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要徐谦 民国兄徐齐仲是客家人吗

民国政要徐谦兄徐齐仲是客家人吗_百度知道
民国政要徐谦兄徐齐仲是客家人吗我的更多文章
同时转发到微博记忧国忧民的前清翰林暨民国政要徐谦先生
遵奉“三大政策”贯始终,推动“国共合作”称典范
——从东台走出去的清末翰林暨民国政要徐谦
&&徐谦祖籍安徽歙县徐村,生于清同治十年四月二十八日(1871&年6月15日),他四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清光绪中叶时,徐谦与其兄徐齐仲一起奉母迁居于江苏东台城。
徐谦家世代书香。他的高祖叫徐阆斋,是清中期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为丹徒郭堃(字厚斋)的《种蕉馆诗集》题词,并为《兰亭砚诗册》题写“禊砚兰言”四个雄浑大字。他的曾祖叫徐宝善,字廉峰,清中期著名学者、诗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二甲五十二名),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御史,著有《汉魏五代乐府》、《壸园诗钞》等作,并校刊了《华严经音义》二卷。他的叔父徐子真也是晚清知名学者。&&
徐谦曾祖徐宝善校刊的《华严经音义》
&&&徐谦少年时即师从桐城派大家吴汝纶学习经史古文,每日刻苦诵读,成绩优秀。晚清之时,苏中的东台县城是文人学者们的云集之地,学术氛围十分浓厚,许多外籍饱学之士纷纷移居此地,其中又以安徽徽州籍和江苏镇江籍的为主。光绪中叶,徐谦兄弟二人就在东台“徽州会馆”的支助下奉母亲胡氏举家迁居到东台城了。
& & 按清末“东台宿儒”吉城《鲁学斋日记》和民国“吴中仲老”张一麐《徐谦行状》记载,徐谦在寓居东台期间课徒奉母以教学为生,他经常与吉城、孙大生、丁立瀛、蔡庆生、钱明远、王桢甫、宣雨苍、陈汝玉、周应芹、丁立棠等学者们一起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相互交流诗文、金石、书画作品。仅在吉城的《鲁学斋诗钞》中,就收录了与徐谦唱和的四首诗,其中一首云:“胠箧何曾似严叟,揣摩空复误苏秦。玉蔬金菜飘然去,只有徐生是解人。”由于徐谦既精英文,又通晓算学和围棋,他除了以文会友外,还时常与刘会东、张梦岩、吉墉等围棋高手们一起手谈对弈,并将自己所撰的一册数学教材《正负数释疑》赠送给吉城。&&
吉城《鲁学斋日记》中所记徐谦(季龙)在东台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扬州创办首家官立笃才学堂,急缺英文教师,闻知东台的徐谦精通英文,即由甘泉县知县谢元洪出面,专聘其出任笃才学堂的英文教习。徐谦应谢元洪之聘,于当年烟花三月去了扬州。同年(1902)九月,徐谦参加江南乡试中了举人(第二名亚元)。在扬州期间,徐谦娶淮扬兵备道于昌遂之女为妻,而徐妻于氏在生下长女徐英后不久即病逝。光绪二十九年(1903),徐谦又赴北京参加癸卯科会试中了贡士,经殿试朝考定为二甲第八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并由此而进入翰林院译学馆和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攻读法律政治。
&&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委派徐谦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法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与留学法国的李煜瀛等人一起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其间曾前往南洋群岛去为同盟会筹款。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谦结束在巴黎的学习回国,授翰林院编修,任法部参事,主持制订全国的新式法律,参与拟订《司法制度改革条例》。同年(1907)十一月,应徐齐仲之请,时在京的翰林恽毓鼎又为徐谦作媒,徐谦因此而娶了恽毓鼎八叔之姊甥女沈仪彬为继妻。徐谦与沈仪彬结婚后,先后生有二女二子,分别是次女徐政、长子徐璋、次子徐瑗、三女徐欣。
&&光绪三十四年(1908),徐谦就任京师地方审判厅厅长。在主持京师地方审判厅的一年中,他处理了历年来的积案达千余件,深受好评,便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升任京师高等检查长。宣统二年(1910),徐谦与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许世英二人共同代表中国,赴美国华盛顿参加了“第八届世界改良监狱大会”,并借此机会到莫斯科、柏林、罗马、巴黎、伦敦等地考察俄、德、意、法、英等国的司法制度,开阔了眼界,为改革中国司法制度打下了伏笔。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徐谦回国后即辞去京师高等检查长之职。
&&&&民国建立后,徐谦与伍廷芳、王宠惠、许世英等人于1912年初以“健全共和政体”为宗旨,在上海成立国民共进会,并发表了《共和联邦折中制商榷书》,主张将立法权、司法权集中于中央,行政权分配到地方。1912年4月袁世凯接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委派唐绍仪组织内阁,由王宠惠出任司法部总长、徐谦任次长。徐谦就任后立即草拟法院编制法,力主实行“三审四级制”,在各县设立审判厅和检察厅,以推行司法独立。同年6月,袁世凯为实现其个人野心,修改了《临时约法》中“关于总统颁布命令须经内阁副署”之规定,唐绍仪不满袁世凯独裁专横的作风愤而辞职,徐谦与其他同盟会阁员也一起辞职。该年8月,同盟会与国民共进会及其他几个团体联合组成国民党,徐谦当选为国民党本部参议。
&&&&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死于上海。为此,徐谦撰写了《布告国民》一文发表于4月27日的《民权报》,号召国民奋起,鼓吹武装反袁。同年6月,孙中山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但在袁军的大举进攻下,“讨袁战役”失败了。国民党“二次革命”的失败,使得徐谦所倡导的司法改革及其有限成果全都付诸流水,他只好避居上海,并在上海加入了“基督教圣公会”。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由黎元洪继任总统,仍由徐谦任司法部次长。不久,张勋复辟,徐谦无法阻止,遂复去上海,以作律师和卖字为生。同年9月,徐谦又回到北京,任段祺瑞内阁的司法部次长,并负有联络国会中国民党党籍议员之秘密任务。
&&&&1917年7月,孙中山联合西南各省地方实力派发起“护法运动”,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废除《临时约法》及解散国会的倒行逆施,并于10月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出任军政府大元帅。徐谦愤于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而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军政府,被任命为秘书长。然而,西南军阀只是借护法之名,对抗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当他们与北方的直系军阀达成妥协后,旋即开始排挤孙中山。
&&&&1918年5月,南方的桂系军阀陆荣廷勾结非常国会内政学系的一部分议员反对孙中山,迫使其辞去大元帅之职。孙中山离粤赴沪后,广州军政府改由岑春煊出任政务总裁。岑春煊和徐谦早有交谊,由岑引荐,徐被任命为军政府司法部长。随后,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等联合发表宣言,指出岑春煊担任政务总裁不足法定人数,其言行无效。徐谦响应孙中山的宣言,随即辞去军政府司法部长之职。同年,徐谦发起组织全国基督教救国会,并被选为执行委员。
&&&&1919年1月,徐谦离粤赴沪并会晤孙中山,时值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孙中山即派徐谦和陈友仁代表中国南方以观察员的资格出席巴黎和会。在巴黎,徐谦等人坚决反对和会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处理结果,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徐谦从巴黎回国后去了天津,由教会创办的《益世报》聘其担任主编。
&&&&1920年7月,北洋政府十六混成旅旅长兼湘西镇守使冯玉祥公开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并率部队由湖南常德出发进驻汉口,呼吁南北早息内争。孙中山即委派徐谦和钮永建一起去汉口会晤冯玉祥,以争取冯部脱离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会见中,徐、钮二人向冯详细介绍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冯玉祥听后表示赞同。此后,徐谦便成为孙、冯之间的联络人,常常出入于冯玉祥军中。同年10月下旬,南方的桂军在第一次粤桂战争中惨败,岑春煊、陆荣廷、林葆怿等以“四总裁”名义宣布撤销广州军政府来搞“南北议和”,北京政府则乘机单方面宣布“南北统一”。此时在上海的孙中山等通电反对所谓的“南北议和”,并揭露桂系军阀把持的军政府的罪行。11月25日,孙中山偕唐绍仪、伍廷芳等由上海回到广州,重组南方军政府。11月29日,军政府推选徐谦担任司法部长。
&&&&1921年4月,广州国会召开非常会议,推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徐谦则被推选为大理院(即最高法院)院长。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退居上海,徐谦接受孙中山指令北上,出任北京政府王宠惠“好人内阁”的司法总长。
&&&&1923年2月,孙中山在驱走陈炯明后回到广州,重建了大元帅府,并试图“南北议和”,即委派在北京的徐谦以及胡汉民、孙洪伊等人去上海,担任南方“和平统一”的代表。徐谦在上海期间,凭借自身名望多方奔走,以促进和平。然而,当时势力最强并窃踞中央地位的直系军阀毫无和谈诚意,致使“南北议和”无果而终。徐谦在上海议和失败后回到广州,受聘于岭南大学担任文学系主任,同时创办了《评议日报》。同年6&月,直系的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北京政府的总统,孙中山即通电全国,准备起兵北伐,同时要求徐谦去联络冯玉祥响应北伐。此时,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兼十一师师长,拥有人枪三万余,实力较为雄厚,在徐谦的动员下,他决心反戈一击。与此同时,徐谦又指派李煜瀛、王用宾分别奔走于胡景翼(陕军第一师师长)、孙岳(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兼大名镇守使)之间,以促成冯、胡、孙的联合倒直。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徐谦积极拥护并竭力推动。同年10&月,冯玉祥从古北前线突然回师北京,得到孙岳的密切配合,成功地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将溥仪逐出紫禁城,并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商讨国是。“北京政变”后,临时执政府由黄郛任国务总理,孙中山即委任徐谦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北京分会委员、国民党驻国民第一军(冯玉祥兼军长)党代表等职,冯玉祥也聘任徐谦为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及中俄庚款委员会主席等职。该年11月,孙中山应临时执政府之邀前来北京,徐谦随即联合各界人士在北京、天津等地组织了“欢迎孙中山先生入京大会”。在北京期间,徐谦还与李大钊建立了联系,二人的学识与观点一致,从而结为挚友。李大钊当时既是共产党北方区的负责人,也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且在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工作。
&&1925&年担任北京政府临时执政的是段祺瑞,段竭力抵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并于2月召开了御用的“善后会议”。3月1日,在国共两党李大钊和徐谦的主持下,在北京举行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以与“善后会议”相对立。这就是“国民会议运动”,这一运动对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面目、动员大会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同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徐谦担任孙中山先生治丧处委员。
&&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徐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委,并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主任。1926&年3月12日,正当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进攻天津,炮轰驻守大沽口的国民军,炸死炸伤10余人,守军被迫还击,将日舰逐出大沽口。3月16日,日本联合美、英、法等八国向段祺瑞执政的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出大沽口驻军”及“拆除该地国防工事”等无理要求。3月17日,各国军舰共20余艘云集大沽口,对国民军进行威胁恫吓,驻津外国军队也准备协同出动,迫使国民军放弃天津,退往西北。
&&北京各界人士闻知此讯后极为愤慨,在京的国共两党负责人也星夜开会商讨对策,徐谦和李大钊当即决定,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召开“反对八国通牒的国民示威大会”。3月18日上午,北京群众五千余人在徐谦和李大钊、赵世炎等人领导下,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日舰炮击大沽口的罪行。徐谦担任这次集会的主席团主席,他在会上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提出了“拒绝八国通牒,宣布《辛丑条约》无效,电勉国民军为反帝国主义而战”等八项提案。会后,由李大钊率领群众队伍到铁狮子胡同段执政府请愿。段祺瑞竟下令卫队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47人、伤150余人,大学生刘和珍被打死,李大钊、陈乔年等共产党员也负了伤,是为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全国舆论大哗,纷纷要求严惩主谋和凶手,段祺瑞却用嫁祸卸责的手法,反诬徐谦等人假借共产学说谋乱,下令通缉徐谦、李大钊、李煜瀛、顾孟余、易培基等五人。徐谦被迫离京,取道库伦前往苏联。当时,冯玉祥也因遭奉直军阀的联合反对而被迫下野,亦启程去苏联考察。徐、冯二人在库伦相遇,徐谦即介绍冯玉祥加入了国民党。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徐谦离莫斯科回国,担任广州国民政府司法部长。同年10月,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中央执监委员和各省区党部代表联席会议,徐谦作为会议主席团五成员之一,参会并讨论了国民政府政纲及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建设事宜。
&&&&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国民政府从广州迁武汉,并于3月10日在汉口召开了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当时,蒋介石反共独裁的嘴脸已日益暴露,而徐谦反蒋独裁的态度也十分明朗。徐谦在会上宣誓矢志遵奉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并领衔提出“提高党权案”、“反对军事独裁成立军事委员会”两案。这次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制止蒋介石独裁的决议,撤销了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而徐谦却得到多数委员的信任,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兼主席团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同时还担任国民政府司法部长兼军事委员会裁判所所长等职,成为当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会后,徐谦立即推行新的司法制度,并在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行动中作出重要贡献。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宁、汉分流。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出师河南。6月1日,北伐军与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会师郑州。6月10日至6月13日,汪精卫、徐谦、孙科、顾孟余等武汉政府领导人到郑州,与冯玉祥举行会议,决定设立政治委员会开封分会,由冯玉祥任主席,徐谦为委员并负责党务。不久,汪精卫、谭延闿、孙科等武汉政府要员都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输诚,组成宁、汉、沪三方合作的特别委员会,独排斥徐谦一人,并以其媚共为由,不许他列席特委会。7月15日,汪精卫悍然举行分党会议,公开同共产党决裂,徐谦当时在开封,未参加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政变”。
&&&&蒋、汪合流后,国民党的监察委员会竟然将徐谦划为“附和共党分子”而列入逮捕名单,徐谦因此而避居上海,并于11月17日公开声明“不再参与政治活动”。不久,徐谦出走香港,定居九龙,挂律师招牌以谋生计。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会议决定停止徐谦中央委员的职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徐谦与方鼎英等人组织抗日联合会,积极宣传团结抗日的主张,并发表演说反对蒋介石的投降行为和独裁统治。1932年淞沪“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坚持抗日的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至福建进攻工农红军。日,在中共抗日主张的影响下,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和国民党元老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在福州组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反蒋,并与红军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起先,徐谦在香港已参加了“福建事变”的筹备会议,事变发生后,李济深、蔡廷锴特邀徐谦到福州参加“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徐谦到会并被推选为人民革命政府委员兼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又被委任为最高法院院长。徐谦当时曾主张进攻浙江或退取广州以巩固基础,但此意见未被采纳。1934年1月,因福建政府内部不和,加上对蒋介石的进攻处置不当等原因,终告失败。徐谦无奈之余,只好经厦门再次返回香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谦怀着一腔救国热情从香港回内地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他不顾自身年老体弱,努力联络港澳同胞合组“抗日后援会”,并奔走于南洋群岛和马来西亚一带,积极从事抗日宣传、筹款劳军和救济难民等工作。他的夫人沈仪彬则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全部所得捐献给香港的抗战难童工艺救济院。
&&&&1940年中,徐谦因操劳过度、心力衰竭而住进医院,于9&月26&日不幸病逝于香港。徐谦在临终前,仍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为念,他在病床上说:“国难当头,非团结一致不能成就。政治若非根本澄清,国家永无清明之日。”徐谦临终的这些肺腑之言,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作为国民党元老,徐谦为推动国共两次合作做出过很大贡献,他是清末翰林中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最为亲近、合作最为默契的典范。
&&&&徐谦逝世后,境内外各界知名人士纷纷撰送挽联以表达对他的深切悼念,当时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及其他中共领导人也都送了挽联。毛泽东送的挽联是“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朱德、彭德怀、叶剑英送的挽联是“安得横磨十万,斩尽奸佞,慰先生平生抱负;谨率貔貅百旅,扫荡妖气,还中华锦绣河山”;周恩来、邓颖超送的挽联是“国难方殷,老成凋谢,愿先生精神不死;抗战正急,团结濒危,幸同胞万众一心”;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送的挽联是“箕豆勿相煎,千里胡尘犹未扫;薰莸终有别,十年往事忆先生”等。这些奠祭徐谦的挽联都收录在1943年在美国纽约印制并由胡适题签、蒋介石题词的《徐季龙先生遗诗》一书中。
&&&&作为学者,徐谦的知识和学问十分广博而精深,一生著作颇丰,他先后撰有《正负数释疑》、《诗词学》、《笔法谈微》、《民法总论》、《刑法丛编》、《生活共同制》、《劳资合一》和《徐季龙先生遗诗》等作品,还校刊过程庵甫所撰的《简易庵算稿》等书。
徐谦所著《民法总论》一书
由胡适题签、蒋介石题词的《徐季龙先生遗诗》一书
&&&&&&&&&&&&&&&&&&&&&&&&&&&&&&&&&&&&&&&&&&&&&&&&&&&&
吉家林/撰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谦 民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