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和越国的故事夫差与越国之战

末代吴王夫差【姑苏人物】
&&&&&&&&&&&&&&&&&&&&&&&&
末代吴王夫差【姑苏人物】
吴王夫差(?—前473年)又称吴夫差,系吴王阖闾之子,春秋末期之吴国国君。前496,吴王阖闾兴师伐越,在檇李之战中,吴王阖闾受伤不治而死。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勾践杀汝父乎?”夫差对曰:“不敢!”为了洗雪其父阖闾败于越王勾践的耻辱,夫差励精图治,国力迅速增强。
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攻打越国,于夫椒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践带残兵败将,于会稽山,派大夫文种重礼赠送太宰伯嚭,请求媾和,甘心做吴国的奴仆。时,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令伍子胥自杀;听信了太宰嚭的谗言,答应越国议和的请求,将勾践释放回越国。
前486年,夫差在邗(今江苏扬州)筑城,开凿邗沟,连结了长江、淮河,在艾陵之战中全歼10万齐军。
前482年,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获胜。其时夫差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勾践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太子。前473年,吴都城姑苏(今苏州)被勾践兴兵攻破,夫差被围困在姑苏山上,吴国灭亡。越王勾践欲流放吴王夫差,予百家居之。吴王夫差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越王勾践灭吴后,以不忠由,诛太宰嚭,凯旋而归。
伐越胜战,使吴国达到鼎盛。越王勾践献美人西施,夫差沉缅酒色,不理朝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灵岩山为西施建造馆娃宫,终日与西施喝酒行乐,处处讨西施欢心,百般对西施宠爱。相传,为了西施采种香花香草、游玩,不惜一箭射出,沿箭指引处,开凿了笔直的一条河渠,这就是灵岩山下的采香泾,又名“一箭河”,以此换来美人一乐。
吴王夫差,伐越、破齐、胜晋,春秋时一代霸主。其刚愎自用,听信谗言,不听忠臣进谏,行宽仁之心,成就了: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的乘机复兴,终而失国。夫差慷慨自刭而死,不失英雄气概。
有人概述,夫差因沉伦美色而失国,美人西施是勾践的“美人计”中的间谍。还历史之真实,英雄是人,美人亦是人,都不是神。豪气霸主,一代美人,也不是完美的人。“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乎,中外世界古往今来,人之本性而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
不胜枚举。
据说,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与其兄孙策的母亲吴夫人,是夫差的后人。
悲乎,末代吴王夫差。
附记:【姑苏人物】先秦部分至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帖子主题:吴越争霸战争:范蠡20年谋划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
共&4933&个阅读者&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86
/ 排名:8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吴越争霸战争:范蠡20年谋划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
文章提交者:zhangzizhong1940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战前全局形势这里所述的战前形势,是指自吴破楚入郢都(周敬王14年冬)以后,到吴越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80里太湖中--事在周敬王26年春)之战前12年中的全局形势。因夫椒之战,是吴王夫差与争的开端,所以这里所论述的吴越战争第一阶段的作战,也是以夫椒之战为开始。在此12年中,各国发生的足以影响当时形势的大事,除上一篇“战后局势”中已述者外,再将大致情况略述如下:(1)在吴、楚、越方面:越乘吴破楚入郢吴国国内空虚之际,侵入吴国,进攻吴都;待吴军自楚回师时,越就大掠于野而还。这时是周敬王15年,公元前505年春。次年,即:周敬王16年4月,楚为报吴破国之恨,大起舟师顺流而下以伐吴,被吴王太子终累(夫差之兄)所败;楚舟师之将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7人,都被吴所俘(战地应当在驾邑长岸间);同时,楚将子期所率领的,又大败于繁阳(今河南省新蔡县北)。于是,楚国上下大惧,而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周敬王24年,公元前496年5月,越王允常卒,吴王阖庐乘丧伐之;越王勾践(允常子)新立,御吴军于槜李(浙江省嘉兴西南70里),大败吴军。吴王阖庐负伤,而且因伤重而卒。(2)在中原方面:晋于召陵之会后,因不战罢兵失信于诸侯,诸侯遂纷纷叛离;而且国内又因荀、范、韩、赵、魏诸卿争权,晋定公不能制,形成内政上的紊乱。周敬王23年秋,赵鞅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叛;冬,荀寅、士吉射以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叛。自此晋内政纷乱,再也无力从事对外争霸的战争了。齐景公乘晋内乱而争夺诸侯,有代兴霸业之势。然而此时的中原,楚国已不再北进侵扰,事实上已回复到齐桓公始霸以前的形势,各国诸侯与大夫自相并吞混战,成为一片混乱状态。在这一时期中,由于吴势方兴,越又继之而起;加上吴越地理上关系密切,互争三江五湖之利,而导致两雄不并立,成为吴越两强的战争。吴越地理形势这时的吴国国境,北与齐、鲁、宋为邻,西达陈、蔡、驾邑(今安徽省芜湖西)、宛邑(今安徽省宣城),与楚东境接壤。南则自今杭州湾北岸迤西与越为邻。建都于吴(今江苏省吴县)。越国国境为南至句无(今浙江省诸暨县南50里句乘山有句无亭),北至御儿(在今浙江省崇德县东南1里的语溪),东至于鄞(今浙江省鄞县),西至姑蔑(今浙江省龙游县谷溪之南)。大致上在今富春江两岸地区。吴越都是濒临及长江下游河川交错之国,这时,两国航商与渔盐之业渐开,时常为争夺三江五湖之利而引发冲突,所以两国都以舟师著称。吴得巫臣、孙武、伍员;越得范蟸、文种之教;因此两国除舟师之外,车步之战亦能擅长,因而益强。吴越的政情与国势(1)吴国:吴国自破楚入郢之后,威震中原。原在淮北的楚地,都已囊括而有之。这时吴的执政者,仍为伍子胥。子胥为了巩固与扩大吴国的霸业,其首要目标就是彻底消灭越国,根除后患,然后进而称霸中原。檇李之战就是这一政策的开始。不幸阖庐竟于此役伤重身死。嗣王夫差年幼好胜,而伯嚭乘势又想与伍子胥争权,在以后吴越夫椒战争后,伯嚭劝夫差纳越之降,使子胥灭越之策失败,遂产生以后越兴吴灭的结果。(2)越国:越与吴都是“断发文身”之族。越离中原较远,所以其文化更为落后。自与吴楚接触之后,间接接受中原文化,其最主要的就是使用铁铸的生产工具,发展航业,因此交通贸易逐渐发达,人口也日渐繁衍;加上越君允常干练有为,所以遂能形成一个大国。越国因其势力的日益膨胀,就频频与吴国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吴王寿梦时代就已开始。如吴王夷末阅舟师时被越俘所刺,则可见在夷末时代,吴越已有战争。又自楚国势力东进到达淮河流域时,晋景公联结吴国以制楚。楚为牵制吴国计,就进而南联越国,因此吴越的冲突日增。在允常末年,越得范蟸、文种(都是楚人)的辅佐,于是国力渐强,成为吴国的大敌。到勾践嗣位,以其年富力强与刻苦奋斗的本质,并以其勤奋耐劳的新兴越族,遂形成与吴作决死斗争的敌国了。伍子胥、范蟸、文种与吴越战争吴越战争中的重要人物,吴方是伍子胥,越方则为范蟸与文种。伍子胥的事迹已详述于前面的《吴破楚入郢之战》中。下面就略述一下范蟸与文种的事迹。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吴越争霸战争:范蠡20年谋划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09578 工分:825
左箭头-小图标
范蠡的军事才能确实不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86
/ 排名:8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在中原方面,鲁哀公不堪三桓之逼,欲借越之力以除三桓,事不成而逃亡到越(越灭吴后的第5年,周贞定王元年,鲁哀公27年,公元前468年)。齐、晋此时仍互相攻伐,但这种攻伐已非为争霸,而在于争夺卫国的土地。这时的晋国诸卿正从事于向外争夺土地,扩张自己的封邑。他们扩张的目标,南为郑,东为卫,而北为代。周贞定王11年,晋智伯与赵、韩、魏瓜分范、中行二族之地为己邑。晋出公告于齐、鲁,欲伐四卿;四卿反先发制人而攻出公。出公逃亡到齐,死于途中,晋政遂全归智伯。到周贞定王16年,晋智伯与韩、魏二氏围攻赵氏的晋阳;赵约韩、魏反攻智伯,灭之,分其地。于是晋国遂分为三,称为三晋。评论纵观吴越战争,两国之君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平凡人物而已!夫差固然是个纨绔子弟,承袭先人余荫骄盛自满;而勾践实际上也不过是个好勇寻仇的勇夫而已。主持此战的谋略者,吴方为伍子胥,越方为范蟸。二君之听言与不听言,竟然决定了两国的兴亡。勾践承允常屡败之余,自己又有会稽之耻,故能听从范蟸之言,而益自刻苦奋励。夫差承阖庐盛业之后,养成好高骛远之心,所以听不进子胥逆耳之言,而抑制其骄纵狂妄。夫差之所以一意孤行,实因被其好高骛远欲图霸中原的私欲所蔽。是故居高则思倾;处安不忘危,去锢蔽,抑私欲,使心地澄澈,事理明透,此乃治心之道也!该役最足以昭示后人者大概有以下数事:子胥“先除心腹之患”的卓见;范蟸“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将欲翕之必固张之”的谋略;与申包胥“联结与国以孤敌国”的伐交,此三者都是谋国定策之上乘。范蟸的谋吴,处心积虑前后20年,无一事不以谋略出之。吴兵之强,则用齐、鲁、晋、楚之兵以疲之。子胥之智,则借伯嚭以杀之。夫差之傲,则卑事厚赂以肆之。乃至用兵之奇正,金鼓之虚实,处处以诡道行之。诡道者,使敌人莫测之道也。孙子说:“故能示之以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武为阖庐著书,而其用反为范蟸所窃取,因以颠灭吴国;范蟸真可称的上兵家奇才啊!若孙武此时尚健在,真将不胜其痛憾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86
/ 排名:8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于是,越王勾践与大将军范蟸率越军50000人侵入吴境。吴王夫差听到越军侵入,也率60000人之众,御之于笠泽江(今江苏省吴江县南23里吴松江)。两军夹江而阵,相持入夜,准备明日之战。入夜后,越王分其军各约万人为左右句卒(别为左右两队),并令其左军衔枚溯江五里处待命;又令其右军衔枚顺江五里处待命。至夜半,即令左右军各鸣鼓渡江,至水中央以待命。吴军突闻江中上下游各有鼓声大振,得知大队越军渡江,知越人已分为二部,将夹击吴军,就不及待天明,也中分二部以御之。越王探知吴已分其军,就乘吴军移动之际,令其中军衔枚渡江,以君子之卒6000为先,不鼓噪而潜至江北。一直到吴军营前,才突然击鼓而袭之。吴中军突遭越军夜袭,大乱而溃,待已分的吴军回救时,越的左右军又渡江袭追之,因此,吴的左右两军亦败。吴军北退20余里至没溪(即越来溪与石湖相接之处--吴江县附近,吴县西南27里),据溪为守,收容散卒;局势稍定,准备再战。然而正当此时,范蟸所率的舟师自震泽(今太湖)取横山(在今吴县西南20里),向吴军采取包围攻击态势而至(这是古代的水上包围)。吴王见形势不利,就向吴城之郊撤退,但又遭到越军的追击而大败。待退至城郊与越军交战,又败,只得入城据守。越军则筑越城于胥门(西门)之外以逼之。越围攻吴都之战:越王既筑越城于吴都西南胥门之外以逼吴,就采取消耗吴军之策,一面监视吴都而困之,一面因吴之民而治之,因吴之粮而食之,按兵不与战,吴军来挑战,一日五返,越王欲战,范蟸劝止之。如此围吴至周敬王44年春,越王既尽有吴地,乃北开运河之滨(自吴县城北15里直通无锡东南40里),以连通三江五湖;西植葛麻于夫椒山,以为弓弦。又东控笠泽江(吴松江),以收东方之粮;南通携李之滨,以利前后输送。越军因之日强,吴军因之日削。只有吴王还有亲军称为贤良者万余人,坚守吴都,越王想攻之,范蟸止之曰:“凡兵之胜,敌之失也,今不能再分敌之兵,犹可疑敌之心也”。于是再谋诱敌之策。周敬王44年,公元前476年春,越发兵伐楚,借以诓吴使之不备。次年(周元王元年)11月越再次大举伐吴,遂围吴王于西城(即越城)。吴王大惧,率其贤良与其重禄,乘夜突围,西上姑苏山(在吴县西30里,亦名姑胥山,又名姑余山,今名胥台山),并派王孙雒请和于越王;如是者再,越王不忍,将许之,都被范蟸所谏阻。最后一次(第三次),越王感于使者往而复来,辞愈卑,礼愈恭,越王又欲许之,范蟸再谏曰:“孰使我早朝而宴罢者,非吴耶?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夫二十年谋之,一朝而弃之,其可乎?王姑勿许,其事将易翼也(冀望,言事将易成)”。勾践回答说:“吾欲勿许,而难对其使者,子其对之”。范蟸就左提鼓,右援袍以应使者说:“昔者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而吴不受。今将反此义,以报此祸,吾王敢无听天之命,而听君王之命乎”?王孙雒回答说:“子范子:先人有言曰;无助天为虐,助天为虐者不祥。今吴稻蟹不遗种;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范蟸仍不许。王孙雒说:“子范子将助天为虐,助天为虐不详,雒请反敌于王(指越王,这是说再请于越王)”。范蟸回答说:“君王已委制于执事之人矣;子往矣;无使执事之人,得罪于子”!王孙雒大哭而返。范蟸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随使者,围攻吴王于姑苏之山。越王又派人对吴王说:“……吾其达王于甬句东(今舟山群岛),君百家,夫妇各300人以奉之,唯王所安与俱者。吾与君为二君乎,以没王年”。吴王辞谢道:“君若残余社稷,灭余宗庙,寡人请先死。……凡吴土地人民,越既有之矣,孤何以视于天下。吾老矣,不能事君王”。于是,范蟸派散卒3000人入姑苏山,以搜击吴王,得之于干隧(姑苏山之北),吴王请自死,派人祝告子胥说:“使死无知,则已矣!若其有知,吾无面目以见子胥也”。遂自杀。这时是周元王3年11月丁卯日,即:公元前473年。战后局势越既灭吴,尽有吴地,就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之铜山(今江苏省铜山),并遣使致贡于周。周元王派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又归还吴人所侵陈、宋之地于陈、宋,以淮上之地与楚,以泗东500里地与鲁。于是诸侯毕贺,号为霸王。勾践将返越,行至五湖,大将军范蟸辞于越王说:“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回答说:“寡人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扰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蟸请从会稽之罚”。王为誓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吾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蟸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率数十人,乘轻舟以浮于五湖,不知所终。文种则留越为大夫,后因事获罪,被勾践所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86
/ 排名:8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吴王夫差于7月辛丑与晋争盟,既以兵威服晋,得先歃血主盟,就急急还师。当还师时,忧虑齐、宋夹沟而袭之(因吴是由邗沟以通沂济),就又命王孙雒先与勇获率徒师(步兵),以借途为名过宋,至则焚宋都的北郭以掩护主力过宋,及吴军回抵吴时,得知都城既失,士无斗志,就派太宰伯嚭求成于越。这时范蟸因吴王大军犹存,不可卒灭,就建议勾践许之。该年冬,越与吴和而班师。吴王自越军退后,亦效越之所为,阳则示以息民,阴则密谋备战。越第二次攻吴笠泽之战:周敬王42年,晋定公34年,齐简公7年,楚惠王11年,吴王夫差18年,越王勾践18年,公元前478年,即吴败越于会稽后的第16年,吴国大旱。越大夫文种见吴国饥荒,仓库空虚,就倡议乘此时机灭吴。其建议的要点如下:①吴王仍积极以谋攻我,今故示息民不备,乃欲以懈我,我不可怠忽。②今吴民既疲惫不甚,在大饥荒之下,“市无赤米”,仓库空虚;其民必移东海之滨,以就蒲蚌之食,人民怨谤。今若起兵突乘之,吴边远之兵必不能救。且吴王将耻于不战,必以其国都之兵迎战,我遂可乘其救兵未至,而各个击灭之。③使由御儿(越之北鄙,今浙江省崇德县东南)攻之,“吴王若愠而又战”,我便可大举伐之,“若不战结成”,则我又可厚取之,吴将益匮乏。越王以为然。这时恰逢楚使申包胥至,越王又与之谋议以请教益。以下就是两人谋议问对的要点:王问:吴欲灭吾宗庙社稷,使吾鬼神断血食。今幸我车马甲兵卒伍既足,请问何以战?胥答:吴大国也,能博能诸侯之贡赋,敢问何以与之战?王答:我酒食必分臣民。我为报吴,欲食不甘味,听乐不尽声,求以报吴,愿以此战!胥对: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求以报吴,愿以此战。胥对: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之中,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胥对: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王曰:越国之中,富者吾安之,贪者吾与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贪富皆利之,求以报吴,愿以此战。胥对: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以上申包胥认为越内政虽已善矣,民心固矣,兵甲足矣,然以越国小,独力不足以胜吴,所以都答以“善则善矣,未可以战”。王又曰:越国南亲楚,西结晋,北结齐,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未尝敢绝,求以报吴,愿以此战。胥对曰:“善哉,无以加焉”。申包胥之意是:越以小敌大,以弱击强,非在外交上获优势,不足以取胜于吴。胥又曰: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王曰:然!于是,勾践再次召集五大夫:范蟸、文种、逢同、后庸、若成等议之,说:“……王孙包胥既命孤矣,敢访诸大夫,问如何而可?愿诸大夫言之……孤将以举大事”。诸大夫就提出审赏罚,备战具等意见。勾践又命全军,有好的计策都应当尽情陈述,以收集思广益之效。勾践于集群思、广群策后,又部署其内政职掌。命其夫人说:“自今日以后,内政无出,外政无入。内有辱,是子也;外有辱,是我也”。又命其留守的大夫说:“食土不均,土地之不修,内有辱于国,是子也;军士不死,外有辱,是我也”。这是在申令各尽职责,不得有所陨越。勾践于上述谋划与部署已定后,就以范蟸为大将军,于该年3月对全军宣告说:“寡人闻古之贤者,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威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常,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在出发时,又斩有罪者,以肃纪律而振军威。所以勾践至军,即斩通行赂以乱军者,第一日前进,又斩不从其伍令者。第二日前进,又斩不用王命者。第三日至御儿(今浙江省崇德),又斩淫逸不可禁者。军已集中于御儿,又下令“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归侍父母。有兄弟四五人皆从军者,遣其欲归者一人。有眩瞀之疾者遣归。筋力不足胜甲兵,志行不足以听令者遣归”。及自御儿出发,又斩其畏缩不前者,于是越全军都有致死之心。随即又号令说:“归而不归,处而不处,进而不进,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身斩,妻子鬻”。以统一军令,而整肃纪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86
/ 排名:8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③次年(周敬王23年)夏,吴王因陈已服,越已成,就与伯嚭徵鲁哀公作鄫(今山东省峄县东80里)之会。再次年,吴王因鲁不服,又大举兴师北进以伐鲁,与鲁盟而还。④周敬王34年,公元前486年夏,楚因陈国附吴,伐之。该年吴王想起倾国之军以伐齐服晋,想一举完成中原的霸业。所以于该年秋,大发徒役城邗沟之城,以作为转运站;又开凿邗沟之水通江淮,以通北上运粮之道。伍子胥这时又进谏道:“夫齐鲁之兴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能使。夫吴之兴越也,接土邻境,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尝若腹心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鲁之於吴也,疥癣之病也,今释越而伐齐鲁,虽胜之其后患未央。夫越王之不忘败于心也,惕然服士,以伺吾隙。今王不以越国是图,而图齐鲁,是忘内扰而医疥癣之病也;齐鲁岂能涉江淮而与我争此地哉?……而又三年聚材,五年工作,高高下下,以疲民于沟渎与姑苏台池。天夺吾民之食,都鄙荐饥,今王郤居姑苏之台为长夜之饮,又将违天以伐齐鲁,则吴民离矣。……王其时将无方收之矣”!吴王不能对,伯嚭代而辩曰:“越已服而欲伐之;方许其成又欲袭之;将何以示诸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以齐鲁未服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移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两国服,则君王之令行于上国矣,又何惧于越”?遂不听子胥之谏。于是勾践派文种率万人,粮百船,往助吴开河之工,使之沟通鲁宋,北接沂(今江苏省邳县附近),西接济(今河南省惠济水),以广吴王之志。这是越在贯彻其疲吴的大计,造成乘虚袭吴的机会。⑤周敬王35年,公元前485年春,吴会合鲁、邾、郯伐齐,齐弑悼公以说吴而罢。该年冬楚公子结伐陈,吴派季札救陈。⑥周敬王36年,公元前484年夏5月,吴与鲁之师伐齐,克齐博、赢二邑,而进抵艾陵(今山东省泰安县的博县故城南),遂于艾陵展开与齐的大战。该役吴国四军:吴王夫差,中军随之。胥门巢领上军。王子姑曹领下军。展如领中军。齐国三军:国书领中军。高无平领上军。宗楼(子阳)领下军。吴齐两军于该月甲戌展开战斗,吴的右军击败齐上军,同时齐中军也击败吴上军,但吴上军旋即获得中军与王卒的支援,并攻击齐军,于是齐全军大败。齐将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都被俘。另有革车800乘,甲首3000,都被吴所获,实在是一个大歼灭战啊。当吴王想出兵伐齐时,越王勾践新率其众,入朝于吴,王及列士,都有馈赂。吴人皆喜,子胥独扰,说:“是蒙吴也夫”,又入谏。吴王不听,反派子胥往齐约战。子胥就携其子赴齐,易姓名托属于齐大夫鲍牧,约战而返命,因此被伯嚭所谮。待吴王与齐战胜而归,乃讯子胥,而赐以屡镂之剑使其自刎。子胥仰天叹道:“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自刎死。⑦吴已胜齐,就派人释言于齐而还。于是,吴王以战胜之威,想因鲁、宋以求卫、晋各国,使其接受吴王之命尊为霸主。所以就于周敬王37年,公元前483年夏5月会鲁于囊皋(今安徽省巢县西柘皋镇)。该年秋又会宋、鲁、卫于郧(今江苏省如皋县东命盟原,又名发繇口),遂约定明年夏与晋会于黄池(今河南省封邱县南的黄亭)。(3)越灭吴之战&1&越第一次袭吴:周敬王38年,晋定公30年,齐简公3年,楚惠王7年,吴王夫差14年,越王勾践14年,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夫差派王子地、王孙弥庸辅太子友守国,亲率国内精兵乘舟出邗沟(即今运河口)北上至黄池。5月周王派单平公(周卿士)、晋定公与吴王夫差会于黄池,吴晋争长,月余未能成盟。待吴王接得越袭吴的讯报,就率吴军压晋营列阵,将进击晋军。晋见吴军阵势严整,军威甚盛,大惧,就让吴王先歃血主盟,这时是7月辛丑。盟成,吴王就急急回军。越王勾践当听到吴王于该年春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尽出,只有老弱与吴太子友守吴后,就问于范蟸,范蟸说:“可矣”。就发习流(经习战的流放罪人)2000,教士(正规军)40000,君子6000(越王的亲兵),以诸御(各级将士--即干部)千人编成之。6月丙子开始向吴进军,命范蟸、后庸二人率一部军自海溯淮,以断绝吴王的归路。命畴无余、讴阳二将所率之军为先锋,越王勾践自率大军继之。当越先锋队抵达吴都之郊时,吴太子友与其将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都自泓(水名)上观之,弥庸突见越姑蔑部族军中有其父之旗(弥庸父前被越所俘,所以姑蔑人得其旗),就说:“不可以见仇而弗杀也”。太子友说:“战而不克,将亡国,请待之”。弥庸不可,就率属徒(步卒)5000出击,王子地也率兵助之。该日乙酉,击溃越的先锋队,并将越二将畴无余、讴阳擒获。越王大军继至,吴军乃据守不出,丙戌,越军佯退以诱敌,吴诸将眩于弥庸初战的胜利,就以王子地守城,而大举出击,因此被越大军所包围歼灭,太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都被俘。丁亥越军遂攻破吴都,焚姑苏之台,尽获其大舟。范蟸、后庸于越王已克吴都时,乃尽收吴各邑之军实自邗沟旋师,与越王之师会合于吴都,准备于吴王回师时,与之决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01450 工分:11842
左箭头-小图标
有人说过,这世界上真正可怕的人是那种坚忍的人,勾践毫无疑问是这种人,他几乎可以把自己压迫到毫无底线的程度,这是个真正的狠人,不光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86
/ 排名:8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②尊贤厚士,以实人才:“尊其达士,洁其馆舍,美其衣服,饱其饮食,而磨厉之于养。四方之士来者,必庙而礼之”。③收揽人心:勾践每出,必“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4&卧薪尝胆:勾践既积极建设内政,同时为了励志报吴,而自身又刻苦自矢,卧薪尝胆为之创。“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历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于井,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苦心焦虑,专力致志,以报会稽降辱之耻。第二阶段作战--越灭吴(1)越谋伐吴定结齐、亲楚、附晋、导吴北争中原之策:勾践刻苦图强,矢志雪耻,如上篇所述。勾践如此行之3年,越的国力业已恢复,民心士气亦甚团结,遂欲乘吴与楚争陈(事在周敬王31年,公元前489年),及吴正与鲁互相攻伐(事在周敬王32年,公元前488年)之际,拟抱以死斗复仇的决心伐吴,就召集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寡人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寡人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结盟)诸侯又不能害之;则寡人将弃国家,释君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寡人虽知要领不属,手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寡人之志必将出焉”!于是,越大夫逢同献策说:“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既怨深于楚,又将加兵齐鲁。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功多,必淫以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勾践以为然。越国这一灭吴计划,实在是具有深谋远虑的外交谋略。勾践既然决定采用这一计划,遂能以小敌大,以弱击强,而达成灭吴的目的。在此期间,越的父老群请伐吴以雪耻,勾践未许之。至再请,勾践将许之;但范蟸认为时机未至,再次阻止,这是因为要坚持此项方略而不轻易予以变更的原因。(2)吴王夫差图霸中原吴王夫差自越王勾践君臣在吴宫执役3年后,见勾践恭谨忠顺;遂遣其君臣归越,以属国视之。勾践归国后,又每年春秋朝贡,不敢稍懈。这时夫差志得意满,贪恋越女乐之乐,筑姑苏之台以娱之;更兼其早有图霸中原之志,固已不以越患为虑了。此时太宰伯嚭已受越赂,并想排去子胥以专政权,就一面顺夫差之意,一面谮陷子胥;因此,夫差遂不听子胥之谏,一心从事于北进中原。下面就将夫差于越降服后的举措列举如下:①越王勾践降服的当年(周敬王26年)8月,即遣师侵陈,以开北出中原之路。该役,楚君臣听到吴师在陈,为之大惧。次年,夫差因蔡不堪楚之逼,徒之于州莱。②后5年(周敬王31年,晋定公23年,楚昭王27年,吴王夫差7年,越王勾践7年,公元前489年),吴再伐陈,楚昭王率公子申(子西)、公子结(子期)与公子启(子闾,都是昭王的庶兄)进军城父以救陈。因昭王病卒于军(立昭王妾越女之子章为惠王),楚师遂退。这时伍子胥又说夫差说:“去岁蟹成灾于吴,稻为烬,要越加输谷粮入吴,越迟不予,是不恤吴灾也。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又遣使结齐晋而亲于楚。是勾践不死,必为吴患,必起兵伐越”。夫差也听到越有结连齐晋楚事,就想起兵伐越。勾践听到吴将起兵来伐,也想起兵迎之,范蟸认为不可。文种也建议遣使行成说:“……王不如舍戎,约词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必许吾成,而不以越为可畏也。不以吾为可畏,必将宽我,而往霸诸侯焉。如是,吴将自疲敝其民,乃无有命矣”。范蟸、文种都认为吴军方强,不可以力取,必须导其北争中原以自疲其民,而后可乘其敝而取之。于是越再次派诸稽郢出使于吴。夫差因越使恭顺,遂许之。并对诸大夫说:“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而不绝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吾再振旅即是”。这是因为夫差认为越不足一击。子胥进谏说:“……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人民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差回答说:“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所以仍不用子胥之谋而与越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86
/ 排名:8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文种到吴军,以金玉子女与利害说夫差说:“……愿又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之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尽从,寡君率越国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越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得此国,有带甲万人以事君也,其孰利乎”?夫差想要答允,子胥以为不可,说:“……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是以吴之兴越,雠敌相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致于是矣。臣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中原之土,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是违天而长寇仇也;姬(吴王之姓)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仇,以是求霸,必不行矣”!伍子胥之见,是主张先灭越,根绝肘腋之患,而后再进而求霸中原。夫差遂用子胥之言,而逐文种。文种既返,勾践以求降不获,就想杀死妻子,焚毁宝器,触战以死(越族确有这种秉性)。文种止之,说:“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就以美女与宝器,命文种阴谒伯嚭。对伯嚭说:“子苟赦越国之罪,越愿委管籥(仓库的钥匙),属国家,越王身随大王左右,又有美女与宝器将进之”。伯嚭即知夫差志切争霸中原,又贪其赂,就偕文种而进言于夫差说:“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越已服,且愿委管籥,属国家,其王身随大王左右,是已名存实灭之矣,又何求焉”?文种又再以前说吴王言说之,夫差遂允许越和而退兵。待子胥知而欲争之,时已不及。因而退而告人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自此,伍子胥与伯嚭不和,伯嚭因此乘机谋夺子胥之柄。吴衰亡之祸,已伏于此;越灭吴之机,亦伏于此。(2)越国生聚教训越降吴之约既成,吴军退去。勾践就下会稽山,先对其国民作一番慰抚,而告于国人:“寡人不知力之不足,而又与大国结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野,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改过自新之意)”。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弗有扰,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留文种守国,自与范蟸,诸稽郢等300人,入吴为臣仆于吴王。自周敬王26年6月入吴,在吴执贱役达3年,到周敬王29年正月,才获遣归国。&1&定兴越之策:勾践既已获遣归国,就问计于范蟸,范蟸因此陈述兴越之策,其要点如下:①劝勾践宽怀大度,胸襟豁达,以领导群伦,以涵容人众,以尽人力。即所谓“唯地能包万物,不偏其事,不失其时,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②奖励生产,充实国力,安民除害。即所谓“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阶”。③繁殖人口,以裕兵源。即所谓“同男女之功”。④等待时机,乘瑕蹈隙,以谋吴国。即所谓“但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待)之也”。&2&整政治军:勾践采用范蟸的建议,从事整政治军。范蟸的建议是:“四封之内,百姓之事,三时之务,使人人勤事学业,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五谷和熟,民司藩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蟸实不如种之。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强而不刚。法虐之,行赏罚,因以为常。……战胜而使敌不能报,取地而使敌不能夺,兵胜于外,福生于内,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种亦不如蟸也”。于是,勾践命文种执政,范蟸治军。而治军又以纪律为主,因越人属南方部落的习性,好勇斗狠,各自为战,纪律观念不强;所以“不欲匹夫之勇”,而要求“旅进旅退(即在一个号令之下,齐进齐退),进则思常,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勾践戎士语)。因之将散漫无纪各自为斗的越族人民,凝为一体。&3&繁殖人口,尊贤厚士,收揽人心:①繁殖人口以裕兵源:“令壮者无取老妇,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有将分娩者以告,公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生三人,公与之乳母;生二人公与之口粮;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庶子死,三月释其政(即使足3年3月之粮以舒其困)。令孤子、寡妇、疾病、贫苦者,纳官其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495586
/ 排名:8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范蟸,字少伯,楚国宛邑(今安徽省宣城)三户里人;幼孤,从兄嫂居。学于濮上(今河北省濮阳)辛文子(即计然),精其七策之术;因而傲俗自负,不轻就仕。宛邑位于吴楚两国边境,周敬王12年,公元前508年冬,楚令尹囊瓦被吴击败于豫章之南(今大别山以南),楚军逃归,楚的宛邑遂被弃于吴。然而此时的吴军正用兵攻巢(今安徽省巢县),所以宛邑一时犹未为吴人所重视。范蟸在这种战乱纷扰中,益不得志,便纵酒佯狂,市人皆以疯人视之。楚宛令文种,字子禽,听到范蟸是计然的弟子,就遣吏往见之。吏还报说:“范蟸本国狂人,生有此病”。文种笑道:“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智之毁;此固非二三子之所知也”。就驾车亲往拜谒,待车入三户之里,范蟸正穿黑衣跟着狗蹲而吠之。从吏怕文种不高兴,就令人引衣障之。文种说:“无障也!闻犬之所吠者人,今吾到此有圣人之气,行而求之,来至于此。且人身而犬吠者,谓我是人也”。就下车拜见范蟸,范蟸不还礼而逃。翌日,范蟸对兄嫂说:“今日有客至,愿假衣冠,具酒食”。少顷文种至,两人抵掌相谈如故交。文种因述伍子胥遣人来召,但非所愿;欲归楚,又恐楚国不见容;求决于蟸。范蟸说:“子胥负冤莫伸,因以挟弓矢干吴王,于是要君入吴,冯同相与,时共戎之。且君子违时,不入雠邦,忌反攻其故国也。为雪今日之耻,而又不失故国之亲;无已,其往越乎!越王允常亲于楚,时与楚联兵伐吴。楚灵王观兵抵箕山之役(事在周景王8年,公元前537年冬11月),越军深入过舒(今安徽省舒城),为吴人败之于鹊岸(今安徽省桐城县西北桐乡南的鹊尾渚)。楚以舟师伐吴圉阳(在今安徽省无为县南江中洲上)之役(事在周敬王2年,公元前518年冬),越大夫胥犴劳王于豫章之汭,越公子仓公子寿梦归王乘舟,又率师从王。前年(即周敬王10年,公元前510年)夏,吴人伐越,败越之师,是越与吴方欲争雄之时也。然越与吴相邻,同风共俗,霸业创立,非吴即越。君如去越,蟸愿随供犬马之役”。于是,范蟸、文种相偕赴越。越王允常都用为大夫,一切计划咸听从之。周敬王24年,公元前496年夏,越王允常卒,子勾践立,勾践仍信任范蟸与文种,主持国政。文种长于治政事,理民功,滋藩殖。范蟸长于治军旅,富韬略,出奇谋。吴越之战,越王勾践的一切计划都出自范蟸,其智慧实与吴国的伍子胥相伯仲。但夫差不用子胥之谋,而勾践则全听范蟸之计,故其结果,成败判然。吴越争霸方略(1)吴国争霸方略:吴国的争霸方略,前面已经提到了。在破楚入郢以后,依伍子胥的决策,是先灭越,然后进霸中原。到阖庐卒,夫差怀报雪耻之志,仍继续执行这种决策。但夫椒一战胜越,遂破会稽。以越王勾践忍辱含垢的屈服,与伯嚭开始利用机会夺取伍子胥政权为由,竟未能彻底执行灭越的决策而与越和。夫差年幼好胜,驰驾远功,自越服后,即急急从事北进,企图争夺中原的霸权。因此才予越以可乘之机,遂成为以后越灭吴的肇端。(2)越国争霸方略:越国处于吴国的南方。越想北进中原,必须先并灭吴国。然而越国国力,实在远不如吴,所以必须坚忍奋斗,徐徐图之。所以勾践、范蟸与文种的建国决策,就是以坚忍奋斗为其中心思想。综观其前后事迹,大概有以下几点:&1&卑躬屈膝以事吴,使吴王益骄不为戒备。&2&助长吴王自尊好胜与好高骛远之心,使其北进中原。&3&利用伍子胥与伯嚭的矛盾,借伯嚭之力以去子胥。&4&连齐晋而亲楚,以赢得国际上的优势,使吴疲于奔命。&5&乘敌空国远出及天灾困扰时而袭击之。综观越国的国策,是一个长期刻苦奋斗与智慧谋略的国策,勾践行之20年之久未尝懈怠,所以能以寡胜众,以弱灭强。第一阶段作战--吴破越(1)夫椒之战携李之战(事在周敬王24年)吴王阖庐伤重致死,而遗嘱嗣王夫差说:“必勿忘越”!因此夫差遵循阖庐方略,以报仇雪耻为志,日夜从事练兵以图伐越复仇达2年。到周敬王26年,晋定公18年,齐景公54年,楚昭王22年,吴王夫差2年,越王勾践2年,公元前494年春,越王勾践听到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将伐越,就想以先发制人之计伐吴,范蟸认为不可。勾践说:“吾已决矣”,遂兴兵入吴,以舟师直趋震泽(太湖)。吴王夫差听到越来伐,就尽起舟师击之,大破越军于夫椒之山(今江苏省吴县西方太湖中,即今夫椒山),追击越王至会稽(今浙江省绍兴),攻破会稽城。越王以所余的甲楯5000人,退保会稽山,吴军又进而围之。勾践在此形势危迫之时,对范蟸说:“以不听予,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蟸献策说:“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委管籥,属国家,以身随之”。这是因为范蟸知夫差好胜,驰鹜远功,以及子胥与伯嚭之间的矛盾;又因力已不敌,国家危亡,就主张投降以徐图后计。勾践从之,派文种为使,以求和于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66283 工分:3158
左箭头-小图标
吴越争霸,吴国破楚伐越,攻而未占。秉承春秋之礼,天下诸侯莫非周天子的臣子,攻而不占是符合当时的道德礼仪要求的!当然主要还是吴国的决策失误,楚乃大国国破而战力不僵。楚国的战争潜力稳在吴国之上,没吞并成功也是正常的。越国战败缺没有吞并,只能说吴国决策失误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23610 工分:52445
左箭头-小图标
夫差刚开始还能不忘父仇打败越国结果不杀勾践放虎归山最终吴被越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6356 工分:481
左箭头-小图标
都是夫差这个垃圾,不懂平衡忠臣与奸臣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导致吴国灭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34352 工分:1891
左箭头-小图标
越过大臣乃是精诚团结,万众一心,相反和伍子胥一样从楚国逃到吴国的伯嚭则谄媚夫差,不仅使越国强大,是夫差对越国放松警惕,还有孔子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竟派弟子子贡挑起吴国和齐国之战,加上太子被叱,伍子胥被赐死,吴国亡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4条记录]&分页:
&对吴越争霸战争:范蠡20年谋划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国夫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