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给死人上坟的祭日相当于什么,如果不去上坟会有什么影响

宋朝人的“饮福”:上坟祭奠后吃掉贡品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十月初一那天,我回老家上坟,在祖坟前面摆上一溜供品,放了一挂鞭炮,烧了一堆黄纸,磕了几个头,站起来,把供品装入后备厢,驱车而去。  本来摆供是为了让祖宗享用,我应该把供品埋到坟地里,不应该带回去,可是现在规矩就是这样,不光我,所有上坟的人临走都会把供品带回去,以便下回重复利用,只把那些不能重复利用的东西留下来,例如花圈。古人上坟倒不把供品带走,但是他们会在坟地里把供品吃掉,深埋地下的祖宗照样尝不到一星半点儿。  孔子的高足曾子当年被人质问过:“夫既遣而包其余,犹既食而裹其余欤?君子既食,则裹其余乎?”意思是你带着供品来祭奠祖宗,怎么祭奠完了自己大吃起来?吃不完怎么还打包?你这不是故意跟祖宗过不去吗?曾子回答说:“吾子不见大飨乎?夫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父母而宾客之,所以为哀也。”哥们儿没见过国君宴请外宾吗?宴席结束了,国君必定把没有吃完的大菜送到外宾的下榻之处,让他们继续享用,我把供品打包带走,就等于把自己当成了外宾,把祖宗当成了国君,这是在表明阴阳相隔比两国的距离还要遥远,并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啊!  曾子的解释牵强到了极点,说明他是个笨蛋,如果让他的老师孔子来解释,一定靠谱得多。孔子可以这样说:人死万事空,死人根本不会吃供品,摆供只是为了表达思念,而把供品吃掉和打包则是为了避免浪费。  我觉得宋朝人的做法非常科学。宋朝人每逢清明节和十月初一祭奠祖宗,摆的供品非常丰富,有酒有肉有果盘,祭奠完了就当场大吃大喝,他们称之为“饮福”,意思是吃了供品和喝了供酒能给活人带来福气。  宋朝以前祭奠祖宗,惯用“三牲之首”,即猪头、羊头和牛头,这三样都是生的,祭奠以后带回家,如果天气太热,祭奠仪式又太长,中途容易臭掉。宋朝人做了改进,一边祭祀,一边“烟燔牲首”:把猪头、羊头和牛头统统烤熟,仪式结束,直接切开,分给大家饮福。  遥想当年,宋朝人十月初一上坟,坟前摆着供桌,供桌旁边放着碳烤炉,炉火熊熊,烤着“三牲之首”,烤得坟地里阵阵香气,那场面一定十分诱人。(李开周)
(责任编辑:周昂)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头七祭奠 |
祭文、悼词、追悼词、思念、怀念、祭祀
1550 天 前
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
。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
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
,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上望”是指在死者去世的第6天午夜,即第7天的凌晨,家里人举行哭祭的仪式,白天要烧“头七”,以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直到“七七”。
“一七”,即人死后七日,丧家举行隆重仪式,设灵位、供木主,上香叩拜,烧纸箱焚楮镪,请僧道诵经、拜忏。
“二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请道士诵经等。
“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
“四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进行祭奠。
“五七”,在七七中,五七祭仪尤重,这天,丧家举行祭奠,焚楮烧纸,请僧人、道士放焰口。亲友也携纸钱、锡箔元宝(也有送现金)助祭,丧家
要办酒席招待。有的扎纸扎,焚祭亡灵,纸扎有楼阁房宅,内置锡箔元宝;有金山、银山,山上饰草木鸟兽,祭礼时,将这些纸扎拿到墓前焚化。
有的这天出嫁女儿挑酒食回娘家祭奠?
死后每隔七日,做七一次,称「做七」。做七应备牲醴菜肴奠祭。
倘遇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称「撞七」,提前一日半夜做七。
死后第七日称第七日称「头七」,俗以死者此日始知己死,亡灵将归宅哀哭, 故於午夜后即哀哭致祭至中午,前延请道僧诵经,开魂路,举行法
「头七」由儿子办理,
「二七」为小七,
「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
「四七」也是小七,
「五七」为出嫁孙女祭祀,
「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称「满七」或「圆七」由儿子办理有始有终,功德圆满。
现代人由於工商业发达工作忙碌,有将七七四十九天缩短的情形,
以缩为二十四天为例,其方式为「头七」与「七七」各七天,
中间每隔二天为「七」即为二十四天,在居丧期间未出殡前不过节,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寿者照七七四十九日为尾七外,未上寿者即俗所谓「死人快过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为六日,因此实则做尾七为第四十三日。
也就是说头七是死后第七日子时,就是现在的第六天23点至第七天凌晨一点,就是“6天尾7天的头”
------------------------------------------
头七尾七
  殡仪的师傅会一次过完成,我们叫头七尾七,日数四十九天,内包括头七回魂,尾七归魂(回地狱),古时人将屍骨放在家中四十九天,代亲人安息後再
  在四十九天带孝内不可到任何人家中,所以见到有白事的人会闪避,惊有不好意头之事,
  现代殡仪,会一次过在殡仪馆做(包括带孝, 头七尾七及,冲地狱)
原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
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
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
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
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
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
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
、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 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做七拜明王,查
“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
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
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
与丧葬习俗有关问题的探讨与说明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
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含慨啦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就目前情况看,丧葬习俗懂的人不多,但是
,做白事司仪行当的人却不少。多次参加朋友、同志的老人过世葬礼,我发现有些司仪在办理丧事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不规范的地方,如果问上一
两个为什么?就说不通啦。因此需要规范,就是问上几个为什么?都能说出道理和根据来,而且大部分人都能接受,以提高丧葬文化的内涵。
一:关于开光词
总共才简单九句,白司仪在开光时,有几句就不那么规范:
剪开絆脚绳,这句话,只能算半句,后边应加一句,
一路向西行。即:剪开絆脚绳,一路向西行;
2、开眼光,看西方。这句开光词还可以;但有的却说:开眼光,看四方;这句话就有问题,找不到方向,去无定处。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老话
,叫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以说:开眼光,比较规范的一句开光词应是:开眼光,观六路看西方(因为极乐世界在西方);
3:开耳光,听八方;也算可以,但是忽略了,耳朵是识别声音(听)辨方向的,所以开光词应该说:开耳光,听八方辨方向;
4:开鼻光,闻四香;这句开光词也不规范,少闻一香。五香是调料品,即: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如果说成闻四味,也少闻一味。有句老话叫
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酸、甜、苦、辣、咸)。也有的说:闻供香,此句也有问题,因为供品也不常摆,还有的说:嗅芳香,此句更有问题,因芳
香一般指草香,所以这句开光词应该是:开鼻光,闻五香(或:闻五味;);
5、开嘴光,吃猪羊;这句开光词更不规范,因为有的人不吃猪肉,有的人不吃羊肉,活着都不吃,死后也能不吃,此句强人所难,普遍性差;有的还说吃
四方或吃八方,这句更有问题, 因为要饭的才吃四方或八方;所以此句开光词应该说:开嘴光,口味好吃的香;
6:开心光,亮堂堂:此句开光词还算可以,但是不如说:开心光,心明亮;一词更好(因为有:心明眼亮一说);
7:开手光,抓钱粮;还有的说:开手光,金银财宝满兜装;就不如说成:开手光,抓钱粮金银财宝满兜装;更好些;
8:开膝光,走它乡;这句开光词很不规范,因为膝盖是不能走路的;开腿光,走它乡;这句还算规范,如果说成:开腿光,走四方;这样转圈走,
就难到西天极乐世界;不如改成:开腿光,三魂七魄走它乡;就更好些;
9:开脚光,在入殓开光词中,是最后一句,也是最关键的一
句;有的说:开脚光,脚踏莲花上天堂(或脚踏云梯上天堂);此句从字意上看,是很吉利的,但是认真分析,按习俗这句开光词很有问题,其原因
是:天地间分五界,即:上天、天、人间、地、地下,(上天还有九重天、三十三重天,称为天堂,天堂有:神、仙、佛、罗;地下还有十八层地狱,
称为阴间,阴间有鬼魂,活人居于地上称为阳间),按丧事习俗,人到寿禄时,阎王爷打发小鬼,黑无长、白无长,拿着钩魂牌,把魂灵钩到,阴曹
地府西天极乐世界去了(人就死了);阎王让你三更死,你都活不过五更天),所以人死后,按习俗,过去皇帝死了,叫龙御归天(因为有:皇帝
是真龙天子一说);再就是得道高僧死后,叫圆寂归天;普通人死后是上不了天堂的,所以此句开光词,更规范一点应该是:开脚光,脚踏莲花上
二:何为三魂七魄
中国人自古就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古称:胎光、爽灵、幽精;相传:“胎光”使人延寿,“爽灵”使人多灾,“幽精”使人丧命。以现代说法,即
:阳魂、神魂、灵魂、附形之灵始回魂;附气之精谓之魄,阳魂时而游离,神魂过惧飞不附体;唯灵魂至死不散,散者必成植物人。人咽气,阳、神二
魂皆遁之灵魂,所以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亡;七魄古称:尸狗、伏失、雀阴、容贼、非毒、除秽、臭肺;以现代说法,即:胆魄、气魄、血魄、精
魄、眼魄、体魄、力魄、如果魄而不振,必矢魂落魄。
三:何为孤魂野鬼:
自古认为,人死成鬼,入土为安,居于地下,属鬼魂世界,称为阴间。在死亡者中,有非正常(意外)死亡,比如:凶杀、车祸、灾难、屈死、溺水等
死亡者,这些鬼,游离阴阳之间,居无定所,为孤魂野鬼。
四:原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
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
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
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
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
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審判官,其职是:将
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廣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
、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 殿閻羅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做七拜明王,查
“善悪”的行蹟,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審,每十日为一旬,调審一次:一審,(頭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審,(二旬,第六十九天)
李氏判官;三審,(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審,(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
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轉輪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五: 关于出殡下雨的说法
按习俗出殡下雨是很吉利的。因为民间流传这样两句话即:大雨浇新坟,子孙后代不受贫,大雨浇坟头,子孙后代出王侯。
六:烧纸钱阴间地值得写法
按习俗逢年过节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送冥币),地止应写即:地府(或阴曹地府),丰都城冥都银行:xxx收即可。
七:关于碑文中款上方“顯考”、“顯妣”的含意
显旧称有名声、地位、权势的,显也是敬辞(称先人):“顯考(或先考)”、“顯妣(或先妣)”;考的含意:原指父亲,后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妣的含意:
原指母亲, 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
---------------------------------------------------------------------
晋南汾西,有为去世者烧七之俗.
所谓烧七,是说从亡人去世之日算起,以七天为一周期,每逢七日之际,就要对亡人祭奠一番,前前后后,七七四十九天,共有七个七要烧。不过
,又有七不烧满的说法,所以一般的作法,总会留下一两个七不烧。但这个不烧,并不是毫无表示,只是不必上坟去烧,于居家近处烧烧即可。还
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说的是烧七,但其实不是在七日这天才烧,而是从去世之日起推算,每到六日时就烧,这叫做烧活时不烧死时。
每次烧七,香、蜡烛、麻纸和泡有小米、香头的水都必不可少,而祭奠的主要食品却各有不同,即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饼子,四七火烧,五七
饺子。选这些主食的道理何在,想来可能其中有着就便取用的考虑。俗话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所以“五七饺子”这点表明,五七显
然较之前面的几个七要隆重。实际情况也正是这样,因为烧五七时,不仅亡人的自家人看重这个七,就是一些至近的亲戚,也要专门来家有所表示
,共同祭奠亡人。
还有特别需要一说的是犯七。何谓犯七?就是从亡故之日以农历推算,若逢七之日与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重合,就叫犯七,比如三七与这
些日子相合,就是犯了三七。有道是:“亡人不犯七,活人没饭吃”,意思是说,犯七有利于活人,但亡人却会因此而受罪遭难,所以,遇此情况,
活人需要为亡人消灾救难,也就是需要上坟为亡人淋七。其具体的做法是,用麻纸剪纸人,其数目是比亡人之寿多三个,扎于谷杆上,还要剪一把
伞,一架梯子,一座桥。把这些纸人围成一圈,扎到坟头,中间放伞、梯和桥,然后用水浇放有核桃和枣的漏瓢以淋纸人,并虔诚地念种种提醒亡
人的话语,如躲雨了,过桥了,打雷了等等。
烧即捎,所以看似迷信的烧七、淋七等等,其实表达的是悼念之情,捎去的是思念之情。
------------------------
民间习俗——“烧七”:就是亲人过世后每隔七天的前一天天黑后摆上水果、刀头(煮熟的肉类)燃烛焚香化纸钱以示对逝者的祭奠。一共要烧七个七。
-迎旺和上旺
就是用面粉或者一碗水,放在窗台,让刚刚故去的人回家看看最后一眼。通过阳台时能留下自己的脚印。这个时候面粉会有脚印,水会变少!
---------------------------------------------------------------------------------------
讲述死后的七天
至于怎么死亡又是一个科学,讲起来很有意思,很长的。死了断气以后,再像睡觉一样醒过来,就是中阴身。那个醒转过来的生命,也能够看见,
能够听见,能够说话,能够行动。可是我们摸不着,接触不了,因为他没有物质的身体。有一个英国科学家的解释,他说有名称叫“超等的电磁波”
,那个与我们不同,所以接触不了。我说你们讲对了。
所以人死后再醒过来,就具备了神通,没有时间的阻碍,没有空间的阻碍。假设他有一个亲人在美国,这个亲人在梦中,一下子就感觉不对,啊!
好像看到我的爸爸或者看到我的妈妈,是真的,他来了。因为他这个超等的电磁波,就是佛学说的“中有”的感应。也就是这个生命死了,下一个生
命还没有开始以前,中间存在的这一段。中阴身具备五通,只要念头一动,就到达他要去的地方了。
这个中阴可能对我们说,算了吧!你们不要哭了,我已经走了,另外换一个身体了。假定是这样,我们听不到,但是我们心里想的他知道。这个我
们普通叫灵魂,这不是鬼哦!鬼是另外一种生命,这叫中有之身。这个中有之身,中间变化很妙,很妙!
中有还有生死没有?还有生死。七天一个生死,又是七。印度与中国一样,譬如我们中国人常说,“你这个家伙做事乱七八糟。”这是《易经》上的
话,七跟八不正常了。“你这个人怎么搞的,颠三倒四。”也是《易经》上的话。譬如我们写信给和尚,佛教里行个礼叫“合十”,两个五合起来叫合
十。我们中国人讲“合适不合适”,写错了,其实是合十不合十。这些都是《易经》的数字,现在又讲到数字了。
所以中有之身是七天一个生死,它也有生死。那么民间流传死了以后叫和尚念经,有用没有用?我们不批评,也不讨论。反正告诉你七天一个生死
,有些人不一定七天哦!譬如大好人、大善人没有中阴,这里一死,立刻就到另外一个世界。大坏蛋也没有中阴,这里一死,马上就下地狱了。
普通像我们一样,说好人又不像,说坏蛋我不承认,这种人有中阴存在,不好不坏,七天一个变化。这个中有生命最多活到四十九天,就转另一个
生命。所以中国人死了要“做七”,这个中国文化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在民间流行。好像迷信,实际上是个生命的科学。
讲到中有的道理,等于是我们的记忆。你看在座的人,年轻的二十几岁吧!老一点的年将半百,有些垂垂老矣,像我们这些老人已经不算了。你过
去所作为的,你有没有回忆?都有。不过老了,痴呆了,想不起来了。
人到老了想的都是过去的事,现在你说的话,他马上就忘记了。你不要看他痴呆,照样有思想。所以有人问我,白痴有没有思想?我说绝对有思想
,他的思想是限制在某一个框框中。等于说瞎子看见?看不见?有看见。瞎子的看见不像我们的看见,他看见的是前面那个什么都看不见的。那也
是看见啊!那么你说白痴也有思想。
这个就是中有的道理。所以佛教没有说有鬼神、有灵魂,因为那是另外一个生命。
——摘自《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
做七,
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
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起源源于佛教说
源于道教说
其它传说
主要内容
愿望
礼仪
其他相关起源 源于佛教说
源于道教说
其它传说
主要内容
其他相关
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
源于佛教说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
,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
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
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
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源于道教说
  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
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
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他还引证《韩琦君臣相遇传》:宋仁宗驾崩,英宗初即
位。光献太后对宰臣韩琦说:“当初立他(指英宗)为皇太子时,臣僚多有言不当立者。恐他见后心里不好,昨因斋七,并焚于钱炉矣。”这个引证别
有深意——众所周知,宋朝自太宗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时更受到无与伦比的偏爱,还出现一个所谓“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
帝”赵玄朗,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从而使道教跃居“国教”地位。如果做七是佛教所创,很难想像会替已故皇帝行此奠仪的。
其它传说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
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
、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
,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还有人推
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按礼制规
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到了“礼崩乐坏”的
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治丧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称为“做七”、“七七”为最后一个“七”,称“断七”。其中“五七”一次最热闹,一般请来道士做“五七”道场。亲朋好友
都到齐,办“五七”饭。一百日到来做百日祭祀,后每隔一周年祭祀一次“周年”,三年为止。每十年做阴寿祭祀,到百岁为满。   按照古代的丧俗
,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
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
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
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编辑本段愿望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
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
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
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编辑本段礼仪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
,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
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
,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
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
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
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
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
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
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   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
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
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
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
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
而不痛的目的。 ..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
  七七:可作为七月初七,即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小七为七夕出生,与七有着不解之缘.   小七:邻家小妹妹一样的女孩,开朗,活泼,有时候有点神经
-------------------------------------------------------------
做七又称“做旬”、“烧七”、“旬祭”。从去世之日算起,每隔七日祭奠亡魂一次,一般要在49天内祭奠7次,故又称“做七七”。做七习俗各地均有。
  旧时,福建停柩之风流行,所谓“富家巨室则惑于风水而观望迁延,小户编氓则因诎于资财而因循耽误。往往一室停数世之葬,一棺经数十年
之久,迟回未葬,相沿成俗。”所以做七往往在停柩待葬期间进行。1949年以后,停柩陋习基本废除,做七习俗犹存,只是移到下葬后进行。在做
七时,以第一、三、五、七个“七日”祭较为隆重,其余略简,有些人家只做首七和尾七。漳平不做“四七”或只做第一、三、五、七四个七日祭。
  第一个七日祭又称“头七”或“头旬”。俗传至此时死者方知自己离开人世,亡魂将归宅看望子孙。为此,丧家于是日午夜以后开始哀哭,并延请
僧道诵经致祭,焚化纸钱、灵屋等迷信品。近年来还有焚化用五色纸糊成的电视机、电冰箱、小轿车、飞机等家用电器与现代交
  通工具模型(放在纸竹扎成的船中焚化)。在南平,还要把送葬时扎在腰上的麻绳等物在此时一道焚化。在宁德,孝男孝女跪在大门口连声呼叫“
父(母)亲回来啊!”,然后用斧头将一个饭碗打破,全家恸哭,再举行祭奠仪式,俗称“呼七日”。在福州,做头七时,要用竹竿挑灯于门口作为标志
,亲朋若想“寄钱”给阴间的亲人使用,也可到做七的家中烧纸钱,托新亡的人带去。
  “三七”在闽南称之“查某子(女儿)旬”,由出嫁女偕女婿备办丰盛祭品来娘家祭奠,往往也要请僧道诵经。旧时有钱人家还要请戏班演戏,剧目
多为宣扬孝道的内容。诸如《目连救母》、《打虎救度》等。
  “五七”大多数地方仍由孝男祭奠,仪式相当隆重。在漳平要举行“填还”仪式。“填还”即“偿还”,意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请僧道诵经拜忏,短
则一昼夜,长则七昼夜。富裕人家还要设“巡库”,即焚化许多灵厝、纸钱、纸人、纸马等给刚死去的亲人和其他祖先享用。在闽南,“五七”俗称“查
某孙旬”,即由孙女、侄女致祭,仪式与“三七”略同。中午每个出嫁女须办一桌酒席宴请族人和亲友,傍晚烧灵厝,接着奉灵位入祠堂或祖庙。入祖
庙后,举行告土地祭和安土地祭。从祖庙返回时,还要祭门神、祭土地神、祭灶神等。女儿旬、孙女旬各地时间不同,莆田“二七”为孙女旬,福州
则“六七”为女儿旬。俗传女儿、孙女(侄女)所供奉的祭品,新亡者可以全部独得,而孝男做七时所供奉的祭品则由阴间的祖先优先分享,新亡者不
一定能得到。
  “七七”又称“满七”、“尾七”等,仪式略同“头七”。有的地方又称“七七”为“起服”,即除去孝服,换上吉服。妇女在头上别一麻布,男性在衣襟上
别一黑纱,以示悼念。
  俗谓“死人快过日”,因此一旬十日缩短为七日,“头七”后又以6日为1旬,做“七七”49日实为43日。但上寿者往往到49日才做“尾七”。有些地方
在“头七”后,男人以6日为1旬,而女人仍以7日为1旬。做七时,禁止理发、赴宴、饮酒作乐、华装盛服等。宁化等地有“撞七”禁忌,即做“四七”那
天,若逢初七、十七、廿七这3日为不吉,孝眷须寄居他人家中,名“走七”。
  除了做七外,还有许多其它祭奠活动。死后60日,要举行“六旬祭”,祭仪略同做七。福州在“六旬祭”时,于盛满清水的脸盆中放一只抽空蛋黄
、蛋清貌似完好的空鸡蛋一起祭祀。俗云人死后60天,亡魂要经过阴府奈河桥,当他从奈河中捞起此漂浮的鸡蛋时,发现指甲全部脱落,才知自己
已经死亡。供奉空鸡蛋之俗即源于此。死后百日,又要奉行“百日祭”。死后1周年,奉行“周年祭”,古称“小祥”。死后3年,举行“三年祭”,古称“大
  另外,有些丧家还要举行拜忏,俗称“做功德”、“做和尚”等。拜忏的时间长短视丧家经济状况而定,短则1夜,长则7天7夜,甚至49天。
---------------------------------------------------------------
在东北一带,是用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的。纸条数是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和地。并且他们用死者性别
的不同来决定悬挂纸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死了人,死者的寿
数,是男是女,就一目了然了。
18号去世的话,24号是第七天
人去世后,过七的讲究如下:
头七饺子,二七面,三七蒸米饭,四七烧个纸,五七成大席。这是华北地区老风俗。
按迷信说法,奶奶的灵魂还没有走到幽冥殿,还在路上,为了帮助她有更大的力气前行,给她助“脚”力,所以供“饺子”,以“饺”代“脚”。
另外按当地风俗也可供:各式水果、鲜花等。中国地源广阔,十里不同风,也需要问一下你老家的风俗或你现在当地的风俗。
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网上扫墓,是通过在网上,然后在该网上陵墓进行上香献花等方式祭拜的扫墓形式。网上扫墓是民政部发文明确提倡的绿色扫墓方式。
友情链接:
站长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周年祭日上坟的讲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