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诗表达爱情的古诗词要生活只有干活

关于景色的古诗(十首)_作业帮
关于景色的古诗(十首)
关于景色的古诗(十首)
观刈麦赏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南),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北),一身经历了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曾任过周至尉、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少傅等官.白居易前期有热情,有锐气,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后期锐气消失,棱角磨平,潜心佛事,以知足长乐,"独善其身"自居.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他自己分之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元稹为之编辑为《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烤.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岁晏:年底.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刘方平《月夜》赏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1].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刘方平,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颖阳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六首.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入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入.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征,不好去穿凿.商山早行 ??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一首比较著名的写景抒情诗.商山,又名尚阪、楚山,在现陕西省商州市东南.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首联提挈全诗.清晨起来,院子里已响起了车马的铃铛声,旅客们要驾车上路了.他们可能一夜都没休息好,想到新的一天的奔波又要开始,心中不免又升起了一阵思乡的悲苦之情.作者紧扣题目,写出早行情景后,接着点明了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心绪.一个“悲”字定下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全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诗人来到院子里,远处传来雄鸡的啼鸣,看看天色,一弯残月还高悬于幽暗的天际;收拾行装上路,路上十分空旷、沉寂,板桥上铺满白霜,留下行人的踪迹.作者选取了鸡鸣、残月、茅店、寒霜、板桥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极其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此联每字一种物象,合在一起意蕴无穷,真正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地,而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千古名句.沈德潜曾以“早行名句尽此一联”给予了高度评价.
颈联仍是早行中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路边槲树的叶子落满山径,枳树的白花把驿站的墙照得亮亮的.叶花本无情,但叶落归根撩人思乡之情;枳花让驿墙更醒目,使羁旅之人又倍感异乡奔波的劳顿之苦和思乡之切.“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此联对仗工巧,进一步充实了上联所描绘的典型环境,使气氛更显寂静、悲凉.
尾联所写乃是清晨在征途中回忆昨晚的梦境.早行的情景使诗人想起昨晚梦中的故乡杜陵,那里已是春光满园了,成群的野鸭、大雁挤满了暖暖的池塘,嬉戏游玩.这些残留的印象,更衬托出诗人对长安的留恋,对人生之路的无奈.因为昨晚的他在茅草砌成的房子里歇脚,此时的他正在凄清的山路上奔波.此联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统观全诗,不过是抒写旅途景物和个人的生活感慨,但表现精巧,不仅每联都紧扣了“早行”的主题,而且语言明净,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结构严谨.巧状早行难言之景,尽抒羁旅思乡之情,不愧为古典文学中羁旅诗、乡愁诗的上乘之作.
陆游《卜算子·咏梅》赏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一.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二.词文赏析: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所谓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摹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时,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特征.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场面描写:斗草.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的?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4.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结合全词谈谈你的个人看法.5.风格:温润秀洁.6.总结: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浓厚得多了.
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例如“簌簌”,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装”,其实,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作者是从“簌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南乡子 辛弃疾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鉴赏
作者:夏承焘
来源:今人佳作
录入:竹叶青对女儿红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上片“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下片“年少万兜鍪,……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时代,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古诗百首鉴赏
&&&&&&&&&&&&&&&&
/ 古诗百首鉴赏 
古诗百首鉴赏咏 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①万条垂下绿丝绦。② 不知细叶谁裁出,③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  ①碧玉:青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形容像碧玉一般翠绿的柳叶。 妆: 妆饰,妆扮。  ②万条:形容下垂的柳条很多。 丝绦(tāo):用丝线织成的带子,这 里用来比喻下垂的柳枝。③裁:用剪刀剪裁。【解析】  这是一首吟咏初春时的垂柳、赞美春风的诗。诗的大意说:一棵高大的 垂柳,像是用翠绿的美玉妆扮成的一样。下垂的千万条柳枝,犹如千万根迎 风飘摆的丝带。不知细巧的柳叶是谁精心剪裁出来的?农历二月里的春风恰 似一把神奇的剪刀。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从颜色和形状上对柳树进行描绘。后两句用设问和自答的修辞格式,赞美了给万物带来生机、给大地披上绿装的春风。 比喻贴切自然,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登鹳雀楼①(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③ 欲穷千里目,④更上一层楼。⑤【注释】  ①鹳(guàn)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城西,楼有三层。这里是唐代著 名的登高望远的游览胜地。后来鹳雀楼被河水冲没。②依:傍着,挨着。 尽:完。这里是落下去的意思。③入海流:流入海中,流进东海。④欲:想要,希望。 穷:尽,穷尽。 目:目光,视线。⑤更上:再上。【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登上鹤雀楼时看到的风光景物,也写出了诗人当时所产生的感受。诗的大意说:太阳依傍着西山缓缓地落了下去,奔腾不息的黄河昼夜不停地向着东海滚滚流去,要想极目远眺,看到千里之外的远景,就要站 得更高,再登上一层楼去。诗以形象的、概括力极强的语言,写出了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的生活体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富有哲理性,成为千古传诵的 名句。宿建德江①(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③ 野旷天低树,④江清月近人。⑤【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的一段,在今浙江省境内。②泊:停船靠岸。 烟渚:烟雾迷濛的水中小块陆地。③客:指诗人自己。④野旷:原野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⑤月近人:水中映照的月影在向人靠近。【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旅途中船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是一首即景诗。诗的大意说:旅途中暂时把船停靠在烟雾迷濛的江中小洲边上,苍茫的暮色给客旅 之人增添了一缕新的愁绪。由于原野空旷辽阔,极目远眺,在那天与地相接 之处,天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在江水中的月影,好像缓缓移过来向人靠 近。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写出了逼真的景象,写出了诗人此时独特的感受,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山 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①万里长征人未还。② 但使龙城飞将在,③不教胡马度阴山。④【注释】①秦:朝代名,公元前 221—前 206。 汉:朝代名,公元前 206—公元220。这里的秦时、汉时,泛指遥远的古代。 关:关隘。②还:返回。  ③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 龙城飞将:指汉朝防守边疆的名将李 广。李广与匈奴在此作战,匈奴惧怕李广,称他为“飞将军”。  ④不教:不让。 胡马:指敌人的骑兵。 胡:古时对西方和北方少数 民族的通称。 阴山:阴山山脉,横贯今内蒙古自治区内。【解析】  《出塞》是乐府诗歌的旧题,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描写边塞生活。这 首诗即借此题写了唐代戍边将士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长期戍边战士的同 情,希望能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使边境得以安宁。诗的大意说: 从秦汉时,明月就照临着边境上的古老关塞,至今,这里仍然还有无数离家 万里的战士,在这关塞上戍守,不能返还家乡。只要能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 在这边界上把守,外来的敌人就不敢来侵犯了。唐代,边境上的战争常常失利。人们怀念有汉代李广那样的将领守边,含蓄地批评了朝廷用人不当。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注释】①异乡:他乡。 为:做。 异客:陌生的客人。②倍思亲:加倍思念亲人。  ③遥知:这里是在遥远的地方想象着的意思。 登高:古代风俗,重阳 节要登高,饮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认为九月九日登高时佩带茱 萸,可以避邪。【解析】 这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当时作者才十七岁,一个人客居在外,重阳佳节时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诗的大意说: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 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诗本来是写自己想念兄弟的,可是并不直说自己如何想,偏说想象着兄弟们登高都在想念他。这就加深了诗的感情,读来更加感人。“每逢佳节倍 思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①夜静春山空。② 月出惊山鸟,③时鸣春涧中。④【注释】  ①闲:悠闲,寂静。这里含有人声静寂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②空: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③惊:惊动,惊扰。④时鸣:不时地鸣叫。【解析】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 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①遥看瀑布挂前川。② 飞流直下三千尺,③疑是银河落九天。④【注释】  ①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雾。香炉峰顶常常弥漫着雾 气,这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呈紫色。  ②遥看:远远看。 瀑布挂前川:意思是瀑布像一条白练高挂于山川之 间。③三千尺:形容瀑布很长,山很高。这是夸张的说法。  ④银河:天河。 九天:天空的最高层。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最高的一 层称为九天。【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诗的大意说:香炉峰在阳光的照耀下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这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前面的山川之间。飞奔的流水倾泻 直下有三千多尺,令人怀疑这是天上的银河从最高的天空落到人间。这首诗的特点是善于用比喻,也善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得很奇特,还善于用夸张的手法,大胆夸张,做到夸张而不失真。题峰顶寺(唐)李白夜宿峰顶寺,①举手扪星辰。② 不敢高声语,③恐惊天上人。【注释】①峰顶寺:山寺名,旧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建筑在一座高山顶上。②扪(mén):摸。 星辰:星星。③语:说话。【解析】 这是李白夜宿峰顶寺时,题写的五言绝句。诗中用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写出峰顶寺之高。诗的大意说:夜间住宿在峰顶寺内,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谈话,怕声音稍微大一点,会惊醒天上正在睡觉的人 们。这首诗主要抓住峰顶寺之高来描写,一举手就可以摸到星星,不用说高,人们能想象出其高来。怕惊扰天上睡觉的人们,连大声说话都不敢,可见离 天之近,也可想象出峰顶之高。李白的另一首《夜宿山寺》原文是:“危楼 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的后面两句与此诗后 两句完全相同,也许是同一首诗的不同抄本。横江词(唐)李白海神来过恶风回,①浪打天门石壁开。② 浙江八月何如此?③涛似连山喷雪来。④【注释】  ①海神:传说中的东海女神,她一出现就会带来暴风雨。 来过:经过。 回:旋转,回荡。  ②天门:指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境内,这两座山对峙在长 江两岸,形势险要。③浙江:钱塘江。 何如此:比这里如何,比这里怎么样。④喷雪:指喷射着雪一样的浪花。【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横江浦一带风恶浪险的壮丽景象。诗的大意说:就像传说中的东海女神经过这里一样,江中恶风旋转,巨浪拍山,把天门山的石壁都 打开了。听说八月里钱塘江潮很壮观,比起这里怎么样?这里的浪涛就像一 座山连着一座山层叠而起,喷射着雪一样的浪花奔涌而来。诗借助神话传说和恰当的比喻,描绘出横江浦风猛浪急的惊险场面,读这首诗如身临其境一般。绝 句(唐)杜甫两个黄鹏鸣翠柳,①一行白鸳上青天。② 窗含西岭千秋雪,③门泊东吴万里船。④【注释】①黄鹏:黄莺鸟,叫的声音很好听。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②白鹭:一种水鸟名,俗称鹭鸶。③西岭:泛指岷山。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④泊:船停靠岸。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因这里古属吴国。万里:指 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成都浣花溪畔草堂周围景物的诗。诗的大意是:两只黄莺鸟在溪边翠绿的柳树上鸣叫,水田中一群白鹭飞起,它们排成一行飞上蔚蓝 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就像含在窗口里一般。门前 溪畔停泊着开往东吴的万里航船。这诗的主要特点是一句一景,每句都是一个美丽的画面,四句一起又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画。画中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有静,有声 有色,情景相生。它是千古流传的名篇。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②留连戏蝶时时舞,③自在娇莺恰恰 啼。④【注释】①花满溪: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满了。蹊:小路。②压枝低:花开得很茂盛,很多,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 恰恰:黄 莺的鸣叫声。【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邻居黄四娘家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景象。诗的大意说:黄四娘的家里栽植的花非常多,连园中的小路都被各种花儿遮住了。 千万朵花儿竞相开放,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在花间戏耍的蝴蝶上下飞舞, 总是舍不得离开。自由自在的黄莺在花枝间穿来穿去,非常美丽可爱,啼叫 起来非常悦耳。这诗的特点是动中写静。通过繁花似锦,蝶舞莺啼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春光的赞颂和自己此时的欢愉心情。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①朔云边月满西山。② 更催飞将追骄虏,③莫遣沙场匹马还。④【注释】①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②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朔:北方。 边:边境。 西山: 指令四川省西部的岷山。  ③更催:再次催促。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称为“飞将军”,这里 指严武部下勇猛的将士。 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④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率领军队与入侵的吐蕃军队进行激烈战斗的情景。诗的大意说:昨天夜间,萧瑟的秋风吹到我军驻守的关塞,我警觉到,敌人往往趁秋天草实马肥时入侵。走出帐外,见边境的西山,时而洒满月光,时而 为云所遮蔽。我再次催促作战勇猛的将士们,要勇敢杀敌,不要让入侵敌军 的一人一骑从战场上逃回去!诗中表现了边防将帅一闻到秋风声就提高了对敌作战的警惕性,还表现了他们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诗的格调高昂,读来使人振 奋。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①上有黄鹂深树鸣。② 春潮带雨晚来急,③野渡无人舟自横。④【注释】  ①独怜:特别喜爱,偏偏喜爱。 幽草:生长在幽静地方的青草。 涧: 山间的流水。②深树:指枝叶繁茂的树阴深处。③春潮:春天江河上游冰雪融化,河水上涨,叫做春潮。④野渡:郊野外的渡口。【解析】 滁州西涧,在今安徽省滁县城西。这里环境幽静,景色优美。诗中写了此处春天傍晚时的雨中景象。诗的大意说:我特别喜爱生长在涧边幽静之处 的青草,树阴深处黄莺鸟在婉转啼鸣,也使荒郊野外充满了生机。一场春雨 过后,使本来已上涨的河水,流得更加湍急了。郊外的渡口上,无人渡河, 只有渡船悠闲地横在水面。诗中选取了幽草、深树、黄鹂、春潮、急雨、横舟等动静相间的景物,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意图。“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为历代人们 所称颂。有多少画家以此为题,画出许多意境优美的图画,给人们以艺术享 受。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①单于夜遁逃。② 欲将轻骑逐,③大雪满弓刀。④【注释】①月黑:没有月亮的黑夜。也叫月黑天,月黑夜。  ②单于(chányú):古代匈奴族的领袖。后借作北方少数民族君主的称 呼。这里泛指当时入侵的异族将领。 遁逃:偷偷地逃跑。  ③欲将:这里是正要率领的意思。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 赶。④满弓刀:形容雪很大,天很寒,战士的武器上都凝结着雪花。【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疆战士雪夜追击逃敌的诗。诗的大意说:在一个月黑天的夜晚,大雁见下面有人在活动,不敢栖息,飞得很高。入侵的敌军将领,趁着黑夜偷偷地逃跑了。正当率领着轻骑兵去追击敌人之时,却下起大雪, 天寒地冻,为追杀敌人增加了困难。尽管战士们的弓和刀上都凝结着雪花, 战士们还是不畏艰苦,奋勇追击。“大雪满弓刀”既写出了环境的艰苦,也写出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不畏艰苦的精神面貌。这首诗是这类诗中的名篇。咏绣障(唐)胡令能日暮堂前花蕊娇,①争拈小笔上床描。② 绣成安向春园里,③引得黄莺下柳条。④【注释】①花蕊(ruǐ):花心。这里指花朵。 娇:指花朵美丽鲜艳。②拈(niān):用两三个指头捏住。 床:指绣花时绷绣布的绣架。③安:安置,摆放。④下柳条:从柳树枝条上飞下来。【解析】 绣障,就是绣着花鸟的屏风。这首诗借着吟咏绣障,歌颂绣工们绣制屏风的高超技艺。诗的大意说:傍晚时分,堂屋前面的花朵开放得鲜艳美丽, 女工们拿着描花的彩笔,精心地把花朵描在绷着绣布的绣架上。绣成的屏风 摆放在春天的花园里,因绣得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黄莺飞下柳条,向着绣障 中的花间飞来。诗的特点是善于运用衬托的描写技巧。诗本来是歌颂女工绣花技术的高超,能巧夺天工,可是诗人却不直说女工刺绣得如何生动,却说鸟儿看到刺 绣发生了错觉,把假花当成了真花,向着假花间飞来。这样的衬托,比直说 更耐人寻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②草色遥看近却无。③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④【注释】  ①水部:宫名。 张十八员外:指当时著名诗人张籍。张籍在兄弟间排 行第十八。  ②天街:指唐代京城的街道。 润如酥:形容春雨过后泥土松软湿润的 样子。  ③遥看:远远地看。 近却无:早春刚出土的小草,短小稀疏,近看不 明显。  ④绝胜:远远胜过。 烟柳:形容柳树在淡淡烟雾笼罩下的样子。这里 指艳阳天的景色。皇都:指唐代都城长安。【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早春自然景色的诗。诗的大意说:早春,一场细雨过后,大地解冻,泥土松软,长安街道滋润得像酥油一样。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远远看去,青青的连成一片,可是走到近处,稀稀疏疏,不太明显,反而看 不见。早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远比那烟柳满城的暮春景色好得多。诗人抓住早春的特征,着墨不多,把早春特有的景色描绘了出来。“草色遥看近却无”,被历代认为观察细致,描绘准确的佳句。晚 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①百般红紫斗芳菲。② 杨柳榆荚无才思,③唯解漫天作雪飞。④【注释】①草树:这里指草本和木本的花。 归:归去。  ②百般红紫:这里代指各种颜色的花。 斗:这里是比赛的意思。 芳 菲:花草的芳香。③榆荚:榆树的果实,形状像小铜钱,又叫榆钱。 才思:才华。④唯解:只知道。 作雪飞:像雪花一样飘飞。【解析】 这首诗描写晚春季节,百花争艳,柳絮飘飞的情景。诗的大意说:各种花儿好像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了,所以它们开出各种颜色的花朵,放出不 同的香气,互相争艳斗奇。杨花和榆荚没有才华,开不出姹紫嫣红的花来, 只知道像雪花一样漫天飘飞。诗人写的是晚春景象,实则借景行情。这诗的突出特点是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格式,百花在争芳斗艳,杨花、榆荚因为“无才思”,所以只知道“作 雪飞”。诗人把这些花草树木都赋予了人的品格,使之人格化了。菊 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①遍绕篱边日渐斜。② 不是花中偏爱菊,③此花开尽更无花。④【注释】  ①秋丛:指菊花。 绕舍:围绕房舍。 似陶家:像陶渊明的家。陶渊 明是晋朝大诗人,他很喜爱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②篱边:篱笆旁边。 日渐斜:太阳渐渐偏西。③偏爱:在诸多事物中特别喜爱其中某一个。④开尽:花开完了。【解析】 这是一首吟咏菊花的诗。诗的大意说:围绕房舍四周,全都种植着一丛丛秋菊,就像陶渊明的家一样。绕着篱笆欣赏这些傲霜的秋菊,直到太阳渐 渐西斜,还舍不得离开。在诸多花中并不是我特别偏爱菊花,因为这菊花开 过之后,就再也没有别的花可看了。在唐代诗歌中吟咏菊花的不少,有的欣赏它孤标傲世的品格,有的欣赏它不畏风刀霜剑的斗争精神,有的为它生不逢时鸣不平,这首诗则因为“此 花开尽更无花”,立意新颖,是咏菊诗中独具特色的佳篇。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①抱膝灯前影伴身。② 想得家中夜深坐,③还应说着远行人。④【注释】  ①邯郸驿:设在邯郸的驿站。 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驿: 驿站,古代来往官员和传送公文人员住宿、换马的处所。 冬至:二十四节 气之一。古时冬至是和年节同样重要的节日,官员放假,民间团聚,欢庆佳 节。②影伴身:只有自己的影儿和自己相伴,形容孤寂冷清的样子。③想得:这里是料想到的意思。④远行人:远行在外的人,指作者自己。【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远行在外,适逢冬至佳节,倍加思念家乡的情景。诗的大意说:我离家远行,走到邯郸驿站,恰逢冬至佳节。夜深了,家家团聚,庆贺佳节的欢笑之声不断传来,我却一个人孤独地在灯前抱膝闷坐,只有影儿 和自己相伴。料想家中的人们深夜围坐在一起过节,该是正在叨念我这在外 远行之人吧。诗人本来自己非常想家,但不正面说自己如何想念,偏从对面落笔,想象着家中人们过节时如何思念自己。这就把思乡的主题表达得更突出,也更 能牵动读者的感情。夜 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①复见窗户明。② 夜深知雪重,③时间折竹声。④【注释】  ①讶(yà):惊讶,诧异。 衾枕(qīn zhěn):被子枕头。衾:被子。 衾枕:这里泛指睡觉铺盖的被褥等。②复见:又见。 复:又。③雪重:雪下得很厚,分量很重。④时闻:不时听到,时常听到。【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冬天深夜,下了大雪时的情景。诗的大意说:夜间睡觉时被窝特别冷,已经使人感到惊讶,往窗口一看,又见窗户分外明亮。夜深了, 虽然没有出去看,也知道雪下得很大,积雪很厚,分量很重,外面时时传来 积雪压断竹枝的声音。这首咏雪诗很别致,诗写的是夜间降雪,却没有一处正面描写下雪的情景,全用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衾枕冷”“窗户明”“折竹声”,从不同 的侧面描绘出了雪下得很大的特征,而且句句扣紧深夜降雪的特点。诗从表 面看来纯系写景,实则借景写情。从他彻夜不眠的听雪压竹折声、惊讶衾枕 冷、和不时窥窗等等动作中,透露出诗人此时受降职的处罚,到边远的地方 谪(zhé)居的孤寂心情。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①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九月初三夜,③露似真珠月似弓。④【注释】①残阳: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铺展。②瑟瑟:本来是碧绿色的宝珠,这里用来代指碧绿的颜色。  ③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农历每月初三,有像弯 弓一样的月牙。  ④真珠:珍珠。某些软体动物(如蚌)的贝壳内产生的圆形颗粒,通明 透亮,很珍贵,多用作装饰品。【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秋天傍晚,太阳半落,新月悬空的江上景色。诗的大意说:一道夕阳的晚霞,光线斜射江面水中,江水半边碧绿,半边赤红。最可爱的是农历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颗颗晶莹透亮,好像又圆又明的 珍珠,一勾新月,恰似挂在半天的一张弯弓。诗用“真珠”比喻露珠,用“弓”比喻新月,既贴切,又形象。这虽是一首写景诗,但诗人热爱祖国山水之美,热爱秋色的喜悦之情,却充溢于全 诗的字里行间。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①山寺桃花始盛开。② 长恨春归无觅处,③不知转入此中来。④【注释】  ①人间:指山下平原地带。这里的“人间”与下句的“山寺”对举。
芳 菲:泛指开放的花。 尽:完了。②山寺:此指大林寺,是庐山上香炉峰顶的一座寺庙。③恨:遗憾。 春归:春天结束了。 觅:寻找。④此中:指大林寺中。【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述了大林寺山高谷深,时节绝晚,与山下平原地带不同的景物节候,表现了诗人对春大的无限留恋和热爱。诗的大意说:农历 四月间,山下平原地带的花都已经凋谢了。这大林寺里的桃花才盛开。以前, 往往因为春天归去了,不知到哪里去寻找,而感到遗憾。殊不知春天却转入 到大林寺里来了。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并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腿似的,可以转来躲去。诗人以高超的 艺术技巧,把自然界的春天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所以历代读者称 赞这首诗是唐人绝句中的珍品。悯 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①汗滴禾下土。② 谁知盘中餐,③粒粒皆辛苦。④【注释】  ①锄禾:锄去禾田的杂草,并给禾苗松土。 日当午:太阳正当顶的时 候,正中午。②汗滴:汗水往下滴落。③谁知:有谁知道。 餐:这里指饭。④粒粒:每一粒。 皆:都。【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在烈日烤晒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写出了农民的艰辛,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 的,应当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诗的大意说:正当中午,农民在火 辣辣的太阳下,为禾苗除草松土,身上的汗珠一滴滴地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 里。有谁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用劳动换来的!诗用通俗的语言,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普通而又极其重要的道理:粮食来之不易,必须珍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千古 名句。山 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①白云生处有人家。② 停车坐爱枫林晚,③霜叶红于二月花。④【注释】①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②白云生处:白云升起的地方。一作“白云深处”。③坐爱:因为喜爱。 坐:因为。 枫林晚:枫树林的晚景。④霜叶:经过霜打的枫叶。 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红花更红艳。【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季节山中景色的诗。诗的大意说:一条曲曲折折的山间小道,由山底通向远处的山顶。在高峻的山上,云雾升起的地方,还有人 家居住。因为喜爱枫树林的美好晚景,所以停下车来观赏,这经秋霜打过的 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傍晚时的山间景物,诗人没有描写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而是用明快的笔触,画出了一幅爽朗明快的秋景图,给人以积极乐观的 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名句。清 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①路上行人欲断魂。② 借问酒家何处有,③牧童遥指杏花村。④【注释】  ①清明:节气名,在公历每年四月五日左右,古代这是个大节日,有休 假、游玩、上坟扫墓、家人团聚等,活动很丰富。②断魂:销魂,情绪很不愉快。③借问:向别人询问。 酒家:酒店,酒楼。④牧童:放牛的儿童,牧放牲畜的小孩。 遥指:指着远处。【解析】 这首诗写乡村清明时节,行人路上遇雨的情景。诗的大意说:过清明节的时候,下着纷纷细雨;出门在外,独自赶路的行人,触景伤怀,更增添了 一层愁绪。为了借酒排遣忧愁,借问一声:什么地方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 杏花丛中的村庄,意思是说酒店就在那里。诗以通俗的语言,写了清明季节特有的景色,描绘出此时路上行人独具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这首诗是历代广为传诵的名篇。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①巴山夜雨涨秋池。② 何当共剪西窗烛,③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注释】①君:您。古时对人的尊称。 归期:回家的日期。  ②巴山:指四川东部的山,这里代指四川,即诗人当时的住地。 涨秋 池:池塘因秋雨而涨水。  ③何当:什么时候能够,哪一天能够。 共剪西窗烛:共同剪掉窗前的 烛花。④却话:再叙说。【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四川时寄给他妻子的作品。诗的大意说: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吗?还没有一定的日期;现在,我所在的巴山一带,夜间正下着秋雨,雨水已经涨满了池塘。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共同坐在西窗下,剪着烛花谈心, 再回过头来详细追叙今天夜晚这巴山夜雨时的孤寂心情。诗中用浅显平淡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写现实,后两句写想象。把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和想象中重逢的欢乐,交织 在一起来写,两相映衬,感情真挚。在李商隐的短诗中,这也是千古传诵的 名篇之一。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①楼台倒影入池塘。② 水晶帘动微风起,③满架蔷薇一院香。④【注释】①阴浓:指树阴浓密。②楼台倒影:指池塘边的楼台映在水中的影子,仿佛楼台倒立在池塘中。  ③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这里用来形容挂在门 户上的帘子极为珍贵。④蔷薇:一种落叶灌木,枝上有小刺,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味。【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山亭夏日的美好景色。诗的大意说:夏天,树木的枝叶长得很繁密,树阴很浓,白天变得越来越长。池塘边的楼台亭阁, 影子倒映在水中,别是一种景致。门窗上垂下的水晶帘子轻轻晃动,知道有 轻轻的微风吹起;微风拂来,架上的蔷薇花散发出阵阵清香,香遍整个庭院。 读这首诗,犹如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夏日的浓阴,池中的倒影,微风 动帘,满院花香,给人以安宁、静谧的感觉。诗中有动有静,有色有香,是一幅立体的“山亭夏日图”,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冬 柳(唐)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①零落衰条傍晓江。② 正是霜风飘断处,③寒鸥惊起一双双。④【注释】  ①柳汀:指湖水岸边栽植柳树的地方。 汀:水边或水中的平地。 野 人:指诗人自己。旧时朝野相对,因诗人不在朝中做官,在乡间隐居,所以 自称“野人”。②零落:形容花草树木衰败凋落的样子。 衰条:衰败的柳树条。③霜风:指冬天的寒风。④寒鸥:冬天在水边的一种水鸟。【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柳树在寒冬时的景象。诗的大意说:水汀边一行行的柳树斜对着我的窗口,我这隐居的野人时时从窗口眺望着它随着季节变化的姿态。昔日嫩绿如丝绦的细柳,如今叶落枝枯。衰败的枝条,已 零零落落地堆积在江岸边上。一阵寒风吹来,把柳树的枯枝吹断,断枝落地, 惊起栖息在江边的寒鸥,它们成双成对地飞去了。诗人往往喜欢吟咏春柳,对风刀霜剑下的冬柳,不怎么注意。陆龟蒙却抓住落枝惊寒鸥这一瞬间,画出了一幅静中有动的冬景图,表现了诗人独特 的审美情趣。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①蕊寒香冷蝶难来。② 他年我若为青帝,③报与桃花一处开。④【注释】①飒飒(sà sà):形容风吹的声音。 西风:指秋风。②蕊(ruǐ):花蕊,花心。  ③他年:将来,含有“有朝一日”的意思。 青帝:传说中掌管春天的 神。④报:告诉。【解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借着吟咏傲霜斗寒的菊花,表达了自己要改变不合理现实的决心和信心。诗的大意说:满院里栽植的菊花,在飒飒的 秋风中傲霜开放。尽管在这寒冷的季节,花蕊仍散发着冷香,可是,蝴蝶怕 冷,难能飞来。有朝一日,我如果做了掌管春天的神,可以发号施令的话, 我就要叫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这首诗刚劲豪迈,表现了黄巢决心改变不合理社会的远大理想。云(唐)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①映水藏山片复重。② 无限旱苗枯欲尽,③悠悠闲处作奇峰。④【注释】①千形万象:千变万化的形象。 竟:这里含有终究的意思。  ②映水藏山:有时映在水中,有时藏在山里。这里形容夏云的变化。 片 复重:有时化成一片片,有时又重重叠叠在一起。这里也是形容云的变化多 端。③无限:无边无际。 枯欲尽:枯干得快要全部死了。④悠悠:闲散,从容不迫的样子。 奇峰:奇妙的山峰。【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云,实际上作者的描写重点却不在写云的变化多姿,而是对久旱不雨、禾苗枯死的情形,感到焦急不安,对农民表现了极大的关心和同情。诗的大意说:天上的云彩千变万化,有时映在水中,有时藏 在山间,有时片片飘飞,有时重重堆积,虽然变化多端,可就是不下雨,人 们等来的终究还是一场空。那么多的旱苗眼看就要枯死光了,它却悠闲自在 地在空中堆积成奇妙的山峰。这诗也可理解为讽刺诗。诗人用云暗喻那些只当官,不替百姓干事的人,借此对他们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春 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①雨后兼无叶底花。② 蜂蝶飞来过墙去,③却疑春色在邻家。④【注释】①初见花间蕊:初次看到花朵中刚绽开的花蕊。②兼无叶底花:连叶底的花儿也不见了。③蜂蝶:蜜蜂蝴蝶。④疑:怀疑,这里含有猜度的意思。【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季景物变化的诗。诗的立意清新,构思别致,意境优美,语言含蓄,字里行 间流露出诗人惜别春天的感情。诗的大意说:下雨之前,才看到枝头上花儿初放,花朵只绽出微小的花蕊。一场春雨过后,花枝上花叶青青,特别繁茂,叶底下连花儿都看不到了。喜爱花儿的蜜蜂、蝴蝶飞来,见花儿都落 尽了,纷纷飞过墙那边去,它们也许猜想春天美好的景色移到邻家那边去了。立 秋(宋)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①一枕新凉一扇风。② 睡起秋声无觅处,③落阶梧叶月明中。④【注释】  ①乳鸦:小乌鸦。 玉屏:颜色像玉一样的屏风。屏风,放在室内用来 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空:这里是形容冷清寂静的气氛。②一枕新凉:指睡觉时刮来阵阵凉爽的秋风,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③秋声:这里指秋风吹动树叶等发出的萧瑟之声,含有景色冷清的意味。 无觅处:没处寻找。④梧叶:梧桐树叶。人们常把梧桐叶落,作为秋天的象征。【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新秋的景色。诗的大意说:小乌鸦啼叫着各自分散地飞去了,室内的白玉屏风,也显得更加寂静冷清了。夜里睡在床上,阵阵秋风吹来,是那样清新,那样凉爽。深夜,萧瑟的秋声,不断从外面传来。醒来之 后,想要寻找,却又不知向何处寻找,只见淡淡的月色映照在台阶上,而台 阶上已盖满了梧桐的落叶。诗人善于选择秋天特有的景物,来渲染秋天的气氛。唐代诗人就有“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的诗句。诗人在这诗中正是运用了这一传统的艺术 手法。梅 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①凌寒独自开。② 遥知不是雪,③为有暗香来。④【注释】①数枝:不多的几枝。②凌寒:冒着严寒。 独自开:意思是只有梅花在开放,没有别的花儿。③遥:远。④为有:因为有。 暗香:指梅花放出淡淡的清香。【解析】 这是一首吟咏梅花的诗。诗的大意说:墙角处有一株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不再开放了,这株梅树有几支却冒着严寒在开放。远远望去, 洁白如雪,但能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新的香味时时飘来。严寒的冬季,红火一时的各种花儿都凋谢了,唯有梅花,傲霜斗雪,迎着凛冽的寒风怒放。诗是赞美梅花,看得出,诗人也是以梅花自诩。泊船瓜州(宋)王安石京口瓜州一水间,①钟山只隔数重山。② 春风又绿江南岸,③明月何时照我还。④【注释】  ①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在长江南岸。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 州市南面,长江北岸,与京口隔水相望。 一水间:意思是在中间只隔着一 道水。②钟山:即今南京的紫金山。当时王安石的家就在紫金山下。③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堤岸。④还:返回,指回到钟山家中。【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从外地返还金陵,路经瓜州,泊船暂停,怀念在南京的家的时候写的。诗的大意说:京口和瓜州很近,中间只隔着一道水,从瓜州到钟山也仅隔着几重山。和煦的春风又把江南岸吹绿了,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 着我返回自己的故乡。诗人在写景炼字方面都很有特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为历代所称道。特别是那个“绿”字,据说最初用“到”字,后改为“过”、“入”、 “满”等,都不合意,改了十多次,最后选定了“绿”字。它的好处是给人 一种鲜明的形象感,好像看到了一片新绿的江南景色。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①远近高低各不同。② 不识庐山真面目,③只缘身在此山中。④【注释】①横看:从山的正面看。 侧:指从山的侧面看。②远近高低:指看山的人站的不同位置,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③不识:不认识,看不清楚。④只缘:只是因为,就是因为。 此山:这座山,即庐山。【解析】 这是一首即景寓意的说理诗。诗的大意说:千姿百态的庐山啊,从正面横着看,它像一座绵延不绝的高岭,从侧面看,它又是一柱巍然矗(chù)立 的高峰。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看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的面貌 也各不相同。人们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就是因为身子站在庐山之 中。诗的前两句咏山,后两句寓意。写山是为了寓意,寓意又全借写山。三 四两句是点睛之笔,富有哲理意味。因此,它成了人们广为传诵和经常引用 的千古名句。惠崇春江晚景①(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③正是河豚欲上时。④【注释】  ①惠崇:人名,宋朝著名画家,是个僧人。 春江晚景:指惠崇画的一 幅《春江晚景图》。②竹外:竹林之外。  ③蒌蒿(lóu hāo):一种野生草本植物。 芦芽:芦苇刚冒出的嫩芽, 也叫芦笋。④河豚(tún):鱼名,头圆口小,肉味鲜美,但其肝脑及卵巢有毒。【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的大意说:春天到了,青翠的竹林之外的桃花,刚刚才绽开三两枝。春江里的水已开始变暖,人们还没有觉察到,水中游来游去的鹅鸭先知道了。两岸地上已长满蒌蒿,芦芽也才抽出短短的嫩芽,这季 节正是河豚鱼要溯流而上的时候。苏轼的题画诗很有特点,他自己说“作诗如见画”,即通过诗的语言,描绘出图画的形象。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以“化静为动”的方法,把 静止的事物写得生机勃勃。同时又用“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群鸭在水 中嬉戏和对水温的感觉。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①菊残犹有傲霜枝。② 一年好景君须记,③正是橙黄橘绿时。④【注释】  ①荷尽:荷花落完了,荷花开罢了。 擎雨盖:这里指荷叶。因形状像 伞盖。②菊残:菊花凋谢,残缺不全。 傲霜枝:菊花枝茎在寒霜中傲然挺立。③君:您。古时对第二人称的尊敬之词。④橙黄橘绿:橙、橘都是水果名。这里用来代指晚秋初冬的季节。【解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中描写了南方秋末冬初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诗的大意说:为人们盛赞一时的荷花,开罢之后,连它那像伞盖一样的大叶 子,也都不复存在。篱边不惹人注目的菊花,开过后,直到凋残时,仍然有 迎着寒风严霜傲然挺立的枝茎。请您记住,一年中景致最好的季节,恰恰就 是这橙黄橘绿的秋末冬初之时啊!这里写荷花,写菊花,写秋景,主要是借景来抒发自己的一种感触。因此,它被誉为写景抒怀的名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乱入船。③ 卷地风来忽吹散,④望湖楼下水如天。⑤【注释】  ①望湖楼: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上,是当时眺望湖中景物的楼。 醉书:酒醉中题写此诗。②翻墨:打翻了墨水瓶。这里形容云像泼翻的墨一样黑。③跳珠:滚跳的珍珠。这里形容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跳跃不定。④卷地风:吹到地面上卷起的大风。⑤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诗的大意说: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 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 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 明净。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寒 夜(宋)张耒寒夜客来茶当酒,①竹炉汤沸火初红。② 寻常一样窗前月,③才有梅花便不同。【注释】①茶当酒:以茶当酒,以茶代酒。  ②竹炉:煮茶用的火炉,可能是里面用泥,外面用竹制做。 汤沸:水 煮得滚开。③寻常:平常。【解析】 这是一首冬夜即景小诗,描写了寒夜和老朋友相聚的情景。诗的大意说:在这寒冷的深夜里,老朋友来舍下相聚,家中没有酒,只好以清茶代酒,大 家促膝谈心。恰好火炉里的火烧得正旺,红红的火苗,把水壶里的水浇得滚 沸,正适合沏茶。窗前的月光和平常一样,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今 夜的景色却和往常不同,外面斗霜傲寒的梅花开放了,这就使人感到,虽然 一样是严寒之夜,在景色上却平添了无限生意,给人带来了无限希望。诗中所描写的寒夜景色,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家中不富裕,也不去追求虚荣的奢侈豪华,有酒喝酒,无酒喝茶,十分自然。诗中歌颂了梅花。 梅花不慕名利,不怕风刀霜剑的品格,恰和诗人的性格相辉映。“寒夜客来 茶当酒”等诗句,也为历代人们所传诵。临平道中①(宋)道潜风蒲猎猎弄轻柔,②欲立蜻蜓不自由。③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④【注释】①临平:指临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  ②风蒲猎猎: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蒲草, 茎可供编织用。 猎猎:形容风声的象声词。③欲立:想要站立。这里是蜻蜓想要在蒲草上停留的意思。④藕花:荷花。 汀洲:水中平地或水边平地,这里指汀洲间的水面。【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临平山下的优美风景。诗的大意说:水边的香蒲长得又嫩又长,微风吹来,蒲叶摇曳多姿,发出猎猎的响声,卖弄它那轻盈的体 态和柔媚的舞姿。蜻蜓飞来,想要在蒲草的叶尖上停留,却不能自由自在地 立稳。农历五月间,走在临平山下的路上,可以欣赏到汀洲间的水面上,盛 开着许多鲜艳的荷花。诗人把蒲草拟人化了,写得它像有知觉、有感情似的,在有意卖弄它的轻柔。蜻蜓欲立又不能自由停立的瞬间姿态,也写得很传神。作者静中写动, 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十分高超。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①瑶台失手玉杯空。② 晴天摇动清江底,③晚日浮沉急浪中。④【注释】  ①漫漫:形容大水遍地而来的样子。 走白虹:形容潮水来时卷起的浪 花,有如一道奔跑的白虹。②瑶台: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用白玉砌的楼台,叫瑶台。③晴天句:意思是晴空倒映在江底下不停地摇动。④浮沉:浮起与下沉。【解析】 每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是钱塘江观潮的日子。这天,钱塘江的大潮涌来时,十分壮观,来观潮的人山人海,诗人词客以此题材写诗填词的不少。这 是其中有名的一首。诗的大意说:潮水涌来时,在平坦广阔的沙滩上,卷起 的浪花有如一道白色的长虹。怎么突然会有这样的大水呼啸奔驰而来呢?也 许是居住在瑶台上的仙人一时失手,玉杯中的琼浆全都倾泻到人间吧。晴天, 倒映在水中的晴空在江底下不停地摇动。傍晚,西下依山的太阳映入江中, 也随着波浪上下起伏。诗中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壮阔景象,想象丰富。“瑶台失手玉杯空”的诗句,为历代人们所称道。绝 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不肯过江东。【注释】①生:活着。 人杰:人中豪杰,人中英雄。  ②亦:也,也要。 鬼雄:鬼中的英雄。这里表示了诗人死也要死得像 英雄人物那样壮烈的决心。  ③项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即楚霸王。他最后被刘邦打败,有人劝他 回江东,重整军队再战,他以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不肯再过江 东去。【解析】  金人南下时,虏走徽、钦二帝,宋高宗逃到江南,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忍辱苟安,不想收复失地,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诗的大意说: 人活着,应该成为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直到现在 人们还在思念项羽,他在大军失败之后,还有不肯再过江东的英雄气概。诗中借歌颂项羽至死不肯过江东的精神,讽刺了当时妥协逃跑的南宋统治者。言外之意是说,眼前的统治者,没有一个像项羽那样有骨气的英雄人 物。通过这些描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秋 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①空水澄鲜一色秋。② 隔断红尘三十里,③白云红叶两悠悠。④【注释】①清溪:指清清的溪水。 碧山:长满绿树的山,碧绿的山。  ②空水:天空和溪水,这里是天空映入溪水的意思。 澄鲜:这里形容 天空和溪水清澈澄碧、美丽可爱的样子。③红尘:指人世间。④悠悠:这里是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月夜的美好景色。诗的大意说:一条清清的溪水,婉蜒曲折地流过碧绿的山头,溪中的水在秋月的映照下,与天空澄碧鲜亮的颜 色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片美丽的秋色。这幽静之处距离人烟稠密的地方有三 十余里,这优美的境界恰似隔断红尘的世外仙境,天上的白云和山中的红叶, 都显得那样悠闲自在。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画中有山有水,月色照到水中,溪水映照着天空,天空倒映入溪水,境界十分开阔。后两句借景 写情,流露出作者向往过那超尘绝俗、清静悠闲生活的遐想。春 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①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万紫千红总是春。④【注释】  ①胜日:佳日,美好的天气。 寻芳:寻找花草,这里泛指寻访美好的 景物。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流经泗水、曲阜等县。 滨:水边。②光景:风光景物。③等闲:轻易,随随便便。 识得:认识到。东风:指春风。  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盛开,景色灿烂的样子。 总是:都是。【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一次春游的感受。诗人以欢快的心情,高度概括的艺 术手法,描写了丰富多彩的春天景物。诗的大意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 里,为了寻访和欣赏美好景物,来到了泗水边的游览名胜区。春回大地,无 边无际的原野一派生机。无限美好的风光景物,顿时使人感到特别清新,在 不知不觉中认识到春风的巨大作用。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这景色灿烂的美好春光,都是它点染出来的。  诗中表现了诗人奋发图强的远大志向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读来令人 鼓舞。“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色彩绚丽,寓意深远,是历来传诵的名 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①风光不与四时同。② 接天莲叶无穷碧,③映日荷花别样红。④【注释】①毕竟:到底,究竟。  ②风光:风景,景象。 四时:本来是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除 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③接天:与蓝天相接,这里形容湖中荷叶很多,望不到边际的样子。 莲 叶:荷叶。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④映日:指朝阳映照在红色荷花上,荷花与阳光交相辉映。 别样红: 异常红。这里是分外红的意思。【解析】 这首诗写杭州西湖一个六月早晨的美好景色。诗的大意说:六月西湖的风光实在美。一年四季其他时令都不能和它相比。湖面上无边无际的荷叶,一片碧绿,一直延伸到天边,好像和青天连接在一起,红色的荷花在朝阳的 映照下,显得分外红艳可爱。诗人抓住西湖的节令特征,采用了以少胜多,以个别烘托一般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西湖的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历代读 者喜爱的名句。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①树头花落未成阴。② 儿童急走追黄蝶,③飞入菜花无处寻。④【注释】①篱落:围着篱笆的院落。 疏疏:形容篱笆疏稀的样子。 径:小路。②未成阴:指树叶还没长得茂盛浓密。③急走:这里是奔跑着。 追黄蝶:追赶黄色的蝴蝶。④菜花:油菜花,黄色花。 无处寻:没处找,找不到。【解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春末夏初的景色,写出儿童天真烂漫的嬉戏情景。诗的大意说:农村里用稀疏的篱笆围成的一处处农家院落,中间一条小路曲曲折 折,延伸到远方。村边路旁树上的花儿已经开过,树上的叶子还长得不很茂 密。天真烂漫的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花儿是黄的,蝴蝶飞入菜花丛 中,孩子绕着花丛转来转去,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很熟悉,写过许多吟咏农村景物的诗。这首诗描写儿童追赶黄蝶,黄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中,分不清哪是蝶,哪是花。这些画面,富 有儿童情趣,充满着生活气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①尚思为国戍轮台。② 夜阑卧听风吹雨,③铁马冰河入梦来。④【注释】  ①僵卧:这里是静静地躺着不动的意思。 不自哀:不为自己的处境而 感到悲哀。  ②戍(shù):守卫。这里是防守边疆的意思。 轮台:在今新疆轮台县 东南,汉代在这里驻兵守边。这里泛指北方边疆。③夜阑:夜深,长夜将尽之时。④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泛指北方冰冻的河流。【解析】  宋绍熙三年(公元 1192 年)农历十一月四日,天气寒冷,陆游已六十八 岁,他罢官后,住在荒凉的孤村里,在一个风雨的深夜里,他念念不忘到前 线去为国守边,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的。诗的大意说:一个人静静地在这孤 村里躺着,却不为自己处境不好而感到悲哀,我还想着去为国家防守边疆。 夜静更深,听到窗外风吹雨打的声音,我梦中好像骑上披着铁甲的战马,跨 过冰河,到北方边境上去与敌人厮杀一般。诗中表现了诗人虽然年老,处境不好,但他想到的不是个人的悲哀,而是时刻关心祖国边疆的安全。即使在梦中,也还要一枪一刀的去为保卫祖国 而战。示儿(宋)陆游死后元知万事空,①但悲不见九州同。② 王师北定中原日,③家祭无忘告乃翁。④【注释】①元知:本来就知道。元:与原通。  ②但:只,只是。 九州:中国古时分为九州,这里指全中国。 同: 这里是统一的意思。  ③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中原: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淮河 以北被金人占领的广大地区。  ④家祭:家里祭祀祖先。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这里 就是指陆游自己。【解析】  这是爱国诗人陆游给他的儿子们留下的遗嘱式的诗。他念念不忘的不是 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诗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 神和感情。诗的大意说:我本来知道,人死之后,对世间万事都不会有什么 知觉了,只是使我悲伤的是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日后,等到朝廷的军 队收复失地,平定了北方,统一了祖国的那天,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可千 万不要忘记把这个胜利消息告诉我。诗的语言浅近,感情真挚深沉,富有艺术感染力,后人对此诗评价极高。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①村庄儿女各当家。② 童孙未解供耕织,③也傍桑阴学种瓜。④【注释】  ①昼:白天。 耘(yún)田:除去田间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细绳。 这里泛指纺线织布之类的活儿。  ②儿女:指男男女女,指所有参加劳动的人。 各当家:各人承担起家 庭中一定的生产任务。③童孙:幼小的孙儿。 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参加。④傍:靠近,依傍。【解析】 这首诗写初夏时节农村人们紧张劳动的生活情景。诗的大意说:白天人们忙着到田里去锄草,回家后夜晚忙着纺线织布。农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自都担当起家庭中一定的工作。幼小的孩童虽然还不懂得干耕田织布 的活儿,可是也在桑树阴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菜种瓜。诗人善于从侧面着笔,通过童孙也学种瓜的描写,突出了农村男女老幼都热爱劳动的主题,富有农家生活气息。冬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放船闲看雪山晴,①风定奇寒晚更凝。② 坐听一篙珠玉碎,③不知湖面已成冰。④【注释】①放船:让船在水上漂行。这里是乘船在水面上划行的意思。②奇寒:严寒,特别寒冷。 凝:这里指结冰。  ③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珠玉碎:这里形容竹篙触到水面上的冰 凌发出的响声,好像敲击碎珠玉的声音。④不知:殊不知。这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在湖面上乘船漂行时看到的景象。诗的大意说:雪后初晴,乘船在湖面上漂行,远远望去,山上盖满了白雪。风停了, 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寒冷。到了晚间,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已凝结成一个寒冷 的冰块儿。船舱外面传来撑船的竹篙碰碎湖面上的冰凌声,宛如敲碎了珠玉 一样,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才知道,湖面上都已结冰了。这首诗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图。画中有人物,有风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把冬季严寒的意境 刻画了出来,是描绘冬景诗中的妙品。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①小扣柴扉久不开。② 春色满园关不住,③一枝红杏出墙来。④【注释】  ①怜:爱惜。 屐(jī)齿:木屐底下的小齿牙。木屐,古人穿的一种 木底鞋,鞋底钉有齿牙,便于爬山坡或在泥地中行走。 苍苔:一种绿色苔 藓植物,也叫青苔。②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fēi):简陋的柴门。③春色:春天的景色。④红杏:红色的杏树花。【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风光的诗。诗的大意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翠的青苔,怕我的木屐鞋踏上齿印吧,园门紧紧关着。我轻轻地敲门,敲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却是关不住的,一枝红艳艳的杏花探出墙外 来。这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名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历代人们广为传诵和引用。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①子规声里雨如烟。② 乡村四月闲人少,③才了蚕桑又插田。④【注释】  ①绿遍山原:指山地和平原地带都长满了绿色植物。 白满川:指平川 水田里的水映着阳光,远远望去,一片白色。  ②子规:鸟名,又叫杜鹃、杜宇。在初夏时啼叫,人们常常把它的啼声 作为农忙的信号。③闲人:不干活的人。④才了:刚刚做完。 蚕桑:指采桑养蚕。 插田:指水田插秧。【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初夏农忙的生活情景。诗的大意说:初夏的农村,不论是山岭还是平原,到处都是一片碧绿。水田中的水色与天光互相辉映,分不出天与水的界限,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细雨濛濛,如烟如雾;子规声声, 催个不停,农忙的季节开始了。乡村里四月间,很少有闲着不干活的人。家 家户户,昼夜奔忙,刚刚做完采桑喂蚕的活儿,就又忙着到水田里去插秧。 诗中写了农村初夏特有的景色,写出农人的辛勤与忙碌,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与对劳动的赞美。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离别之情的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