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统一之风当中,成为德川家康电视剧的家人会发生什么?

德川家康个人的实力水平究竟如何?
他确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只是靠熬死对手才统一天下的吗?
按投票排序
看了大家的回答,覺得其中多少有些不太符合事實之處,僅整理一下自己的看法:織田信長的軍事能力信長的軍事能力強,是毋庸置疑的。是的,和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相比,信長沒有他們如神一般的戰術家風格。但在戰國時期,尾張兵弱(大概是因為經濟富裕吧)而三河兵強(可能是因為窮吧)是公認的。上杉的越後兵和武田的甲州兵又是強中之強。信長能以弱兵為基礎打下將近半個日本的江山,絕對是他的個人能力。信長的強,在於他以器具(火槍、盔甲等)彌補弱兵的戰術思想,在於他的戰略能力。在桶狹間之役後,信長幾乎沒有以少贏多的戰果,都是集中超越對方的兵力平實的取勝。銀河英雄傳說裡楊威利說過,楊以奇計取勝是詭道,萊茵哈特能以戰略上的優勢取得絕對性的勝利才是正道(大概是這個意思)。能以戰略的因素取得戰術上絕對的優勢,就是信長的強處。姐川之役,可以參照宮下秀樹的漫畫「センゴク」(中文翻成戰國),其中有很有趣的新解。我覺得蠻有趣的。小牧?長久手の役這場戰役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雙方布陣乾瞪眼。家康的勝利在於看穿秀吉軍的戰術,擊破那個不成材的養子秀次迂迴攻擊的分隊的勝利。秀次敗的很慘,但只是局部戰,於全局沒有多大影響,之後雙方還是繼續列陣乾瞪眼。家康的關東轉封這部分我和 兄同意見。關東轉封,固然是秀吉警戒家康的結果,但就結果而言,家康賺了大便宜。從原來三河、遠江、信濃的150萬石變成關八州的250萬石,不但是經濟實力上大幅提升,更是給了家康割據一方的條件(雖然最終他沒有這麼做)。統領關八州並沒有兄說的那麼困難,也沒有「失敗就被改易」那麼大的風險。秀吉時期還沒有發展出如同江戶幕府中期一般的強力統治機構,中央也尚未有如江戶幕府般的絕對地位。秀吉要動實力第一的家康,絕不會是一句話說說就可以解決,結果必定是一場大戰。雖然秀吉在東海道上放的全是自己的心腹以防萬一,但不能說家康就是四面環敵,起碼沒有時時備戰的需要。終秀吉之世,家康始終很好的扮演者第一家臣的角色,各大名巴結都還來不及呢,誰會想和他對抗?而這個「家康包圍網」,事實上也在家康的謀略之下完全破解:關原之役時,這些大名全都站在家康這一邊。 另外,蒲生氏鄉到死都並沒有被改易。蒲生家改易是氏鄉死後的事。又,將蒲生家從會津調開,以上杉家代替的原因,多半是因為會津處於扼制關東以及東北的重要場所,秀吉有讓強而有力的大名鎮守以看守家康和伊達政宗之意(氏鄉死時兒子才13歲,根本無法管制家臣)。關原前夕的局勢各大名紛紛投靠家康是真的,投名狀倒是沒有。秀吉死前,五大老掌權已是定下來的事,向五大老之首的家康結交示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選擇。秀吉死後,武鬥派和三成派的鬥爭馬上表面化,家康更是武鬥派大名的「精神領袖」,說沒有人望是不可能的。個人認為,家康重新有取得天下的野心,是在秀吉晚年,大約在朝鮮出兵之時顯露的。從他拒絕派兵到朝鮮,並蓄意接近武鬥派各將,為他們求恩賞分化和三成的關係可以看出來。當然,真相如何只有家康自己知道了。家康的軍事實力在前面說過,我認為軍事實力不是只看在戰場上指揮調度的能力。總體來看,家康的軍事能力絕對不差。早年的家康有著很好的地理環境。西邊是盟友信長,北邊是信玄,東邊是今川家,南邊是海。由於信長長期對信玄討好諂媚,家康真正的麻煩只來自東邊積弱的今川家。這時家康多在跟隨信長作戰,而結果也證明有著最團結的家臣團和三河強兵的家康,是一個強大的力量。敗給信玄無可厚非,第一是因為家康當時太年輕,受了挑撥就沉不住氣,而當時能抵擋住信玄軍的,全日本大概也沒幾個人吧。石田三成的軍事實力武將另一個重要的能力是經驗和威望。這是三成最缺少的,也是家康最擁有的條件。三成一生幾乎沒有帶兵直接參加戰鬥的經驗,關原之前大概就只有小田原攻伐時進攻忍城一次,而那次還打了個灰頭土臉的結果。這個直接影響到關原之役的結果:西軍諸將不服三成的號令。從大阪出兵開始,西軍內部大大小小的爭執就沒斷過,島津家按兵不動,毛利家龜在山上觀望,也是三成個人威望不足,大家沒有信心的表現。相對西軍,東軍對於家康的指示幾乎沒有出差錯。作為當世最年長、戰爭經驗最豐富的武將,名聲就已經是最大的實力。在攻打大阪城之時,更是舉世無二了。
德川家康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兄之文诸多节点,实在不能赞同啊。 如果说“织田家得胜是靠了有个好“家臣”德川家康”,那么就更应该说“德川家康靠了有个好家臣本多忠胜啊”。想必明兄也很清楚,不细表。首先论出身,织田家的尾张比德川家的三河面临的形势可糟糕多了。一方面家中重臣连同弟弟织田信行谋反,另一方面作为家臣还要面对尾张守护代织田大和守家的压迫,并且他进驻了清州城后还要再面对上四郡的织田伊贺守家,在尾张国之外则威胁更大,北边是他的岳父强力大名斋藤道三,南边是更强大的雄霸三国的东海第一弓取今川义元,强敌环伺,而织田信长仅领有那古野一城之地。(不过他的优势便是在于其父经营许久,织田大和守家重臣又多为其族叔)而三河,此时西边是盟友,东边面临的则是软弱无能的今川氏真,此人治下今川家臣屡有出奔自立,对于门下控制力尚且如此,何谈御辱于外。如果德川家康平定三河的时候,只要今川氏真能够整合三国之力来攻打德川家,便是德川织田联军恐怕也是没法挡住的吧。东海道还是东山道的问题也不用拣吧,印象中有人考证过通往东美浓的路不好走,补给难以保证,而东海道正好可以把武田信玄觊觎已久的三河远江顺便收入囊中。而三方原中德川家也确实表演出了面对武田赤备的不堪一击。德川家的地缘政治并不算悲剧。背后是盟友,直面的强敌只有武田家,而且武田家还没有拿正眼瞧过他,在武田信玄来看 ,人生大敌乃是越相同盟尤其是宿命之敌上杉谦信,德川家不过是上洛过程中顺手收拾的一个小小大名罢了(这样说来就像织田家之于今川家啊)。而武田信玄上洛也正是在越相同盟瓦解之后才发生的事。织田家与此同时面对的则是将军足利义昭组建的织田家包围网,包括朝仓家、浅井家、武田家、本愿寺家,以及近畿头号大名三好家(三好长庆也是战国时期一号猛人啊,可惜死得早,而且又神经病......死后家中分裂,主要势力是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此时都加入织田家包围网)。织田家不光树敌众多,而且个个将其视为主攻对象,所以与其说织田信长是被吓得说出了“天下归于朝仓义景大人,本人不再妄想”倒不如说是暂时的妥协退让而已。其实有资格被人构建包围网,就已经是大名实力的象征了,整个战国时期,也只有北条家,武田家,伊达家还有丰臣家吧。金崎殿后的事情谬误更大。殿后的大致情形是太阁率500军势面对来势汹汹军阵齐整的三万朝仓----浅井联军,据守金崎一夜,随后连夜率领残部,追上了德川家的军势(一般说是回军,我表示不信),并且击败了追兵。可以确定的是击败追兵的主力是德川家是没错的(因为秀吉只剩了残部),但是要知道对于这种逃兵追击战中,是不可能维持三万大军军阵的,必然是各部各自追击,秀吉-家康联军所面对的能够有三万人的零头三千人就已经是不错了。两者的难度和重要性全然不可同日而语。织田家败得多,其实是因为胜得多,战国时代,混得好的大名一般有三点:善于笼络内臣,领内经济发达,还有就是长于外交谋略。 而四处征战往往意味着家族败亡,织田信长和上杉谦信都算是此中异数。可以说自浅井长政背叛后,对于织田信长而言就只有敌人和臣子两种状态了。不像伊达稙宗和三好庆长,雄霸一方之后,依然是用各种谋略来蚕食周遭势力扩大家中版图。织田家常年四处征战,败得多,胜得也多,这是很自然的。小牧长久手的事情,固然丰臣家是大败了,但是应该看到这场大败是击溃战,而并非歼灭战,稍后也转化成了僵持,而且严格说起来也只是丰臣家的偷袭失败并且惨遭德川反偷袭,并非正面交战结果。因此即使此后德川家依然保有大义名分,恐怕也很难以仅丰臣家三分之一的军势与其正面对抗。还有移封关东一事。德川家的确因此想造反是史实,我不能否认,不过今日来看,这的确是一笔划得来的生意。三河远江作为德川旧领,百万石高早已发展成熟再无增长空间,关东土地肥沃,一俟开发便是沃野千里,德川家开发后的石高估计高达二百五十万石,这绝对不是丰臣秀吉事先所预料到和期望的数字。而周围强敌环伺的说法,依然沿用的是旧战国时代的价值观,德川家脱不出这个价值观,我们却不应当如此。自太阁颁布惣无事令以来,整个天下的局势就已经完全改变了,此后的战争都是大名联军,比如攻打小田原,比如关原合战,因此一个大名的军事实力即石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望以及与其他大名的关系了。因此德川转封关东,并不能单纯的看做四周都是劲敌。他收取关东六国靠的也不是旧战国时代的东征西讨。再来就是关原合战前的局势。前田利家的人望高固然是事实,可是家臣团实力远不如数代承继的德川家,而且在五大老中排名第二,摆明了就只是太阁用来制衡德川家康的存在。若是德川家康比他先死,稍后一切,可就很难说了。太阁死后德川家康夺取天下的方法,其实像极了前苏联的斯大林。斯大林正是在成为了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之后,获得了任命政府中高级职务的权利,才能在列宁死后成为其事实继承人。德川家康在转封关东时没有造反,我认为此时他已经认定了自己臣子的身份,因为此后几乎看不到取代丰臣家问鼎天下的希望。德川家康的野心行动,也是在取代前田利家前往大阪城问政之后开始兴起的。武功派中有一大批丰臣旧臣,正是因为丝毫不认为德川家康不会取代丰臣家,才为了对抗石田三成而加入东军,这也足以证明在此时德川家康是表现出一个臣子应有的言行的。老乌龟之所以广为人所诟病,便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战国三杰当中,最厉害的便是织田信长,以一个够不上大名资格的家臣奉行,成为日后必可制霸全国的强力大名,可谓是冠卓战国第一人。而太阁,以一介贱民,成为了大名便已殊为不易了,在这基础上吸收了织田家的部将,四处征战终于制霸日本全境,其军事能力也是不会受到怀疑的。只有德川家康,人生中所经历的战役有限,前半生作为织田家事实上的“家臣”而出战,自己出战的只有面对软脚虾今川氏真,尔后面对武田家先是不堪一击,之后为人称道的也是谋略方面的“不顾信长命令悄悄收伏了甲信武士”而不是长筱之战。在暮年能够寝反也是因为天下早已从战乱进入了和平的新局面,关原合战能打赢,靠的还是他卓越的外交谋略能力,而非攻伐之功。说来说去,他就是不符合人们心中“称霸天下”的强者形象。但是简单的说老乌龟是熬死对手的是不公平的,他的外交谋略能力绝对是日本史上数一数二的,他也的确是最适合开创新的平和年代的人选,至少丰臣秀吉在小田原之战后对天下管理的制度设计后来被证明是失败的。强力大名担任大老的制度明显是遭致丰臣家灭亡的祸根,没有德川家,也一定有前田家来做。(当然,丰臣家灭亡的祸根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杀生关白能力太差,嫡子秀赖又出生太晚)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后的一系列政策,如“一国一城令”、“武家诸法度”、“国替”,都是建立幕藩体制的根基。他的治政能力也可堪称首屈一指。这些都是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远不如他的地方。啊啊啊啊为了这个答案就这样荒废了我的周末啊啊啊啊啊!!!!
个人认为,家康是那一代人里面活得最长命的,同时期的大人物死的死走的走,最后好事都落到他身上了。本能寺之前是信长公的天下,之后是太阁的天下。偏偏这两个人,一个性格太暴躁一个农民出身改不了暴发户风范。而能与他们争斗的我认为只有三个,毛利元就、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戎马一生最后每一个强敌都消灭了,却被自己性格害死。以致于最后和家康争天下的,是什么都成就打仗不成的石田三成。关原合战的时候西军除了大谷吉继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文治出身的武将,两次大阪之阵如果不是还有些受过老太阁恩惠的忠臣拼死一搏估计丰臣家在冬之阵的时候就投降了,所以家康着实是等到一个恰好无人能与他为敌的年代。只能说家康一辈子懂得如何随势而动,一直能保持住自己的力量,基本上家康在建立幕府之前他的实力没有受过特别严重的损害,脱离今川之后就一直保有三河东海一带的领地,太阁的时候改封关东领地又更加变大。这就看出其实他是一个非常隐忍的人,这也是他最后成功的部分原因。但是家康一生打过的好仗基本都是傍着某个大款去的,家康自己指挥的战役里面,有桶狭间一半传奇的好像也没有。倒是三方原的时候差点被灭了,幸亏武田老爷子当时受了伤退兵了。我觉得家康一辈子打过最好的仗就是小牧长久手了。至于战后建立幕府的手段,个人认为和安土桃山时代相比简直令人无语得可以。要知道当时德川幕府的种种措施基本上就是围绕如何让地方大名更穷更弱更没有杀伤力,造成的结果就是日本趁战国乱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由风气消失得干干净净。&修改部分→&举例来说,德川幕府当时要求藩主每隔一年就要到江户参谒将军,期间在江户住一年,回藩的时候要把妻儿子女留为人质,也就是说当时如果你是一个藩主的话,有一半时间不是在自己领地度过的,怎么可能发展出能和幕府对抗的军队呢?&←修改部分&也就因为这样,德川幕府三百年间日本基本上停滞不前。试想若是信长公的话,明治维新很可能提早许多年,虽然当时的欧洲还没崛起还是南蛮人,但是德川幕府错过的却刚好是最关键的三百年。只可惜等到德川夺天下的年代,显然已经没有能接过安土桃山衣钵的人了,也就是说信长秀吉家康这三个由新政到关白到将军,是逐步退回应仁之乱前的制度当中的。总的来说,个人认为家康有能力,但是并不是非他不可的能力,他建立幕府的含金量不高,特别是和同期的其他人物比起来。不过活得长也是一种实力,看从什么角度看了,好像信长这样性格死了也没什么好说的,秀吉就更加了,当了关白之后天天在大阪酒池肉林,没事还想打大明……
日本近代以来,抹黑家康、鼓吹秀吉。其中司马辽太郎的观点流毒甚广。什么“西军必胜”的段子、“真田日本第一兵”“前田利家死得早”等等,无疑都是把家康与运气、怯懦、活得长挂钩。事实上,家康比秀吉、信长小得多,但家康的资历相当丰富,这也是秀吉为什么极力笼络他的原因。——19岁与信长同盟,25岁协助信长上洛,27岁家康跟随信长讨伐朝仓义景,金崎撤退,同年六月,姊川合战,奠定织田政权在近畿的地位;29岁与武田信玄对战,三方原惨败后竟然逐步收复一系列城池(当时信玄仍健在);32岁长篠之战,39岁跟随信长灭武田,同年本能寺,家康坐拥五国;之后以弱抗强,打平秀吉。。。。。。在丰臣政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秀吉三代联姻。秀吉死后,织丰政权再无人可与他的威势抗衡——我19岁的时候就和你们主子的主子在清州谈笑风生!家康与福岛加藤蜂须贺浅野等丰臣嫡系公然联姻,前田利家为此责问家康,最终也是不了了之,想来墙头草利家也在为自己留后路。就三位天下人的军事能力,信长、家康都有过以弱抗强的纪录(信长在上洛前一直如此,家康与今川、武田、北条、秀吉等大大名周旋),但秀吉没有.......倒是后世小说帮他打了好多胜仗,墨俣一夜城、调略稻叶山等等。家康成为天下人实是水到渠成,积威之所致也。
别的能力先不说,“忍者”啊,耗死多少英雄好汉
早年得到战国第一高僧 太原雪斋 的教导,当时叫 松平元信,德川家康相比 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 是个很有耐心的人,记得他有句话叫
心怀宽广,则能无事长久; 不及由胜过之。虽然在 丰臣秀吉 名下是最豪强的一个地方势力豪气,但家康为人很宽容!没有像 今川义元、 武田信玄 那样去随意吞并别人,逼死对方。
不说笑,家康的最大能力就是他的主角光环!家康的一生,好比是一个日本动漫主角的成长历程,在动漫中,对手的水平都不变,唯有主角越变越强,越变越无敌。家康小时候到处流浪,还跟着信长当过小弟,到了青年时期才被太原雪斋培养成今川尖兵。大高运粮搞的很不错,可惜boss不给力,家康和所有初期主角一样,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然后开始拉家臣,抱大腿,占地盘,平一揆,一切都顺风顺水,三河攻略,姊川合战也表现了实力,家康的个人水平也在不断成长,大有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气势。一般动漫进行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会有一个坎,家康的坎就是武田信玄,在三方原,家康的失败是有目共睹的,侥幸的是信玄之死让家康逃过一劫。但是家康在三方原以后经验值大涨,无论用兵还是军备都有意学习信玄,在江户幕府,甲州流兵学更是成为了御用兵学。三方原到本能寺这段时间,可以说家康的本事涨了不是一星半点。这时候,主角光环再次发力,家康的大哥信长死了,这让家康能够名正言顺的夺取天下,家康从信玄那里学到了军略,而从信长那里则学到了霸略,只有到了这时候,家康才真正有夺取天下之志,只可惜能力还是不够,晚了一步。再说小牧长久手,家康对战阵的掌握绝对在秀吉之上,简直就是信玄附体,但是秀吉又给家康上了一课,只知道战争是不行的!所以,凭着主角强大的成长值,家康又从秀吉那里学到了策略。所以,有信玄的军略,信长的霸略,秀吉的策略,家康就是一个经验罐,能把所有的失败变成经验值,然后不断升级。现在就差一个大决战了。决战场面也很大,家康战前的写信联姻,声东击西,包括小山评定都是学自秀吉。诸路进军尾浓平原又有信长的气势。而关原之战中对战场的掌控和那种自信又好比信玄。这时候的家康才真正达到实力的巅峰。真的,成为天下人不是那么简单的,要说家康有什么过人之处,那真的就是他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一点运气。
初中的时候开始看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 迷上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也觉得家康就跟书上导读一样是靠忍得到天下 后来长大了再去回味家康 才逐渐感受到家康身上真正一些过人之处 家康始终无时无刻不在从对手身上学到东西 信长的胆识 秀吉的权术 即使是在败的一塌糊涂落荒而逃时也从战神武田信玄身上学到了战术和策略 而这也在之后和秀吉的对峙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让秀吉吃了一生之中鲜有的败仗还有就是家康对于局势始终有着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在织田家家父突然离世一片混乱且被今川义元掉打时 家康毅然选择了站在信长一队 而这一切在桶狭间一夜获得了最大的回报 给松平氏赢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 之后又是对于当前局势的清醒判断使得家康能甘心寄人篱下安心发展壮大 也就是所谓的忍 当信长又在本能寺被光智逼得自杀 天下再次陷入大乱的时候 家康俨然已是绝佳的接班人 但家康又一次选择将这个机会让出去从而躲过了众家臣的矛头所指 对于局势清醒的判断使得他又一次果断的选择站在当时还是羽柴氏的秀吉一边 当然这个猴子果然也没让他失望 但这种忍也绝非全无尺度 当觉察到秀吉想要除掉自己这个心腹大患时 家康果断应战 用一场大捷证明了自己并非乌龟 但胜利之后家康又一次出乎意料的主动求和以安抚秀吉多疑的心 让他安心西征终于秀吉在内忧外患中愤然离世后 家康意识到终于没有人可以与自己相抗衡时 就果断出击 一举攻下大阪 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最终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完成了最后的回击清醒的观察局势 耐心的等待 不断的学习
暗自发展壮大 才获得了最后的也是最彻底的胜利
家康最牛的是对未来的掌控,判断,他看的是格局。 如果你看了各大家之谈还是迷惑,那就对了,因为家康这样的人中之神本就复杂。用个大家了解的人-司马懿做比较。其实他们有很多相同点,相同的环境造就这相同性格。各种版本的三国都把司马懿都拍的很到位了。简单说他们都是一把手又爱又恨又怕又敬畏的狠角色。他们的小宇宙,战斗力,气场只有和他们匹配的人才能感受的到。
从来得天下的都是政治最高的那个,而不是最能打的那个。只是有些人碰巧又能打政治又高。织田只是一个匹夫,根本算不上政治家,为什么这么说,“天下布武”算什么政治纲领?又算什么治国之道?除了抒发下老子天下第一以外什么用也没有。这种人的结局从来都是迅速发家迅速完蛋。类似今天的各种煤老板。德川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靠的是他的政治能力。你要是以为今川,武田,织田只是碰巧没把他给剁了。那你也太小看他的对手了。这种逢凶化吉的能力,有点类似韦小宝在各种势力中投其所好,最后才保得住自己不死。你可以不屑,但这就是政治,很多人能分析但是做不到。知道送礼能解决问题,但是礼物送不出去的人多如牛毛。最后要说的一点是,看历史最好不要像日本人看战国史那样,觉得战国就是各位英雄表演的舞台。人民才是历史创造者和决定者,虽然他们从来不上各种史书。石田三成和秀吉之所以失败,其实根本原因使他们的各项政策动摇了当时的主导阶层武士阶层的利益。最后得到失败的命运是必然的。幕府代替天皇成为实际的统治者也不是偶然,从幕府代替天皇的时代开始,就标志着武士阶层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导阶层。中国的农民起义可以夺取天下,日本的农民起义则没有中国这么轰轰烈烈的原因也在于此。中国的主导阶层是农民,而日本是武士。每当看到说起中日文化同源这句话我就想笑,这是很胡扯的一句话。两国的主导阶层的不同,导致文化差异比看上去大的多。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而日本的主导文化是武家文化。
有人问德川家康:“如果杜鹃不啼,如何让它蹄?”家康回答:“等待它蹄”。会等、能等本身也是一种本事,正是靠着这种本事,家康夺得了天下
战国时期有个知名的故事(真实性待考),秀吉、信长、家康在一起讨论如何让一只鸟鸣叫,秀吉说:它不叫,我就逗它叫;信长说:它不叫,我就杀了它。家康说:它不叫,我就一直等它叫。性格决定命运家康的能力的确是有的,但家康并不是全才,也并不是因为其能力出众而成为最后的赢家,翻阅历史典故,一个王朝的兴衰既是命也是运,家康最终成功也是因为如此。在群雄割据的年代,家康的耐心给了他积攒实力的机会,但性格之外,他也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对形势有极好的判断力,德川家刚刚复辟时,今川的残存势力还在,且今川家与甲斐的武田过去关系一直不错,关东地区的北条也与家康并没有太多的深交,只有西面尾张的信长,因为发小的缘故算是一个可靠的伙伴。三河武士的战斗力出众是战国时期公认的,想想如果家康是头脑发热的人的话,怎么可能稳定的下来局面。而随后又怎么可能甘心信长的差遣,多次起重兵援助信长上洛。可以说,家康一直有自己的野心和打算,且明白要根据形势变化一步一步调整自己的行动。这是命,也就是先天的能力。其次家康真正开始崛起的时候,战国初年的枭雄大都已经没落,大部分真正的帅才都被秀吉收拾老实了,而家康也确实足够命长,如果当时还有那么多所谓的龙啊、虎啊、豹啊,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这是运,也就是具有偶然性的运气。总起来说,家康是一个有决断力,对形势认识清楚,同时耐心极好的人,而又因为他的运气也不错,所以最终他成功了。至于说因为手下有谁而赢,我不能认同,如果手下的人真的功高盖主,是旷世奇才,那么最终坐在宝座上的就该是他,因为能驾驭所有牛人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牛人。
纵观历史,天才和精英总是扎堆出现的,日本战国就是个堆,而信长这一代人更是天才中的天才,信长,猴子,上杉谦信,武田信玄,毛利元就,包括岛津家一堆家族企业,本愿寺一堆和尚土豪,都不是好惹的主,除了大名外,各种天才武将、智将、能吏、纵横家更是层出不穷,这也是导致这段历史特别精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人去世之后一群官二代富二代去打朝鲜打得平平无奇,父辈的光辉太耀眼,这些二世祖再优秀也无法达到父辈的高度。扯远了,家康的成功来源于两点,一是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从小给人当人质,后来又做信长之狗,后来猴子居然也骑到了头上,充炮灰,当垫背,杀儿子毫不手软。二是家康活的够长,靠死了义元靠信玄,靠死了信长靠猴子。把这些优秀的人统统靠死之后家康的优势才体现了出来。总的来说,家康的实力体现在战略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十年二十年在所不惜。而不在战术上,打仗治国未必厉害。
德川家康说:人生如负重而行远,欲速则不达。
以下均为个人意见生为乱世,各人皆有各自的生存哲学。尤其在日本战国这个背叛层出不穷,下克上风气横行的年代,活到最后才是赢家,这是赢得乱世的不二法则。很明显家康的人生就是以活着为最基本的目标。从清州同盟到五大老,家康所表现出政治家应有的坚韧、耐性和铁腕很值得后人学习。而并非靠寿命熬死对手云云。军事:家康善于野战,胜仗大多为野战,尤其以姊川合战和小牧长久手一役。同时注重军队发展,在三方原惨败后,家康便开始改革军队战法,在讨伐武田期间大量收留武田遗臣,使德川军从三河流改为武田流,建立自己的赤备。然而家康在战场失败失利的例子也为数不少。家康不善攻城,以大阪夏之阵最为明显。年轻时野战水平也不成熟,在三方原之战被武田信玄大败便是一例。此后家康研究武田信玄用兵之法,指挥才渐渐成熟。政治:前期家康善于驭下,稳固自身统治。如不赐家臣丰厚的领地,建立旗本制度等,使得德川军没有像织田丰臣等的混乱和对立。关原合战后没收和削减敌对性大名的领地,充实幕府的经济基础。成为将军后,建立幕府及幕藩体制,后更是实施一国一城令和武家诸法度,稳定全国。经济:大多沿用与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相若的政策。对外半锁国。谋略:家康最出色的能力就是因应时势做出正确果断的决定和度过一个个难关。1.清州同盟。历史证明这是一个双赢的同盟。互为椅背,有战事能相互救援。2.与武田信玄共分今川领地3.一直配合信长作战。4.在本能寺之变后迅速扩张,成为占有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之一部分的大大名。5.参与秀吉包围网,向丰臣秀吉展示自己的实力。随后接受秀吉丰厚条件臣从。6.挺过转封考验,得关八州。(丰臣秀吉常用转封打击自己不喜之人,例如佐佐成政。)7.关原合战前后各种谋略手段。综上分析,德川家康是一名政治、军事和谋略老手,其中政治和谋略更是他拿手好戏。
基本上就是想要能力再具体点,正面的去看大河剧德川家康,负面的去看信长协奏曲
我只知道美国总统死一百个也轮不上我,同理,德川家康本来就比信长秀吉小一二十岁他比他们死的早那才叫不正常,他在秀吉死那个年纪也基本上成为了天下霸主所以说他成功完全是年龄大纯属扯淡,平心而论织田信长时代虽然人才辈出但是信长又与几个交过手?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北条氏康织田信长没交过手,按照乌龟等死逻辑那恐怕武田信玄,上杉谦信不死他织田信长也迟早完蛋,别的不说信玄最后一次上洛家康那是遇上了,信长遇上也要败,信长打败的最具分量的恐怕也就今川义元了,再说秀吉,他打败的最有分量的也就光秀和胜家了,对阵家康兵力数倍还败了说明他军事能力根本比不上家康,总上所述家康能力未必比那两个差,他们的对手也不见得谁的对手就比谁的对手垃圾,后人之所以黑家康我想最重要的第一,家康是一个典型政治家的形象,阴险,忍耐,为了成功连自己儿子都可以杀,无情的人自然大家都不喜欢,第二家康身上没有鲜明的特点,信长有那种开天辟地无与伦比的霸气,秀吉有举世无双的谋略,而家康呢?他似乎只有一辈子磨练出来的能力,不突出,但各方面都不差,他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人但没有突出的哪一点非常的强,所以后人说他成功也只好说他活的久。
家康不算最强,但家康却是最合适的那一个。首先说公议的寿命论。的确如题主所说,家康是少有的长寿者,寿命长,而且是个出了名的药罐子。家康身体强健,且非常重视养生,小病小伤都喜欢自己治疗。相比之下,喜欢饮酒的上杉谦信、过了中年就开始健康下滑的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在身体条件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资本去打天下。时日不多,也是信玄当初急于上洛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当初信玄正值中年,虽然后来有说法是信玄被狙杀,但如果历史进程顺利,信玄的身体也支撑不了多久。从这个角度讲,家康有着“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觉悟,知道革命事业需要漫长的过程,与其急于求成,不如养好身体。其次,学习精神。战国时代的闪耀人物,无一不是在不断学习和吸收对手的经验和教训。而家康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师从太原雪斋,这为家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来的几十年的漫长斗争时期,家康不断向自己的对手学习。他跟武田学兵制,跟北条家学筑城,跟秀吉学内政管理,就连信长的本能寺之变,家康也学到“主君和世子不可在同一地方”这一教训。可以说,家康最后变成了战国优秀大名的高度集合体,你在他和德川家身上看到各种似曾相识的痕迹。不得不说,家康这种善于学习、积极学习的特质对其成为天下人影响之大。再次,投机水平。纷乱的战国时代,就是一场巨大的投机游戏。尤其对于出厂设定是“散户”的乡下大名来说,尤其如此。如何选择,决定了家族兴衰之成败。而事实上,战略投机是一个非常需要水平的活儿。我们作为后人,站在上帝角度,可能对当年前人的选择并不以为意。但对于彼时的家族主君们来说,这可是压上全家身家性命的赌博。那么我们看看家康的投机选择。第一把,依附今川。迫于无奈,作为人质的家康不得不把自己压在今川家,还娶了今川义元的亲戚当老婆。结果:保全了三河松平一脉。第二把,清州同盟。桶狭间之战后,摆脱今川家的家康迅速靠近自己儿时的玩伴织田信长。这里插一句,信长在答主眼里就是战国第一人,如果没有本能寺之变,信长绝对是日本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君主。信长和家康之间的协议很简单:信长向西,家康向东。事实上,向西的信长得到的便宜比向东的家康要大很多。但正是信长的强大,才确保清州同盟能够击败武田家。结果:德川家康站稳三河远江,势力扩展到甲斐信浓。第三把,臣服秀吉。本能寺之变后,大家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在当时几个大名的同时起步的竞争中,猴子秀吉的确是快人一招,三下五除二,接手了信长的遗产。家康聪明地没有选择直接归附,用一场小牧、长久手之战,把秀吉打回到一场可以平等谈判的谈判桌上,然后在秀吉苦苦哀求的情况下,才选择称臣。结果:转封关东,位列五大老。之后的事情就顺利成章了,秀吉病逝,文武两派纷争,家康坐山观虎斗,再之后,一场关原之战,两场大阪之役,信长播下的种子,秀吉栽种的树,终于在家康手里结出了果子。很坦诚地讲,比家康优秀的大名多,比家康起步好的诸侯也不少,但家康能成功,这的确是他独到之处。山冈庄八在《德川家康》中提到过“神佛之心”,所谓神佛之心,即历史的潮流。神佛并非没有给其他人机会,但是信长革新步伐太快、杀戮过重,秀吉作死地侵朝,都在最关键一步违逆了神佛之心。所以,信长未成,秀吉崩阻,都是未能真正顺应日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潮流。值得一提的是,《信长野望14》里面有一种大名家族属性,其中分为保守、创造和中道。家康的属性就是中道,这就是家康之所以能成为“神选之人”的根本原因,他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三个代表”。所以,家康并不是最强的,但却是最合适的那一位。
德川家康作为战国三英杰之一,是毫无疑问地有其过人的能力的。信长代表的是军事能力,秀吉代表的是政治手腕,而家康则是谋略过人。总有论调说家康是靠着长寿熬死了当世英杰夺取天下,但是若是他真的仅仅除了长寿一无是处,又何以能压服以下克上之风闻名的战国豪强,又何以开创德川家250余年的幕府。一句长寿就把家康的努力抹杀,说的好像比盖茨、王健林晚死二十年就一定能成为首富似得。家康的谋略,可以从数个关键的节点表现出来。1、今川义元桶狭间被杀之后的果断独立。理论上今川家在桶狭间被奇袭,损失最大的就是义元的死,今川家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动摇。而家康能够抓住机遇,果断独立,不能不让人佩服其胆略和眼光。足球小将后来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2、和信长结盟。这个可以说是家康人生中最重要的2个决定之一。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值得注意的是,家康在与信长结盟期间,在姊川、长筱等关键战役中表现可圈可点,能够表现出一个优秀盟友应该有的价值,否则信长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鼾睡。3、小牧·长久手合战之后臣服于秀吉。这是家康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决定。能够看清局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将自己纳入丰臣体系之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人望,又以骏远三换关东250万石,成为日后夺得天下的基石。4、关原合战。此战的前后博弈简直是家康谋略的代表作,特别是给秀赖和淀君送的黄金和大米,给了丰臣家错误的安全感,让其做出错误的判断。试想若是秀赖作为总大将出现在西军本阵,福岛等丰臣系武将还会玩命吗?
战国三杰中,织田信长从一个危机四伏的小城主成为名震天下的第六天魔王,丰臣秀吉更是经过自己一生的打拼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天下人。相比于前两者,德川家康的荣誉似乎略显不足。然而,笔者认为,德川家康虽略不如信长、秀吉,却仍然是战国时代实力水平数一数二的英杰。他的成功绝非简单的“熬”熬出来的。下面笔者将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德川家康的能力水平:军事、政治、内政。1、军事水平身在战国乱世,军事能力对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战国涌现了一大批兵法名家: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织田信长,甚至包括丰臣秀吉。与上述诸位比较起来,家康的能力似乎稍逊,但实际上,德川家康军事能力并不弱,能从一个小城主到百万石的大大名,他的军事实力有目共睹。很多人常拿三方原之战说事,其实这种说法很片面。要知道三方原之战德川家康面对的是谁?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一个凭借甲斐小国吞并信浓,一生打了七八十场战役,也就四五场败绩,且最后都被雪耻。跟信长暴发户不一样,信玄的土地都是一个个打下来的,其军事能力用“恐怖”来讲毫不夸张。再者,当时德川家康兵力方面本已处在劣势,别说家康会惨败,就算信长来指挥,也未必不会遭受相同命运。能在信玄的强大军队下逃得一名,并在信玄死后一点点将失地抠回来,恰恰说明了德川家康过人能力。说完三方原会战,再说其他战役。家康取得天下有几场关键战役:长筱合战、小牧长久手、关原合战、大坂之阵。长筱合战是抱信长大腿,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事能力,岂能与信长并肩作战,最终击败名震天下的武田军?实际上长筱合战联军打得异常艰苦。武田家的山县昌景、内藤昌丰、马场信房都是以一敌百的战将,战争过程中武田军曾冲杀到信长和家康的本阵,联军差点失败。偷袭鸢巢山,对阵山县昌景,这些都是家康能力的证明,并非普通的武将所能担当得起的。在信长遭遇本能寺之变后,家康又迎来了第二场关键之战:小牧长久手战役这一次对战的对手,是比信长更可怕的羽柴秀吉,然而,家康能识破秀吉的奇袭战术并展开反奇袭,接着避开秀吉的主力,使其扑了个空,最终获得局部战争胜利。这场战争中,家康没有表现出任何大差错,所展现的军事实力让秀吉都忌惮三分,故秀吉之后选择进攻信雄而并非与家康继续周旋,如果家康军事实力一般的话,秀吉大可再发动一次贱岳之战。秀吉最终选择和家康和解,也是因为确实没有武力办法消灭家康的可能。关原合战毫不夸张是德川家康夺取天下最关键的一战。在这一场战役中,德川家康的胜利也许并不光明磊落:小早川秀秋的叛变成就了德川家康。然而从更深一层考虑,战争的胜负并不仅限于战场,战略也是军事能力的一部分。在开战之时,家康就和东军诸将团结一心,而石田三成的西军联盟却各怀鬼胎,真正出力的只有大谷吉继和岛左近几个人。家康成功地诱使三成放弃守城战,而选择自己擅长的野战,即使西军在战场配置上占尽优势,即使德川秀忠被困上田城,最后的胜利者也必然是德川家康。大坂之阵是德川家康一生最后一战,如果说关原合战不够光明磊落的话,大坂之阵就可以说不光彩了。即使如此,德川家康还是战胜了真田幸村。据说当时幸村杀入家康本阵,家康军大乱,然而家康在撤退的时候下令砍倒了帅旗,让真田幸村没办法得知家康本人在哪儿。这一招看起来不体面,但恰恰体现了德川家康半个世纪征战所积累的老谋深算的军事能力。就算一度溃不成军,家康和秀忠也能很快地整顿好军队,继续进发,而没重蹈今川义元的覆辙,且大坂之阵除去天王寺-冈山之战,德川军也是胜多败少,这一仗的胜利也是必然的。总而言之,德川家康不像织田、丰臣那样敢于在军事上面创新,他的军事实力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三河武士的勇猛刚强和家康自己的外交谋略,这跟他的政治才能和用人之道比起来稍显逊色。然而,就算如此,家康仍不失为一位战场老手。(未完待续~~)2:政治水平政治水平即周旋手腕。即使很多人不看好德川家康的军事能力,然而家康的政治能力大家基本上都是认同的。德川家康能看清天下大势,在前半生中,看清今川氏的没落和织田家的崛起,最终建立清洲同盟,并且积极抱织田信长的大腿。取得三河、远江、骏河的土地。在信长故去后又向羽柴秀吉称臣,并且转封关八州,为日后争夺天下保存实力基础。关原合战中运筹帷幄,最终寝反西军获得胜利。十五年后消灭丰臣氏,奠定德川幕府的基业。在前期的打拼中,还有一件事值得关注,就是原本姓松平的他将姓改为德川,彰显自己的源氏身份,为自己以后成为征夷大将军造势。家康在后期将自己的政治手腕发挥到了极致。一个个拔掉了前田、上杉、石田、毛利等势力,并巧妙地通过加封,将清州三河一带安插上自己的谱代,然后巧妙地利用钟铭事件讨伐丰臣,并不惜留下负面评价而调集天下大名进攻大阪。此时就算各个大名有阻止家康之心,也再无阻止之力。织田信长的时代,各个大名必须交战才分出胜负,而到了江户时代,能眨眼间让大名失去大片大片的土地,则是政治利益分配的事情了。家康的政治水平不言而喻。秀吉去世之后,兼有兵力和资历的大名,除德川家康之外再无一人,从那时候起,天下就已经属于老谋深算的家康了。3:内政水平历史本质上还是人民群众推动的。战国也不例外。德川家康在内政方面,前期他占有三河临海之地,可建港口,这在战国可是大优势。想武田信玄东征西讨二十年,好不容易才从今川处夺得骏府中城,信玄之所以急于上洛,有一个原因就是甲州的金山逐渐枯竭。而信长更是将尾张打造成开放港口,之后又大修安土城,更掌握了日本最为富庶的近畿地区,相对于依靠金山的武田家,织田在长期对立中可谓占尽优势(实际上后来也印证了这一点)。而家康开放新市,虽然魄力不如信长,然而还是可圈可点的。丰臣秀吉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没有调整好国内各个阶级关系,反而大举出兵朝鲜,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派系冲突,而德川家康成立江户幕府之后,采用了严格的等级分离制度,以及对外样大名严加限制,本来领地就少得可怜的外样大名,再无兴风作浪之力。同时,他又开始限制基督教,虽然残忍,然而对于刚刚成立的幕府来说,这对于维护稳定是必要的。德川家康没有发动对外战争,而多修养生息,同时延续丰臣秀吉的兵农分离,等级分离,传播朱子思想,通过大阪之阵消灭浪人……这些举措都提高了日本的生产力,对维持日本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地来说,德川家康的个人魅力不如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军事能力不如武田信玄,然而尽管如此,德川家康的实力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在个人气质方面,他隐忍、节俭、持重、关心部下、注意养生、审时度势,这都是成大事者的品质,同时,他还有以刚毅著称的三河武士,不得不说是他的幸运。在本能寺之变后能从堺市安全返回三河,没有点本事的人是办不到的。德川家康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实力水平十分强劲,也许他不能在乱世夺取天下,但他成为江户幕府的开创者,确实实至名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川家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