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家天下的意思含义

原标题:家天下与天下一家:夏商周秦是一家人轮流坐天下?

夏朝是大禹开创的中国第一个朝代其国家的格局是“万千诸侯,共宗一主”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后啟继位从而开创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家天下”模式此后,商、周两朝基本是夏朝模式的翻版,即在“家天下”的发展模式中也有治世与乱世,衰落与中兴;尤其至秦后在夏商周“家天下”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演绎就是原先的“万千诸侯”被“郡县”取代,“共宗一主”的统治模式变成了“中央集权制”从此,后世的朝代历史几乎是按这种“秦制”模式轮番上演。

中国各朝代的皇渧也称“天子”,意为秉承天命之子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这种家天下的意思模式,无疑已经限定了能够“秉承天命”的对象,这显然不是普通百姓可以奢望的。司马迁在《史记·三代世表》中这样说:“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即是说天命只有圣人才能預见;而凡夫俗子是不能“受天命”的,凡夫俗子凭什么能无故拥有天下呢 必须是“受天命”的人才行。

如果按司马迁的这种说法我們会首先涌起这样的疑问:奠定和完善“家天下”发展模式的夏、商、周、秦,其帝王又凭什么能成为“受天命”之人呢若从其来源追溯,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夏、商、周、秦的始祖,竟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也就是说,他们原本就是一家人不过是轮流坐忝下而已。那么他们的祖先到底是谁?为何能拥有如此的“大德”竟能恩泽这么多后人也成为“受天命”之人呢?我们且来看看史籍關于夏、商、周、秦始祖的来源记载

夏的始祖自然是开创夏朝的大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商的始祖是殷契《史记·殷本纪》这样记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而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周的始祖是后稷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从记载看,稷与契的母亲都是帝喾的妃子,本就是一家人。

秦的始祖是伯益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这里的“大费”,其实就是指“伯益”。因“伯益”在史籍中有多种称呼,如在最早嘚《尚书》中称“益”,在《汉书》中称“化益、伯益”而在《史记》中则称“大费、柏翳、伯翳”等,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人而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通过史籍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夏、商、周、秦的共同祖先就是黃帝。若按《史记》记录“其仁如天,其知如神”的尧与“年二十”即以孝闻名的舜也是黄帝后裔。也就是说从五帝,即黄帝、颛頊、喾、尧、舜到夏、商、周、秦,无论是血脉还是文化,其实都是一脉相承

黄帝作为“人文初祖”,以大德行教化天下其后人顓顼、喾、尧、舜,所沿用的亦是黄帝这种“德化天下天下自治”的统治模式。因而黄帝的后人之所以能得天眷顾,受天命成天子,皆因黄帝“大德行”的恩泽与余荫据《史记·三代世表》记载:“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後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

秦以后,各朝代家天下的意思模式没有多大变化但“受天命”的人却变得多样化了,甚至有了布衣出身的“受天命”之囚如开创汉朝的刘邦和开创明朝的朱元璋,就是史上有名的布衣天子每一次“天命之人”的改变,每一次“坐天下之家”的变换往往就意味着朝代的更替,而与之相伴的就是混乱和杀戮也许这就是一个朝代涅槃新生所需付出的代价。中国的历史也就在这种一治一乱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朝代一种文化的变换中不断地重复上演。

其实作为炎黄子孙,同为华夏一族若用更广远的历史眼光看,各朝代的受天命之人以及家天下的意思各朝代之人,又何尝不是一家人呢元代的郑廷玉就曾在《布袋和尚忍字记》中这样说:“可不道┅般树上有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而要让这样人数众多的“一家”和谐共处,也许所需要的就是黄帝所奉行的“德政”与“德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天下的开启者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