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濒死体验纪录片(NDE)之类的杂志吗?请注意,我说的是简体中文版的濒死体验纪录片(NDE)之类的杂志。

请推荐一些濒死体验NDE的书籍和灵魂出窍OBE的书籍?亲!帮个忙吧?_百度知道
请推荐一些濒死体验NDE的书籍和灵魂出窍OBE的书籍?亲!帮个忙吧?
提问者采纳
《西藏生死书》
我有这本书啊!
我是无意间买到这本书的,没怎么看
这本书里的内容非常的深奥!亲!你一定要仔细看喔!
嗯嗯,看来我买对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濒死体验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门罗三部曲+灵界见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濒死体验(NDE)学说:解读死亡后的世界&之一
◆濒死体验(NDE)学说:解读死亡后的世界
一、人死后还有生命
  无神论者都不承认灵魂的存在,可是,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所报导的一些自然界真实的奇异现象,则向人类证明了在物质界以外,还有灵界的存在。
  1、日香港《东方日报》刊登《人类死亡历程》一文,
  报导说:1977年间,50岁的威富利说,28年前他因为肺炎和脑膜炎在英国一家医院死去了,医生也签发了死亡证。当时他被放在一辆手术车上,感觉到医院一个职工正预备把他的尸体推到太平间。突然,他看到有一个深红色光环,把他的灵魂和肉体接合着。忽然光环断了,他感觉自己好象坠入太空中,直觉感到仿佛他已到了天堂,那里有光有音乐,他知道这个迷幻境地是从未到过的地方,但却很真实。威富利复活醒来时,是在殡仪馆的木板上,旁边有一个工人。他第一句话就是:“我在这里做什么?”那工人回头一望,吓得连话也说不出来,拔脚就跑。复活后的威富利,被送回医院继续治疗,直至四个月后才出院。
  2、日天津《今晚报》第3版登载一篇报导《加纳一老汉死后两年复活,爬出坟墓回家如旅行归来》,付标题是“记者访问不绝,科学家无法解释”。全文如下:
  本报香港12月7日电本报香港特约记者虞锡圭报道:非洲加纳一位在1990年10月间被人毒死的七旬老人,在下葬两年之后,竟然复活重生,爬出坟墓返回家园。这一罕见奇闻,最近轰动整个非洲,一些科学家暂时无法对此作出解释,而这位死而复生的老人则成为记者们争相采访的对象。
  这位老人名叫戈汉姆·雅曼约,71岁,是加纳曼昆达曼的一位农村牧师,有妻子及14个儿女和孙儿。1990年10月,他被一名生意合伙人下毒害死。出殡时,妻儿亲友都送葬,并目睹灵柩入土。但最近,他突然回村,就像外出旅行归来。他的老伴和儿女乍一见到他,先是大惊失色,时而大喜若狂。老伴阿德素对记者说:“我一见到他以为是见到了鬼魂,不敢走近,吓得我不知该怎么办;因为我是亲自送他的遗体下葬的,并在填埋时撒下第一把土,做梦也想不到他又会活着回来!”她发现复生的丈夫“脸色很好,显得比死前还年轻些。”她说:“现在,我当然不再惊怕了!但是我仍搞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加纳有关当局获悉这一奇闻后,曾派人到坟场考察,发现雅曼约的坟墓出现一个大洞,泥土下面的棺材确实空空如也。死者到底是怎样复活,又怎样钻出地面的?无人能作出解释。
  雅曼约自己对朋友们说:“我曾到过天堂,见到了上帝;但上帝认为还没轮到我来,说我应该到80岁才可以轮到,于是又把我推回人间。”他在讲这些话时,态度很严肃很认真。听的人虽然感到玄之又玄,但却无法解释这种怪现象。现在他头上扎着白头巾,穿着很整齐,和儿孙们在一起显得更加亲切。但各地记者的不停来访使他感到颇受困扰,因为他“从来未同记者打过交道”,他们不停的提问,使他感到对他“缺乏信任”。他说:“事情就是这样,我先被人害死,我的妻子和儿女把我装进棺材埋了,可是我现在又回来了,我不是鬼魂,我是个人。有什么问题,去问上帝去吧!”现在,他原来的坟墓也成为人们参观的一个“圣地”。
  这些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还会被发现,新闻媒体也时常记载,弟兄姊妹要多留心。因为这些报导对传福音非常有帮助。广西民族音像出版社出版的VCD影碟《不可思议大全——垂死体验》,就是一部关于濒死经历的记录片。里面既有濒死经历者的现身说法(或称“被采访记录”),又有科学家进行模拟濒死现象研究的实况镜头,弟兄姊妹们不妨买来看看。
二、濒死经历证明人有灵魂
  1、濒死经历(NDE)的概述
  一般地说,人死不能复活,但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在临床死亡后经抢救又活过来了,这种现象叫“濒死现象”或“濒死体验”、“濒死经历”,英文名为Near
Death Experience,简称NDE。这些人活过来后,作了大量的见证,述说他们的死后见闻,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灵魂的存在。
  人类对“濒死经历”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19世纪末瑞士地质学家阿尔伯特·海蒙的探索和研究。海蒙是个登山爱好者,在一次攀登阿尔卑斯山时被大风吹下了悬崖,便有了几秒钟的濒死经历。他后来说:“仿佛在一个离我有些距离的舞台上,我见到了以各种形象出现的我的整个过去。我看到自己是这出戏的主角,每件事物似乎都被天堂之光美化了,没有悲伤和焦急,一切都那样绚丽……”
  从1892年开始,海蒙便开始了对“濒死经历”的专门研究;继他之后,各国科学家对“濒死经历”的研究也相继展开,其中英国作家F·W·H·麦尔斯于1903年完成了两本研究“濒死经历”的专著《人性及其在肉体死亡时的存留》;美国科学家詹姆斯·H·海斯洛1907年发表了《垂死者的幻觉》;1926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姆·巴雷特出版了《临终幻觉》,这是一本对病人在临终时的所见所闻进行全面研究的书。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1944年,由于心脏病发作,经历了许多次的“濒死经历”这些经历改变了他对人类意识的整个理解,他写道:“(人)死后发生的事情极其辉煌灿烂,难以形容,我们的情感和想象力甚至不够对它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
  中国的科学家对“濒死经历”的研究起步得太晚了,这大概是由于受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限制吧。从1987年开始,天津市安定医院院长、精神医学专家冯志颖带领其课题组,对唐山大地震的部分有过“濒死经历”的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1996年8月间,新华社在播发这条信息时,称赞这是“为中国填补了这个领域研究的空白”。1989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了(美)雷蒙德·穆迪著的《死后见闻》(原名《生命之后的生命》);199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了逢尘主编的《天堂印象——100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90年代末,广西民族音像出版社出版了VCD影碟《不可思议大全——垂死体验》,这是一部关于濒死经历的记录片。除此之外,一些杂志、报纸也时常报道一些“濒死现象”。这说明中国的这块“禁区”已经开始解冻。
  对“濒死现象”研究最有成就的,当推三个美国的医学家:女医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Kubler·Ross),雷蒙·慕迪(Raymond·A·Moody)博士,心脏病专家罗林斯(Maurice·Rawlings)。其中罗斯和慕迪都是无神论者,罗林(斯)一开始是个较软弱的基督徒,但随着他的研究成果的推进,他逐渐变得火热起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传福音的小册子《生死之间》(或称《死——怎么回事》,“Beyond
Death s Door”),风靡全球,本书资料3、“濒死见证举例”,大部分就是选自罗林斯的这本书。
  2、对怀疑“濒死现象”者的答复
  有许多人对“濒死现象”表示怀疑,于是,传福音的弟兄姊妹们心里便犹豫了起来,不敢引用“濒死现象”的见证了。对此,我们有必要对此怀疑进行一下探讨。
  (一)、历史上有过“濒死经历”的人,不止一个两个,而是多达几百万个。奇妙的是:这些人复活后所作的见证都大同小异,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
  (1)、死亡时,发现自己脱离了自己的身体,形成了两个“我”:一个肉体的“我”躺在医院接受医生的抢救,另一个透明的“我”飘出了体外,能够看到医生护士们的抢救情况——复活后马上一叙述,竟一点也不差!可当时他的确是死亡了,不会有人告诉他抢救时的情景,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2)、进入一个黑暗的隧道,到了另一个世界。有的人到了光明的世界(天堂),有的人到了可怕的世界(地狱);有些人见到了故去的亲人和其他“宗教人物”(耶稣、天使或魔鬼)。甚至没有文化背景的还不会认字写字的小孩子,在经历了“濒死”之后,所见所闻也和成年人一样!
  (3)、看到了自己和别人以前的一幕幕生活情景,甚至还发现过去自己不知道的隐私:一个女子在经历“濒死”时,看到自己过去的往事,竟发现自己曾经被上司用酒灌醉,然后被他强奸(《死后见闻》第85页)。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经历“濒死”后说,他在那个世界看见了他的弟弟,父母大吃一惊,认为他这是幻觉,但他继续说,那个小弟弟告诉他,是他们的妈妈在13岁时怀孕生下的他。于是,这件事再也瞒不住了,小孩的父母因此产生了裂痕,最终导致了离婚(《天堂印象》第290页)。
  (4)、所有持反对意见者,他们自己的本身,都没有经历过“濒死”。所有经历“濒死”者都坚定地说有“来世”。凡是有过“濒死经历”的人,复活后都不再惧怕死亡,许多人投身于传道事业,有的人原来不信耶稣,现在也成了基督徒。
  (二)、不论的无神论的科学家,还是有神论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一样或近似。
  (三)、反对者的“杀手锏”是提出了“脑死亡”的概念,认为所有“濒死经历”的人,其死亡判断是根据于“心死亡”,他们认为,人类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心死亡”判断标准已经过时了,心脏停止了跳动,并不完全等于人就死了,脑子还在活动。他们说,“濒死现象”是脑子活动产生的幻觉。
  然而,在《垂死体验》记录片中,我们看到美国的科学家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有过20多年研究“濒死现象”经验的莫斯医生(Melvin·Morse)说:“知觉不是脑的功能,有些人在经历“垂死体验”时,脑电图全无反应,他们的脑部没有正常运作,但也能恢复知觉。”有意思的是,在影片中,莫斯医生说他并不相信上帝。
综上所述,“濒死现象”是可靠的,弟兄姊妹们没有必要对此有顾虑。这是传福音时很具有说服力的信息,只要有圣灵的感动,我们就可以引用。
三、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可知人有灵魂
  前面提到的濒死经历的见证,都是从主观方面向人们证实“人有灵魂”这么一个事实;而一些科学家则通过实验,客观地证实了灵魂的存在,甚至还称出了灵魂的重量。请看以下两段报导:
  1.1988年4月的《科学博览》杂志上,有篇文章叫《探索灵魂》。文中提到约翰·埃克尔斯,是个伟大的生理学家。他对脑的突触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认为神经细胞在突触上相互联络,从而获得196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金。他的这一成果有力地维护了古老的宗教信仰,即人类是由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巧妙地结合而成。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在胚胎的发育或幼小的某个时候,就具备了非物质的思维和自我领悟的能力。这种“人的灵魂”使我们具有了人类的特性:自我意识,自由思考,个性,创造性甚至爱、恨、怕等。我们“非物质的自我”操纵着它的“联络中枢”,就象司机驾驶汽车一样。他最大胆的设想是:断言“非物质的自我”在物质的大脑死后依旧活着。
  2.据日《扬子晚报》题为“灵魂有重量吗”的文章报导说:1901年,美国邓肯大学的麦克唐盖尔博士做了一次特殊的试验:把一名即将咽气的肺病患者移放到一架很大但很灵敏的光束天平上,大约过了三小时四十分钟,病人的面部表情骤然消失。在那一刻,光束发生了偏移,有21.26克的重量失去了。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他又对五位病人进行了验证,这些病人在死去的一瞬间,失去了10.6克—42.5克的重量。这除了说明是灵魂离开身体之外,没有其他的解释。最有意义的是,麦克唐盖尔又对15只狗做了同样的试验,结果,每只狗在死亡前后都没有失去任何重量。这是因为狗是没有灵魂的,也和圣经说法相符合,因为神在造万物时,只给人造有灵魂,而动物、植物都没有。有人会问,人死时失去的20多克重量,会不会是人们常说的“咽气了”的那一口气出去了?通过狗的试验就可以说明不是那一口气,因为狗也喘气,也咽气,可狗的重量就没有变化,这足以说明少的重量就是人的灵魂。
四、灵魂到底是什么?
  有人会问:灵魂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灵魂是气息。圣经创世记二章7节:“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神吹的这个“生气”不是人呼吸的“气息”,而是神的生命的一部分,吹给了人,人就有灵魂了。
  其次,灵魂又是人们身体的主人。人肉身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灵魂的生命是无限的、永久的。从表面来看,人的肉身具有活力,其实那是肉体内的灵魂带动着肉身在活着。人的肉体死了,灵魂就出壳了;肉体即使能保存一百年,也只能是直挺在那里没有一丝生机了。所以圣经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雅各书二章26节),灵魂是多么的宝贵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请推荐一些灵魂出窍OBE的书籍和濒死体验NDE的书_灵魂出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94贴子:
请推荐一些灵魂出窍OBE的书籍和濒死体验NDE的书
请推荐一些灵魂出窍OBE的书籍和NDE的书籍?亲!帮个忙吧?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濒死体验(NDE)学说:解读死亡后的世界&之三
有人说,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像是从一个未知的黑暗,过度到另一个杳然不可知的黑暗。人既不知生前所来何处,也不知死后归向何方。
然而近代发现许多医学上濒临死亡又活过来的人,描述意识脱离肉体之后不可思议的经验,如在“死后”却对亲人发生的事指证历历;或清清楚楚地到了另一个空间,看到灿烂美好的灵光或游历了可怕的地狱,遇见神圣天主或庄严菩萨……这些玄之又玄却又铁证如山的濒死经验,在不同族裔间却有着惊人的雷同。
据研究调查,全美约有6%的人有过濒死经验,台湾也与美国比例相当。这些研究与例证的大量出现,逐渐揭开了死亡背后的奥秘,不但扭转学界对于死亡的视野,也逼使人正视死后生命的问题。
有过两次濒死体验的赵翠慧,放下了沉重的爱恨情仇,开始不停地讲述亲身经历,“再活回来的生命不是来寻仇解恨,生命有太重要的问题要了解,可以在这一世学起来有多幸福?!”经历三次与死神擦身而过,董逸璞了解苦难的意义,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濒死体验的人是被拣选的。我们会了知一个讯息,再回来传达。”
当我们对于死亡这一终极命题抵达了无限宽广的理解,也许,对于生命即生出了充满上扬之力的体悟。这正是濒死经验的经历者以无比的热情和迫切感一遍遍试图告诉我们的,来自另一空间的庄严资讯。
传递新的宇宙智慧
赵翠慧濒死体验后,生命宛如重生,促使赵翠慧积极推动台湾濒死研究中心的成立。
两次濒临死亡,赵翠慧在经历生死交关的体验后,生命宛若重生,开始热情地与人分享灵魂出体的美妙经验。因为她发现,当人对死亡不再恐惧将活得更自在,分享濒死经验成为自杀防治最好的方法!
移民加拿大二十多年,原为温哥华中文学校校长的赵翠慧,将两百多人的学校成功扩展到一千六百多人,并且记住九百多个学生的名字。每日劳累下,一九九二年发现罹患肺腺癌,病重到咳嗽吐血,只得返台养病。又因为与周大观的缘份,担任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副董事长兼总执行长,推动公益慈善活动。一九九九年,她历经了生死交关的濒死体验,生命宛如重生,也促使她积极推动台湾濒死研究中心的成立。
一九九九年的夏天半夜,赵翠慧经历了灵魂出体的经验:她看到有一个自己走在前面,不久又和后面的这个自己合而为一。当时并无他想。第二天早晨,她的全身冰冷吓坏家人,头却发高烧,烫得有如要爆炸,感觉一股热流要从头顶冲出。接着是脊椎一节一节的掉到背部皮囊上、眼泪鼻涕大量流出,身体轻微的触碰都有如刀割般疼痛……。后来她才知道那就是佛经所描述的“四大分解”:火先离开,因此四肢冰冷;地的崩解,所以脊椎节节掉落;水的分离,因此泪水鼻涕不断流出,湿透枕头。然后她的神魂离开躯体,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
远处有一片金黄色的万道光芒,光中出现一片云海与数不清的仙女。在美妙的天乐声中,仙女们彩虹般的美丽衣裳裙裾飘飘,对她散发出温柔的欢迎。沐浴在这片至福的彩虹光晕中,她感到无比的喜悦。清醒后,她宛如重生。当手足情深的姊姊问她:“回来第一个感觉怎么样?”她竟脱口而出:“我是回来带你们回去的!”当时就吓坏一帮亲友。
灵魂脱胎换骨
此后,赵翠慧开始不停的叙说自己的体验。透过阅读,她才了解到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濒死经验”。以前的她非名牌衣服不穿,皮包和鞋子要成套的,全身上下非常讲究。活过来之后,一切外在的物质忽然变得不重要了,只讲求干干净净,对人的相处也不同了,变得事事反求诸己,总是回头检验自己,不再一味看别人的不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疯狂的阅读:“我濒死后回来就疯狂阅读,而且过目不忘,很爱书,印象深刻。像《柳暗花明又一生》、《穿透生死迷思》,我看书都记密密麻麻的笔记。另一本书《灵魂实验》也非常精彩。我很爱很爱、这么厚的五百多页我三天就看完,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看到严重视网膜剥离。之前我没有这么认真,因为以前都觉得自己很聪明,书的序看完以后,大略看过就算知道了。”重生的赵翠慧,连爱因斯坦《相对论》那种物理学的书也很快速的读完,连自己都觉得怪的不可思议。她说:“很棒的是我看过以后几乎都记起来了,这是我自己很感谢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带给我这样的能力。”或许正如她所说:“好像造物主让我经历的事不是随便给的,祂好像有另外的安排。”
听过的人就会被改变
周大观基金会的创办人周进华,谈到后来决定成立台湾濒死研究中心的始末,说:“大家的回响与改变很大,在中正纪念堂做了十一场的讲座,后来我们的总执行长就到世界各国去了,每一场都爆满。”
赵翠慧说:“我们为什么成立这个濒临死亡研究机构,他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那就是只要跟我们谈过濒临死亡经验的人,或是听我们谈濒临死亡经验的人,都会被我们改变,都会变成正向的人生观,整个人都会完全改变。”
有一次,赵翠慧在澳洲演讲濒死经验,一位以“踢馆”闻名的中国教授,听完之后略带傲慢地说:“赵老师,我呢,听不懂你在讲什么,我也没有过这个经验,不过呢,我可以慈悲的接受你,因为你这么热情。”赵翠慧高兴地对他说:“对,真的很谢谢你,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是我们不知道的,但是不知道并不代表不存在。另外呢,我们每个人都要open
mind,把心打开来,就像一个人要打开降落伞一样,不打开是没有用的。”这位教授满意地点头称是。
还有一次,赵翠慧在台中演讲,会后一位专二的小女孩伴着妈妈过来。母亲把手伸过来给她看,赫然都是密密麻麻的刀痕。原来这位妈妈因为重度忧郁,不由自主的惯性自杀,每个礼拜都要以利刃划腕一到两次,但是听了演讲以后,似懂非懂,似乎有点体会。她愁苦又迷惘地对赵翠慧说:“今天听你这样讲,我好像觉得有一点感动,就有一点感觉。”赵翠慧热情地抱着她说:“我真的希望你知道:死亡当然不可怕,但是你要为你的孩子活得好好的。全世界的资料显示,只要听过我讲的以后,就不会想要自杀了!你要不要试试看?”两个月后,这个女儿写了一封信。赵翠慧转述信中的内容:“她说不知道要怎样谢谢我,因为妈妈从那以后就再没有割腕了。妈妈走出来了,妈妈还跟人家说我听了赵老师的演讲,每天都告诉自己,也告诉她和弟弟:‘要自己爱自己。’”赵翠慧说:“就像甘尼斯·林研究三十多年,他觉得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没有濒死经验的人听到有经验的人讲了,也会改变?他自己不需要经历过,只要知道就会改变。所以我们在想,这是不是一个宇宙新的智慧?让你回来以后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传递出去。”
走过死亡幽谷,赵翠慧认为濒死经验是再给一次机会的恩宠。(AFP)
生命是为了更重要的事
在传递濒死经验的过程里,赵翠慧明显感觉许多人的改变:“因为很多人对死亡恐惧,所以活着就不自在,我觉得这是很可悲的,当我跟大家说死亡不可怕、死亡不存在、我会再换一个身体回来的时候,很奇怪的,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就会活得更好。所以分享濒死经验变成自杀防治最好的方法,这是一个奇妙的讯息,好像我们脑中有一个枯萎的花朵,听到了讯息就像得到力量一样,就安全、安心了。当他们很安定,知道死亡不是可怕的事时,几乎没有人会因为知道死后美好而去自杀,不会,因为没有这个案例。没有自杀回去的,而且很明显地改变了很多人。”
赵翠慧的家布置得优美而精致,整个人也洋溢着幸福喜悦的心情。除了因为乐于与人分享外,也因为她放下了沉重的爱恨情仇。濒死体验之后,她历经了丈夫与挚友的双重背叛。面对周遭亲人对先生的百般谴责、对她万般的怜惜,她却举重若轻地处之泰然:
“不管濒临死亡的体验多么痛苦或是多么快乐,它都给你一次机会。过来的人都像洗礼过了,回来以后就不害怕死亡了。像我回来了,最重要的是不能怀着怨或是恨,因为再给你一次机会唷,你没有时间浪费。你爱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跟人家计较、浪费?没有时间了,所以我觉得濒临死亡是个恩宠,但是是可遇不可求。”
“再活回来的生命不是来谈情说爱、不是来寻仇解恨,生命有太重要的问题要了解,很多事情我们都不知道,可以在这一世学起来有多幸福?我的亲友不能了解,其实现在的我真的不介意。我花了十年离开了这个漩涡。我慢慢体会,也告诉那些为情所伤的人:‘时间是最好的疗伤。’不需要用许多自怨自艾与谎言掩盖,说她比我漂亮或是我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人爱;就放在那里,去做你该做的事,就是切断。”她提到一位书中的主人翁,本来是婚姻谘询专家,有一天自己也遭到丈夫背叛,历经痛苦考验,才知道每一件事都是精心设计:“意外的发生不是为了给你教训,而是给你启示。你说是光也好、伟大的神、佛,或是造物主也好,祂们把我们送到这个世界来,经历一个一个的事件,好让我们得到启发。”
走过死亡幽谷,赵翠慧活力充沛的面对每一天:“我现在的人生观,就是敬畏、谦卑、感恩,没有人定胜天这句话。人是很渺小的,所以要感谢每一件事情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些人活得很辛苦,是来示现另外一种法,来告诉我们道理,我们如果视而不见,很可惜。”◇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濒死体验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