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提到的笼烟罗真相声的存在吗

《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就是故事本身 不要扯什么政治影射blahblah的 最好是自己的感悟 千万别抄一段刘心武的索隐= =
按投票排序
403 个回答
评论的启发,更新一点关于回目的想法:我之前按回目来看,认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是说的他看完灯谜那段心理活动,但是后来想了想感觉这或许是一个双关。明面上指“贾政为众人灯谜之不详而悲”的一个动词短语,同时悲可作形容词解,《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指贾政制灯谜时无意间一语成谶之悲哀。这样想不免更觉遍体生寒了。——————————————————————————————————更新:处女答收获这么多赞真是受宠若惊,多谢诸位。看了评论,关于繁体字看不惯的朋友只能说不好意思,因为并不是一字一句对着书打下来的,复制粘贴引用的时候难免有不周之处,还请谅解。另外若说没有不吉利非得往这上面扯我也只能说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吧,毕竟红楼一书各人有各人的解读,只是答主自己看的时候真是为曹公用笔之细致,伏线处处而感叹,可能这也正是红楼令人品味无穷之处。再次多谢各位。以下是原答案,加了引用的标志。——————————————————————————————————处女答只为了这个让我看了以后真心恐极的地方。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賈政心內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蕩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髪清淨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為戲耶?"心內愈思愈悶,因在賈母之前,不敢形於色,只得仍勉強往下看去。只見後面寫著七言律詩一首,卻是寶釵所作,隨唸道: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裡總無緣。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賈政看完,心內自忖道:“此物還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想到此處,愈覺煩悶,大有悲戚之狀,因而將适才的精神減去十分之八九,只垂頭沉思。此处曹雪芹对红楼梦众人命运的暗示已经比较明显,但这都不是最让人恐极的地方,贾政因看到众姐妹的谜语而悲,殊不知他自己所制灯谜才是所有灯谜中最不详的那个:賈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亂猜別的,罰了許多東西,然後方猜著,也得了賈母的東西。然後也唸一個與賈母猜,唸道:身自端方,体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打一用物。說畢,便悄悄的說與寶玉。寶玉意會,又悄悄的告訴了賈母。賈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說:“是硯台。”賈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贾政所出谜语中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一句,正是此次众人所制谜语对众人命运的暗示一定会成真的谶语。
看评论,不少人提到焦大骂街,都认为是骂王熙凤。其实仔细想想王熙凤的小叔子只有宝玉一个,贾蓉是侄儿。最根本一点,焦大是宁国府下等仆人,不会知道荣国府的秘闻,焦大骂的是宁国府根本不是荣国府。
宁国府的小叔子只有一个——贾蔷。书里明明提到贾蔷也是宁国府嫡派玄孙,因为贾珍贾蓉贾蔷三人的关系一直被仆人们诟病所以贾珍不得不把贾蔷分家出去令外过了。他们三人什么关系?显然是共同占有一个女人的关系。书里薛蟠等人也早听说宁国府有“聚麀”的风俗,显然也是说他们的。
所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只能是说贾珍扒灰秦可卿,同时秦可卿养小叔子贾蔷的关系,跟王熙凤宝玉不相干。
另外说起宝玉在太虚幻境里被拖下迷津的事。好像说宝玉不由太虚幻境贾家就不会有那种结局一样。其实宝玉梦游完全是《南柯梦》《黄粱梦》的翻版,在梦里经历整整一生的人世繁华,醒了之后就对人生看穿一切了,不想再继续过梦里的那样的人生所以云游天下去了。结果宝玉刚刚在梦里过了三日四就被小鬼拖下迷津了,警幻仙子还在后面追着喊枉费我一切苦心……要是宝玉没有被拖下迷津,那么红楼梦里的一切他就该在梦里经历遍了,醒来一下子心理年龄成熟了几十岁,要么力挽狂澜扶起贾家走上中兴之路,要么出家了事什么也不管了。
风声过了,我取匿了。原来的第一的答案已经下去了,大家停止点赞吧,停止吧。。。这只是纠错答,并没有什么干货。我就是实在受不了排名第一的那个答案来吐槽的。。。麻烦点赞的同志都稍微看下书好吗!凤姐宝钗没说过一个字这种不靠谱的答案也能到四千多票,可见认真读过红楼梦的寥寥无几啊!居然还有人质问这都是群戏。。。群戏就不是戏,就不是对话,就不是字吗!所以你们是自动把这群戏当成哑语吗。不错,我都匿名了,就是为了简单粗暴些!第25回 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 第29回:一时凤姐儿来了,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宝钗笑道:“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不去。”凤姐道:“他们那里凉快,两边又有楼,咱们要去,我头几天先打发人去,把那些道士都赶出去,把楼上打扫了,挂起帘子来,一个闲人不许放进庙去,才是好呢。我已经回了太太了,你们不去,我自家去。这些日子也闷得很了,家里唱动戏,我又不得舒舒服服的看。” 第78回 王夫人凤姐都笑着:"你太固执了。正经再搬进来为是,休为没要紧的事反疏远了亲戚。"宝钗笑道:"这话说的太不解了,并没为什么事我出去。我为的是妈近来神思比先大减,而且夜间晚上没有得靠的人,通共只我一个。二则如今我哥哥眼看要娶嫂子,多少针线活计并家里一切动用的器皿,尚有未齐备的,我也须得帮着妈去料理料理。姨妈和凤姐姐都知道我们家的事,不是我撒谎。三则自我在园里,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就图省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人盘查,设若从那里生出一件事来,岂不两碍脸面。而且我进园里来住原不是什么大事,因前几年年纪皆小,且家里没事,有在外头的,不如进来姊妹相共,或作针线,或顽笑,皆比在外头闷坐着好,如今彼此都大了,也彼此皆有事。况姨娘这边历年皆遇不遂心的事故,那园子也太大,一时照顾不到,皆有关系,惟有少几个人,就可以少操些心。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之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凤姐听了这篇话,便向王夫人笑道:"这话竟是,不必强了。"王夫人点头道:"我也无可回答,只好你便罢了。" 想问下以上都是什么……我质疑的是为什么不有一说一,而不是答主想表达什么。如果想表达二人不和睦的观点我同意啊。但为何用这种哗众取宠的回答方式呢。这跟朋友圈里的“震惊!”“必看!”完了加一个根本不是事实的假新闻有什么区别呢。不管什么出发点,什么初衷,假的就是假的。那个答案就是错的,为什么要九曲回环,逃避正面问题呢?————————————以下是闲篇,可以不看——————————————感谢评论区大部分知友的仗义执言,不然我真怀疑自己匿个名就要被口诛笔伐地批斗。匿不匿名是知乎赋予我的权力,不是胆小不是怕事,就像我哪天也有取匿的权力一样。我现在只想安安静静纠个错。我虽然不想去理会那些无稽的言论,尤其是那种可以从我匿名推断出“为人不光明磊落”甚至推断我“耳朵无耳垂,反骨,暴躁易怒”也算是让我见识了知乎文明的平均水平下,还有一群什么样的人。我不是一个资深的红楼粉,但看到那个答案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是错的。我对高票那位答主个人无任何意见,我反对的仅仅是那个答案。我也曾在那个答案底下提出异议,但是答主至今没有做任何的修改和必要说明。眼看一个错误的答案从几十票顶到了四千多票,觉得这是件很荒谬的事,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取证就被看似惊天秘密的噱头吸引。不用来评论区告诉我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的答案。主观论题确实没有对错。但像“前八十回王熙凤和薛宝钗没说过一个字”这种论述是可以客观判断出对错的。不要认为“凡事没有对错”这种温吞的概念会营造和谐的氛围,恰恰是这样一棍子打死,认为答什么都是对的,才会让更多不明就里的人造成误解。虽然我猜不透你们依旧选择点赞的动机,但我支持人有任性的权力。我也有较真的权力。抱歉,确实除了纠错我扯了很多闲篇。感谢能看到这里的知友。
每次看诸如红楼此类的小说时,我觉得最恐怖的是当我们滋滋有味的研究着那些细节预言了书中诸人的结局,却浑不知是不是生活中也早已有些细节预兆了我们自己的结局……也许不经意间我们写过的某篇日记文章,与人聊天时说过的某种论调,电光火石之间闪过的一个念头,已经点出了我们人生的终点,而我们还毫不知情,只知道沉浸在钻研围观其他人的故事里面
谢谢指正,丑正三刻不是1:45,应该是2:45。元妃省亲在家呆7个小时。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回来。凤姐道:「可是,别误了正事。才刚老爷叫你说什么?」贾琏道:「就为省亲的事。」凤姐忙问道:「省亲的事竟准了?」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九分了。」王夫人日日忙乱,直到十月里才全备了。本上之日,奉旨:「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贾府奉了此旨,一发日夜不闲,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至十四日,俱已停妥。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大妆。此时园内帐舞蟠龙,帘飞绣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悄无一人咳嗽。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用围幕挡严。正等的不耐烦,忽见一个太监骑着匹马来了,贾政接着,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用晚膳,未正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元妃不由的满眼又滴下泪来,贾家年底得知省亲,第二年十月份大观园修建好,再次年正月十五省亲。十五早上4点贾家人出门迎接,被告知娘娘要13点吃晚饭,14点拜佛,17点陪皇上看灯,19点才起身,次日2:45分回宫。大观园修了近一年,娘娘在家里只呆了晚上的,七个小时。另外一点,“酉初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一个方字看出娘娘也想早点回家,娘娘很无奈。
林黛玉进贾府时只有6岁……(7岁也能说得通,评论中有提出为7-9岁的,大家可以看看,也很合理)※※※来看看小黛玉是什么样的:1、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点出黛玉一直抱定的态度)2、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房屋院宇、花园隔断……而且判断准确……六岁的时候估计我能认识自己家就不错了……)3、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邢夫人留吃饭也是妙,而且用了一个“苦留”。黛玉这番话更妙。一般情况下,她当然也是要跟贾母、王夫人吃饭才合理,更何况前面她已经看出这地方是“花园隔断”,地位可知……倒并不是说她是势利眼,只是这么一判断,荣府以谁为主一目了然。)(这里先前写错成荣宁二府,多谢评论指出~)4、1)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2)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3)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古代座次异常严格,难为她次次留神,一次错也不出)5、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看看人家这客气话说的……而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6、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不多说了)7、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立刻就按贾母的口吻换了说法)8、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黛玉一整天小心翼翼,但最后无心之下惹得贾宝玉发狂,差点摔坏最重要的东西,不论她有意无意,总是因她而起,等于一天的努力几乎都毁了,作为一个小孩子一定会难过会委屈,但黛玉说出的话也是自责多,一是性格使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着贾母仆人的面。)(其实从这里开始,基本上已经定下了黛玉在贾府中为人处世的基调)※※※总结:太可怕了……我6岁的时候只会玩泥巴,人家已经时时悉心留神、处处察言观色,举止谨慎有分寸、说话得体周到,有这样的七窍玲珑心,也难怪会天不假年……
贾母的品位和情商,真的是红楼梦里最高级别的。她对薛宝钗的品位非常不赞同,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了。其实我觉得,贾母不赞同的是薛宝钗整个“无为空净”的人生观。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进了黛玉的潇湘馆,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这个“笑指”二字把贾母的骄傲与自豪可算是表达尽了。后来看到林黛玉的窗纱不翠了,就赶紧吩咐换最好的”软烟罗“来。说笑一会, 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 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然后看看凤姐的反映:凤姐儿一面说,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凤姐答应着.这办事的速度就表明了各路人的态度,首先,贾母是舍得把最好的软烟罗给林黛玉糊窗子的,当即就吩咐凤姐儿这个管家去办这事;其次,王熙凤也当时在说话间就把窗纱从仓库里取了出来,表明第二天就去做窗纱的。到了薛宝钗的蘅芜苑,看贾母的反映。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 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贾母摇头说:“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 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的梯己两件,收到如今,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说着叫过鸳鸯来,亲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从这个对话就可以看出,贾母非常不喜欢薛宝钗那种少年老成的空净恬淡。说不好听点,贾府里最看空一切的就是贾敬了吧。后面给她东西时,也就是个客气话,说要拿自己的两件谁都没有见过的体己给宝钗,其中石头盆景和墨烟冻石鼎这两样应该是为了配蘅芜苑的假山之类的”自然景观“,没什么稀奇的,水墨字画白绫帐子这东西,光看字面意思,就是白的帐子,上面有些字画......还是黑白的,还是个素净。说到底,贾母也没有真心要给宝钗什么好东西。不过最值得玩味的是贾母吩咐的后续:鸳鸯答应着,笑道:“这些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那个箱子里,还得慢慢找去,明儿再拿去也罢了。”贾母道:“明日后日都使得, 只别忘了。”这更加佐证,刚才那些就是一句客套话!!!仔细想来,贾母才是真正的高人,堪称中国好奶奶。能跟她媲美的第一时间就想起这位:
刘姥姥真豪杰,这见识这气魄,在现在都很稀有,更别提她一个几百年前的村妇,要靠女婿养老,寄人篱下,却能在女婿发无名火的时候这么不卑不亢理菊服地劝解,并且这番话今天看来都很有见地,足以让所有受过一点教育,混得不好却眼高手低的年轻人汗颜: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躁,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里闲寻气恼,刘氏不敢顶撞。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便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家儿,那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在家跳蹋也没用!情商高有胆识之外还心地善良,更难得可贵。以姥姥的聪明,哪能看不出二进大观园的时候姑娘甚至丫鬟们对自己的嘲笑戏弄和鄙视呢?可是姥姥就记住人家对她的好,知恩图报。换成贾环赵姨娘这样阴微下贱的性格,别人的好是记不住的,落井下石那是必然的。所以有人认为板儿娶巧姐是被刘姥姥算计,甚至是以巧姐继承了凤姐的美貌而板儿继承了刘姥姥的相貌为由,我是坚决不同意的。贾府败落之后,美貌只会带来更悲惨的命运。比起流落风尘或为奴为婢,做一平凡的村妇还能是正头夫妻(以第六回的对话推测板儿家是比较正常的家庭,比起迎春嫁孙绍祖又是幸运多了),已经是凤姐积阴德。续书安排巧姐嫁了庄上大户人家,也是出于“门当户对”的流俗想法:侯门金枝怎么能坐土炕头纳鞋底呢,落难了也得嫁个大财主!为此不惜无视贾府犯了事,大户人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大Bug。可见这种流俗在当时的读者中是非常受欢迎的。这更反衬出曹公文学审美上的超前和出众。
贾宝玉的大名一直不知道叫什么
茗烟一把揪住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茗谐音明,对方名字叫做金荣,清朝当初国号就是后金。曹雪芹居然没有被抓去下文字狱真是奇迹。
谢邀。薛蟠配药,要死人戴的珍珠。袭人拿着宝玉写的读书笔记到处问人什么意思。想起来就像被自己妈偷看日记一样。
其实吧,我觉得红楼梦里面最恐怖的事情在于:优秀的男青年太少了!黛玉应该遇到霸气总裁,千千万万人中我只爱你一个;或者遇到文艺青年,拼了这一条命带你浪迹天涯。宝钗应该遇到木下先生,和你一起努力为了到那青云之上;或者遇到呆萌才子,可以用爱从凡尘的俗世中把你拯救。湘云应该遇到乱世英雄,不论何时何地都在身边地守护着你;或者遇到落魄书生,用你的英豪之气把那个人感染。迎春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平平稳稳过完简单的一生。探春还未嫁之前就该遇到异域王子,带你开启一段魔幻的旅程。惜春在婆娑树下巧遇看破红尘的他,用余生给你讲自己的故事。阿凤遇到的是真心爱她的男子,而不是三心二意的贾琏。可卿嫁给的是敢说爱她的男子,而不是死后才哭的贾珍。贾珠没有去世,李纨相夫教子。公子不曾感叹,妙玉为爱还俗。巧姐虽小,该有相约青梅竹马。元春至尊,不负曾语金屋藏娇。
谢邀。众所周知,《红楼梦》里,贾瑞是有笔墨人物里,第一个死的,还死在秦可卿们前头。而他是自慰而死的。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嗳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这个情节便是告诉你:把美女当成红粉骷髅,才能解脱;如果不断自慰,只会死。但,这还不只是个戒自慰公益广告而已。贾瑞照的这个镜子——或者叫高仿真自慰体验器——叫做风月宝鉴。《红楼梦》的书名呢?而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那么多名字,起什么不好,非要把镜子和书起一个名字。理由?这面镜子=风月宝鉴=《红楼梦》这本书。东吴弄珠客题《金瓶梅》说:余尝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所以:《金瓶梅》和《红楼梦》一样,是面镜子。你读《红楼梦》,犹如贾瑞看《风月宝鉴》。所以贾瑞是全书第一个死的有笔墨人物,就是提醒大家这一点。如果能从中体会从诸行无常、盛极必衰、不过是骷髅,你就悟了。如果你看得乐在其中、流连红粉,就好比贾瑞不断自慰,最后下场,就是自慰而死,犹且不觉。
看到一答者摘录下面的这段,另有感而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來林黛玉知道史湘雲在這裏,寶玉又趕來,一定說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著,近日寶玉弄來的外傳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鴛鴦,或有鳳凰,或玉環金珮,或鮫帕鸞絛,皆由小物而遂終身。今忽見寶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雲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因而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剛走來,正聽見史湘雲說經濟一事,寶玉又說:“林妹妹不說這樣混帳話,若說這話,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歎。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於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歎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症。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蒙側批:普天下才子佳人英雄俠士都同來一哭!我雖愚濁,也願同聲一哭。】待進去相見,自覺無味,便一面拭淚,一面抽身回去了。  這裏寶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來,忽見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著,似有拭淚之狀,便忙趕上來,【蒙側批:關心情致。】笑道:“妹妹往那裏去?怎麼又哭了?又是誰得罪了你?”林黛玉回頭見是寶玉,便勉強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寶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淚珠兒未幹,還撒謊呢。”一面說,一面禁不住抬起手來替他拭淚。林黛玉忙向後退了幾步,說道:“你又要死了!【蒙側批:嬌羞態!】作什麼這麼動手動腳的!”寶玉笑道:“說話忘了情,不覺的動了手,也就顧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麼,只是丟下了什麼金,又是什麼麒麟,可怎麼樣呢?”一句話又把寶玉說急了,趕上來問道:“你還說這話,到底是咒我還是氣我呢?”林黛玉見問,方想起前日的事來,遂自悔自己又說造次了,忙笑道:“你別著急,我原說錯了。這有什麼的,筋都暴起來,急的一臉汗。”一面說,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蒙側批:癡情態。】。寶玉瞅了半天,方說道“你放心”三個字。【蒙側批:連我今日看之,也不懂是何等文章。】林黛玉聽了,怔了半天,方說道:“我有什麼不放心的?我不明白這話。你倒說說怎麼放心不放心?”寶玉歎了一口氣,問道:“你果不明白這話?難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錯了?連你的意思若體貼不著,就難怪你天天為我生氣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話。”寶玉點頭歎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蒙側批:第二層。】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蒙側批:真疼真愛真憐真惜中,每每生出此等心病來。】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聽了這話,如轟雷掣電,細細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懇切,【蒙側批:何等神佛,開慧眼照見眾生孽障,為現此錦繡文章,說此上乘功德法。】竟有萬句言語,滿心要說,只是半個字也不能吐,卻怔怔的望著他。此時寶玉心中也有萬句言語,不知從那一句上說起,卻也怔怔的望著黛玉。兩個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聲,兩眼不覺滾下淚來,回身便要走。【蒙側批:下筆時,用一“走”,文之大力,孟憤(憤之右半)不苦也。】寶玉忙上前拉住,說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說一句話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淚,一面將手推開,說道:“有什麼可說的。你的話我早知道了!”口裏說著,卻頭也不回竟去了。  寶玉站著,只管發起呆來。原來方才出來慌忙,不曾帶得扇子,襲人怕他熱,忙拿了扇子趕來送與他,忽抬頭見了林黛玉和他站著。一時黛玉走了,他還站著不動,因而趕上來說道:“你也不帶了扇子去,虧我看見,趕了送來。”寶玉出了神,見襲人和他說話,並未看出是何人來,便一把拉住,說道:“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裏,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裏夢裏也忘不了你!”襲人聽了這話,嚇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薩,坑死我了!”便推他道:“這是那裏的話!敢是中了邪?還不快去?”寶玉一時醒過來,方知是襲人送扇子來,羞的滿面紫漲,奪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這裏襲人見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來,將來難免不才之事,令人可驚可畏。想到此間,也不覺怔怔的滴下淚來,心下暗度如何處治方免此醜禍。正裁疑間,忽有寶釵從那邊走來,笑道:“大毒日頭地下,出什麼神呢?”襲人見問,忙笑道:“那邊兩個雀兒打架,倒也好玩,我就看住了。”寶釵道:“寶兄弟這會子穿了衣服,忙忙的那去了?我才看見走過去,倒要叫住問他呢。他如今說話越發沒了經緯,我故此沒叫他了,由他過去罷。”襲人道:“老爺叫他出去。”寶釵聽了,忙道:“噯喲!這麼黃天暑熱的,叫他做什麼!別是想起什麼來生了氣,【蒙側批:偏是近。】叫出去教訓一場。”襲人笑道:“不是這個,想是有客要會。”寶釵笑道:“這個客也沒意思,這麼熱天,不在家裏涼快,還跑些什麼!”襲人笑道:“倒是你說說罷。”  寶釵因而問道:“雲丫頭在你們家做什麼呢?”襲人笑道:“才說了一會子閒話。你瞧,我前兒粘的那雙鞋,明兒叫他做去。”寶釵聽見這話,便兩邊回頭,看無人來往,便笑道:“你這麼個明白人,怎麼一時半刻的就不會體諒人情。我近來看著雲丫頭神情,再風裏言風裏語的聽起來,那雲丫頭在家裏竟一點兒作不得主。他們家嫌費用大,竟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的東西多是他們娘兒們動手。為什麼這幾次他來了,他和我說話兒,見沒人在跟前,他就說家裏累的很。我再問他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他就連眼圈兒都紅了,口裏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想其形景來,自然從小兒沒爹娘的苦。【蒙側批:真是知己,不枉湘雲前言。】我看著他,也不覺的傷起心來。”襲人見說這話,將手一拍,說:“是了,是了。怪道上月我煩他打十根蝴蝶結子,過了那些日子才打發人送來,還說‘打的粗,且在別處能著使罷;要勻淨的,等明兒來住著再好生打罷’。如今聽寶姑娘這話,想來我們煩他他不好推辭,不知他在家裏怎麼三更半夜的做呢。可是我也糊塗了,早知是這樣,我也不煩他了。”寶釵道:“上次他就告訴我,在家裏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別人做一點半點,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們還不受用呢。”襲人道:“偏生我們那個牛心左性的小爺,【蒙側批:多情的當有這樣牛心左性之癖。】憑著小的大的活計,一概不要家裏這些活計上的人作。我又弄不開這些。”寶釵笑道:“你理他呢!只管叫人做去,只說是你做的就是了。”襲人笑道:“那裏哄的信他,他才是認得出來呢。說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罷了。【蒙側批:癡心的情願。】”寶釵笑道:“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襲人笑道:“當真的這樣,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親自送過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完此段忽然想到了两蝉相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袭人在黛玉走后才赶来送扇子,听了宝玉的痴话;而宝玉羞恼走了后,宝钗又适时出现,见了袭人的呆状。难道天下竟有此般巧合?曹公之意不由言表,两人都在暗中观察着一切。这四人的出场顺序正应了他们的情感关系,黛玉和宝玉心心相印,袭人暗恋宝玉,却不得始终,而袭人的心思和宝黛二人的心思,宝钗都了然在心。宝钗还说一句似无心的话,"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的天,不在家好好待着,可哪跑什么",这话想必袭人也明白宝钗在暗指黛玉。袭人听了宝玉发魔说的那些痴狂话都吓得魂消魄散,而宝钗却装作没事人一样还和袭人有说有笑闲扯,可见宝钗的远见气度和城府远在袭人之上的。两只打斗的蝉,和一只伺机的螳螂,这一切黄雀都看在眼里,却不慌不乱。宝钗的这段,想想也是细思极惧。
红楼梦里最最惨的是英莲。大家可以细细想想她的命运,她这一辈子是怎么过的!英莲出身一个乡绅家庭,家里还算富裕,本来衣食无忧,一辈子不愁吃穿。人长的也美丽清秀(不然怎么会被薛蟠看上)再稍微读点书,本来也是一个大家闺秀的命运了。然而,命运弄人。4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被又打又骂的过了接近10年猪狗不如的生活。被打的啥也不敢说:“他说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都说林黛玉身世凄惨,英莲岂不是比她惨十倍?林黛玉还享受了十多年父母的疼爱,到了贾府虽说寄人篱下,也是有贾母和宝玉百般疼爱,何曾受过一点委屈?还说英莲。十二三岁,被一个风流公子看中。冯渊是真的爱英莲(证据很多,不赘述),如果英莲能被冯娶进门,也算是过上幸福生活。英莲自己也满心欢喜,“今日我的罪孽可满了”(别忘了这句话出自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之口!)——满心以为自己可以不用再受罪了,谁成想,又生一番事故。爱她的人冯渊被打死,自己被薛蟠买走。薛蟠可不是省油的灯~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并且还搞基。英莲改名香菱,做了丫鬟。后来在大观园感受到一点温暖,还想学写诗,非常上进。本来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结婚薛蟠又娶回来个母老虎。硬把香菱从薛蟠身边逼走。前八十回,香菱虽然没死,也差不多了。得了干血痨,骨瘦如柴,坐着等死罢了!其实人最痛苦的不是一直没有幸福的希望,而是幸福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被生活粉碎,而自己又毫无办法。香菱就是如此,生命里接二连三的遭遇沉重打击。第一次,本来可以做个大家闺秀,却被人贩子拐走;第二次,本来可以跟爱自己的人在一起过上幸福生活,却被薛蟠这样一个人买走当丫(xing)鬟(nu);第三次,本来还指望能混成小妾,却被夏金桂折磨,最后只能可怜的死去!香菱的遭遇,已经超出了她个人努力所能解救的范围,一辈子都在被动的承受,最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林黛玉有宝玉宠着,晴雯也是宝玉护着,连小戏子都可以搞les,她有什么呢?以上。
我有点忘了,是一个细节,听书的时候听到一句:“120响的鞭炮只响了80响。”这句话出现在前八十回里,听到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我找到原文辣哈哈哈喜闻乐见!!出现在大观园题词那里!!不过我记错辣不是鞭炮!!我贴原文吧╮(╯_╰)╭“贾政听了,便知此事不是贾珍的首尾,便叫人去唤贾琏。一时来了。贾政问他:“共有几宗?现今得了几宗?尚欠几宗?”贾琏见问,忙向靴筩内取出靴掖里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看了一看,回道:“妆蟒洒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120架,昨日得了80架,下欠40架。”依然是整个人都不好了╮(╯_╰)╭
贾宝玉试云雨情发生在他十到十一岁时,而我今年都26了……数据来源:1、第Y年,贾雨村到了淮阳,背景介绍林黛玉五岁;...那日,偶又游至淮扬地面.村患病的一个月,可能总计已经超过了一年,即到了第(Y+2)年,即黛玉已经七岁,就在黛玉连日不曾上学期间,贾雨村出游遇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宝玉七八岁,而宝玉大黛玉一岁,说黛玉此时七岁也吻合;5、然后林府安排安排林黛玉次月入都...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6、然后林黛玉进贾府有日到了都中则林黛玉进贾府一定发生在林黛玉六岁以后,极有可能发生在七岁,也有可能八岁,姑且认为文中数段未写明的时间加起来已经约过两年,即本年为第(Y+3)年,黛玉八岁。7、贾雨村两个月后去上任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8、贾雨村到任后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这时贾雨村所接案子为葫芦案,其中甄英莲...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我们设此时甄英莲十二岁,第六十九回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那么薛宝钗此时也是十二岁。我们假设从黛玉进贾府到雨村审案刚好过了一年(第Y+4)年,即黛玉八岁末进了贾府,九岁初薛家进京,则此时主角们的年龄是薛宝钗十二岁,贾宝玉十岁,林黛玉九岁。这年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大概是一年的光景。10、第(Y+5)年...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中秋秦氏伴贾母游玩...九月贾敬寿辰...腊月初二王熙凤探病...这年里面薛宝钗十三岁,贾宝玉十一岁,林黛玉十岁。11、第(Y+6)年...腊月初二王熙凤探病...腊尽春回贾瑞病重...十月大观园采备齐全...元妃正月省亲这年里面薛宝钗十四岁,贾宝玉十二岁,林黛玉十一岁。12、第(Y+7)年...元妃正月省亲...正月二十一薛宝钗十五岁生日...三月贾宝玉逢五鬼...从上面算下来的话主角们的年龄应该是薛宝钗十五岁,贾宝玉十三岁...而这段时间内文中恰好有年龄标识的原文:薛宝钗十五岁,第二十二回...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贾宝玉十三岁,第二十五回...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到这里也算吻合了,明示的时间线索加上未明示而估计/推测的时间相叠加而得出林黛玉七八岁左右进贾府是可以说通的。贾宝玉初始云雨情发生在宁府宴会进入太虚幻境之后,刘姥姥一进大观园之前,十到十一岁~
红楼梦成书200多年后的1984年,有一批年轻的少男少女进入大观园受训,一梦三年。1987年连续剧《红楼梦》上映。从此之后,这些演员的命运轨迹都改变了,特别是宝黛钗凤。林黛玉的扮演者不负才华,终成商业大器,但遗憾的是盛年早夭。薛宝钗的扮演者靠投资换来锦衣玉食,美中不足是至今与婚姻无缘,闺房独守。贾宝玉的扮演者早年突遇丧子之痛,痛失命中所爱,一度无法自拔。王熙凤的扮演者嫁予声名远扬的演员,为了家庭稳定,一生未育,各种甘苦外人不得知。不知道在那青春年少耳濡目染红楼梦的三年里面,他们是不是渐渐都活成了书中的人物,也有可能是选角的制片人导演眼光太尖,照着书中描写硬生生找到了这几个与书里神似的演员。演员自身的命运,和书里宝黛钗凤的命运形成了一种互证。细思极恐。——————获得这么多赞同真是出乎意料。我补充下一些知晓的故事。红楼剧组07年上艺术人生的时候,距离当年饰演红楼梦已经过去了20年。陈晓旭当年已经是身价过亿的广告公司老总了,在节目上居然略羞涩地说更愿意别人称她为林黛玉。而到了现在已经过了快30年,宝钗张莉微博现在认证的名字是:红楼梦张莉,经常转发关于钗黛的内容。看过当年的造型化妆师杨树云和宝玉欧阳奋强关于红楼梦的回忆录,可以看得出在导演们不仅在选角的时候力求扮相和个性像(经过民俗学家和红学学者讨论的),在那几年对演员的教导里面,更多的是引发了演员的共情,也就是体验派的做法。这无疑是一种身份认知的强化,人在年少时期如果接受了很强的暗示:我长相就是林黛玉,或我性格就是薛宝钗,很难想象未来他自身的个性和人生轨迹不会受影响。现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不知是巧合,还是真如程蝶衣一般,疯魔了。嘛,且当成是一种怪谭吧,不必过分认真。不过,知道自己是'谁',认知自己为'谁',总归是重要的。
一开始很喜欢袭人的,读了几遍不寒而栗。袭人见芳官醉的狠,恐闹他唾酒,只得清清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第二日,袭人醒来。向对面床上瞧了一瞧,只见芳官头枕着炕沿上,睡由未醒,连忙叫起她来。袭人笑道:“不害羞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捡地方,乱挺下了?”芳官听了,瞧了瞧,方知是和宝玉同榻……芳官后来被王夫人当做狐媚子荡妇发落,不知道罪名有没有这一条。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贾家三春等处都出了风波,这都是书里明表的,不提。值得玩味的在宝钗处。说着,一径出来,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黛玉已睡了,忽报这些人来,不知为甚事。才要起来,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他不叫起来,只说:“睡着罢,我们就走的。”这边且说些闲话。抄了黛玉的潇湘馆,却没抄宝钗的蘅芜苑。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反映了贾府诸人对宝黛的亲疏态度,但其实更值得玩味的在后面。一语未了,只见人报:“宝姑娘来了。”二人忙说快请,宝钗已走进来。尤氏忙擦脸起身让坐,因问:“怎么一个人忽然走进来,别的姊妹都不见?”宝钗道:“正是,我也没有见他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陪着老人家夜里作伴。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呢。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看着李纨笑。抄检大观园第二天一大清早,宝钗急急忙忙的就要走,来不及跟姑娘们道别,甚至连跟老太太太太都来不及回。既是为了陪薛姨妈夏金桂夜里作伴,何至于一大早就急急忙忙呢?宝钗为人尤其周全,何至于满园子的人一个招呼都不打?宝钗是何等聪明之人,估计一大早听说昨晚的事已经“细思恐极”了。满园子的各处地方都抄了,唯独自己这处没抄,表面上看是亲戚的礼数,不敢动你的,实际上呢?抄检大观园的目的不管是什么,但抄了这一次,大家的嫌疑就都没了,唯独自己处没法洗脱。如果以后要再抄一次,还是没有,那宝钗就真是怎么洗也洗不清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走为上,跑得远远的,再没有把柄可抓。而且要快,越快越好,避免横生枝节。整段情节最细思恐极的一句,就是最后,“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看着李纨笑”。尤氏和李纨显然是心里有数的,两人笑而不语。嘴上不好点破,心里估计都明白,薛大姑娘这下子是被闷头将了一军,吃了个哑巴亏。此后,宝钗再也没回到过蘅芜苑。凤姐在整件事中,不知道起何作用?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华烟云 红楼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