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品浩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排名将领

统战部历史沿革介绍一_中共廊坊市委统战部
廊坊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5年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和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 实施机动车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为保障北京国际田...
您当前的位置: >
统战部历史沿革介绍一
发布时间: 10:24 点击数:次
&&&& 第一章&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  第一节&帮助国民党建立地方组织  一、帮助国民党建立直隶省党部及各市县党部  (一)帮助国民党建立直隶省党部和天津市党部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在同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三届一中全会上,决定进一步促进国民党改组。在全国扩大国民党组织,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一并加入”,凡国民党无组织的地方,中共则为之建立。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俄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改组国民党的决议。  直隶省是军阀争夺的战略要地,国民党没有统一组织,只有少数国民党员在大城市上层人士中活动,力量很弱。  以李大钊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共北京区委根据中共三届一中全会精神,指派共产党员到各地去帮助国民党建立组织,发展党员。  1924年2月,于方舟(共产党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江浩(共产党员、同盟会员、国会议员)、李锡九(共产党员、同盟会员)等人在天津法租界普爱里11号开始筹建国民党直隶省临时党部和天津市党部。同月,国民党直隶省临时党部和天津市党部成立,内设常务、组织、宣传、青年、农工、妇女等部。国民党直隶省临时党部的委员全部由共产党员担任,常务部长江浩、组织部长李锡九、宣传部长于方舟、青年部长李逸、农工部长张兆丰、妇女部长邓颖超。省、市党部机关设在英租界张庄大桥义庆里19号。五卅运动爆发后,为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省党部增补了叶善枝、翟少痴、吕职人;市党部增补了辛璞田、史汉清、何雪、姚西园、宋朝义。  1924年4月,在中共北京区委的帮助下,成立了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管辖地区有:京、直、鲁、豫、热、察绥、奉、吉、黑、内蒙、哈尔滨、晋、甘、新等。李大钊任组织部长、于树德任青年部长。何孟友邻、蔡和森、朱务善、张昆弟、王尽美、缪伯英共产党员参加执行部工作。  遵照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及态度决议案》中关于“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及其他实际运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的精神,中共天津地委的工作大都是以国民党的名义进行的。当时,直隶省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两党组织。一般先发展国民党员,然后在国民党员中择其先进者,吸收为共产党员。国民党直隶省临时党部成立以后,江浩、李锡九利用他们是老同盟会员在上层社会关系多的条件,着重在上层人士中发展国民党员。于方舟则广泛地接触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在学生、工人、农民中发展国民党员。他们还派人到直隶省各市、县发展国民党组织。  (二)帮助国民党建立保定市及周围各县党部  1、帮助国民党建立保定市党部  1924年5月,中共北京区委派遣共产党员李锡九到保定同中共保定地方组织协商改组国民党问题。经研究决定,以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为骨干改组国民党。在中共保定地方组织的协助下,李锡九在保定甲种工业学校礼堂召开国共合作动员大会,育德中学、直隶二师、直隶女二师、直隶六中、河北大学等学校的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和一些进步学生参加会议。李锡九在会上做了以国共合作为主题的报告。会后,中共保定地方组织根据中共三大精神,对国共合作问题做出三项决定,并付诸实施:  ⑴派遣共产党员张廷瑞、陶永立、孙有曾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唐朴农、郭嘉章、刘宪曾首批加入国民党。由陶永立、刘宪曾、郭嘉章具体负责改组国民党工作。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团结左派、争取中间派和孤立右派的斗争,以形成左派势力,壮大革命力量,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⑵协助成立国民党保定市党部。地址设在保定西大街贤良祠。张廷瑞任市党部书记,张秉均任组织部长,刘宪曾、孙有曾负责宣传工作。到1925年春,国民党保定市党部书记由张秉均继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刘秀峰任组织部长。  ⑶派出共产党员在城乡发展国民党员,建立国民党组织。在改组国民党工作中,共产党员一般都跨党。为扩大国民党内的进步势力,促进国共合作的发展,1924年11月,中共保定地方组织决定张福堂、戴培元、武述文(武海霞)等30余名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第二批加入国民党,并帮助国民党保定市党部建立了劳动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市政委员会、反帝国主义委员会等组织。使保定地区的形势由二七惨案后的低潮逐渐向高潮发展。  2、帮助国民党建立保定周围各县党部  1925年5月,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国民党直隶省党部负责人于方舟到容城县从事革命活动。当时,容城县的白龙村敬业高级小学基础很好,人称“小育德”县教育局把于方舟介绍到这所学校。他通过向师生介绍国民党一大的情况,宣传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把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以及《列宁政治生活》、《中国农民》和《向导》等进步书刊送给师生阅读。他还以聊天、讲故事的方式接近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南方的农民运动,通过七八天的工作,发现并掌握一部分进步分子,在此基础上发展一批国民党员,建立了容城县国民党部,由陈跃武(县教育局督学)任党部主任,蔡希夷、王任卿、杨子英、王祥波、崔子光为委员。  与此同时,中共保定地方组织根据中共北方区委的指示,利用暑假、寒假和课余时间,派遣共产党员深入铁路、工厂、学校、县城、农村宣传中共统一战线方针、政策,&  民党建立组织。直隶二师学生王志远(共产党员)在博野县小庄头、东墟发展王文玉、王家楷、翟子玉、边贯五等加入国民党,并于1925年在东墟村建立国民党区分部,由王文玉任区分部书记。  1925年冬,直隶二师学生刘宪曾(共产党员)利用寒假回家的机会,先后在蠡县高小、李岗、洪善堡、七器、屯里、蔺岗、滑岗、郑家庄、两百尺、荣家营、荆邱等20多个村庄发展一批国民党员。其中部分村庄还建立了国民党的基层组织。1927年春在城内高小学校的教室里,成立了国民党蠡县县党部。选举任艺铺、刘宪曾、宋渤舟、张代鲁、刘通庸、张宅安、梁度也为委员。其中有5人为中共党员。  李锡九在安平县和饶阳县发展一批国民党员,建立国民党县党部。直隶二是由学生王之平(共产党员)与何厚之、陈观民等人建立了国民党满城县党部。阎振熙等人建立了国民党清苑县党部。  (三)帮助国民党建立唐山区分部  1924年9月,中共&  委帮助唐山大学建立了国民党区分部。随后,又在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建立国民党区分部,利用国民党的旗帜开展国民运动。同年12月,唐山大学和京奉&  铁路唐山制造厂两个国民党区分部合并,正式成立国民党唐山区分部。中共唐山地委负责人邓培为国民党唐山区分部负责人。当时,在发展国民党员时,注意吸收其中的优秀分子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同时,也动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在唐山大学的30余名国民党员中,有20多名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员。  (四)帮助国民党建立玉田县党部  1925年夏,共产党员江浩以国民党直隶省党部负责人的身份,组织在京津读书回乡度假的进步学生在玉田开展革命活动。他们通过举办“小学都是暑期讲学会”、进行反帝反封建和提倡科学、民主的宣传,在进步都是中发展一批国民党员,建立了国民党玉田县党部。  (五)帮助国民党建立彭城区党部  1926年8月,共产党员李相虞根据中共北方区委的指示,在彭城发展小学教员吴锡三、阎纯儒、黄隽之(世杰)等5人加入国民党,建立国民党彭城区分部,由李相虞负责区分部工作。1927年春,许洪秀、张品浩、田寿仁、徐洪觉、路凤视差、戴韨章、赵丰山等人先后加入国民党。五六月间,国民党彭城区分部改为区党部,仍由李相虞负责,阎纯儒、戴韨章、许洪秀等人为委员。  在中共北京(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领导下,直隶省的国民党组织发展很快。1925年10月,直隶省有国民党员1500人。1926年5月,据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全体委员会统计,直隶省共有县、市党部53个,区党部60个,区分部244个,党员5300人。  二、帮助国民党建立热河特别区党部  1924年,以李大钊主要领导人的中共北京区委派遣共产党员韩麟符(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委员)回热河原籍建立国民党党部。韩麟符到热河首府承德以后,以陈镜湖、郑丕烈、杜真生等热河师范和热河中学的青年学生,建立两校学生联合会,宣传三民主义,并在两校师生中散发有关革命活动的小册子,提高了一些青年学生的觉悟,使何柏寿、王锡福、王兴国等一大批进步青年追随在他们左右。在此基础上,1925年3月,陈镜湖、杜真生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在承德南营子大街三条胡同的一个大院里,建立了国民党热河党部。由陈镜湖、杜真生等担任执行委员。国民党热河特别区党部和中共热河工委在一起办公,一套人马,两个组织。  到1925年10月,热河特别行政区有国民党员800人。1926年5月,有国民党县市党部8个,党员3500人。  三、帮助国民党建立察哈尔特别区党部  1925年10月,李大钊以国民党驻华北特派员的身份第四次到张家口。通过努力,成立国民党察哈尔特别区党部。在国民党员400人。到1926年5月,有国民党县市党部6个,党员3200人。&  第二节&联合国民军  一、劝说冯玉祥西北屯垦戍边和促进苏联援冯  1924年11月,李大钊在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回到北京后,好召开赵世炎、彭建华等人参加的会议。会议研究了如何争取冯玉祥的问题。并决定派共产党员到国民军中开展工作。  段祺瑞执政后,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反对冯玉祥。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认为让他到贫苦、寒冷、交通闭塞、远离海口的西北地区,是段祺瑞、张作霖的阴谋,拒不受命。  中共北京区委和李大钊认为西北地区虽运离海岸,但段祺瑞、张作霖的势力鞭长莫及,大有经营余地。又由于西北背靠苏联,可争取其援助。1925年1月,李大钊与孙中山的代表徐谦和冯玉祥进行多次长谈,使其同意接受西北边防督办职务。  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后,李大钊为进一步建立冯玉祥国民军同苏联政府之间的联系,多次往返于北京苏联大使馆与张家口冯玉祥国民军总部之间,进行活动。  1925年2月底,冯玉祥亲自派秘书毛以亨先在北京与李大钊、徐谦到张家口。毛以亨先在北京与李大钊、徐谦商谈两天,然后陪同李大钊和徐谦到张家口。冯玉祥在土尔沟自己的办公室迎候,并与李、徐会谈。参加会谈的有国民军参谋长刘骥、副官长张允荣、外事处长唐悦良和秘书毛以亨。经过一整天的会谈,达成要求苏联缎带予国民军军事援助的协议,拟定了要求援助的具体内容。李、徐请冯玉祥派负责人员到北京,与苏联驻北京大使加拉罕谈判军援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根据张家口会谈结果,冯玉祥很书信派国民军参谋长刘骥、外事处长唐悦良和外交专员包世杰等到北京,同苏联驻北京大使加拉罕商谈苏联援助国民军各种武器装备的项目和数量。苏方当即答应,给国民军的步枪、机枪、大炮及各种弹药,均为无偿赠送。  苏联政府于日,通过了援助国民军武器和弹药,并派遣顾问和教官的决议。  1925年5月,苏联派遣前远东军区总司令任江为首的军事顾问团30人,经外蒙到达张家口。在苏联顾问团的指导和帮助下,冯玉祥建立步兵、机枪、炮兵、工兵和骑兵学校。苏联专家主持整个教学过程,并自亲授课。冯玉祥还在张家口、丰镇和平地泉设立3个训练基地,由苏联顾问帮助训练部队。苏联顾问还帮助冯玉祥建立武器和弹药工厂。  二、李大钊与国民军的政治工作  冯玉祥虽然保持与孙中山友好,尊重国民党,但并不急于同革命的南方合作。在冯玉祥的部队,禁止任何宣传鼓动。下级军官和士兵又不识字,不懂得革命的目的和意义。这个问题不解决,部队革命化就很困难。  1925年5月,李大钊以很大精力同冯玉祥会谈,劝说冯玉祥在部队建立政治工作。李大钊对冯玉祥说:你的部队要真正革命,必须重视政治工作,要联俄联共。李大钊还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向苏联顾问团的领导人提出建议,共同劝说冯玉祥及国民军指挥员,使他们确信在部队实行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李大钊提出了部队的政治学习计划,建议俱乐部应当成为政治工作的中心和基地。要在俱乐部周围建立各种上政治组织与文化组织,开设研究政治经济学小组和研究孙文主义小组,并预定成立10个俱乐部。经过李大钊的努力,终于使冯玉祥批准李大钊的建议议案,决定先建立两个俱乐部,而且委托李大钊领导政治工作。从此,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开创了在中国旧式军队中开展革命政治工作的新纪元。  当时,冯玉祥在张家口修建了一座国民军总部和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取名新村。冯玉祥在新村大院里开设图书馆和礼堂,作为轮训营以上军官的场所和开展政治工作的阵地。  为开展国民军的政治工作,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选派宣侠父、陶新畲等一批共产党员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为掩护,到国民军中工作。宣、陶到达张家口后,冯玉祥亲自接见谈话。他认为李大钊介绍来的人,肯定是有学问的,有爱国热情的,便安排他们到新村担任宣传员。宣侠父和陶新畲主管图书馆后,充实了马列主义书籍和孙中山著作,增添《政治经济学》等书刊和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  在宣侠父、陶新畲的帮助下,国民军总部设立了宣传部,派出宣传员对各军官长讲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及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新三民主义的各项内容,并选派官兵中政治训练成绩优良分子,到各部队和各机关宣传讲解,还派政治工作人员到附近农村宣传三民主义,联系人民群众。宣传方法灵活多样,除散发传单、报刊、漫画,发表讲演外,还表演新剧,使闭塞的察绥各地的革命空气浓厚起来。  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冯玉祥在新村开办营以上军官轮训班,主要学习新三民主义。宣侠父、陶新畲也和受训军官在一起生活和学习,并积极向军官们宣传革命道理。他们通过轮训班结识了孙良诚、吉鸿昌、梁冠英、孙连仲等高级军官,在国民军上层进行宣传和团结工作。后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宣侠父、陶新畲公开了共产党员身份,宣侠父成为孙良诚部的政治部主任,陶新畲成为孙连仲部的政治部主任。  为扩大革命宣传,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选派共产党人为国民军办了两个机关报:一个是在张家口办的《察哈尔日报》;一个是在包头办的《西北日报》。  三、帮助冯玉祥创办西北军干部学校、派员赴苏学习军事和确定国民军战略方针  (一)帮助冯玉祥创办西北军干部学校  1925年五卅惨案以后,在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特别是京津地区的爱国学生,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地委)的发动下,纷纷投奔张家口冯玉祥的国民军。为了收容这批学生,使国民军吸收新鲜血液,李大钊、徐谦建议冯玉祥开办西北军干部学校,对这些学生亢以军事训练。冯玉祥与其部将商议后,接受了李、徐的建议,成立西北军干部学校,将投奔来的700余名学生编为5个中队,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委托陈琢如为校长,先把学兵团的优秀营长任中队长。李大钊亲自帮助冯玉祥筹办这所学校,并派宣侠父到军校工作。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也由李大钊介绍到军校担任教员和翻译工作。军校中的许多学员经过培养后,发展为共产党员,1925年10月,建立了中共西北陆军干部学校支部。  (二)帮助冯玉祥派员赴苏学习军事  1925年9月,李大钊为使国民军全面系统地学习苏联红军战胜沙皇白军和粉碎14个帝国主义国家军队围攻苏联的宝贵经验,建议冯玉视差派团以上军事干部赴苏学习。从9月27日到10月20日,冯玉祥派出国民军第一军代表团,在莫斯科同苏联方面进行谈判,要求派军官赴苏学习。苏方同意冯玉祥的请求。10月,冯玉祥派参谋长熊斌率团级军官鲁崇义等赴苏联学习,并从学兵团挑选15名优秀连、排长到基辅军官学校学习军事。  (三)帮助国民联军确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  国民军兵败南口以后,物质缺乏,士气低落,军纪涣散。在这种情况下,急需解决国民军战略方针问题。当时,在国民军将领中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部队仍应由五原回师,收复南口,然后夺回北京一种意见是,由五原西征,进取陕西,出兵潼关,与北伐军南北对进,会师中原。但这两种方案都面临很大困难。  在冯玉祥举旗不定之时,中共中央于日对此作出明确决策,指出:“国民军现时地盘,只剩得甘肃及绥远之一角,非取陕西不能生存。得陕西后,可望东出潼关,沿陇海路直下河南,与北伐军联成一气,退亦可暂自保,以备将来与南方北伐军夹攻奉军。”  在国民军五原誓师前夕,李大钊在9月8日缎带中共中央的政治报告中,就提出了国民军的作战方针应是固甘援陕,东出潼关,会师中原。他在报告中说:“出兵陕西,经富(府)谷县、葭县、延川、洛川、耀县,攻取同州,直扑潼关,一可以阻吴败退入陕之路,一则可以解西安、三原之围”。五原誓师后,李大钊派人将这一战略计划送给冯玉祥。冯当即召开将领会议讨论,一致决定采取李大钊的战略方针,实行“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八字行动方针。从此以后,国民联军进军陕西,解围西安,出兵潼关,会师中原的一切胜利,都是实行李大钊正确的战略方针的结果。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
www.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2012 - 2014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 邮编:065000
法律顾问:
邢轶苏 律师
电话: 邮箱: admi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高级将领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