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相遇最后别离的相遇,最后的别离》作者是谁

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 >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入选凤凰好书榜·2014年1月好书榜
《大唐李白o少年游》
作者:张大春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上榜理由:大唐,文治武功极盛之世,原本最自由的诗,却被赋予格律的法度,成为改变命运的手段。张大春用连珠妙语,恣意想象,告诉我们大唐诗仙的少年游。
《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
作者:赵志明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上榜理由:本书是一部用下里巴人的语言写作的乡村家族史,再现了一个逝去的世界,在魔幻、梦境、呓语、恐怖的表面下,尽显对生命的难以释怀的真诚体验。
《草色连云》
作者:高尔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上榜理由:高尔泰以其一如既往的精简与优美,在本书中回忆往事、追思师友,发表自己对文学、艺术、人生的评论和思考,几乎囊括了先生近年来的全部作品。
《无知的游历》
作者:陈丹青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上榜理由:本书为陈丹青应《华夏地理》之邀,先后游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四国写成的长篇游记,他极具个人特色地勾画出了彼时彼地的人文、自然景观。
《南城根:一个中国城中村的背影》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上榜理由:本书是作者蜗居“城中村”六年的真实体验,比《活着》更真实的现场记录。安静的镜头回放着南城根的人间故事和流年冷暖,诠释着中国亿万底层群体的血脉所。
《荣荣的东村》
作者:巫鸿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上榜理由:《荣荣的东村》是艺术史家巫鸿的最新著作,以摄影家荣荣的镜头、日记与书信,串联起北京东村艺术家群体在中国实验艺术黄金时代的创作与生活的故事。
《谎言的年代》
作者:[葡萄牙]若泽o萨拉马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上榜理由:本书是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o萨拉马戈博客的文章结集,记录了作者整整一年中对世界敏锐的观察、立体的思考与尖锐而不肯妥协的批判。
《瞩望新轴心时代》
作者:汤一介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
上榜理由:本书汇聚汤老的三十余篇论文、书序、演讲及访谈录,集中反映了汤老于新世纪伊始对华夏文明统序的深切反思,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士子的家国情怀与拳拳之心。
《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
作者:罗威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上榜理由:作者通过对陈宏谋的解读让我们全面了解清代中期官员对自己、对事业和社会的认识。本书通过人物史写社会史,是了解18世纪官僚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
作者:[美]埃里克o杰o多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上榜理由:本书关注19世纪上半叶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跻身于列强对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贸易,从而发生的一系列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及其人物、场景。爱的无悔&无悔皆永恒&——写给舒仪《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
四月,江南,春。外面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我一个人在小会议室读舒仪新书《最初的相遇 最后的别离》,甚至忘了午饭。
简单粗暴地给一个评价:写的真好!即使我对她拖了这么久才让我看到完整的故事,我仍然觉得值得。
虽然提前就知道结局,我还是看哭了。
在晋江下午茶的专栏看到了《假如你爱我比较深》的前几章,总也不更新。忍不住到微博上去问,知道舒仪一直在写,虽然进度很慢。严谨那么乐观粗犷,我想他的故事一定充满欢笑。格子间再版时,为了祝贺,我去翻曾爱。突然在曾爱的封底折页上发现了一段话:“也许,往事终会将我遗忘;我此生与爱再也无缘;我遇上了世上的一切,但不会再遇见你。—《假如你爱我比较深》”我突然有个不好的预感,这个故事一定是个伤感甚至是个悲伤的故事。难道是严谨求而不得?
“他们以为磕了头,以后就真的可以同生共死了。后来,很多年过去,三个中的一个先走了,另一个在他走前都不敢去见他,以为不亲眼看着他走,就可以假装他还活着。这么些年了,他连他的电话号码都没删掉,每回换新手机,都把那个号码认认真真输进去,假装他一直都在,假装他一直都在电话那头好好活着……”早就看过这段文字,现在放到语境里承前启后地看,泪水忍不住就下来了。
走的那一个是孙嘉遇,他的兄弟。嘉遇的离去,除了带给赵玫无尽的伤痛思念,给程睿敏留下终身不能痊愈的伤口,还在严谨心里同样是跨不过去的坎。随后,在“三分之一”的保险柜,晓鸥看到了严谨的日记,写因为他的判断失误使得战友小C,搭档的副射手离去。“我无法解脱,做不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它已经变成我的一部分,即使不看不听,痛苦还是能够随时扎进心里,像钉子一样。”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在格子间里那个豪放义气的“农民企业家”严谨,为什么会在相遇别离里以一个吃喝嫖赌的花花公子形象出现的。
特种兵退伍的严谨,手上有人命。想着那些战友,和刚过完二十岁生日就离去的小C,觉得他们太亏了。他要替他们活回来。也理清了那么一个混不吝的汉子,怎么在嘉遇离去的时候逃避的像个鸵鸟。他亲身经历过和自己一起战斗的的战友牺牲,所以他没有勇气再见到嘉遇最后的样子。他害怕,宁愿闭起眼睛想起来还是的还是他活蹦乱跳的样子。找不到凶手,他虽觉得背,也要季晓鸥阻挠妹妹取到湛羽家人的谅解书。想到战友,觉得死也没什么大不了,希望晓鸥好好看好“三分之一”,把他忘了。
相遇和别离的开始,源自于一个恶作剧。严谨的发小,许志群,给严谨的生日安排了一个MB。严谨酒醒之后见到湛羽,像躲避瘟疫一样迅速离去,丢失了嘉遇的遗物:一只都彭打火机。在电梯里,他遇到了季晓鸥和方妮娅。严谨看到了季晓鸥,季晓鸥只看到了严谨,方妮娅则看清了严谨和湛羽,电梯门关了,湛羽根本不知道季晓鸥和方妮娅也在。命运就是这样神奇,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有些人不请自来,留下浓墨重彩。是缘是劫,其实早就注定。
该来的还是会来。季晓鸥认识了湛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绝色的湛羽。他们认识之初,湛羽给季晓鸥的印象就是一个好看的需要帮助的弟弟。即使后来他不告而别,并带走了她的钱。当季晓鸥深入了解到他的家庭时,她对他起了怜惜之心。“一个女人一旦对另一个异性动了怜爱之情,无论他们的关系是情人、夫妻还是朋友,身为女性,便会在这段关系里落尽下风,再也不能客观中立。无论在世人眼里,他是好还是坏。”
有人说季晓鸥盲目善良,圣母。我不认同。她是善良,但绝不是圣母,虽然她跟着奶奶自小信教。如果季晓鸥真的不食人间烟火,她就不会在婶婶有异议的情况下仍然接受奶奶的遗产。湛羽的美貌,只不过使得她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湛羽生病,又正好在她身旁,她力所能及地帮了他,即使他让她差一点怀疑人生。所有后来的一切,都源自于她对他的怜惜之心怜爱之情。
年轻的季晓鸥,热血冲动,豁出去从不保留自己。她一腔真情理所当然地对湛羽,根本没有想到回报,自然更不会想到他会对她有男女之情。即使后来知道湛羽堕落的真相,也只是失望,立刻就检讨自己。因为在他们的关系之中,她对他没有企图,就只有怜惜啊。哪里还能找到理智,客观和中立?
“我不相信有天堂,因为我被困在地狱里太长时间了。”湛羽的人生和马林一样,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悲剧。晓鸥是他的太阳,他希望她以后嫁个好人,能包容她的天真和梦想。马林在生命的最后,遇到了严谨,运气还不算太坏。我看过野夫写的《身边的江湖》,也看到过媒体各种各样的报道,湛羽和马林这样的人很多很多,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太阳是什么。因为贫穷带给人的压力太大,看不见希望,只有绝望。我不想用好和坏来形容他们,因为评价很简单,设身处地太难。同样遭遇不公平的还有湛羽的妈妈,那个现在被遗忘的群体。
在阴暗处的除了贪婪的湛羽父亲,林海鹏,凶手陈建国,还有灰色地带的刘伟,“小美人”之流。我们这种在正常的生活中成长的人,即使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日渐冷漠,也“深知世上最不容易控制的是人心。却从未有机会了解,在每个人的心里,在阳光不曾照射的地方,都有一条寂静的暗河,一旦罪恶滋长,人性的黑暗与残忍,便如幽暗的深渊,永远触不到底线。”
人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可是不小心,一个小小的变动就会使得整个命运的齿轮脱落,整个人生崩盘。湛羽会死,即使陈建国不杀他,他得罪的人还有很多,而他此时已经回不了头,苦海回头无岸。
方妮娅的死是个意外。她有一双慧眼,看着湛羽的穿着,湛羽的绝色外表,就知道他浑身写满了故事。她知道婚姻是双鞋,那些世人眼中的光鲜只不过是鞋子的名牌,内容只有自己体会。看着丈夫的穿着变化,就知道他出轨了。她太聪明了,更何况她手有证据,所以陈建国必须杀她。
季晓鸥的死是必然。我看着她急着往陈建国奔去,真想跳进书里去拉住她,但我也明白我根本拉不住她。她是那样的善良,她只想问一句:“为什么?他们都曾经是他最爱的人?”她是那样的急切,根本等不得去和程睿敏商量,去报案,忘记了保护自己,就想知道那个答案,哪怕付出任何代价,即使是生命。是的,她也爱他们。这是她此时唯一想做的。
晓鸥晓鸥。鸥本是鸟,要到天空飞翔,不会在人间久留。
这本书里,舒仪已经跳出了一般言情小说的架构。一环套一环,严丝合缝。如果真凶不出现,严谨就是凶手。贴着官二代、富豪、花花公子标签的他,包养过一个穷孩子,现在和穷孩子同时喜欢一个姑娘,而那个姑娘和穷孩子关系暧昧。他当过特种兵,杀过人,心理素质好,曾经学过人体解剖。被害人被害的那一晚,出现在他家,而且从此消失,遇害并被分尸。除了他家里的血迹,还有他的打火机。目前的证据链,所有的指向都是他。
可他恰恰不是凶手。
什么是真相?你相信它,它就是真相。
除了SARS后遗症,同性恋,舒仪还写到了网络定罪。不明真相的网友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唆下,很容易就站队,而这些网络暴力影响着案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幸运的是,几件重大事情的翻转,大家现在越来越客观理智,冷静的人越来越多。
抱着看小言的心态,我看到了一本非典型的言情小说。它更多的是描写了尖锐的社会现实,以及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逻辑。舒仪曾经说过:“和朋友说到如何做人物设定。我的习惯若此:故事框架大致成型之后,开始做人物小传,从他出生开始,无论文中是否会出现,都一路写下去,他的父母亲人,他出生的城市与成长的环境,他的小学中学大学,他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他在二十岁成年之前遭遇的最重大事件.......等开始动笔时,这个人物已基本立体。”她笔下的所有人物无不证明这一点。
我欣慰的看到,三剑客年少时候的样子。他们的年少和后来,一脉相承。即使后来,有的人梦想成真,有的人听到了梦破碎的声音,而有的人则永远保持着二十九岁年轻的样子。
我看到三剑客在他们三人之外,还有其他的兄弟:严谨有许志群,孙嘉遇有邱伟,而程睿敏则有余咏麟。谭斌,赵玫和季晓鸥,三人各有特色。这一次,我深深地喜欢这个明朗大条善良的北京大妞。“我很能干,替你解决了很多麻烦。我办事,你放心。”
“我如丧失了一切,还有上帝,我若迷失上帝,还能再找到你。”看到这里,再想到嘉遇的《圣经》,想到赵玫,发现有宗教信仰确实不错。
生命中没有永远的相聚,也没有永远的别离。这是一个遇到一个人,从此改变了一生的故事。严谨遇到了季晓鸥。
旅程到了终点,可以开始下一段行程。三剑客的故事落幕了,希望舒仪以后不要再拖那么久,希望很快能看到新的故事。嗯,我会记得经常催你的。
最后以赵玫的话收尾:“一段感情,若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琐碎,没有经历现实的磨难,没有被磨光爱情原本的样子,爱,就停在它最美好最纯粹的那一刻,让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爱过的美好的那个人,从来都没有变过。其实这样,比起世间太多被世间和现实摧毁的感情,也不算太差。”
亲爱的严谨,也希望你向前走,祝你平安喜乐。你的姑娘,她在天堂等你。
PS和格子间、曾爱一样,在相遇和别离里,老读者的我又看到了舒仪的私货:《士兵突击》,七连长,特种兵以及《肖申克的救赎》等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舒仪 最初的相遇t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