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战争弹吉他要不要留指甲一直弹就能恢复心情了吗?别人要不要站在旁边听?睡觉的时候弹吉他要不要留指甲对他有用吗?

侵华战争中日本入侵者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
侵华战争中日本入侵者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相关问题:
按投票排序
443 个回答
我家里成分比较复杂,姥爷是共产党八路的军官,曾祖父是国民党地方派系的军官,解放后曾祖父蹲的政治犯劳改营,负责人是姥爷。。。两位老人健在的时候,讲过不少日本人的事,所以我先从当时军人的角度讲讲,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缀一段《东史郎日记》的内容吧。1,我姥爷讲过,37、38年的日本军人,跟之后的日本军人,有很大不同。39年以前,没见过完整的日本俘虏(除了缺胳膊少腿的),即使落了包围没有退路,也是战死不降;冲锋起来不怕死,很震撼。。。这些人,洗脑最深,战争机器一般。不过战争打到后面,“怂”的日本兵就多了,被围了,一群人枪口指着他,真有尿裤子的(无贬义,正常人面临死亡,很容易崩溃)。火力一强,军官喊得再急,也不敢硬冲了。——其实这也是符合大环境的。战争前期,中国战场上日军基本是编号靠前的常备师团,都是职业军人出身,像被称作钢军的第5师团。打到后面,兵员损失加上精锐的部队多数调到了太平洋战场,原本是预备役的都送上了战场,很多日本平民,训练下就急忙送到了中国,以前杀鸡都哆嗦。维持治安可以,冲锋打仗不行,很多文艺兵,像 回答中所讲的故事主角,就是之一。2,曾祖父读过书受过教育,他的感觉,日本侵华那会儿,中国人受教育程度太低,多数民众连日本在哪都不知道,保家卫国什么的更没有概念。你说日本人占领了城市,杀了很多人,他说跟我们村有啥关系。这可不是今天的民族虚无主义,而是蒙昧无知。穷得吃不到肉,跟素食主义完全是两码事。而当时的日本军人,确实内心骄傲,普遍觉得中国人是劣等民族,贫穷落后、麻木无知。至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在当时,已是极少数,主流社会更崇尚西方文化吧。文化的吸引力,取决于国家的富强程度,想想今天的美国。3,在弱者面对征服者的时候,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普遍存在的。你被压服了,他不用对你好,只要没你想象的那么差,你就会感动;当你觉得他杀你就像按死一只蚂蚁,且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的时候,他给你一个微笑,就能把你融化,觉得他人性至善。很多人对日本人的回忆不坏,一来是受各路压迫太久,饿死比起被刺刀挑死,想来也无大差别;二来也是斯症的缘故吧。4,国家灾难时,人性的恶就像脱缰的马,被放大到极致。这与和平时代的刑事犯罪不同,杀人、强奸都会受到惩罚。而在大灾难下,所有人的恶都会被掩盖在大背景下。灾难结束后,愿意承认自己犯罪的人太少,每个人都在心底都归咎于大环境,而逃避自责。文革如此,日本侵华也如此。于是很多日本兵回忆战争,往往是小文艺,说说无关痛痒的故事,站出来承认自己杀人、强奸、纵火的能有几人?很多红卫兵回忆文革,往往是激情彭拜、热火朝天,站出来承认自己殴打老师、右派能有几人?很多人施害在先,受害在后,但为何总是强调自己如何受害,而回避自己曾经施害?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是简单的怪罪外界,是一种稀缺而高尚的品德。另外,推荐《东史郎日记》,很详实的个人经历。摘抄东史郎第一次砍人的片段,战争时胡乱杀掉几个人,放在当时,实在普遍。“
坦克队士兵征收时带回来的4个支那人今天要被处死。当时,
路过我们驻地附近的人、征收来扛行李的苦力都被我们杀了。
潞王坟车站成了屠杀场。我们是死神。
我本来就打算杀掉他们。这4个支那人中有3个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一个是超过40岁的中年人。
我跟在青年的身后,看到他脖子上流着血,我一时冲动地想就这
么走着杀了他。我大声叫道:“杀!”可是小队长制止说:“再往前
走。”不久,我们来到了扔着昨天杀掉的尸体附近,我猛地从鞘里拔
出刀。战友取下系在年轻人脖子上的带子,脱去他的上衣。
  我原想就这么站着容易砍,可战友们说“跪着试试”,让年轻人
跪下了。“嘿!”我使劲儿砍下去。用刀砍人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
一次。那一瞬间,我闭上了眼睛。砍的同时,我把刀斜了一下,自然
我的身体也斜着,没有去看年轻人的死。
  站在我身后的之岛一等兵叫道:“啊,太上了!”回头一看,
年轻人服服帖帖,已奄奄一息,耳朵上方的头部已被砍去一半左右,
刀口下方的血突然像细细的喷泉似的喷出五六寸高,那血红的刀口像裂
为两半的石榴,裂口大约有两寸长。年轻人被砍的瞬间,哼也没哼。
砍的瞬间我也什么都不想,可是看到那石榴般皮开肉绽的刀口时,忽
然感到一阵恶心。砍的瞬间,觉得一定能砍中的。我的疏忽是在砍的
瞬间没有右旋一下,也许是下手轻了点儿。头骨被劈成两半,可刀没
有丝毫损坏。那是因为砍时刀在眼前拉了一下。如果像砍树那样,太
深了砍不动,还会损坏刀。
我爸爸家来自于河北农村的普通农民家庭,而我妈妈家来自于东北的地主阶层,他们眼中的日本鬼子截然不同。我爸爸描述的鬼子就是野兽,他们曾经把一个村子的人集中起来,让村民弓着腰围成圈,然后鬼子端着刺刀在他们背上走,谁撑不住了直接刺刀刺入身体。那里的农民没有不恨日本鬼子的。 而妈妈娘家人描述的鬼子则是传教士般的圣徒,他们把东北的城镇建设得飘飘亮亮,我姥爷是镇里小供销站的站长,可以打他手下日本人的嘴巴。日本兵定期上山剿匪(应该是抗联吧?)。总之,大东亚共荣圈其乐融融。 我所了解的历史也许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是完整的。
外婆日早上走了……我现在看自己两年前这个答案,内容很少其实也没说出来什么,然而以后也没有机会知道更多了……曾经想过要不要趁老人家在世时再多问一问,但是想想这种回忆或许有点残忍,终究没有开口……很多答主说的对,这种答案是有幸存者偏差的。我们其实都知道那时候侵华的日本人是有好有坏的,之所以还来回答这种问题,是想给这种判断留一些真实的依据,你们也许看到了好的人,然而也不能忘记曾经有一帮恶人在南京烧杀抢掠……希望天堂一切都好,逝者安息。----------------------------------------------------------------------------------------看前面的评论大部分都是东北地区的,也有一些南方和小村镇的故事。很多内容是倾向于和谐共荣,甚至是赞美人性的,这让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很不能接受。不能否认日本人也是人,也一定会有作为平民时的温和纯良,但是那些年战争和罪恶从未停止过!作为侵略者他们身上背负的血债怎么能凭一两个感人的小故事就被彻底的改写呢!我转述一下我外婆讲给我的故事。我外婆这一生除了文革后随外公下放苏北过几年,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南京度过的。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越来越少,她其实也可以算作当时的见证人。37年我外婆才9岁,孤儿,带着个弟弟寄住在亲戚家。日本人杀进城以前,大部分有钱有势的其实都已经乘船逃走了。并且当时的首都人民还有一些天真的想法,觉得即使被占领,老实待在家里应该不会被为难的,因此很多普通的市民仍然选择留在自己家里……城破以后,就是震惊中外的大屠杀。老城南几乎家家死绝,一条街一条街躺满了尸体,一家人一家人被残忍的杀害……外婆跟我说,她当时逃难曾经过南京四平路,那条曾经热闹的街道上的住户一个都没有活下来……还是个孩子的她带着弟弟躲进当时外国人开在南大的难民营,女性都以锅底灰抹脸,打扮的越丑越好,可是这样也逃不过侵略者的魔爪,被带出去的基本上就不会再回来了……很多细节外婆没有说,她总是说,我当时还是个孩子呢。秩序终于恢复的时候,南京城已经破败不堪,她也在街上遇到过日本兵,幸而那时候日本兵已经没有再为难人,只是让她去给他们送饭。外婆这辈子从来不怕吃苦,特别要强,从我开始对她有印象起就是如此。我想经历过战争的人,心灵哪儿能那么容易治愈,没有亲身感受过的人才能轻描淡写地说一切都可以过去了。
河北人,我家乡的情况是,晋察冀边区,但不是核心区域,县城被日本控制。听老人讲,确实存在日本人刚来的时候对小孩很好,发个糖什么的情况。但1940年以后情况完全不同,屠村的情况屡有发生,许多是不分老幼的一概血腥屠杀。很多人说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完全无所作为,可能在正面战场这种说法不是事实也几乎接近。但在冀中,主要的地下抗日力量确实是共产党(国民党也有地下组织,但在我们那里的存在极端微弱。),扒铁路和鸡毛信这种事确实存在,我姥爷在十来岁的时候就为共产党送过信,有一次还在树上看到一场惨案的前戏:全村人被日本兵赶到村外(于是那封信他没送跑回去了,后来这是一场几乎把全村老少杀完的惨案)。我们对于冀中的地下抗战长期停留于地道战和小兵张嘎的喜剧性认识。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这里的抗争如此无所不用其极?因为日本军人在这里留下的罪恶,实在是罄竹难书、令人发指。如果把日本人在河北一省的屠村名单列全,我很难想象那是一份多长的名单。
在战争中讨论个人我觉得意义不大,首先,战争是很残酷的,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总体战,没有战场和后方的区别,很多平民都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其次,有几个基本事实是不能忽略的:一,抗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人发动的,目的是掠夺我们的资源和领土,二,日军在战斗中及非战斗行动中大量屠杀了战俘、无辜平民,这其中既有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有组织的大规模屠杀,也有肆意的个人行为,三,日军除了731部队毫无人性地活体实验,在战斗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武器等特别不人道违反日内瓦公约的武器。最后,在以上的基础上,部分日本人在中国在某个时间段内对中国人友好,甚至交朋友的情况肯定是存在的,几百万人中这情况甚至可以说是不少的。问题是你心情好的时候给我们俩蜜枣,心情不好或者长官命令的时候,就拿刺刀捅我们的胸膛,这种情况小清新们怎么看?我知道你们有很多人反感tg的宣传,说实话,确实tg的宣传有些技巧很拙劣,但是历史残酷地摆在我们面前,大家仔细想想吧。最后真的想了解这类情况的可以去看萨苏的博客,我给大家贴一段印象深刻的吧。“南京,当我们谈起抗日战争的时候,是一个类似梦魇的名字。这个城市永远和那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日,这个城市的名字,却可以和“复仇”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了。就在这一天,在南京的日本总领事馆,本来举行欢迎外务省次长清水留三郎的招待会,变成了一场混乱的闹剧。参加招待会的日本军政高官和伪政权巨奸们纷纷倒地,口吐白沫,抽搐不已,目瞪口呆的日本特务好久才反应过来——有人投毒!这个时间,正是南京大屠杀之后一年半,所有的日本人都当明白这投毒的意义。中国人在复仇!这就是日本新闻界当时所称的“南京毒杀事件”。”“江苏省委宣传部曾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一本名为《群英谱》的文史资料集,曾经提到这次事件。此案在当时的大后方也有报道。这名复仇者,大名詹长麟,是一名为军统局工作的中国地下工作者,1934年打入日本在南京的总领事馆担任服务员。1936年,他哥哥詹长炳也打入日本领事馆,两人一起为提供抗战所需情报而工作。日军攻陷南京,领事馆的工作并不是护身符,大屠杀中詹氏兄弟一家也未能幸免。财产遭劫,房子被烧,连妻子也遭到日军强暴。”“时年93岁的詹老人面对记者,曾谈到他毒死的日本书记官平时和他私交还可以,记者问他后悔不后悔,他用拐仗使劲跺着地说:“我是诚心诚意杀他们的,我是中国人啊,我要报仇呀!我要我的祖国呀!”字字血泪。壮哉,复仇的南京!”
家是东北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从九一八开始,到七七事变前夕,辽南的抗日武装基本上是共产党和土匪掺和在一起,不过确实是在努力的作战,在辽南日军集结的兵力,是超过华北平原和江南的。但是,东北的情况非常惨烈,日本大规模的征粮,大规模的征民夫挖煤,把中国人压榨到死之后,再把空出来的土地分给日本平民。这里的冬天,没吃的就意味着死亡,而日本人的粮食配给和在每个村子里都放置伪军,抗联很难获得大量的食物。几年时间里,很多将领都是手下受不了苦,而被出卖然后杀害的。而且日本人对某些看的不顺眼或是和山区距离比较近的村庄,为防止村民接济山里的抗日武装,大多直接屠村或是把村里的青壮年抓去挖矿,在各个矿厂制造了大量的万人坑。不过这些东西,现在都没人提了,似乎中国历史和中国关内的人都认为1945年之前的东北不属于中国,而东北人似乎直接就都随着张少帅一起投降了。。。战争是人世间最为罪恶的事情。。。具体到中日战争上,这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侵略,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暴政,怎么可能具体到每个人,那么说东北还是王道乐土了呢,相比河南的饥荒和华北的战乱,没被抽中当矿山苦力的幸运者都能活到战后,只是要承担惊人的赋税和极低的食品供给。。。太平犬么,须知某些人是不屑于此的,有一些东西是高于生命的。。。
想了想还是单独写个答案吧,历史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大家都讲一讲自己的见闻也许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关于侵华战争中日本入侵者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我很难不带个人主观情绪,如果感到不适烦请反对或折叠。老家太行山上略有规模的村子,爷爷家在村里比较富裕,大概介于地主和富农之间。日本人刚来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得多不像人,在当地开小工厂,雇村里的大人干活,雇小孩抓鱼,待遇好像也不错,大家相安无事。后来也不知道是日本人呆得太安稳有点腻了想找点乐子还是离开有秩序的国内太久了忘记怎么约束自己,开始有人调戏姑娘,大模大样地抢村民的东西,打路过的人只为好玩,后来爷爷去城里上学,有一天听说日本人在村子里大屠杀,一夜之间一大家子就只剩了爷爷一个。屠村的原因是村里有共党且村民包庇共党,当年侥幸逃出来的人很多年后和爷爷重逢时说当时没有办法,知道这样被发现会死,但是不这样也是死,谁也不愿眼睁睁看着自家老婆女儿被人糟蹋,不愿自己辛辛苦苦的一点收入说被抢就被抢,不愿自己有门有窗的房子日本人说进就进说占就占。那时的老百姓就是这样,现在的人大可以事不关己地说“日本国民党共产党统治都一个样,哪国政府都是要剥削老百姓的”,但那个时代对于他们就是“日本人让我们活不下去,那么不如赌一把帮帮那些说要赶走日本人的人,哪怕我们死了还有孩子,孩子能不用被日本人欺负也是值得的”。不过即使如此,爷爷也没和我说过“你要恨日本人”,他和我说的最多的是“不能忘记历史但要向前看,如果愿意就去多了解这个国家”。我尊敬在那个时代日本的反战人士和愿意帮助中国人的日本人,但这和侵略者中的一些人心存愧疚或者做出了一些的善举是两回事,历史是每个人写就的,人无论何时都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做出的选择负责,把个人的责任一味推给时代政府战争未免太天真了些。作为受害者的后代我永远不会从侵略者身上寻找人性闪光点来证明侵略者其实没那么坏,也着实没有那个义务。虽不至于死揪着历史仇恨恨不得逮一个日本人杀一个,但也没有心胸宽大到把小善放大到大善来抵消大恶,我没感应受孕的本事,当不了圣母。顺便补充下“为什么要让老百姓打仗”,这个问题我上小学的时候问过爷爷的朋友,老爷子和我说“正统军队能打得了仗保护得了老百姓哪个老百姓会愿意自己上去打?”。各地情况大概不一样吧,也许有正规军队的地方老百姓不用自己上,我老家山窝窝里直至被屠村也从未得见正规军队尊容,日本军人再是普通人也不是来和中国老百姓扮家家酒的,事实证明不反抗也不代表太平,说爱国未免太大,当时男人的想法就是“保护老婆孩子”,母亲的想法就是“保护孩子”,仅此而已======================忍不住补充下:“我爷爷五岁就被日本人杀了”喜欢这种段子的大概来源于那些家乡没有遭受日本军队荼毒家里长辈对日本军人印象不错的人吧,你们的长辈真的非常幸运,幸运到你们根本不在乎这份幸运是敌占区无数反抗的军人和百姓用自己的不幸换来的,你们可能也压根不认为那些被杀小男孩本也有机会像你的长辈一样子孙满堂其乐融融,看一看这个他们曾经想也不敢想的生气勃勃的时代,你们拿自己的幸运去肆意嘲笑那些不幸的人,嘲笑一个民族的伤口,还觉得自己特别幽默有见识,不说了,不想骂人
在我们村,杀了我曾爷爷一家7、8口人,烧了全村的房子,只有我爷爷两兄弟和两个堂兄弟逃了。然后我爷爷参加了共产党武装,我叔公南下南洋,他们两个堂兄弟辗转到广西加入国民党武装。我家算乡绅,曾爷爷是远近闻名的医生和私塾老师,到我爷爷那辈算断了传承,到现在村里人都很尊敬我家,因为老一辈的全是我曾爷爷的学生。按我爷爷的话说,日本鬼子都不是人。
是人皆有善恶,但为什么gcd打土豪文革恶的一面被人破口大骂鄙视鄙视再鄙视,而日本侵略者表露出善的一面就有人深感庆幸甚至感恩戴德了。。。
到底日本人当时是什么样,首先要解释几个问题。1 日本是不是公开宣传要征服中国?2 日本人眼里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如果回答不了这两个问题,一个真实的昭和前期日本,就没必要了解了。最后也变成自说自话。而且也必须说明,我只是说明理由和原因不是洗刷日本战争罪行,只知道对方是恶人不想知道对方怎么变恶的,还不如去看手撕鬼子。那个时代日本这种民族国家也无非是学习英国扩张自己海外殖民地,那么中国就是最好的殖民地,在1937年前,特别是一战结束后,日货和美国货在中国的泛滥已经很好说明这个问题,而日本经常直接干涉中国当时的内战引起普遍的反感,济南事件日军出动打革命军就是个例子。那么,日本是不是公开宣传要征服中国,当然没有,现在抗日剧里日军一口一个征服中国,你造么,日本鬼子们可从来没想过,人家想的是维护我大日本帝国在华权益和保护侨民,那他们咋个宣传的?当然是把中国人塑造成魔鬼啦,你们造么,1937年前,在中国因为日本干涉中国内政和制造中国分裂的行为导致的中国人抗日制造的对日本侨民和军队的袭击,在媒体宣传下,已经让日本人又气又怕。气在落后的支那人杀我国人,怕在自己也被杀。那么媒体制造出来的日本民族情绪也就快速的转换成了参军保家卫国的热情去了,当然那时候媒体自然不会说是你日本人殖民在先别人反抗在后。就算知道,人家也觉得英国做得,我为何做不得(现在右翼不都这德行的说么)什么,日本兵拒不投降,别闹了,真以为是这些日本兵硬气么,人家在国内左听一个支那人会虐待又听一个支那人会肢解的不知哪来的三无消息后,脑子进水的人才向中国人投降,太平洋战争,美国人也是被这种造了一次谣。后来日本军队对中国方面的了解加深,自然就有不少人投降了(别说日军战斗力下降,华北战场到1941年后来了很多二次参军的,虽然人数因为太平洋战争少了,但是经验不差。)那在日本眼里中国是什么样,那就是暴虐支那,时不时的来对我日本国民制造恐怖袭击。自然日本国民眼里,军队要去“反恐”咯。而在这里还得从两方面说明日本人的残暴,日本就是一个一层压一层的高压社会,用各种条条款款限制住人,而一旦脱离这个高压人一得到释放,也就会破坏那样限制。真与在华日本人处久了,也发现好多人挺没素质的,公共场合脱鞋子盘坐凳子上,说话没大没小的,还 有就是故意的乱扔垃圾(注意是故意的 就是这些在他们社会里高压限制的社会道德,一脱离日本就肆意妄为起来。那么大量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脱离了日本社会,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候,你们想想会发生啥?而另一方面,就是日本人的后勤了,日军野战干粮当时只有一样就是压缩饼干,武汉会战时,从下游发动进攻的日军士兵就是每人发2公斤压缩饼干,急速行军进攻武汉。这种战斗前只发饼干事情日军经常干,士兵的副食只好依靠就地征集,也就有了鬼子经常进百姓家翻箱倒柜。1937年,在几乎所有师团都出动进入中国的时候,日本竟然只按照战争状态一半的后勤准备,结果就是随着日军深入中国领土,后勤开始供应不足,到1937年年底,才终于把另外一半后勤发动起来,而期间在江浙改变军部策略,贸然进攻南京的松井石根,更是无视此时后勤补给不足,强行进攻南京。从上海到南京一路上日军就地征集补给,哀鸿一片,多少百姓在被剥夺生活必需品的同时被杀害。写这个答案,肯怕又是一堆人说洗地,不如这样想,你说日本人坏,我问坏在哪?为啥坏?你说日本人就是坏,不用知道原因。那大家还是看抗日800里狙击手撕鬼子的神剧去吧。那么多年脸谱化塑造,还没审美疲劳?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那么多真实的影像资料,那么多慰安妇的血泪回忆,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共产党对自己抗战的功劳可能有些夸大,但是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残忍行为是铁一样的事实。作为仅在南京生活过四年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曾经受过苦难,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是编不出来的。
我老家鲁南枣庄的。我老奶奶在世的时候说起过一些,记得她说日本人个子不高,但很齐整,皮靴锃亮走路咔咔响。我爷爷说那会女人都害怕日本人打自己主意,故意穿得破破烂烂,往脸上涂锅底灰,以求自保。那时候村民碰到日本人会害怕(即便日本人只是很和气地问话也一样),再加上语言不通,交流不畅,日本人这时容易发火,觉得村民有意对抗,可能就打骂什么的。我老爷爷有次和伙伴贩布,被日本人查扣,日本人逼迫他们承认这布是给八路送去的。他一开始坚决不从(这怎么可以承认,通八路是大事情),日本人生气了大骂良心坏了坏了的,就要放狼狗咬。翻译官上前解围,偷偷和我老爷爷讲,日本人只是贪心想要你的布,但又要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你认了,也就放你走了。于是几个人承认了,日本人骂了几句,把布扣下,就把他们放了。我妈妈老家徐州丰县,说起当年老姥姥(我姥姥的母亲)抱着几岁的舅姥爷躲在床下面的角落,日本人拿着刺刀往床下捅,嘴里喊着花姑娘花姑娘。小孩子奇迹般地一声都没有吭,不然母子二人恐怕都要遇难了。当时日本人主要依赖所谓的“汉奸”对当地进行管制;老辈人说起伪官吏和翻译官,觉得他们利用与日本人的语言障碍,是做了不少保护乡亲的事的。不过胜利光复之后,这些人都全枪毙了。
死人不会告诉你他们遭遇了什么。
有两个看法,夹杂着不成熟的个人看法,先声明。
第一,日军当时成份很杂,如上面一些所说。其中大部分起码刚开始是比较正规的,都是人,素质比国内军队强,但战争时间持久了,那就不好说了,在那种环境下,人会疯的;但日本有一个地方(抱歉,忘了。。。,应该在日本南方)比较落后野蛮,因此,此地的士兵在中国也最为杀人不眨眼。但,可以想象此军战力较强,打仗嘛!如果跳出来看很正常,战争就是靠野蛮打的,人越文明越打不了仗。据说二战时美国军人开枪率很低,不愿意杀人,后来专门训练士兵适应杀人,开枪率才上去。戚继光选兵源也是从当时未开化地方选,过得好的人打仗不行。
第二,故事,听八十岁奶奶讲的小时候的经历。当时是抗日末期,一日本军队路过我奶奶所在的村子。我家那地方是平原,也没地方躲,大家都躲在屋里(--!)。鬼子进村后主要就是找吃的,拿粮食。有些躲屋里的自然被发现,也没打没杀,吸烟也要问村民借火。找完吃的也就走了,有一家的小孩从躲得地方出来,大叫一声“院子里有个头”,把他妈都吓坏了。到院子里一看,把他们家猪杀了,头没要,身子拉跑了。。。这支队伍第二天已经听说团灭在了村子南边几里外。这算是一个鬼子进村的过程,无人被打被杀。但这里有个前提的说明一下,这支队伍是穷寇,被国民党追着。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没时间在这祸害;另一方面,穷寇对待村民都不打不杀,说明还不至于称之为惨无人道。写到这儿,回想了一下,从没听老人们说过被鬼子祸害的事,也许我们这儿比较好运。
这就说到故事里的另一股军队就是国军了,此时还是挺牛逼,飞机追着日本人干,机枪,炸弹。但他妹的,当时日军在村子里也照干啊!村民都在屋子里,照样扫射。机枪的弹壳在村子的寨门外铺了一地,飞机还扔了两个炸弹在村子里,老天有眼,两个都哑了!!!这两颗炸弹一大一小,就载在村子主干道路边,后来的村民天天从旁边路过。大的那颗听奶奶说有一人高,如果炸了,估计就没我在这打字了。另:这两颗炸弹在建国后过了好些年才被拆,gov这是有多放心!我们这而好像没八路什么事...==
以上,乱世,不管哪方面军队都是挺祸害的。但那个年代我们那个地区最祸害的还是土匪。村子都有寨墙,这是防不住正规军的,防的是谁?土匪。有事没事骑着马带着枪到村子的一些人家里扫荡一圈。人捆在院子的树上,值钱东西放在哪儿?不说就打,打到说为止。建国后,打击土匪,好多土匪也就化名成为平凡老百姓了,比如,我认识的就有他们的后代。。。之前就是一样的人,现在又是一样的人了,也没人会追究陈年往事。
又想说说当时村子里的“好家家儿”——地主。我家那儿地主其实人都挺好的,都是本家,邻居,就是地多,有产业。奶奶提到的时候没一点现在人对“地主”的那种情绪,就称之为“好家家儿”,不无尊敬。而且,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土匪来了,主要得靠好家家儿,有枪,放几枪土匪就走了。
历史就是那么回事,不同人看到不同的历史!奶奶颇为豪气、绘声绘色地当故事说,我就津津有味地当故事听!日本人杀中国人,中国人也杀中国人。中国人杀的就少??只能说抓住现实,往前看,别人都在发展,我们总带着历史仇恨情绪被人耍没意思。
我爷爷被日本人抓过一次,那时他属于新四军的游击队,在江苏宜兴一带做地下党的工作。他上过老虎凳也被灌过辣椒水,但回忆起那一次经历他居然还能感到一丝温馨。他在世的时候曾跟我提及一个日本人的名字并说:我的命是他救的,如果有缘能遇到他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不过,也不知他是否还活着。那个名字实在是一个太常见的日本名字以至于我没能记住。。当时抓他以及上刑主要是问一个问题:你是不是游击队员?而幸好爷爷当时的另一个身份是小学教员(虽然那个所谓的小学有培养游击队员的职责。。),并且备齐了相关的证件,而一同被抓的有些人死了。之后一段时间他和幸存的同伴被关在一起,没有食物,只有一口积雨水的缸,里面有生着孑孓的水,他们靠那缸水过活。而那个不知名的日本人有时会带来些食物和水,会和他聊天,那个日本人会一点中文,他提及了他家也有做老师的,以及他有些想家。期间爷爷还被带去坐过一次电椅,幸亏当时电力供应不稳定,等他被绑上去之后救开始停电。之后又被关了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具体多久。某个晚上,那个日本人乘其他管事的人都不在,把牢门打开,指了条路放他们走了。在爷爷的眼里,侵略者是坏的,但日本人是好的,普通的日本兵只是听国家的话罢了,虽然战争会助长暴力,但人性并未泯灭。相比起来他更憎恶汉奸。他曾很多次跟我提及杀汉奸的故事。不过有时他也会怀疑自家当年杀错了人,比如有个行迹可疑的挑剃头担子的人,只因剃头工具都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就死在了他手里。「我说自己是小学教员日本人就没有杀我呢。」他补充了一句。补充:我不知道是爷爷的描述方式不对还是他主要的工作是发展党员,总觉得游击队有些游而不击。他当时除了在小学教书就是到处跑,每到一处都会有提供伙食的落脚点,他就在那个地方宣传共产党。这和我奶奶之后几年在山东解放区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两样。
山东枣庄的,那里打过台儿庄战役,有过铁道游击队,一边是沂蒙山,一边是微山湖,交通位置很重要,煤炭资源很丰富。当时的情况很特殊,由于家住小镇上,听到老一辈的人谈论,日本人来的时候,在城镇里相对客气,但是对农村里面的非常严厉,盘查的很严,因为农村里是共产党的天下,虽然国民党游击队,土匪偶尔能骚扰下,但是农村几乎都被共产党控制了。一般大家也都过得去,但是每年征粮的时候鬼子要下乡征粮,其实很多时候是共产党组织着放一部分粮食在某个村,鬼子拉走,虽然完不成任务,但是还是能说得过去。小县城里有教堂,美国人建的,抗战的时候牧师是个德国人,收养了很多中国小孩。日本人有时候拉一些小孩去澡堂帮忙搓背,给饭吃,给糖吃,但是小日本喝酒喝多了就成鬼了,会打小孩。县城里面的人不怎么怕日本人,贩菜卖布什么的,日本人也不明抢,宪兵还是有的,主要是因为这里是煤炭产地,煤炭都是采好拉回日本的。几乎所有的伪军,翻译官,二流子都通共,一些日本人也和共产党打过交道,都是为了活下去,驻扎在枣庄的日本兵不大能打仗,相对文明,也是当兵吃饭,作恶太多容易被共产党摸掉,抓到共党也不是杀掉,很多时候换俘虏,不过土匪一般杀掉,作恶太多。总的来说,在这里的日本人相对较好点,但是还是侵略者,也被铁道游击队,共产党震慑住了,也就像一些穷凶极恶的城管,但是还是怕拼命的。因为共产党的组织实在是绝世无双,导致日本人与共产党是部分合作的,对国民党倒不客气,因为国民党的游击队条件差,没支持,比土匪还不如。---------------------------------------------------------------------------------这里想多说一句,其实抗战半年后,38年初,日本人很多人就觉得他们会输掉战争,因为中国人已经被组织起来了,而且这种组织太可怕。比方说一个农民加入了八路,冲锋的时候真的是以为刀枪不入向前冲锋,偶尔有不冲锋的,也是立刻军法从事,就地枪毙。就我得到的结论,在华北,日本人可以说是输在了共产党的组织上。日本鬼子打仗,以为有飞机大炮坦克,但是八路打仗,从来是非对称性质的,哪怕一次战斗干掉你一个,一个换一个,我就赚了。还有共产党的时候日本人见识的很快,听说以前铁道游击队护送 中共高官的时候有时候是明目张胆的,因为................人多枪多,很多是从上海搞来的。
我是河南的。河南人在外名声一直不好。为什么?是因为偷和骗吗?我想不只是这些,有历史因素。听我的长辈,妈妈的奶奶说过。有一天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就扯到了历史。当年日,国,都从我们这里路过过。家人说,其实那时候,日从这里过的时候,并没有烧杀掠夺。反而,很友好。友好,友好,友好。是的,我没说错,我也没听错。当时家人给我说起来的时候,我都震惊了。很震惊,我认为不可能。老人回忆说:日来了的时候,把粮食分给当时我们村的村民吃。晚上的时候和村民一起娱乐互动。我家后面就是一条河。当时的人不知道河里的东西可以吃:泥鳅,王八等水产品。也是日抓上来教村民吃的。包括当时我姥姥家后面的一座桥。是日修的。一直用到02年的时候。桥基本上没有出来过质量问题02年的时候爆破炸掉了。爆破的时候听说挺费劲。值得讽刺的是11年的时候离老桥不远的地方修了一座新桥。修好后3个月桥两边的混凝土开裂了。。返工又修。当时,村名家里盖房子,做基础用的大块石头都是日兵一起去搬的,然后帮着一起盖。最后日走的时候,村里的村民都不舍得,走了又吃不饱了。上面的东西是我老姥姥说的。听完以后,我觉得,不可思议。是的,这一直以来和我印象中的日本兵的差距形象太大了。
后来看了一个电影《1942》,好像突然理解一点原因了。因为那时候的河南人吃不饱,逃荒,电影里的延津县,离我们不算远。确实很多人都吃过树皮,玉米杆磨成的面,上厕所拉不出来,这都是老一辈的人跟我讲过的。尤其是在影片最后结尾的时候,日的战略,是用粮食打通河南。最后的几个镜头中,日去湖里抓鱼,然后雇的范伟当厨师。而当时的人确实根本不知道河里能吃的东西那么多,这些东西现在很难能吃到野生的,在酒店价格还特别高。比如,王八,河蚌,反正除了鱼以外奇形怪状的东西。都没人知道可以吃,也不敢吃。当然现在可以理解了,这是日的战术,但是没有办法,人都快饿死了,你说怎么办?
回到一开始那句话,为什么河南人遭人恨,因为抗日战争期间,日在河南畅通无阻,相反的,当时民众甚至可能有主动为他们开路的。然后造成河南人名声特别差。
好了,我想了半天,还是匿名吧。各位看官姑且相信,姑且当一个故事。求别喷就行。
以上我也是听老人说的,并不站在什么立场之上。日本在中国的罪行是毋庸置疑的,犯下的罪行是有目共睹的。本人也不喜欢日本人。
谢各位不喷之恩!
修改记录: 1。 把与答案无关并且有些“敏感”的最后一段独立出来,因为知友陈大俊指出在合肥也有类似的传说,所以,如果读者中谁发现自己家乡附近也有这个说法,请在评论中反馈一下,比如地点,以及一些细节等等。 但前提是真实,说不定我们能一起发现一个半个多世纪前的“都市传说”。2。对于正文,我没做任何修改,里面的事情,都是我转述长辈的事情,而且是不止一个长辈说过这样的事情。 比如顾明达的那个长工,我父母双方的长辈(他们住在不同的乡)都有说过。3,12/22 15:30 又有知友 提出顾明达长工的故事,在他的家乡也有刘文彩的版本。看来顾明达同学不怎么受待见啊。以下是正文---------------------------------------抗日的时候,在中国的日军怎么也有几百万人,这几百万人遍布广大沦陷区,不好下一个笼统定论的,各个地区,各个时间段,各种人都不一样。比如我一个来自天津的同学,提起日本人,说的比谁都好。 老人们喜欢讲古,你如果有耐性听他们讲,他们会很高兴的。我呢,小时候听了他们不少的经历。就说说我的长辈们和我说过的事情吧。先说下老家的情况,老家是苏北盐城的,没错就是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地方。我们那个地方在抗战的时候是有很多水网稻田的,没有什么大的城镇。当地日军不好机动。所以此地可以作为掩护.当地的武装力量有:1 日军,2 伪军, 3 各种地主武装,4 土匪,以及5,6 国共的游击队 等等,你来我往,很是热闹。 老百姓就受死罪了。我的二老太爷(方言,爷爷的父亲)是跟着中共的。当时当地的中共兵力还要再分两种,一种就是“正规的”大部队就是N4A。二老太爷是第二种,就是当地人的队伍。我外婆常和我聊起当年的跑反(逃难),就是鬼子要进村了,百姓们就都躲到附近芦苇荡里。等鬼子走了才敢回家继续过日子。躲起来的时候,人都吓得要死,生怕被发现。有时候刚出生的婴儿要哭闹,做母亲的会用乳房堵住孩子嘴,不管孩子是不是要吃奶,只要不发出声音,引到鬼子就好。好多孩子就是被母亲的乳房给捂死了。幸好外婆当时也八九岁了。怕成这样,你能理解当时日军在我们那个地方的作为。我在外婆给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就在想,当时躲在芦苇荡里或者地窖里或者水沟里的祖辈们,他们当时在想什么?他们探头去张望鬼子有没有离开时候是什么表情?探头也是有危险的,外婆的一个姨妈还是什么人的(记辈份最麻烦了),就是躲了半天,觉得安全了,探出头去看看情况,结果被日本人发现了一枪打死了。那么不跑会怎么样呢?嗯,你不跑的话,那被乳房捂死或者被一枪结果性命和你下场比起来还算不错了。我外婆常和我提及的一件事就是一次跑反,有个老头不走,外婆说是这人‘贪财’。实际有什么财呢,无非不想自己维持生计的东西被抢劫一空而已。当时我外婆也没能跑远,就躲在了附近,所以目睹了后面发生的事情。不出意外,这人被日本人逮起来了,然后呢,这些日本人“想了个新玩法”,不是普通的一枪毙了或者一刀挑死。他们用刺刀从那个老人的屁股那儿把老人的肠子掏出来,钉在了地上。很自然的,老人由于疼痛难忍,在地上蠕动。肠子一直拖了十几米才死。话说当年我听着外婆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根本不能相信。因为外婆当时讲述故事时候的表情却像是这事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一样。我当时问她:外婆你不害怕么?她脸上带着一种慈祥的微笑答道:黑死了(方言,黑 发 “呵” 的的音,就是吓死了的意思),也不敢喊,不敢动。这种微笑,我也在我妈妈脸上看过,那是我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在田里劳动,碰到裹着死婴的芦苇席的时候吓得要死。(这边风俗,未成年的小孩死了不在墓地安葬,用草席裹着放在路边什么的地方,---一般是被野狗吃了。长辈也说过,狗吃多人肉,眼睛发红,会连活人也想吃的。当然,现在这个风俗基本没有了)从日军的角度来说,他们敢这么做,是因为不用担心什么后果。你想报复我大日本皇军?你先打过那些曲线救国的同是中国人的伪军再说,而且除了伪军,地主武装也是一个麻烦。外公的老茅草房旁边原来就是一个地主的老宅,那家地主是有枪的,而且说他们家的女儿很会玩枪,枪法好,下楼梯的功夫就可以把分解好的手枪拼装起来。没有比中国人更明白怎么对付中国人了。比如我那个二老太爷,有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当时,他们那片的组织的一群人聚在一起 吃饺子。。(这个比较无语,但当时饺子也没肉,是菜饺子)有些年会的意思。中途我二老太爷出来解手,结果发现站岗的地方没人了,我二老太爷撒腿就跑,一直跑了十几里,跑得吐血,才保住一命。其余的同志全灭。(我可能要说明下,发现站岗的人不见了。那肯定是已经被摸哨了,地主的人已经近在咫尺,回去告诉同志们也来不及了,而且我二老太爷所在队伍属于“留守人员”,人少)日本人不把中国人当人,中国人对同胞呢?也好不到哪去。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土匪,打家劫舍,称霸乡里,花样也挺多的,比如 把一个灶头的铁锅烧红了,拔了你的裤子,按着你坐到铁锅上。女的么,抓把柴火,捅你下身。。。。但有个例外,我爷爷的老家,羊寨,原来有个土匪,忘了名字,只是因为他和杨靖宇一样,是手持双枪与日军力战而亡。死后,全镇的人抬着他的棺材出殡,也算是风光一把。嗯,基本就是这个情况,古人已经总结得很好了“乱离人不及太平犬”。说句题外话,我外婆今年正月里走了,82岁,弥留之际,她的子孙都赶到医院,围在她病床边问她最后愿望,她固执的要回家,当时她的器官已经开始衰竭,回家就是等死。但她不愿再花钱来续命了。果然,回到老家,医生把她移到已经布置好的灵床后就带着呼吸器离开了,医生一走,她就呼出了最后一口气。我看不到她对死的恐惧,或许她已经对这个话题想了很多了,只是没和我们说过。可能是一辈子历经了太多苦难吧。或许在医院里拼命延续生命本身本省就很痛苦,我二老太爷在最后时刻也是放弃治疗,当时他的外孙让医生给他打针还是什么的,他已经油尽灯枯,没法说话了,结果他咬了他外孙一口。当然这个在别人口里只是一个笑谈而已。(另:我二老太爷 生了八个女儿,就是没一个儿子)对了其他人的结局如何呢?日本人,伪军,大家都知道了,地主呢?日本人走了后,就是内战了,我们这里也不能免俗,我爷爷家的老房子在内战的时候被中央军烧了(那个地点现在已经是苏北灌溉总渠的河道了)地主里面也有不同的,有些算是开明地主,土改后没了土地,照样可以和别人一起喊口号“XXX万岁”,得以善终。有些大地主,还组织还乡团的,这些地主基本被清理了,有血债的,抓住的都毙了。也有很多跑台湾了。比如 这边有个大地主叫顾明达的,就是跑台湾了,他之前是个大地主,土地很大,有个关于他的故事,说是他家一个长工逃跑,跑半路人有三急要拉屎。那个长工心想这泡屎不能拉在他顾明达的田里,白白便宜了他,一路憋着继续跑,结果跑来跑去到处都是顾明达的田,最后还是拉在了顾明达的田里。顾明达在改革开放后又回来资助教育,所以这边很多明达中学。(正文 完)---------------------------------------------------------------------------------------------------------------------------原文的最后一段:话说这边在解放后也出过一个国民党特务案子,一个女特务受命潜伏在我们这儿,此女长相姣好,很快就结婚生子,几年后收到命令去台湾,然后她就趁丈夫不在的时候,杀了自己的几个孩子,换了一套很漂亮的衣服,易了容,放了把火烧了屋子,走了。路上熟人碰到她,问道:“你不是某人家老婆么”她温文尔雅的回答“您认错了”。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存疑:评论中的
指出合肥也有这个说法, 所以, 这个特务事件的真实性存疑,并且和答案无关。那么,如果这个故事是以前普遍流传的一个
“都市传说” 的话,那么它流传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如何呢?这个,那么有待各位知友帮忙,多多询问一下身边的长辈了。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细节确定的话, 也是我们对于历史的小小贡献,毕竟历史从来不只是印在书本上的文字。
我对这里诸位回答进行一个评价,那就是翻了翻这些评价,大部分都是说日本人多人性,多有纪律,没有我们课本里宣传的那么糟。我推测原因是:日本兵在有的地方烧杀抢掠,有的地方对人民还行。前者生活过的人民全被打死了,也没法给后代讲故事了。后者的人民活了下来,才可以给后代讲”其实日本人还好啦“这种故事。所以上面简直是一边倒地讲日本人的善良和纪律性。。
日,对文章中大阪市团战斗力低下的错误进行修改,以下摘自维基百科,可信度应该还可以,以后中文的资料真的不应该再看了。-------------------------------------------------------------------------------------------------------------------------------------------第四師團戰鬥力十分弱的說法在中國的流行,源於薩蘇一篇文章,而此人的許多文章早有多人提出質疑,稱內中充滿大量的造假和斷章取義。其中有許多細節如第四師團的參戰會令中國軍士氣高漲的說法,根本找不到日文出處。--------------------------------------------------------------------------------------------------------------------------------------------我祖籍河北,出生于东北,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两边的老人,生于河北的爷爷跟我说,他小时候遇到的日本兵,印象里很爱跟孩子玩,还经常发糖果给孩子,当地的日本兵与中国人相处的比较融洽,但问东北出生的姥姥答案就完全不同,因为姥姥的舅舅就是被日本兵砍死的(具体原因没问。)所以姥姥把日本兵形容的很凶残。结论就是,当年侵华的日本兵,也是人,其中成分也较为复杂,这里面有农民,小商贩,职业军人,罪犯,老师,学生,个人素质和秉性绝对不会一样,就像职业军人以杀人取乐的几率会远远大于被迫加入军队的学生兵和商贩兵,并且日本师团之间战斗力相差是十分悬殊的,君不见以大阪的商贩为主的大阪师团就没打过几次胜仗么?所以真的很难用一个结论来形容一个群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是我的战争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