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朱延龄归隐诗。我要的是归隐诗的我爱诗词网

【延首愿登攀】 - 吴江诗词网
——延首愿登攀
延首愿登攀平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延首愿登攀韵脚:
上平二十七刪
延首愿登攀拼音
yán shǒu&nbspyuàn&nbspdēng&nbsppān&nbsp
延首愿登攀释义
【延首】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孰云仲宣,不闻其声。延首叹息,雨泣交颈。”《周书·贺拔胜传》:“怀朔被围,旦夕沦陷,士女延首,企望官军。”唐刘长卿《寄东海荀处士》诗:“时復一延首,忆君如眼前。”2.形容惶悚恐惧的样子。《北史·魏孝武帝纪》:“﹝高欢﹞使斛斯椿奉劝进表。椿入帷门,罄折延首而不敢前。”【愿】《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又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又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又《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攀】《唐韻》普班切《集韻》《韻會》《正韻》披班切,盼平聲。引也。《晉語》攀輦卽利而舍。又自下援上也。《莊子·馬蹄篇》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崔駰·達旨》攀台階闚紫闥。或作扳。亦作。
秋山极天净其他诗句:
延首愿登攀相关问答:
藏头诗,张延莲我很想你
延英面奉入春闱。莲叶舟轻自学操,我来始悟丹青妙。很石犹存事可寻,想知人...延首愿登攀。莲刺罥银钩,我家南渡头。很傍索传马,想像南山隈。你若不信爱,...
唐朱延龄归隐诗。我要的是归隐诗的诗词
葱茏清万象,缭绕出层山。日落千峰上,云销万壑间。绿萝霜后翠,红叶雨来殷。散彩辉吴甸,分形压楚关。欲寻霄汉路,延首愿登攀。 评论 | 0 0 ...
有登攀个词吗???????
登攀:攀登,努力向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可能你会感兴趣:
苏ICP备号-1 校址:吴江区松陵镇垂虹路172号 邮编:215200 学校联系电话:1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您当前位置:
朱延龄
诗词全集
朱延龄
诗词全集德化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泉州市陶瓷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
投稿邮箱:
服务热线: 6
领导干部监督举报电话:0
&举报电话:12377&举报邮箱:
《德化网》法律顾问:、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
《德化网》官方微博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李建民注:11长 恩诏 妣傅氏三子
&&&&&&&&&&
12三 人梓 妣刘氏二子
&&&&&&&&&&
13长&&&&名&&&&&&&&&&&&&&&&&&&&&
&&&&&&&&&&&&&&
冠&&鸿&&&&&&&&&&&&&&&&&&&&&&
&&&&&&&&&&&&&&&&&&
煮&&&&&&&&&&&&&&&&&&&&&&&玉
&&&&&&&&&&&&&&
&&&&&&&&&&&14长&
次& 三&&&&
&&&&&&&&&&&&&
中&& 根 氏
&&&&&&&&&&&&&&&&&&&&&&&&&&&
&&&&&&&&&&&&&
&&&&&&&&&&&&&&&&&&&&&&二
&&&&&&&&&&
15&&&&&&&&
&&&&&&&&&&&&&&&&&&&&&&
&&&&&&&&&&&&&&&&&&&&&&&&&
&&&&&&&&&&&&&&&&&&&&&&
&&&&&&&&&&&&&&&&&&&&&
&&&&&&&&&&
&&&&&&&&&&&&&&&&&&胡
&&&&&&&&&&&&&&&
&&&&&&&&&&&&&&&&&&&&&&&&
辅 弼&& 怒氏&
&&&&&&&&&&&&&&&
&&&&&&&&&&&&&&&庠敏
&&&&&&&&&&&&&&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loading.gif"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TITLE="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加载中…
[手机订阅]
<img STYLE="DispLAY: none"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TITLE="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zhongguoxlx
加好友 发纸条
博客等级:<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number/1.gif"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TITLE="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number/1.gif"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TITLE="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博客积分:866
博客访问:12,180
关注人气:14
谁看过这篇博文
<img TITLE="见洋广"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img TITLE="删除访问记录"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0分钟前
<img TITLE="莫笑"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5月6日
<img TITLE="明月千里"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5月2日
<img TITLE="跟往事瞎扯"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3月25日
<img TITLE="刘力群"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2月16日
<img TITLE="幽悠晚姬"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12月15日
<img TITLE="houniao1109"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12月6日
<img TITLE="铜都晨刊城市笔记"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12月5日
<img TITLE="随风"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12月3日
<img TITLE="QianGeGe"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11月24日
<img TITLE="暴躁皮皮"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11月12日
<img TITLE="华崇景观"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11月8日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铜陵历代诗词
( 16:28:05)
<img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TITLE="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转载&#9660;
铜陵历代诗词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淡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五松山的定名诗。李白首先用谢安石出海泛游,独啸长风,镇定自若的典故,写出“逸韵”和“高情”游的兴,然后写攀山的过程。由“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可以看出诗人游兴大发。面对五松山上遍植的松树,无酒岂不虚度。携酒登山,与松对酒,何等的雅致,何等的怡情,面对这松林,征询遗老,为山命名,又是何等的心旷神贻。爱山乐山之情,喜松悦松之情跃然纸上。
感情抒发已毕,李白着浓墨细写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是借景比景,胜过名山沃洲;“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是以听觉写出松涛,王琦评论这首诗时说:“萧飒、风雨、百泉、三峡,皆状五松涛声之美。”李白充分调动各种感观功能,虚景与实景迭换,现实和想象结合,描绘出五松山一片美景,使读者身临其境。
&&&&五松山上还长有许多修竹,还有烂漫的山花,剪竹开道,拂花探幽,与挚友同游,更是游兴迭发。李白乐不思返,见到山上有龙堂精舍,李白几乎不想走了:“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李白在诗后自注云:“五松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有古精舍。”五松山自古就有佛事活动,北宋诗人郭祥正“梁僧种松夺造物”的诗句也说明六朝时期五松山就有宗教活动。
&&&&这首诗,诗中有景,景中有情。李白极写五松山之美景,同时又抒其政治失意后的恬淡寡欲,与世无争的心情,“淡然与世闲”,但又称同游的南陵常赞府常建为“傲吏”,不与世俗苟合,是志同道合之朋,情投意恰之友,李白的情感倾向也自一目了然。
铜官山保胜侯庙
浔阳贤太守,遗庙古溪边。树影入流水,石门当洞天。
幡花迎宝座,香案俨炉烟。若到千年后,重修事宛然。
&&&&铜官山麓有灵佑王庙。灵佑王庙即保胜侯庙。据史书记载,此庙建于南朝萧齐年间(479-502)。相传晋朝浔阳(今九江)太守张宽死后成神,人们建庙以奉祀。唐贞元年间(785-805),因张神“阴有助战功”,江东观察使裴肃(裴休之父)奏封保胜侯。
&&&&唐中和年间(881-885),裴休来此作《铜官山保胜侯庙》诗:
浔阳贤太守,遗庙古溪边。
树影入流水,石门当洞天。
幡花迎宝座,香案俨炉烟。
若到千年后,重修事宛然。
&&&&诗人描写了保胜侯庙的景色以及临近古溪(惠溪),并希望千年后当有人不断地重修,并久传。诗人的预言并没有落空,保胜侯庙历代都有重修。
&&&&乾贞三年(929)朝廷为张宽追加公爵;宋绍兴九年(1139)赐昭惠庙额;咸淳八年(1272)封灵佑王。旧庙屡毁屡建。元邑人陈振修建,有学士卢贽碑;元天宝年间()邑人项伯祥重建;明朝洪武四年(1371)铜陵人俞时修缮;成代年间()铜陵人袁思琼再次重建,立石碑坊,刻古今题咏。
“铜阜栖灵”为铜陵八景之一,“铜阜栖灵”指是就是铜官山保胜侯庙,历代多有诗作呤诵。
杨泰《铜陵八景·铜阜栖灵》:
九华挺秀萃铜官,永奠神祠岂等闲。
报祀礼文同岳渎,栖灵形胜异尘寰。
四方效慕祈神祝,历代加封揭庙颜。
为国福民端不爽,英名千古重如山。
&&&&灵佑王庙因“灵佑肤功”、“为国福民”,因此香火一直都很兴盛,明代铜陵教谕董应扬作《铜陵八景·铜阜栖灵》:“人情瞻跂无穷意,香火荧荧映远山。”清代铜陵教谕彭文炜《铜陵八景·铜阜栖灵》:“千秋望气结铜官,福地灵区庙食欢。”
&&&&1956年时,遗庙尚存。后开采露天矿,庙基被毁。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铜陵地区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远在春秋时代就有铜矿开采。但在那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封建时代,采矿工人是十分劳累辛苦的。青绿色的铜矿石深深地埋藏在地层下,沉睡了千百万年不得出土,要想开采它,只得靠矿工爬到矿井下一凿一凿地去挖取。落后的生产工具,原始的开采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矿工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一筐筐矿石,凝结着代代矿工的血与泪,那无从休止的叮当叮当的开山声,听上去是那么的凝重而沉闷、单调而凄清,它深深地使山鬼土神也为之发愁。
&&&&梅尧臣的这首《铜官山》造语看似平淡,成句却显艰辛。寥寥二十字,表现出作者对采矿工人生活命运的同情关注,那”青山凿不休”的重复诗句,如一记记重锺敲击着读者的心灵。后句较前句语气加重,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咀嚼和思索。两联诗,首联出句为因,对句为果,均为写实;第二联出句变果为因,对句为果,并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增强感染力。这种因果反复的关系造成了诗歌情绪上的复沓跌宕、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没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不体察民间的疾苦是断然写不出这样诗句来的。无怪乎欣赏他诗作的欧阳修称赞他是“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此语颇得梅诗之精髓。(选自汪嘉兴&浦引仲《铜都历代诗粹》)
南北山光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
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莫言垒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
落帆重到古铜官,长是江风阻往还。要使谪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官至礼部尚书。早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屡遭贬斥,历任杭州、黄州等地的地方官。后被起用,担任京官,晚年又被贬谪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等边远地区。苏轼对于诗词赋文、绘画、书法等无所不精,堪称一代宗师,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苏轼于元丰年间()自黄州(今湖北黄岗)抵常州,路过铜陵,与黄山谷(黄庭坚)会游于铜陵县陈公园,觞咏竟日。现存《题陈公园》三首、《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等。
&&&&陈公园建于铜陵县城关(现五松镇),系陈翥的从叔陈涉所建。据《五松陈氏宗谱》载:“陈公园乃邑庠、太学生陈涉公初建。园于县东祖宅左,尝作花园亭台,左右凿土为池,刻石为山,面对铜官山,岩洞景致不能悉载。”陈公园临水而建,水清荡漾,水面虽不很大,但“濯婴”、“洗耳”已足,且待皓月当空,月如“铜镜之新开”天上一枚,水中一枚,交相辉映。园内有垒石(假山)环列,垒石固然是小风景,但与远处铜官山遥遥相对,更有一番情趣。当然,此时诗人想起的还是诗仙李白,苏东坡此时心境与李白有太多的相似,所以,“要使谪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直接唱和李白的“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与谪仙神交。
&&&&现天井湖公园建有翠拂亭,亭址为苏黄二人昔时咏诗处,亭名取自苏轼诗句。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
&&&冈陵来势远,幽处更依山。一片湖景内,千家市井间。
陈公学堂诗
&&&&苏东坡
虚斋识得名利空,甘守林泉到老同。宏博古今通圣域,闲依花草咏芳丛。
潜心藐视三公贵,寄迹高随四皓风。每忆屡征端不就,令人千载话无穷。
狮子青映碧云天,侧有天民嗽醴泉。丹凤七襄频赐诏,黄冠千古独招仙。
闲来清啸无愁月,醉里沉酣不计年。我为羊裘忘世态,羊裘偏应客星元。
千里相知隐逸园,羡君名重翰林仙。自惭谬点朱衣列,独惜真儒绿野贤。
默契诗书新日月,趣遗桃李旧山川。须知樽酒无情曲,恨极难逢十年前。
顿舟古铜官,尽夜风雨黑。泱波崩奔去,天地无限隔。舟人紧维笮,何暇思挂席。凭江裂嵌空,中有时水滴。
洞视不敢前,潭潭蛟龙宅。网师登长鳣,贾我腥釜鬲。斑斑被文章,突兀喙三尺。言语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魁梧类长者,卒以筌饵得。浮沉江湖中,波中永相失。有生甚苦相,细大更啖食。安得无垢称,对榻忘语默。
阻水泊舟竹山下
竹山虫鸟朋友语,讨论阴晴怕风雨。丁宁相教防祸机,草动尘惊忽飞去。
提壶归去意甚真,柳暗花浓亦半春。北风几日铜官县,欲过五松无主人。
&小注:&#9332;维笮:系船缆绳。&#9333;鳣:即:鳇鱼。&#9334;釜鬲:炊具。&#9335;噞喁:鱼张口呼吸的样子。&#9336;筌饵:钓竿上的鱼饵。&#9337;竹山:竹墩山,位于大通镇。&#9338;提壶:鸟名。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培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哲宗时为秘书丞兼国史修编官,绍圣初,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后屡遭贬谪。据《五松黄氏宗谱》记载:黄庭坚于元丰年间()自南昌泛游至铜陵,恰遇苏东坡自黄州往常州,路过铜陵,二人相会于陈公园。“公与东坡觞咏于此,有《双墨竹》诗留于太白书堂,后堂祀诗失。公于园眺览平湖绿野,铜官耸翠,心诚乐之。既归,复偕兄友颜,携子相游于园,寓陈公园诵读有年,常钓天井湖。”现存《铜陵阻风》、《阻水泊舟竹山下》、《铜官僧舍得尚书郎赵宗闵墨竹一枝,笔势天下,为作小诗二首》、《送刘道纯》、《铜官县望五松山集句》等,并与苏东坡联咏《陈公学堂诗》,其中黄庭坚咏道:“千里相知隐逸园,羡君名重翰林仙。”《铜官县望五松山集句》中有:
&我来五松下,白发三千丈。
&松门点青苔,惜哉不得往。
&“我来五松下”,摘于李白《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我来五松下,置洒穷跻攀”;“白发三千丈”摘于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离愁似个长”。
&&&&黄庭坚之子名相,字小德。《五松黄氏宗谱》云:“见当时谗人高张,仕途多舛,遂去桑梓,而隐于铜之陈公园隅,啸傲山水,置有产业,仅供衣食。”黄相隐居不仕,铜陵故有五松黄氏一族。现天井湖公园内有《山谷碑林》,系黄氏后人捐刻,列历代文人墨宝百二十碑。
黄庭坚手迹
宋&李纲诗三首
江行池阳至铜陵
春江望不及,惨淡起层云。烟雨蒙蒙尘,云涛渺渺深。怀家千里意,报国一生心。叹息知音少,空为梁父吟。
春色到江渚,梅花正断魂。风波留远棹,烟雨湿寒村。雁过传遗响,潮来没旧痕。凄凉一樽酒,愁绝与谁论?
游五松山观李太白祠堂
大江东南流,鼓舵江水上。薄游五松山,获见谪仙像。呜呼天宝间,治乱如反掌。兵戈暗中原,豪杰多长往。
谪仙当此时,逸气溢天壤。脱身来江东,缥缈青霞赏。作诗几千篇,醉笔笼万象。迄今有遗祠,识者共瞻仰。
&&&&曾官任宰相的宋代名将李纲,力主抗金,靖康二年(1127)由于钦宗听信谗言,将李纲贬到宁江(今四川奉节),他途经长沙时,因京城危机,又被召回开封府事。李纲自长江顺流而下奔赴开封。四月初一日,途经铜陵,因风急浪大,船不能行,被迫弃舟登岸,尚且不知此时京城已破,二帝已被虏北去。到了繁昌后才知京城已陷落。李纲在铜陵盘桓三日,作诗多首。其中《游五松山观太白祠堂》追忆唐代天宝年间平息安史之乱,正是国家用人之际,许多有才能的人纷纷前往为国效力。李白有很多才能,却被逐出朝廷,浪迹江东。此时此刻,诗人与李白的心是相通的,这首诗是对李白的赞誉与挽惜,也是诗人此时心情的自然流露。
宋&杨万里诗五首:
舟过大通镇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
蓼岸藤湾隔尽人,大江小汊绕成轮。围蔬偏荻不争地,种柳坚堤非买春。
匏瓠放教俱上屋,渔樵相倚自成邻。夜来更下西风雪,荞麦梢头万玉尘。
荻蓠萧洒织来新,茅屋横斜画不真。干地种禾那用水,湿芦经火自成薪。
岛居莫笑三百里,菜把活他千万人。白浪打天风动地,何曾惊著一微尘。
芦挥尘尾话清秋,柳弄腰支舞绿池;引得长风颠入骨,戏抛白良过于楼。
十程拟作一程快,一日翻成十日留;未到大江愁未到,大江到了更添愁。
夜宿羊山矶
夜宿羊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俄顷行三百余里。
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舞。
此行十里苦滞留,我亦芦丛厌鸣橹。书生快意轻性命,十丈蒲帆百夫举。
星驰电骛三百里,坡垅联翩杂平楚。船头风浪声愈厉,助以长笛挝鼍鼓。
&岂惟滂湃震山岳,直恐澒洞连后土。起看草木尽南靡,水鸟号鸣集洲渚。
稽首龙公谢风伯,区区末祷烦神许。应知老去负壮心,戏遣穷途出豪语。
小注:&#9332;鱼罾(&z&#275;ng):捕鱼工具。&#9333;蒲帆:用蒲草编织的船帆。&#9334;骛:急。&#9335;澒洞(h&ng&t&ng)弥漫无际。&#9336;:靡:倒
宋&王安石诗三首:
胡氏逢原堂
我爱铜官好,君实家其间。山水相萦萃,花卉矜春妍。有鸣林间禽,有跃池中鲜。
叶山何嵯峨,秀峙东南偏。峰峦日在望,远色涵云边。宾客此鳞集,觞饮当留连。
君家世儒雅,子弟清风传。前日僻书堂,名之曰逢原。有志在古道,驰情纂高贤。
深哉堂名意,推此宜勉旃。木茂贵培本,流长思养源。左右无不宜,愿献小诗篇。
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干。天下苍生望霖雨,谁知龙向此中蟠。
顺安临津驿
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
小注:&#9332;勉旃(zh&#257;n):勉之焉。&#9333;灵窦泉:在大明寺旁。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嘉祜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的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为宰相,实行变法。熙宁九年被迫辞职。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元丰二年改封荆国公。王安石在拜相和和实行变法前后,,曾多次涉足铜陵,写下了咏铜陵的诗数首。
《胡氏逢原堂》是王安石在铜陵讲学时所作。王安石青年时期,曾同旌德人汪澥游学铜陵。《胡氏宗谱》记载:“中庆历乙酉乡举临川半山王君安石者,学行高重,(胡舜元之父省一公)乃于大明寺山侧建书堂一所,敦请王君居其间,而以叔才公(胡元腕,字叔才)从学于彼,安石公乃为名其堂曰逢原,盖取君子资深逢原之意”。
《灵窦泉》:据嘉靖、乾隆《铜陵县志》记载:在叶山山腰有灵窦泉。泉出俩穴,形如蟹眼,又名海(蟹的谐音)眼泉。侧有大明寺(又名大觉寺)。这首诗就题在寺院的墙壁上。《胡氏宗谱》载有此诗,题为《逢原堂讲学咏灵窦泉》
《顺安临津驿》中的临津驿是古代的驿站,在今铜陵县顺安镇回龙山畔,后人在此建有顺安楼。诗中将临津驿与当时东京开封的金黄色明池相媲美。反映了宋时顺安镇的繁荣景象。&
“却忆金明池上路”中的金明池,在河南开封市,五代周世宗谋伐南唐,凿此池以习水战。
&&&&“红裙争看绿衣郎”中的绿衣郎,是指鹦鹉。唐代长安豪民杨崇义被妻刘氏和邻人李弇(yan衍)谋杀,县官到杨家察看,杨家的鹦鹉忽作人言,说杀家主的是李弇。案情大白。唐玄宗因封鹦鹉为“绿衣使者”。
宋&胡舜元诗词六首
邀婿汪澥游叶山
拂拂和风吹我衣,野棠开彻鹧鸪啼。一年好景君须记,莫惜提壶上翠微。
谒金门&贺婿汪澥中乡试
香馥郁。月殿高攀金粟。争夸万里云霄足,真个人如玉。
上苑春风锦簇。喜听琼林报速,少年得君恩沐,早应金瓯卜。
&&&贺婿汪澥升枢密使
乾坤踪迹路人碑,白首心犹释褐时。四十冰霜枢府度,百年风雨草庭思。
龙飞紫极方资辅,鹄立丹墀已詟夷。事业振夔今胜会,舜庭应见凤来仪。
赠族人一源归歙州
一派仙源直到今,百年耕读两行分。只缘马上风声异,不是城南杜正伦。
利欲牵人四十春,不堪奔走逐红尘。如今始觉天将晓,深闭蓬门不问津。
懒将狗尾续金门,且整锄犁向野莘。尧桀是非浑不解,一蓑烟雨一蓑云。
小注:&#9332;中乡试: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为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9333;丹墀:宫殿前的石阶以红色涂饰,故名。&#9334;詟(zh&):慑。&#9335;凤来仪:凤凰来仪,古代以为瑞兆。&#9336;金门:汉代宫门名,比如朝迁。&#9337;尧桀:指唐尧、夏桀。
宋&胡乘诗一首
沸沸流泉出洞天,清清长涌管峰前。桑田沧海频变更,惟有涛声亿万年。
小注:&#9332;胡乘:宋铜陵县凤凰耆沸水人。胡舜元侄孙,宋政和二年进士。&#9333;沸水:在圣冲水库上游。
顺安楼 古代在顺安镇设“临津驿”,驿址在今铜陵县顺安镇回龙山畔。后人在此建有顺安楼。
&&&&王安石曾题《顺安临津驿》:
&&&&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
&&&&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
&&&&诗中将临津驿与当时东京开封的金明池相媲美,反映了宋时顺安镇的繁荣景象。顺安楼.为古镇顺安的著名古迹。原址在顺安镇内回龙山上(今顺安粮站内)。顺安楼始建于元代,以后历代地方史志均有记载。如明·嘉靖《铜陵县志》载:“元有楼”。清,乾隆《铜陵县志》载:”顺安楼,在凤凰耆顺安镇即旧临津驿也。”该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檐角飞翘,琉璃瓦顶,四面嵌窗,居顺安镇内高处.登楼游览,远山近水.尽入眼底,成为古镇顺安的一大人文景观,文人学士常聚于此楼吟诗作赋。元代进士房芝兰有题引顷安楼》一诗:“窗含野色入平吞,极目渔樵江上村。流入异香花堰水,放开老翠叶山云。竹边僧寺鸥沙逸,柳外人家驿路分。挂月参天蟠地脉.门外双树几斜曛。”
&&&&明代以后,顺安楼因年久失修,渐趋荒废。当地人曾先后改建为“五显庙”、“关圣庙”。清乾隆年问,重建顺安楼,并迁址到西街。寓资王文礼步房芝兰原韵,作有《重建顺安楼》一诗:”极目遥迢野色吞,东村胜致入西村,高低陇枝宜疏月,断续山岚杂暮云。万派泉流溪口合.千郊烟火望中分。旧楼何在新楼作,古柏依然寄夕曛。”顺安楼历经数百年,几经变迁,后终毁于战乱,今遗址见在。
舟过大通镇&
杨万里(南宋)&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顺风哪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王十朋(南宋)&
两年官绝塞,万里下瞿塘。&
秋浦浪方急,铜陵风又狂。&
五松人忆白,双竹句思黄。&
今夜舟中月,中秋何处光。&
江入铜陵县,舟藏芦苇间。&
邮亭危压浦,佛屋漏依山。&
月出鸟将绕,风高雁欲还。&
江山不贫处,一鉴风尘寰。
一望之中万象新,铜官宝嶂悉生春。
风光拼取收囊底,宦况于今也不平。
&&&富览亭:原址在县城北天王山上。始建于南宋开禧年间。数百年来,世事沧桑,历史变迁,富览亭亦饱经风雨,几经兴废。清末初期,亭阁颓旧。乾隆辛未(1751年),由铜陵县令褚邦礼率众捐资,重新修葺。抗战期限间,毁于侵华日军炮火。今遗址尚在。
赠胡乘公归隐菊庄诗
不是潜公懒折腰,耻为斗米著青袍。闭户菊庄闲肆酒,复睹渊明乐圣朝
宋&李贤诗二首
赠胡公文赏讳省一种德诗
沸泉溪侧君家住,种德堂成映碧波。常把仁心周匮乏,曾将仙剂起沉疴。
天源活泼昭胸阔,云岭崔巍入望多。积庆自知天有佑,恩封传报老翁窝。
种梅有佳实,种竹栖凤雏。谁知种德人,气味应更殊。
每将太行山,化作平坦途。芝兰芳满庭,世泽应宏敷。
小注:胡文赏,字省一,胡舜元父,于家乡建种德堂,聘师教化子弟。
碧瓦朱甍接翠崖,周围无地着纤埃。山从云脚断边出,水向天根尽处来。
去蜀征帆轻渺渺,隔淮春树绿洄洄。偷闲一到尘襟涤,坐见星河落酒杯。
小注:&#9332;朱甍(m&ng):红色屋脊。&#9333;隔淮:指隔江水。
&&&&张孝章,南宋人。宋嘉泰年间(1201——1204)任铜陵县令,在铜陵颇有政绩。离任后,乡民将他的名字祀于“名宦祠”内。&
&这首诗是作者任铜陵县令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富览亭临崖耸立,飞檐翘角,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也写出了他立于亭内所见滚滚长江,点点帆船、巍巍群山环抱江天的壮丽景色。
宋&郭肇鐄诗两首
山光墨汁景常新,韵绕炉香笔绘春。点缀千岩持赠我,携来满袖不忧贫。
八咏同标琢句新,奚囊至处尽含春。等闲咳唾随风落,领取珠玑足赡贫。
郭肇鐄,宋滁州永阳郡(今安徽滁县)人,官至侍读学士。这首诗步王十朋《富览亭》诗韵,对王十朋的品格与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开头二句:赞美王十朋吟富览亭诗为铜陵山景色增添了春色。
&&&“八咏同标琢句新”中的“八咏同标”是指唐温庭筠才思敏捷,考试作赋,叉手构思,叉八次就赋成八韵,时人称他为温八叉,又称温八吟。这里是赞扬王十朋如温庭筠一样才思敏捷,诗句新颖。
&&&&“奚囊至处尽含春”中的“奚囊”,《新唐书·李贺传》:“(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
“领取珠玑足赡贫”中的“珠玑”喻诗文之美。唐杜牧《樊川集》三《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宋&杨奂诗一首
泊舟老颧嘴
滚滚风生浪,娟娟月印沙。船头平压水,棹尾捷成花。
老去常为客,愁来转忆家。双栖疏影里,羡杀柳旁鸦。
老颧嘴:现西联乡老观圩
宋&戴昺诗两首
归途过铜官山
山径崎岖落叶黄,青松疏处漏斜阳。寒乌无数声相应,一阵微风野菊香。
五松山太白祠堂
舣舟来访宝云寺,快上山头寻五松。捉月仙人呼不醒,一间老屋战西风。
&&&&铜官山固然是著名的古今铜产地,同时,也因为山势雄伟而成为游览胜地。古往今来,从多的文人墨客,来此登临,赋诗记胜,历代皆有人士篇传世。历代诗人咏诵铜官山的诗作。当首推唐代大诗人李白,唐天宝十三年(754),李白来到铜官山,激情地写首:“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古时的铜官山,树木繁茂,气象万千,登山游览,也是当地的盛事之一。明代学者刘涣来到铜官山,写《游铜官山》诗:
&铜官山畔试登临,古木丛篁一径深,
&惊鸟引雏飞别树,轻烟和雨过前林。
&撩人好景从头记,遗兴新诗信口吟。
&几度欲归犹缱绻,更寻清涧涤烦襟。
&&&&诗人顺山径而上,沿途古木遮阴,竹丛深簇,惊起飞鸟云雾如同细雨,飘然而过。一路上所见都是美好的景色,撩惹得诗人诗兴大发,一路走一路吟哦。诗人流连忘返,几次想回身却又忍不住继续前行。终于见到了山中的清泉,恰好洗一身的劳累,更洗却世间一切的烦情。
&&&&铜官山一年四季的景色也是不同的,春夏之时,铜官山上“流水小桥通竹径,白云青屿间松林。山花似向人饶笑,野鸟如留客醉吟(杨泰《铜官次韵》)”。秋季来时,“山径崎岖落叶黄,青松疏处漏斜阳。寒鸟无数声相应,一阵微风野菊香(戴昺《归途过铜官山》)。”铜官山上也有枫树,深秋时节,层林尽染,青松苍黛之中,间以深黄与深红,当为美景。因而诗人陈德谟有《重九登铜官山》诗:“枫叶飘三径,登高玩物华。”而到了冬季,则是“山瘦木落衣,水涸石见底(贡奎《铜官山》)。”树叶脱落后,山也显得瘦了。然而雪后铜官山,银妆素裹,定当另一种景象。清代诗人何恩浩有《望铜官山积雪》:“蒙蒙寒林遥,杳杳村路没;淡日耀清辉,银峰列如笏。”
宋&林桷诗四首
题太白五松书堂
翰林最爱五松山,尝说千年未拟还。而我抗尘良自愧,来游只得片时闲。
千载名山乐有余,功名尝愧十年书。英风凛凛无今古,醉草明光一梦如。
荡漾清溪两桨飞,趋行不及到斜晖。无人跪进雕胡饭,只学卢仝啜名归。
为儒为吏两无功,采石铜官邂逅同。四见清明今一换,归欤我欲片帆东。
&&&&铜官山林林茂盛,山上还有山泉。铜官山上著名的泉叫惠泉,泉水成溪,称为惠溪。据乾隆《铜陵县志》载:“在铜官山灵佑王庙后,清冽不减,惠泉即惠溪源。”据说宋嘉定年间天大旱,百姓汲泉水饮,因其惠泽于人,故名。惠泉水下流形成惠溪,在铜官山庙侧,流十余里入江,今不存。&&&&张国维有诗《惠泉》:
&&&&溪上寻幽绪,轻风引日长。
&&&&草深山路窄,花落水痕香。
&&&&响屧惊禽韵,行春见蝶翔。
&&&&浮生一如梦,何处不他乡。
&&&&作者在春日里欣然顺惠溪探幽,给我们留下了关于惠溪的景致的记载:伴着初起的朝阳,诗人顺着溪水寻幽探源。路因草深而弯窄,水因染花而略香,沿途禽鸣蝶飞,一息生机。诗人祖籍山东,清顺治二年(1645)在铜陵任教谕,客寓铜陵,登临铜官山,见此山水景色,轻风、朝日、草茂、路幽、飞花、水香、禽鸣、蝶翔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佳景胜地,发出“何处不他乡”的感慨。
&&&元代贡奎在《铜官山》诗中写道:“棹此一叶舟,观山复观水。得山可栖身,得水可洗耳。”写尽了对铜官山及山中泉涧的哲学理解。铜官山极其清幽,水也至洁无染,远离尘嚣,许同洁志养性,优游山林,不以尧让帝位而动心,反觉受辱而临水洗耳恭听耳。铜官山也是超尘脱俗,优游栖隐的理想之地,山可栖身,更水可洗耳之水,诗人溢美之情,显现无遗。
清张国维诗词三首:
点绛唇&舟泊大通
&烟树苍茫,淡风微雨江流逼。一苇轻鹢。远山层层峍。&几处人家,隐隐迷踪迹。歌声逸,明月如碧。心共潆回急。
这仰高山望翠峨,欣攀仙子几经过。云封洞口禅关静,月到潭心慧照多。
锦散烟云霏宝树,泉分岩窦派银河。凝眸若见蓬莱峡,两腋清风泛铁舸。
鳌首山晚步
鳌首冷秋空,苍茫晚色同。钟声来隔浦,渔伴集深丛。
野树天边绿,奇云水底红。徘徊待明月,袖有稻香风。
小注:轻鹢:小船。&峍(音路):山峰突起。
桐竹君咏并序
&吾年至不惑,命乖强仕,埙篪不合,遂成支离。始有数亩之地于西山之南,乃植桐与竹。伯仲皆窃笑之,以为不能为农圃之事,而不知吾无锥刀之心,不迫于世利。但将以游焉而至其中,休焉而坐其下,可以外尘纷,邀清风,命诗、书之交,为文、酒之乐,亦人间之逸老,壶中之天地也,乃自号桐竹君。又为之咏云:
高桐临紫霞,修篁拂碧云。
吾常居其间,自号桐竹君。
不解仿俗利,所希脱世纷。
&会交但文学,启谈皆《典》《坟》。
吁嗟机巧徒,反道是胡云。
小注:强仕:指四十之年。&埙篪:指兄弟不和睦。
陈翥(982——1061)字凤翔,又字子翔,号虚斋,讳显四,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铜陵县钟鸣镇)人。他五岁知书,十岁入庠,笃志好学,杜门读书,隐居不仕,乐道安贫,人称“闭户先生”。自号“桐竹君”。所著《桐谱》是世界上第一部桐学专著。
这首诗见潘法连《陈翥资料类编》所揖《桐谱·诗赋第十》录。
&&&&诗中的“强仕”:《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颍达疏;“强而二义:一则四十而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旧时因称四十岁为“强仕之年”。
&&&&埙篪:埙和篪皆乐器名。埙,土制;篪,竹制。这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谐。后人因用为赞美兄弟和睦之辞。“埙篪不合”,谓兄弟不和睦。
&&&&“不解”二句:意为不愿意仿效世俗小人,只希望能远离世间的纷争。
宋&陈翥&西山桐十咏并序
&&&&吾始植桐西山之阳,议者诮其治生之拙。及数年,桐茂森然,可爱而玩,复私羡之,始知桐之易成耳。因作《西山十咏》,识所好也。(注:今缺一咏)
吾有西山桐,植之未盈握,所得从野人,移来自乔岳。
节凝叶尚秘,根疏土自剥。匪节待篱鴳,庸将栖鸑鷟。
异日成茂林,论材谁见擢?巨则为栋梁,微亦任楹桷。
仍堪雅琴器,奏之反淳朴。大匠如顾怜,委身愿雕斫。
吾有西山桐,密邻桃与李,得地自行根,受芘逾高藟。
上濯清云膏,下滋醴泉髓。盘结侔循环,歧分类枝体。
乘虚肌体大,坟涨土脉起。扶疏向山壤,蔓衍出林址。
愿偕久深固,无为半生死。倘仪大厦材,合抱由兹始。
吾有西山桐,桐盛茂其花。香心自蝶恋,缥缈带无涯。
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瑶华。紫者吐芳英,烂若舒朝霞。
素奈未足拟,红杏宁相加。世但贵丹药,夭艳资骄奢。
歌管绕庭槛,玩赏成矜夸。倘或求美时,为尔长吁嗟。
&小注:&#9332;西山:当在今钟鸣境内,具体地点待考。&#9333;盈握:一手之握。&#9334;乔岳:大山。&#9335;篱鴳、鸑鷟(yu&&zhu&):小鸟名。&#9336;桷:方形的椽子。&#9337;逾高藟(l&#283;i):越过高藤缭绕。&#9338;醴泉髓:甘美的泉水。&#9339;侔(m&u):求得。&#9340;扶疏:枝叶繁茂。&#9341;矜夸:骄傲自大。
&&&&《明代嘉靖·池州府志》载:铜陵县“唐曰义安县。南唐以铜官冶铜曰铜陵。又有五松山,别名‘五松’。”南唐保大九年(951)改义安县为铜陵县,移治于铜官山镇,即今铜陵县五松镇,地属升州。五松山因李白诗而名声大振,再加上五松山成名在先,铜陵县设立在后,五松因而成为铜陵的代称。
&&&&陈翥(982——1061),字凤翔,号桐竹君、铜陵逸民,铜陵县钟鸣镇人。是一位博识多才的学者,以亲身种植桐树的经验于宋皇佑元年(1049)写成中国第一部林学专著典籍——《桐谱》。陈翥埋头从事多种学术研究,虽曾有人多次荐举他出来做官,而他屡次谢绝,一直“乐道安贫”,甘为布衣。北宋宝元元年(1038),时任池州知府的包拯二次征荐陈翥不就,题写了《题陈公学堂》诗,赞誉陈翥生平行实,笃志好学。其中写道:
&奉敕江东历五松,义安高节仰陈公。
&赤心特为开贤路,丹诏难回不仕风。
&乐守齑盐忘鬓白,笑谈金帛近尘红。
&无拘无束清闲客,羸得芳名处处同。
&&&&诗中所说的五松,并不是单单的五松山,而是一个地域的概念。
&&&&北宋监察御使萧定基在《题陈公园》中写道:“五松卓越一贞儒,班马不能誉不虚。”此诗所写的五松,也不是五松山的概念,而是铜陵县的别名。
&&&&铜陵地区名门显姓,多以五松为族望。流传下来的有《五松黄氏宗谱》、《五松陈氏宗谱》、《五松章氏宗谱》等。其中五松黄氏为黄庭坚之子黄相由江西迁到铜陵,五松陈氏宗谱由陈翥始编。
&&&&五松由一座山名,而成为一个县域的代称,足见五松山影响之大。
(续)&桐叶
吾有西山桐,下临百丈溪。布叶虽迟迟,庇根亦萋萋。
密类张翠幄,青堪翦封圭。滑泽经日久,濡毳随干跻。
迎风带影动,坠雨向身低。宁隐风鸟巢,自蔽仪凤栖。
松柏徒尔顽,蒲柳空思齐。但有知心时,应侯常弗迷。
吾有西山桐,厥实状如乳。含房隐绿叶,致巢来翠羽。
外滑自为穗,中虚不可数。轻渐曝秋阳,重即濡绵雨。
霜后感气裂,随风到烟坞。虽非松柏子,受命亦于土。
谁能好琴瑟,种之向春圃。始知非凡材,诸核岂相伍?
高桐已繁盛,萧萧西山陇。毳叶竟开展,孙枝自森耸。
擅美推东南,滚荣藉萋菶。不能容燕雀,只许栖鸾凤。
宁入吴人爨,斟随伯禹贡。雨露时相加,霜雪胡为冻。
况有奇特材,足任雅琴用。中含太古音,可奏清风颂。
&小注:&#9332;翠幄:绿色的帐幕。&#9333;翦封圭:《吕氏春秋》载:成王与唐叔燕居,削桐叶以为圭封之。&#9334;毳(音脆):湿润的细毛。&#9335;干跻:沿着枝干生长。&#9336;应侯:即范睢,战国时魏国人。&#9337;诸核:意谓别种果实。&#9338;孙枝:树的嫩枝。&#9339;萋菶(b&ng):枝叶茂盛貌。&#9340;爨(音串):锅灶。&#9341;伯禹:夏禹。
旋里别五松山
龙堂松石记诗篇,琴鹤无由效昔贤。
万里欲归心自结,一官空寄累犹牵。
惭闻舆颂飞凫好,病怯云山舞袖翩。
自笑知己今已晚,却将时事向谁传。
乾隆《铜陵县志》收录
官守仁,清朝云南蒙自人。举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任铜陵知县。
分材植梧桐,桐茂成翠林。日日来清风,时时自登临。
拂干动微毳,吹叶破圆阴。虚凉可解温,轻鼓如调琴。
莫传独鹄号,愿送栖凤吟。岂羞楚襄王,兰台堪披襟。
亦陋陶隐居,高阁听松音。无为摇落意,慰我休闲心。
枝软自相交,叶荣更分茂。所得成清阴,仍宜当白昼。
荫疑翠帘殿,翳若繁云霞。日午密影叠,风摇碎花漏。
冷不蔽空井,高堪在庭甃。吾本闲野人,受乐忘茕疚。
亭亭类张盖,翼翼如层构。日夕独徘徊,犹思一重复。
时人羡桃李,下自成蹊径。而我爱梧桐,亦以成乎性。
中平端遂道,还往非辽夐。直入无欹斜,横延亦径挺。
月夕叶影碎,春暮花光映。清朝蒙露湿,落日随烟暝。
不使草蔓滋,任从根裂迸。堪谐蒋诩徒,惟任蓬蒿盛。
&小注:&#9332;独鹄号:枚乘《七号》有“独鹄晨号其上,鹍鸡哀鸣翔乎其下。”&#9333;陶隐居:乐于隐居。&#9334;冷不蔽空井:魏明帝《猛虎行》有“双桐生枯井,枝叶自相加。通泉溉其根,玄雨润其柯。”&#9335;庭甃(zh&u):庭院中的井。&#9336;茕(qi&ng)疚:孤独。&#9337;辽夐(xi&ng):遥远。&#9338;蒋诩:汉朝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字无卿,尝于舍前竹下开三径,惟故人求仲、羊仲从之游。哀帝时为兖州刺史,以廉直得名。
宋&陈允诗一首
题陈公学堂
斩棘披茅构数楹,一帘风月一丝琴。宁从野外藏奎耀,不向天边动客心。
闭户有心观史籍,推窗无梦到簪缨。三征七聘浑闲事,竹外烟花自有情。
奎:二十宿之一。
题陈公学堂
曾记当年笔砚交,于今何事不同袍?德星高耀陈公里,圣诏难宣翔凤豪。
版筑无心思傅说,竹林有意愧山涛。知君非是寻常客,看破功名一羽毛。
宋&萧定基诗两首
题陈公学堂
五松卓越一贞儒,班马才能誉不虚。隐隐文光腾万丈,渊渊学问富三余。
胸罗星斗天文象,心契山川地理图。七聘三征皆不就,优游林下乐何如。
养贞晦迹马仁乡,抱德藏修物类忘。君命宠临光梓里,圣恩旌表耀书堂。
水流山峙胸中物,鱼跃鸢飞性分良。礼配乡贤遵道德,后裔继世沐余光。
&小注:&#9332;班马:指班固和司马迁。&#9333;三余:三国时魏人董遇教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9334;光梓里:光耀故里。
宋&包拯诗两首
题陈公学堂
奉敕江东历五松,义安高节仰陈公。赤心特为开贤路,丹召难回不仕风。
乐守齑盐忘鬓白,笑谈金帛近尘红。无拘无束清闲客,蠃得芳声处处同。
陈公学堂诗
不听天子宣,幽栖碧涧前。钟鸣花寺近,肱枕石狮眠。
禅有远公偈,辞能靖节篇。一竿堪系鼎,千古见心传。
陈公学堂诗
巢由当年秉节高,首阳叔伯亦同操。谁知十载无媲美,却有三征不就豪。
猿鹤忘机为伴侣,竹松对影绝尘嚣。山中更羡多情月,一片清辉是故交。
&注:&#9332;巢由:指巢父和许由。相传是唐尧时人,隐居不仕。&#9333;首阳:首阳山,一称雷首山,在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
宋&盛昌孙诗一首
题陈公学堂
光霁襟怀孰敢因,浮去名利不关心。满腔朗月惟存意,一榻清风总是春。
至乐期求黄卷富,素飧那厌紫芝贫。儿孙昌祉皆叨庇,史册精灵万古闻。
宋&俞时升诗一首
陈公学堂诗
蒿室莞墙志不移,安贫乐道鲜人知。清风明月常为伴,绿水青山独得奇。
榻静堪招徐子驾,笔闲频和杜陵诗。去深不识先生处,怎处元龙赞化机。
&&&&小注:&#9332;光霁:光风霁月。&#9333;黄卷:书籍。&#9334;素飧:简单的饭食。&#9335;蒿室莞墙:意为简陋的房屋。&#9336;徐子:徐稚,东汉人,家境贫苦。桓帝多次征骋不就,时称“南州高士”。&#9337;杜陵:杜甫曾自称“杜陵布衣”。&#9338;元龙:汉末陈登,字元龙,志向高远。
南宋&阜民诗一首
题太白五松书堂
江氛朝暮半晴阴,绀宇飞甍接翠岭。手摘匏瓠曾未遍,身从鸥鹭得相寻。
千年舞袖云崖冷,几度桃花春水深。犹有门前旧题句,松风万壑老龙吟。
乱草织斜阳,天风结晓霜。摇鞭追马足,投宿向僧房。
望眼挥清泪,愁云罩故疆。客帆更无数,不见祖生航。
护国寺,在今顺安镇先进村。
大通港口柳如烟,簇簇人家赛辋川。侯吏颇谙巡逻事,插旗挝鼓送行船。
大通江口舍舟而涂抵繁昌纪实
扁舟畏风涛,上马遵大路。马喜大路平,骞然欲驰惊。手疲两足痛,纵逸恐颠仆。呼奴执其辔,控驭使徐步。
前村望烟火,稍远得农扈。蔬笋兼可求,午膳爰不误。少顷闻病翁,叫出蓬首妇。妇出拜旦言,穷苦日难度。
夫远充民兵,儿小当递铺。翁病经半年,寒馁缺调护。军需未离门,活计不成作。荒山要收丝,荒田要输赋。
诛求里长急,责罚官府怒。近来点弓兵,拘贫放权富。迫并多逃亡,苍黄互号诉。左右三五家,春深失耕务。
纷纭下牌贴,勾捉犹未杜。所言尽真悉,俾我心骇怖。兹行事咨询,拯恤惧迟暮。州县嗟匪才,琐屑诚可恶。
丧乱民疗深,君王重忧顾。所以谕旨勤,赤心相托付。民为邦之本,绥抚在完固。胡为重刻剥,上德阻宣布。
明当搞封章,为尔除巨蠹。
绕堤非雾亦非烟,碧落光摇水接天。蟾影临秋疑晓镜,雁声啼月叶冰弦。
一轮对映空当满,两鉴双涵缺亦圆。照彻乾坤无限景,何须锁苑赐金莲。
蟾影:月影。&冰弦:筝的美称。
遥遥铜官山,逆水去千里。山瘦木衣落,水涸石见底。棹此一叶舟,观山复观水。得山可栖身,得水可洗耳。
中有千年松,根深茯芩美。独鹤巢空枝,岁晚知所止。愧我驱尘迹,去去独未已。长歌呼嘀仙,回首白云起。
铜陵五松山中
樵声闻远林,流水隔云深。茅屋在何处,桃花无路寻。
身黄松上鼠,头白竹间禽。应有仙人在,避秦来至今。
元&房芝兰诗四首
题梵天寺泉
云根流出泻寒声,冷沁禅关竹树清。气泄化胎飞宝锡,岩开冰谷愧尘缨。
鹤林月浪秋常浸,龙海波涛夜忽惊。分我一瓢苏旱岁,化为霖雨泽苍生。
重游梵天寺
门前流水碧粼粼,禅定僧闲化复淳。搅梦半因诗作祟,破寒全藉酒生春。
休教一切有为法,误着三生自在身。拂袖重来经六载,梵云飞雨洗儒巾。
重游兴化寺
古寺藏山麓,重游兴觉赊。晴峦万叠转,寒涧一泓斜。
望日频悬阙,看去暂拟家。登临将近夕,归路趁残鸦。
窗含野色入平吞,极目渔樵江上村。流出异香花堰水,放开老翠叶山云。
竹边僧寺鸥沙绕,柳外人家驿路分。挂月参天蟠地脉,门前双树几斜阳。
上游锁钥控南州,暇日邀宾选胜游。境转天王堪眺望,尊开地主有风流。
松林涛涌江声合,萝磴寒飞暑气收。一自岘山留碣石,使君遗爱足千秋。
山公台榭即逢春,爱汝能飞字聿云。
秋浦兼葭人自远,春江桃李思难分。
芳尊几借清韶色,妙墨传看锦绣文。
为道碧鸡光景在,汉宫谁许洞箫闻。
夕向燕支夹,遥分白马耆。沧浪荷叶点,春色凤心知。
邑小无城郭,人欢有岁时。谁怜江上影,悬弄五松枝。
佘聿云:即佘翘
杏叶山崩堰,梅根渚少烟。为鱼从古叹,置冶迄今传。
大小牛栏固,东西鹊岸连。五松山下媪,能醉李青莲。
渔艇已收纶,斜阳下烟水。
寂寂掩蓬窗,坐听舟人语。
铜陵江上对月
脉脉铜陵水,迢迢玉镜飞。相随千里外,还到故园扉。
夜静虚清鉴,风微荡绿辉。此心如仿佛,圆缺不相违。
明&李宗泗诗五首
一幅蒲帆挂月明,清风吹动水云轻。江寒远岸燃渔火,天静疏钟傍客程。
沙软不惊鸥梦稳,林虚偏应鹤声清。更须载酒携琴去,寻见梅花便结盟。
双浆摇冲下大通,隔林烟火隔溪钟。笙簧鸟雀清还浊,水墨江山淡更浓。
沽酒有村垂柳锁,采樵无路落花封。胸中不用吞云梦,一览烟波几万重。
阻风宿丁家洲
三朝淫雨两朝风,夜泊芦花小港中。似案远山浑碍月,如船高浪欲平空。
霜侵杨柳萧疏绿,水暗芙蓉寂寞红。人倚蓬窗秋满眼,酒怀诗兴两争雄。
斜日行村落,秋风渡野桥。流泉通石眼,细路转山腰。
洞小云生薄,岩高月上遥。碧潭清可掬,分寸洗诗瓢。
百转羊肠度石门,白云浮动小桥浑。青山乱点东西岸,黄叶孤飞远近村。
洗药人分秋水净,凉茶僧就夕阳暄。何须问酒东林社,明月清风当一樽。
石门道:石门山,铜陵名山之一。清乾隆《铜陵县志》载:石门山在县南十五里,两山石壁对峙如门,望之深秀。
扁舟经月住林隈,谢得黄莺日日来。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杯。
诸生涉水携诗卷,童子和云扫石苔。独奈华峰隔烟雾,时劳策杖上崔嵬。
过铜陵观铁船
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
仙人一去几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出土尚仿佛,后岗在石云船梢。
我行过此徒忖度,昔人用心已无忉。从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
秦鞭驱之不能动,奡力何以施其篙。我欲乘之访蓬岛,雷师鼓柁虹为缫。
弱流万里不能芥,复恐驾此成徒劳。世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
何石山招游燕子洞
石山招我到山中,洞外烟浮湿翠浓。我向岸崖寻古句,六朝遗事寄松风。
&&&&玉带河自观湖广场到原县环保局一段开始进行景区建设了。特发几首古人写玉带河的诗:
烟暝江天夕照残,舟帆上下泊河湾。微茫渔火依星灿,迤逦征帆带月还。
两岸潮平波浪息,一川风静水云闲。更无犬吠惊乡梦,稳卧船仓夜不关。
薄暝城边鼓角残,停桡舟子泊江湾。杨枝夹岸笼烟住,水势随潮带月还。
醉卷白波情自适,枕酣青雀梦常闲。却愁明夜击何处,回首铜山隔远关。
玉带横流日正西,扁舟磷砌竞归栖。斜曛乱点千樯合,落棹遥分万浆齐。
欸乃声随更韵彻,参差帆挂夕阳低。问君何事收航晚,为向江头钓世鲵。
河名玉带绕城来,潮自圆沙喷雪开。
崨嶫云峰堪作砺,应知地脉本天裁。
玉带河边珠媚渊,盈盈一水宛相牵。霞围夕照明如锦,帆落归舟迅若弦。
有客嘲风怀谢眺,何人捉月继青莲。低徊晚景难为绘,一点渔灯万灶烟。
一泓清水百重湾,带似形兮玉似颜。
江上沙晴圆有日,好留星誉媲河山。
漠漠烟江飞白鹇,回身北望岭云闲。
风帆不道东来急,落日鸣金泊鼓山。
铜陵道中乘风急渡
断岸绿江曲,鸣沙激浪崩。斗蛟疑石峡,使马下铜陵。
路入乡心疾,山连午翠蒸。楼船王浚日,风利想奔腾。
风歇日东下,相将向水隈。门随江岸转,市趋晚舟开。
岁事惟收菽,人家却放梅。窘途多异景,长夜且衔杯。
紫沙洲:在胥坝乡
明&徐一科诗两首
波光荡漾欲浮空,幸得依回俗念融。风送荷香襟带满,正堪乘兴弄丝桐。
曲曲纡回鸟道开,扶疏古树衣苍苔。芳菲烂漫中何有,且向山中归去来。
平湖一望漾晴空,绕岸荷香送远风。渔艇闲乘归兴晚,纤纤月影挂秋桐。
苍生望重谢安石,横肆新书舌本干。早识青苗徒溃决,天飞不若困泥蟠。
县治无城堵,坡陀枕水滨。铜坑容凿矿,炭户晓担薪。兵后姜牙少,岩深箭竹新。沙溪浮石子,嘎嘎履声频。
石塔深巢鸟,砖街曲类蛇。平山立烽堠,小港隐渔槎。田废多生荻,池湮不沤麻。独存胡鬼殿,未有县官衙。
季世轻边备,奸臣岂将才。妖金声动地,炎火冷如灰。营垒已陈迹,山川犹壮哉。水流呜咽处,过客每兴哀。
东岸矶头拥赤霞,西边沙渚老蒹葭。江流盘束如衣带,水急船迟日又斜。
分享: <img TITLE="分享到微米"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51" HEIGHT="16"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img TITLE="分享到新浪Qing"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8" HEIGHT="18"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img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TITLE="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喜欢
阅读(289)┊
(1)┊ 收藏(1)
┊ 喜欢&#9660; ┊┊
已投稿到:
<img TITLE="排行榜"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img TITLE="圈子"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转载列表: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登录名: 密码:
记住登录状态
<img TITLE=""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8" HEIGHT="18"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分享到微博 <img TITLE="新"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img TITLE="新"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img STYLE="DispLAY: none" ALIGN="absmiddle"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TITLE="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收听验证码 <img STYLE="MArGin-riGHT: 2px" NAME="play_img" ALIGN="absmiddle"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cn/blog/tmpl/v3/images/blank.gif" HEIGHT="15"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TITLE="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选择其他平台 &&
更多平台... (133)
含“”的博文
含“”的博主
含“”的音乐
含“”的视频
最近喜欢了的博主: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loading.gif"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TITLE="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加载中…
为了您的账号安全,请
分享到新浪Qing
分享到新浪微博
<img TITLE="将选中内容分享到新浪微博"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blog7style/images/common/share.gif"
ALT="铜陵历代诗词&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唐&&李白"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爱背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