漠不举。”(4).引申为失实。:“ 殷恒 妻,匹妇耳,闺閤之内,传闻事复作一两倍落漠,兼谓卿是亲故,希卿署,不必云选事独关卿也。”(5).张设;笼罩。 汉
《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1).平民百姓。指被统治者。:“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 南朝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弘义让以勖君子,振平惠以字小人。”《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从古以来,富贵空花,荣华泡影,只有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名传万古,随你负担小人,闻之起敬。”(2).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燕 北风俗,不问士庶,皆自称小人……对中人以上,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则称我家。” 元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仆云]小人也辛苦,待歇息也。” 明 许时泉 《写风情》:“小人是 杜司空 衙中差人。” 清
《金壶浪墨·王孙》:“ 王 跽曰:‘小人贫苦无家室,复病哮喘,托此以蔽风雨有年矣。’”(3).对平辈自称的谦词。:“君(指 许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 刘备 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小人情愿伏侍小娘子前去。”(4).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5).识见浅狭的人。:“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 出。子曰:‘小人哉! 樊须 也。’” 金
《〈论语〉辨惑二》:“其曰硁硁小人、小人 樊须 ,从其小体为小人之类,此谓所见浅狭,对大人而言耳。” 北齐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清 王应奎 卷二:“舆夫力倦,且苦腹馁。 启新 出所携莲子与舆夫各一,曰:‘聊以止饥。’舆夫微笑,盖笑其所与之少也。而 启新 误以为舆夫得莲子故喜,即曰:‘汝辈真小人,顷者色甚苦,得一莲便笑矣。’”(6).人格卑鄙的人。:“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陈昉 《颍川语小》卷下:“君子小人之目,始于 大禹 誓师之辞,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盖谓废仁哲任奸佞也。”:“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 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颓也。”卷七十:“君子小人只是个正不正。” 许地山 《女国士》:“你配说吗?偷东西的是君子,还是小人?”(7).特指小偷。卷三九:“忙敲楼窗向铺里叫道:‘隔壁仔细,家中敢有小人了?’铺中人惊起,口喊‘捉贼!’”(8).旧指仆隶。:“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朱熹 集注:“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9).小孩子。第一回:“及至听见公子小小年纪说了这一番大道理,心中暗暗欢喜;又恐怕小人儿高兴,只得笑着说是小孩子话。” 刘半农 《拟儿歌--小猪落地》:“‘小猪落地三升糠’,小人落地无抵扛!” 毛泽东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我们这一代吃了亏,大人不照顾孩子。大人吃饭有桌子,小人没有。”(10).引申为小一辈的人。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十三章:“可你们看看,这是俺公公婆婆给俺们小人吃的吃食。”(11).身材短小的人。卷十九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寸,朱衣玄冠。” 清
:“俄而尺许小人,连遱而出,至不可数。”(12).下等的酒。 唐
杜甫松 《醉乡日月·饮论》:“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以家醪黍觞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醪灰觞醉人者为小人。”(1).高峻貌。:“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崒,金石峥嵘。” 李善 注引 郭璞 《方言注》:“峥嵘,高峻也。”:“披荒榛之蒙茏,陟峭崿之峥嵘。” 李善 注引《字林》:“峥嵘,山高貌。” 宋
:“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 巴金 《砂丁》二:“那两座大山,甚至在黑夜里也耸立在两边,摆出它们的峥嵘崎岖的样子。”(2).指高峻的山峰。(3).卓越,不平凡。 唐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荦文艺,峥嵘武节。” 宋
:“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嵘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嵘壮志,肯教虚掷。” 清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嵘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4).兴盛;兴旺。 宋
:“方峥嵘焕奕于一时之盛兮,讵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5).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嵘。”(6).谓仕宦得意。 宋
:“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嵘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嵘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说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嵘,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侄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7).高旷。 唐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嵘。” 唐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嵘,高旷也。”(8).形容岁月逝去。:“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筑居仙缥缈,旅食岁峥嵘。” 宋
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明
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嵘。”(9).深远貌,深邃貌。:“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嵘,深远貌。”:“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陕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嵘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诗:“峥嵘下无地,列缺上陵天。”:“又溪谷峥嵘,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10).幽深阴暗;阴沉。:“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峥嵘,深冥也。” 唐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嵘而日曛。”(11).犹凛冽。 唐
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嵘。” 宋
:“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嵘。” 金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嵘。”(12).枯槁貌;瘦削貌。 唐
诗:“楩楠枯峥嵘,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三年皮骨走峥嵘,梦到春明身已轻。”(13).引申为潦倒。 清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嵘祗敝裘。”(14).形容波涛汹涌。 唐
诗:“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宋
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嵘。” 明
诗:“峥嵘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15).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嵘。”(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1).崇高伟大。:“巍巍乎! 舜
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何晏 集解:“巍巍,高大之称。” 汉 董仲舒 :“ 孔子 曰:‘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则之者大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明
《身修思永堂记》:“巍巍高出乎往古而开久大之业者,皆身修思永之明效,而百王之取法者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绪论》:“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2).形容词后缀。 明
《雁儿落·题刘伊坡寿域》套曲:“栽培的颤巍巍锦中花,摆列着酷烈烈香醪瓮。”古官名。即 周 之大宗伯。:“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 孔 传:“太宗上宗,即宗伯也。”:“即假于太宗、少宗、少秘于社。”参见“ 大宗伯 ”。周 官名,春官之长,掌邦国祭祀、典礼等事。:“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 明
清 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 明
沉德符 :“时 高南宇
仪 为大宗伯,力持不可。”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徐乾学 ﹞闻之,急问公( 韩菼 )姓氏……遂引入都中,援例中北闱乡榜, 康熙 癸丑会、状连捷,官至大宗伯。”亦作“ 飘荡 ”。
(1).在空中随风摆动。 南朝
诗:“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巴金 《秋》四:“但是那温柔的,比任何琴弦所能发出的还更温柔的声音至今还在他的耳边飘荡。”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从 北京 广播电台发出的音乐,就在暮色苍茫中悠扬嘹亮地飘荡开来。”(2).在水面上随波浮动。:“往年龙舟飘荡,隔在南岸,圣躬蹈危,臣下破胆。”(3).指被水冲走。《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 智伯 ﹞回视本营,波涛滚滚,营垒俱陷,军粮器械,飘荡一空。”(4).飘泊无定;流浪。 唐
诗之一:“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宋
诗:“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 龟山 岁五周。” 清
:“途中遇寇,资斧丧尽,飘荡不能归。”(5).形容感情不平静或欲念冲动。 唐
:“非将 吴会 远,飘荡帝乡情。” 明
《玉簪记·寄弄》:“莫非春心飘荡,尘念顿起。”《再生缘》第六四回:“看到心中飘荡处,疯魔了,蓝巾彩袖二裙钗。”亦作“一脉”。(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宋
《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柏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 清
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和鸾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边,屋后一脉流水,四围都是竹林。”(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元
诗:“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明
《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撰诔》:“到今日呵,知他一脉情肠,两下各千回百折。”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严时亦尝恢复杀头,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之三也。”(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卷三:“﹝ 娃娘 ﹞亦且认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脉,甜言软语,更不羞涩。” 清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南门六家, 竹横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 清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是《四书》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4).中医指一种脉象。《素问·阴阳别论》“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唐
王冰 注:“五阳谓五脏之阳气也。五脏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脏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周 时天子及诸侯之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 秦 因之。 汉 天子号皇帝,故其嫡子称皇太子。 金
元 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 金 有四太子 兀术 。 明 以后皇帝之嫡子称皇太子,亲王之嫡子称世子。参阅 宋
高承 。(1).招收士兵。:“行收兵,比至 陈 ,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 光武 ﹞夜自与骠骑大将军 宗佻 、五威将军 李轶 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2).撤退军队。 毛泽东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或者收兵休整,准备再战。”(3).收起兵器,停止争斗。:“乡里有争财持兵而斗, 凤 往解之,不已,乃脱巾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争者感之,收兵谢罪。”(4).引申为放弃争执。 老舍 《黑白李》:“希望不是你收兵,就是我让了。”(5).喻结束工作。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九:“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说坏话毁谤人。亦指坏话,挑拨离间的话。:“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唐
:“世道难于剑,谗言巧似笙。” 清
《赠同年赵蒙泉》诗:“是时轻薄曹,谗言犹煽构。” 何其芳 《画梦录·淳于棼》:“谗言的流布使我郁郁不乐。”呆愣的样子。第七三回:“他怔怔的只当是 晴雯 打了他一下子。” 鲁迅 《彷徨·祝福》:“她张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 韦君宜 《一个普通人的启示》:“我怔怔地看他走出那条农村的小巷。”(1).威灵,威武。:“幸赖灵武,辄成断金。”:“奋扬灵武,剋剪多难。” 明
诗:“ 汉 代推灵武,将军第一人。”(2).地名。 汉 时县名。故城在 宁夏
新城 西北。参见“ 灵武之役 ”。(3).地名。 唐 置县。故城在今 宁夏
灵武 西北。东汉
段颎 曾大破 东羌 于 灵武谷 。见。后以“灵武之役”借指战胜异族的关键战役。 明
黄宗羲 《黄复仲墓表》:“中原横溃, 何君 谓寇深矣, 江 南豫储一劲旅以待 灵武 之役,天下事尚可为也。”(1).也。表示同样。:“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德操 曰” 南朝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复佳。” 清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复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2).又。“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复何恨!”(1).值得矜夸。 晋
《〈豪士赋〉序》:“知曩勋之可矜,暗成败之有会。” 唐
《杂说》之二:“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2).可怜。 明
《陈侯使袁侨如会陈人围顿陈侯逃归》:“则 陈 之不能自拔为可矜,而不能拔 陈 于 楚 则亦伯者之罪也。”:“ 李吉平 人屈死,情实可矜。”(1).不充足,不够。:“断长续短,损有馀,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南朝
刘协 :“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馀矣。”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2).不可,不能。:“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卷一:“ 孟坚 摘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3).不值得,不必。:“ 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 ,北击 赵 ,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4).不难。:“ 楚 兵至 荥阳 、 成皋 , 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陛下在 奉天 、 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 ,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5).犹不尽。 唐
诗:“锐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于今歌不足。” 宋
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6).犹不致。:“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1).一个季度。:“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 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于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阅武。”(2).一个时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3).一代;当代。:“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于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炜烨,冠于一时而振于百世。”(4).一个时辰。 晋
:“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卷一:“天地统是一个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5).暂时;一会儿。:“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锐,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于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7).即时,立刻。 南朝
刘义庆 :“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9).同时,一齐。:“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10).犹一旦。:“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1).天然的宝物。《商君书·来民》:“夫实圹什虚,出天宝,而百万事本,其所益多也。” 唐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金 贾益谦 《赠答史院从事》诗:“物华天宝无今古,凤阁鸾台孰后先。”(2).神名。即 秦穆公 所获之 陈宝 。:“追天宝,出一方。” 李善 注:“ 应劭 曰:‘天宝, 陈宝 也。’ 晋灼 曰:‘天宝,鸡头而人身。’” 唐
《大猎赋》:“获天宝于 陈仓 ,载 非熊 于 渭 滨。”(1).形容数目极多。《商君书·定分》:“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 汉 王粲 之四:“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 唐
之三:“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 宋
诗:“当时迎 长卿 ,书史传未悉;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诘。”(2).比喻极其纷繁。 三国
:“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3).犹非常,十分。 五代
诗:“挥谈一无取,千万愧 生公 。” 元
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4).谓差别极大。:“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5).指众百姓。 唐
《祈雨九龙神文》:“愿以小子 稹 为千万请命于龙。”(6).犹务必。表示恳切丁宁。 唐
《莺莺传》卷上:“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明
《复邓石阳》:“盖千古绝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教太太快收拾东西;别的都不要紧,就是千万带着小孩子的东西,和书房里那几张画,那几张画!”(7).决然。:“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唐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愈 既与为礼,发书云云,其末有复语千万永诀八字。”(8).谓确确实实。 沙汀 《淘金记》二二:“‘千万你的舅舅是一个穷舅舅,’他闭拢眼睛叹了口气,显得异常抱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诗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