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标本时,玛咖压片糖果的功效被溅到了几滴水,对结果有没有影响

当前位置:
>>>几个同学在有充足光线的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自己制作的植物玻..
几个同学在有充足光线的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自己制作的植物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一片黑暗.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可联系显微镜的使用、玻片标本的制作等)可能的原因:(1)______.(2)______.(3)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几个同学在有充足光线的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自己制作的植物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一片黑暗.可能的原因有:(1)几个同学围着显微镜,挡住了光源,反光镜不能反射光线,因此视野中一片黑暗.(2)转换器位置没有调好,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因此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不能进入物镜,故视野中一片黑暗.(3)植物玻片标本制作太厚,光线无法通过.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如果太厚光线无法通过,更不能进入物镜,因此视野中一片黑暗.故答案为:(1)同学围着显微镜,挡住了光源(2)转换器位置没有调好,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3)植物玻片标本制作太厚,光线无法通过.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几个同学在有充足光线的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自己制作的植物玻..”主要考查你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放在实验台左侧,距实验台边缘7理米左右处。安装物镜或目镜时,镜筒向前,镜臂朝向操作者。用毛巾擦拭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 2.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 观察①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a.放置标本: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b.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c.低倍镜的观察: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所得的积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②高倍镜的使用 a.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b.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4. 整理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向两旁,取下目镜放进镜头盒,反光镜与水平面垂直,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回箱内。5. 整理(1)在镜筒下降时,眼髓一定要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更换物镜时血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2)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3)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则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4)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 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①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6. 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7.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位于镜臂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上下移动,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位于镜臂的下方,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8.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9. 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观察细胞的结构知识梳理:易错点: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发现相似题
与“几个同学在有充足光线的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自己制作的植物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431918979213982355443189434142807当前位置:
>>>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大幅度地向后倾斜的原因是()A.不便..
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大幅度地向后倾斜的原因是(  )A.不便于对光B.不便于调节粗、细准焦螺旋C.不便于画生物图D.装片里的水易溢出,从而影响观察并损坏显微镜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因为临时装片与永久封片的主要区别就是临时装片通过水封形成装片,而永久封片使用树脂封片,不论显微镜怎么向后倾斜,永久封片都不会有水的溢出;但是制作的临时装片,由于制作时滴水、染色等过程会有很多的水,如果倾斜显微镜,水就会顺着溢出来,污染载物台或者试验台,影响观察.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大幅度地向后倾斜的原因是()A.不便..”主要考查你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放在实验台左侧,距实验台边缘7理米左右处。安装物镜或目镜时,镜筒向前,镜臂朝向操作者。用毛巾擦拭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 2.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 观察①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a.放置标本: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b.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c.低倍镜的观察: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所得的积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②高倍镜的使用 a.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b.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4. 整理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向两旁,取下目镜放进镜头盒,反光镜与水平面垂直,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回箱内。5. 整理(1)在镜筒下降时,眼髓一定要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更换物镜时血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2)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3)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则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4)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 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①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6. 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7.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位于镜臂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上下移动,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位于镜臂的下方,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8.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9. 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观察细胞的结构知识梳理:易错点: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发现相似题
与“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大幅度地向后倾斜的原因是()A.不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609613998011472220066161368161371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1、镜头的清洁: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洁,镜身机械部分可用干净软布擦拭.透镜要用擦镜纸擦拭,如有胶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洁之.2、调焦: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 3、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解:(1)错误有两处:①我们在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其柔软结实,不会损伤镜头,也不会有纸屑等杂质落在镜头上,如果用纱布去擦的话,纱布太硬有粗糙,易损伤镜头,还会有线毛落在镜头上,影响观察.②观察之前要先盖上盖玻片,因为不盖盖玻片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显微镜的镜头.(2)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所以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一行细胞是长度,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比原来放大了4倍,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8÷4=2个细胞,(4)本题要求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没有蛋白质和还原糖,实质上是考查教材中可溶性还原糖与蛋白质鉴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实验应设置对照,一般选择空白对照,但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增加一组标准对照,如探究牛奶中是否具有还原糖可用还原糖如葡萄糖进行对照,而探究牛奶中是否具有蛋白质可用蛋白质如酪蛋白进行对照.(1)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a、b、c、d分别为蛋白质、2mLNaOH溶液、水浴加热和3~4滴CuSO4溶液.(2)A试管中,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奶粉中含有还原糖,否则无还原糖;D试管中,如果出现紫色,证明奶粉中含有蛋白质,否则无蛋白质.(3)该实验中,对照组为B和C试管,目的是通过对照探究奶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便于得出正确结论.(4)本题要求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没有蛋白质和还原糖,实质上是考查教材中可溶性还原糖与蛋白质鉴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实验应设置对照,一般选择空白对照,但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增加一组标准对照,如探究牛奶中是否具有还原糖可用还原糖如葡萄糖进行对照,而探究牛奶中是否具有蛋白质可用蛋白质如酪蛋白进行对照.①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F、E、D、A分别为蛋白质、2mLNaOH溶液、水浴加热和3~4滴CuSO4溶液.②A试管中,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奶粉中含有还原糖,否则无还原糖;D试管中,如果出现紫色,证明奶粉中含有蛋白质,否则无蛋白质.③该实验中,对照组为B和C试管,目的是通过对照探究奶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便于得出正确结论.故答案为:(1)①“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②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2)“q”(3)2(4)①蛋白质 2&mL&NaOH溶液 水浴加热 3~4滴CuSO4溶液 ②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牛奶中含有还原糖,否则无还原糖 若出现紫色,证明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否则无蛋白质 ③B、C试管 B和C试管 通过对照探究牛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和检测蛋白质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显微镜的使用,实验的原则,明确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不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是(  )
A、叶绿体B、核糖体C、线粒体D、细胞核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为蓝藻和细菌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A、B均属于细胞;从代谢类型上看,A细胞内因含有和,属于自养型生物;B中绝大多数是营或的异养生物.(2)A中常见的生物有、、、.这说明A代表的这类细胞也具有性;A、B与酵母菌代表的细胞具有相同的某些结构,这说明了它们具有性.
科目:高中生物
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对几种植物的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进行研究,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细f包周期时间(11)植物A时期B时期合计物种I10.60.4Il物种Ⅱ180.518.5物种Ⅲ10.42.312.7物种Ⅳ16.5218.5(1)你认为A时期属于细胞周期的期,此时,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参与该过程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若从细胞周期考虑,最好选用物种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3)该小组还进一步探究了秋水仙素溶液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材料用具: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广口瓶、剪子、滴管、玻璃皿(数个)、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0.02g/mL.的醋酸洋红液、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②实验设计: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将根尖染色并分别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科目:高中生物
为了做“观察植物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实验,需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请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是:→漂洗→染色→制片,其中漂洗的目的是;可以用于本次实验染色的染液是.(2)欲观察到有丝分裂过程中清晰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应在显微镜下选择细胞为宜.(3)某同学绘制出该植物有丝分裂模式图如图.该同学所绘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顺序:(用字母表示).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用字母表示),染色体开始转变成质形态的时期是(用字母表示),此时期细胞中较活跃的细胞为.(4)若有同学说该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则图形中不应该有的是(填一结构名称),少画的与星射线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核中的丝状结构表示,其主要成分是.(2)该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中文名称).(3)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有,能产生ATP的结构有.(填序号)(4)图中含有RNA的细胞器有.(中文名称)(5)⑦中发生的总反应式为.(6)如果要进行细胞融合实验,首先需要对细胞壁进行处理,细胞融合后,在细胞壁恢复过程中起最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7)若图示细胞为团藻细胞,还应画出结构.(8)如果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分离的现象.
科目:高中生物
分析下列生命现象,回答有关问题.现象一: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0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NaHCO3的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的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现象二:在初生幼苗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小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增高.现象三:人体血糖浓度太低会发生休克,若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则病人会很快苏醒过来.现象四:生活在地球南北两极的动物,如北极熊、企鹅等除了身披皮毛或羽毛外,皮下还有一层厚厚的脂肪.(1)现象一表明.(2)你对现象二的解释是.(3)现象三中给病人注射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4)你对现象四的解释是.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表示保持生活状态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与生成水有关的细胞器有[]、[]、[]、[]等.(2)图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3)蓝藻细胞与该细胞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与细菌相比,图示细胞结构不具有,但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作目的基因运载体的结构是.
科目:高中生物
与乌龟的心脏所属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
A、人的血液B、人的肌纤维C、人的肱二头肌D、人的循环系统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调节反光镜对光;②转动转换_百度知道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调节反光镜对光;②转动转换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调节反光镜对光;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利用细准焦螺旋调节;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⑥将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⑥⑤④③C.②①⑥③⑤④D.②①③⑥④⑤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要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其次是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④⑤⑥.故答案为:B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显微镜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知识点梳理
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一、知识点的认识(一)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我们常用的为普遍光学显微镜.显微镜可分为两个部分: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为显微镜最下面的马蹄形铁座.其作用是支持显微镜的全部重量.使其稳立于工作台上.(2)镜柱:镜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镜柱.(3)镜臂:镜柱上方的弯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镜臂,是握镜的地方.镜臂和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向后倾斜,便于观察.(4)镜筒:安装在镜臂上端的圆筒叫做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5)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6)载物台:镜臂下端安装的一个向前伸出的平面台叫做载物台.用于放置观察用的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两旁一般装有一对弹簧夹,为固实玻片之用,有的装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动.(7)准焦螺旋:镜臂上装有两种可以转动的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称为准焦螺旋.大的螺动一圈.镜筒升降10毫米,用于调节低倍镜,叫做粗准焦螺旋.小的螺旋围动一圈,镜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调节高倍镜,叫做细准焦螺旋.2、光学部分(1)反光镜:一个可以转动的圆镜,叫做反光镜.反光镜具两面,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其用途是收集光线.平面镜使光线分布较均匀.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一般在光线较弱时使用.(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能将观察的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是显微镜性能高低的关键性部件.每台显微镜上常备有几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物镜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数.从形态上看,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3)目镜:由二、三片组成,安装在镜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物体实像进一步放大.在目镜上方刻有5×、10×、20×等为放大倍数.从外表上看,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粗略计算方法为接目镜放大倍数与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观察时所用物镜为40×、目镜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40×10=400倍.
显微镜看到的是一个倒立而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构造图(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与安放 安放显微镜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桌面要清洁、平稳,使用时先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放桌上,镜筒向前,镜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拭擦镜身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不可随意用手指试擦镜头,以免影响观察效果.2、对光 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也,打开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3、观察 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或移光器将玻片固定.将玻片中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调焦时,旋转粗焦螺旋,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先慢慢降低镜筒,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与玻片标本相距5mm以上,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然后一面用左眼自目镜中观察,一面用右手旋转粗准焦螺旋(切勿弄错旋转方向),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对光、调焦都是用的低倍物镜.观察时,还是先用低倍物镜,焦距调准后,移动玻片标本,全面的观察材料,如果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转换高倍镜后,只有轻轻扭转细准螺旋,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注意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准焦螺旋,否则容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的透镜.一般凡是用低倍物镜能够观察清楚的标本,就不一定要换用高倍镜.二、命题的方向:对显微镜构造的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中考的重要命题点.考查的形式多样,各种题型都有,而且考查的内容覆盖面较广.三、解题思路点拔:解答关于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题目时,除了识记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内容外,在显微镜实际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是考查的难点,也是重点.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改变与视野的明暗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给一个字母或者文字,在显微镜上看到是什么样子,也是常见的题型,解决此类问题,最好把这个字母或者文字写到纸上,旋转180度,也就是倒过来看,就可以了.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左上方移动.难度较大的题目就是结合目镜、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绘制目镜与物镜的图示,选择相关组合,判断视野中细胞大小、数目的关系.在前面【知识点的认识】中有关于目镜、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的知识,要记清楚,不要混淆.另外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如下表:
一、知识点的认识:(一)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取出.(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物像,用右眼看着画图.(3)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2)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光孔.(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野.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线弱的时候,用凹面镜对着光源.3、低倍镜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4)看不到物像的重复第2、3两个步骤.4、高倍镜观察(1)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3)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4)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注意: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二)临时装片的制作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临时装片包括载玻片组织材料盖玻片.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碘七吸. 1:擦净载玻片 2:滴一滴生理盐水(或清水)于载玻片上 3:取样品 4:将样品平铺在载玻片上液体中 5:盖上盖玻片 6:将稀碘液滴于盖玻片一侧 7: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稀碘液二、命题的方向:显微镜的使用与临时装片的制作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题型多样,选择题、填图题、实验题等都有.主要考查对显微镜的使用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应用性较强.三、解题思路点拔:本考点需要识记的知识点: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2.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3.放大倍数变大(即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内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4.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与玻片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5.视野中污点判断:转动目镜/物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物镜上;玻片移动,则污点移动在玻片上;若以上操作污点均不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中央.6.换上高倍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免压碎玻片标本.7.气泡辨别: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和移动.8.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9.盖盖玻片时先用一侧接触水滴再缓缓放平的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10.制作临时装片时涂抹或展平材料的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影响观察.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1、知识点的认识: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可以选择洋葱、黄瓜、黑藻等材料,通常我们选择洋葱作为材料来进行观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步骤1~6为装片制作)(7)观察:参照《显微镜使用》;(8)绘图:先用铅笔,根据观察到的图象(不能抄书,看到什么画什么),轻轻画出轮廓.经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多,不能用阴影、涂黑表示暗处).字尽量注在图右侧,用尺引出水平指示线,然后注字;在图下方写上所画图形名称.2、命题的方向:临时装片的制作是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考查的重点.考查的形式多样,多以实验题、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是制作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等.3、解题思路点拔:在记忆制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时,可以简化成关键字口诀来记忆:擦、滴、撕、展、盖、染.关于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中,需要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有以下几点:(1)与观察动物细胞相比,观察植物细胞在玻片上滴的是清水,动物细胞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形.(2)为防止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取得材料一定要在水滴中用镊子展平.(3)视野中气泡的辨别: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和移动.(4)考查的重点是如何盖盖玻片,和染色的步骤,有的同学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不当盖玻片出现许多气泡,另外把碘液滴到盖玻片的上方了,容易污染实验桌,染色也不易成功.正确的操作要点如图: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下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1)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相似的试题还有: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______.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象;此时必须转动图中标号为______的部件.(3)观察时应先选用______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______.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象;此时必须转动图中标号为______的部件.(3)观察时应先选用______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______.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象;此时必须转动图中标号为______的部件.(3)观察时应先选用______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玛咖压片糖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