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黄师招聘网站踏千山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中的名句

[转载]小学生必备古诗词70首(包括赏析)上
第一章& 学诗词陶冶情操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931381001240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名人名言:
(645714)& 20(645)(714)&
&&&&&&&&&&&&&&&
&&&&&&&&&&&&&
&&&&&&&&&&&
风儿能吹落秋天的树叶,风儿能催开早春二月的百花。风儿吹过江面能卷起千尺浪,风儿吹进竹林,万竿翠竹倾斜。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咏:歌唱,赞美。&&&
妆:打扮。&&&
  绦:丝带。
  &&&&&&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与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与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注词释义
  鹳鹊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
  欲:想。&
  穷:尽。  更:再。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与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名句与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作者背景  王翰,字子羽,唐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当时名重一时的边塞诗人。他的这首《凉州词》,文采壮丽,风格遒劲,堪称盛唐边塞诗中的佳作,也是王翰诗作中的代表作品。
注词释义   1.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名言警句: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名句与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所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  辛渐:诗人的朋友。
  吴:古国名。这里指镇江。  平明:清晨天亮时。
  楚:古国名。吴、楚,泛指润州一带。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冰心在玉壶:形容心地纯洁,表里如一。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玉壶,玉做的晶莹的壶。
  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
名句与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王维(701-760),唐代诗人。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与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这首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使:奉命出使。 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更:再。 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名句与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推想。  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
  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名句与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名句与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小时候因为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又猜想它是天宫里的明镜,飞到青蓝色的云端。月亮初升,先看到神仙露出两只脚,然后才见圆月中桂树的样子。陪伴嫦娥的小白兔,一直在忙着捣药。真想问问它,药捣成以后是给谁吃的呢?
名句与赏析
  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这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与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
“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注词释义
  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不及:比不上。
  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名句与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名人名言: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布莱希特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之:往,去。 广陵:扬州的旧名。 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顺流而下。  惟:只。 天际:天边。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名句与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的流露了出来。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筑。朝:早晨。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江陵。  还:返回。  啼: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
  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回返。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
名句与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名句与赏析——“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使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o)(今河北景县)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昏黄。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您。这里指董大。
  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名句与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与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当:正当。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打湿东西。  野径:野外的小路。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指成都。
  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名句与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
  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里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融:暖和。泥融:泥巴融化又软又湿。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名句与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这两幅生动的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融和气氛,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
注词释义&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独步--独自散步。塔:墓地。黄师塔:一位姓黄的僧人的墓地。一簇:一丛,无主:形容花儿自由自在的怒放。
古诗今译:
黄师塔前的江水日日向东流去,迎着微风,满目的春光把人弄得又困又懒。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27、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与渔火点点相对,引起我几多愁绪,难以入眠。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与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46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意。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慈祥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啊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名句与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46岁才中进士,50岁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踪迹。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名句与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笠: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与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沐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节约标语:
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爱惜粮食就是热爱生活。粒米虽小你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课本循环使用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爱书习惯。
卢纶(748-约800),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唐代宗年号)十才子”之一。他有军中生活经验,描写边境战争的作品写得真切生动。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n y&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在一个没有月亮漆黑的深夜,大雁忽然惊起飞向高处,匈奴的首领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装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名句与赏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和:协调,这里指水天一色。 潭:指洞庭湖。 磨:磨拭。 翠:绿色。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一个青青的田螺。
名句与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般来自天涯。现在我可以乘着狂风巨浪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与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开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与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全诗赏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情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马儒鉴黄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