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淘宝 天猫淘宝京东的区别 京东 世佳商城 还有那些商城比较好呢?

淘宝商城和京东商城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哪家会在未来胜出?
指天猫(据说 知乎出现的时候 就叫天猫了)真是不能理解问这样的问题。题主这几年是被吸入黑洞了吗?
按投票排序
同样处在跑马圈地的时期,我认为任何服务上的,技术上的差异都是可以弥补的,真正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东西,应该是信用。 信用既可以看做是品牌形象的重要资产,也可以看做是直接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因为信用可以使交易风险降至最低,间接的降低了交易成本,这里既包括货币也包括时间。同时信用也是最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也是一旦损失最难挽回,建设成本最高的一种品牌资产。
应该说,京东商城还是淘宝商城都已经意识到双方的真正决战是如何给消费者创造更加诚信的交易环境,(淘宝小二里没意识到的还大有人在)在这一点上,双方目标一致,面对的困难各有不同。
淘宝商城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在我的另一篇回答中有“详细”的分析,),开始时不挑用户,开门迎客,现在发展大了,门槛才逐渐提高,最开始几年的商家和集市里的商家区别不大,集市里商家的问题商城里的都有,在服务上还比不过集市,所以初期商城形成的口碑并不好,商城面临的生存问题,而非发展问题。前期的短视导致了如今重建信任的难度,特别是在京东凡客等以服务见长的公司出现以后。
京东商城从开始走的路线就很稳健,已经有各种溢美之词评价过了,这里只说困难。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京东想维持自己诚信的形象的困难比淘宝商城大,原因在于京东的商品是京东的,购买过程中出了问题,消费者会找京东;淘宝商城的商品不是淘宝的,商品除了问题,淘宝商城可以简单的处罚商家,而不伤及自身分毫。淘宝商城可以毫不犹豫的关掉某个店铺,京东总不能不假思索的开掉某个副总吧。
淘宝商城的困难在于改变,京东商城的困难在于坚持。
可以说在未来的几年中,双方应该是共存的关系,京东的开放平台想取代淘宝商城也是不可能的,对商家来说,除非双方都毫无风度的推出排他协议,否则商家肯定会双管齐下。
在最近的两三年,京东的迅猛势头压过淘宝商城,并且抢掉很大一部分市场是必然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淘宝商城在大政方针上找到了方向,通过各种“严刑酷法”,壮士断腕也好,作秀也罢,完全改变前期集贸市场似的印象,也并非不可能。
双方在和时间赛跑,赛跑的终点是人心。
企业战略角度先放一边。单纯从一个消费者体验角度,京东至少在商业模式上,已经突破了淘宝的生态(交易平台、物流、支付),并且正在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 说说我的理由:对于未来电商的趋势,我的理解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品质”,一个是“服务附加值”。品质就是正品,好货。服务附加值就是在电商的各个环节如产品把关、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这两个方面京东比其他电商走的更早投入的更多。 在电商没有普及的时候淘宝的出现满足了用户两个价值,一个是购物方便,一个是价格透明。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让农村的用户可以买到大城市一样的商品,而且商店里几百的产品网上可能只买几十。这种基于信息服务的电商模式在一段时间内是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所以淘宝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但是今天,信息已经泛滥了,价格也非常透明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在向着“品质”与“服务”转变,所以我宁愿相信京东的爆发增长不是因为价格战,而是因为满足了用户的核心需求。正品,行货与自建物流。 但这些还不足以支持京东做大,京东今天有底气跟淘宝叫板,我觉得是源于他的另一个杀手锏,就是“开放”。 不要以为京东是自营的,也不要以为京东是封闭的,京东按照正品行货的标准进行招商,与合作伙伴分享自建物流与IT平台,一旦这种“有统一标准”的开放形成气候,对行业对市场对用户的冲击力都是非常大的。 淘宝和商城上的合作商家虽然多,但每家的产品和服务参差不齐,用户认同感的积累更多的在于单个商家,而京东的统一经营模式更容易通过每笔消费行为积累对平台的认同感,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京东当然也有非常大的挑战: 1.京东不该与淘宝形成这种针尖麦芒的对立,虽然有很多历史原因。其实京东的用户来源很多恰恰是淘宝用户,而且是消费能力强、看重品质的优质用户。所以淘宝越大,京东越好做。 2.京东不该去跟淘宝打价格战。京东对用户的核心价值我认为不是老刘常讲的“低价”,而是“用合理的价格购买放心的品质”。而且淘宝打价格战自己不花一分钱,京东可以么?所以如果陷进价格战的泥潭,我不会看好现有的任何一家B2C。 3.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如何驾驾驭并且保持高效,这点可能比挑战淘宝对老刘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之后如何获得更好的”供应商体验“,为品牌供应商提供更好的IT系统与物流的开放平台,这样才能解决京东目前对淘宝最大的劣势---产品丰富度。 但无论结果如何,老刘这样的创业者都是值得敬佩的~
简单一点:京东是iphone模式,封闭但质量绝对保证;淘宝就是android模式,开放,却偶尔有Bug。
既然大家都已经讨论得那么深入了,我就说简单一点。buy-sale模式的京东,一个人肩挑服务链条里面的上中下游,服务和用户体验很好,但责任和压力都很大。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服务质量能否随着规模的扩大而维持住?呵呵,这个挑战没有答案,只是随着时间和量级自己通吃产业链会变得越来越难,100亿人民币过了,300亿不知道如何?500亿(马云本人预计的buy-sale的天花板上限)呢?当然,京东的转型或者说未来的希望,可能是在开放平台(京东内部称之为POP),POP承载着京东提升净利率的希望,也承载着京东把net revenue和GMV混在一起算是扩大规模的希望。Tmall这边的劣势大家都已经说到了,但优势是能承载更大的盘子和量级,而且扩大规模之后的边际成本很低。Tmall的运营利润率有保证,可以更早上市。另外,说一下,Tmall这种平台式成交的销售额(沿袭Ebay的说法是叫GMV)和京东除去POP之后的Buy-sale的交易额是不具备可比性的。虽然我知道阿里系一向希望用GMV的说法来混淆销售额概念,但严格地说,Tmall的GMV虽然有一些意义,意义显然更大的却是Tmall一个财年里面所获取的佣金收入。如果拿Tmall一年的佣金收入作为营收和京东比较的话,的确没法和京东比。但如果比净利润的话,我想京东至少3~5年内是没法和Tmall比的。最后的YY:1、Tmall先上市,赢利状况良好,现金流也很好,但市盈率不高;2、京东如果发展的好的话,后上市,赢利情况一般,现金流良好,市盈率远超Tmall;3、最终上市市值,5年之后的话,京东&Tmall;4、天知道未来京东会不会POP发展的如日中天,而Tmall则做了更多的创新垂直业务,两者之间已经完全分不清楚了,所以,我自己的以上预测都是扯淡!
Alexa上的排名:
310 个人认为京东和tmall的模式不同,比较意义不大。如果真要比较的话,个人认为tmall作为B2C平台会有更大的空间。京东的模式类amazon,自己控制仓储物流自然有其优势,但是也有相当代价。资本和劳动力密集的结果是容易尾大不掉。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种类必然远小于tmall。这不光有资金仓储能力方面的限制,还有两种模式对品牌商的吸引力相差很大。例如考察品牌gap,nine west和steve madden。tmall上三家均开设旗舰店。上没有gap,nine west和steve madden只有鞋,steve madden上架商品种类只有tmall上的六成(77/131)。京东上没有gap,nine west只有一款包,steve madden只有包。我为什么选取这几个品牌作为样本?因为gap集团多年保持全球最大的服饰零售商位置(刚刚被Zara所属的Inditex集团超过。见wikipedia)。Nine west所属的the Jones Group也是世界最大的的服饰设计营销集团之一,旗下拥有Anne Klein,Stuart Weitzman,Givency Jewelry等二三十个品牌。gap和nine west作为这两个集团中最为年轻人广泛接受的品牌,开设tmall旗舰店有试水作用。为什么这些商家选择在tmall开设旗舰店,并且tmall上架商品数量最多品类最全?个人认为这就是平台的优越性。在和京东上,商品只以单件商品形式展示,物流售后由平台掌握,消费者既看不到品牌的整体形象,又体验不到品牌本身提供的服务。这使得品牌的线上宣传效果基本为零。而在tmall旗舰店中,店面展示和服务内容远远超出商品本身。商品作为店面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展示,品牌海报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是平均成本最低的一种投放方式。此外品牌可以挑选那些提供全套电商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这使得品牌对用户体验有部分的掌控和监督。总之对于商家来说,亚马逊/京东相对于tmall的缺陷在于,无法体现品牌除商品本身以外的附加价值。品牌不仅仅是商品,还包括店面形象,售前售后服务等诸多因素。对于同样一件商品,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是摆在设计精美独具特色服务细致的专卖店里,还是摆在多品牌混杂没有售前咨询的大卖场里,更能有效激起顾客的购物欲望,使其完成购物行为,并且使其牢记品牌形象呢?想想这个三次元例子,我觉得两种模式对品牌商家的吸引力就不言自明。尤其对于那些新兴本土品牌或者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来说,tmall模式对他们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其他案例,参见tmall上涌现的各种淘品牌。还有大陆实体店还没开张却已经开设tmall旗舰店的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21。
我们做一个模式的讨论。先看看美国:ebay的市值374亿美圆(北京时间 晚12点),amazon的市值是966亿美圆;ebay从十多年前上市以来迄今涨了14.5倍, amazon迄今涨了122倍(google finance的数据);过去5年ebay的涨幅为1.88%,amazon涨幅为6倍,而在刚过去的美国暴跌中,amazon几乎毫发无伤;用户访问:ebay的访问量大概每天1722万ip,amazon每天大约在2800万ip。(但是在两家公司中,最赚钱的是ebay,2010年年报披露赚了18亿美圆,而amazon的盈利2010年是11亿美圆。)所以如果是b2c和c2c模式的比较,从美国来看,b2c比c2c更有后劲,更有潜力。但是这是在美国,二来谁又是中国的ebay和amazon?首先中国有马云,所以淘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淘宝显然有更大的雄心,所以淘宝商城又单独提了出来。但淘宝商城应该看成是一种c2c模式的创新呢还是它就是b2c?首先可以肯定,淘宝商城不是amazon式的b2c,而京东是更接近amazon。但是,鉴于马云和淘宝的威力,淘宝商城肯定不会失败,事实上,淘宝商城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所以要讨论的问题,实际上两个:一是淘宝商城还有多大的潜力,二是京东有可能是中国的amazon吗?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是对立统一的,如果中国有amazon出现(不管是京东还是当当还是其他的电商平台),淘宝商城的潜力就不会有想象中大;如果中国的土壤不适合中国amazon出现(借鉴一下马云的土壤说),淘宝商城的空间就无限。中国会出现amazon吗?理论上说,全球电商的销售额都只是实体经济中的很小一部分,美国只有5%左右,中国还不到。从道理上讲,所有其他的95%都可以拿到网上来卖,更便宜更方便,想象空间巨大,这是amazon被给予90倍p/e的原因所在,这也是无数风投“疯”投中国电商的原因。但是在中国,为什么美国amazon已经成功了那么多年,而中国直到这些年才冒出个京东(当然还有很多各类垂直电商,但是能在不同品类商品的拓展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可能的原因很多,比如物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也很花时间,是不是自建物流就是好?估计也不一定)其他的问题等等。其中有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经销商制度,这直接影响着京东们不能拿到便宜的货源,这也是京东不得不大量采用买断交易的原因(特别是在初期),这也是京东的货品不能多的原因(特别是强调所谓正品正货);而这个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会存在,甚至可能无法解决,制约着中国amazon的出现;而淘宝,在这方面占据巨大优势,可能很多经销商就在淘宝开店。但是无论如何,京东应该是目前中国最接近amazon的电商,为了那无比灿烂的未来,所以即使是在50亿美圆的估值,也使得不少投资机构出手。
一直读不看好京东的模式,看看做着很大,实际很难赚钱。现在的淘宝商城处于过度阶段,觉得,淘宝商城旗舰店是B2C的主要出路。
物流是京东最大的优势,但也是京东最大的问题,所以京东计划要把物流单独剥离出来.目前物流占京东的成本是20%,成本远远超过申通和圆通,卖的越多,亏得越多。所以京东的资金链在网络寒冬过来的话非常脆弱,要看资本的耐心和整体的经济情况。另外京东的技术还用.net 很快会遇到瓶颈。淘宝商城相对盈利和技术的问题不大,但是最大问题是用户体验和统一物流的问题。经济情况好,京东发展可能比淘宝商城更快,经济情况不好,京东倒得也比淘宝商城更快。
比较看好淘宝商城。京东发展不错,但风险较大。一方面是经济周期的影响,一旦有经济危机发生,京东资金链就容易出问题;另一个,尽管京东强调服务,强调物流,但是目前电子商务最能获得用户认同的仍然是价格,京东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赚取差价,这个商业模式决定了京东得做到沃尔玛那种几乎垄断的程度,才能比较稳定地赚钱;第三,对于供应链的掌控,京东目前还达不到国美苏宁等卖场的水平,在供应商面前,京东的议价能力有,但还不够强势淘宝商城就不一样了,抽取手续费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淘宝商城作为平台的定位。尽管暂时物流等服务还未做到比较好的程度,但都是未来容易解决的。唯一的风险,就是商家自身线上和线下之间如何调和的问题
两家谁也不会胜出,只会共存,各取所需,各占一片天。天猫(很别扭的名称):更像一个高级一点的集市或者菜市场,没有办法改变集市的格局。(更合适的说发应该是天猫卖地皮,天猫里的个体或者企业商家卖自己家的商品,商家卖,商家自己吆喝,天猫只是做做管理和其他,直接参与的比较少)好处是自己没有涉足其中,便于处理问题。如果商城里的商品出了事,自己可以撇清关系,最多说自己看走眼,没有把好关,什么什么的云云,大家也不太会找自己的麻烦,然后只要处理掉商家,同时辅助性的给用户一个类似官方答复就OK了。坏处是这样的做的第三方一样的东西,很杂很乱,死去了可以再活来。这也是集市的通病,处理掉的商家可以改头换面重新再来,依旧会有大量的重复性的问题存在,没有办法治本,只能治标。它所谓的客服不是传统意义的客服,只是用于后期协商的辅助,比如淘小二就是这样的苦逼角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服,客服都是商家自己的,并且质量不一,这就容易导致各种乱象,没有一个统一的接口一样的麻烦。很多东西难管理,难以掌握,执行不能保证;比如营业时间,售后服务等等,虽然有淘宝自己出的规则,但是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说什么还依旧是什么,执行不能保证。现实的集市我可以几点关门,几点开门,也可以方便我去巡查是不是有违规的操作等等,但是在这里,很难去操作,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看一遍,顶多依靠一些关键词和技术手段去帮忙解决,但终究是做不到的。这就会有偏差,很大的偏差。京东商城:可以理解为国美,苏宁等等的大商城。(这里却是刘强东——京东在卖东西,而不是商家自己,京东自己卖,自己吆喝,一条龙服务,甚至连物流都是自己的,不过现在也有第三方商家进驻)一条龙到底。所有的服务,不管是售前,售中,售后,客服都有京东自己掌握,不容易出乱子,而且供货商也乐得清闲,只要把货提供好,基本就不用管太多;同时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一旦没有做好,要处理好供货商,用户,以及其他很多事情的关系,这是很累的一件事,毕竟你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无限扩容,所以京东也需要部分转型,方便转移一些可以分摊的压力。商品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反馈给京东,京东先处理,然后再反馈给供货商,用户层面不需要出面和商家交流,省去很多事情;这不管是京东还是用户都是方便的,如果持续出现问题,京东查起来也方便,不过处理起来就麻烦了,总不能说不合作就不合作,说辞掉谁就是谁吧,这也是难以度量的度,这个度很重要。口碑树立的比较好,品牌识别度高。买了东西会说是京东的,而在天猫买了东西会说是某品牌的;带来的品牌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如果出现问题,口碑很容易被污染,导致流失部分客户,而天猫则不会有这样的困扰。自有物流,确实更快,更便捷,但也是无形的成本之一。而天猫没有这个烦恼,只要处理好所谓投诉而已,管理好手下的这写商家。总之,两者基本是不一样的存在,并没有什么胜负一说,估计会共存,因为有人需要买菜,有人需要冰箱。------------------------------------------------------------------------------------------------------------------------------------------------也许用网络地产商来形容天猫更合适,因为一个是天猫的商家在卖商品,而天猫收地皮钱;而另一个则是京东,苏宁自己在卖商品,当然现在京东苏宁上面也有商家在进入,而且据我所知,销量还不错。
看到很多回答的人都是互联网行业的精英,我从商业的角度来回答一下吧:我打个比方,淘宝就像各地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京东好比苏宁、家乐福这样的卖场,淘宝商城就好像北京的百荣、百胜等百货广场,唯品会就好像燕沙奥特莱斯,凡客就好像李宁专卖店。通过这样的比喻希望大家能看到他们的优劣了吧,他们的定位,决定了各自的长短。就未来而言,我比较认同冉华的观点,我认为这些公司都会在各自的领域内野蛮生长,由于他们在实体经济中占的比重太低了,所以还远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呢,谁能胜出就看谁犯的错少,谁跑的更快,这不是模式之争,更多的是公司管理经营、资本运作、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的竞争。再谈一下大家提到的京东、淘宝在物流售后上的差别,其实这些都是纯线上电商的硬伤,这些公司的物流和服务是无法跟我们身边的7-11,街边的快餐外卖店相比的,这也是为什么线上销售的快消品非常少的主要原因(3C产品的售后主要都是由厂家在当地的维修点来提供的,所以更适合电商)。从36氪上我看到的消息说amazon在美国已经尝试在实体店中放置amazon的专柜了,所以电商在美国的面对的是沃尔玛的压制,在中国,面对的是经销商体制的制约。因此我相信将来如果有哪家电商做了线上线下的融合,让云超市、微店铺在各个小区、写字楼遍地开花,那才是真正的突破,其它的电商是忘尘莫及,无法追赶的。顺便说个现象:其实现在很多的小店已经成了淘宝、京东的品牌最后一公里,接货收货已经成了网购一族很头痛的一件事,于是这些小店成了收发室。
总是有人想要对比淘宝商城和京东,谁能笑到最后这是个很难回答也难有定论的问题,除非你走到时间的前头;实际上目前而言二者针对的目标客户就不太一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京东商城和很多公司开展了购物卡业务合作,很多公司会给员工发放京东购物卡,这部分业务是淘宝商城所不具备的;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前面大家也都分析了很多,比如购物体验的一致性,货到付款的便捷性,物流配送的整体性,但这些京东的优势从另一方面也是京东的劣势,有认未必对货到付款敏感,有的地方京东物流也未必能够送达,借助地区物流后反而整体服务标准被降低,造成客户不好的体验;说到底对于这两家B2C巨头而言目标客户是不完全一致的,当然也存在很多重叠之处,但未必二者未来必须你死我活,在各自领域耕耘好就够了;对于有些客户而言,即使京东不做图书,只搞3C自己也够了,因为只有在买数码产品时他才上京东。优劣势在不同客户面前会发生转化的,顶京东的有理由,顶淘宝的也不错,我是个中庸派·····
过年回了趟老家,发现家乡朋友都不知道京东商城,不过都知道淘宝。看来京东在二三线城市影响力还很小。
如果价格京东和淘宝一样,各位会选哪个?相信99%会选京东,因为淘宝带给人的就是“不怎么靠谱”。如果差价在10%呢,可能80%会选京东,10%买个放心。那么京东领先于淘宝的空间至少是10%。如果管理成本能够有效控制的话,京东会逐渐跑赢淘宝。有人会说,TMall有可能转基因,变成诚信的品牌,但这个代价是相当巨大的。所以TMall还不如直接去淘宝化,划清界限来的干脆。
为什么总拿京东和TMALL比呢,很奇怪,他们俩现在不是一个量级的,而且差距也会越差越远。一个模式的好坏,个人认为光看表面上给消费者带来了多少好处,而得看这个好处能不能长久,如果不能长久,大家都懂的。京东为什么不敢开放价格给一淘,圈内都知道价格方面,京东(pop)根本就没法和天猫比,因为商家入驻的成本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面。
其实,拼到最后,很简单,谁能让商家挣更多的钱,谁就会赢。这个零售业,不挣钱谁跟你混啊,什么服务啊,都是屁话。
物流啊这些东西,随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京东的优势只是目前短暂的优势,相反,以后反而会成为它运营的累赘。
所以,还是看京东能赢亚马逊多久,这个更靠谱些。
有几年网购经验,每周都网购。
有关模式大家都说了。说些感性的东西
京东09年打败新蛋,10年打败买特。引得国美苏宁开网店。没有京东,中国网购如此快速发展会推后,原来的当当卓越不温不火,京东染指图书,二甲开始应战。
京东的战略相当冒进,比如免运费,买地盖仓库(固定资产投资),这不是一般企业可以做得,马云曾说在全国设立仓储没了下文。
淘宝商城08年成立也是应对B2C而设。他像个商场,虚拟地产收技术费,返点,营销广告,支付宝利息等,淘宝集市就是各种都有。总的来说淘宝是挣广告费的
京东是挣厂家返点和差价,和广告费,最近京东引进开发平台就是淘宝商城模式,营销力度不大,因为与自己的还是有冲突。
以上流水账也可以对比国外ebay亚马逊,另外这个问题有问题,这两家一个是B2c一个是c2c对比性不强。只要京东资金充裕,商品价格保持低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
ps.我现在很少在淘宝商城和京东网购
考虑到本人非EC行业的人,只是看到了来说几句自己看法关于EC领域的竞争,其实刘强东看得明白(参考优米网对他三个小时的专访),第一阶段的竞争是价格和商品种类;第二个阶段是配送质量和速度。这两点构成了电子商务的基础用户体验,即有没有我要的货,是不是便宜以及我多快能拿到货。这也是为什么刘认为京东目前在做足了第一阶段财务和信息系统的前提下,必须开始第二阶段的布局——物流系统和配送质量(他反复提自己和一线配送员接触并且提供期权给配送站站长,就反映了他目前对最后一公里配送质量的关注同时也是担心)。如果这两个阶段竞争被认同的话,就请继续看。刘没有说,但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第三个阶段势必是用户产品体验和品牌认知的竞争,也就是所谓如果一个商品在两个网站都有、价格差据不大、配送基本能够满意的前提下,消费者选择哪家?刘在访谈上提到,他担心陈年的凡客在品牌附加值上做得不够,其实也是显示出他对于这一概念的关心,如果一个商品在taobao商城和京东上面都有,然后消费者无法对前两个阶段进行明确打分的话,附加价值的威力就体现出来。好,那么以这三阶段竞争来看,即便是马云真的做好了物流,在物流方面领先了京东(现实,应该是相反的),因为第三个阶段的战斗淘宝商城作为一个平台是没办法打的,最好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b2b,平台是没有品牌形象、平台为了通用性型会变得复杂失去优质的操作体验。而这里恰恰是京东可以做的,以3C产品树立的正品形象、以前期价格战树立的低价形象,以自建物流树立的快速配送形象,这些淘宝商城要建立都有难度。就好像如果一台50寸的LED电视在京东和淘宝商城某个有授权执照的店铺都是6000,作为消费者你会选谁?我个人感觉,以上讨论适用于服装鞋包之外的所有商品类别,基本上占50%左右交易额,而回到服饰类商品,如果未来两年淘品牌真的出来几十个成功的个案,那么应该着急的其实是马云,而不是京东,大树底下好乘凉同样大树底下不长草,2年后大批品牌出走淘宝自己进入混战B2C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这50%交易额的商品,应该说京东和淘宝商城都存在机会和挑战,只能说淘宝占了上风,但是也不能安枕无忧。总体而言,除去发生内部问题和市场重大变化的可能,我个人看好京东的长线发展。
在商言商的话,包括京东在内的国内比较大的B2C都是不太靠谱的,除了最好死剩下的那一家。因为暂时每一家都是在烧钱,在耗,看哪一个先倒反观淘宝商城,作为平台资金压力就很小了。至于鱼龙混杂的问题,可以通过管理手段解决;物流方面,也能通过自建物流平台解决,毕竟淘宝有钱比较两者如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明显淘宝商城(代表着B2B2C)比京东(代表B2C)更胜一筹作为消费者,当然希望有更多的投资者给更多钱让B2C们烧,这样我们就能买到便宜货了,呵呵
超过千元的东西 我基本都在京东上购买 其他的在淘宝购买较多,淘宝商城给我的印象很不好,连个发票都不给。售后也是个问题。
两家都会在未来存留下来,模式上也会互相学习的,这不是寡头市场。淘宝、天猫和京东商城售假蜂蜜 消费者真假难辨_亲贝网
旗下网站:
& 淘宝、天猫和京东商城售假蜂蜜 消费者真假难辨
淘宝、天猫和京东商城售假蜂蜜 消费者真假难辨
12月15日,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2014年网售蜂蜜抽检结果显示,在淘宝、和商城销量较好的20款蜂蜜中有13款产品掺假,掺杂了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非蜂蜜物质,这些经过&加工&的蜂蜜产品仍以&土蜂蜜&自称,令者真假难辨。
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抽检结果通报,协会共抽检了淘宝、天猫、1号店和京东商城销量较好的28批次标称蜂蜜的产品。结果显示,&蜂品世家&、&宜蜂尚&等的13批次产品样品被检出大米糖浆、甜菜糖浆等非蜂蜜物质,其中,11批次产品来自淘宝和天猫,2批次问题产品来自京东商城。
据了解,被检出的非蜂蜜物质主要为糖浆,因糖浆价格便宜,为目前蜂蜜掺假的主要形式。按照新《蜂蜜》国标,验证蜂蜜是否掺假的方法主要是检测产品中果糖和葡萄糖成分的含量,这两者是蜂蜜的主要甜味成分和重要质量特性指标。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国家标准 蜂蜜》(GB )规定,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必须&60克/100克。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减少,会大大降低蜂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中国蜂产品协会在蜂蜜抽检中还发现,网售低价蜂蜜掺假严重,一些网售蜂蜜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在销售,根据对每斤售价低于或等于10元的5款蜂蜜产品进行检测,均发现非蜂蜜物质。还有部分网售商家用普通蜂蜜冒充特种蜜、土蜂蜜等,存在欺诈行为。
蜂蜜掺假现象长期存在,每年相关部门抽查后都会曝光问题产品。在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蜂产品监督抽检结果中,20款产品有7款产品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足,包括湖北神农保健品有限生产的&神农&野菊花蜂蜜样品(500克/瓶)、醴陵市德园蜂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乡里纯&乡里纯蜂蜜样品(700克/瓶)等,实测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最低的为23.8 克/100克。
除了近半蜂蜜产品涉嫌掺假,中国蜂产品协会的调查同时发现,部分网售蜂蜜涉嫌虚假宣传。有些电商打着老蜂农的幌子,以鉴别蜂蜜真假、揭露内幕等为嘘头,散布不实言论,传达错误,对消费者产生了不良误导。
此外,部分网售蜂蜜产品为散装或简易包装,无生产许可(QS),生产者不具有生产经营资格。抽检中发现,在淘宝和天猫上销量前十位的产品中,有5款没有标示任何品牌,以散装蜂蜜的形式进行销售,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看了淘宝、天猫和京东商城售假蜂蜜 消费者真假难辨的网友还看了
>> 更多关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淘宝天猫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