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梁银基王朝四期东南御皇子是谁

豫章王萧栋
红|袖|言|情|小|说(三)豫章王萧栋
豫章王萧栋(?—552年),字符吉,粱武帝曾孙,昭明太子萧统孙,简文帝萧纲之侄孙,豫章王萧欢(萧统长子)之子。南朝梁朝的第三位皇帝。
当年,皇太子萧统去世后,梁武帝曾经有一度想立萧欢为皇太孙,但最后没有,而改封萧统3弟梁简文帝萧纲当太子。豫章王萧欢死后,长子萧栋袭封为豫章王,父死后家道中落,他闲居府第,甚至与妃子一起锄地操作。
大宝二年(551年)八月十七日,侯景派卫尉卿彭隽等人率领士兵进入宫殿,把简文帝萧纲废了,改封为晋安王,将其幽禁在永福省,还把他的内侍和卫兵都撤了,派精锐的骑兵把他严密看守起来,并在墙头插上枳、棘一类多刺的树枝。十九日,侯景下达诏书迎立豫章王萧栋。
二十一日,萧栋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天正(八月至十一月)。太尉郭元建听到这个消息,从秦郡急忙赶回建康,质问侯景:“皇上是先帝的亲生太子,一向没有什么罪过,怎么能随便就废了他!”侯景回答说:“王伟劝我这样做的,他对我说:‘早点消除梁室在老百姓中的声望。’我这才听从了他的意见,以便安定天下。”郭元建说:“我们现在挟持天子,用他的名义命令诸侯,还总担心不能成功,可是现在无缘无故把简文帝废了,这是自取危亡,有什么安定可言!”侯景听了,又想迎接简文帝回来复位,让萧栋当太孙。王伟说:“废旧帝立新主是国家大事,怎么可以来回改变主意!”侯景这才作罢。
551年十一月十九日,豫章王萧栋将皇位禅让给侯景,萧栋在位仅3个月【即简文帝大宝二年、天正元年(551年)八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十九日】。这一天,侯景在南郊举行登基大典登上皇帝位。侯景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始。封萧栋为淮阴王,把他和他的两个弟弟萧桥、萧樛一起关进密室之中。
承圣元年(552年)三月,萧绎派大将王僧辩去暗杀萧栋,王僧辩拒绝说,讨贼事由臣负责,行弑之事,臣不敢干,请另请他人,萧绎改派将领朱买臣去办,朱买臣将萧栋灌醉后,命士兵扛起,扔进长江溺死,萧桥,萧樛也一同被杀。萧栋,史称豫章王。葬处不明。
关于豫章王萧栋,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梁书本纪》中没有用单独的篇幅来记载,似乎后来的梁元帝萧绎也根本不认“大宝”、“天正”等年号,继续沿用简文帝萧纲“太清”的年号。但不管怎么样,萧栋还是南朝梁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不能忽略。
(四)元帝萧绎
世祖梁元帝萧绎(508—554年),南朝梁画家,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萧衍第七子,南梁第四位皇帝,在位3年,终年46岁。
天监七年(508年)八月生。天监十三年(514年),封湘东郡王,邑2000户。普通七年(526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6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年),进号平西将军。大同元年(535年),进号安西将军。大同三年,进号镇西将军。大同五年,入为安右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六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年),徙为使持节、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太清三年(549年),湘东王萧绎娶了徐孝嗣的孙女为王妃,生下了嫡长子萧方等。徐妃(徐昭佩)容貌丑陋又性好妒嫉,行为还常常有失检点,萧绎要过2、3年才去徐妃房间一次。徐妃听说萧绎要来,因为他瞎了一只眼,于是便仅仅在自己的半边脸上化了妆(意为一只眼只能看半边脸),等他前来。萧绎见状愤怒地离开了徐妃的房间,所以萧方等也不受萧绎的宠信。等到萧方等从建康返回江陵,萧绎见他驾御部队有条有理,这才称叹赏赞他有能力。萧绎进去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徐妃,徐妃没有回答,只是流着眼泪转身离开。萧绎愤怒起来,陈述徐妃的肮脏行为,在大中张榜公布,萧方等见了之后,更加害怕。
萧绎宠爱的姬妾王氏,生下了儿子萧方诸。王氏去世,萧绎疑心是徐妃下毒杀害的,逼迫徐妃自杀,徐妃投井而死。萧绎用对庶人的礼仪埋葬了徐妃,不让儿子们为她穿丧服。
梁武帝太清五年、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豫章王萧栋天正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湘东王萧绎任命尚书令王僧辩为江州刺史,任命江州刺史陈霸先为东扬州刺史。十月初二,太宗简文帝萧纲被侯景杀害。
大宝三年、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湘东王萧绎命令王僧辩等向东进军,攻击侯景。二月二十六日,各路大军从寻阳出发,兵船从头到尾达几百里。陈霸先率甲兵3万,舟舰2千只,从南江出湓口,和王僧辩会师于白茅湾。两军将士筑坛歃血,一起宣读盟文,人人都慷慨激昂,涕下沾衣。
四月,侯景被羊鹍所杀。首级被送到江陵,被挂在市上示众3天。尸体被扔在市集上,百姓们纷纷割食,后来又把他的骨头烧成灰,受过候景祸害的人又把他的骨灰调在酒里饮下肚中。
据史书记载:元帝承圣元年(552年),“暴景尸于市,市民争取食之骨皆尽……”。即侯景死后,尸体被抢食,侯景参谋王伟,也被烹食。
侯景身长不满7尺(不到1.69米),长上短下,眉目疏秀,广颡高颧,色赤少鬓,低视屡顾,声散,有人说:“这叫豺狼之声,所以能食人,当然也会被人所食。”
侯景是历史上的乱臣贼子,也是历史上篡了皇位杀了皇帝的野心家兼刽子手。侯景自篡位(551年十一月十九日)到被杀(552年四月十八日)仅仅5个月。史书上记载侯景:“性猜忍,好杀戳。刑人先斩手足,经日方死。曾于石头立大舂碓,有犯法者,皆捣杀之。”前一句是说,他下令将人的手脚砍了,让他慢慢流血,经受一天的痛苦再死。后一句是用舂碓捣碎犯人的骨头,从足到头,让犯人一步步死去,惨不忍睹。“候景之乱”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天上不会掉馅饼,城池也不会白送给你,这一点梁武帝应该体会最深,但是他本人已经没有机会翻盘了。
十一月十二日,湘东王萧绎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登上皇帝位。史称梁元帝。改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大赦天下。这一天,梁元帝没有升坐正殿,只是让公卿大臣左右排列一下而已。
十五日,立王太子萧方矩为皇太子,改名元良。立皇子萧方智为晋安郡王,萧方略为始安郡王。追尊生母阮修容为文宣太后。
承圣二年(553年)七月,元帝萧绎下诏令,准备回建康。领军将军胡僧、太府卿黄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等人进谏劝止,说:“建康那地方王气已尽,而且和敌虏只隔一条长江,如果有什么不测之灾,后悔就来不及了!况且从古至今,就相传说:‘荆州的沙洲满100时,定会出天子’。现在枝江生出了一个新的沙洲,荆洲的沙洲已经满100了,所以陛下云腾龙飞,乘势而起,正是其应验呀。”元帝让朝廷大臣讨论这件事。双方争执不下,最后由元帝拍板,他认为建康凋蔽残破,而江陵正处于全盛之时,于是听从了胡僧等人的意见,留在江陵。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今四川益州);于是萧绎便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但是也因此给了西魏可趁之机。
承圣三年(554年)九月,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梁元帝之侄、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投奔西魏并唆使西魏发兵突袭江陵。
十一月,元帝在津阳门外(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的津阳门外)举行大阅兵,遇到北风挟暴雨袭击,急忙乘轻车便辇回到宫中。不久,西魏军队渡过汉水来犯江陵,并占领了江津,切断元帝东逃的退路。
元帝征召广州刺史王琳为湘东刺史,让他带兵入江陵救援。十一月十五日,军营的栅栏内失火,烧毁了几千家民房和25座城楼。元帝亲临烧毁的城楼察看,远望魏军渡江涌来,四顾孤危,不禁长叹。当天晚上,就住在宫外,宿老百姓家里。十七日,移居到祗洹寺内。于谨下令修筑长久围城用的军营,从此,梁朝信使,诏命无法外传,内外联络被切断了。
小提示:可以使用键盘快捷翻页,上一章(←)&下一章(→)
更新: 本章:3204字南梁王朝覆灭 南朝梁的末代皇帝萧方智
关键字:南梁灭亡 南梁王朝覆灭 梁敬帝萧方智
南梁(502年-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四个朝代中的第三个朝代,由南齐宗室萧衍取代齐朝称帝,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国号为梁。因为皇帝姓萧,又称萧梁。
  建立南梁
  梁武帝
  公元502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萧衍是在齐东昏候萧宝卷当政时由荆州起兵反抗萧宝卷的统治的,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当然,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阶段。没过一年,萧衍就建立了梁朝。自从西晋永嘉大乱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南,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一直处在被动的态势。但在经济文化上却强于北方政权,而南朝从东吴开始在江南建立政权以来,南朝经济文化最盛的时期就是梁朝。这与萧衍本人的文化素质是分不开的,萧衍的文化水准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说是成就最高的。他当皇帝以来,在国内是实行一种温和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的发展。
  当时,与萧梁政权对峙的北魏却自从孝文帝元宏死后,一反元宏的汉化政策,加上贵族的贪污腐败,北魏的国力急转直下。在萧衍建立梁朝的同时,北魏内部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和农民起义,直至北魏分裂。这期间一直没有实力和精力对萧梁实行进攻态势,使萧梁可以趁着军事压力的减弱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文化。萧衍对文化的重视也使得举国上下充满了文化气息,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都以儒雅为荣,都在努力提高着自己的文化素质。所以,萧梁一朝在统治时间不算太长的五十五年里却涌现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比如《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文学名士如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瘐信、刘昭、刘峻、陶弘景,当然还有后来成为皇帝的萧衍的两个儿子--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除以上所提到的之外还有许多在历史上不太知名的文学名人。
  总之,萧梁一朝的文学之盛,在中国历史上可能只有盛唐和北宋可与之相比肩了。
  当萧梁的统治已经稳固,国力开始成上升势头之后,萧衍已经渐渐变了好大喜功起来,喜谀恨谏起来。最后竟发展成为一个极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开始相信佞佛起来。不仅他一个人喜欢佛教,他还在统治区域内极力营造佛教气氛,鼓动周围的王公贵族也信佛。搞的举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腐败。政治上的腐败也必然导致军事上的无能,加上当时北方政权虽然已经分裂,可从东西魏分裂出来的北齐和北周经过各方面改革和整顿实力得到相当发展。先是由萧衍容纳的东魏叛臣侯景在江南作乱,北齐和北周政权通过萧梁王朝对镇压侯景的过程中看到梁的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军事上也不堪一击。北齐趁乱夺取了萧梁的江北大片土地,使梁朝江北淮河两岸之地尽失。同时,北周(当时还是西魏)也趁乱夺取了萧梁的巴蜀及荆襄等地。使得梁朝的国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丢掉了三分之二,只有沿长江下游一带还在梁的控制范围之内。
太行军事论坛交流群(群号: ) 招募版主仿反克微博的日志
引蛇出洞:2010年被低估的十本书:4, 短命王朝的恢弘气度(推荐)
已有 126 次阅读&
引蛇出洞:2010年被低估的十本书:4, 短命王朝的恢弘气度(推荐)
短命王朝的恢弘气度
南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早就有一个模式限制它了。加在它前面的定语总是不体面也不吉利的:短命、奢靡、浮华……历史上某个朝代覆灭了,人们也总能在这个朝代和南朝之间找到共同点。
读《南史》就是在替我们受难
以往某个读者阅读南朝的历史,如果不是出于可鄙的、不足为外人道来的目的,比如说欣赏那些变态的历史细节,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读者的阅读是出于宏大的历史使命:一个人在读《南史》,其实就是在替我们受难,他再一次经历了血雨腥风,“一篇读罢头飞雪”,他会再一次敲响警钟,靡靡之音可以亡国,这在外国人听来简直是无稽之谈,但在中国人心中,这不啻是常读常新的历史规律。南朝音乐中的某种音调、诗歌中描写的种种细节,甚至“南朝四百八十寺”,无一不是亡国的征象。
历史学家钱穆虽然对史书中记载南朝的种种离奇细节有保留看法,但他也曾这样评价:“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乃指文化病。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转较南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南朝。”研究南北朝文学的大家曹道衡先生针对年轻学者为“宫体诗”辩解的现象说过:“目前有些人因为我们对梁陈‘宫体’评价过低而要反其道而行之,竭力抬高‘宫体’而贬抑北朝作品,则是大可不必的。”
也不是不存在特别的声音,日本诗人大沼枕山有诗句代表了这种倾向:“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2005年哈佛大学举办过一次东晋文学研讨会,北美汉学界的知名学者普鸣、宇文所安、康达维、Charles Holcombe和田晓菲等人悉数到场。研讨会的参加者都倾向于将东晋时期看作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复杂、也最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这次会议最后的报告人是哈佛大学的田晓菲。报告重点是佛教对观想的思考如何影响到东晋以降文学题材和创作手法。她特别指出对山水描述的兴趣不能完全看作是对审美趣味的追求,描述本身也不全是自然主义式的。很多其实是特意想象的结果。而这种卧游梦想式的创作应该是受到了佛教凝神观照理论的启发。
这次会议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到了国内,尽管国内相关学者已经对日本的清水凯夫、兴膳宏等学者优秀的六朝文学研究已经有所了解,尽管美国的中国文史研究中,以往相对最为薄弱的领域就是魏晋南北朝一段,但学者们仍对田晓菲的著作有很大的兴趣。两年后田晓菲的《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英文版出版,2010年,此书的中文版出版。
田晓菲在书中说梁朝是“一个精力旺盛、充满自信的光辉时代”。在社会与文化方面,梁朝具有“恢弘气度、文化胆识与想象力”。书本身征引丰赡,中日美学者著作尽收眼底,结论往往出人意料而又言之成理。
告诉你梁朝的真相
不过,这不完全是一本要急切告诉你梁朝真相的书,她希望读者与学者都应该“了解我们知识的有限性”,数千年来各种定论其实值得我们千载之下的读者重新推敲一番;这也不是那种企图倒扭读者的认知臂膀、用强力逼迫他们就范的辩论著作。作者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梁朝,春天的落花第一次受到了诗人的关注(以往的诗人只是观察到秋天的落花),所以黛玉葬花的美丽画面其实植根于南朝诗人的敏锐视角。在梁朝,诗人们开始为自己的诗集命名,各种文学批评如火如荼……
“宫体诗”的“宫”指的是“东宫”的“宫”,皇太子居住的宫邸,而不是“后宫”的“宫”,“体”是“文体”之“体”,而不是“女性身体”之“体”……萧纲为人聪明、博学、长于处理政务、孝顺、宽容、富有口才。那么“宫体诗”与萧纲为何被后人诟病呢?
萧纲曾在一封信中提到“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在六朝时期,“放荡”指行为举止不拘小节,但是在后来,这个词总是和一个人在性爱方面的放纵联系在一起。
唐代的政治家魏征似乎是第一个把“宫体诗”和“衽席闺闱”联系在一起的:“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阁之内。后生好事,递相仿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讫于丧亡。”
隋唐起源于北周,田晓菲认为魏征“从征服者的道德立场出发,把宫体诗的写作和王朝兴亡的叙事编织在一起,从而戏剧化地夸大了宫体诗的负面价值”。另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引用了叛乱者侯景的信,其中有提到萧纲的部分:“皇太子珠玉是好,酒色是耽。吐言止于轻薄,赋咏不出《桑中》。”令人奇怪的是,《南史》与《梁书》都没有这句话,宋朝的司马光却引用了这句来历不明的话。在信中,侯景很清楚地说明了自己叛乱的原因在于对梁武帝的措施不满,他基本上认可武帝是一个睿智开明的皇帝,只是做了亏负侯景个人的事情。但这些内容被司马光删除。这让读者产生一种印象,好像侯景认为梁武帝政治失败、太子荒淫,他不造反则国家没有未来。作为严正史家的司马光,似乎在利用这个机会,以所谓的春秋笔法,对梁朝的统治作出他自己的裁判。
传统史家无法“从数目字上”认识历史,就必然会从艺术、伦理等熟悉的角度去发现政治失败的蛛丝马迹。这种思路在后世继续运作了上千年,在这种史观中,唐玄宗、李煜、宋徽宗的失败就显得尤其触目,他们因为艺术上的成就而多背负一层失败的耻辱,而毫无文采的崇祯、光绪等人就仅仅作为悲剧人物让人同情而已。
对误用文献者的自信进行拆解
汉族是起源于中原的民族,在南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它获得了一些南方特质;而“南方”这个纯地理名词,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气质。
这段历史正是南北朝长期对立的历史,其中夷夏之辨、种族意识犬牙交错状态尤为迷人而恼人。陈寅恪先生的诗《旧史》说的正是这段历史:“厌读前人旧史编,岛夷索虏总纷然。”意思是北方人说南方人是“岛夷”,而南方人说北方人是“索虏”。双方都以文化正宗自居。今天也有许多人认为“法统”、“正宗”在南朝,但隋唐君臣就认为正统在北方一边。拥有先进文化的汉族被称为“夷”,这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北魏皇帝照样祭孔(况且孔庙本来就在北魏),凭什么说正宗在南朝?
并不是到了晚清,华夏民族才经历了李鸿章所说之“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李鸿章所强调的无非是强敌环绕,文化也不弱。而南朝面临的这种威胁感更强(至少八国联军没有垄断祭孔)。梁武帝在文化发展上异常努力,他使梁朝宫廷成为了杜德桥所说的“唐朝之前中国最博雅、最发达的思想文化圈子”,而他崇尚佛教,则是为了打造“皇帝菩萨”的形象来与北朝皇帝竞争。也只有在这个竞争性叙事框架下来看梁武帝,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去理解他对佛教的热情。
但是梁朝的这种竞争性文化姿态,却在后人心目中呈现为“伤感、哀艳与颓废的形象”,田晓菲认为这种形象其实乃是晚唐诗人的建构,它反映的不是梁朝的本来面目,而是晚唐的文化气氛。日本诗人对“南朝”与“晚唐”特殊偏好,并非没有依据。
重申一次,这不完全是一本要急切告诉你梁朝真相的书。田晓菲的兴趣并不在于对各种旧观点进行审判,她更醉心于对引用文献者的立场进行分析、对那些误用文献者的自信进行拆解。
钱钟书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说:“把‘南’、‘北’两个地域和两种思想方法或学风联系,早已见于六朝,”这种“南朝古说”蔓延至诗歌、禅宗、绘画等领域。南派阴柔婉约、北派豪放刚强的陈词滥调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钱钟书先生批评此说“拘泥着地图、郡县志,太死心眼儿了”。
田晓菲以北朝乐府为例,她认为:“北朝乐府诗被认为代表了强健豪迈的北方特色,但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有梁朝乐师演奏和保存下来的。这些乐府诗与其说代表了北方特色,还不如说代表了南方人眼中的北方,南方人出于一己动机所着力塑造的北方。”
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有个奇怪的发现,创造边塞诗传统的诗人们从来没有去过边塞。那些边塞诗的始作俑者其实都是南方诗人。写边塞诗,自然包括了“收复失地”的愿望,“写作”这一行为就隐藏了此种心态:我写得好,就证明我更有资格拥有那些疆域。
在纷纭纠缠的历史细节中,真正有意思的工作并不一定是“还原真相”、执着于拷问细节的政治文化意义、榨干穷尽历史叙事的每种方向。有趣的也不是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首跟纺织有关的诗究竟是织女所写还是贵族揣摩织女的心态而写?描写风沙戈壁的几种构词法北方人能否发明出来?而是:南方的贵族如何想象自身?他如何理解织女?他如何创造出没有“文化”的游牧民族的抒情样式?田晓菲强有力地梳理出南朝诗歌中诗人的想象模式:
北方鲜卑=“低级”文化=“自然”=南方平民女性
南方汉人=“先进”文化=“文明”=南方贵族男子
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这仅仅是创作中的想象模式,如果我们用这种模式来解释南朝诗歌、理解南朝,就与真实的文化语境失之千里了。
《烽火与流星》
中华书局2010年1月版
被低估的理由:
田晓菲在书中说梁朝是“一个精力旺盛、充满自信的光辉时代”。在社会与文化方面,梁朝具有“恢弘气度、文化胆识与想象力”。书本身征引丰赡,中日美学者著作尽收眼底,结论往往出人意料而又言之成理。
阅读教学:从古典时代到信息时代
我读书的"三不主义"
读书是人类最值得赞美的姿态
美国小学培养阅读能力的秘诀
教育不是为了学习多少知识,而是学会尊重生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基王朝四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