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圆益州马腹一胀怎么解释

嘉州圆益州马腹胀怎么解释
夕阳问答网
嘉州圆益州马腹胀怎么解释
嘉州圆益州马腹胀怎么解释
夕阳问答网
Copyright & 2015一耽学堂青年文化公益事业简报(2015年第1期)
一 我们如何交流和讨论(写在“一耽之友”微信群里)
二 “中医科学社区教育”――2015年广东茂名
三 甲午春季访日纪行(并附参访团成员柯召民三篇感受)
…………………………………………………………………………………………………………
我们如何交流和讨论
(写在“一耽之友”微信群里)
义工必须是一个真的人、实的人。不能随影子跑,做幻做假。
所以在群里必须是实名、本名。这是为了记住自己,别忘了,别丢了。或者有信仰的皈依,就用正式的“法名”,要不就用你身份证上写的那个名字。
一个人不能有许多的名字,不能用许多符号来代表。你占用的名言之义越多,你的内在就越容易混乱。你不能去代表许多东西,可是你想的时候、说的时候、行的时候,往往就有一个不清楚的前设,以为自己代表着什么,以为自己在替谁说话,这都是混乱,将一误再误、以讹传讹。
其实,我们谁都代表不了谁。可是,你还是要代表“一个自己”说话,那你怎么说呢?至少要老老实实的,知道每一个人只能是每一个人。
话头如何说起,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名字给予了极大的方便,顺着这个名就能起头说话。唯其如此,应好好珍惜着使用。擦桌子的抹布,也不是用一次就扔的。话头太杂,名义多,都是不实际、不厚道、不单纯的表现。
“行不更名,作不改姓”,即使你沉默、不说话,在一个群里挂着,那也是响当当的金子一样发光。
一般,是事情过去了,远去了,置身事外,叙述才有可能,而此时,事情已经成为“某种历史”了。
在当其事的那一场,在当其时的那一刻,我们不会叙述,我们的心不平静,我们要表达。而所谓表达,其实就是“观点化”――概念的简化、虚化,最后是意气争论,一切粉碎。
佛教说“诤是无明”,“诤”导致内心的大黑暗。现代社会舆论场将此误导推向极致――表达即生存,生存即表达。这种普遍的错觉,已经影响到每一个人,甚而在学术和思想领域也不过如此。话语亢奋,实与麻醉同效。语言功能日趋单一,必将是一场可以预见的悲剧。
我说的叙述,是指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在舞台中间,在光源,在心田。像种庄稼养活自己一样,讲故事(平常的叙述)是人最迅速退化的能力之一。
我相信义工都是有故事的人。义者,行也,把心中的源头活水,原原本本、自自然然的行出来,行到人间,行到舒缓沉静的境地。爱,没有办法太暴烈,欲其生、欲其死,只能如潺潺溪水。在众人中行义,这是一种对自己刻苦的精神修养,是在千年万年之中体味此心。
在义工群里,大家表达了很多,但是很少叙述自己的故事。请停一停,讲一讲我们自己。很多有趣的故事都还藏着,从来没讲过。而能听故事的人,一定也是有故事的人。
叙述,讲一些真实的故事,是彼此最好的交流。
…………………………………………………………………………………………………………
“中医科学社区教育”――2015年广东茂名
文:唐子植、柯召民、李惠琼&&&&&&&& 摄:李惠琼
2015年2月6日早上七点多,茂名一耽学堂公益小组的三十多名义工们来到天柱基金会活动室参加“中医推拿培训”,7日早上,五十多名茂名市天柱文化和茂名365服务总队义工也参加了相同内容的培训。
这是一耽学堂“中医科学社区教育”公益项目2015年第一站。在大家朗朗读起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声中,活动开始了。来自一耽学堂前专职义工唐子植给大家讲起“点穴推拿按摩”,防治脑供血不足,预防脑梗、早年老人痴呆及其日常应用。唐子植在多年临床防治脑供血不足及其他脊柱相关疾病取得非凡疗效,解救了无数病患远离痛苦。这次应广东茂名耽友邀请,千里迢迢从河北保定赶过来给茂名义工们进行推拿按摩培训,期望以平生所学,推进“中医科学社区教育”,广播善种,造福社会。这次活动分为两天,上午主要进行防治脑供血不足点穴按摩培训,分别为唐子植原创,招式简单而且易学,都是单一动作,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人都容易上手。简单的讲解培训后,大家就开始一对一的培训和练习,而唐子植和爱人一一对大家的动作进行指点和矫正,务必让大家都学会,能实实在在的用到现实生活中,而且把防治脑供血不足的全套点穴按摩手法传播给身边的朋友。义工们学习非常积极和认真,大家缘结公益,整个学习和互助氛围非常强。“你这个动作不对”被按摩的丹丹对她的伙伴说,她的伙伴马上更换手势再尝试,一遍再一遍,两人负责友好的互动,在亲身体会亲自动手下,两人都很快学会了防治脑供血不足全套点穴推拿手法,完毕后大家都觉得头脑清晰了,身心放松了。短短的三个小时,大家意犹未尽,简单的培训换来一早上精神奋发和日后的身心放松。下午二点钟开始进行正骨及点穴推拿义诊,考虑到报名人员比较多现场招募了几名义工一起帮忙放松肌肉。义诊开始后,唐子植和义工们就没有停歇过,每个病患都有不同程度的肩腰腿痛,年龄从老到少。一个病患才十几岁的小女孩,学习舞蹈,她反映腰骨处经常疼痛,经过老师一摸查,在颈腰部发现多处脊柱小关节紊乱,经唐子植对其脊柱调整后诸症悉除去。而一些病患治疗完毕后觉得效果很好,马上联系家里有一样问题的人来报名义诊,这让现场人员不断的增加,义诊没办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样看来脊柱小关节紊乱和四肢骨抽风已经广泛存在现代人身上,急需推广此类疗法。
这次“中医科学社区教育”公益项目获得了广东茂名义工们热烈的欢迎,唐子植和爱人义无反顾推广中医的精神让大家感动,而现在脑供血不足引起的问题非常多,面对现实中基层医院常规治疗针对性不强和医疗费不低高,“点穴推拿按摩”
培训正是大家所需。
“中医科学社区教育”现场培训
现场一对一推拿培训
现场义诊活动
…………………………………………………………………………………………………………
甲午春季访日纪行
1 缘起:一个艰难时刻的自然而然的决定
2013年7月,日本国驻中国大使馆政务参赞有马孝典与我联系,邀请我去日本参观。起初,我并没有兴趣,因为一向如此,以前无论在哪里开会,都缺少游览名胜的特别兴致。考虑到日方初衷是增进中日两国民间交流,我提出建议,民间社会公益实践也许是一个新的、可以长期发展的交流领域。有马先生完全赞同这个看法。我所关注的是,中国草根公益已经到了一个阶段,需要总结和提升,明确自己的使命和世界观、价值观,最好的办法是不断的进行思想层面的交流和对话,也即“思想的集结”,其中一种路径就是走出去,走出去可以更好的看清自己、认识自己,而日本作为近邻、同为东方文化背景却又很早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国家,确实可以提供有效的参照和对比。中日邦交在困境当中,需要建立民众之间的信任,而“公益”代表一个成熟社会的“自省”和“自新”的能力与部分,也许有着这样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公益界人士应该是可以容易沟通的,毕竟,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共同责任感应是彼此相一致的。
2 漫长的准备与变化
从2013年7月到9月,是按照三十人的规模准备,由日中友好协会接待,人员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中的公益热心人士或者志愿者为主。后来日方项目有变化,只能提供六个人的名额,时间也改到2014年的1月或者3月。在筹备的过程中,我很明确提出参访的名称应当是“青年文化公益事业优秀义工代表参访团”,通过一耽事业十余年的实践,“青年和文化”、“文化和公益”、“公益和青年”证明是一体而不可分割的,也只有在这种理解中,也才能充分认识青年使命、文化力量、公益价值,而所有这些,都落实在“义工”二个字中,通过“义工”而得到活的印证与解读。从9月开始,李博艺代表我方,森佑一郎代表日本方面,开始接洽具体事务。到11月的时候,还是不能最终定下访问名单和访问时间,名称是一个因素。我曾经拟了一个名单,有的是时间很难统一,有的是对访日之行心理上有顾忌,怕单位找麻烦。一耽确定了参访成员选拔的基本要求,草根公益,一线经验,有一定时间跨度,有地域和工作领域的代表性,等等,但是落实起来难度不小,因为草根整体上是芜杂、甚至混乱的状态。在12月份,我甚至决定自己也不去了,而希望改由更年轻的人来组织带队,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我应当更专注于思想层面的工作,人过四十,虽未不惑,世务之心淡如水。2014年1月,和日方有马孝典、森佑一郎在雍和宫西“京兆尹”见面,谈到“新媒体”项目资金的名义上的不妥当。2月末,日使馆方面继续和东京沟通,改为日本外务省接待和安排,时间定在4月初。
4月6日傍晚齐集北京后先了解日程安排
3 六人名单
&&& 六人名单:逄飞,柯召民,谭鹏,周伟,石卿杰,马永红。
我带队,柯、谭、周、石是正式团员,马永红是随行团员。在李博艺和森佑一郎沟通过程中,森佑一郎提到了马永红的名字(他们是在2014年1月一耽主办的“中国义工代表会议”上见面认识的),我们同意列入名单。
柯召民(与我同是1973年生人)在广东茂名,做了持续深入的八年本地公益,真正有行道义的精神,符合学堂标准,可以做一耽义工的一个代表。谭鹏1979年生人,来自湖南株洲,共产党员,是比较有修学的志向,虽然学问尚浅、事业未立,却也是值得鼓励的一个虔诚的佛教行人,在泛泛初期的中国文化复兴热潮中,具有一定的青年群体的代表性。周伟,1975年生人,来自比较富裕地区浙江杭州,是滴水公益的代表,应当是所谓“新兴中产的都市公益”的一种。石卿杰、马永红是“80后”,石卿杰在相对比较贫穷的西南地区,“贵州民间助学促进会”的最早发起人在2003年和“一耽学堂贵州修学参访团”相识。马永红来自西安,听说曾经有媒体关注过。
中国基层草根公益在初期“意外的收获”了大量的社会舆论资源和关注度,以及随之而来的“边缘性力量”,如何在目前阶段评判各种公益的水准,很难有一个量化标准,出镜率、活动地域范围、注册人数最多只能参考,其实也往往没有实际的意义。莫若换一种视角,“做事”还是在于“做人”,草根公益提供了今天中国社会的精神分析的独特样本,通过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界来估量各自所从事的公益活动的价值,也许是比较客观的。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草根公益创办者的精神信仰状况、出发心地、是否认真研读过一本思想著作、语言和思维能力等,都应该是被主要关注的内容。
4 远藤和也公使和王名教授为参访团践行
4月6日晚,在朝阳区亮马桥“光明饭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大使馆”政务公使远藤和也、政务参赞有马孝典、书记官森佑一郎和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为参访团一行践行。王名教授一直关注国内NGO领域的发展,他1997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日本公益界的两位资深前辈山冈义典和太田达男就是他推荐给我们的。我们学习了解日本料理的饮食习惯,包括荞麦面的吃法,各种小的点心、小的调料,一一放置,一道一道替换,一样一样品味,谈话和交流自然也一层一层的深入开来。远藤公使致祝辞,我代表参访团致答辞,然后,每一位团员介绍自己和自己所做的工作。草根对自己所做工作是有浓厚情感的,介绍起来难免过度兴奋,有时会夸大或者以偏盖全,甚至有失态的情况。如何能够从个别的、有限的经验中超拔出来,学会自我表述,仍然是草根NGO的一个基本问题,草根NGO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远藤公使问到志愿者和义工的区别,我解释了一下,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本土公益经验,志愿者到义工的深度转化及其社会必然,中国的公益事业一开始就具有精神内容的诉求,从个体来讲,人性的觉醒和价值观的确立都是核心的内容。王名教授也提到自古以来的义学、义田等传统社会的善行义举。其实,公益领域交集融会了各种有关社会的理想和文化传统的现代理解,是思与行的现场,从此出发可以古今中西,亦可具体而微。公益是一个“无私的自由精神空间”,适合追求内心平静的人。关于中国公益领域中各种组织形态,以及相互的关联,也是谈论的一个话题,尤其像基金会和草根公益组织之间,我的感觉是,“人”正在重新理解“钱”(和经济社会),“钱”也在重新理解“人”(和生活世界),公益活动主要的一方面就是不断的重新定义我们日常熟知的一些认识概念。王名教授也特别提醒对于日本社会要抱着“初心”去观察,即不带有任何偏见和主观固执的态度。那么,中国青年准备好了吗?先从做公益的青年人开始一试吧。
从北京出发
左起:柯召民,谭鹏,森佑一郎,有马孝典,逄飞,远藤和也,王名,石卿杰,马永红,周伟
5 出发前夜的会议
新青年,曾经是一个会发光的词。一个“新”字,日新又新,日日维新,使多少“中国心”、“中国梦”翻滚沸腾、热血不已。在我的认识中,改变和创造人生、社会、学术,理应就是青年的使命与职责。
然而,在今天,谁是青年?他们又在哪里?这多么使人困惑!
“青年人能做义工,做生命的见证,给大家洗脚我也高兴愿意”――在2002做义工到第二年的时候,我有过这样的强烈想法。那年秋季义工培训前夕梦到一位在校研究生要来学堂做专职,在睡梦里我都乐开了花。
而事实上,根据一耽十余年经历所见,今日中国青年不只是要面对生存的压力,更急切的是要培养健全、正常的心智能力:是昏昧还是清醒,是志气还是欲望,是不负今日还是浑浊随流,这些都需要立时明见。
践行晚宴后,在我的房间开会,一直到半夜十一点半。主要讲了几点:一是放下平日的“名与位”,回归到“我是一名义工”的本分上来;二是提起责任担当的意识,这是青年文化公益事业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日本政府第一次邀请中国民间公益,我们是中国公益的一个代表;三是中日民间公益交流是一个新的领域,是公益交流,也是文化交流,应当注重深层次的思想对话,草根公益是有精神信仰的社会实践活动;四,甲午一百二十年,中日近现代有不同的社会发展路径,人的现代化是一切发展的核心,我们应当多观察、多学习日本青年优秀、积极的方面。
6 在T3航站楼读《心经》
一耽习惯,凡集体出行活动,都属修学。此次活动虽非全部一耽义工,但是一耽主办,况七日朝夕相处恰好成一“克期取证”的单元,所以晨读成为必修功课。4月7日早上5:30出发,办理手续,离起飞还有近一个小时,找一个人少的地方,晨读。第一日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九品“恒顺众生”品的内容,前后诵三遍,清音朗朗,徐徐入耳。在将结束的时候,周伟手机传来信息,浙江滴水公益余杭地区一位负责人当日早晨突遭车祸离世,阿弥陀佛,大家再读《心经》,回向逝者,祈祷助念。人世间生死无常,觉者唯有珍惜。
T3候机楼晨读
7 在樱花开始飘落的时节我们来到了日本
NH956,全日空航班,三个小时,从北京抵达东京千叶成田机场。据接机的随员及翻译播磨爱铃女士说,5号、6号是樱花最繁盛的时节,7号樱花开始飘落了。往东京酒店的路上,看着窗外飘落的樱花,一瓣瓣,一缕缕,随风轻扬,配上日本传统音乐,“凄美”之情悄然盘旋升起心头。所有团员都是第一次来日本,播磨爱铃女士是我们在日本遇到的第一个日本人,她祖籍在中国海南(黎族),生长在马来西亚,在日本读大学并工作生活,加入日本国籍,会多种南方话,粤语、普通话都很好,这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车厢里很快聊得热火朝天。
我们住在东京都港区“东京王子酒店”,这里是“芝公园”,也毗邻中央公务区,旁边即有名的“东京塔”(333米高的铁塔,红白相间,建于1958年,至2012年634米“天空树”建成前为东京第一高建筑)和“德川将军家庙”(其来源为14世纪日本净土宗的增上寺,1598年因江户城扩建由德川家康支持迁移现址,昭和20年即1945年被美军飞机摧毁,大殿1974年重建完成,供奉本尊阿弥陀如来,旁一为净土宗创始唐朝善导大师,一为日本净土始祖法然上人)。
东京空气比较好,虽然路上车流不断,但路边小道常见有三三两两跑步锻炼的年轻人。
8千鸟渊的散步与和平纪念碑前的讲话
按计划,下午三点半(东京时间比北京时间快一个小时)我们将在千鸟渊绿道散步看樱花,外务省井上爱子女士和翻译播磨女士陪同。然而车子直接停到了一街之隔的“千鸟渊战殁者公墓”,井上女士坦率而直接的邀请我们参观这座不大的类似社区小公园的开放式场所,我们尊重了她的意愿。有人在那里献上黄色的菊花,井上女士也上前献花一枝,一位老人独自站着,用管子一样的乐器在小空地中间吹着缓慢悠扬的古调。我停下脚步,示意参访团员向回走,在一大块纪念碑前,井上女士和播磨女士介绍说这是日本政府立的和平纪念碑,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外战殁无名官兵和平民百姓大约35万人遗骸收容在这里的陶棺之中,她们很诚恳的向我们宣说,语气略显急切,似乎有许多东西想一下子翻译给我们听。我不知道日本民族文化上对于死亡的心理是怎样的,对于自己祖先海外战殁如何理解的,但是,在这样情境下,我们一个小团体,也有自己想表达的感受。大家聚拢成半圆,我用平缓的话语讲出自己的想法: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凋亡都会引起同为人类的可悲悯之情,人对人的这种悲悯,是普遍的天性,这里死亡的每一个人也都是爹生娘养,他们死于战火刀兵,做了孤魂野鬼,不得还乡归葬,真正使人可怜,但由政府出面立碑,一面伤痛死者,一面倡导和平,我还是很难理解,这两者是怎么联系一起的,中间是不是还少一个逻辑的衔接和过渡,如责任和反省,一国政府理应担负一国民众的福祉。
宾主都无未尽之言。我们开始漫步在千鸟渊的绿道上,欣赏皇宫、护城河、河上的游船、空中飞翔的长翅的大鸟、岸边上粗大的植于昭和三十年(1955年)的染井吉野樱。
微微的暖风中,花瓣飞舞。
如在画中游
9 银座大街与昭和大街
离晚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井上女士带我们去银座参观。在“北之丸”公园门口等司机调车的空当,我们兴致勃勃的讨论了“嗨”。日本人交流对话中常见“嗨”,尤其是主人对客人、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发“嗨”声音的时候,人的心理身体是一种专注笃诚、厚实饱满的样态,言者信服,听着欣然,这样的语词不知是怎样兴起的,这个过程一定和民族文化心理有着深深的关联。
井上女士出生在东京,从小对这里就很熟悉,她介绍了几座老楼的历史。繁华的商业街总是快速的变换面孔而缺少记忆,各个国家的大城市都是如此吧。一个印象是,东京街头的匆匆人流,较少有北京的焦躁不安。
我们去了一幢商业楼中占了一整层的一个基督教书店,关于特蕾莎修女的书有六七种,我向井上女士介绍,这样伟大的人格,已经成为中国民间公益的道德榜样和精神资源,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哪种宗教、哪种文化,中国的青年义工们都没有任何偏见地,正敞开热切的胸怀,寻找着和建造着“人的精神高度”,这是中国公益的一种使命,一场有深度的思想对话正在渐渐的发生,人性是怎样的,人应当怎样的过生活,这是一个始终围绕的焦点。
快到晚饭的时间了,我们挤在狭小的电梯间回到地面,再穿过一条街,找到预定的那间日本料理店吃晚餐。
会说粤语的三个人(左起:播磨爱铃,井上爱子,柯召民)
10 “泥武士”的讨论
“泥武士”是这家料理店的名称。日方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很周全,而且都提前安排好了,甚至每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我和谭鹏吃素,素餐先上了。这是我们在日本的第一餐,而且刚才参观了许多地方,大家都很有谈兴。井上女士拿出满满的资料夹,又重新对照和每个人认识,了解大家的工作。
“一生悬命五十年”。各位知道这是什么吗?呵呵,一般想不到,这是一个商业集团的广告语,一个大牌子矗立在银座的一个高楼上,因为都是汉字,我看到了,又因为看不明白,所以与日本朋友“格义”。原来,“悬命”在这里有新的用意,是拼命做一件事,把自己的一生放在一件事上,提着一口气,不放松,拼着命干五十年。这是何等的志气!这样的商业精神令人崇敬!一句广告语,七个汉字,讲出的却是整个社会的信心与希望!若国内一般的商业伦理与责任自觉,真不可同日而语。
银座街头,楼顶大广告牌“一生悬命五十年”。
&&& “塾”。一路上看到许多小广告牌上有“塾”字,播磨女士解释说是“培训班”、“补习班”的意思。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应用是对汉字“塾”的肤浅和狭隘理解。我曾经提过“在社区建立义塾”的想法,根据一耽的体会(河北涿州文昌祠义塾、陕西榆林燕翼堂义塾),“塾”是基层社会的最小的教化单位,是自组织社会的理想模型,比如是一条胡同,年岁长者常聚在胡同口,评论讲说日常家居的人群故事,教学教耕,有督导劝喻的作用,简言之,是家门口的学校。这样的一个处所、一种生活关联、一种自我教育的功能,合起来便为“塾”的内涵。好的社会就像一个“塾”,是一所大学校,自我教育、教化。
社会发展,字、词的意思也经常产生新的应用。但是,若要一面深化本义,一面拓展新解,则一定要经过艰苦的共同努力。
昭和大街上的传统歌舞剧院
11 晨读《西铭》和《老子》选
饭后我们回到酒店住处,不顾疲倦,继续讨论、总结,到十一点钟,日本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从北京到东京,离开、远行,也许会带来新的发现,对自己、对未来,而在梦乡里,一切又将弥合了。
8号早晨六点在我房间晨读,读张载《西铭》和《老子》选。天地父母,民胞物与,这可以近似于西方宗教的高度吗?在中国长期做草根公益,没有宗教情怀是难以想象的,“凡天下疲癃残疾、亩厉す眩晕嵝值苤吡薷嬲咭病保涫抵泄幕永疵挥蟹牌疤煜乱患摇钡墓勰睿蘼墼诙嗬Э唷⒍嗉枘训那榭鱿隆I仙迫羲菩形拚藜#迫顺I凭热耍献拥恼庑┲腔刍岵裉烊死嗌缁峁ぷ鞯姆椒勐穑抗妫欢ㄊ谴ヅ龅缴缁岬姆椒矫婷妫唇拥礁髦治侍猓悸枪ァ⑾衷诤臀蠢矗鍪柰ā⒁迹斡肷缁嵝薷春蜕缁嶂瘟疲龉妫紫染褪亲錾缁峁ぷ鳎窃谏缁嶂凶鋈说墓ぷ鳎绾稳现盐展彩挛裰械摹坝形焙汀拔尬保呛细窆嫒耸烤裥扪囊桓龌究纬獭
12 东京的“城市工业艺术馆”――“有明垃圾处理场”
8号上午,我们参观“东京23区清扫一部事务组合”的“有明垃圾处理场”。这里离东京湾很近,我们先在一处下车,看到清澈的东京湾海水和生机盎然的岸边美景。指着远处一工地,播磨女士说那里是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的填埋场,将用作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会场。进到外观如现代艺术馆的“有明垃圾处理场”,我做好了“臭味刺鼻”的心理准备,岂知并无明显异味,热情的工场长二阶堂久和迎了上来,带领我们先到三楼会议室看介绍短片。
日本的垃圾处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从技术、立法、管理体制到公众教育。宣传“3R”:1Reduce减量化――减少使用将成为垃圾的物品;2Reuce再利用――不扔再用;3Recycle再循环――再一次作为资源利用,知道正确的垃圾分类(包括可燃、不可燃、大件和资源)。关于法律,目的是确保社会的物质循环,抑制消费天然资源,降低环境负担,具体比如废弃物处理的法律,其中有容器包装、家电、食品、建筑、汽车、小型家电的各自的再循环法,共同特点是由制造企业负责相关废弃物的再商品化或再生利用,同时还有“绿色采购法”――按照国家法律率先推进再生品等的采购。东京23区内有19处垃圾焚烧场,全部都在市区内,“自己的垃圾自己负责”,19根大烟囱地理分布差不多均等,这些大烟囱远看都像奥运火炬一样,非常现代美观,更重要的是,里面排放的气体已提前将有害物和臭气(主要指二恶英类及氮氧化合物)除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垃圾焚烧灰通过1200度以上高温熔融后急速冷却,成为原来垃圾体积40分之1的砂状熔渣,作为工程建材使用,而焚烧的热能则通过电力和高温水的形式进一步创造效益。
相比之下,中国北京等许多大中城市正经历“垃圾围城”,水土污染,在源头的垃圾分类上还没有能真正进一步。我住了13年的北京大学承泽园,多少次推行垃圾分类,只是换了不同颜色、形状的大塑料桶,而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如果只是宣传、做样子,而没有实干、真落实,恐怕只能是口号了。
建于1995年的有明垃圾处理场(其实可称作“城市工业艺术馆”了),建造之初修了一个公众免费的游泳馆,电、热水都是垃圾焚烧的副产品,虽然现在基本没人来这里游泳了,但当时对社区安抚、环保教育都起到了不起的作用。
从技术到伦理,最重要的工作都在于消除隔阂,而不是制造纷争。
城市生活是文明的吗?人是否能够“无害化生存”?每一步向前,是否“清醒和节制”,并保持一种艺术的方式?
消除垃圾,特别是消除心理上的“垃圾”概念,这将是对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和智慧能力的巨大考验。
“有明”剖面结构的模型
以中文和韩文制作的“资源和垃圾的分类法和扔弃法”宣传单
13 有机蔬菜的“老奶奶”和“充分有机的社会”
中午我们在“MusMus”餐厅品尝有机蔬菜。在这里我们碰到一位负责上菜的“老奶奶”。“老奶奶”或许只有五十多岁,鬓发有些灰白,面带微笑,很慈祥,托着盘子在座位间穿梭走动、逐一的安放小碟菜品,利落、专业,介绍菜品时简短、清楚。她为什么在这里做这样的工作呢?也许这只是外来者的眼光,而在她,或者她所生活的社会,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自然的生活,自然的工作,多么强大的一种美!如果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有怡然自得的舒适、愉悦,那么这一定是一个“充分有机的社会”。这应当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对个体至少不应造成压抑和强制干扰。
有机蔬菜的素餐
吃饭中间,顺着“有明”的话题,我又提到如何做公益项目的设计:一定要从对人和人性的深切的理解和温情出发,尤其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丰富和增进“人”的精神空间和价值延伸,是好的公益实践体系的必要的前提性认知。正在重建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中国社会,本身就提供了深度公益的可能。比如,城市地面硬化的问题,大家陆续有各自视角的发现和判断,那么,能否集合不同的力量,用各种方式来推动,需要一种价值观层面的高度共识,即有思想的概括和命名,然后才可能成为社会性的运动,比如用“(让)大地见天日”或者“耕种城市”这样的命名是否充分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其中一组活动是发动大学生社团联合起来,向校方申请允许在校园开辟农耕种植的一块地,等等。谈到这些,草根总是很兴奋,滴水公益的周伟表示有兴趣尝试,而召民则介绍了陈卫权在广东清远山里所做的农耕修学的家庭实践。
14 访问“NPO中心”
下午两点,我们准时到达“NPO中心”,临街的一个小小写字楼的一层。
“NPO中心”1996年成立,1999年获得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资格认证(日本NPO法人认证制度中从”暂认定申请”到“暂认定”需要三年)。该中心“致力于NPO的基础建设与强化以及作为创造市民社会的共同责任者与企业、行政以及地方公共团体的新型伙伴关系的确立。在此所提及的NPO指在医疗、福祉、环境、文化、艺术、体育、社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人权、和平等各个领域的市民活动团体,只要是从民间立场出发开展的活动,不过问有无法人资格和活动种类”。(摘自《日本非营利组织》,王名等编著)
山冈义典先生是中心创办人、顾问,是日本NPO研究领域的专家、法政大学名誉教授,同时担任“市民社会创造基金会”的运营委员长。山冈先生精神矍铄,为我们详尽的介绍了日本NPO的历史。
来自民间生活的、久远以来的互助与善行义举的传统,是现代文明社会NPO历史源流的重要部分。日本在这一点上也是如此。9世纪僧人空海的平民学校“综艺种智院”,13世纪弊鹦藿ǖ穆榉绮∪司戎枋18世纪江户时代思想家二宫尊德倡导的“报德社”,以及天主教、基督教进入日本后做的工作等,都是一些典型的代表。
山冈先生说:自古以来,每个人对义工和公益都有认同。公益的本来源流应该在中国,如果考虑到佛教的宗教精神和农耕文明中的自然生活体。150年前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历史,相关领域的工作是由国家和政府来主持推动,持续了100年,1896年《民法》是日本公益法人制度的现代起源,二战之后日本NGO,即海外慈善救助及援助活动空前发展,这种超越国界的公益活动反过来促进了90年代国内的NPO发展,特别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患难之中的全国志愿的共同救援活动,那之后全国约有5万个NPO(法人和非法人,活动和机构)出现,这直接促进了1998年NPO立法。将来5年、10年,趋势是NPO与NGO的(相关法律制度)合并起来。
在关于市民精神的讨论中,山冈先生提到,由于九十年代以来市民社会的兴起,对于个人人格尊重的重视,以及自由意志所包含的创造性的认可,青年的公益参与越来越多。现在各都道府县也都相应的建立了官与民的“协同”(协动)制度。
谈及目前所做工作,他语气有些沉重的提到了福岛地震三年之后,还有十万人不能回家,而且产生自杀等许多问题。听了之后,我临时决定代表青年文化公益事业义工参访团捐赠一万日元,虽然微不足道,但代表我们的一点心意。
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共同的人道主义精神超越了工作领域的界限和民族的区别。山冈义典先生是令人敬佩的一位公益人士,我们相约在中日韩三国的公益组织会议上再见。
“NPO中心”的办公室兼会客室
“市民社会创造基金会”刊物
15 “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
下午5点到6点,我们访问东京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
中国的近现代化是一系列痛苦的过程,加速的社会变迁产生累积的、叠压的冲力,思想和精神层面普遍不安,如何建立“传统←→现代”的一致性理解,始终是一个问题。此时,作为“他者”的观察和相近文化体的参照便具有特别的意义。关于儒学在战后日本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我很有兴趣。然而很遗憾,没有得到明确回复。面对来自中国的新一代文化实践者,研究室主任小岛毅教授(著名汉学家沟口雄三的学生)提到儒教在日本学者中是研究对象,而非信仰信念,其实,在中国又何尝不这般。会汉语交流的年轻助教小野泰教之前对一耽有过一点了解,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张志强《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传统复兴现象的社会文化脉络分析》一文即由他翻译成日文。
礼以义起――在回答小野泰教关于“一耽如何读经典”时,我如是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礼”(文明与秩序)正在重建,传统与现实的相遇如何启迪、创生未来,必须通过“内在的共振与鸣响”――即个人心灵、社会普遍意识与国家精神不但在最高理念上取得一致性的理解,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共同的行动方案,也即通过孕育和凝聚一种纯粹的道义感,并且通过这种道义感,而发生普遍的人心感格和社会道德正气的自我激荡,并以生活共同体的节奏来徐徐的、渐渐的开启思与行的进路。志愿精神、社群公益和社会工作方法论是使“礼”(文明与秩序)新生的“义”(道义实践之路)在当今中国社会的三个具体内容,它指向着人格、社群和教化形态上的成就。
16 我做了一个梦
4月8日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境里,我仰面躺着向着天空,向着头部所向的方向快速的滑行,全身就像漂浮在半空中一样,而上边就是蓝水晶一样的无限、透明的天空。忽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群大鸟悬停在半空中,聚结成了一个形状,又倏的散开,四散飞了。这个情景重复了两次。在第二次鸟群飞散开的时候,在它们刚刚悬停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一棵弯曲树干的深色影子一样的印痕,分明的刻在那里。梦很快,很短暂,仿佛一瞬间,然而清晰,并让人内心充满喜悦。
17 读程颢的《识仁篇》和《定性书》
学至宋明,道德愈加精微广大。虽精微,所述不过圣贤心性,虽广大,所证不出天地之理。其实是,神明在,道德以辅之;神明不足,道德以发明之。发明之由,皆从心端上体谅。
要在心端上立起一个世界来,这是宋明时期的课题。
所事存养功夫,除却昔日习心――这里却看出宋明儒所谈道德的特别之义。首先是“习心”。《识仁篇》中的“习心”,用今天话说属于“知识心”(内中包括“作意的累积”),因为“知识心”未到理路,不能返诚,无法证得“一个浑然同体的存在”。这与孔子说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习焉不察的、后天的生活习染”有所不同。“知识心”的提举更为突出“心灵意识中的累世递承的蔽曲与无明”,含着对知识传播系统和经典解释沿袭的自觉警醒,实际上是对“由外在的社会历史书写的圣贤智慧脸谱”的反省致思。一颗坚韧的心灵,会始终要求精神上的直接性明证,并歆享其愉快、真实的发生过程,因为这同时即是其保持生活世界完整性的根本。
然而,人的现实世界发展繁复无极,由宋至今愈千年,中国、西方与中古之世大不相同,人类知识体系已经爆超历史的总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早已突破一般常识理性的极限,关于道德,更多的是“充满焦虑的唉声叹气”。
当所有的坍塌都碎如齑粉的时候,重建世界是一个必须的考虑。我们必须深刻思考“来自传统的暗中启示”。在一耽相关的实践认知中,儒学的意义和价值,在“小团体生活的可能和必要”(当然,人类也可以是一个“小团体”),除此而外,则几乎只有一个千古不磨灭的孔子精神。
18 一座没有见到和尚的庙宇
“神”不需要看护,对“神”的信仰却需要看护。危脆国土,无常生死,信仰之地,岂能无守护?所以有神职人员:连接者或者示现者――为“神”而“表法”,为信仰而见证。神职人员代表着一种伟大精神传统的存在,无论他是否获得他的精神信仰的觉悟证明,我们都应该顶礼恭敬、给予无上赞叹。他们原来是以和我们相同的样式来到人间,但是后来他们勇决的舍弃了世俗相,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启示。
4月9日上午,按计划去拜访“公益法人协会”太田达男先生,因为提前了半小时,所以临时决定去附近的一座寺庙看看。
在东京生活区有许多寺庙,有时一条街道上有两三座寺庙,那里一般也是附近社区的家族墓地。日本寺庙大部分属于“经营死亡”――租售的墓地每年要交管理费及有其它年节红利,由于很多家庭是世代葬在一处,一个家族与一个寺庙已经形成一种稳固关系,超出通常商业意义的经营。
墓地像花园一样,而且具有“高度的洁净和纯粹的美感”,安和、宁静,仿佛时间之流在此停校婊恨流,不属人天永诀的悲情,低吟浅唱,再无“生死两茫茫”的伤痛。风,是佛的手,抚过大地上的一切苦难,花香,是观音菩萨的甘露,点化世间所有的执着妄想。天堂有多远,有多近?人们追求不死和永恒,死亡由是而圣洁而高贵。
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下,家族祭奠活动已不只是告慰先祖和庇佑后人,而是生死难得的无期不遇的对话、相互济养。同样相信,这样的生死观藉由长期的、群体的心理作用,已经融化为城市公共文化的一部分、一个隐秘起来的核。
&&&&&& 一条美丽的樱花甬道&&&&&&&&& 墙里边满地樱花,墙外边屋宇精致。
和外务省中国课课长植野笃志(后排左二)共进午餐后合影
“ukai”料理的内景
“ukai”料理的庭院
孔子在中国,也在日本。浦城世(左二,井上靖大女儿,井上靖纪念文化财团专务理事)赠送日文版《孔子》。后来井上爱子女士告诉我,蒲城女士掉了眼泪,当她知道我们是一字一句读完了井上靖的《孔子》的时候。
向中晓野先生一般财团法人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专务理事赠送书法(湖南蒋冰书)唐华严初祖杜顺(法顺)大师《法身颂》:嘉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炙猪左膊上。
&&& 日本乡村复活的实践者:NPO法人越后妻有里山协动机构的创办人原蜜先生(中间),右一、右三为大学生志愿者。
4月9日晚,昭和神宫附近。“OMOTESANDO KOFFEE”,一个人经营的咖啡店。
22 第一次有令人沉重和难过的感觉
4月10日行程安排中有三项是东京大学社会学准教授阿古智子女士帮助安排联系的:参观东京中野区本町保育园和中野区政府行政大楼,参观“‘公文式’教育研究会”。
这位中年、文静而机敏的阿古智子女士喜欢中国农村民俗文化,2004年1月曾在陕北米脂的窑洞里举办自己的婚礼。
阿古女士、中野区负责幼儿教育部门的公务员已提前到达本町保育园,在园长鲣ё优恳煜拢颐且黄鸩喂哿吮S啊U庖惶煳颐峭骋欢即┝宋鞣
小铁栅栏式的大门
门口大厅停放的婴儿小推车上的罩子是用旧花布拼缀而成
狭小的空间用活动的折扇门隔开以增加使用效率
一小长条室外活动空间(一)
一小长条室外活动空间(二)
二楼外廊上一位老师陪伴着三个儿童
这次参观之后,所有成员都有很沉重的感觉。国内的幼儿教育与日本相差太大了!六个参访成员中五个已经是父亲,孩子也正在幼小阶段。在午饭前内部总结的时候,谭鹏讲到动情处不禁流下眼泪。日本的保育园老师是国家公务员,工作到60岁退休,这是一份有尊严、有保障、光荣又体面的职业,让人充满幸福感,这从园长和老师们的神情中就感受到了。这所幼儿园设施相对陈旧,相比于国内大中城市新建幼儿园是落后了,但与高大气派、富丽堂皇的感觉不同,这里的感觉更像是回到家一样,温暖、自由、充满愉悦。一楼向南的一面墙体几乎都是推拉的玻璃门,孩子们出出进进很方便,院子里是土地、沙坑和小推车、滑梯等玩具,没有见到塑胶草坪。在这所保育园,一共有121个孩子,最小的57天,最大的接近6岁上学的年龄,而为之看顾保育的老师总共是46人!从这里我们看到,日本民族是个有志气的民族。如果有三十年的时间,中国幼儿教育水准能够接近日本吗?在那天结束访问离开的汽车上,我沉沉地睡了过去。
23 本町保育园的目标和“4月9日活动汇报”
&&& 上图是“本町保育园的目标”:
&&& *健康的孩子
&&& *懂得为大人着想的孩子
&&& *能够热情高涨地游戏的孩子
上图左面的贴纸是一张幼儿园向家长汇报孩子一天活动的说明:
今天的活动(4月9日星期三)
星期一的时候用炭灰干燥过的芋头种子现在湿度正合适,所以今天就把它们种了下去,两个人一组挖坑种植芋头。让我们期待着大量美味的芋头长出来吧……
院子里的草木盛开了,各位家长们知道了么?请一定要问问孩子们是否知道“安全规则”……
吃饭前,去了东乡公园的四周围赏了花,也看到了公园附近死样的小龟从冬眠中苏醒后精神满满的样子。
上图右面的贴纸是保育园的职员介绍:
&&& (左侧依次)园长、副园长、幼儿园护士(主要负责)、小鸟组(1岁儿童班)、神崎组(1岁儿童班)、小兔组(1岁儿童班)、小熊组(2岁儿童班)、彩虹组(3岁儿童班)、星星组(4岁儿童班)、森林组(5岁儿童班)、婴儿看管、幼儿看管、临时看护、营养师、杂物、园医。(之后为短期职员)
&&& 这些人的任期为一年,一年一调整。在这一年期间,请多多关照。
24 《儿童宪章》
人为自然立法。那么,谁为人类立法呢?道德和宗教实践是否能够帮助人类理性清楚的审视自身?现代社会公共事务领域普遍的信任危机是否在警示我们应当超越工具和实用的态度?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灵性的开启是否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
我们得承认,我们经常是束手无策的。我们必须学习,并且回到源头。这种状况在关于儿童教育方面体现的最分明。大人不能理解认识孩子,是现代文明最大的尴尬和讽刺。或者,更直白说,社会因此已经不太像人的社会了。
观察儿童,向儿童学习,从小孩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这是今天所有优秀儿童教育理论都已经在充分说明和强调的。大人重新认识儿童,社会才能由此前进一小步,“儿童宪章”理应是“社会宪章”的标准和精神起源。
在本町保育园的二楼走廊,我们看到了制定于1951年5月5日的《儿童宪章》。
&&& 以下翻译摘自网络(罗宁译)――
我们遵照日本国宪法的精神,为确立对于儿童的正确观念,为所有的儿童谋幸福而制定此宪章。
&&& 儿童,作为人,受人们的尊敬。
儿童,作为社会的一员,为人们所重视。
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为人们所抚育。
1所有的儿童,皆应身心健康地为父母所生育、抚育,其生活应有保障。
2所有的儿童,在家庭均应受到正确的恋爱观、知识和技术的教育。遇有家庭不能做到的情况,应给儿童调换环境。
3所有的儿童,应得到适当的营养饮食、住居和衣物。遇有患疾病者和发生灾害时,应受到照看和保护。
4所有的儿童,应受到适应其个性与能力的教育。应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地履行作为社会一员的职责。
5所有的儿童,应为人们所引导而热爱自然,尊重科学和艺术。还应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6所有的儿童,其就学途径应被确保。还应为其就学提供十分完备的教育设施。
7所有的儿童,应有机会接受就业指导。
8所有的儿童,在参加劳动时,不应使其身心发育受到阻害,不应使其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尚应十分注意保护儿童的生活,不使其受到妨害。
9所有的儿童,应享有良好的游艺场所和文化设施。应使他们脱离不良环境。
10所有的儿童,不应受到虐待、残酷使役、放任自流及其它不正当的对待。对于犯错误的儿童应给予适当的保护和指导。
11所有的儿童,其残废者及精神机能不健全者,均应受到适当的治疗、教育和保护。
&&& 12所有的儿童,应引导其以友爱和真诚之心结为一个整体,使其做一个好公民,对人类和平与文化做出贡献。
4月9日参观中野区役所&&&
日枝神社,像一个街心花园。
神社内的祈愿木牌,其中一个小学生写着:祝愿自己早点学会汉语。
27 赤坂冰川神社
&& &本展板主要记录了本神社供奉的神灵,即图中“御祭神”后的一串文字;创立祭坛的时间,于天历5年在武州丰岛郡创立;迁座时间,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在享保15年(1730年)命老忠水野中之建造。“年中行事”,即为每年重要的庆典和节日,后面全部为节日名,没有办法翻译,按照汉字字面义理解就好。
建造现在的宫殿的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即位300年纪念
&&& 以下为译文:
&&& 各位神祖的子孙们大家有礼了,祝愿大家愈发健康吉祥。另外,对赤坂冰川神社如此厚爱,我们十分感谢。
&&& 近年来,赤坂冰川神社的大殿重新粉刷,以及赤坂山的山车修复等,都是承蒙各位尊敬神灵的深厚情谊,再次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 现在神社的管理公司是昭和35年(1960年)建立的,到现在已经管理神社大约50年了,主要负责神社前各类日常事务和各种宗教仪式的管理。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为了使神社的经营更具活力,除了承办结婚仪式和祈祷活动等,也逐渐开始举办各类教化活动和地区性宗教事务,虽然越来越方便周围居民,但是却也使神社出现了屋顶漏雨、地板破损等情况。考虑到安全等问题,我们觉得重新整修十分有必要。
&&& 平成28年(2016年)是建造本神社的德川吉宗将军于享保元年(1716年)继承将军位300年纪念,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项,我们将设立一个新的神社管理公司,在得到公司职员代表大会的同意后,我们开始了这项工作。
&&& 新的管理公司,无论是对周围的各类地区财产,还是近年来修复的山车上的人偶、装饰帷幕的保存展示,还是对周围城市建设的推进,抑或是对学术文化的振兴而言,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感谢各位百忙之中光临,对本神社关爱备至,如蒙捐助不胜感激。
&&& 捐资方法:
&&& 一口 5000元
&&& 捐助2口以上,在捐资名牌上写上您的名字。
&&& 捐助10口以上,在神社内展示您的捐资名牌。
&&& 申请处:赤坂冰川神社管理公司
&&& 注意:需要记录名字、住所、电话号码、捐资口数、(捐资2口以上)需要记录的名字
&&& 接受捐助时间:2010年6月-2015年12月
28 令人失颜面的行为
4月10日中午饭后,井上女士、松井女士先陪同我们参观了日枝神社、冰川神社,然后驱车行不十分钟,即到千代田区日比谷公园。这里一座松本楼,见证了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与日本友人梅屋庄吉的友谊。“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应该摆脱欧洲列国的枷锁,争取真正的独立。深受殖民地压迫的亚洲全体都应该走独立自尊的道路。”梅屋先生与孙中山先生盟誓: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梅屋先生为中国革命投入2兆日元(约1300亿人民币,以20世纪末币值换算)。轻财货,重大义,君子交心以为天下,此何人哉?壮哉斯人!
在松本楼一楼悬挂着2008年原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此参观的合影。
这样重要的历史纪念场所,百余年前中山先生曾经酝酿革命风云的地方,只可惜,除了二位热情照顾、陪伴、似乎永不知疲倦的日本中年女士(其中松井女士的孩子都已23岁了),参访团成员只有四人在场,最年轻的两位,石卿杰、马永红,他们自顾自留在车子里午休了,而且没有知会任何人。实在难以想象,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做,也许他们真的太疲倦了。
典雅宁静的松本楼
一耽一开始就从青年做起,“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没志气,国家何谈希望,青年不振作,社会已如沦陷。早期历次义工培训,主要一点,就是青年责任与使命:应以人格的奋进求取生命的觉醒,推进公益还得有修养道德的基础,改造社会还得有追求学术的理想。从青年来看一个民族的前途,大致是客观的。
像松井女士,她的孩子都是23岁了,她自己每一天早上先到宾馆大厅等待,晚上送我们到宾馆的大厅,半夜回到住处还要查我们白天提问涉及的资料,打印好,第二天给我们看,她们不是更辛苦吗?!我们是客人,又是一个团队,居然没有任何知会,在别人都走下车时,自己窝在车内休息。这真是令人羞愧。
人面对知识会产生恐慌,因为有的能力强,有的能力弱,但是从本心的观照看,并无差别和不同,都是完满心智的正常应用和特别显示,而自己能否观照,就是关键的差别,仅只是做一个“知识人”,几乎是没有用的,理性必须信仰的“接济”,要做一个“信仰人”,否则真的没有一点力量,连小小的困倦都克服不了。
29 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
在从外务省七楼到四楼的电梯口,中国课事务官户张敬介,一个干练的年轻人,微笑着问了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在中国,你们可以进到外交部吗?是的,这真是令人尴尬的问题!
记得临行前半个月左右,我再三嘱咐李博艺与中国外交部联络,汇报日本外务省邀请中国民间公益赴日参访的事项,结果电话里一个部门推到另一个部门,另一个部门说“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不管”就挂掉了,好像给它添了很大的麻烦。
我并非有意做民间外交的工作,只不过经过十二三年的草根公益磨砺,相信自己在一件事情对一件事情、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时候,可以不偏不倚、安然勇毅的独自面对。
一个普通国民,在国际交往中应当有自己的独立性。对自己有一个把握,无论怎样的情形,可以不失大节大体而端身处之。
其实想一想,在中日关系困难复杂的时期,彼此国民情绪严重,而我,一个在大街上走路的人,接受日本方面的邀请,自己组织一个公益界的小型代表团,从个人的公益实践和生命理解出发,尝试文化和社会的深度对话,可以说,每向前一步都是一个艰难,都有一连串的审视和提问。
可是,就事情本身来讲,难道这仅只是个人信心具足的问题吗?政府是行政的部门,“政者正也”,行政事以正其道,天下之事岂有不归于道、岂有归于道而不能行、岂有能行而不属政事者乎?!
30 精神的厚度、韧性和持久性
我一直认为,应当是最优秀的人做公益。
因为在中国公益是一个大道场,敢于求真理的人都应该来试一试,不怕苦累还不行,不贪名利也不够,不惧生死才好走一遭,大丈夫事业,没有这点志气、胆魄是不行的。所以,我一直以来也特别“宝爱”那些有一点志愿、公益发心的青年,哪怕他们只是一时口头的愿望,我希望用我的生命陪护他们,使他们的那一点光能发出来,再热一些、再亮一些、再真一些、再长久一些。这就是一耽的理解和认知。
人要有觉悟,更好的建立人的觉悟,这是公益努力的唯一宗旨。
草根可以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不能没有人生品位!
马克思说:羞耻感几乎是人类道德的全部。孔子说:知耻近乎勇。明耻,是内心惭愧、自责、幡然悔悟后“翻转出来的力量”,这力量是无敌的,因为是用自己战胜自己,必要痛快而彻底的洗刷一番。不知耻的人,掩盖着、躲藏着,没有一点是真的,所有也没有任何自发性可言,做事情不能全然负责,提不起一贯的如终如始的精神,知过、改过,泛泛而已。
有人说日本是“耻感文化”,我没有研究过,但这次接触的几个日本青年总体上有一个印象:他们的精神是有厚度、韧性和持久性的,他们的眼神是明觉、沉毅而持守的,中国青年明显稍逊一等。
神社前净手的小亭子
早起的老人向观音行礼
参访团的晨读
32 “便当”的故事
4月11日上午我们拜访“小小亲切”总部,会谈非常愉快,原定一个小时的计划延长到一个半小时。松井女士在附近的便利店为我们选购了中午的“便当”,因为要赶去千叶县,午餐在车上吃。谈起食品的安全意识和销售环节的问题,松井女士讲了一个她经历的故事:一次因为赶会议,要在路边小店买便当,而店主不肯售卖,因为再过一个小时那个便当的保质期就要过期了,既使顾客本人愿意,而且不违反法律,出于对顾客身体健康的考虑,店主仍然坚持不售卖。
在“大地守护协会”东京市内的素食店
“Daichi&Keats”晚餐
和内阁府政策统括官(市民活动促进课)参事官a佐坂井润子女士、佐藤茂宗先生(左侧三、四)座谈日本相关立法。日本1998年12月开始施行“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它的目的是“促进志愿者活动等市民自由开展的社会贡献活动,即相关特定非营利活动的健康发展”。
34 一场混乱的谈话
在东京的最后一晚,井上女士请我们喝咖啡,大阪、京都的行程她不能陪同了,既是话别,也是想听听大家五日见闻的心得。原想这次发言自由些、轻松些,大家谈谈感受,最后我再补充一下就可以了。关于参访的总结,需要时间,我并不想即刻做一个匆忙的表态和说明。但是谈话很快进入失控的局面,石卿杰、柯召民还好,谭鹏令我震惊,马永红更是让人瞠目。
谭鹏张口就批评日本国家如何如何,身为外交人员的井上女士也略微感到惊讶。我们是针对公益领域来交流参访的,是被邀请的客人,属于民间交往的层面,这种回答文不对题,极无礼貌。而且,政府和国家是两个概念,批评政府主要是针对执政党,批评国家则是指向所有的国民和他们共同的历史与传统。任何国家,都需要尊重。在国际交往中,缺乏理性态度和自信心,如同国内突然高涨的文化热情与草率轻狂的民族主义一样,其实都是不知如何自处的大国焦虑,属于成长中的烦恼。
马永红向井上女士诉苦,抱怨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参访团妨碍了他的个人展示,限制了他的自由发挥。面对一朵突然绽放的“奇葩”,我解释说,中国的草根公益经历了一个野蛮生长的原始阶段,它们都有比较独特的质地和精神上的多样性,虽然个别粗顽、自我,但从整体看,还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
空气污浊,我离开咖啡屋,独自一人来到马路边,观看夜幕下东京街道的车流滚滚。不一会儿,柯召民也来到室外,谭鹏也走出来了。室内正勾兑着一杯什么样的咖啡,大家可以自己想想……
他们为何这样热衷于推销自己?他们是谁?他们能够代表中国的公益或者中国的青年吗?我不想用一些严重的字眼来描绘眼前的一幕。他们显然是还没有准备好,他们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准备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小小的花絮。青年人应当记住,人格是事业成就基础,德性是服务社群前提。
35 关于“新兴中产的都市公益”观察
他们是以“能办事”为自许的一群人,这样不行有那样,太匆忙,易于下判断,要命的是词汇量有限,曾经有人说中国社会并没有一个“成熟的中产阶级”,因为他们没有成熟的价值观,这真是明见。
如果真有所谓“中产式的公益”,那一定是摇摆、混乱和不成熟的代名词,一定是愤青、虚幻和娱乐的代名词。中国的中产,是一群“能办事的人”,到处有办法、能摆平,有路子,他们要么慌乱,要么陶醉。
本次访日,如果按照一耽行道义、做义工的标准,成员至少一半不合格。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去组织呢?没有办法,我告诉大家,这是事实,中国公益领域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撒谎,不能掩盖,也不能勾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
36 一种群体塌陷的模式
一群人在一起,并不就是一个集体,除非他们能够建立“中心”――像暗夜中一群人合力擎举出一只火把,使它燃烧、光亮,并且能较长久的不熄灭。
然而,绝大部分的生活事件只是一种“临时的舞台剧”。各种平庸的想象力,临时假借的名义,随处偶尔的戏耍,短暂兴奋之后疲惫、倦怠,没有表情的脸,模糊,沉闷,窒息。
在王子酒店二楼“满楼日圆”晚餐时,我没有坐到中间主位,而是自动居于末位,大家礼让无效。在我的习惯,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蔑视与不屑。以前在学堂活动中也有过。凡群体谈话相交,言不及义,失掉本分和道义(礼义),有贪妄滋念、流习庸鄙者,见之而不能使之改,则远离他、避让他。虽然心里很难受,可是看看眼前的这些人,也只好忍受着。未等菜上全,我胡乱吃了几口,起身回房间了。
我这个习惯,也有其它的表现。想想十二三年来,参加了许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和学术会议,聚餐祝酒之时,虽在座大多是白发的学界前辈或者位尊的社会人士,但因为少有真切平实、激发人心的讲话,所以几乎从未主动的举杯敬酒。
过有意义的的集体生活,在中国、在中国人,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他们一开始还是新鲜的;他们也知道,腐败几乎是不可绕开的。
一堆沙子,能堆多高?散落下来,就是互相的折磨减损。再往上堆,无端的就多出些世故圆滑。功成未见,沙已散了。
37 如果中日之间再发生战争,将是整个东亚文明的失败!
21世纪人类的未来,东方曙光会给我们希望吗?更多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肯定的答案,然而考验也会接踵而至。一个小小钓鱼岛,钓上了世界排名第二、第三的两大经济体,两国国民情绪持续恶化。有谁能够超越一步的看未来吗?这必须通过所有人的努力,所有的中国人和所有的日本人的努力,而这,一定带来整个地区的文化新生。
钓鱼岛的钓竿支点在哪里?!
看看日本(的地图),有谁为这里老百姓的福祉考虑呢?试想如果二百年后,因为突然的地质变迁或者海洋变化,其大部分国土将失去,人民没有生息之地,历史与文化瞬间荡然,那么,今天一切政治上所做的“复杂的计算”又有何意义呢?福岛地震是一个警醒。灾害意识,或者忧患意识,重要的是让我们从终极的考虑出发,来想或做现前一件事,并在过程中努力赋予“坦诚无私的道义光明”。
今天,或者将来,成熟的中国应自觉自己为“世界的国”,一定要珍惜、爱护日本。
38 松井美惠印象小记
松井美惠女士是全程陪同的翻译,她是一个让人发自内心的尊敬的知识女性,我对她的印象之深很难形容。她本身也是大学教师,曾为访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做翻译。我们互相之间很畅快的聊各种话题,下面是她很坦诚的自我讲述的一部分:
我是从年轻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人。然后看到周围的人都是自己不幸福,有痛苦、苦恼。我就想,让他们也感觉幸福。我就想通过什么方法让他们幸福。当然有很多方法,我自己是喜欢写小说的。我就想,通过小说给大家一点……没有想到,我到了四十几岁的时候,居然感觉到自己不幸福。如果自己不幸福的话,怎么样努力也不能叫人家幸福的。现在又慢慢恢复了幸福感。(是什么原因?)
不知道,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也许是父母去世的原因,很多的原因都在一起嘛……
左二为松井美惠,时在“小小亲切”运动总部。
39 在中国,我只是一个在大街上走路的人
在中国,我只是一个在大街上走路的人。我和井上爱子两次谈到这点。我必须申明我的身份和境遇,以免造成误会,中国社会的草根与日本政府的官员,之间有太大的空间。事实上,我不能代表任何人,只能代表我自己。虽然,我试图通过一耽、通过青年文化公益事业、通过道义实践来描绘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未来以及中国的“世界公民”的意义,虽然我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方式,并以此来参与和影响中国社会变化的前沿领域。
&&& 大阪住吉大社:精致的小饼点心,煮茶青绿浓郁。住吉大社“宫司”高井道弘,“权宫司”神武磐彦,“权弥宜”逸见忠志接待了我们。
这艘船曾经从这里出发送遣唐使到中国
专门为我们表演了神道教的辟邪仪式和神乐舞表演
碰到一对新人在神社举办传统的婚礼
大阪住吉大社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两位年轻的神职人员)
&&& 中牧弘允教授(右一,大阪府吹田市立博物馆馆长,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有将近七十岁的样子,须发花白,拄一根拐杖,谈话洒落机敏,充满诗意。曾经在2008年来访学堂,并参与体验过我们在公园的晨读活动。得知我们来大阪,他非常高兴,领我们参观连续近三小时。右三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教授出口正之先生,前内阁府公益认定委员会委员。
吹田市立博物馆、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部分展品
&&& 在日本的最后一晚,我们在京都小巷里的“菜根谭”吃晚餐,匾额右有“和汉同菜”四字,“和”应指大和民族,“汉”应指汉族。
“林檎”为中国古称,指苹果或沙果,林檎酒即为苹果酒或沙果酒。
…………………………………………………………………………………………………………
附参访团成员柯召民三篇感受
大地守护& 守护人心
--参访日本社会公司“大地守护之会”
左五为守护大地协会创立人藤田和芳先生
&&&& 2014年4月11日一耽学堂青年公益文化参访团到位于东京的“大地守护协会”总部进行公益交流。藤田和芳于1975年组织大约300名农民和消费者参加了“守护大地协会”的成立大会,协会的宗旨是以驱逐农药公害、稳定供应安全农产品为目标,联合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户,为消费者提供。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大地守护协会”现在拥有会员18万多。
藤田和芳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具有强大的革命情怀和改造社会的责任感。他曾经参与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学运,学运失败后他在报社就职,目睹社会种种问题时常彻夜难眠,有时甚至孤独痛苦而落泪。他一直在寻找一条改变日本社会的方法,经过长期的观察,他决定从土地开始,从农业开始改变社会。藤田和芳是个实干家,为了推广有机种植,协会成立之初,自己上街卖菜。他曾说过:“光靠喊口号反对使用农药无济于事,要倡导和普及一种新的价值观,只有从小事做起,即便是只把一根没有施过农药的萝卜送到了消费者手中,都胜过空喊一百句大口号。”。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藤田和芳是个行者。
藤田和芳为了使“大地守护协会”公益事业更具持续性,在1977年成立了大地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守护大地协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与“NGO大地守护协会”并列的独立的农产品流通部门,在继续开展NGO活动的同时,开始了秉承其哲学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他把“守护大地协会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为社会企业。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亦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社会企业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它们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目前,守护大地协会股份有限公司下设5个分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有机蔬菜宅配、有机餐厅和绿色住宅的建造与维修。年收入达200亿日元。公司目前有正式员工200人,兼职员工150人。生产者、消费者和员工都是公司股东(公司股东没有大的财团),但不参与年终分红。
从上可知社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的守护社会人心,改良社会风气,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创新出人文关怀与时代精神。
教育公平与国民尊严
--参访日本中野区本町幼儿园
左一为阿古智子教授,左三为幼儿园园长
2014年4月10日,一耽学堂青年公益文化参访团到本町幼儿园,对日本的幼儿教育进行调研。本町幼儿园位于东京中野区。创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现有学生118名、老师26名外加厨房员工6名。其中最小的学生仅57天,最大的六岁左右。刚进入幼儿园的门前我们就被放置在门口的婴儿车所吸引,所有婴儿车的挡光布都是用旧衣布重新疑裁而成(见图-1)。这从侧面说明了日本人消费观念与环保意识。一块小小的旧布传递的是国民精神从小培养的宏图大计。
图-1& 婴儿车的挡光布
日本幼儿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则重幼儿身体照顾的叫保育园,本町幼儿园就是这一类,没有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只有老师和学生的游戏(见图-2);另一类是有语文数学课程的叫幼儿园。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和中国一样日本上学也面临前激烈的竞争,所以一般家长也希望自己小孩能在幼儿园学些语文数学文化知识,如幼儿园没有安排,有条件的甚至额外找课外兴趣班补习。
图-2& 老师与学生在玩游戏
&&& 日本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和国内有很大不同,它的收费原则是:各尽所能,量入而出。即使是在同一个幼儿园,每个学生的收费也是不同的,它是和父母的收入水平挂钩。父母收入多就多付出,收入少就少付出,真正体现教育起步阶段的公平。有能力的人多承担国家责任,这基本是日本国民从小接受的教育。
通过对本町幼儿园短暂调研,我粗浅感受如下:
一公平的国民教育
日本教育政策非常明确,就是让每个国民在教育上得到公平保障,这些从他们的收费制度可以得到明证。让每个公民从小就拥有国民尊严,并对国家民族产生极为崇敬的认同感。日本普通国民集体主义意识非常强烈,所以社会大众的动员相对容易,我想这与日本推行的教育制度是分不开的。这种教育的另一个方面是催生了大量的国民参与公益活动。总之公平教育让普通国民在起跑线有一个比较好的支撑点,让国人能从小感受到作为国民的应有尊严。
二幼儿教育的关键要素
我们参观的本町幼儿园其实从硬件条件来说并不比国内的好,空间和设施都没有想象中的豪华,但室内布置非常家庭化,每一个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室可大可小。更令人惊讶的是幼儿园居然有仅57天的婴儿。我们去看时,婴儿啼哭不断,老师抱着婴儿来回走动,看到这一幕百感交集,这些只有父母才能做的事情,在日本幼儿园中老师却承担了下来。老师的仁爱与慈悲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当然政府为了保证幼儿园老师安心工作,所有公立幼儿园老师都是公务员编制。在幼儿教育方面是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在尽力工作。这些方方面面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地方。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参访日本公益团体“小小善意”
2014年4月11日一耽学堂青年公益文化参访团到位于东京的“小小善意”总部进行公益交流。已做35年义工的山桥女士给我们介绍了“小小善意”运动发展历程。“小小善意”由东京大学校长茅诚司等日本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倡导的“小小善意”活动开展至今已有五十五年的历史,在日本发展迅速,影响广泛,内容也不断充实,参加人数众多。该运动教育青少年从小事做起,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社会习惯,鼓励青少年对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善意,并努力将自己的善意传播到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
“小小善意”运动有八条原则:1.见人一定打招呼;2.回答时声音要清楚;3.接受他人帮助要感谢;4.别人说谢谢时要答“不客气”;5.不乱扔废纸等垃圾;6.在电车和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小孩让座;7.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8.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小小善意”看起来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实际上是在实施一个庞大的文化道德工程,人在一天表现出善意不难,难的是每天、每时都表现出善意,这个已接近佛经中的“善护念”境界了,55年如一日,每一个从事公益经历的人都有体会,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历程。透过“小小善意”运动,我有如下感受:
1.公益事业无大小
公益事业虚实大小不以财物丰寡,不以人数多少来衡量,其本质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是改善社会人心的必由之路。
2.公益人要损之又损
公益人要把自己身段放低,以茅诚司为榜样做一种最能改善社会人心的小事。不断减少贪大求全的习气,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为。
3.公益事业必须要引领人们思想道德的提升
公益事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事,做事情只是一个工具或手段,目标是不断提升社会公民道德文化水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
&2008 一耽学堂 电话:010- 电子邮箱:,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17号平房,邮编:100871京公网安备:5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胀冷缩的现象和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