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红楼梦的红楼梦真的经典吗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白条分期:
综合评分:
细则评分:
公司名称:广州新舒畅音像制品有限公司
所 在 地:广东 广州市
客服:400-610-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正版 CCTV央视版 四大名著;红楼梦 7DVD9 经典老版电视剧 D9收藏版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jtlptl(北京)
jd_dvdm0(上海)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红楼梦电视剧新版好还是旧版好_百度知道
红楼梦电视剧新版好还是旧版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哪版好 这个不好讲,因为有人喜欢新版 有人喜欢旧版。我个人是喜欢87版的,认为 那是经典中的经典,无法被超越。
听说 87版红楼梦 从筹拍到完成花了将近五年时间,演员的培训 则是 人手一本原著 时时研读,由红学大师从《红楼梦》的主题、时代、人物到风格、习惯、礼节、建筑、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及吃喝玩乐,无所不讲。一共36集。可以说是所有人用生命诠释出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20年聚首
87版红楼梦25年再聚首
这两个你可以搜一下看看)
新版红楼梦
李少红导演拍前看了一遍原著(这个事李导亲口说过的,我忘了是个什么栏目了)演员举手投足见现代气息十足 无论主角配角从面相上看觉得大部分与原著不相符,服装 背景华美精致异常,旁白 音乐鬼魅阴森........(网上有一神曲《青楼买卖》
新版《红楼梦》完全按程高版《红楼梦》拍摄,对我们来说会进入误区,因而还是不看的好。但87版红楼梦是比较尊重原著的,因看旧版,经典!
果断选择87版,像当年的西游记一样,永远都无法超越的...不管是开演前演员的封闭集训,还是拍戏时的认认真真,都是以后的无法超越的,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嘛...
其实无所谓明确的好坏之分,个人认为旧版是经典,适合供正确指导下一辈理解红楼梦来观看。新版则主要供85,90后这些青少年们观看(从演员阵容可见),意在吸引青少年们对红楼梦的兴趣。经典么,个人觉得还是老版吧。
你最近在看新红楼梦吗,呵呵,前段时间我也看来着,没看过旧版,总觉得新版更合口味~
只能说经典无法被超越。
当然旧版的好看啊。。。。
喜欢新版!
我感觉新的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老四版《红楼梦》形象 哪位美女最打动你?
&&& 新版还有三个月就要开播了,观众对其中宝黛钗的爱情悲剧都非常期待,在这里,我们来对历年的几版《红楼梦》做一个盘点对比。
黛玉 &&& 87版确是经典,黛玉之灵动、飘逸、多愁善感之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 北影版的黛玉也不错,气质很接近,但陈晓旭珠玉在前,这个黛玉仍旧不尽人意。 &&& 新版的黛玉,头饰实在让人很难接受,而且体型太胖,和原著相差甚远。 &&& 黛玉传的有些差强人意,表演显得稍微做作了。
评比: &&& 87版——长相:10分 气质:10分 服装造型:10分
&&& 北影版——长相:8分& 气质:9分& 服装造型:8分 &&& 新版——长相:4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6分
&&& 黛玉传——长相:7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8分
宝钗 &&& 87的宝钗也是一大经典,的大家闺秀气质,怎么看都觉得就是原著中走出来的。 &&& 北影版的,容貌无可挑剔,但外形太消瘦,和圆润的宝钗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 新版红楼的宝钗很有气质,但扮相实在不美,至于大宝钗,眼神太呆,离原著的宝钗差得远。 &&& 黛玉传的宝钗,长得有些像87版的张莉,造型也挺漂亮的,值得期待。 & 评比: &&& 87版——长相:9分 气质:10& 服装造型:9分
&&& 北影版:——长相:8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8分 &&& 新红——(少年)长相:7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5分
&&&&&&&&&&&&&&&&& (成年)长相:5分 气质:5分 服装造型:5分
&&& 黛玉传——长相:9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8分
宝玉 &&& 87版的宝玉不可复制,根本就是宝玉的化身,面如满月,灵动活泼。 &&& 北影版的宝玉,其实造型也不错,但因为是女生反串,给人的感觉有些怪怪的。 &&& 新版的宝玉光是外形就和原著上大相径庭,脸是尖的,眼睛也不如欧阳奋强的灵活。 &&& 黛玉传的宝玉是饰演,感觉他是在模仿欧阳奋强,倒有几分相似。
评比: &&& 87版——长相:9分 气质:9分 服装造型:10分
&&& 北影版——长相:7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8分 &&& 新红——(少年)长相:4分 气质:5分 服装造型:6分 &&&&&&&&&&&&& (成年)长相:5分 气质:4分 服装造型:6分
&&& 黛玉传——长相:7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8分
王熙凤 &&& 87版的经典角色很多,也是最耀眼的一个,凤姐的美貌、才干、果断、狠毒,被塑造得栩栩如生。 &&& 北影版的凤姐儿是演的,也很有气质,很有手段,但比起邓婕来,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 新版的王熙凤,容貌很美,但气质太小家碧玉,有些镇不住场,满头的小辫子也广受诟病。 &&& 黛玉传的王熙凤,感觉极大的败笔,人不漂亮,不年轻,还有些胖,完全显不出凤姐的精、气、神。
评比: 87版——长相:9分 气质:10&&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8分& 气质:8 & 服装造型:8分 新红——长相:7分 气质:5& 服装造型:6分
黛玉传——长相:5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6分
湘云 &&& 87版的在外形上其实和原著有些差距,但那种娇憨可爱却如出一辙,让人过目不忘。 &&& 北影版的湘云,太胖了,已经完全没有原著中蜂腰猿背的感觉,反倒像个烧火丫头。 &&& 新版湘云,给人的感觉怨气很重,尤其“凹晶馆联诗”一集,怎么看都像一个歌姬在感慨命运不公。 &&& 黛玉传的湘云长相气质还行,但太不谙世事,骨子里少了湘云的倔强。
评比: 87版——长相:8分 气质:9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6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7分 新红——(少年)长相:5分 气质:5分 服装造型:5分
&&&&&&&&&&&&& (成年)长相:4分 气质:4分 服装造型:4分
黛玉传——长相:9分 气质:9分 服装造型:8分
元春 &&& 87版的虽然戏份很少,但十分经典,只有这样的华贵才是真正的皇家气派。 &&& 北影版的元春也很美,可那种气派感觉没有了,只是一个寻常的富家小姐。 &&& 新版红楼的元春,虽然服饰妆容都很精致,但长相实在太老了,完全没有贵气,富家小姐都算不上。 &&& 黛玉传的元春,也很美很华贵,感觉是个值得期待的角色。
评比: 87版——长相:7分 气质:9分 服装造型:8分
北影版——长相:7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6分 新红——长相:3分 气质:3分 服装造型:4分&&
黛玉传——长相:7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8分
迎春 &&& 87版,因为是两个人在演,所以给人的感觉有些怪异,但的确把迎春的懦弱演活了。 &&& 北影版迎春,也是个不起眼的角色,到很符合“二木头”的性格和形象。 &&& 新版红楼的迎春,造型已经被诟病成“老婴儿”,显得太养尊处优,没有二木头的木讷。 &&& 黛玉传的迎春,眼神倒很有几分“二木头”的木讷。
评比: 87版——长相:7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6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 新红——(少年)长相:8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6分
&&&&&&&&&&&&&&&(成年)长相:5分 气质:5分 服装造型:5分
黛玉传——长相:7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7分
探春 &&& 87版的探春十分经典,那种精明能干、倔强执着的气质让人过目不忘。 &&& 北影版的探春因为长相气质都比较平凡,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新版红楼的探春,造型实在让人很难接受,道姑一般的“玫瑰花儿”,谁能联想得到呢? &&& 黛玉传的探春,妆容很漂亮,但凌厉的气质比起东方闻樱差得还不是一点半点。
评比: 87版——长相:7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新红——(少年)长相:5分 气质:5分 服装造型:5分&&& &&&&&&&&&&&&&&(少年)长相:4分 气质:4分 服装造型:4分 黛玉传——长相:6 气质:6分 服装造型:7分
惜春 &&& 87版的惜春,演得很好,前期的天真懵懂,后期的清醒决绝,都那么收放自如。 &&& 北影版的惜春,扮相有些太老了,完全展现不出惜春的青春年华。 &&& 新版红楼的惜春,造型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根本没有惜春的天真烂漫的感觉。 &&& 黛玉传的惜春,长相倒是很可爱,可眼神显得太木了,还需要灵活的演绎。
评比: 87版——长相:9分 气质:9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8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7分 新红——(少年)长相:5分 气质:5分 服装造型:5分&&&&&&&&&&&&&&&(少年)长相:7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黛玉传——长相:9分 气质:8 服装造型:8分
秦可卿 &&& 87版的很美,好像画上走下来的仕女一般,难怪说可卿兼黛玉、宝钗之美。 &&& 北影版的秦可卿是演的,十分风流袅娜,和87版一样让人过目不忘。 &&& 新版红楼的秦可卿,看起来太狐媚子了,而且妆容太重,不像红楼,反倒像聊斋。 &&& 黛玉传的秦可卿,看起来反倒更像探春,没有可卿的风流之美。
87版——长相:9分 气质:9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9&& 气质:9分 服装造型:8分
新红——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黛玉传——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8分
妙玉 &&& 87版的是扮演的,虽然戏份不多,但那种孤傲的感觉跃然于眼前,可谓经典角色。 &&& 北影版的妙玉,演技上是没有问题,但因为她演了太多姨太太的缘故,这个妙玉看着总是怪怪的。 &&& 新版红楼的妙玉,长相和演技不做评价,单单头上那朵大花就让人感觉五雷轰顶。 &&& 黛玉传的妙玉,妆容太浓了,根本没有一点尼姑清修的感觉了。 & 评比: 87版——长相:8分 气质:9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8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8分 新红——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4分 黛玉传——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平儿 &&& 87版的娇俏可人,又有担大任的气势,与原著的平儿最为贴近。 &&& 北影版的平儿显得太老了,年纪比王熙凤还大,有点管家婆的味道。 &&& 新红楼的平儿倒是年轻,可气质怯懦,完全没有行权时的风范,也没有俏平儿的娇俏。 &&& 黛玉传的平儿容貌年纪都合适,可气质上还是差了一截。
评比: 87版——长相:9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6 气质:6分 服装造型:7分 新红——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黛玉传——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8分
晴雯 &&& 87版的也是一个经典角色,把晴雯的娇俏、心比天高演得活灵活现,容貌也很美。 &&& 北影版的晴雯,容貌上就是个硬伤,而且气质也没有那么坚强。 &&& 新红楼的晴雯是饰演的,妆容反倒不如她平时的扮相,完全没有红楼最美丫鬟的气场。 &&& 黛玉传的晴雯容貌过得去,可比起安雯来还是差了一些刁蛮在里面。
评比: 87版——长相:9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6 气质:6分 服装造型:7分 新红——长相:8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黛玉传——长相:7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7分
袭人 &&& 87版的温柔和顺和符合原著,虽然演员很漂亮,而原著的袭人是不以容貌取胜的。 &&& 北影版的袭人看起来也不错,可没有宝玉身边第一得用人的感觉,反倒更像碧痕。 &&& 新红楼的袭人,眼角眉梢都带着心机,气质外露,真是这样,第一个被赶出大观园的就不是晴雯了。 &&& 黛玉传的袭人有几分神似,也许是个值得期待的角色。
评比: 87版——长相:8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7分 新红——长相:7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黛玉传——长相:7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7分
尤二姐 &&& 87版的很有几分黛玉的忧郁,眼角眉梢都是风情,这样的尤二姐才能让动心。 &&& 北影版的尤二姐年纪太大,反倒更像二姐的妈妈尤老娘。 &&& 新红楼的尤二姐,身上机锋太重,如果尤二姐真是这样,可能跟凤姐还有些较量的余地了。 &&& 黛玉传的尤二姐显得太胖,年纪也不小了,和原著还是有些距离的。
评比: 87版——长相:9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9分 北影版——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7分 新红——长相:7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黛玉传——长相:7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7分
鸳鸯 &&& 87版的相当不错了,真是贾母身边知心着意的人儿,娇俏可爱,难怪要来逼婚。 &&& 北影版的鸳鸯河87版不相上下,也是个十分出彩的人物。 &&& 新版红楼中的鸳鸯,完全还是个没长开的小丫头,这样的女孩子如何能掌管贾母的家私大权? &&& 黛玉传中的鸳鸯十分贴近原著,也很漂亮,倒是个值得期待的角色。
评比: 87版——长相:8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8分 北影版——长相:8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7分 新红——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黛玉传——长相:7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7分
紫鹃 &&& 87版的演得很好,对林妹妹那种关怀入微的感觉丝丝入扣,很符合原著的描述。 &&& 北影版的紫鹃是演的,有点太漂亮了,有压过林妹妹之嫌,表演倒还是循规蹈矩。 &&& 新红楼的紫鹃看起来太懦弱,这样的紫鹃怎么能保护林妹妹,也没有莽紫鹃的感觉。 &&& 黛玉传的紫鹃和北影版的一样,太漂亮,盖过了闵春晓的林妹妹,演探春都绰绰有余。
评比: 87版——长相:7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8分 北影版——长相:9分 气质:7分 服装造型:7分 新红——长相:6分 气质:6分 服装造型:5分 黛玉传——长相:8分 气质:8分 服装造型:7分相关阅读: 参考资料:啄木论坛 北影版红楼梦剧照及演员 /bbs/read.php?tid-3988.html 腾讯 三版红楼梦的不完全比较 //blog/
互动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浏览次数: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文化观察 观身边 察天下
《红楼梦》,是传世经典还是拙劣之作?
今年是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在中国,几乎所有文学史教材都尊他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然而,当世界提起中国古典文学,却往往以李杜和苏东坡为代表,曹雪芹受到的关注反而不多。  新版《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对《红楼梦》评价明显偏低。主编之一宇文所安直言《红楼梦》枯燥沉闷,是对《金瓶梅》的重写。《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究竟如何?现代人是否还有阅读它的必要?
《红楼梦》是怎么成为名著的
“开谈不说红楼梦”暗含讥讽
《红楼梦》最初以钞本形式流传,古代文人视小说为末业,羞于承认自己是创作者,故曹雪芹没有留下“我为什么创作《红楼梦》”之类文字,后人多以此书《凡例》为据展开争论,但它是不是曹雪芹写的,能否概括全书主旨,至今亦无定论。
《红楼梦》出版后风行一时,清人得舆在《京都竹枝词》中提到“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但将其归为京城时尚风气,言下颇有讥诮意。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仲振奎创作了《葬花》,开《红楼梦》入戏曲之先河,加上鼓书、曲艺等相继引用《红楼梦》中情节,使《红楼梦》的影响进入民间。
人们眼中有两本《红楼梦》
然而,文人圈中的《红楼梦》与民间的《红楼梦》有巨大的区别。
民间视野中的《红楼梦》是一本爱情小说,是“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精神延续,故葬花、读《西厢》、宝玉挨打、黛死钗嫁等情节人人耳熟能详。
而文人视野中的《红楼梦》则争议颇多,主流意见认为它在影射政治。主要分三大流派:王梦阮认为是暗刺顺治皇帝与董鄂妃,蔡元培认为是反清复明,陈康祺则认为贾宝玉是纳兰性德。
清代学者普遍认为这本小说“敏感”,宏旰在永贵的《延芬室稿》中批注道:“《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恐其中有碍语也。”而“碍语”很可能是导致《红楼梦》一度遭禁的原因。
    《红楼梦》传播西冷东热
虽然大家都承认《红楼梦》“好看”,但清代主流学界多将其视作非严肃作品,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人们更多关注书中的诗歌,一是写得确实不错,二是清代中后期“闺门诗”很受关注。1830年,约翰?弗朗西斯最早节译《红楼梦》,便是只将书中两首《西江月》翻成了英文。
西方文化对《红楼梦》比较忽视,虽然1866年英国人波拉便翻译了《红楼梦》前8回,1892年英国人乔利又推出2卷节译本,但只是作为汉语培训教材使用。他自己在序言中也说:“对现在或将来学习中文的学生,翻译如能稍有帮助,我就感到十分满足。”
《红楼梦》被主流推崇,与它在日本的巨大影响相关。
1793年《红楼梦》传入日本,当时日本学者能读写汉字,此书迅速蹿红,明治维新时达到顶峰,时任驻日参赞的黄宗宪曾说,当时日本人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是读书人。日本学者菊池三郎曾说:“提到林黛玉,幕末、明治的日本人大概都是知道的,我的父亲在谈话中曾说林黛玉是美女的典型,至今还留在我童年记忆里。”
    《红楼梦》成了“不可超越的顶峰”
《红楼梦》的崇高地位,虽有传统因素,但主要是近代以来人为建构的结果。
一方面是学术建构,中国此前没有小说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奠基之作,书中对《红楼梦》给予高度评价。
另一方面是影响力建构,在打倒一切传统经典的氛围下,《红楼梦》是当时少数得到认可(尤其是被外国人认可)的经典之一,所以新锐作家们纷纷模仿,美其名曰“吸取中国传统文学的营养”,比如《家》《春》《秋》中有些桥段与《红楼梦》高度雷同,茅盾的《子夜》也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其实,《红楼梦》是不是一本好小说,好在哪里,当时学者也非常模糊。比如鲁迅先生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不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世界流行什么,《红楼梦》就是什么
鲁迅先生这么说,是因为当时“写实”被认为是最先进的写作方式,鲁迅自己也写小说,可他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太“虚构”,常自责“油滑”。写《阿Q正传》时,有阿Q入狱的情节,为了“写实”,鲁迅曾计划装醉汉殴打警察,以换取进监狱“写实”的机会。
胡适先生则说:《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地描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胡适这么说,也仅仅是因为“自然主义”小说当时在西方正走红。
可见,《红楼梦》成为“不可超越的顶峰”,是依据西方当时的小说标准而形成的判断,为了说它好,一代大师们不顾事实如何,硬性与当时西方最时髦的文学流派挂钩,争先恐后地将《红楼梦》说成是其中的一部分。
胡适为什么说《红楼梦》是劣作
胡适先生是“新红学”开创者,他率先将考据的方法引用到文学研究方面,拓展了“红学”视野,他的开创性贡献使后人对《红楼梦》的理解大大深入。
胡适早年称赞《红楼梦》是“自然主义的杰作”,晚年却突然改变态度,称《红楼梦》不仅思想性不强,文学技术也很差,这为后来许多附庸风雅者否定《红楼梦》提供了借口。
胡适的反戈一击
胡适晚年(1960年)对《红楼梦》的批评,主要体现在他给自己学生苏雪林的信中,其中有些话比较刻薄。
   比如“在那一个浅陋而人人自命风流才士的背景里,《红楼梦》的见解与文学技术当然都不会高明到那儿去。”“我向来感觉,《红楼梦》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红楼梦》比不上《海上花列传》,也比不上《老残游记》。”
出乎胡适意料,苏雪林将这封信公开发表,胡适很快写信说明,有点“对不住曹雪芹”“都对他有点不公允”,但胡适强辩道,自己观点没错,但曹雪芹没写好是有种种原因的,应予体谅。
批《红楼梦》背后的种种恩怨
对胡适的突然转向,不少海外学者认为与胡适当时的心态有关。
   大陆政权更迭后,胡适远避美国,本以为会受重用,但由于大量美国学者回国,各大学汉学教职人满为患,胡适只能谋到图书馆馆长的位置。他曾希望蒋介石叫他去台湾,但蒋介石日记中透露,蒋知道胡适有此意,却故意不回应。
孤悬海外10年后,胡适才到台湾出任“中研院”院长。虽然早年是“红学”研究权威,但后来疏离多年,上世纪50年代时,大陆曾组织学者批判胡适,其“红学”学术主张被大家公开嘲讽、恶骂,令胡颇为不悦。
到台湾后,胡适发现环境与自己的想象截然不同,自由受限外,学术空气腐朽封闭,胡适批《红楼梦》,可能别有深意。
学者周策纵、杨联曾表示,希望胡适别再谈《红楼梦》了。
胡适批《红楼梦》的深层原因
《红楼梦》中确实能找到“自然主义”“写实主义”“人的文学”的因素,但也很容易找出与之不同的地方,如果坚持认为“自然主义”“人的文学”是文学的最佳模板的话,那么,越深入读《红楼梦》,就越会发现其偏离之处,遗憾就会越来越大。
   胡适对《红楼梦》有一种偏执,认为它是曹雪芹的“自传”,虽然他也同意小说有“虚构”,但总是将“事实的真实”而非“情感的真实”看成是小说的“金线”,所以他莫名其妙地认为《红楼梦》是讽刺小说,而讽刺力度不如《儒林外史》。
“正宗”眼里多谬误
在胡适的时代,《红楼梦》对西方影响很小,由于不理解书中的中国式幽默、中国古人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西方学者对《红楼梦》不屑一顾,他们看不出各人物、故事间的细微区别,认为它雷同、重复和隆
   西方小说传统蔚为大观,优秀作品极多,令人自叹弗如,从而不自觉地认为这才是正宗,《红楼梦》好不好,只能取决于这个“正宗”的意见。
还有一层因素不容忽视,上世纪前半叶小说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逐渐退出主流,现代派后来居上。因为随着媒体技术进步,文学的写实能力已无法与电影等相提并论,“写实”不再是小说的核心价值,而卡夫卡为代表的“以文学为思考世界的工具”的主张成为主流。
在这个巨大转向的背景下,胡适难免无所适从。
究竟该怎么读懂《红楼梦》
虽然“红学”的价值值得肯定,但《红楼梦》毕竟是一部小说,不是学术著作,应该按“小说的逻辑”去理解,而从哲学、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必然会产生种种误会,总觉得曹雪芹没说出自己想说出来的话,许多问题“认识不到位”。
《红楼梦》超越了中国小说传统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种传统,一是说书艺人的谋生工具,二是文人游戏之作。不论哪种传统,都以故事为核心,除了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外,作者并无深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小说都是故事(Story),并非小说(Novel),所以我们没能诞生出小说的文本自觉、主题自觉和结构自觉。只要能把故事讲好,吸引人,作家就满足了,从没想过小说也是一种思考人生的角度。
在中国古小说史上,只有两本书超越了这个传统,一是董说的《西游补》,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前者依然有很深的游戏痕迹,而后者则如天外来客一样,全面颠覆了中国小说的传统。
令后人好奇的是,在没有前人可借鉴的前提下,曹雪芹是怎么发现小说智慧的?为什么他一上来就能做得这么好?
王国维慧眼独具
真正发现这一点的,是王国维,他较早系统地提出《红楼梦》的主题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个说法现代人已不太熟悉了,用今天的语言,或者可以概括为“存在即虚无”。
贾宝玉含玉而生,这个玉代表“欲”。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欲望来到世间,在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天下第一淫人”。
     一旦失了玉(欲),我们都会抓狂,表面看,贾宝玉可以在两大美女间自由选择。可结果却是,爱最终必然会失去。因为生命脆弱而短暂,因为我们会遗忘,会在无休止的重复与折磨中,变得麻木。
黛死钗嫁象征了人生永难圆满的命运,当贾宝玉决定出家时,他扔掉了曾经珍爱的“玉”(欲),说:我已经有了心,还要玉(欲)做什么。
令人惊叹的双线式结构
《红楼梦》不仅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讲故事的误会”,而且在写作技巧上,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品质。
《红楼梦》的写作是典型的双线式,即两个线索:一是宝黛爱情,一是“四大家族”衰落。
双线式写作是较晚诞生的现代小说技巧,《安娜?卡列尼娜》是早期的代表作,被誉为“拱门式结构”,它刚出版时,曾引起一片争议之声,令人意外的是,曹雪芹在百余年前就采用了这一结构方式,尤为令人震惊的是,《红楼梦》双线式写作极为完整、流畅,完全不像是一部古典小说。
《红楼梦》的文本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
有趣的是,不仅在结构技巧上曹雪芹与托尔斯泰有暗合之处,在许多具体描写上,两人的作品也颇可对照阅读,比如林黛玉首次进贾府时,小说中众多人物是首次出场,可作者铺垫老道,层次分明。
《安娜?卡列尼娜》中男女主角首次在舞会上认识,也是多人出场,作者描写同样也有“三染法”的神韵。可见,伟大作品是相通的。相比之下,《子夜》中开篇舞会就显得枪法凌乱,人物纷繁难记。
     在《红楼梦》中,这样暗藏的写作技巧极多,所以《红楼梦》中人物丰满生动,个个不同。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曹雪芹犹如足球场上的马拉多纳,每一脚都有想法,而后代中国作家犹如男足国家队,除了开大脚、犯规之外,别无长技,甚至到了根本看不出曹雪芹天才想法的地步。
《红楼梦》也有缺点
不否认,《红楼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叙事节奏略慢,心理独白少而缺乏层次,书中曹雪芹用了几十种文体,比如诗、赋、词、小令、曲、诔、对联、谜语等,过于“炫技”。
《红楼梦》前40回文笔精炼,中40回质量下降,因宝黛年龄已大,爱情试探成分多,拌嘴内容少,这条线本来活泼有趣,可打消全书沉闷,此时则双线都略显迟缓,但曹雪芹还是展现出了大师级的文本控制力,写出“葬花”等经典情节。
     今人觉《红楼梦》难度,与文化背景改变有关,随着士阶层被摧毁,现代人已难以体会出其中的微妙、细腻、和趣味。
《红楼梦》是需要细心去“品”的小说,不能抱定“写实才是好小说”“好小说就是讲个好故事”之类陈腐见解,只有将个人的狭隘经验先放在一边,才能渐入佳境。
许多读者是通过电视剧了解《红楼梦》的,以为《红楼梦》就是一个故事,自然是读而不知其味。《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也需要读者尊重心、审美力的参与,只有人与小说产生共鸣时,才能真正体会到艺术给心灵带来的那份巨大欢乐。
你认为《红楼梦》堪称传世经典吗?
专题评价:
还能输入140字
微信扫一扫,每天收获一点新文化
发评论得Q币
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发表评论!评奖规则:评论获置顶的1名网友,奖励50q币。选出高质量评论20条,每人10q币。
第150期:《文讯》事件启示录:台湾文化界从不文人相轻
第149期:老百姓的文化狂欢:香港书展能带给内地什么启发?
第148期:台湾文化不死 文人积聚救杂志
第147期:中国农民为什么自杀?
第146期:低调回归:老字号生活书店能走多远
第145期:"消费"历史:逐渐庸俗化的当代通俗史叙述
第144期:南渡北归:逝去的民国多样化历史叙述
第143期:天下幻灭:中西碰撞下的晚近历史叙述
第142期:革新与图强:进化论思潮下的晚近历史叙述
第141期:好文渐绝种:谁阉割了高考作文的文学性
第140期:文化失序下的高考:时代洪流中的四考生
第139期:谁动了她的胸罩:作弊为何屡禁不止
第138期:作家的面子 : 为钱写作丢人吗?
第137期:传统出版业死循环:做书是死,不做书也是死
第135期:出版业乱象:"嫖客"心态搞文化
第134期:致我们渐无追求的青春文学
第133期:博士后当中学教师:屈才还是进步?
第132期:从汶川到芦山:回看新闻当事人
第131期:凤凰万人坑:被金钱绑架的文物古迹
第130期:剪刀与颜料 : 文艺作品删改趣事
第129期:文学批评有底线 才会有自由
第128期:中国影评人的黄昏:未生已死?
第127期:朝鲜画家:画领袖画最崇高
第126期:张国荣十年忌:理想艺人缺位下的中国产物
第125期:影响中国几代人的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
第124期:花甲知青:时代中的人与文
第123期:画布上的中国:从四幅画看中国农民流变
出品腾讯文化
编辑李岩 秦嘉敏
设计吕沛东
分享到关闭
分享按钮不再出现?确定取消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经典语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