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幼儿社会教育中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指的是什么

&教育诊断&栏目:
&&& 您好!&自主点心&是我园的一个特色活动,形式是在早晨的点心时段,将用点心和区域活动结合,孩子们在活动中可以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同时,每周我们还有一个内容是孩子们必学的。可以说,这一环节既是点心与区域的结合,又是自选与必选的结合。这样自主的活动形式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因为这个活动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这时,也是我们老师最喜欢观察的时候,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显现。
&&& 这天,我们中一班的自主学习内容是泥工&可爱的蜗牛&。由于在周一我们已经集体介绍过,所以今天就直接进入了活动。孩子们看着自主活动的图示,走到了自己选择的活动区域,而我则在一边静静地观察着他们。
&&& 突然,子舆大声地叫我:&杜老师,我没有橡皮泥!&我问:&你的橡皮泥呢?&因为在开学时,每个小朋友都领到了一份橡皮泥。&我的橡皮泥带回家去了!&我说:&那你就和小朋友商量一下,让他们借点给你用用吧!&就在这时,子舆右边的睿博主动说:&我的橡皮泥借给你吧!&边说边递了过来。没想到,子舆看了一眼说:&你的橡皮泥太硬了,我不要!&说着,还将睿博的橡皮泥推了回去。子舆的言行让我出乎意料,心想:别人主动借给你,你还挑三捡四的。睿博肯定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他有点尴尬,有点失落,然后自我解嘲:&不要拉倒,本来我自己还要玩呢!&
&&& 没有等我说话,子舆又侧着头对左边的彬睿说:&你的橡皮泥借给我用用,好吗?&彬睿边捏着自己的蜗牛,边说:&我的橡皮泥也很硬的,你捏不动的!&彬睿的话让我很惊讶,这个小家伙居然用这样的话来拒绝子舆,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正是让子舆审视自己言行的方法。于是,我没有说话,继续观察。面对彬睿非常直接的拒绝,子舆没有说话,他绕过去走到相印的旁边,侧着脑袋问:&你的橡皮泥借我用用,好吗?&相印也是边捏着橡皮泥,边头也不回地说:&我的橡皮泥也是硬的,你捏不动的!&&&就这样,子舆遭到了一组所有小朋友的拒绝,转了一圈的他,又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带着哭腔对我说:&杜老师,你看他们都不借给我!&
&&& 观察到了事情全过程的我反问他:&那你有没有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借给你呢?&我的反问,给子舆带来了思考。后来,在我的引导下,子舆似乎明白了自己借不到橡皮泥的原因,但是从他的表情中,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并没有从内心中表示认同。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的社会教育的目标中,有&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可是反思整个事件,我觉得从子舆自身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说,同伴们拒绝的语言虽然可以帮助他反思自己的言行,在自然后果法中尝试到自己言行带来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而从同伴的社会性品质来看,他们的言行恰恰又表现出了消极的一面。说实话,几个孩子非直接拒绝的话语让我感到了惊讶,惊讶于他们的拒绝方式、拒绝能力。反思自己的言行,我又担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我的无反应会不会对他们的助人情感、同情心产生不良的影响?希望专家能指点迷津,遇到此类事件应该如何引导?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杜晓燕
&&& 您好!
&&& 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学会与他人交往,而一个人社会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效果。幼儿在三四岁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即要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在这一时期,他们对同伴的兴趣增加了。对4岁的子舆来说,他正处于建立童年友谊的需求时期,有同伴交往的需要,但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即使在您的引导下向睿博求助,可是当睿博给予他帮助的时候,他以&你的橡皮泥太硬了&为由拒绝了睿博的帮助,进而导致了同伴对他的&拒绝&。
一、&拒绝&背后的原因
&&& 通常,幼儿的社会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比如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助别人,在别人痛苦时能给予安慰,与别人一起分享喜悦与痛苦等,它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幼儿在亲社会行为的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谦让、帮助、合作或分享等,反之则表现出矛盾、冲突、冷漠或拒绝等。当然,案例中子舆的表现决不意味着他存在道德问题。学前阶段的幼儿由于受到自我中心倾向的影响,社会行为中没有利他观念,表现出利己行为是很正常的,然而如果长期得不到成人的关注或引导,就容易发展成为只管个人喜好、只关注个人需要的利己主义者,只关注个人利益,对别人的忧伤漠不关心,对别人的困境视而不见,甚至对别人给予的帮助也会掂量轻重再选择接受。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没有什么比同伴的接纳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了。利己主义者被同伴接纳的程度较低,他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很少得到同伴的接纳和喜爱,难以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对其社会性和整个心理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 当子舆向其他同伴求助的时候,他遭到了同伴们一致的&拒绝&。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当大家发现彬睿用&我的橡皮泥也很硬的&理由成功地拒绝了子舆的请求时,自觉地模仿而学习了这样的&行为模式&,这也是学前期孩子的正常反应。我们知道,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以及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提供幼儿这种模仿榜样的根源从何而来?每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之中,这必然会对其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很多看到案例的父母可能会惊呼:&怎么会,我们在家里可不是这样教的。&其实,幼儿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电视、图书或故事中的虚构想像,其中,家庭与幼儿园的生活、同伴间的游戏、社区环境及文化、大众传媒等都可能成为幼儿社会学习的影响源。环境是具有同化作用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借助了模仿以及同化,幼儿逐渐习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影响源未必都能给予幼儿正向的引导,有时候还教会了幼儿自我中心回避责任的办法。
二、如何帮助幼儿学习人际交往
&&& 在案例中我们看到,您并没有直接干预出现问题的双方,只是用反问的方式提醒子舆反思自身言行是否合适,并暂时采取了&无回应&的方式应对拒绝子舆的孩子们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无回应&的方式至少当下胜于立刻对孩子们的&拒绝&进行评判或强行纠正。如果,您只是简单地要求子舆&别人给你帮助,你就应该接受&;对于&拒绝&子舆的孩子们,要求&别人向你求助,你就应该帮助&、&别人有需要,你就应该分享&&&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试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让其&听话&、&给予&或&接受&,高控制求得幼儿温顺驯服,易形成其对成人的高依赖,变相地助长了幼儿的伪装和迎合,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自主性的形成,导致自律意识与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幼儿教师或成人对幼儿的控制,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可见,简单地让幼儿从&拒绝&变为&迎合&并非解决良策。
&&& 不善交际的幼儿更易遭遇孤立,主动孤立的幼儿更易招致同伴的拒绝。那么,作为成人该如何帮助幼儿学习人际交往呢?
&&& 移情: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 作为成人,我们必须相信孩子是可以理解、可以沟通的,关键是成人要愿意&蹲下去&倾听幼儿,与幼儿对话,并试图读懂孩子的&密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理解幼儿。比如在案例发生之后,您可以与幼儿真诚对话,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子舆,所有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借橡皮泥给你,你有什么感受?&&子舆,你非常愿意给你的好朋友帮助,可他却嫌你的东西不够好,不要你的帮助,你心里怎么想?&&&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醒幼儿注意、了解他人的渴望、情绪和意见,才有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学会&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方式,我们叫做移情。
&&& 移情也即感情转移,它是个体对他人的情绪反应。在以往的研究中认为,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也即移情的能力是有助于亲社会行为诸如分享、助人等行为的产生的。移情与利他行为之间有更高的相关,善于移情的幼儿不仅能够识别别人的情感,而且也能够去感受这种情感。以分享为例,分享是一种与他人共同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利他行为,分享行为的发出者常常会伴有一定的牺牲或损失,但如果我们能借助移情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当他分享时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并从分享的行为中得到情绪上的愉悦和满足感时,就更能体味&痛并快乐&的情感,进而逐渐了解分享行为的意义。当幼儿能够以他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不至于完全地以自我为中心。
&&& 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人际交往的规则与技能
&&& 学前期既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幼儿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与否,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教育必须要帮助孩子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并奠定良好的社会性与健康个性。然而,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并非单一的&社会课&的&教&所能实现,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是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最佳途径。
&&& 开学后,中二班新开了一个建构区,里边投放了很多孩子们以前没有玩过的玩具,开展区域活动时建构区一下子挤进十几个人,争吵声、哭闹声、抢夺声此起彼伏。为此,老师在区域活动后组织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 师:&你们在建构区里游戏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了?&
&&& 幼:&大家都在抢玩具,没办法玩了。&
&&& 幼:&老师,里面的人太多了。&
&&& 师:&是啊,建构区地方不大,挤那么多人进去是没办法玩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 幼:&老师,别给那么多人进区吧。&
&&& 幼:&每次只给6个人玩。&
&&& 幼:&如果很多小朋友都想进去玩,就轮流玩。&
&&& 幼:&谁先去谁先玩&&&
&&& 之后,老师在如何有效控制建构区的人数上将规则建立的权利提交给了幼儿,并鼓励幼儿通过去平行班参观、小组讨论、常规试行等方式商议体验,最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最佳办法。正是因为是幼儿自己讨论、感受、选择的,实施起来特别顺畅。
&&& 案例中,当幼儿感受到没有规则的不便,就自然理解了建立规则的重要性,这是需要以体验为基础的。大多数幼儿在家庭中是没有分享、轮流、等候、接纳等的经历的,即便他拥有兄弟姐妹、家庭中材料足够丰富,他们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而在教室中,空间、设施和材料有限,幼儿必须学习这些最基本的同伴交往技能,这也是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情境,引导、帮助幼儿体验,如当幼儿被别人拒绝接纳的时候,与之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么做;当幼儿拒绝接纳的时候,引导其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去尝试接纳,就算是不能接受也能坦诚自己的理由;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当别人向幼儿发出&分享&的请求,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示范、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分享;当然,别人也有拒绝与幼儿分享的权利,当幼儿因为不能够与他人分享而情绪低落时,引导他尝试用注意转移、反向思维、离开现场等方式进行自我调适&&结合具体的情境,帮助幼儿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所有的利他行为也需要幼儿在活动中反复锻炼实践,通过具体行为规则的内化,转变为幼儿自觉的行为。
&&& 榜样:教师与家长形成合力
&&&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形成,主要是通过观察性的学习和模仿达到的,因而成人在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特别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因此,&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基于学前期幼儿最容易塑造和施加影响的特点,通过给幼儿正向的言行示范,引导其行为习惯的行成。
&&& 休息时,教师让孩子们排队去喝水,队伍总也排不好。有几个小调皮总要去&加塞&,其他的孩子不服气,一个顶一个地往前挤。最前面的孩子被挤得摇来晃去,一下子把水泼在了身上。教师扯起嗓门提醒孩子们&队伍排好了&,可过了一会儿还是乱了。这时,教师也口渴了,端起杯子准备去接水,碰到水龙头的一瞬间,她下意识地停住了,转而排到了队尾。孩子们看见了,互相交头接耳:&快看,老师也排队了。&队伍慢慢变直了,几个小调皮乖乖地排到了教师的身后。
&&&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还需要家园保持一致,密切配合,教师要学会请家长成为自己强有力的支持者。家长如何支持,又怎样支持呢?教师必须将幼儿社会性培训的要点和家长配合的要求告知家长,不管选取的是什么方式,直接、明确是关键点。以社会性技能人际交往的&轮流&为例,我们都知道,让幼儿&有规范&与尊重幼儿并不矛盾,适当地&延迟满足&,有时候比&即时满足&、&常量满足&、&提前满足&有更多的益处,让孩子体验轮流等待,才能变得更有耐心,更会做到自我控制的孩子也会更懂得珍惜。但是,如何让家长理解这样的道理并积极地给予配合呢?一名幼儿教师就恰当地利用了&小贴士&,与家长进行真诚沟通。
亲爱的家长:
&&& 9月份您孩子在幼儿园正在学习的社会性技能是&轮流&。请帮助提醒您的孩子在家里也要学习&轮流&,支持我们在幼儿园的工作!
&&& 下面是您的孩子在园尝试&轮流&的主要内容:
&&& 当您的孩子和他的小伙伴游戏时,他能够轮流;
您的孩子会说&该我了、该你了&,&你先玩,我后玩&;
您的孩子可以和他的小伙伴轮流玩玩具。
希望您也能给他创造与同伴一起轮流玩的游戏情境,同时,当他能跟他人轮流玩的时候,请给予他表扬和鼓励。
&&& 期待您的配合!非常感谢您!
&&& 这张便条,清晰地解释了教师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社会性技能,既让家长很好地了解到教师的工作,也提供给家长如何参与并帮助幼儿迁移的方法,这样的方式简单有效。家园协作是两个同样肩负着幼儿人生启蒙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携手,它使得来自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只有家园协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一致的生活氛围,才能更利于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与信任感,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成人与幼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幼儿有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处理事件的独特话语方式和表现方式,此刻读懂孩子,是我们理解与尊重他们的前提。然而要读懂孩子并非易事,不仅需要抽象而普适的爱,更需要我们以专业的眼光解读幼儿言行的能力。人是社会的存在,因此,发展起能建立良好人际沟通关系的个性与技能,对于维持儿童的生存十分必要。幼儿正是在人际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理解交往的基本规则,从而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而幼儿也正是在学习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侯莉敏& 吴慧源
备案号: | 深圳市泽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学前儿童社会教育1-4作业答案汇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1-4作业答案汇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摘要]环境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生活的社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场地,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开展各类活动,有助于幼儿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 [关键词]社区资源;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于社会性的定义,目前人们尚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两点已达成共识。第一,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第二,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作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所获得的特征,社会性几乎涉及了人自身智能以外的所有内容。因此,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当今幼教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 人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而幼儿时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尤为显著。社区教育正是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外部环境——社会环境,对幼儿实施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社会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社区的地方特性,其所有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及风俗传统等必然会对社区内的幼儿产生影响,是教育教学的活教材。
&&&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期是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技能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应抓住幼儿这一人生最佳的教育时光对幼儿进行社会文化熏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和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直接体验的机会。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社会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 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行为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它克服了空洞单调的口头说教形式,以直观、具体的实践活动方式为幼儿所接受。社区教育活动使孩子们的着眼点从“我自己”“我们家”转移到“我们周围”,使他们学会不仅关心自己还要关心他人,有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与人交际的能力,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社会能力的关键。
&&& (一)利用自然环境,感受人与动物、自然之间的亲密和谐关系
&&& 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社区环境的欲望和参加社区活动的兴趣,首先带孩子们到洪山公园去游玩。“采集泥土”“喂鸽子”“把离群的猫头鹰送回家”“清理草坪”“爬山”等活动,既让孩子亲近了自然又锻炼了体魄,使幼儿明白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 (二)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 在清明时节组织幼儿到洪山公园给施洋烈士扫墓,到九女墩介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再带领幼儿到洪山广场游玩、观察幼儿园周边的建筑群落。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 (三)通过各种社区参观活动,让成人的合作、分享与协助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 带孩子们参观银行、邮局、水厂,观察工作人员工作时的情景,对幼儿进行职业认识教育。回到幼儿园后,设置相应的场景开展游戏活动,激发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成人的劳动的感情。
&&& (四)开展义卖捐赠、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 大班的小朋友在教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卖报纸,还将自己富裕的玩具和穿小的衣服带到幼儿园,捐献给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小伙伴;在重阳节到干休所、社会福利院慰问离退休的老干部和孤寡老人。用他们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带给老人们欢乐,驱赶老人心中的寂寞。
&&& 二、置身于社会环境,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强化幼儿规则行为
&&&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保证社会生活、工作、行为有序规范,也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遵纪守法、遵守规则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做到的。
&&& (一)规则教育贴近幼儿生活
&&& 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并在生活中加以巩固。交通规则涉及幼儿的生命安全,是每个家庭、每个幼儿必须了解的。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时候,我园教师利用身边的资源,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门前的十字路口,观察交警冒着严寒酷暑指挥交通时的情景。邀请洪山交通大队的警察到幼儿园讲交通安全知识,并请警察当教师组织“安全才能回家”游戏和在警察的带领下开展“学过马路”等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更了解了警察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性,产生对警察的崇敬之情。我们还带小朋友到消防中队参观消防队员的内务、观察消防队员严格的训练。整齐的内务、严明的纪律、艰苦的训练深深地感染着他们。
&&& (二)规则教育贴近幼儿的需要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在即将毕业结束幼儿园生活的前夕,教师带领小朋友到武汉小学参观,让小朋友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教师上课,随着下课铃声到操场上与哥哥、姐姐一起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小学生学习规则,为其适应小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我们还带小朋友到书店、商场购物,学习怎样有计划的使用零花钱;到小朋友家做客,学习与人交往的礼仪。通过这些生活活动培养小朋友的行为规则,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 三、利用家庭资源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 家庭在孩子健康成长的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 利用家长资源的关键在于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自己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为了让家长关注幼儿社会的发展,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活动。例如:请家长来园当教师、做义工。让家长直接目睹自己的孩子在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邀请家长与本班幼儿一起外出活动,观察自己的孩子与人共处、与人交往的发展情况。为了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们请家长一起去鸟语林、东湖、洪山广场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我园的“六·一”游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深有感触地说:“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通过活动,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这有利于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对胆小的孩子,家长知道应扩大孩子的交际面,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及自信心;对于任性的孩子通过立规矩以及让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将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来,形成健康心理,使他们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许多家长通过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结成了朋友。幼儿的品质和习惯是生活中培养和形成的,幼儿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条件,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形成。在生活中,幼儿体验生活的丰富、世界的神奇;形成探索精神,发展对学习的兴趣;体会自尊,形成自信。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情感、态度、社会交往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它是幼儿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场地。
备案号: | 深圳市泽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有哪些种类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_百度知道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有哪些种类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
提问者采纳
本研究采取事件取样法对100名大、中、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向同伴,极少指向教师;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教师通常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或消极反应;同伴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多做出积极反应,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帮助行为、安慰行为多做出中性反应。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大多未得到及时强化。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大班社会行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