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国企上班没多久,要结婚了上班不知道干嘛该怎么请人吃酒席

我不要过20岁生日、不想结婚或怀孕请人、就想像平时在家吃吃蛋炒饭过过好了,可是我妈要办酒席,怎么办..._百度宝宝知道话题搜集(三):今天,你怎么结婚?(整理添加中...)
话题方向:今天你怎么结婚?
话题层次:
一、结婚方式四部曲
二、结婚,男方女方大PK
三、结婚,你有新房吗?
四、婚纱摄影&
让人欢喜让人忧
五、结婚消费谁来买单
六、省内各城市&
结婚花费大比拼
七、结婚消费如何走向理性
话题资料:
(一)结婚消费理性些吧
&发布周期:至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无论是谁,都想把自己的婚事操办得热闹些、体面些。有些人把结婚称为人一辈子中的“第二大消费”,这一生一次的盛典也理所当然地让他们慷慨地打开钱袋子。
  婚庆消费:“金光大道”
  与新人们企盼爱情永恒不衰一样,酒店、婚庆公司、婚纱影楼、租车公司……凡是和“喜”字沾边的行业也纷纷企盼着新人结婚消费的永恒不衰。来自民政部等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近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全国每年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已达2500亿元。婚庆产业正成为充满巨大商机和前景的朝阳产业。一位多年从事婚庆服务的业内人士就曾形象地描绘说,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婚礼背后,其实都有一条“金光大道”。
  大手笔掏钱背后:结婚债务
  婚庆市场潜在的巨大商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家进行不断投资。巨大的消费额不但催生了婚纱影楼、婚宴及婚宴用品、婚庆服装服饰等相关行业,许多配套行业如摄影摄像器材、餐饮旅游、美容美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甚至装饰材料、汽车、楼盘、银行贷款、保险理财等也相继进军这一领域。但与此同时,节节攀升的婚庆消费也令越来越多的新人及双方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套60平方米的商品房配上一般水平的装修、一套中档家具、几套礼服和一颗并不很大的钻戒、十桌中档婚宴酒席、一套普通的婚庆服务……业内人士按照并不奢侈的新婚标准估算,一对新人用于婚礼的支出至少在30万元左右,调查显示有超过72%的人婚礼总费用会超出预算。采访中了解到,新人们大手笔掏钱的背后,大多依靠双方父母的财力作为坚强的后盾。即使如此,很多年轻人结婚之后自己或者家人经常会背上一些债务。
  婚庆市场:呼唤理性消费
  有关人士认为,在婚庆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如何引导新人科学、健康、合理消费,从而使婚庆经济走上理性、健康发展的轨道,越来越显得重要而迫切。尽管商家铆足了劲撬动婚庆消费这块“大蛋糕”,什么高档的“贵族婚礼”、浪漫并高价的“个性婚礼”,还是没能吸引住一些即将走上“红地毯”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尽管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结婚开始注重质量和个性化,但自己也绝不会陷入盲目攀比、空讲排场的误区,“个性化不与金钱成正比,结婚的形式到底怎样,关键是量体裁衣,用心诠释爱意。”
&话题资料(二):
《大人在说话》 2005 年 2 月 23 日 星期三——
  作客嘉宾: 宋南男、洪晃、那威
  话由: 结婚消费
  相关报道:《 结婚消费》
  结婚消费
  历史的轨迹总是映射出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温一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的人们的结婚费用,会发现我们的物质文明随着时代的进步早已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50年代。王先生,国家干部。结婚时间:1955年6月。婚庆地点:太原某单位会议室。结婚花销:糖果、烟,10元。
  60年代。李先生,国家干部。结婚时间:1968年8月。婚庆地点:北京某部队某军营。结婚花销:糖果20元;给新娘买了一件半袖,10元;没有办酒席,婚礼共花了30元。
  70年代。刘先生,工程师。结婚时间:1972年2月。婚庆地点:太原某平房内。结婚花销:半片猪肉,40元;糖果烟酒,10元;请亲友摆了四桌酒席,油、面等花了10元,婚礼共花了60元。
  80年代。何女士,国家干部。结婚时间:1984年4月。婚庆地点:太原某饭店。结婚花销:衣服,200元;酒席,400元;家具手工费,70元;旅游费用,1000元,婚礼共花了1670元。
90年代。刘女士,公司职员。结婚时间:1993年5月。婚庆地点:太原某单位食堂。结婚花销:家电,12600元;衣服和首饰,3000元;家具,2000元;集资房,5000元;租婚车,500元;酒席,7500元;婚纱照,300元,结婚共花了30900元。
21世纪初。陈先生,事业单位干部。结婚时间:2000年4月。结婚地点:太原某酒店。结婚花销:买单位房子,30000元;装修,20000元;家具、家电,10000元;婚纱照,1500元;服装、首饰、化妆品,5000元;租婚车,1000元;酒席,7000元,婚礼共花了74500元。
  从上述不同年代的人的结婚费用的演变,可以明显看出,结婚费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与时俱进”。
  现在人们的婚“价”观
  中国人重视婚庆是一种传统,以往的提亲、下聘、彩礼等老一套已被青年人所抛弃,结婚内容已有了新的项目。目前,除了购房、装修、置办家电等大宗消费外,占太原人婚庆开支的主要是婚宴、首饰、婚纱摄影三部分。
  购买婚戒是现在人们婚礼开支的一部分。据戴梦得珠宝山西经销商介绍,每年珠宝市场上有1/3的首饰销售额来自婚戒首饰生意,大多数的太原人买婚戒选择元的价位,不过结婚这样的大事一生也许就一次,所以买上万元钻戒的人也有。一般情况下,买钻戒的只限于“准新娘”,由于有的新人想要“成双成对”,故那种镶0.01克拉钻石的白金情侣戒也很受欢迎,一对只需要3000元。
  拍婚纱照是现在的人们结婚前的一个“保留项目”。记者从龙门影楼了解到,太原人拍婚纱照选择元的居多。婚纱照在一定意义上更像是给周围人提供一个“评头论足”的机会,现在的人结婚没有钻戒还勉强能说过去,但如果没有婚纱照,就成为“另类”一族了。
  婚宴是现在的人们结婚另一项必不可少的开支。为了经济实惠,太原人的婚宴都是主办方自带酒水,一般情况下,每桌的饭菜从300元至500元不等。在酒店摆上十几桌酒席,加上酒水、婚车、录像,如果热闹一些,再请上司仪、乐队,花个万余元是很正常的事。
  现在的人结婚的名堂实在是多,在太原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如今结婚少则3万,一般也要在5万元,这个费用是不包括房子在内的,如是算上房子,结婚花上十几二十万元也是不足为奇。
婚礼总是老一套
  这几年,太原人结婚形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无非是新郎迎亲、新人迎客、婚宴开席这一套的约定俗成。不过也有新气象,比如请司仪主持、乐队高歌、吉普车上放礼炮,或是把新人的名字大大地写在红色横幅上,高挂在酒店门口。然而,中国人最注重的“吃”仍是婚礼的重头戏。难怪有人说,中国人的婚礼是以拍照为前提,以租车租婚纱为必要条件,以亲友出礼金、吃酒席、闹新房为主要流程。
  尽管有不少青年人不喜欢现在婚礼的老套路,但轮到自己结婚时,还是在不由自主地重复“前人”的模式,这除了太原目前没有形成个性化婚礼的市场外,经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上天入地式的婚礼,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倒是近年在一些大城市流行的欧式或中式婚礼,让人对未来太原人的婚礼有了几分憧憬。让我们来看看上海的别墅花园式的婚礼花费,婚礼的地点在上海的某幢占地3000平方米的欧式花园内,婚礼的内容共有19项,主要有8桌酒宴、司仪主持、花园及婚房布置、三层蛋糕、烟火晚会等,费用自然不菲,办一场这样的花园式婚礼,在上海要花费14800元,如果是你,你会用如此高的代价举办一场浪漫婚礼吗?
  婚礼经济前途光明我们每个人一生中要参加无数个婚礼,注意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在每一个神采飞扬、美艳动人的新娘身边,总是站着一个神情疲倦的新郎。结婚大部分的琐事都在男方,新郎在结婚前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所以结婚对新郎绝对是个体力加心力的考验。正是因为结婚的准备及结婚当天的头绪太多,在北京、上海,婚庆策划公司应运而生。这些公司把结婚前的策划及结婚当天的仪式全部承担下来,替新人省了不少烦心事。记者在爱力花业了解到,在太原,像在大城市那样为新人出谋划策、一切全包的喜铺还没有市场,原因是这种全包的喜铺,费用比自己操办贵了20%,人们为了实惠,往往是亲朋好友齐上阵,从而省下了婚庆公司的服务费用。但爱力花业的邢小姐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个性化婚庆需要的增加,两三年后,太原的市场上也会出现类似北京的婚庆公司、上海的喜铺那样的专为新人服务的公司。
  据统计,太原每年有15000对左右的新人结婚,婚礼经济带动了一批相关行业。房地产、装修业、家电业、服装、珠宝、烟酒糖、交通、婚纱照、化妆品、鲜花业是婚礼经济的传统组成项目,近年来兴起的礼花筒、婚礼杂志、喜铺、婚礼展示会更是显现出了婚礼强劲的经济潜力。
  结婚终究是一件浪漫的事,所以,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们倡导这样一条原则:量力而行。
  说到结婚,大多数英国人会觉得又喜又忧,喜的是浪漫而隆重的结婚典礼可以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纪念,忧的是结婚的费用太高不免让人负担不起。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13日报道,根据政府最新调查,英国人结婚的平均费用高达15764英镑,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收入,难怪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大呼结不起婚了。
  结婚花销一览表:服装喜宴蜜月游
  举行婚礼前,英国准新人们大多会去影楼拍摄婚纱照,将新婚时的甜蜜用胶片定格。一般地说,租礼服、化妆、拍照和冲洗照片的费用共计766英镑。如果想请一位专业摄像师,拍下婚礼的全过程,那么准新人还得交上493英镑。
结婚时,新娘除了要穿洁白的婚纱,还要换上华丽的晚礼服在亲友面前亮相,而新郎也会穿起笔挺的燕尾服,因此服装开销是必不可少的支出。婚庆权威杂志《你和你的婚礼》曾经对1000对准英国新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准新人们租借婚纱、添置礼服的费用至少需要921英镑。
  大宴亲友是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英国统计机构早些时候公布过一项数据,平均每对新人会邀请111位亲友参加婚宴,每位来宾大约要享用价值45英镑的食物和饮料,那么这笔开销大约是5000英镑。如果选择有乐队和娱乐表演的饭店举办婚宴,新人还要另交421英镑左右的额外费用。
  蜜月旅行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英国人最喜欢去加勒比海或者印度洋海滩度假,这一趟旅行仅交通和门票的费用就高达2828英镑。如果小两口再去吃浪漫烛光晚餐,住可以看到海景的房间,那么食宿费至少需要2447英镑,而出行之前,爱美的新娘通常还要花133英镑购置新衣服和化妆品。
  当然,结婚前新人还要购买戒指,一枚白金镶钻石的婚戒起码也要花上几千英镑,所以这也是一笔大开销。
话题资料(三):
结婚消费 你的钱包空了多少?
http://www.newssc.org&
四川新闻网-眉山日报讯
  本报记者 刘敏
  结婚“四部曲”不算不知道
  拍婚纱照片、结婚登记、举行仪式和旅游度蜜月,被业内人士称为现代青年的结婚四部曲。
  四部曲最简单的是结婚登记,交点手续费用,几分钟时间就能“搞定”。而其他的三项,已然成为结婚消费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
  国庆期间,在眉山工作的刘洋和男朋友举办了结婚仪式。仪式结束后,刘洋细细地算了一笔账:请婚庆公司4000元,婚宴10800元(360×30),白酒、啤酒2340元(70×30+4×2×30),饮料300元,烟1000元,糖500元,红包1200元。仅中午一顿就花去了2万多元,这还不包括午饭后的茶座安排、10多桌晚上的客人和一部分客人的住宿。
  “一场婚礼下来就花了3万元左右,这相当于我和老公一年的收入了。”刘洋掰着指头算账给记者听。当然,如果算上婚宴上收的礼金,刘洋的实际开销并没有这么多。
  刘洋夫妇在仪式举行前就在市区选了一家婚纱摄影店,花了整整一天工夫、消费3700多元拍了一套婚纱照。结婚仪式结束后,刘洋夫妇还选择了海南双飞5日游的旅游活动,5天时间,刘洋夫妇花了近1.5万元。
  结婚“四部曲”结束后,扣除了礼金,刘洋夫妇还是花了3万元左右。而如今,像刘洋夫妇这样的结婚消费群体并不是少数,有的夫妇仅一场仪式下来就花了10多万元。
  结婚消费谁在受益?
  婚礼消费带动了美容、摄影、餐饮、宾馆、婚庆公司等一系列行业的快速发展。
  ◆美容院:几乎所有的美容院都很乐意为新娘子化妆。平日里化一个彩妆不过40元,最多60元,可只要是新娘妆,则一般都是120元,高的甚至有160元、180元、200多元的。在为新娘化妆的过程中,化妆师还不断游说新娘买什么精油、更高档的补水产品、睫毛膏等等,而这些所谓的精油、补水产品、睫毛膏的价格,往往都是化妆师说,无标价,品牌也杂,在短时间内消费者绝无判断能力。为了自己最美丽的一天,绝大多数女性消费者在这一天都会变得十分慷慨。
  ◆婚纱照:现代年轻人结婚,不拍套婚纱照就仿佛对不起自己,于是,各大影楼不断推出各种婚纱照套餐,既迎合顾客,又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
  目前的婚纱照价格参差不齐,据记者了解,从888元到6666元不等,各种规格、各种质地,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仅几个册子的十几张照片,就算是所谓的水晶照等等,成本究竟有多少?其中的利润又该有多大呢?不用多讲,可想而知。
  ◆餐饮:举行仪式,消费者都喜欢选择上星级、上档次的酒店。婚宴的价格几乎都与“6”、“8”等吉利数字沾边,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价格从每桌248元到888元不等。
  在预订婚宴前,一些聪明的消费者还选择了试吃,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单做一桌,师傅要尽心得多,菜的分量也足。而到了举行仪式那天,少则三五十桌,多则上百桌,师傅再精心准备也难免疏忽,于是菜的味道一般啦,菜的分量不足啦等等小问题都可能出现。
  ◆车辆出租:车队游行的费用要根据车辆的档次、多少而定,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不等。
  记者的一个朋友,买了辆私家车,因为车型不错,居然还被屡屡相中当婚车,而这居然还成为他节假日一笔不小的收入,由此可见婚车出租行业的供求缺口。
  车辆出租不仅表现在婚车出租上,一些外地亲友来参加婚礼也需要车辆租赁,不过这些车辆的需求量并不固定,也不大。
  ◆宾馆:有的宾馆是要给新人准备新房。新房的价格是房价+布置费用。如果就在宾馆内订餐则有一定优惠。更主要的是,参加婚礼的宾客中,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来自外地,这些宾客的住宿需求就为宾馆带来了商机。
  ◆婚庆公司:办一场婚礼环节可真不少。以中式婚礼为例,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还得请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婚礼督导等等。一场中式婚礼下来便宜的也要花2000多元,贵的有上万元的。从婚庆公司的报价看,西式婚礼因为要用到鲜花、红酒、蜡烛等道具,价格比中式婚礼略高。
  婚庆公司的利润率难以统计,不过从这两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众多公司中就不难看出,这一定是一块利润不薄的“蛋糕”。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他们这样结婚
  70年代 座谈会
“打牙祭”
  家住下大南街的黄春1979年春节结的婚。事隔27年之后,她对婚礼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座谈会和“打牙祭”。
  座谈会是单位领导牵头,单位每个科室派一两个代表参加的,因为黄春和爱人都是在同一大型国企上班,所以座谈会还是有80多个人参加。单位的一位领导宣布:今天是黄春和某某结婚的日子,大家开个座谈会为他们庆祝……座谈会上,黄春和已经耍了五年朋友的爱人第一次牵手,还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单位的同事们聚在一起吃点喜糖,喝点茶,一起唱革命歌曲,表演节目。
  座谈会全是单位的同事参加,黄春和丈夫的父母都没有参加。家里准备的婚宴用黄春的话就是“打牙祭”。当时买东西全都要靠供应,黄春结婚的时候家里只买到了5斤肉、2只鸡。双方的亲戚在一起坐了两桌,吃得热热闹闹。亲戚们送来了毛巾、锅、床单等简单的生活用品作贺礼。因为住房紧张,丈夫婚后就住到了黄春家,黄春的闺房里添置了衣柜、床,做了新房。
  除了座谈会和“打牙祭”,黄春印象深刻的是结了婚两人还到成都去了一趟,当时在乐山工作的黄春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从乐山到成都的车票是4元一张。在成都,黄春和丈夫逛了逛公园,去了几条老街,留下了两人的第一张合影。
  25岁结婚的黄春是晚婚,单位照顾安排了3天婚假,去了趟成都后,黄春积极地投身到了单位的劳动中。
  “整个婚礼都非常简单、朴素。”52岁的黄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觉得很甜蜜:没有漂亮的新娘装、没有彩礼,但这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回忆。
  结婚花去了黄春和丈夫近600元的积蓄,是两人10个月的工资。
  80年代 塑料花
  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单身宿舍,一张双人床,一套简单的床上用品,一张红色的小圆桌。这就是1985年结婚的王大庆对新房的记忆。
  当年22岁的王大庆在仁寿某乡镇教书,刚工作不久的他一个月的工资不过30多元,家里为他操办了还算隆重的婚宴,双方亲戚、单位同事加起来有20来桌客人。王大庆印象很深的是自己当年穿了一套灰色的西服,西服的面料40多元一米,找了当时镇上最好的裁缝做的。王大庆是当地第一个穿西服结婚的,“风光得很。”婚礼花去了王大庆父母2000多元的积蓄。
  亲戚们赶的礼一般都是布、床单等生活用品,而几个单位同事合起来了送了一束塑料花和花瓶,红色的塑料花在王大庆的家里摆了很多年。
  婚后的一个周末,几个要好同事拉上新婚的王大庆夫妇一起到山头耍,说是给他们“度蜜月”,一群人采了很多野菊花。
  塑料花和野菊花成了王大庆心里最甜蜜的回忆。
  90年代
3.5元的结婚照
  张大鹏的心里一直有些内疚:没有给妻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婚礼,尽管他们十多年如一日的恩爱。
  张大鹏是1994年2月和妻子扯的结婚证。“当时天很冷,我们穿着棉袄,就到了照相馆,拍了3.5元的结婚照,2寸的,只有两个人的头。”张大鹏告诉记者,有了这样的结婚照,才能去领结婚证,有了结婚证,按当时车辆厂的政策,就能分间房。
  张大鹏和妻子都来自农村,是大学同学,1993年毕业后,家里已经无力承担他们婚礼的费用,于是他们自己商量着扯了结婚证,通知了家里。张大鹏至今还记得,领到宿舍后,朋友们晚上赶来贺喜,可看到新房里居然连窗帘都没有,大家又连忙找了一副旧窗帘挂上
  张大鹏和妻子每月的收入有200多元,不过大部分要寄回家里偿还上大学的债务。第二年,车辆厂工资改革,他们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21世纪
“西式,还是中式?”
  结婚前,韩蜀豫和准新郎一直为了采用中式婚礼还是西式婚礼争论。韩蜀豫一直希望自己能穿上婚纱,但传统的准新郎希望用喜庆的中式。
  经过再三讨论,最后新郎妥协,韩蜀豫如愿地披上了白色的婚纱,在亲友们的祝福声中把自己嫁掉。
  “结婚真是件苦差事。”新婚的韩蜀豫一见面就忍不住抱怨:办婚礼那几天一大堆的事要处理,婚礼当天她从早上6点多起床化妆,9点多新郎来迎亲,10点多到餐厅外迎接客人,12点举办仪式,仪式完了敬酒,敬了酒又开始送客……一直折腾到晚上1点多,新娘子韩蜀豫已经累得精疲力尽。
  婚礼完了,韩蜀豫和老公美美地到海南享受了一周的二人世界。
  婚礼加旅行,韩蜀豫和老公一年的积蓄见底了。
  让婚礼简约而不简单
  结婚不是小事,因为这句话,两个家族连续多日忙碌奔波,花费也越来越高。这样一场婚礼下来,不少新人感受最深的不是行礼时的幸福,而是为婚礼操劳的累。
  如今,不少新人都要求把婚礼办得简约、流畅。典礼的时间也逐渐缩短。婚礼上的布置和设备也以突出个人职业、个性特点为目的,这样花钱不多,效果却非常好。
  应尽量在婚礼中重亲情少豪华。办婚礼不是比排场。参加的只有最亲密的亲友,去掉豪华的现场装饰,在家庭气氛中互相祝福,体现亲情。最好用精致代替奢侈。信物也不再只是昂贵的钻戒,更多的是有浪漫情调的纪念品,比如象征永远不分开的筷子,初次见面地的泥土,新人出生那一天的报纸等等,在这种浪漫的气氛中感受行礼的幸福。
  简约而不简单的婚礼,一定是难忘的。
  中式、西式、韩式
  眉山出现各式婚礼
  (记者 刘敏)
随着中国人一天天地富裕起来,婚礼的花样也是越来越多,婚庆市场越来越繁荣起来。经过记者的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市的婚礼以中式、西式为主导,而随着“韩流”来袭,另一种新的婚礼形式——韩式婚礼也在眉山出现。
  中式婚礼喜庆,其一般流程包括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跨火盆和射箭: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在厌倦了西式婚礼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国庆节期间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不过现在结婚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选择的还是西式婚礼。真正的西式婚礼是欧美国家基于宗教信仰的一种结婚仪式,我市近年来有不少新人曾经尝试举行西式婚礼,但受到传统习俗、举办场地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酒店、宾馆都可以举办烛光婚礼。
  日前记者从某婚庆公司了解到,韩式婚礼已经在眉山出现。韩式婚礼是以朝鲜族习俗为基础的民族婚礼。与汉族婚礼上所用的大红色调不同,韩式婚礼中的色彩以白色为主、蓝色为辅。新娘的装束也比较独特,不但要穿上七彩服,头插碧玉簪,脸颊还要贴上红色圆形的“辟邪符”。在婚礼上,新娘始终要平举双臂,用宽大的衣袖遮住眼睛以下部位,以示新娘的内秀、纯洁。新郎接新娘出闺房时,长辈们会用木勺舀起装在红木漆盘中的红枣、桂圆、花生、栗子等八宝谷物撒在新人身上,祝他们早生贵子。被祝福过的新娘新郎也要像汉族婚礼一样举行拜祖先、拜父母、夫妻对拜的“三拜”仪式,然后身着民族服装的伴娘伴
话题资料(四)
新 闻 调 查
结婚消费让人吃不消
 编者按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大部分地
区都富裕起来了。4月上旬,记者在关中部分农村采访,看到建起的一
座座新村整齐有序,多数家庭都盖起了2层小楼。但在这看似富裕的背
后,农民却背着在“结婚、建房、丧葬”等方面畸形消费的沉重包袱,
致富步履维艰,难以大步前行。畸形消费已成为农村奔小康的“绊脚石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农村基层领导的关注及农民朋友的深思。
         结一回婚得花多少钱
  4月2日,记者在兴平农村看到一对青年结婚的场景:一条由“红旗
”、“桑塔纳”和“面包”等6辆车组成的结婚车队,穿街而行。记者
尾随车队来到结婚典礼现场,看到摆在院子和房间里的酒席足有30多桌
,就问身旁一位负责接待的小伙子,办这么多酒席要花多少钱?他告诉
记者:“农村人结婚大都是自己采购原料,自己做,一桌饭大概130多
元就够了。”按他说的,这场婚礼的酒席至少需4000元。可是结婚待客
花4000多元在目前的农村只能算一般水平,而且来客都是行了“礼”的
,也不是白吃。记者从这场婚礼的礼品登记簿上看到,来宾礼品有被面
、太空被、毛毯等,粗略估算了一下,总共价值不下3600元。
  一位姓董的中年农民告诉记者:“现在给孩子娶个媳妇身上就得脱
层皮,但无论怎么难也得把事办了,不然,就没有尽到责任。”记者问
娶个媳妇怎么就这么难?农村男女青年从谈恋爱到结婚到底要花多少钱
?他说:“你看,两个娃认识后,只要双方没意见就先要订婚,订婚时
男方一般都要给女方买金项链和金耳环,这大都得花2000元以上。两个
娃接触一段时间后,如果没啥意见,这第二步就要给女方送彩礼,这大
都在2000元至5000元不等。如果男方家里比较富裕,没有弟兄,而且有
个啥技术或手艺的,给2000元彩礼就可以了,而男方要是家里较穷,且
有兄弟又无啥技术或手艺的,大都要给彩礼5000元到6000元。”记者不
解地问:“这不是矛盾了吗?为啥男孩没技术、无手艺、家里穷反而要
多给彩礼?而家里有钱、孩子有技术能挣钱的却少要或不要彩礼呢?”
他说:“因为男方家里富裕、有技术、是独子的,女孩子嫁到男方既不
会受穷,也不会有人与她分家产,有技术的又能挣钱,当然不会多要彩
礼。”噢!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在为婚后着想。老董接着说:“这第三
步就是结婚,结婚这一关可是个大头。农村现在结婚一般都要买套组合
家具、家庭影院、洗衣机和摩托车等,光买这些东西一般要花13000元
左右,接新娘时有的还要雇6辆小轿车和面包车,这也需300多元,屈指
一算,一对农村青年从订婚到结婚大都要花近20000元,最少的也需13000
元以上,这还不算平时零花的钱。”虽然近几年农村大力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税费改革等,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在这样高的结婚消费面前,
大多数家庭还是难以承受的。
         结婚消费攀升的成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农村结婚费用大幅攀升呢?据了解,结
婚消费大幅攀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
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高度发达。过去农村人没有用过甚至没有见过
的家庭影院、冰箱、组合家具、金饰品、摩托车、移动电话等大多进入
寻常百姓家,而这些都成为现在年轻人订婚和结婚的必备之物,这在结
婚消费中占有较大比重。二是当我国社会进入市场经济后,家庭作为社
会中一个独立的经济单元,年轻人对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自己可支配
经济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农村盛行的攀比风,在目前农村笑贫
不怕露富的情况下,家长都希望把孩子的婚事办得体面风光点,而作为
将要结婚的青年男女很少有人考虑父辈的艰难。他们往往忽视家庭经济
状况,只是盲目攀比,别人有的自己必须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想有。
这也就是农村结婚时许多时兴的东西能迅速走红和流行的原因。四是受
农村“余钱买马、借钱娶妻”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人总认为,人
一生就结一次婚,现在经济与生活条件好了,无论如何,也要把婚礼办
得体面些,宁肯借钱,也不让人说自己“寒酸”。
         抑制结婚消费的办法
  结婚大操大办、相互攀比这是中国社会遗传下来的陋习,并非一朝
一夕就能纠正或根除。但有些方法对抑制结婚消费是有效的,值得我们
借鉴:一是要坚决破除旧的陋习,充分发挥农村党团组织的作用,搞好
宣传教育,文明节俭办婚事,多举行一些集体婚礼、植树结婚、农技比
赛结婚等。教育农村青年转变观念、婚事新办简办。二是要鼓励群众把
比拼劲用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和致富奔小康上,而不应去比
彩礼、比排场、比阔气。三是对婚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者给予必要的
处罚,大张旗鼓地宣传奖励一些节俭办婚事的典型,形成节俭办婚事光
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婚嫁消费观,争
做婚事简办新办的典范。&&&&&&&&&&&&&&&&&&&
(本报记者 陈 锋)
结婚消费:数千亿元大蛋糕&
话题资料(五):结婚消费:数千亿元大蛋糕&
“五一”黄金周期间,除了旅游,婚庆消费也是节日市场的主旋律。在各个城市的街头,不时可以看到热热闹闹的结婚场面。在不久前举行的2006中国国际婚博会上有关人士称,今年我国结婚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由此产生的消费额将超过3000亿元。
& ●今年全国结婚人数将超千万
“我准备今年结婚。”张小姐眉梢眼角都洋溢着幸福,拿出一张某影楼的婚纱摄影套餐订单给记者看。今年26岁的张小姐在北京工作,和男友相恋3年,决定今年下半年举行婚礼。
选择在今年结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2006年是农历的‘双春年’(一年中有两个立春),人们认为双春年代表着吉祥,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在今年结婚,今年将是我国一个结婚高峰年。”在2006中国国际婚博会上,组委会秘书长刘慧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家婚纱影楼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接到的生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二三成。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主任廖俊国告诉记者,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全国的结婚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由此产生的消费额将超过3000亿元。
“不仅仅是今年,今后几年内结婚的人都不会少。”中国社工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认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一个生育高峰期,当时出生的孩子现在都已经逐步步入婚龄,所以要结婚的人数近几年还将增多。”
& ●结婚消费涉及产业达76个
与迅速增加的结婚人数相对应的,是越做越大的婚庆经济蛋糕。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所做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称,目前我国仅城镇居民婚纱照、珠宝首饰、婚纱礼服、婚庆策划、喜宴、新居装修、蜜月旅游、家用电器和家具9项结婚消费,其需求潜力就达数千亿元,而占全国人口58.24%的农村,其结婚消费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廖俊国说,实际上,结婚消费还包括了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涉及的产业多达76个,丰富的上下游产品使得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群。“这是一块巨大的经济蛋糕,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原料’也越来越丰富。”廖俊国认为,结婚消费是时代的镜子,其种类的丰富是和社会经济发展分不开的。20世纪70年代结婚要准备“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20世纪80年代则是电器“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现在得要“有车、有房、有存款”。“以前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婚庆仅仅意味着一顿丰盛的婚宴,现在的年轻人结婚,追求时尚、浪漫和个性,对结婚产品的要求更加多样化,也让更多的行业加入了婚庆产业链中。”
“不算房子、装修的话,我们计划结婚花费中还包括购买家具、电器、结婚钻戒、婚纱、拍婚纱照,还有婚礼费用……”前面提到的张小姐为自己的结婚消费支出列了长长一串清单。
“我没打算办那种开着汽车游街,站在饭店门口等客人,最后吃喝完事的婚礼。”李先生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已将结婚提上日程,“我会带着妻子旅行结婚,比如去欧洲,在塞纳河畔、罗马街头、美人鱼塑像旁留下我们的身影。”
& ●外资婚庆企业进入中国
越来越大的“结婚消费蛋糕”催生了更多的婚庆企业。据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对100多个县市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到2005年底,全国现有婚庆服务企业2.04万家,婚纱摄影企业5.09万家,婚纱销售生产企业1.02万家,这些企业形成了我国结婚产业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婚庆行业。
中国国际婚博会组委会秘书长刘慧慧还告诉记者,一些外资婚庆机构已进入我国市场。近年来,包括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在内的国外相关婚庆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其参与中国新婚消费市场的营销力度越来越大。
“外资婚庆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给中国的婚庆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刘慧慧告诉记者:“一方面外国企业加快本土化,推出符合中国人文化习惯的服务;另一方面,中国人传统的婚庆观念也受其影响。随着年轻人对婚礼个性化、浪漫情调、文化品位的追求,这些能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外资公司对本土公司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国内的婚庆企业走上提升自身能力、提供优质服务的道路,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人们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的结婚消费需求而努力。”
中国消费者报 任震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班不知道干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