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昧却本来人.刻舟求剑出自哪部古籍里

【尘沙惑·智空同人】万念俱空
三月微风,吹起片片飞花,我信步于庭院,往来的香客纷纷见礼,他们看我的眼神无不谦卑虔诚。端正高洁、清心淡泊,旁人的眼中的我——智空师父、代住持、青莲寺的继承人如此庄严德相。又一阵风,卷着玉树花瓣掠过湖面,我心中荡不起一丝涟漪。
那日我从庭院绕到藏经阁,静慈来找我,他大气不喘,像早就猜到我会来这里翻阅经书,他了然的说:“大哥果然在此。”
“寻我有何事?”
“大哥,上次奶奶安排与你相亲的小姐,上官夫人对她不满意,已经回绝了。”
“嗯。”缓缓翻过一页,我的心神还在经文里,他在一旁忍不住感叹道:“大哥若总像个书呆子,很难找到合适的结缘之人呢。”
“是吗,我真的像个书呆子?”我没有注意说话的口吻,合上经书,抬头无意间对上他的眸子,才发现那双漂亮的眼睛不安的睁着,似在玉雕的佛像上看见了骇人的裂痕,惊慌失措如见鬼魅。
我并非有意吓他,就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从几时起,那个被定义为淡泊随和的我,逐渐生出另外一个相来,又刚巧被他发现罢了。
“对不起,大哥”。他低声道歉,我堆起笑意:“没什么好道歉的。”对啊,需要抱着歉意的不应是他。身为出家人,也难逃责任的束缚,又偏偏我这个大哥除了专注于参禅弘法,对别的事极少过问,各种杂务都由身为监院的他来分担操持,大德,我那急着抱重孙的祖母张罗了好几次相亲,每每先由他来替我行接待之仪,论贤惠能干,世间大概也没有多少女子能及得上吧。而结缘于我只是修行的一种途径,无需过分执念,即使那些女子因为种种原因被檀家总管回绝,我也不特别在意。静慈温顺的点点头,似乎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奶奶她又安排了崔家的小姐,定在三日之后上山拜访。”
“来之则安,一切自有缘法。”
我的态度与往常并无二致,然而出乎意料,崔家的小姐明明家道中落,为了生计服从长辈的安排相亲,假颜欢笑,可她的言行举止,隐隐透着一股叛逆和倔强,令我一时起意,说服上官夫人给她试炼的机会,上官夫人允了三个月的时间,大德便做主将小姐留在寺中修行,和完全不通法理之人相处,或许是圣尊赐予我的考验。
来之则安,来之则安,我原不打算干预她的修行。直到有一天,我在寺中遍寻那只名叫小玉的猫,我喜欢它柔软的毛发,都说猫能通灵,许是它看得见鬼魅,对我避而远之。
寻声找到小玉的时候,它被崔小姐牢牢抓着,我请求她把小玉交给我,她看出这机灵鬼万般不愿与我亲近,故意将它放走了,见我难得露出遭受打击的表情,她忍不住大咧咧一笑,显得爽朗活泼,这还是头一回有人拒绝我的请求。我提出当她的修行师父,她问我对结缘的看法,我如实相告,她反道彼此彼此,旋即又换成了‘会努力’这样的客套话。面对任性的她,我却生不起气来,反倒开始乐在其中。
还有一次在藏经阁,她扎起裙子爬上书架取经卷正巧被我撞见,她一慌,眼看就要摔倒,我连忙去扶,谁知她身手敏捷,全无寻常女子弱柳姣花之态,三两下稳当当的落地,起身对我哈哈一笑,颇为尴尬。我说她碰落的书是我私藏的游记,她顿时一脸难以置信,不信堂堂的代住持会去收藏杂文野记。没错,我在旁人眼里,是静到极致的空茫,虚无缥缈的苍白啊。也许家道中落,令她善于察言观色,她仿佛察觉到这层寂寥,又笨拙的道歉。为了生计,隐忍妥协的她,面对晦涩难懂的经书,愁眉苦脸的她,或顽皮可爱,天真烂漫……究竟哪一个才是她真正的面目。
“崔小姐,你喜欢这座寺院吗?”。我执起她的手,第一次渴望倾听她真实的想法。她结结巴巴的说喜欢,出于紧张而非敷衍,那便是真心喜欢了。我不觉展颜而笑,浑然不知于刹那间,一念思凡。
事后我反复思量,为什么要问这么唐突的问题,又为何要感到喜悦?讲经会结束后,我带着困惑来到小湖边,微风和煦,让人忆起那双手带来的温润触感,思及于此,忽觉心头一撞,仿佛山寺钟鸣,震人发聩。耳边传来侍者敲响的落日钟声,我双手合十,默默口诵:“钟声闻,烦恼轻……”,越念越昏沉,下意识地将缠绕着沉香佛珠的手按在心口,外界明明钟声还是暮鼓声都已停止,唯独自己还陷在绕梁余韵里。残余的清明神智告诉我,那天我发自内心的笑了,为的是让她面对我不再拘束,为的是让她因我的喜悦而喜悦。我怎会有如此幼稚的想法?那阵阵钟声似乎固执地在心中萦绕不去,映着火烧云的湖面尽是波澜。
我发现静慈和崔小姐走得很近,常常有说有笑结伴而行,但从最近开始,静慈变得容易走神,在走廊我从他对面经过,他旁若无人,竟冒冒失失一头撞上来,之后道歉得极为狼狈,似有满腔歉意,我还来不及发话,他就失魂落魄的躲开,犹如冲撞到了煞神。
我被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牵引着去庭院里喂鱼,远远听见崔姑娘与和子清起了口角,我不想有意无意的去听他们争执,但注意到他们不欢而散后,子清的视线还依依不舍的追着她远去的身影。我找了较为僻静的角落投食,却不慎将一捧鱼食掉进湖中,水中原本自由自在的鱼儿开始你争我抢,这一幕竟让人生出冷意,呵呵,原来这一池春水早就被搅乱了,湖面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漩涡,使我无法看清自己的面容。
方寸已乱,坐禅时竟不能凝神思考法理,若修得一颗菩提心便不会继续困惑了吧。我问圣尊,何以降服妄心,举头三尺,佛的金像依然端坐在莲台之上,拈花而笑,不言语。
子清找我剃度,其实他早就通过了修行考试,拖到现在是因为他忘不掉幼时喜欢的女孩子,让他魂牵梦绕的伊人,我已知晓。他从小在青莲寺长大,虽然与我和静慈不是血亲,我同样视若手足。静慈他敬我爱我也怕我,他对我这个长兄有着以生俱来的崇拜,不敢有半分违拗僭越。子清敬我仰我却从没有怕过我,若是他认定的,绝不轻言妥协。今次找我剃发受戒,是抱着忘情断爱的觉悟,想必他已察觉崔小姐心中另有所属。此刻我清楚的意识到,那个人不是我……
她身居青莲寺已有些时日,出于妒忌和势力,檀家的夫人小姐开始窃窃私语,对流言我充耳不闻并不代表一无所知,前阵子那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的联袂而来,个个兴师问罪的架势,不知道静慈用什么方法应付了过去,女人们从知客堂出来的时候又换成了附庸风雅的嘴脸。
事后我曾假装无意的问他:“静慈,那天在知客堂发生了什么?”
“没什么,就是檀家的夫人小姐来者甚多,费了点功夫维持秩序。”
从来不说谎的人竟能面不改色。
“静慈。”我压低嗓音,他果然动摇,只要我一用这种口气他就害怕,可他虽然紧张,却坚持不松口:“大哥向来不过问的,就算有事我也能妥善解决,不让大哥操心。”
我与他四目相对,他已经不复那日在藏经阁里怯懦胆小的样子,为了保护她不惜动用全部的意志与我对抗,用情之深,无需再置喙。他神情肃穆,似严阵以待一场狂风暴雨,我微笑离去,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
不到三个月,崔小姐提前通过了修行考验,她不事先与我商议,直接对大德提出推迟婚期照顾家人的请求,随后自觉唐突,找我道歉。我并不觉得生气,没有立场生气,要说生气,有个人心情会不好吧。我旁敲侧击而偏不点破,除非她自愿振翅破茧,别再自觉亏欠、不要虚伪不要怜悯、不要裹着无奈的善意和欺瞒。
她若有所思地去找静慈谈话,但似乎进行得不顺利,两个人开始别扭的躲着对方,郁郁寡欢。他们心中各有彼此,然而没有一个愿意对我坦诚。
我不是什么高僧大德,了悟之人。静慈也做不到四大皆空,更别提崔小姐了,忠孝仁义是横在他们之间的障碍。
她回家没过几天就被大德接了回来,因为和国使团来访,皇上应允我代替游方的住持东渡弘法,如此一来,婚礼不得不须提前举行。
事到如今,我已不得假装置身事外,在一个雨夜,阿正忽然失踪,众人聚在山门口,我说服大德让静慈护着崔小姐去找阿正,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勇气面对面了。
阿正被救回来时发着高烧,接连数日的阴雨,寺院时常着人清扫的道路也不免泥泞,如果这场暴雨,不足以冲垮假象隔阂,那青莲寺即将变成真正的泥潭和地狱。我怀着行将熄灭的耐性悄声等待,陪他们一起挣扎。
这天光风霁月,大德终于召集众人宣布我们的婚期。静慈落寞地站在我身侧,仿佛丢失了灵魂,崔小姐也注意到了吧……她终于无法自欺欺人,打消顾虑预备坦白,她爱静慈,胜于声名荣辱,我也放下了久悬未定的心。
我们三个被大德叫到她屋里谈话,时辰已到,我宣布将代住持之位交给静慈,结缘也交给他来完成。静慈难掩怒气,指责我将崔小姐视为馈赠的物品,痴傻得让人想欺负。
我戳他痛处:“哦?那么你就愿意看着喜欢的女子躺在别人怀中,然后给别人生下孩子吗?”
“这、这不是一个出家人应该说的话吧。”居然还在闪烁其词,看来我只有冒大不韪了:“对于自己尚且无法坦诚的人,确实没有资格给他人带来幸福。如果你推辞,那我也不会再与你客气。”我微笑着上前:“崔小姐,我会好好珍惜你的。”
“大哥!”他终于怒不可喝,终于站在与我并肩的高度。崔小姐坦诚了一切欲化蝶飞去,他不假思索的追赶上前,与我擦肩而过的瞬间,眼底尽是志在必得的坚毅。他并非真正软弱,而我也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静安,在长辈面前做那种亲昵的行为,实在太不敬了。”屋子里剩下的已非局中之人。
“大德教训的是。”但若不采取点行动,就看不到静慈被逼急咬人模样了,爱捉弄人的恶习我改不好。
“难怪……老身就说静慈那孩子为寺院着想过了头,怎么会瞒着我们这么大的事情。”
“爱令智昏……不过现在一切总算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事实上,这个想法搁在我脑海里很久了,皇上的一纸诏书,恰好令这个想法得到落实的契机。如果他们始终选择自欺欺人,那么我心中仅存的光亮也会随之熄灭,任由身心被鬼魅盘踞,完完全全堕落成另一个我,嘲笑可悲可怜的人性和真情。一心渡人反倒成了被渡之人,其实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
尘埃落定,临行前的一天,我和静慈两个人站在山门前俯瞰被夕阳染红的山道。
“东渡之后我不一定回来,青莲寺就拜托你了。”
“大哥,我的修为还没有达到你的境界,我……”
“你一直都做得很好,子清也会帮衬你的……”他本就能干又善解人意,默默包容我的随性,掌管纷乱的事务从无怨言。所以,不要感激不要内疚。和崔小姐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如露如电,一场梦幻。她会成长为称职的寺庭夫人,我舍了不属于我的姻缘,阴错阳差修得了想要的果。善良纯真的静慈,才是能与她依依挽手,慰帖心灵的夫君,用他毫无保留的温柔去包容她的软弱或坚强。
“我也只是一个还在轮回中的修行者,一滴水汇入大海,水与海的界限就消失了,它们的自性本没有差别,代住持是你还是我没有那么重要。”
“我明白了,大哥。”
“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昧却本来人。”我抽身而退,万念俱空,不是回忆被抽离后的空虚。
当混沌被一一撕裂,宇宙重归清静自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真心直说64594,直心直说,传心法要,真心直说下载,真心直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真心直说64594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真心直说52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真心直说52
真心直说;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真心直说序;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重刻真心直说序;夫真心直说者,佛佛授手,祖祖相传,更无别法也;成化己丑年五月端阳日后学文定序;真心正信;华严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真心异名;或曰:已生正信,未知何名真心?曰:离妄名真,灵鉴;真心妙体;或曰:真心已知名字,其体如何耶?曰:放光般若经云;真
真心直说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真心直说序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想,不知是无计。若真达不疑之地,犹如太虚宽廓,岂可强是非耶。或曰:然则,诸祖出世无益群生耶?曰:佛祖出头无法与人,只要众生自见本性。华严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是故佛祖不令人泥著文字,只要休歇见自本心。所以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已是探头太过,何更立语言哉。或曰:昔闻马鸣造起信,六祖演坛经,黄梅传般若,皆是渐次为人,岂独无方便于法,可乎?曰:妙高顶上,从来不许商量。第二峰头,诸祖略容话会。或曰:敢祈第二峰头略垂方便耶?曰:然哉是言也。奈何大道玄旷,非有非无;真心幽微,绝思绝议。故不得其门而入者,虽检五千之藏教,不以为多;洞晓真心者,但出一言之拟比,早是剩法矣。今不惜眉毛,谨书数章,发明真心,以为入道之基渐也。是为序。重刻真心直说序夫真心直说者,佛佛授手,祖祖相传,更无别法也。心者,人人之本源,诸佛之觉性。一切万法,尽在一心之内。八万四千法门,从此而出。悟此心者,凡圣交参;迷此心者,生死无际。心随事转,事随理彰;事理融和,名直说者矣。今比丘净林,宿生庆幸,得遇斯文,发心重新刊梓流通,命予为序以冠篇首。予才陋语拙学问之浅,无足以发明其深奥。略序直说真心,以塞其请耳。时。成化己丑年五月端阳日后学文定序。 真心正信华严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唯识云:信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是知万善发生,信为前导。故佛经首立“如是我闻”,生信之所谓也。或曰:祖门之信,与教门信有何异耶?曰:多种不同。教门令人天信于因果。有爱福乐者,信十善为妙因,人天为乐果。有乐空寂者,信生灭因缘为正因,苦集灭道为圣果。有乐佛果者,信三劫六度为大因,菩提涅为正果。祖门正信非同前也。不信一切有为因果,只要信自己本来是佛,天真自性人人具足,涅妙体个个圆成,不假他求从来自备。三祖云: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志公云: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故知众生本来是佛。既生正信,须要解滋(疑为兹)。永明云:信而不解,增长无明;解而不信,增长邪见。故知信解相兼,得入道疾。或曰:初发信心未能入道,有利益不?曰:起信论云,若人闻是法已,不生怯弱,当知是人定绍佛种,必为诸佛之所授记。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于一念顷正思惟此法,过前功德不可为喻。又般若经云: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是知欲行千里,初步要正。初步若错,千里俱错。入无为国,初信要正。初信既失,万善俱退。故祖师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是此理也。真心异名或曰:已生正信,未知何名真心?曰:离妄名真,灵鉴曰心。楞严经中发明此心。或曰:但名真心,别有异号耶?曰:佛教祖教立名不同。且佛教者,菩萨戒呼为心地,发生万善故。般若经唤作菩提,与觉为体故。华严经立为法界,交彻融摄故。金刚经号为如来,无所从来故。般若经呼为涅,众圣所归故。金光明号曰如如,真常不变故。净名经号曰法身,报化依止故。起信论名曰真如,不生不灭故。涅经呼为佛性,三身本体故。圆觉中名曰总持,流出功德故。胜N经号曰如来藏,隐覆含摄故。了义经名为圆觉,破暗独照故。由是寿禅师唯心诀云:一法千名,应缘立号,备在众经,不能具引。或曰:佛教已知,祖教何如?曰:祖师门下杜绝名言,名不立何更多名?应感随机其名亦众,有时呼为自己,众生本性故。有时名为正眼,鉴诸有相故。有时号曰妙心,虚灵寂照故。有时名曰主人翁,从来荷负故。有时呼为无底钵,随处生涯故。有时唤作没弦琴,韵出今时故。有时号曰无尽灯,照破迷情故。有时名曰无根树,根蒂坚牢故。有时呼为吹毛剑,截断尘根故。有时唤作无为国,海晏河清故。有时号曰牟尼珠,济益贫穷故。有时名曰无`锁,关闭六情故。乃至名泥牛木马心源心印心镜心月心珠。种种异名,不可具录。若达真心,诸名尽晓;昧此真心,诸名皆滞。故于真心,切宜子细。真心妙体或曰:真心已知名字,其体如何耶?曰:放光般若经云:般若无所有相,无生灭相。起信论云:真如自体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已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据此经论,真心本体,超出因果,通贯古今;不立凡圣,无诸对待;如太虚空遍一切处,妙体凝寂,绝诸戏论;不生不灭,非有非无;不动不摇,湛然常住。唤作旧日主人翁,名曰威音那畔人;又名空劫前自己。一种平怀,无纤毫瑕翳。一切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万象森罗,染净诸法,皆从中出。故圆觉经云: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及波罗蜜,教授菩萨。圭峰云:心也者,冲虚妙粹,炳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洞彻十方。不灭不生,岂四山之可害?离性离相,奚五色之能盲?故永明唯心诀云:夫此心者,众妙群灵而普会,为万法之王;三乘五性而冥归,作千圣之母;独尊独贵无比无俦,实大道源,是真法要。信之,则三世菩萨同学,盖学此心也;三世诸佛同证,盖证此心也。一大藏教诠显,盖显此心也;一切众生迷妄,盖迷此心也;一切行人发悟,盖悟此心也;一切诸祖相传,盖传此心也;天下衲僧参访,盖参此心也。达此心,则头头皆是,物物全彰;迷此心,则处处颠倒,念念痴狂。此体是一切众生本有之佛性,乃一切世界生发之根源。故世尊鹫峰良久,善现岩下忘言,达磨少室壁观,居士毗耶杜口,悉皆发明此心妙体。故初入祖门庭者,要先识此心体也。真心妙用或曰:妙体已知,何名妙用耶?曰:古人云: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昧却本来人。乃妙体起用也。真心妙体本来不动,安静真常。真体上妙用现前,不妨随流得妙。故祖师颂云:心随万境转,转处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故一切时中动用施为,东行西往,吃饭着衣,拈匙弄h,左顾右_,皆是真心妙用现前。凡夫迷倒,于着衣时只作着衣会,吃饭时只作吃饭会,一切事业但随相转,所以在日用而不觉,在目前而不知。若是识性底人,动用施为不曾昧却。故祖师云:在胎名神,处世名人,在眼观照,在耳听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知之者为是佛性,不识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高等教育、真心直说52等内容。 
 真心直说_交通运输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真心直说真心直说 高丽国普照禅师知讷撰 古德禅师真心直说序 或曰。祖师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云乎。道不属知。不属不知...  3页 免费 真心直说 暂无评价 6页 免费 A开头4 暂无评价 1页 1财富值搜你所想,读你所爱 拒绝盗版,营造绿色文库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  免费 《真心直说》 暂无评价 18页 免费 自驾游攻略 7页 1财富值 西宁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暂无评价 5页 免费 培养孩子智慧进取的100个启... 10页 免费搜...  王阳明说:‘心不是一块血肉,凡 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真心直说云: ‘在胎名神,处世为人,在眼观照,在耳听闻,在鼻嗅...  《名人学者话安详》 1996 知讷真心直说 韩国《佛教史研究》创刊号 1996 儒家伦理思想与中国现代化 日本晃洋书房《日中比较近代化论集》 1996 起信论元晓疏与...  (宋 延寿 撰) 真心直说(高丽 知纳 撰) 诫初心学人文(高丽 知纳 撰)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高丽 知纳 撰) 禅宗决疑集(智彻 述) 拈八方珠玉集(宋 ...  2页 免费 入党申请书格式 6页 免费 真心直说 18页 免费 圆觉经秘法 10页 免费搜你所想,读你所爱 拒绝盗版,营造绿色文库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刻舟求剑出自哪部古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