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祸的大衣小说的主人公是"黄金大胡子子"还是"我

地区:云南
上传人:tLxo****@
版本:通用
类型:月考/阶段
下载:免费
上传时间:
已有5393人下载该资源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云南省红河州2015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红河州2015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的文化意义
礼对于中国文化,产生过怎样的积极意义?这值得好好回顾与总结。
首先,礼是人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人从动物界脱胎而,这就决定了人身上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但是,人与动物毕竟存在着本质区别。那么,人应该怎样定义自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理由究竟何在?《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孔颖达疏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可见,在中国人看,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生活的,而其他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人生第一要义。
其次,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韩愈在他的《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他认为一部《春秋》,讲的无非是严夷夏之别。而夷夏之别则在于一个“礼”字。春秋季世,王纲界纽,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乘机进攻中原,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完全失却享受中原先进文明的资格,故只配把它们当夷狄看待。相反,有些夷狄之邦向慕中原文明,积极效仿,日久天长,已进于中国,则可与中原诸侯同等对待。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者谁影响谁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韩愈之说,深入人心,故中国人始终以本民族高雅、文明的礼仪自豪。
第三,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人离不开群体生活,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需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范,在中国文化中,这就是礼。《礼记·曲礼》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道德为万事之本,仁义为群行之大,施行道德仁义,不通过礼则无由得成。
第四,礼是修身的主要门径。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中国文化以人为中心。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人生是漫长的,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因此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国家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的“人生礼仪”进行指导,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第五,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于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结果自然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成为在方言与风俗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各地人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歧,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4年第二期彭林《道德理性:中华礼乐文明之魂》)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礼”的一项是(3分)))
契丹入中原,时万超以本部屯潞州,主帅张从恩将弃城归契丹,会前骁卫将军王守恩服丧私第,从恩即委以后事,遁去。及契丹使至,专领郡务,守恩遂无所预。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我辈垂饵虎口,苟延旦夕之命,今欲杀使,保其城。非止逃生,亦足建勋业,汝曹能乎?”众皆跃然喜曰:“敢不唯命。”遂率所部大噪入府署,杀其使,推守恩为帅,列状以闻。汉祖从其请,仍命史弘肇统兵先渡河至潞,见万超,语之曰:“得复此州,公之力也。吾欲杀守恩,以公为帅,可乎?”万超对曰:“杀契丹使以推守恩,盖为社稷计尔。今若贼害于人,自取其利,非宿心也。”弘肇大奇之,表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路经泽州,刺史翟令奇坚壁拒命,万超驰至城下,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令奇乃开门迎纳。弘肇即留万超权州事,汉祖遂以为刺史。及征李守贞,以万超为行营壕砦使。河中平,拜怀州刺史。
周祖开国,从征慕容彦超,又为都壕砦使,以功授洺州团练使,预收秦、凤,改莱州。从平淮南,连移蕲、登二州,所至有善政。属有诏重均田租,前牟平令马陶,籍隶文登县,隐苗不通,命系之,将斩而后闻。陶惧遁去,由是境内肃然。
宋初,入为右武卫大将军,迁左骁卫大将军。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李万超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超应募隶军籍
B.及契丹使至,专领郡务
领:治理,处理
C.表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
表:表奏A.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B.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C.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D.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万超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他应募参军,与敌作战多次获胜而被提拔;他跟随周祖征讨慕容彦超,平定淮南,皆有功。
B.李万超行事出于公心,忠于国家。契丹人攻入中原后,主帅张从恩临阵脱逃李万超率部怒杀契丹使者,推举王守恩为主帅,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C.李万超身为武将,也有辩才。途经泽州,泽州刺史翟令奇加固城垒拒不投降,李万超在劝降翟令奇时言语得体,很有说服力,最终翟令奇打开城门归降。
D.李万超执法严明,刚正不阿。朝廷颁布诏令要求重新均定田租,前牟平县令不遵诏令,隐瞒庄稼收成不上报,李万超的部下逮捕了他,从此境内肃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前骁卫将军王守恩服丧私第,从恩即委以后事,遁去。(5分)
(2)“杀契丹使以推守恩,盖为社稷计尔。今若贼害于人,自取其利,非宿心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8~9题。
杨柳枝刘禹锡
(2) 古人写文章常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
”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秦人覆辙。
(3) 《渔家傲·秋思》中用互文的手法,表现将士们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惹祸的大衣
李显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 “我”倍感紧张,。
B.“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在过河的危急时刻,“大胡子”救了“我”。
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冲走。这为后文“我”的忏悔,可谓匠心独运。
D.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E.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夹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
  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着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进入甘肃的。左宗棠止步于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三考不中,便无心再去读枯涩的经书,而是在乡下边种地边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后因太平天国乱起,就随曾国藩办湘军。1866年甘肃出现回民起义时,左正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朝中无人,同治皇帝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他赴西北平叛。
  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但他到西北后,发现这里的危机不只是政治腐败,军事瘫痪,还有生态的恶劣和耕作习惯的落后。大军所过之处全是不毛的荒山、无垠的黄沙、裸露的戈壁、洪水冲刷过后的沟壑。这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稻丰鱼肥形成强烈的反差。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农亩,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
面对赤地千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西北不知几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1871年2月左下令栽树,有路必有树,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这是为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河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树,意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视察营旁是否种树。在他的带领下,各营军官竞相种树,一时成为风气。现在甘肃平凉仍存有一块《威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
  左宗棠在西北到底种了多少树,很难有确切的数字。他在光绪六年(1880年)的奏折中称,只自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县东门六百里,就种活二十六万四千多棵树,其中柳湖有一千二百多棵。再加上甘肃其余各州约有四十万棵,还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种的树,总数在一二百万棵之多。而当时左指挥的部队大约是十二万人,合每人种树十多棵。中国西北自秦以共有三条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弛道;二是唐代的丝绸之路;三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条“左公绿柳之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柳,这在荒凉的西北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它注定要成为西北开发史上的丰碑。
  兵者,杀气也。向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毁城为乐,项羽烧阿房宫,黄巢烧长安,前朝文明尽毁于一旦。他们能掀起造反的万丈狂澜,却迈不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
(摘编自日《人民日报》刊文《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相关链接】
①长夫人等(指后勤人员)不得在外砍柴。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林及果木树,概不准砍。(左宗棠《楚军营制》)
②马夫宜看守马匹,切不可践食百姓生芽。如践食百姓生芽,无论何营人见,即将马匹牵至该营禀报,该营营官即将马夫口粮钱拿出四百立赏送马之人,再查明践食若干,值钱若干,亦拿马夫之钱赔偿。如下次再犯将马夫重责二百,加倍处罚。(左宗棠《楚军营制》)
③左宗棠的同乡及幕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也有七绝一首:“大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请。(6分)3)?请简要分析。6分)(4)。(8分).依次填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____?
②金庸就是_______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这智能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A.拭目以待??指日可待??倚马可待?????B.指日可待??倚马可待??拭目以待C.拭目以待??倚马可待??指日可待???????? D.倚马可待??指日可待??拭目以待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B. 回归祖国15年,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不竭的发展动力和越越多的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C.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 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减少诉讼、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15.依次填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是以古人记的多,悟的也多而古代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不多,而多半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 背景、意象、意境等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年纪幼小,多半不能记住,更难得理解吟诵也便于理解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一起记下,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吟诵便于记忆,这是公认的经验....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个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Facebook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一场长达30分钟的全程中文的演讲和对话。扎克伯格一开口蹦了中国话出,全场就“激动万分开始鼓掌”,这种热情高涨的共鸣,一直持续到演讲结束。
扎克伯格称,自己喜爱学习中文原因有三:妻子是中国人;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学习中文可以帮助自己学习中国文化;中文很难学,而自己一向喜欢挑战。现在,扎克伯格不仅能用中文与妻子的家里人交流,还可以用中文进行演讲与回答问题了。
全球化时期,传播语言对传播文化确有成效。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用中文演讲和对话,充分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互动是人类做出的最富于人性魅力的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红河州2015年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1.(3分)D
【解析】原文的“礼”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之下阐述的,而D项所表述的内容属于西方文化的范畴。
2.(3分)B
【解析】“春秋时期”有误,原文为“春秋季世”,即春秋末期。
3.(3分)D
【解析】“也使中国文化一直平稳地向前发展”无中生有。
4.(3分)D
【解析】 权:代理
5.(3分)C
6.(3分)D
【解析】“李万超的部下逮捕了他”错误。原文说的是李万超下令逮捕马陶,马陶恐惧逃走。
7.(10分)翻译:
(1)(5分)正值前骁卫将军王守恩在家服丧,张从恩就把后事委托给他,逃走了。(“会”“委”“遁”各1分,句意信达2分)
(2)(5分)杀掉契丹使者而推举王守恩,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现在如果害了他人,自己取得好处,不是我本的心愿”(“盖”“计”“宿心”各1分,句意信达2分)
8.(5分)“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1分)“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阴蔽日的样子。(1分)“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1分)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1分)从而映衬出隋宫的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1分)(答得不全酌情扣分)
9.(6分)第一首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以哀景写哀情;(2分)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郁葱茂盛、景色迷人,以宫树的葱郁茂盛表现隋宫的破败荒
芜,以乐景写哀情。(2分)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败,一
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2分)
10.(每空1分,共6分)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1.(25分)
(1)(5分)E 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项中“表明‘我’有点神经质”错。B项中“‘大胡子’救了‘我’是为了向‘我’宣泄大衣被水冲走的不满”错。C项中“我”的忏悔语义过重,应当是“自责”;“埋下伏笔”应改为“作了铺垫”。
(2)(6分)①大衣被水冲跑是误会加深的结果,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为下文“我”的灵魂得到净化并为“大胡子”的妻子免费做手术作了铺垫;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①“惹祸的大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正是这件大衣引出了误会,“大胡子”怕丢钱,“我”感到不安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③被大水冲跑的大衣里装着“大胡子”为妻子做手术准备的钱,这让“我”倍感自责,从而决定免费为其妻子做手术,深化了主题。(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观点一:小说主人公是“大胡子”。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大胡子”看到“我”冷,主动把大衣给“我”穿;误解他的“我”在逃跑途中遇险,还是“大胡子”救的;大水冲跑大衣,让“大胡子”丢了为妻子治病的钱。这些都是围绕“大胡子”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品的好坏,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大胡子”就是一个品质好的人。③从人物关系看:正是“大胡子”内心的善良与“我”内心的多疑形成对比,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所以说“大胡子”是小说的主人公。
观点二:小说主人公是“我”。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我”到青石镇给患者做手术,途中乘坐人力三轮车产生误会,“我”在逃跑途中遇险,“我”在医院手术室休息时得知真相,“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这些都是围绕“我”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性的善良与自我反思精神的可贵,这一点正是通过“我”的免费手术体现的。③从人物关系看:在“我”和“大胡子”两人的对比中,突出了“我”人性的弱点,深化了主题。(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12.(25分)
(1)(5分)E 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项中“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分析偏离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旨,原文是说当时兵荒马乱,堪用之人不多。B项中“原本志在”概括不当。 C项中“最初下令种树,是为了……没有想到……”分析有误。
(2)(6分)①以此引出传主,能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②诗意地评价左公当年种树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寄寓作者无限崇敬之情;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后文,从而引导读者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选准树种,因地制宜种植;②宣传种树意义,颁布护林措施,并严格执行;③种树是他巡视地方的必选对象,从而引领出一种种树护林的良好风气。(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①科举受阻,转而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让他获得一种观照外物的特殊视角;②早年在江南生活,那里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新疆荒凉荒寒荒漠化的环境,与其形成巨大反差,刺激他产生改变环境的愿望;③他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④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非常有远见的,正是这种远见,让他的作为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表达题,共80分)
13.(3分)B
【解析】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注意三个成语各自的搭配对象。
14.(3分)B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顺利回国”; C.语序不当,“将在2020年计划”应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D.防止”与“免遭”否定不当,“免遭”应改为“遭到”或“受到”。
15.(3分)D
16.(5分) ①一是文化的教养;②二是社会的担当;③三是自由的灵魂。(意思合理即可。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17.(6分)构图要素:一双伸开的手掌捧着一颗长出枝叶的心脏,一只手掌的大拇指上站着一只小鸟,小鸟望向初生的枝条。(3分,每点1分)
寓意:小心呵护,让心灵焕发生机,给人以新的希望。(3分,“呵护”“生机”“希望”每个关键词1分)
18.作文(60分)
最佳参考立意:
①文化互动的魅力
②文化输出,精彩世界
③中国文化在崛起
④语言是文化的软实力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是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思想不健康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
字迹 符合文体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有创意 较深刻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意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设计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8)用词贴切 (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文言参考译文:
李万超,并州太原人。幼年丧父生活贫困,担货贩卖以供养母亲,晋祖在并门起兵,李万超应募隶属部下。作战连续获胜,渐渐升为军校。跟随李守贞在青州讨伐杨光远,奋勇率先登城,飞石击中他的头,呼吸中断很久。开运年间,跟随杜重威在阳城抵御契丹,流箭射穿手掌,李万超拔箭又战,神色自若。因功升为肃锐指挥使。
契丹进入中原,当时李万超率所辖军队驻扎在潞州,主帅张从恩即将放弃城池归附契丹,正值前骁卫将军王守恩在家服丧,张从恩就把后事委托给他,逃走了。等到契丹使者到达,独揽州中事务,王守恩于是没有任何事可干。李万超激愤地对他的部下说:“我们这些人是挂在虎口的食物,性命危在旦夕,现在想要杀掉使者,保住这座城。不仅是逃生,也足以建功立业,你们能这样做吗?”众人都兴奋喜悦地说:“岂敢不听从命令。”于是率领所辖部队大声呼喊冲入州府官署,杀掉那位使者,推举王守恩为帅,陈述情况上报。汉祖听从他的请求,又命令史弘肇率军首先渡过黄河到达潞州,见李万超,对他说:“能够光复这个州,是你的功劳。我想要杀掉王守恩,由你担任统帅,好吗?”李万超回答说:“杀掉契丹使者而推举王守恩,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现在如果害了他人,自己取得好处,不是我本的心愿。”史弘肇感到他很不寻常,表奏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途经泽州,刺史翟令奇加固城垒拒不归降,李万超骑马奔驰到城下,告诉他说:“现在契丹逃到北方,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主持大义,平定中原,所到之处望风披靡,后归服的诛族,何不及早图谋此事。”翟令奇这才打开城门迎接。史弘肇就留李万超代理州中事务,汉祖于是任命他为刺史。到征伐李守贞时,任命李万超为行营壕寨使。河中平定,为怀州刺史。
周祖开国,随从征伐慕容彦超,又为都壕寨使,因功授洺州团练使,参加收复秦、凤,改授莱州刺史。随从平定淮南,接连调任蕲、登二州,所到之处有政绩。有诏令重新均定田租,前牟平县令马陶,户籍属于文登县,隐瞒庄稼不上报,命令逮捕他,准备斩首以后再上报。马陶恐惧逃走,从此境内安定太平。
宋初,李万超入朝任右武卫大将军,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开宝八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胡子196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