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地图烈士墓是什么时候的战争

您的位置:
血战热河 悲壮征程(图)
发贴人:220.173.67.*发贴时间:【】[]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中国地》,讲述了辽宁朝阳地区广大民众抗日的传奇故事。 && ()&& () 同时也描写了有一支八路军在当地带领广大民众浴血奋战的情节,引起我的兴趣,这是八路军那个呢?我联想到我在调查我叔叔经过时,发现当年八路军军分区第三区队曾在该地区活动
从七十年代开始,我曾就我叔叔的事情进行过调查了解,寻L了数十人我叔叔李云阁,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军分区11团特务连当侦察员,1943年调到军分区三区队任侦察员1944年随区队长高桥到热河省的平泉、宁城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战斗中英勇了,年仅20岁后尸骨至今也不知埋葬在何处据曾任军分区11团特务连连长的秦宝仓同志、11团卫生队队长李文林同志(曾任沈阳军区军医学校副校长)对我说,他们认识我叔叔,我叔叔是在热河省宁城打仗时了许多老同志介绍了当时的情况让我了解了叔叔所在的历史,原来这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日军控制下的伪“满洲国”热河省赤峰地区唯一一支八路军团级建制的正规这支名称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分区第三地区队,区队长是高桥同志
高桥原名高明海,生于1914年,辽宁省辽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暴动”,曾任抗日联军营长、八路军十一团参谋长,军分区三区队队长高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奉命深入伪“满洲国”热河腹地承德、平泉、宁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开辟者之一
热河,简称热,省会承德市,是中国旧行政区划的省份之一,1914年月划出,撤销,位于目前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 现包括河北省的承德地区、内蒙的赤峰地区、辽宁的朝阳、阜新地区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直接操控下,伪“满洲国”在长春建立日,日军向热河发起进攻3月2日,宁城地区沦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热河就全被日军占领,热河地区并入“伪满洲国”版图日军占领热河和宁城地区之后,便立即着手网罗汉奸蒙奸,收买旧官吏,旧武装,建立反动统治体系,实施残酷的殖民式统治同时,还在各地修建据点,驻扎日军或伪军,疯狂镇压热河人民群众对日寇和伪满统治的反抗日本侵略者割断我军与热河群众的联系,在关外进行“集家并村”强迫居民搬入“部落”,便在东起山海关附近九门口,西到独石口以北老丈坝长城线上,开始制造千里“无人区”实行“十家联坐制度”任何一户犯有“私通共党”、“反满抗日”罪名,十家都受牵连特别是八路军游击队活动过的地方,反复剔抉,实施彻底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1941年8月,区党分委根据党中央开辟热河的指示,曾四次派主力进军热河开辟抗日根据地
第一次由十一团参谋长高桥(苏然)、十二团参谋长周家美(老红军开国少将)和二营营长杨思路和三营副营长刘永福率主力1000余人,深入到长城之外的热河地区作战他们活动在兴隆、车轮轿川、黄沙川、羊羔峪、老窝铺、道虎口撒河以北宽城南一带先后攻克承德上谷、永合火车站,平泉黄土梁子、宁城八里罕伪警察署,承德六沟、平泉洼子店、七沟等11处伪警察分驻所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力首次深入到伪“满洲国”热河宁城地区作战十一团老战士原高桥的警卫员米呈金同志说:这是他们团第一次越过长城出“口外”打仗不久就撤回口里(长城以内)
第二次是在1942年秋末冬初,由高桥带领二连到暴河口、黑河的车合铺、反日伪制造的“集家并村”,斗争非常残酷,大年三十晚上(日),在承德县大营子正准备过年,日军就包围上来这时天降鹅毛大雪,狂风呼啸,在风雪弥漫中,向光头山方向突围突了一夜,到光头山中一个小村,又被日军发现,又上了光头山顶入夜之后,光头山上风嚎雪飘,战士们腹中无食,衣着单薄,雪深没膝,湿透的衣服鞋袜冻在一起有如铠甲一般,行动起来咔咔作响,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好多人手脚耳朵都冻得毫无知觉,一触即断有的战士跌了一跤,手一着地就断了好几个手指头,断了以后连血都不流,在光秃山战斗时,很多人冻伤,突围出来后,又回到关内
第三次是1943年春,十一团在团长赵文晋(老红军开国少将)、参谋长高桥同志带三个连队出关到十一道河子,消灭伪“满洲国”兵两个连,这次时间不长,就撤回关内
1943年5月,军区和区党分委决定第四次派出关,开辟热东、辽西地区在原有一、二两个区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8个区队,共10个区队,由军区直接领导三区队由主力11团抽出的两个战斗连为主组成,并配属有侦察排、通讯排、电台队区队长由11团参谋长苏然(出关后化名高桥)担任,黄云(即杨雨民)任政委,副政委郑紫明,党总支书记郝福洪据老同志讲:组建三区队的任务有三条:一是创建铁路北游击区,建立根据地二是牵制日伪兵力,当时敌人有8个讨伐队,平泉驻国兵三旅三是跟东北抗日联军和地下党取得联系我叔叔跟随高桥从11团调到三区队侦察排任侦察员这些战斗连队,都经历过大暴动以来残酷战火的千锤百炼,连队中共产党员占30%以上400多指战员都知道,此去要远离转战五年多的家乡故土,将孤军坚持在数百里外的敌军腹心,没有根据地直接支援,其艰难和凶险可想而知这次出关前高桥同志在潘家口南一个村子里对进行出征动员,他说:“战斗在路北,死在路北,一定接要坚持下去,站着是我们的,倒下是敌人的”高桥便率三区队400多人的八路军武装远离家乡,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越过长城,挺进到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伪满国”热河省的心脏,北进赤峰,东到朝阳,西去围场,去打击敌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三区队和由马骥领导的七区队像两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人心脏,引起了日军的震惊,他们惊呼“延安触角深入热河”,“全热河行政无法行使”高桥的名字也在广大人民中间流传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我军转战承德东北,毙伤伪满军三十四名》这是三区队出关后的第一个捷报
1943年7月,高桥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和集家并村,高桥率在平泉与凌源交界的帽子山盘道沟,击毙了日本老牌特务伪平泉县协和会长仁科信夫和承德县日本宪兵队平泉县中队长夏谷及20多名日伪军,缴获一部分军用物资高桥率领的三区队进驻热河开辟抗日根据地,与敌交战67次,歼敌800多人,缴获机枪七挺,长短枪700余支,攻克日伪据点24处
日,在平泉平房大沟设伏又将日军官山本和东山岛击毙,日军死25名9月17日高桥又率部打下黄土梁子伪警察署,97名伪警察全部缴械投降日(农历正月十三),三区队经过周密侦察和精心部署,又一举攻下热中重镇宁城县城(小城子),歼敌50余人,缴获大批物资,狠狠打击了敌人喜讯传来,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祖国国旗飘扬东北,八路军攻入热河宁城》大字标题刊登了报道,新华社播发电讯,晋察冀军区特予通令嘉奖
高桥率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特别是日寇高官接连毙命惊动了日本天皇日军恼羞成怒,日本关东军伪热河警察厅调集了近2万人,对三区队发动大围剿日军从吉林调集围剿并杀害杨靖宇将军的抗联叛徒程斌、刘其昌、唐振东等24支熟悉抗联作战规律的“讨伐队”,由这些叛徒和汉奸们组成的多路“讨伐队”配合日军对承德、平泉、宁城、朝阳地区疯狂扫荡,并对老百姓实行灭绝人性的“集家并户”,割断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破坏我军秘密联络地、储粮地,使这个地区斗争形势急剧直下
同年3月,三区队面对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的严酷的形势下,黄云、高桥、郑紫明根据上级党坚持斗争的指示,三区队采取了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向外开辟的方针,决定三区队分为三部分:政委黄云率1个连队向一肯中、八肯中、宁城一带活动;副政委郑紫明带1个连队,由地方干部高山配合,向天义、叶柏寿、朱碌科、朝阳北部地区活动高桥留下1个排30多名战友,在宁城游击中心区坚持斗争,吸引敌人,让其他领导突围转移分散活动高桥等人率队在黑里河上游、丛金沟、鹰沟川一带山区开展游击战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二三月间,高桥和战友们吃、穿非常困难,有时以干野菜、树叶充饥,伤病员得不救治,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三区队仍然坚持抗日斗争,寻找战机打击日伪军
日晚,高桥和全排战士正在宁城县北老崴沟村宿营,被跟踪追击的伪热河警备厅警备队、特搜队包围29日,高桥带领,声东击西巧妙地与敌周旋,杀伤敌人高桥等22名指战员在宁城八素台双庙村的老崴沟陷入程斌、刘其昌讨伐队200多人的包围,高桥率7名八路军战士掩护其他同志撤退时,但终因敌我兵力悬珠,寡不敌众,在突围时高桥和文中、王汉三以及7名战士壮烈在老崴沟西大梁上我叔叔李云阁在这支任侦察员,也了高桥同志后,这伙叛徒组成的讨伐队又残暴地用铡刀铡下高桥的头颅,并先后在高桥生前战斗过的宁城、八里罕、承德等地悬挂示众
去年七月份,我到唐山拜访了原三区队一位烈士的儿子,他的父亲王汉三同志当年也是在随高桥同志在宁城与日军作战时的他父亲时,他才6岁,苦苦寻找了五、六十年,才找到父亲的下落在6月份,他随着唐山电视台的同志到三区队高桥同志当年战斗和的地方――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去实地采访,追寻先烈们的战斗足迹,他们查找了数处无名烈士墓和战斗遗址回到唐山后,他给我打电话约我到唐山,他给我讲述了当时的战斗经过高桥在宁城布日嘎苏台老崴沟,现在这个村子叫高桥村在老崴沟一个小山坡上由此向北500米左右,住着一户人家,房主人叫王清是王家的老院,院子已经败落,四周长满齐腰高的野草,几堵破旧的石墙,仿佛还记忆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房主人说,“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听父母讲高桥的故事那时这条沟里就住着他家一户高桥在这一带转战时,经常住在他家里就是在这个院子里,高桥吃完他平生最后一口饭”
1944年农历三月初五下午,高桥同志和七名战士到了他们家里,在日伪军重重包围下已经坚持战斗近3个月的高桥发起了高烧,身体非常虚弱王清的父亲王宾和叔叔王臣给他连汤带水做了莜面“猫耳朵”,希望他的病能够尽快好起来忽然之间,枪声响了,七名战士冲出门外掩护高桥突围,发现山下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王宾兄弟赶紧牵过一匹马,将已经昏昏沉沉、全身发软的高桥扶上去,带着他往山梁西边跑半路上,高桥苏醒过来,硬是逼着兄弟俩回去,自己伏在马背上,独自向另一边突围兄弟俩一路上没敢回头看,他们知道,高桥完全是为了保护他们,而他这一去,只怕凶多吉少回到家里的时候,四周已经一片沉寂,院子外边的水井四周,躺着7具八路军战士的尸体这些战士的胸腹都已被敌人的子弹炸开,肚子里,刚刚吃下去不久的大疙瘩还没有消化兄弟俩含着热泪,整理好烈士的遗体,把他们埋葬在王清家北面不到100米的地方没过多久,王家兄弟俩听到了更为惊人的噩耗高桥已经被敌人打死了
几年中,在宁城地区八路军几百人之多有赵洪武、郝瑞廷、李春阳三支游击队全部战死在宁城地区,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把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据突围出来回到的老同志讲,他们后来知道了高桥同志,军分区在迁安举行了追悼会,悼念在热河的战友们宁城县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墓l00多座,散布在深山里,多数不知道姓名,的烈士没q下坟墓的也有很多据原军分区11团政治处主任杨春垠同志(原国家物质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说:“因当时处于战争时期无法联系到阵亡烈士家属,又经常变化,人员调动频繁,所以后来就没有通知家属”成了无名烈士墓,
三区队挺进热河,也是抗战史上极悲壮的一页据《革命史》记载:“ 1943年承平宁联合县建立时,第三地区队、地方游击队和地方干部,共约600多人,到1944年10月,陆续撤回基本区的已不足百人”当年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区党委常委李中权将军(老红军开国少将)说过:“我八路军战士正是由于从根本上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打仗,认定自己所参加的战争是正义的,即使在战争中,也死得其所,死得光荣,就什么样的敌人也不怕,什么样的挫折也不怕”他在《征程轶事文集》一书中深情写道:“我三区队的300多名同志,在热河围场“无人区”无房、无粮的残酷环境中,爬冰卧雪,野菜充饥,与敌苦战区队长高桥等200多名同志,剩下的几十名同志毫不退却,没一个叫苦怕死的,一直坚持到胜利完成任务,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在,这样的英雄事迹又何止一个三区队啊!”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热血洒在神州大地上,不论他们魂安何处,英灵常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怀念他们、纪念他们、学习他们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奋起反击日寇侵略的英雄精神
今年3月29日是高桥同志和他的战友们68周年纪念日,让我们缅怀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烈们!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这是老戚沟村民在高桥同志的地方树立的标志碑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血战热河 悲壮征程(图)》&&&& 地址: .cn/Article/201306/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2014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4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帖子主题:[原创]军魂飘扬----史料中的冀东抗战![抗战纪念]
共&365&个阅读者&
军号:7493571 工分:44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军魂飘扬----史料中的冀东抗战![抗战纪念]
文章提交者:观火者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原创]军魂飘扬----史料中的冀东抗战![抗战纪念]喜欢研读八路军抗战史的朋友也许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这么多年以来,谈到八路军抗战,主流报刊提到的几乎总是“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黄土岭击毙阿部规秀”等那有限的几件,难得见到其他的精彩战例。搞得好像八路军在八年抗战里就打了这几次漂亮仗似的。这种宣传口径的突出中央、过度单一,其实对宣扬八路军抗战史非常不利,有关部门实在应该好好检讨反思了。最近几年,研究国军抗战史似乎有渐成显学之势,国粉一时趋之若鹜,搞得大陆军方人士还时不时要出面争辩,到底谁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其实,与其去浪费唾沫,不如先做好自己的功课,把中共19个抗日根据地的战史好好出版、好好宣扬才是真的。不要因循守旧,墨守潜规!事实上,在历史尘封的角落中,八路军精彩悲壮的战斗比比皆是!
我手头收藏有一本《冀热辽子弟兵》,由“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史研究会”主编,1991年6月第一次印刷,没有出版社,可以说都算不上正式出版物,仅仅印了2500册,只能算是资料印刷性质。虽然此书的出版如此简朴,甚至有些落寞,但它的编委却是大名鼎鼎的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兼政委李运昌、副政委李楚离、参谋长彭寿生、政治部主任李中权等人。可以说,这部书是对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抗战历史的最忠实记录。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流淌着冀东抗日的热血和忠诚!萧克将军为此书题词“抗日战争前线现实生活的反映”,诚非虚言。可是,这么重要的抗战史料,居然是非正规出版物,没有出版社愿意发行!?所以,各位应该能理解我前面所发的牢骚了,真是让人情何以堪啊。好了,废话不多说,转入正题。此书包含了冀热辽军区8个团(11~18)的团史及大事记,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战例。为避免文章过长,只能各团精简摘录1~2战例如下:第十一团(含第三区队):1943年1月初......第十一团在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参谋长彭寿生的率领下从中路突击。2月6日,从喜峰口东、西入关......随后,又乘胜南下,至丰润西南的南坨一带,与原驻南青坨的四区队会合。玉田之日伪军先发现四区队行动目标,于18日上午9时集中500余人,向四区队驻地南青坨进犯。接着,新军屯治安军也赶来增援,因时值白天,又大雪覆地,八路军不便转移,日伪军又迅速从丰润、唐山、天津等地急调6000余人,逐次加入战斗,向驻南坨的军分区及第十一团猛攻。八路军坚决反击。激战一天,毙伤日伪军270余人,俘伪军4人,缴步枪20余支。八路军伤亡仅30人,夜晚胜利突围,在七树庄隐蔽一天。19日夜晚继续向北突围。20日凌晨3时,军分区领导机关发现数股日伪军拦截阻击,遂命令部队抢占马家峪东、西山、芦各寨南山和东水头西山等制高点,坚守阵地。上午,日伪军发动全面攻击。在整整一天的战斗中,日伪军一面实行包围攻击,一面继续从各地以汽车快速运兵,先后调集日军、伪满军6000余人和治安军3个团,形成多层次的包围圈,并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进行四次集团强攻,均被击退。虽然日伪军多层包围,防守很严,但当夜10时开始,八路军乘其调整部署之机,轮番突击,且战且走,分路突围,终于摆脱了险境。此战又毙伤日伪军400余人,缴轻机枪一挺、步枪7支,八路军共伤50名,牺牲36人,失枪20余支。(此役是八路军经典的运动游击战,边打边撤,有攻有守,设伏突围,连续作战,重创日寇而自己最后消于无形,精彩之极!!注意,这次战斗发生在马家峪,时间是日。萨苏在其《国破山河在》中曾转载过日本《兵队的陆军史》中记录的一次马家峪伏击战,时间是在1944年4月中旬。二者是否有关联,只能存疑了。)抗日战争期间李运昌司令员看地图第十二团(含第七区队):(1940年)7月28日,第十二团第一营配合包森率领的特务连,第一、二、六总队各一个连,在盘山西田家峪、白草洼一带,全歼日军武岛骑兵中队70余人,给“扫荡”冀东西部地区之日军以有力打击。此战对开辟蓟县平原地区具有重要意义。(1942年)8月4日清晨,日本关东军原田东雨中队从长城口奔迁安、建昌之间的彭家洼而来。当日军向驻彭家洼之游击队围攻时,隐蔽在彭家洼南山的第十二团第一营当即派第二连由东面迂回到彭家洼村北,从北面向南攻;第一连有西向东打;营长带第三连占领南山,向北射击。形成三面夹攻,和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激战两小时,结束战斗。此战76名日军除一人装死后逃跑外,全部被歼,缴轻重机枪4挺、小钢炮1门、长短枪70余支。(虽然一次歼灭70多人算不上大战斗,但可以想象这样左一口、右一口的咬下去,鬼子会怎样的心惊胆战哈!)第十三团(含第五区队):(1943年)5月13日,第十三团第一营副营长薛辉荣带团特务连护送100余名干部到军分区。在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指挥下,配合分区侦察连在青龙县王厂沟设伏,全歼日本关东军春田中队百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长短枪60余支、掷弹筒3个。薛辉荣不幸牺牲。(这又是一个全歼日本关东军中队的战例!看来冀东八路军和日本关东军真算得上老对手了!可惜营长薛辉荣牺牲了,致敬!)第十四团(含第一区队):(1945年)5月下旬,日伪军“扫荡”刚刚结束,第十四团立即返回路南,在第十七军分区统一指挥下,配合兄弟部队在乐亭西张狼窝、港北、小营一带设伏,采取四面包围的战术,打退胡各庄、倴城两地增援之日伪军后,向小营发起总攻,经过10多小时战斗,毙伤俘日伪军700余人,缴获战马300余匹,打死打伤战马300余匹,缴轻重机枪40挺及全部装备。“伪满军机动营”的全军覆没,引起日伪军很大震动。(这一仗让人想起了《亮剑》里李云龙抢敌人军马的那段戏,有趣,搞不好作者就是从此役获得的灵感!?)一九四一年,冀东军分区李运昌司令员(左一)、包森副司令员(左三)、刘诚光政治部主任(左二)合影第十五团(含第四区队);1944年1月,冀东军分区司令部调遣兵力恢复最后一片“蚕食”区——蓟县南部.....1月20日零时以后,第四区队3个连500余人,进驻跨玉蓟边界的黄土坎村,彭寿生率其他部队驻以北的高庄一带。上午,3路日军共1500余人先后赶来围攻第四区队。驻唐山之独八旅团700人首先由东到达,以7俩坦克为先导,掩护散兵进攻。第四区队第一连依托东庙及村头阵地英勇阻击,并将窜入村内之坦克打出村去。其中一辆被手榴弹击伤,退走后陷入村外苇地中。日军虽连续猛攻,距东庙不过四五十米,在手榴弹的威力下死伤累累,终未能突破第一连阵地。当东庙激战之时,驻北平之日军第六十三师团700人也已到达村西,在密集炮火掩护下猛攻;驻天津之独九旅团200人和伪军200人同时从南面到达,与第六十三师团合力从西进攻。三路日军迅速把黄土坎包围起来,还施放毒瓦斯。从西进攻之日军一度占领西庵,第二连官兵以密集手榴弹反击,经过肉搏夺回阵地。第三连坚守的村西北角也一度被占领,很快又夺了回来。日军以东庙、西庵和西北角3处为重点,第四区队也以这3处作重点防御。此战日军求胜心切,在坦克、炮火和轻重机枪掩护下多次冲到村边,八路军则采取近战战术,接连挫败日军之猛攻,激战数小时后日军死伤累累,攻击势头大减。天黑后,第四区队在其他部队策应下,向北突出包围。此战日军采取了“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的战术。从发现八路军驻地到战斗开始不过十几个小时,分属3个兵团的日军,从70~140公里外赶来,而且都准时到达。靠横向联系是办不到的,非由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直接指挥不可。这是非常典型的长途奔袭战例。此战对第四区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面对兵力高出3倍以上,火力高出数十倍之日军,只有拼死一战。全队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不仅化险为夷,而且夺得大胜。在激战中全队到处开展了战场鼓动工作,对保存自己,夺取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经验受到军分区政治部的重视。此战毙伤日军500人以上。第四区队伤亡53人,其中指导员朱光、张志超两人皆负重伤。第十三团为支援第四区队也伤亡20余人。黄土坎大战的影响极大,激战之声数十里之外可闻。东西两路日军运尸汽车沿途可见。传播胜利消息的口碑遍于数县。(此战中日双方表现得都十分精彩!日军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精准包围,充分显示了其军队调动、情报侦搜的专业高效,这是不得不佩服的。而冀东八路军面对数倍强敌,大义凛然,既有殊死一搏的勇猛,又有闪展腾挪的机智,充分体现了八路军的作战风格,不愧铁血冀东的英名!)一九四二年李运昌司令员等冀东军分区领导合影第十六团(含第二区队);1943年冬,驻杨各庄镇日本特务队,反动气焰十分嚣张,经常冒充地方工作人员和武工队,破坏地方抗日政权和拘捕村干部,群众真假难辨,给抗日活动带来很大困难。11月某日,第二区队两个连驻薛庄、岭上。杨各庄日军百余人在天亮前包围了薛庄、岭上。日军还没有进村,便被发现。第二区队马上集合队伍,做好战斗准备,天刚亮便与日军接火。第二区队发现日军不很多,马上冲杀过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约半小时,消灭前面50余人,后面日军仓惶逃跑。八路军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1个、长短枪40余支。以后日伪军很少出来活动,对保卫二十里长山南北地区起了很大作用。(日本特务队化装成武工队,这不是电影《地道战》里的情节吗?感慨,原来老电影里演的都是真事!)一九四四年被营救的美军飞行员第十七团(含第六区队);(1943年)11月23日,利用“内线”关系,在民兵的配合下,趁着日伪军“扫荡”龙井关地区的有利时机,袭击了马兰峪地区的“大陆金矿”据点和弹药库。激战两个小时,毙日伪20人、伪矿警40余人,俘日伪85人,缴重机枪1挺、轻机枪8挺、掷弹筒8个、长短枪142支、子弹5万发、黄金20根、银元500块。受到晋察冀军区的通令嘉奖。从此,“大陆金矿”瘫痪。(这是八路军绝无仅有的“抢到钱”的战例,哈哈!)第十八团(含第八区队);日,第八区队队部及两个连和教导队被日伪6000余人合围在卢龙南之萤山。激战一日,打退日伪军18次冲锋,八路军伤亡20余人,毙伤日伪军近百人,夜晚胜利突围。缴步枪10余支,子弹一部。(这个战例记述的十分简单,乍看毫不显眼,也没什么特别的,可以说书中到处充斥着这样的战斗、这样的牺牲,数不胜数!!但我想,也许正是无数这样平凡而又残酷的战斗、没有辉煌胜利的战斗、充斥着八路军每一天的战斗,才正是一个民族最最惊心动魄、刻入灵魂的战斗,不是吗!!!所以,我希望用这次平凡而伟大的战斗,结束此次史料中的冀东抗战漫游。向英雄们致敬!!!)一九四五年冀热辽八路军攻占山海关上述各团战例,实属挂一漏万,但却足以代表冀东八路军铁血抗日的英雄本色!!!虽然由于某些吊诡的原因,他们英勇抗战的历史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但历史终究不会被忘记!!!山高水长, 军魂飘扬!!! 观火者----------------------------------------------------------------------------------------------
长烟起,薄暮送残阳,回雁栖萧凉。莽山平地拔千仞,绝峰幽壑挂沧桑。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铁血网携手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铁血君品行,共同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您可以通过发布主贴,分享口口相传的抗战故事、畅谈对抗日战争的理解、点评经典战役、剖析当时的国际形势,以此来缅怀英雄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一等奖三名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特供模型 彩虹-4无人机模型二等奖四名马拉松 四军通用石英表 带日历还有更多精美奖品,详情请看活动贴。 “彩虹”无人机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多用途无人机,为我国型谱最齐全、批量出口最早且出口量最大的无人机系列,其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CH-4各项性能指标更是全面超越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彩虹”不仅已列装我军,更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已大量用于地质勘查,并即将在海洋应用、应急通信、森林防火等民用领域大显身手。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军魂飘扬----史料中的冀东抗战![抗战纪念]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93571 工分:440
左箭头-小图标
6楼& 看了你的文章,我想到我在调查我叔叔牺牲经过时了解的部分情况。从七十年代开始,我曾就我叔叔牺牲的事情进行过调查了解,寻訪了数十人。我叔叔李云阁,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冀东军分区11团特务连当侦察员,1943年调到冀东军分区三区队任侦察员。1944年随区队长高桥到热河省的平泉、宁城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年仅20岁。牺牲后尸骨至今也不知埋葬在何处。据曾任冀东军分区11团特务连连长的秦宝仓同志、11团卫生队队长李文林同志(曾任沈阳军区军医学校副校长)对我说,他们认识我叔叔,我叔叔是在热河省宁城打仗时牺牲了。许多老同志介绍了部队当时的情况。让我了解了叔叔所在部队的历史,原来这支部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日军控制下的伪“满洲国”热河省赤峰地区唯一一支八路军团级建制的正规部队。这支部队名称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第三地区队,区队长是高桥同志。高桥原名高明海,生于1914年,辽宁省辽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冀东暴动”,曾任冀东抗日联军营长、八路军十一团参谋长,冀东军分区三区队队长。高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奉命深入伪“满洲国”热河腹地承德、平泉、宁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开辟者之一。1941年8月,冀东区党分委根据党中央开辟热河的指示,曾四次派主力部队进军热河开辟抗日根据地。第一次由十一团参谋长高桥(苏然)、十二团参谋长周家美(老红军开国少将)和二营营长杨思路和三营副营长刘永福率主力部队1000余人,深入到长城之外的热河地区作战。他们活动在兴隆、车轮轿川、黄沙川、羊羔峪、老窝铺、道虎口撒河以北宽城南一带。先后攻克承德上谷、永合火车站,平泉黄土梁子、宁城八里罕伪警察署,承德六沟、平泉洼子店、七沟等11处伪警察分驻所。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力部队首次深入到伪“满洲国”热河宁城地区作战。冀东十一团老战士原高桥的警卫员米呈金同志说:这是他们团第一次越过长城出“口外”打仗。部队不久就撤回口里(长城以内)。第二次是在1942年秋末冬初,由高桥带领二连到暴河口、黑河的车合铺、反日伪制造的“集家并村”,斗争非常残酷,大年三十晚上(日),部队在承德县大营子正准备过年,日军就包围上来。这时天降鹅毛大雪,狂风呼啸,在风雪弥漫中,向光头山方向突围。突了一夜,到光头山中一个小村,又被日军发现,又上了光头山顶。入夜之后,光头山上风嚎雪飘,战士们腹中无食,衣着单薄,雪深没膝,湿透的衣服鞋袜冻在一起有如铠甲一般,行动起来咔咔作响,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好多人手脚耳朵都冻得毫无知觉,一触即断。有的战士跌了一跤,手一着地就断了好几个手指头,断了以后连血都不流,在光秃山战斗时,很多人冻伤,部队突围出来后,又回到关内。第三次是1943年春,十一团在团长赵文晋(老红军开国少将)、参谋长高桥同志带三个连队出关到十一道河子,消灭伪“满洲国”兵两个连,这次时间不长,部队就撤回关内。1943年5月,冀东军区和区党分委决定第四次派部队出关,开辟热东、辽西地区。在原有一、二两个区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8个区队,共10个区队,由冀东军区直接领导。三区队由冀东主力部队11团抽出的两个战斗连为主组成,并配属有侦察排、通讯排、电台队。区队长由11团参谋长苏然(出关后化名高桥)担任,黄云(即杨雨民)任政委,副政委郑紫明,党总支书记郝福洪。据老同志讲:组建三区队的任务有三条:一是创建铁路北游击区,建立根据地。二是牵制日伪兵力,当时敌人有8个讨伐队,平泉驻国兵三旅。三是跟东北抗日联军和地下党取得联系。我叔叔跟随高桥从11团调到三区队侦察排任侦察员。这些战斗连队,都经历过冀东大暴动以来残酷战火的千锤百炼,连队中共产党员占30%以上。400多指战员都知道,此去要远离转战五年多的家乡故土,将孤军坚持在数百里外的敌军腹心,没有根据地直接支援,其艰难和凶险可想而知。这次出关前高桥同志在潘家口南一个村子里对部队进行出征动员,他说:“战斗在路北,死在路北,一定接要坚持下去,站着是我们的,倒下是敌人的”。高桥便率三区队400多人的八路军武装远离家乡,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越过长城,挺进到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伪满国”热河省的心脏,北进赤峰,东到朝阳,西去围场,去打击敌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三区队和由马骥领导的七区队像两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人心脏,引起了日军的震惊,他们惊呼“延安触角深入热河”,“全热河行政无法行使”。高桥的名字也在广大人民中间流传。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我军转战承德东北,毙伤伪满军三十四名》。这是三区队出关后的第一个捷报。1943年7月,高桥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和集家并村,高桥率部队在平泉与凌源交界的帽子山盘道沟,击毙了日本老牌特务伪平泉县协和会长仁科信夫和承德县日本宪兵队平泉县中队长夏谷及20多名日伪军,缴获一部分军用物资。高桥率领的三区队进驻热河开辟抗日根据地,与敌交战67次,歼敌800多人,缴获机枪七挺,长短枪700余支,攻克日伪据点24处。日,在平泉平房大沟设伏又将日军官山本和东山岛击毙,日军死25名。9月17日高桥又率部打下黄土梁子伪警察署,97名伪警察全部缴械投降。日(农历正月十三),三区队经过周密侦察和精心部署,又一举攻下热中重镇宁城县城(小城子),歼敌50余人,缴获大批物资,狠狠打击了敌人。喜讯传来,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祖国国旗飘扬东北,八路军攻入热河宁城》大字标题刊登了报道,新华社播发电讯,晋察冀军区特予通令嘉奖高桥率部队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特别是日寇高官接连毙命惊动了日本天皇。日军恼羞成怒,日本关东军伪热河警察厅调集了近2万人,对三区队发动大围剿。日军从吉林调集围剿并杀害杨靖宇将军的抗联叛徒程斌、刘其昌、唐振东等24支熟悉抗联作战规律的“讨伐队”,由这些叛徒和汉奸们组成的多路“讨伐队”配合日军对承德、平泉、宁城、朝阳地区疯狂扫荡,并对老百姓实行灭绝人性的“集家并户”,割断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破坏我军秘密联络地、储粮地,使这个地区斗争形势急剧直下。同年3月,三区队面对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的严酷的形势下,黄云、高桥、郑紫明根据上级党坚持斗争的指示,三区队采取了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向外开辟的方针,决定三区队分为三部分:政委黄云率1个连队向一肯中、八肯中、宁城一带活动;副政委郑紫明带1个连队,由地方干部高山配合,向天义、叶柏寿、朱碌科、朝阳北部地区活动。高桥留下1个排30多名战友,在宁城游击中心区坚持斗争,吸引敌人,让其他领导突围转移。分散活动。高桥等人率队在黑里河上游、丛金沟、鹰沟川一带山区开展游击战。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二三月间,高桥和战友们吃、穿非常困难,有时以干野菜、树叶充饥,伤病员得不救治,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三区队仍然坚持抗日斗争,寻找战机打击日伪军。日晚,高桥和全排战士正在宁城县北老崴沟村宿营,被跟踪追击的伪热河警备厅警备队、特搜队包围。29日,高桥带领部队,声东击西巧妙地与敌周旋,杀伤敌人。高桥等22名指战员在宁城八素台双庙村的老崴沟陷入程斌、刘其昌讨伐队200多人的包围,高桥率7名八路军战士掩护其他同志撤退时,但终因敌我兵力悬珠,寡不敌众,在突围时高桥和文中、王汉三以及7名战士壮烈牺牲在老崴沟西大梁上。我叔叔李云阁在这支部队任侦察员,也牺牲了。高桥同志牺牲后,这伙叛徒组成的讨伐队又残暴地用铡刀铡下高桥的头颅,并先后在高桥生前战斗过的宁城、八里罕、承德等地悬挂示众。2011年七月份,我到唐山拜访了原三区队一位烈士的儿子,他的父亲王汉三同志当年也是在随高桥同志在宁城与日军作战时牺牲的。他父亲牺牲时,他才6岁,苦苦寻找了五、六十年,才找到父亲的下落。在6月份,他随着唐山电视台的同志到三区队高桥同志当年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去实地采访,追寻先烈们的战斗足迹,他们查找了数处无名烈士墓和战斗遗址。回到唐山后,他给我打电话约我到唐山,他给我讲述了当时的战斗经过。高桥牺牲在宁城布日嘎苏台老崴沟,现在这个村子叫高桥村。在老崴沟一个小山坡上。由此向北500米左右,住着一户人家,房主人叫王清。是王家的老院,院子已经败落,四周长满齐腰高的野草,几堵破旧的石墙,仿佛还记忆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房主人说,“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听父母讲高桥的故事。那时这条沟里就住着他家一户。高桥在这一带转战时,经常住在他家里。就是在这个院子里,高桥吃完他平生最后一口饭。”1944年农历三月初五下午,高桥同志和七名战士到了他们家里,在日伪军重重包围下已经坚持战斗近3个月的高桥发起了高烧,身体非常虚弱。王清的父亲王宾和叔叔王臣给他连汤带水做了莜面“猫耳朵”,希望他的病能够尽快好起来。忽然之间,枪声响了,七名战士冲出门外掩护高桥突围,发现山下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王宾兄弟赶紧牵过一匹马,将已经昏昏沉沉、全身发软的高桥扶上去,带着他往山梁西边跑。半路上,高桥苏醒过来,硬是逼着兄弟俩回去,自己伏在马背上,独自向另一边突围。兄弟俩一路上没敢回头看,他们知道,高桥完全是为了保护他们,而他这一去,只怕凶多吉少。回到家里的时候,四周已经一片沉寂,院子外边的水井四周,躺着7具八路军战士的尸体。这些战士的胸腹都已被敌人的子弹炸开,肚子里,刚刚吃下去不久的大疙瘩还没有消化。兄弟俩含着热泪,整理好烈士的遗体,把他们埋葬在王清家北面不到100米的地方。没过多久,王家兄弟俩听到了更为惊人的噩耗。高桥已经被敌人打死了。几年中,在宁城地区八路军牺牲几百人之多。有赵洪武、郝瑞廷、李春阳三支游击队全部战死在宁城地区,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把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据突围出来回到冀东的老同志讲,他们后来知道了高桥同志牺牲,冀东军分区部队在冀东迁安举行了追悼会,悼念在热河牺牲的战友们。宁城县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墓l00多座,散布在深山里,多数不知道姓名,牺牲的烈士没畄下坟墓的也有很多。据原冀东军分区11团政治处主任杨春垠同志(原国家物质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说:“因当时处于战争时期无法联系到阵亡烈士家属,部队又经常变化,人员调动频繁,所以后来就没有通知家属”。成了无名烈士墓,三区队挺进热河,也是冀东抗战史上极悲壮的一页。据《冀东革命史》记载:“ 1943年承平宁联合县建立时,第三地区队、地方游击队和地方干部,共约600多人,到1944年10月,陆续撤回基本区的已不足百人。”当年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区党委常委李中权将军(老红军开国少将)说过:“我八路军战士正是由于从根本上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打仗,认定自己所参加的战争是正义的,即使在战争中牺牲,也死得其所,死得光荣,就什么样的敌人也不怕,什么样的挫折也不怕。”他在《征程轶事文集》一书中深情写道:“我三区队的300多名同志,在热河围场“无人区”无房、无粮的残酷环境中,爬冰卧雪,野菜充饥,与敌苦战。区队长高桥等200多名同志牺牲,剩下的几十名同志毫不退却,没一个叫苦怕死的,一直坚持到胜利完成任务,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在冀东,这样的英雄事迹又何止一个三区队啊!”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热血洒在神州大地上,不论他们魂安何处,英灵常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怀念他们、纪念他们、学习他们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奋起反击日寇侵略的英雄精神。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让我们缅怀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烈们!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谢谢您的回复!向所有逝去的英灵致敬!!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93315 工分:508015
/ 排名:95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看了你的文章,我想到我在调查我叔叔牺牲经过时了解的部分情况。从七十年代开始,我曾就我叔叔牺牲的事情进行过调查了解,寻訪了数十人。我叔叔李云阁,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冀东军分区11团特务连当侦察员,1943年调到冀东军分区三区队任侦察员。1944年随区队长高桥到热河省的平泉、宁城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年仅20岁。牺牲后尸骨至今也不知埋葬在何处。据曾任冀东军分区11团特务连连长的秦宝仓同志、11团卫生队队长李文林同志(曾任沈阳军区军医学校副校长)对我说,他们认识我叔叔,我叔叔是在热河省宁城打仗时牺牲了。许多老同志介绍了部队当时的情况。让我了解了叔叔所在部队的历史,原来这支部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日军控制下的伪“满洲国”热河省赤峰地区唯一一支八路军团级建制的正规部队。这支部队名称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第三地区队,区队长是高桥同志。高桥原名高明海,生于1914年,辽宁省辽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冀东暴动”,曾任冀东抗日联军营长、八路军十一团参谋长,冀东军分区三区队队长。高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奉命深入伪“满洲国”热河腹地承德、平泉、宁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开辟者之一。1941年8月,冀东区党分委根据党中央开辟热河的指示,曾四次派主力部队进军热河开辟抗日根据地。第一次由十一团参谋长高桥(苏然)、十二团参谋长周家美(老红军开国少将)和二营营长杨思路和三营副营长刘永福率主力部队1000余人,深入到长城之外的热河地区作战。他们活动在兴隆、车轮轿川、黄沙川、羊羔峪、老窝铺、道虎口撒河以北宽城南一带。先后攻克承德上谷、永合火车站,平泉黄土梁子、宁城八里罕伪警察署,承德六沟、平泉洼子店、七沟等11处伪警察分驻所。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力部队首次深入到伪“满洲国”热河宁城地区作战。冀东十一团老战士原高桥的警卫员米呈金同志说:这是他们团第一次越过长城出“口外”打仗。部队不久就撤回口里(长城以内)。第二次是在1942年秋末冬初,由高桥带领二连到暴河口、黑河的车合铺、反日伪制造的“集家并村”,斗争非常残酷,大年三十晚上(日),部队在承德县大营子正准备过年,日军就包围上来。这时天降鹅毛大雪,狂风呼啸,在风雪弥漫中,向光头山方向突围。突了一夜,到光头山中一个小村,又被日军发现,又上了光头山顶。入夜之后,光头山上风嚎雪飘,战士们腹中无食,衣着单薄,雪深没膝,湿透的衣服鞋袜冻在一起有如铠甲一般,行动起来咔咔作响,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好多人手脚耳朵都冻得毫无知觉,一触即断。有的战士跌了一跤,手一着地就断了好几个手指头,断了以后连血都不流,在光秃山战斗时,很多人冻伤,部队突围出来后,又回到关内。第三次是1943年春,十一团在团长赵文晋(老红军开国少将)、参谋长高桥同志带三个连队出关到十一道河子,消灭伪“满洲国”兵两个连,这次时间不长,部队就撤回关内。1943年5月,冀东军区和区党分委决定第四次派部队出关,开辟热东、辽西地区。在原有一、二两个区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了8个区队,共10个区队,由冀东军区直接领导。三区队由冀东主力部队11团抽出的两个战斗连为主组成,并配属有侦察排、通讯排、电台队。区队长由11团参谋长苏然(出关后化名高桥)担任,黄云(即杨雨民)任政委,副政委郑紫明,党总支书记郝福洪。据老同志讲:组建三区队的任务有三条:一是创建铁路北游击区,建立根据地。二是牵制日伪兵力,当时敌人有8个讨伐队,平泉驻国兵三旅。三是跟东北抗日联军和地下党取得联系。我叔叔跟随高桥从11团调到三区队侦察排任侦察员。这些战斗连队,都经历过冀东大暴动以来残酷战火的千锤百炼,连队中共产党员占30%以上。400多指战员都知道,此去要远离转战五年多的家乡故土,将孤军坚持在数百里外的敌军腹心,没有根据地直接支援,其艰难和凶险可想而知。这次出关前高桥同志在潘家口南一个村子里对部队进行出征动员,他说:“战斗在路北,死在路北,一定接要坚持下去,站着是我们的,倒下是敌人的”。高桥便率三区队400多人的八路军武装远离家乡,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越过长城,挺进到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伪满国”热河省的心脏,北进赤峰,东到朝阳,西去围场,去打击敌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三区队和由马骥领导的七区队像两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人心脏,引起了日军的震惊,他们惊呼“延安触角深入热河”,“全热河行政无法行使”。高桥的名字也在广大人民中间流传。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我军转战承德东北,毙伤伪满军三十四名》。这是三区队出关后的第一个捷报。1943年7月,高桥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和集家并村,高桥率部队在平泉与凌源交界的帽子山盘道沟,击毙了日本老牌特务伪平泉县协和会长仁科信夫和承德县日本宪兵队平泉县中队长夏谷及20多名日伪军,缴获一部分军用物资。高桥率领的三区队进驻热河开辟抗日根据地,与敌交战67次,歼敌800多人,缴获机枪七挺,长短枪700余支,攻克日伪据点24处。日,在平泉平房大沟设伏又将日军官山本和东山岛击毙,日军死25名。9月17日高桥又率部打下黄土梁子伪警察署,97名伪警察全部缴械投降。日(农历正月十三),三区队经过周密侦察和精心部署,又一举攻下热中重镇宁城县城(小城子),歼敌50余人,缴获大批物资,狠狠打击了敌人。喜讯传来,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祖国国旗飘扬东北,八路军攻入热河宁城》大字标题刊登了报道,新华社播发电讯,晋察冀军区特予通令嘉奖高桥率部队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特别是日寇高官接连毙命惊动了日本天皇。日军恼羞成怒,日本关东军伪热河警察厅调集了近2万人,对三区队发动大围剿。日军从吉林调集围剿并杀害杨靖宇将军的抗联叛徒程斌、刘其昌、唐振东等24支熟悉抗联作战规律的“讨伐队”,由这些叛徒和汉奸们组成的多路“讨伐队”配合日军对承德、平泉、宁城、朝阳地区疯狂扫荡,并对老百姓实行灭绝人性的“集家并户”,割断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破坏我军秘密联络地、储粮地,使这个地区斗争形势急剧直下。同年3月,三区队面对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的严酷的形势下,黄云、高桥、郑紫明根据上级党坚持斗争的指示,三区队采取了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向外开辟的方针,决定三区队分为三部分:政委黄云率1个连队向一肯中、八肯中、宁城一带活动;副政委郑紫明带1个连队,由地方干部高山配合,向天义、叶柏寿、朱碌科、朝阳北部地区活动。高桥留下1个排30多名战友,在宁城游击中心区坚持斗争,吸引敌人,让其他领导突围转移。分散活动。高桥等人率队在黑里河上游、丛金沟、鹰沟川一带山区开展游击战。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二三月间,高桥和战友们吃、穿非常困难,有时以干野菜、树叶充饥,伤病员得不救治,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三区队仍然坚持抗日斗争,寻找战机打击日伪军。日晚,高桥和全排战士正在宁城县北老崴沟村宿营,被跟踪追击的伪热河警备厅警备队、特搜队包围。29日,高桥带领部队,声东击西巧妙地与敌周旋,杀伤敌人。高桥等22名指战员在宁城八素台双庙村的老崴沟陷入程斌、刘其昌讨伐队200多人的包围,高桥率7名八路军战士掩护其他同志撤退时,但终因敌我兵力悬珠,寡不敌众,在突围时高桥和文中、王汉三以及7名战士壮烈牺牲在老崴沟西大梁上。我叔叔李云阁在这支部队任侦察员,也牺牲了。高桥同志牺牲后,这伙叛徒组成的讨伐队又残暴地用铡刀铡下高桥的头颅,并先后在高桥生前战斗过的宁城、八里罕、承德等地悬挂示众。2011年七月份,我到唐山拜访了原三区队一位烈士的儿子,他的父亲王汉三同志当年也是在随高桥同志在宁城与日军作战时牺牲的。他父亲牺牲时,他才6岁,苦苦寻找了五、六十年,才找到父亲的下落。在6月份,他随着唐山电视台的同志到三区队高桥同志当年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去实地采访,追寻先烈们的战斗足迹,他们查找了数处无名烈士墓和战斗遗址。回到唐山后,他给我打电话约我到唐山,他给我讲述了当时的战斗经过。高桥牺牲在宁城布日嘎苏台老崴沟,现在这个村子叫高桥村。在老崴沟一个小山坡上。由此向北500米左右,住着一户人家,房主人叫王清。是王家的老院,院子已经败落,四周长满齐腰高的野草,几堵破旧的石墙,仿佛还记忆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房主人说,“从七八岁时就开始听父母讲高桥的故事。那时这条沟里就住着他家一户。高桥在这一带转战时,经常住在他家里。就是在这个院子里,高桥吃完他平生最后一口饭。”1944年农历三月初五下午,高桥同志和七名战士到了他们家里,在日伪军重重包围下已经坚持战斗近3个月的高桥发起了高烧,身体非常虚弱。王清的父亲王宾和叔叔王臣给他连汤带水做了莜面“猫耳朵”,希望他的病能够尽快好起来。忽然之间,枪声响了,七名战士冲出门外掩护高桥突围,发现山下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王宾兄弟赶紧牵过一匹马,将已经昏昏沉沉、全身发软的高桥扶上去,带着他往山梁西边跑。半路上,高桥苏醒过来,硬是逼着兄弟俩回去,自己伏在马背上,独自向另一边突围。兄弟俩一路上没敢回头看,他们知道,高桥完全是为了保护他们,而他这一去,只怕凶多吉少。回到家里的时候,四周已经一片沉寂,院子外边的水井四周,躺着7具八路军战士的尸体。这些战士的胸腹都已被敌人的子弹炸开,肚子里,刚刚吃下去不久的大疙瘩还没有消化。兄弟俩含着热泪,整理好烈士的遗体,把他们埋葬在王清家北面不到100米的地方。没过多久,王家兄弟俩听到了更为惊人的噩耗。高桥已经被敌人打死了。几年中,在宁城地区八路军牺牲几百人之多。有赵洪武、郝瑞廷、李春阳三支游击队全部战死在宁城地区,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把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这块土地上。据突围出来回到冀东的老同志讲,他们后来知道了高桥同志牺牲,冀东军分区部队在冀东迁安举行了追悼会,悼念在热河牺牲的战友们。宁城县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墓l00多座,散布在深山里,多数不知道姓名,牺牲的烈士没畄下坟墓的也有很多。据原冀东军分区11团政治处主任杨春垠同志(原国家物质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说:“因当时处于战争时期无法联系到阵亡烈士家属,部队又经常变化,人员调动频繁,所以后来就没有通知家属”。成了无名烈士墓,三区队挺进热河,也是冀东抗战史上极悲壮的一页。据《冀东革命史》记载:“ 1943年承平宁联合县建立时,第三地区队、地方游击队和地方干部,共约600多人,到1944年10月,陆续撤回基本区的已不足百人。”当年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区党委常委李中权将军(老红军开国少将)说过:“我八路军战士正是由于从根本上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打仗,认定自己所参加的战争是正义的,即使在战争中牺牲,也死得其所,死得光荣,就什么样的敌人也不怕,什么样的挫折也不怕。”他在《征程轶事文集》一书中深情写道:“我三区队的300多名同志,在热河围场“无人区”无房、无粮的残酷环境中,爬冰卧雪,野菜充饥,与敌苦战。区队长高桥等200多名同志牺牲,剩下的几十名同志毫不退却,没一个叫苦怕死的,一直坚持到胜利完成任务,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在冀东,这样的英雄事迹又何止一个三区队啊!”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热血洒在神州大地上,不论他们魂安何处,英灵常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怀念他们、纪念他们、学习他们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奋起反击日寇侵略的英雄精神。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让我们缅怀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烈们!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4327 工分:123818
/ 排名:9217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1008 工分:277056
/ 排名:2846
左箭头-小图标
好文章!顶一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86370 工分:79744
左箭头-小图标
能在鬼子窝里生存就是值得称赞。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93571 工分:440
左箭头-小图标
自己先顶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7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军魂飘扬----史料中的冀东抗战![抗战纪念]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城县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